① 瓦 是哪个年代发明的
瓦( clay tile)一般指粘土瓦。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回、 成型答、 干燥和焙烧而制成。中国瓦的生产比砖早。
从甲骨文字型中,知道3000多年前的屋脊有高耸的装饰或结构构件,但尚未有实物陶瓦的发掘发现。故可知此种构件可能是木制——已腐烂,或铜制——尚未被今人识别,但没有覆盖烧制的陶瓦。
陶瓦或于西周初年(公元前1066年)开始用于屋顶,从岐山遗址可见遗存,判断当时仅用于屋脊部分。到了春秋时期的遗址,较多发现板瓦、筒瓦、瓦当,表面多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可知屋面也开始覆瓦。
春秋早期,屋面覆瓦的建筑还不多,《春秋》隐公八年: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会盟的地点是在周王朝的温,但经中仅记为覆盖有瓦的屋,可见这是在当时人人皆知的伟大建筑。到了战国时代,一般人的房子也能用瓦了。
到了秦汉形成了独立的制陶业,并在工艺上作了许多改进,如改用瓦榫头使瓦间相接更为吻合,取代瓦钉和瓦鼻。西汉时期工艺上又取得明显的进步,使带有圆形瓦当的筒瓦,由三道工序简化成一道工序,瓦的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因称“秦砖汉瓦” 。
② 屋瓦的发明者是谁
可能是周人
③ 瓦特发明了....
瓦特在同年设计了一种带有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按照设计,冷凝器与汽缸之间有一个调节阀门相连,使他们既能连通又能分开。这样,既能把做工后的蒸汽引入汽缸外的冷凝器,又可以使汽缸内产生同样的真空,避免了汽缸在一冷一热过程中热量的消耗,据瓦特理论计算,这种新的蒸汽机的热效率将是纽可门蒸汽机的三倍。从理论上说,瓦特的这种带有分离器冷凝器的蒸汽机显然优于纽可门蒸汽机,但是,要把理论上的东西变为实际上的东西,把图纸上的蒸汽机变为实在的蒸汽机,还要走很长的路。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几台蒸汽机,但效果反而不如纽可门蒸汽机,甚至四处漏气,无法开动。尽管耗资巨大的试验使他债台高筑,但他没有在困难面前怯步,继续进行试验。当布莱克知道瓦特的奋斗目标和困难处境时,他把瓦特介绍给了自己一个十分富有的朋友--化工技师罗巴克。当时罗巴克是一个十分富有的企业家,他在苏格兰的卡隆开办了第一座规模较大的炼铁厂。虽然当时罗巴克已近50岁,但对科学技术的新发明仍然倾注着极大的热情。他对当时只有三十来岁的瓦特的新装置很是赞许,当即与瓦特签订合同,赞助瓦特进行新式蒸汽机的试制
④ 瓦是哪一个朝代发明的
瓦( clay tile)一般指粘土瓦。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专料处理、属 成型、 干燥和焙烧而制成。中国瓦的生产比砖早。
从甲骨文字型中,知道3000多年前的屋脊有高耸的装饰或结构构件,但尚未有实物陶瓦的发掘发现。故可知此种构件可能是木制——已腐烂,或铜制——尚未被今人识别,但没有覆盖烧制的陶瓦。
陶瓦或于西周初年(公元前1066年)开始用于屋顶,从岐山遗址可见遗存,判断当时仅用于屋脊部分。到了春秋时期的遗址,较多发现板瓦、筒瓦、瓦当,表面多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可知屋面也开始覆瓦。
春秋早期,屋面覆瓦的建筑还不多,《春秋》隐公八年: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会盟的地点是在周王朝的温,但经中仅记为覆盖有瓦的屋,可见这是在当时人人皆知的伟大建筑。到了战国时代,一般人的房子也能用瓦了。
到了秦汉形成了独立的制陶业,并在工艺上作了许多改进,如改用瓦榫头使瓦间相接更为吻合,取代瓦钉和瓦鼻。西汉时期工艺上又取得明显的进步,使带有圆形瓦当的筒瓦,由三道工序简化成一道工序,瓦的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因称“秦砖汉瓦” 。
⑤ 中国的瓦最早于哪个朝代发明
瓦说我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 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 茅茨土阶 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我们课本上的。肯定是对的。而且制造瓦的技术是从陶器制作上发展而来的。纯手打 望采纳点赞!
⑥ 瓦特发现什么发明了什么
瓦特观察烧开了的水壶,发现了蒸汽,从而发明了蒸汽机。
蒸汽机的出现曾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
蒸汽机需要一个使水沸腾产生高压蒸汽的锅炉,这个锅炉可以使用木头、煤、石油或天然气甚至可燃垃圾作为热源。蒸汽膨胀推动活塞做功。
瓦特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
瓦特在原有蒸汽机的基础上发明的新式蒸汽机结构在之后的50年之内几乎没有什么改变。瓦特蒸汽机发明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并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它使得工厂的选址不必再依赖于煤矿而可以建立在更经济更有效的地方,也不必依赖于水能从而能常年地运转,这进一步促进了规模化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的同时也使得商业投资更有效率。
蒸汽机为一系列精密加工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更高的工艺保证各种机器包括蒸汽机本身的性能提高。经过不断的努力,引入更高气压的蒸汽,蒸汽火车蒸汽轮船便很快相继问世。
⑦ 瓦片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根据出土实物资料证明,我国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建筑用瓦就出现了。砖也是在西周时期就开始使用在建筑上。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业进一步发展,陶窑室容量扩大,火膛加深,支炎道和窑箅孔眼加多,火力大而布热匀,再加上封窑严实与最后阶段采取灌水方法,使陶胚中的铁质还原,制成比红陶、褐陶硬度更大的灰陶与黑而光亮的蛋壳陶。这种制陶技术为后来砖、瓦、陶水管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70年代,在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商代中晚期遗址中发现用夯土和土坯混筑的墙。土坯是以后烧砖出现的前奏。
50年代中期,在古周原中心的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和扶风县召陈村,连续出土了多座西周大型建筑基址,并出土了大量的瓦及瓦当。从而以丰富的出土实物资料证明,我国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建筑用瓦就出现了。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不过瓦的使用到春秋时代才逐渐普遍。
砖也是在西周时期就开始使用在建筑物上。陕西省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在陕西岐山县赵家台曾发现一批西周时期的空心砖和条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砖。空心砖呈长方形,中空,外面拍印细绳纹,制作规范方正,长1米,宽0.32米,厚0.21米,壁厚0.02米,一端有口,另一端封堵。经考古学家现场勘察鉴定,确认出土空心砖的灰坑为西周时期标准灰坑。
出土的战国时代的砖数量不多,其类型有空心砖、铺地砖、小条砖等。在秦早期都城雍、栋阳、咸阳以及燕下都等战国遗址曾出土了一些铺地砖、大型空心砖等。空心砖中最长的可达1.5米,这么长的砖只有制成空心才能烧透,同时使重量减轻,便于搬动。在秦都咸阳遗址中发现了多种砖,质地坚硬,颜色多为青灰,制法一般为模压成型,并模印纹饰。根据出土文物看,当时的制坯方法主要有“片作”法和一次成型法。"片作"法是将坯泥拍打成片,铺在与砖坯同大的刻有纹饰的模板上拍打而成。以四块泥片合成一个方筒,再用小块泥片堵住一端,接缝处用软泥抹合。一次成型制胚法,砖壁壳较厚,是用坯泥堆摔垒叠而成。砖角无接缝,砖面的纹饰是坯成之后再刻划上去的。
战国晚期,我国出现了一种空心砖椁墓。1988年,在陕西临潼东陵发现了两座战国晚期砖室墓,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砖室墓。两座墓一个由475块砖平砌构筑,另一个由155块砖立砌而成。砖的规格约长42厘米,宽15厘米,厚9厘米,重18公斤。
秦代,砖已较多地用于建筑,在秦始皇陵的遗址中,发现了三种条形铺地砖和一种曲尺砖。秦代的砖主要由官营手工业生产。在秦始皇陵曾出土带有"左司显瓦"、"左司高瓦"戳印的条砖。左司为左司空的简称,秦代的左司空主要是造砖瓦。
西汉前期空心砖比较流行,在地面建筑中用来铺建阶沿或踏步,在地下用来砌造墓室,。空心砖墓的结构可分为平顶箱子式和两坡顶式。所用砖少则十几块,多则一百余块,有长方形砖、柱形砖、三角形砖等式样。空心砖的形状和尺寸按每块砖所在的部位分别设计,制坯时还需刻划编号,以免组装时发生错乱,这可能是最早的装配式建筑。空心砖一般都是素面的或拍印有简单的几何图案。但在河南有不少空心砖上模印有画像,其内容丰富多彩,如乐舞、骑射、车马、田猎、门阙、神话故事等。如1970年9月,在郑州新通桥附近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汉代画像空心砖墓。整个墓室用133块各种不同形制的空心砖筑成。全幕所用空心砖,除封门砖和铺地砖为素面外,墓顶和四壁的砖都印有精美的画像。
西汉时期,制砖业除官营手工业外,民间生产也有发展。在辽宁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发现了7座砖窑,每窑约能容18000砖左右,窑旁多有水井。
由于空心砖制作复杂,不宜大量生产,而小条砖具有制作容易,承重性强,砌筑方便,应用灵活等优点,至东汉时期,小条砖逐渐代替了空心砖。汉代小条砖尺寸逐渐规范化,长、宽、厚的比例约为4:2:1,使其在砌墙时可以灵活搭配。为配合条砖的使用,还创造了多种异型砖,如榫卯砖、企口砖、楔型砖、曲面砖等。
魏晋以后,小条砖的应用更为广泛,产量也增加了。唐代,铺地砖的使用比较普遍,在唐长安城大明宫龙尾道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素面和莲花纹方砖。据专家推测,在龙尾道平级铺素面方砖,在坡道则铺莲花纹砖。
瓦是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它的使用始于西周早期。1976年,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发现了一组大型建筑基址,其年代,根据对一根炭化木柱所做的放射性炭素测定,结果为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西周早期。在屋顶堆积中发现少量的瓦,推测当时只用于屋顶重要部位和部分屋脊上。同时,在陕西扶风召陈村也发现了大型西周建筑基址群,从出土陶器判断,上层建筑是在西周中期修建的。在遗址中发现很多类型的板瓦、筒瓦、还有半瓦当。(板瓦是仰铺在房顶上,筒瓦是覆在两行板瓦之间,瓦当是屋檐前面筒瓦的瓦头。)瓦上都有瓦钉和瓦环,用来固定瓦的位置。在陕西沣西客省庄发现一块瓦残片,断面呈人字形,可能是用于屋脊上的脊瓦;还发现有尚未烧制的瓦坯,推测这里有专门烧制瓦的手工业作坊。在河南洛阳王湾、北京琉璃河董家林等处也发现了西周晚期的瓦。据此推测西周早期宫殿建筑开始在房顶局部(可能在屋脊等处)用瓦,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期房顶大部分盖瓦。当时的瓦都是用泥条盘筑拍制的,制法是先用泥条盘筑成圆周形的陶坯,然后将坯筒剖开,四剖或六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然后入窑烧制。瓦的厚薄不均,反面有手摸痕,表面有粗而乱的绳纹。
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瓦的使用增多。在列国城市遗址中都遗存了很多瓦件,其中有许多带图案的瓦当。各国瓦当的图案不同,反映出各国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等。如秦国流行各种动物图案的圆瓦当,有奔鹿、立马、四兽、三鹤等;赵国为三鹿纹与变形云纹圆瓦当;燕国主要有饕餮、双龙、双鸟和山云纹等半瓦当。战国时期瓦的结构有了重要改进,就是把瓦钉和瓦身分离,这不仅增强了瓦的固结,而且使瓦坯的制作简化。
秦汉时期是瓦的发展兴盛阶段。瓦当在战国开始从半圆形向整圆形演化,至东汉时全部为圆形。秦汉瓦当图案很丰富,并有很多文字瓦当。如汉长安地区建筑的瓦当,有的以“长乐未央”、“长生无极”等吉语作纹饰;有的宫殿、官署往往用其名称作纹饰,如“上林”、“左弋”等。王莽时期由于谶纬学盛行,而以四神象征四方是谶纬学的内容,故王莽宗庙的四门,一般东门用青龙瓦当,西门用白虎瓦当,南门用朱雀瓦当,北门用玄武瓦当。1986年,辽宁省文物部门在绥中县墙子里村发现了大型秦汉宫殿遗址,发现的瓦当直径有52厘米,如此大的瓦当,可以想像当时建筑的宏伟。
西汉中期,开始把轮制技术应用到制瓦业,泥条盘筑法逐渐被淘汰。在洛阳龙虎滩村的一处北魏官府建筑群遗址,出土了大批质密坚实,表面经刮磨,有光泽、制作精细的各种瓦件。包括板瓦、筒瓦、莲花纹瓦当、兽面纹瓦当、扁平菱角形瓦钉、兽面纹脊头瓦、鸱尾等,推测这是北魏官府手工业产品。在瓦上有刻划或捺印的瓦工文字,根据刻划文字可以知道,当时官府制瓦是以隧为单位,隧主是低级武职,隧主之下有技术工和若干种工人。技术工称为匠,并分成轮(用陶轮制瓦坯)、削(分割瓦坯)、昆(打磨瓦)等工序。生产瓦件的匠、工可能是按军事组织编制。
唐代的瓦有灰瓦、黑瓦和琉璃瓦3种。灰瓦质地较为粗松,用于一般建筑。黑瓦质地紧密,经过打磨,多用于宫殿和寺庙。例如唐长安城大明宫含元殿遗址出土的黑色陶瓦,大的直径23厘米,大约用于殿顶;小的直径15厘米,大给用于廊顶。还有少量的绿琉璃瓦片,大约用于檐脊。瓦当纹饰南北朝以后由于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多为莲花纹。在唐长安城兴庆宫遗址,发现的莲花纹瓦当种类多达73种。
⑧ 瓦特发明了什么
1776年瓦特发明了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
1763年,瓦特得知格拉斯哥大学有一台纽科门蒸汽机,但是正在伦敦修理,他请求学校取回了这台蒸汽机并亲自进行了修理。修理后这台蒸汽机勉强可以工作,但是效率很低。经过大量实验,瓦特发现效率低的原因是由于活塞每推动一次,气缸里的蒸汽都要先冷凝。
然后再加热进行下一次推动,从而使得蒸汽80%的热量都耗费在维持气缸的温度上面。经过不断的改进,1776年,终于第一批新型蒸汽机制造成功并应用于实际生产。这批蒸汽机由于还只能提供往复直线运动而主要应用于抽水泵上。
(8)瓦发明于扩展阅读:
瓦特是世界公认的蒸汽机发明家。他的创造精神、超人的才能和不懈的钻研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瓦特改进、发明的蒸汽机是对近代科学和生产的巨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导致了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广泛应用到纺织、冶金、采煤、交通等部门去,很快引起了一场技术革命。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用瓦特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了用瓦特蒸汽机作动力的火车。瓦特的蒸汽机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发明,它有力地促进了欧洲18世纪的产业革命,推动世界工业进入了“蒸汽时代”。
1784年4月,英国政府授予瓦特以制造蒸汽机的专利证书。马克思曾经评论说: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
⑨ 瓦特发明了什么
瓦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
詹姆斯·瓦特,出生于1736年的1月19日是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苏格兰著名的发明家和机械工程师。同时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人物。
1776年瓦特发明并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然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的改良,使蒸汽机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并且在英国的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
瓦特开辟了人类利用新能源的时代,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所以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9)瓦发明于扩展阅读:
小时候,瓦特看见奶奶做饭,炉子上有烧开水的茶壶,壶盖上下跳动。他询问奶奶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但奶奶无法回答。
于是,瓦特常常坐在炉子旁观察,他发现是水的蒸汽将壶盖顶开。长大后,瓦特不断地研究这个问题,最终发明了蒸汽机。
1756年,瓦特出师后到英国城市格拉斯哥访友,他的朋友正好需要帮格拉斯哥大学清洗修理一批天文仪器,瓦特接手了这项工作并出色完成,与这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和良好的关系。
随后,瓦特进入格拉斯哥大学担任修理教学仪器的工人,这所学校拥有较为完善的仪器设备,瓦特在修理仪器时认识了先进的技术,开阔了眼界。
1764年,一台教学用的纽可门式蒸汽机损坏。修理过程中,瓦特熟悉了蒸汽机的构造和原理,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缺点,萌生出了改进它的想法。
1765年,瓦特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的蒸汽机,并于1769年取得了英国的专利。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他让蒸汽机成为了万能的原动机。改进后的蒸汽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恩格斯曾将蒸汽机称为18世纪中叶起,工人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伟大杠杆。1819年,瓦特去世。在讣告中,人们这样赞颂蒸汽机: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⑩ 瓦的发明和使用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是什么
瓦片,是咱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作为如今建筑上最最基本的构件,它的出现对整个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善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瓦,啥时候有的”
原始人最早是住在山洞里或者树上,后来好不容易搬到平地,建个屋子还基本都是用茅草搭一搭,这种茅草屋从居住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上来说都不好。
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无数代原始人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终于,他们发现了一个好东西――瓦!
在文献资料里记载,说是:“昆吾式作瓦”(《古史考》)。
而据考古学发现,如今最早的瓦可能出现在西周早期,那时候的瓦是个“奢侈品”,仅仅用于屋脊、天沟部分。
而到了西周中晚期时,瓦片就被大量运用了,像春秋战国时的很多遗址里就曾发现数量庞大的瓦片遗存。
“秦砖汉瓦”
说到瓦,当然得说说历史上最著名的“秦砖汉瓦”,这说明,在秦汉两朝,砖瓦的烧造工艺已经很厉害了,尤其是汉代的瓦当!小君前不久去西安时,专门去看了它,真真是极其精美的(如下图)
(白虎瓦当)
它们上刻动物和吉祥话,例如青龙、白虎、玄武或者长乐无极等。
“瓦的作用是什么呢?”
小小一片瓦,对于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作用非常大,总括起来,有这么几点:
第一,它比茅草屋更防漏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将屋顶的雨水排出。
第二,保暖性更好,密闭性也更好。
第三,有效隔热,防止白天的太阳光直接照射至屋内。当瓦片交叠铺设于屋顶时,可产生一个用于隔热的空气间距。
第四,美观的作用。
据记载,南北朝时开始出现琉璃瓦,而在后世的演变中,琉璃瓦渐渐具有了“特殊的作用”,代表着封建等级。
比如明清两朝,黄色琉璃瓦只能皇家或者神佛宫观、孔庙使用:
绿色琉璃瓦则用在王府:
而一般老百姓只能用灰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