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发明前景是指

发明前景是指

发布时间:2021-08-09 02:57:32

㈠ 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科技发展是不定向的。也就是说难以预测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说这话,你可能会不满,怎么可能难以预测?
举个例子吧,蒸汽机发明时,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那时候人要预测未来的科技,会怎样想呢?
可能就会像蒸汽朋克里想的那样吧。把蒸汽的力量无限化,想象出一个蒸汽力量至上的世界。
那后来,你也看到了,蒸汽机技术似乎没想象中持续指数发展,反而突然杀出电力和内燃机,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然后你看,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载人航空方面,第一架载人飞机1903年刚起飞,1969年人类居然就到了月球上。这载人航空技术发展,堪比现在的摩尔定律吧。
那时的人如果预测未来会怎样想呢?
他们会想,1903年载人飞机刚诞生,而1969年人类就可以到月球上去了,才短短66年时间。按照这牛逼发展速度。五十年后,肯定天空到处都是飞行汽车啥的,太空旅游什么很普遍,月球太空基地肯定都建好了,火星上肯定人类也去过了。
然后你看,距离1969年,48年后的现在,载人航空技术似乎并没有那么牛逼……
反而后来半路,杀出个互联网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于是啊,来了一场信息革命,互联网、手机、电脑出来了。
然后得益于互联网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产生的技术红利,IT行业迅猛发展,还诞生了工业摩尔定律这个说法。
也就是每过18个月,集成电路上晶体管会多一倍,而价格不变。也就是说,每隔18个月,一块钱买到的电脑性能会增加一倍。
然后你看到了我们现在有些人,是怎么预测未来的的了:

电脑性能,每18个月翻一倍,也就是说根据指数发展,未来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会远远超过人类,然后就会出现强人工智能,然后强人工智能,会造出更强的人工智能,一直持续下去,会导致技术奇点……
和以前人们的想象力,其实如出一辙。上个世纪,人们也是这样看待载人航空技术的。认为载人航天技术会永远指数爆炸发展。
一项技术发展,是呈S型发展的,而不是J型的。有指数增长时,也有平缓的线性增长的时候。
蒸汽机刚出来时,那时候人们可能会认为蒸汽机技术,将会一直指数爆炸发展,直到未来产生一个基于蒸汽机的伟大世界。但后来蒸汽机技术停滞了,人们去点亮内燃机和电力的科技树了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载人航空技术迅猛发展,短短几十年,就从无到有,从有到飞到月球上去。上个世纪的人,预测未来几十年后,是飞行汽车到处有,人类建立月球基地的年代,但现在航空技术也进入了平缓发展期,并没有像他们想的那样。
当然,虽然单项技术是呈S型发展,但我们的整个技术生态圈,包罗万象,林林总总,指不定会从哪个角落杀出哪一匹技术黑马来,重新改变世界,又爆发一次科技革命。
好比,蒸汽机出来了,一下子处处都用上了蒸汽机,人们可能认为蒸汽机会无往而不利,但后来蒸汽机技术停滞了,杀出了电力和内燃机,定义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然后人们认为内燃机会无往而不利,但后来你也看到现在基于烧汽油的内燃机技术的汽车,也只剩下修修补补的小功能改进了,不可能会有太大变革。即使倡导的新能源汽车,也是基于电池技术或者其他,而不是内燃机技术的延伸。
上个世纪,预测未来,谁会想到后来会杀出互联网和集成电路这黑马呢?那时,人们根据科技发展,认为几十年后的未来是飞行汽车、月球基地,他们不会想到几十年后是淘宝购物、微信聊天。
同样,比如我们很多人猜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无人驾驶(车联网),这其实核心技术仍然是基于信息技术和集成电路,也是IT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延续……
AR、VR,也是IT和集成电路,
智能家居,也是IT和集成电路,
工业物联网,也主要是IT和集成电路,
机器人,需要研究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也是IT和集成电路,
……
你会发现,我们现在,关于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想象未来,其实绝大部分,都是基于上世纪互联网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带来的信息革命红利,思维逃不出这个藩篱。跟上个世纪人们想象未来科技,那时照样是根据载人航空的逆天发展速度来想的,推测几十年后是飞行汽车和月球基地什么的。
但就像刚才说的,单项技术发展是呈S型发展的,比如蒸汽机技术、内燃机技术,载人航空技术什么的。不可能永远指数爆炸发展。
现在,摩尔定律快失效了,谁知道未来IT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红利能持续多久?
也许,跟以往一样,半路从技术生态圈中,某个角落杀出一匹技术黑马来,比如突然来一场医学技术革命、生物技术革命、化学技术革命也说不定。
当然,也有可能悲催的迟迟不来新的技术突破,我们只能继续啃IT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红利。
有人说,这三四十年,IT行业的迅猛发展,掩盖了其他行业技术的停滞不前。
其实也有道理。因为我们现在就是在吃信息革命的技术红利嘛。爆发的是信息革命,而不是生物革命,也不是化学革命。
只是,我希望未来科技来点新花样就好了。
比如核聚变大突破,来一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不过这太远了。
希望来点新的想不到的花样。

㈡ 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发展趋势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网络购物。体现了市场规模效应的优势+应用创新。
深入思考后,发现所谓新四大的成就相当巨大,但是都并非独门绝技。全部的基础技术大都是舶来品,海外都能找到更早吃螃蟹的,只不过我们国家的体制优势和市场规模更适合这些创新应用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全世界每天的应用发明千千万,只有适合自己的的才是最好的。
另一方面不能一味盲目乐观,我们要看到我们还是缺少很多原生的应用发明,同志们仍需努力

㈢ 发明家在未来十年的发展前景如何

发明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融资以支持自己在技术方面的研发。可以通过众筹,寻找投资人,等等。爱迪生作为一个发明家,其实更是一个企业家,爱迪生国际公司即为爱迪生创办的公司发展而来。没有资金的支持,在将发明计划付诸实施是很困难的。

㈣ 在中国搞发明有前途吗

在中国搞发明 永远也别想卖出去,除非你有本事 自己开公司,千万别轻易去专利 人生在世几春秋 还是多陪陪家人吧 我就是案例

㈤ 新科技发明的应用前景怎么写

科技世博绿色建筑与材料新科技新理念及其应用前景

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预计到2010年底,全球总人口将有55%居住于城市。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城市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乡村的互动为副主题,展现了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创造了世博会史上最大规模的记录,也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240多个展馆中最能代表先进建筑和建材技术发展的是本届世博会新设立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展示了来自五大洲55个城市案例; 其中欧沙}}29个、亚洲15个、美洲7个、非洲2个、大洋洲1个,加上1个跨越欧亚大陆两座城市的案例;从中可以得到启迪,引领未来上海先进土木工程、绿色建筑与材料的发展方向。 1国外典型展馆绿色建筑与材料新科技、新理念 1.1汉堡案例馆一德国“汉堡之家” 以德国汉堡市港口新区沙门码头60号的“H20" 作为原型的“汉堡之家”是一座以极低的能耗标准为特征的“被动房”,基本无需主动供应能量,所需能源均由房屋自行产生;与其母体相比,它更先进,而且是针对上海的地理、气候、文化等特点进行了改良。 “被动房”概念始于19%年,在德国城市达姆施泰德,科学家发明了一座几乎不需要外部供电的房屋,它只需要很少的能源启动,之后它就能做到能源自给自足。“汉堡之家”是目前被动房中节能标准最高的,可以说,世界上最乡七进的“被动房”在上海。

这是未来中国节能低耗建筑的样板之一,将为中国未来城市建筑的发展提供标杆。 “汉堡之家”是一座保温又透气的“密封”房屋,体积紧凑、保温效果和气密性良好;建筑屋顶有厚达 18cm的隔热层;外墙的红砖其烧制方法十分特殊,能提供很好的隔热效果;而看似普通的窗户是由敷设特殊材料的木质窗框与三层镀膜玻璃等制成,隔热效果良好;窗外还配有防热辐射层和可移动的网状遮阳板。 “汉堡之家”使用的能源来自太阳能、地源能、江水源能,甚至利用空气冷热交换获取能源,即电器和屋内人员散热都被转换成了电能。 1.2伦敦案例馆一英国伦敦的“零碳馆” “零碳馆”以英国伦敦的贝丁顿零碳社区为原型,结合上海的气候特征,通过节能设施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并采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筑的二氧化碳零排放。 2002年建成的贝丁顿零碳社区又被称为“未来之家”,整个小区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就能满足居民生活所需,不会要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以有效减少能源和水的使用率。

㈥ 发展前景是指什么呢

所谓发展前景,无非就是个人或者企业有无拓展空间,业绩上、职位上、薪资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是否蒸蒸日上。
发展前景非常重要。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即使所入职的企业目前条件不算太好,如果发展前景很看好,业务拓展空间大,专业团队很敬业,管理也规范,风气很正,那么就是属于前景广阔,大有平台的地方。

㈦ 在中国搞小发明有前景吗

应该会有,主要是看你的发明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处

㈧ 发展前景是什么意思

发展前景[ fā zhǎn qián jǐng ]

释义: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出现的景象或前景。即根据现有的发展水平和环境,对未来的方向、水平、规模等的预测和推论,简单说来就是有潜力或潜力不大等。

发展前景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能力,或更多的时候是描述一个组织、企业或团队的后续发展情况等。

(8)发明前景是指扩展阅读:

前景:

1、将要出现的景象和情形。

萧乾《斯诺与中国新文艺运动》:“这本书的编译,也正是他在 鲁迅 先生指引下,认识旧 中国 的现实和新 中国 的前景的开端。”

2、前面的景物。

叶圣陶《游了三个湖》:“整个 鼋头渚 就是个园林,可是比一般园林自然得多,何况又有浩渺无际的 太湖 做它的前景。”

3、特指图画、舞台、银幕上看上去离观者最近的景物。

㈨ 发明是什么意思

词解
1)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2)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3)创造性地发挥
定义
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产品之所以被发明出来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发明出来产品。分为有用发明和无用发明。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制作的新工艺、新方法。机器设备、仪表装备和各种消费用品以及有关制造工艺、生产流程和检测控制方法的创新和改造,均属于发明。
特点
发明不同于科学发现,发明主要是创造出过去没有的事物,发现主要是揭示未知事物的存在及其属性。 发明是新颖的技术成果,不是单纯仿制已有的器物或重复前人已提出的方案和措施。一项技术成果,如果在已有技术体系中能找到在原理、结构和功能上同一的东西,则不能叫做发明。 发明不仅要提供前所未有的东西,而且要提供比以往技术更为先进的东西,即在原理、结构特别是功能效益上优于现有技术。发明总是既有继承又有创造,在一般情况下大都有先进性。 发明必须是有应用价值的创新,它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新颖的和先进的实用性。发明方案既要反映外部事物的属性、结构和规律,又体现自身的需要。发明者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前,已在观念中按功能要求预构所设计的对象,并在发明过程中不断地按优化的功能目标来完善其方案。 发明又区别于实际生产和工程中的现实技术或现场技术。发明要有应用前景和可能应用的技术方案和措施,一项发明能否被应用于生产过程或工程活动,还取决于它是否能纳入已有的技术系统或引起已有技术系统的革新,以及资金、设备、人力、材料、管理和市场诸方面的条件。有了发明,未必就一定有相应的产品或工艺,未必就能解决生产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只有把发明转化为产品研制、工艺试验,转化为技术革新、试生产、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才能成为现实技术。 科技发明多出自欧美,将这些发明“物化”为新产品或试制品,也多出自欧美人之手。然而,将新产品或试制品最终变成值得批量生产的商品,并推向市场的“最终阶段”工作却大多是由日本人完成的。 有调查机构对20世纪全世界的新发明数、新产品化数、新商品化数做了一次国际比较,其结果是:第一,出自美国的新发明数达29项,出自欧洲的新发明数达11项,,而出自日本的新发明数为零;第二,出自美国的新产品数达30项之多,欧洲为6项,而出自日本的新产品数仅为两项;第三,出自发明最多美国的新商品数却只有6项,欧洲只有两项,而出自发明为零的日本的新商品数却多达24项。 这说明欧美人虽然擅长于发明,在一定程度上也擅长将发明“物化”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却往往未能将发明创造“进行到底”,真正实现熊彼特所定义的“创新”的全部内容,即开发新商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等。

阅读全文

与发明前景是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