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汉字是如何发明的
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仓颉发明的。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又史皇氏。《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据《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仓颉在位期间曾经于洛汭之水拜受洛书。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
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 ,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汉字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的官方文字。
在古代,汉字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仍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的官方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创制汉字。在非汉语体系中,日本人自行简化汉字并制定了日本新字体;而历史上曾使用过汉字的越南、朝鲜、蒙古等国,现今已废弃汉字。
Ⅱ 汉字的"我"字创造的特别好吧
“我”这个字本来是造出来表示古代的一种兵器(长得很像“我”这个字的形状),后来表示你我的“我”字的读音和表示兵器的读音相似,人们就用“我”字来表示你我他的我了。所以“我”字是一个象形字来的,没什么创造得好不好的,汉字是很神奇的
Ⅲ “好”字是根据哪种造字法创造出来的
好字的来历?
写回答 共32个回答
原阳汉子
LV.22016-02-29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是,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研究汉字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鲁迅.门外文谈》。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Ⅳ 好字的来历
会意。从女,从子。本义是美,貌美的意思。与现在的好坏这个形容词不一样。最早哪里开始用就不知道了。
Ⅳ 如何自己创造字
这个武则天比较有经验
她创造了一个
其实创造简单
大家接受并且流传就难了
Ⅵ 如何用造字程序创造一个漂亮的字
如果遇到普通输入法打不出来的字怎么办?或者你想创造一个独特的文字?怎么办?自己造!
造字程序是windows自带的一个小程序,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一、 安排造字程序(如果电脑自带造字程序可省略此步)。 1 打开电脑,点开始菜单——设置——控制面板,进入控制面板。
2 在控制面板上选择添加\删除程序
3 打开添加/删除程序菜单,选择添加 删除windows组件后,系统自动弹出windows组件向导。
如图:
4 在windows组件向导主窗口选择附件和工具,单击详细资料,如图:
5 然后弹出附件和工具主窗口,选择附件这个复选项,点灰色的复选框,重新把勾打上,使之
变成白色的。如图
6 之后弹出点确定,系统自动进入下一窗口
7 继续选择下一步,系统自动完成安装。如图
2、 弹出参照主选单后,选择字体,一定要在形状窗口上看到占满格的光标才能造出和我们使
用字相同大小的字符。
3、 输入其中一个包含有相同结构偏旁部首的字符做为第一个部件。
4、 点确定,进入主工作区,如图:
5、 用自由图形选择工具,将上半部分选取,拖入到主窗口
6、 继续选择窗口——参照工具,完成下半部分,
7、 最后完成的样子是这样的
五、保存字符
点击编辑——保存字符,或者选择ctrl+S,将字符保存入windows字库里。
六、在文档中输入
造好的文字可以在所有软件中输入。在输入时,只要把输入法在语言栏中调整为中文内码输入
法,如图:
最后,输入代码:AFA1—“?”字就出来了。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对造字程序的掌握,一个漂亮的字
也就出来了。
提示: 输入代码时,在输入数字的时候一定要用大键盘上的数字,不能用小键盘的,否则无法
输入。
电脑中如果没有安装中文(简体)-内码输入法,点击右下角语言栏设置选项进行添加。输入时切换到区位状态。可能由于系统的原因,有些电脑无法添加中文(简体)-内码输入法。
Ⅶ 汉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从仓复颉造字的古老传制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汉
字
的
构
成
主
要
有
三
种
方
法:
象
形
法
会
意
法
形
声
法
Ⅷ 好字的由来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是,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研究汉字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鲁迅.门外文谈》。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Ⅸ 创造文字的人有哪些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仓颉,历来被人们尊为“文字始祖”、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 你是否知道,那外国人猜不透玄机的方块汉字是谁造出来的?在白水县,有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仓颉,白水人祖祖辈辈把仓颉尊称为“仓圣”。
但是如今,仓颉和那些关于他的传说还不为人所广知。 关于仓颉造字,在白水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远古时候,蒙昧未开,人们都用结绳的办法录史记事。那时候,仓颉还姓侯冈,是黄帝的史官。由于记录史实的结绳形状奇异,年久月深难以辨识,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
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鲁迅先生曾对仓颉造字这一史实,作过精辟的论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独创,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但以仓颉为杰出代表的汉文字创造者,终于终结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后世誉之为“文字初祖”,中国古代“四大创造之一”,实乃当之无愧。 《史记》、《读书》、《荀子》、《吕氏春秋》等对仓颉作书造字均有记载。这些都说明仓颉确有其人。
至少在文字的整理、创造以及推广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的伟大功绩。因此,他不愧为“万代文宗”和中华文明的象征。
Ⅹ 汉字的创造
抄的人家的 慢慢看
"秀才读字读半边"指的是形声字,汉字造字法除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法。郝字为“会意”
文字知识,在文言文中首先应掌握的是六书知识。这和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中的文字内容基本相同。掌握六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准字形,防止发现错别字,同时,还有助于我们根据字形,推知字的本义,了解该字字义的引申规律,从而掌握这个字的多种义项。从这个角度说,在文言文中,掌握六书知识的意义更大,用途更广,更应该引起重视。
下面谈谈“六书”的来源、名目和次第。我国古代把六种造字方法称作“六书”,这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结构加以分析归类后,定下的六个名称,并非古人事先制造出六种造字法,然后再按这些方法造字。由于各研究者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加之流传日久,所以“六书”的名称和次第也各不相同。
“六书”的名称究竟起源于何时,一时很难确定,就目前现有的文献来年,至少在汉代就已经有了。其名称和次第如下:
一、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班因《汉书.艺文志》)
二、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潜声(郑以注《周礼.地官》)
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
虽然名称和次序略有参差,但基本还是一致的,因为这三个人实际是出自一个学派,即汉朝著名学者刘歆,其渊源关系如下图所示:
┌——> 传弟子郑兴——> 传儿子郑以
刘歆├——> 传弟子贾徽——> 传儿子贾逵——> 传弟子许慎
└——> 班固于刘歆《七略》中直接采录。
现在我们通常彩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基本上符合汉字发展的规律。最早对“六书”加以说明的是许慎,只是过于简单,每一书只用八个字来解释,只举两个字来证明,以至后来的学者们对此有许多种不同的认识。下面就是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风,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武倍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大多数学者对“六书”持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应当是四体二用,即前四书属造字法,而后二书只能算用字法,尤其是假借,并不产生新字,只是借用现存字,对于转注则更是从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最初的造字法应该是象形和指事,这种方法产生的字大多是独体字,当然比合体字要早。古人要用文字符号来记事、来表意、来交流,最简便的就是把所要说的话中涉及的具体事物的形象画下来,或用一个记号来表示。象形字大多用来表示具体的有形可象的事物,如:日、月、山、川、牛、羊、鱼、鸟、人、手、木、石等等;有些较抽象的概念就只好借助抽象符号来表示,即指事字,如:上、下,各画一横成作标准,在上面点一点表示“上”,在下面点一点表示“下”,再如:本、末,在木字下部点一下表示树根,在木字上部点一下表示树梢,但这两种造字法毕竟手段有限,许多事物没有具体形象,或无法描绘,而抽象符号用得太多也会产生混乱,于是人们又想出用会意和形声来造字。会意和形声都是合体字,这种将独体字组合成新字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生产力,尤其是形声字,占了全部汉字的80%以上。会意字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在一起,再组成一个新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武”字由“止”“戈”二字组成,“信”由“人”“言”二字组成,等等。会意字不像象形字那样一眼就可看出是指什么,往往要仔细揣摩才能推想出其意义。形声字也是将两个或更多的字组合成新字,只是其中总有一部分是用来表声的其余则是用来表意的。如:江是小形工声,河是小形可声,这些都是左形右声,即左半边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右半边表示这个字的声音,这种结构在形声字中占的比例最大,其他还有右形左声如鸽视,上形下声如:草简,下形上声如:婆娑,外形内声如:圃圆,内形外声如:问闻等等。但形声字的声旁表音并不一定十分准确,有时只是声母相同,如:江、工,古代声母都是[k],有的只是韵母相同,如:河、可。同时,形声字的形旁表意也不那么精确,一般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意义范围,如:推、拉、招、扔,都是用手作形旁,表示这些字的意义都与手的动作有关,但不能指出具体是什么动作。尽管如此,形声,不仅是古代,而且在现代也是最重要的造字法,如氢、氧、氨、锿、镄、钔、镥、砷、砹、硅、硒等,都是近现代新造的形声字。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法的区别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意思是象形字依照事物本身的屈曲描摹而成。日就是画成一个太阳,是圆的;月即画成一个月亮,是半圆的,因月亮常是半阙的圆形。象声字有它自己的特点,唐兰先生说得很正确,它“一定是独体字”,独体字指的是它不能再行分析,是相对合体字而言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析言之,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统言之,则文字可互称。”俗称“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是指文和字是有区别的。唐兰先生说,象形字“一定是名字,一定在本名之外不含别的意义。”因为造字之始,一般都有所指,而对事物的命名则是阳基本的,这基本词又多是名词,绝大部分都是象形字,如:山水去雨,人鸟虫鱼之类,都与唐先生所说相合。“指事”又叫“象事”,“处事”。《说文解字.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意思是凭直觉,就可辨其字,知其意了。它和象形字相近,只是在独体字上增加了表意的符号,如:上、下,又如:“刀”字,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刀口,即是“刃”字。又如:“木”字,一短划加在木上,为“末”字;在木下为“本”字,在木中为“朱”字。这点和短划只是表意的“指事”符号,并不象任何具体的事物,因此它不是文字。而会意字,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组成的。会意也叫“象意”。《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比类”是将两个字拼合在一起,“合谊”即会意。利用已有的象形字,依据事理加以组合,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这就成了会意字,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以及日月为明,山高为嵩等等。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占很大比例,可见它也是汉字造字的最基本方法之一。简言之,象形指独体象形造字法,指事指在独体象形字上加一不成文字的表意符号或全用抽象符号组成的造字法,而会意一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象形字组成的造字法。文字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语文现象。所谓通假,就是指音同或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中学语文教材中,把一部分古今字也作为通假字来看待。
通假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书写或传抄是笔误,或为图省事有意写了笔画较少的音同、音近或形似的别字,后人沿用下来,约定俗成,也就成了通假字。在阅读文言文时,如果遇到某个字在句中用它的本义、引申义都解释不通时,就可以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如:“且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鸿门宴》)一句中,如果把“蚤”解释为“跳蚤”,这句话的意思就不可理解了。这时,如果从同音字角度找答案,把“蚤”看成“早”,全句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因此,我们就可以说,在这一句中,“蚤”通“早”。如上所说,古书中的通假字是同音(或近音)代替的产物,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同音字都可以互相借用。这里的借用是有条件的。一般地说,以下三种情形可以通假:
(1)、声旁字和形声字可以通假。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赤壁之战》)句中“禽”通“擒”,“禽”是“擒”的声旁字。
(2)、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可以通假。如:“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墨子.公输》)句中“距”通“拒”,都是以“巨”为声旁的形声字。
(3)、有时候,形声字还可以和它的声旁字通假,如:“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句中“指”通“旨”,“旨”是“指”的声旁字。
另外,音同或音近的字,也可以通假。如前面所列举的“蚤”通“早”就是一例。了解和掌握相当数量的通假字,学会通假字的辨认方法,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