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刷机是谁发明的
印刷机的发明者约翰·谷登堡 约翰·谷登堡在15世纪发明了印刷机 2000年,在德国南部的美因茨市回(Mainz)--欧洲近代印答刷的伟大先驱者约翰·谷登堡的诞生地--举行了谷登堡诞辰600周年纪念年活动.约翰·谷登堡不仅仅在印刷界,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被人们尊称为伟大的发明家.有人称他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千年中最有影响的发明家.在我国,人们更多地知道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发明了第一台木制螺旋压力平板印刷机
㈡ 传呼机的发明
50年代:商用性无线寻呼机的诞生
50年代,全球经济进入高速发展,一些新技术开始主导行业经济的版发展。此时的摩托罗权拉已经开始将民用移动通讯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1955年,开发出一种能把无线电信息传递给指定的某个人的新式无线通信产品,称为寻呼机的小型无线接收机。这种寻呼机就是在我们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可以随身携带、轻便寻呼机的雏形,也是由摩托罗拉制造的全球第一台寻呼机。
此后,许多医院成为摩托罗拉初具商用性的无线寻呼机的最初用户,因为这种寻呼机系统能够快速寻找到医生和了解到病人的情况,同时代替了原先的医院广播系统。
摩托罗拉1955年研发的第一款无线寻呼机,美国的很多医院已经开始使用移动寻呼机,医生是摩托罗拉最早的用户
㈢ 时光机什么时候发明出来啊!
这么多年人们一直在研究时光机,但是总是停留在想象的阶段,直到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人们才看到了实现的曙光!但是就我看来,我曾经很粗浅的学过一点点狭义相对论,可以任意穿梭于时空中并涉足其中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时间就像一条向前流淌的河流,它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正像我们中国的一句老话说的:覆水难收!就我对相对论的理解来说,当然我是没有什么发言权了,毕竟我只是学了一点点皮毛,相对论只是说当我们人类能够制造出一种机器,从而使其能够达到光速甚至超越光速的时候,时间就会压缩(这个词可能不太恰当!),这正是物理学上有名的双生子佯谬!(所谓佯谬就是说这件事看起来是错的其实是正确的)这个例子是说在地球上出生的一对双胞胎,将其中一个放在宇宙飞船上送入太空,而另一个则留在地球上。若干年后,被送入太空的孩子回到地球上还是一个年轻人,而地球上的那个双胞胎兄弟却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说明了当超过光速时,时间被压缩了,变慢了!但是虽然说变慢了,但是时间仍然是在向前发展的,它并没有向后倒退!如果人们真的能够在科技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实现了超光速飞行,根据相对论是能够观看到过去或是将来所发生或是将要发生的事的,但是仅仅是看到却不能涉足其中,因为那不过是过去或者将来的影象!
当然,这只是这阶段我对相对论的理解,也许深入学习以后能够发现某些更有趣的东西!人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希望也是无限的!没准哪天人们的科技与智慧达到一定高度真的发明出了能够穿梭过去与未来的时光机器,未来是不可欲知的!但是,我认为时光机并不见得是一样好东西!这其中的原因,我不说大家也应该知道吧!人生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它的不可欲知性!
㈣ 世界上谁最早发明游戏机
德国(Deutschland)
1988年,德国人斯托威克根据自动售货机的投币机构原理,设计了一种叫做“自动产蛋机”的机器,只要往机器里投入一枚硬币,“自动产蛋鸡”便“产”下一只鸡蛋,并伴有叫声。人们把斯托威克发明的这台机器,看作是投币游戏机的雏形。 但是真正用于娱乐业的游戏机,当属本世纪初德国出现的“八音盒”游戏机。游戏者只要一投币,音盒内的转轮便自动旋转,带动一系列分布不均的孔齿敲击不同长度的钢片奏出音乐。 后来,著名的魔术师伯莱姆设计了投币影像游戏机。虽说是影像,却仍旧是机械式的,操作者投币后可以从观测孔看到里面的木偶和背景移动表演。 在经济萧条的年代,世界各地赌博业却异常兴旺,因而许多投币如扑克牌机(俗称耗子机)、跑马机、高尔夫弹珠机等比比皆是,一度取代了健康的娱乐业。直到三十年代,美国兴起了对抗竞技的模拟游戏,其中模拟枪战的“独臂强盗”游戏机大受欢迎。此后,模拟各种体育运动(比如打靶、篮球)的游戏机也相继出现在娱乐场。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投币游戏机大都属于机械或简易电路结构,游戏者也是青年、成年人居多,场合仅限于游乐场,节目趣味性较差,而且内容单一。但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战后的1946年出现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其技术成就渗透到各个领域,一个娱乐业革命也在酝酿之中。 二、电子游戏机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电子计算机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是由晶体管代替了笨重的真空管,后来出现了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子计算机一代一代实现更新,同时软件技术也发展迅速。在美国,集中了许多计算机软件的设计人才,他们工作之余,时常喜爱编一种能与人斗智的“游戏”,以此来锻炼编程的能力。这种“游戏”花样繁多,但其特点都是利用计算机软件事先设计好的“分析”、“判断”能力反过来与人较量。由于不断修改更新,使计算机的“智力”水平与人难分高低。 美国加利福尼亚电气工程师诺兰.布什纳尔看到了这种“游戏”的前景所在。早在大学期间,布什纳尔就曾经营过一家娱乐场,深谙娱乐场经营决窍。于是,1971年,布什纳尔根据自己编制的“网球”游戏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电子游戏机。这台电子网球游戏机有着一段颇具戏剧性的经历:布什纳尔为了看看它是否被人们接受,就同附近一个娱乐场的老板协商,把它摆在了这个娱乐场一角。没过两天,老板打电话告诉他,那台所谓的“电子游戏机”坏了,让他前去修理。布什纳尔拆开了机壳,意外地发现投币箱全被硬币塞满了,因而硬是撑满了投币器。成功激励着布什纳尔进一步研制生产电子游戏机,为此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游戏公司---雅达利公司。 今天,当我们回顾电子游戏最初为什么能吸引人,我们不难悟出这样的道理:电子游戏满足了人们对竞争和对抗的渴望,它总是给予竞争者以新的难题。同时,它还能为胜利者提供崭新的画面和音乐享受。街头的娱乐场毕竟比不上在家里玩起来随便和经济。于是,电子游戏机开始朝着“家庭化”方向发展,电子技术的突破推动了游戏机“家庭化”的发展过程,彩色电视机的普及使大型游戏机的显像管和扫描板部分完全可以被彩色电视机取代,使得微处理机部分与显示屏幕实现了分离。这时制成的游戏机只相当于一个信号发生器,与电视机连结后组成闭路电视系统。这种电子游戏机我们一般称作“家庭电脑游戏机”,或者干脆称为“电视游戏机”。
㈤ 世界上有没有发明机
没有,发明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问题的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只有人类的创新才称得上发明,目前没有出现可以不依赖人类的发明机。
㈥ 第一台机器是什么时候诞生的谁发明的
我们新中国刚成立时,充当众多“第一台机器”的就是苏联给我们提供的一批机床,援建的一内百多容个重工业项目。
其实这么多种机器,归根结底都是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等这些基本机床制造出来的,还有钳工
回顾西方工业发展史,机器也是越来越复杂,慢慢“进化”来的
但就像你说的,机器总有个“头”。即使是现在,那些“基本机床”中的最基本的零件还是需要手工制作。比如法国制造的一种最精密的刨床(原理就像木工的刨子,很大,可把原料金属削平),就属于那种“第一台机器”。要想能刨的平,它本身的基座必须非常水平光滑。据说要最有经验的钳工(都是老头,很厉害!),手工磨上几个月,所以价格也非常贵!
㈦ 电视机是谁发明出来的
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名的电视机。 其实电视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创造。它是一大群位于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度的人们的共同结晶。
电视机是由费罗·法恩斯沃斯、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和贝尔德三人各自独立发明的,但是三人发明的电视是有区别的,贝尔德(他全名是约翰·洛吉·贝尔德)的电视是机械扫描电视,费罗·法恩斯沃斯和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的电视是电子电视。人们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
但是,这种看法是有争议的。因为,也是在那一年,俄罗斯人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他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板展示了他的电视系统)和1927年费罗·法恩斯沃斯两人也分别发明了电视。
尽管时间相同,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与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和费罗·法恩斯沃斯的电视系统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史上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的电视系统称做机械式电视,而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和费罗·法恩斯沃斯的电视系统则被称为电子式电视。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传输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第一台电视机面世于1924年,由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发明,到1928年,美国的RCA电视台率先播出第一套电视片《FelixTheCat》,从此,电视机开始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传播和思维方式。从此 ,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面。
㈧ 像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照相机的发展简史 一个不透光的盒子,这就是照相机。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我国对光和影像的研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6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06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从1839年至1924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 从1925年至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从而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 从1939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如镧、钛、镉等玻璃。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照相机的质量、产量开始飞速发展。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机.接着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XDG型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出现了成像质量高,色彩还原好,大孔径,低畸变的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 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多种测光、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存储记忆、多纪录功能、电动上弦卷片、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小型、轻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质的各种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