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创造发明 > 第十届全国全职发明杯创新大赛

第十届全国全职发明杯创新大赛

发布时间:2021-08-08 23:13:03

A. 如果2020年“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要求你参加,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别人的项目对你没有用的,需要的是利用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专配置,合理规划属自己的想法,可以参加“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的东西多了去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供应链的创新,产品的创新,渠道的创新等等,都是可以创新成功的。比如戴尔电脑就属于营销模式创新,微软就属于技术创新,网络就属于商业模式创新。

B.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就业前景如何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6年的济南惠鲁商业学校。经过70多年的积淀,学校秉承“尚德蕴能,日精日新”的校训,坚持“就业导向”、“育人中心”、“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按照“创高职名校,施优教于民”的目标愿景,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办学水平迅速提高。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2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重点支持建设的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骨干示范高职院校。2007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院校行列,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50强”荣誉称号,被省人事厅、教育厅授予“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依托商业集团,建有全国高职院校惟一的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农产品贮运保鲜技术实验室。2009年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职院校惟一的德育示范高校、全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2010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示范院校验收,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十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学校下设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汽车与电子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课教学部等12个二级教学院部,开设生物工程学院、消防安保学院等8个校企合作二级学院。 学校占地达2600亩,校舍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资产总值8亿多元,实验设备总值过亿元,图书馆藏书120万册。2011年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 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等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已建成集财经、电子信息、旅游、生化与药品制造、艺术设计等13大类62个专业。主持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建有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9个,省级教学改革示范建设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教育实习基地1个;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12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3名。学生在高职高专“发明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ITAT就业技能大赛、全国管理沙盘大赛、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高职学校烹饪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屡获大奖,成绩显著。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办学,实施“名校名企育优生”战略,创新推行了“教学——经营——一体化”、“双业融通订单式”、“准员工式2+1” 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工学结合,不断拓展校企合作范围,提升校企合作层次,与上海大众、海尔集团、联想集团、鲁能集团、银座、美国Oracle公司、美国Cisco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协议,在教材建设、课程置换、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等领域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合作。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96%以上,多数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校是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席团成员单位、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主任单位、山东省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山东省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会长单位。拥有山东省商会、山东省物流与采购协会、山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山东省商业会计学会、山东省商业经济研究所等多个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学校办有《山东商职学院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山东商业会计》等正式刊物。 学校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先后选派教师赴美国、德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考察、访问、留学进修,外国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不断来校访问和讲学,双方开展国际交流,针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国家和学校进行国际对接,现已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林学院、马来西亚思特雅国际大学学院、英国爱丁堡史蒂文森学院、美国拉塞尔学院联合开办了会计、国际商务等6个专业。 目前,学校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和谐商院建设,努力创建商科特色、国内一流、世界高水平高职院校。

C. 有没有好点的职业大学(浙江地区)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挺好的,可以考虑试试看哦

学院简介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机电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前身浙江省杭州工人技术学校创办于1952年。学校秉承“服务浙江制造”的办学传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几代机电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目前已成为是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教育部53所“国家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院校之一。
学院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畔滨江高教园区,占地318亩,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建有“国家级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浙江省机电技术类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和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中心、模具技术中心、自动化技术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心、计算机技术实训中心、应用电子技术中心、楼宇智能化技术中心等15个实训、技术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4650万元,己形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是省内高职院校中规模最大的、具有工业化环境的高水平机电类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79.46万册,建有校园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体育文化设施。
学院现有教职工47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副高以上职称110人。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及硕士学历101人,专任教师322人,双师素质教师占80.3%。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125人。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系、现代制造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工程系、经贸管理系等教学部门;现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24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为省重点专业。
学院把“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特色,坚持“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的实践技能教学理念,积极推行技术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9.7%。教研成果《自动控制综合实训系统开发及在高职教学中实践》荣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还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立了从初、中、高、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训与考核鉴定体系。
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积极探索实践“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道路,与著名企业合作在校内共建西门子技术应用等实验室;与浙江凯达集团、浙大中控、娃哈哈集团、航天电子等多家企业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23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聘请163名行业专家担任学院办学、产学研、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院坚持以赛促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各类技能大赛。近年来学生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获省厅级以上各类奖项300余人次;首届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取得三金一银的佳绩;全国七省市模具制造技术大赛中取得2项金奖,1项银奖;省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连续三届浙江省内第一;获得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全国数控技术比赛获省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五项;这些荣誉奖项的获得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是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肯定。
学院积极承担省市政府、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是国家级数控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中职师资培训基地、浙江省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省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省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考证基地、浙江省总工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省国防科工委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省教育厅中职师资培训基地、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杭州市高新(滨江)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培训初、中、高级工近10000人,培训考评技师2000余人。学院承办了省级各类技能大赛近20项。
55年来,学院已为浙江机电行业培养了三万余名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干部,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校友,有浙江省经济建设的栋梁和制造业企业的精英。近年来,学院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平均达97.6%,重点专业就业率达100%,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茅。学院先后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浙江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学院遵循“求实、求精、求新”的校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办学之路,以建设示范性院校为目标,抓内涵,促特色,创品牌,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示范性高职院校。

可以看下这个网站:
http://www.zime.e.cn/index.asp

D.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4年10月,该校有设有农学园艺、畜牧兽医、工程、食品、生物技术、园林、信息工程、经济贸易、管理9个系,开办43个专业及专业方向。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系专业设置序号 系(部)专业名称 1 园林系园林工程技术 2 园林技术 3 高尔夫场地管理(高尔夫球场草坪建植与管理) 4都市园艺环境艺术设计5 畜牧兽医系畜牧兽医 6 畜牧 7 兽医 8 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 9 生物技术系生物技术及应用 10生物制药技术11 兽药生产与营销 12 观光农业 13 农学园艺系园艺技术(果树、蔬菜方向) 14 作物生产技术(农资方向) 15 种子生产与经营 16 都市园艺环境艺术设计 17 食品系农产品质量检测 18 食品加工技术 19 食品营养与检测 20 汽车运用技术 2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2 设施农业技术 23 经济贸易系会计电算化 24 国际贸易实务 25 物流管理26 管理系电子商务27 酒店管理
连锁经营 28 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网络技术 29 应用电子技术 30 动漫设计与制作 截至2014年10月,该校有专任教师332人,其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109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教师176人,“双师素质”教师占70%以上;拥有一批资深专家,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7名,省级专业带头人5名,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费显伟
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丁立群、宋连喜、王振龙
省级教学名师(7人):蒋锦标、荆宇、邹良栋、王润珍、宋连喜等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团队团队名称负责人获批时间级别园艺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蒋锦标2010年国家级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团队胡克伟2009年省级 园艺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蒋锦标2007年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团队田长永2009年畜牧专业教学团队王艳立2010年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团队王振龙2007年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团队荆宇2009年 截至2014年10月,该校有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1部,承担“十二五”国家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主编任务34项,主编国家精品教材1部,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7部;该校是“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辽宁省政府新型农民培训基地、“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农业职业教育专委会全国农业职教研究会副主任单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农村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研究基地副主任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农林牧专业协作委员会主任单位。 教学成果 该校2001、2005、2009年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和《高职高专教育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专业建设 国家精品专业(1个):园艺技术
国家教改试点专业(2个):园艺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
省级示范专业(4个):园艺技术、畜牧、农产品质量检测、兽医、生物技术及应用、物流管理、农产品质量检测、作物生产技术 精品课程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课程名称负责人所属系获批时间食用菌生产与加工崔颂英生物技术系2009年动物药理李春雨生物技术系2007年植物组织培养王振龙生物技术系2006年蔬菜栽培陈杏禹农学园艺系2005年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费显伟农学园艺系2005年植物生长与环境邹良栋农学园艺系2003年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课程名称负责人所属系获批时间动物药品检验李继红生物技术系2009年果树栽培卜庆雁农学园艺系2009年动物营养与饲料曲强畜牧兽医系2009年企业设立与运营徐银彪经济贸易系2009年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张玉廷工程系2009年电子商务应用与运营孙福春经济贸易系2009年财务会计孙德凤经济贸易系2009年微生物应用技术李春艳生物技术系2009年种子检验荆宇农学园艺系2009年园林规划设计董晓华园林系2008年动物科学基础姜凤丽畜牧兽医系2008年无土栽培技术彭世勇生物技术系2008年农业分析技术雷恩春工程系2008年 学生获奖 截至2014年10月,该校学生在全国各项职业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2010年该校大学生荣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农业类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中国农业高等院校第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2011年12月在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上,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学院荣誉 截至2014年10月,该校先后被评为全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辽宁省级文明单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首批8所优秀校之一、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辽宁省“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国家、省、市50多项称号。 勤学、力行、谦和、奉献
勤学,即勤奋学习;力行,即施展所学,躬身于应用实践;谦和,即谦逊、团结与合作;奉献,即具有为社会、为“三农”服务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做人与做事的统一,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精神,更代表着该校办学的主导价值取向。 尚德、乐教
尚德,是教师政治思想素质要求和职业道德取向,应具有农业高职院校教师的高尚师德。乐教,是热爱农业高职教育的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教学相长。

E. 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采访问题

与你一见如故,是我今生最美丽的相遇。 无视

F. 东营那个学校好

东营职业学院
东营职业学院是2001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优秀单位”“全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德育工作优秀高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高校”“培育工匠精神优秀院校”,全省高校“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校园占地1902亩,建筑面积43.0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1亿元,教职工855人,建成850人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全日制在校生17440人, 成人学历在籍学生4800余人。

一、办学环境优越

(一)区位优势明显。东营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前沿城市,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处于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与胶东半岛经济区的枢纽位置。东营市确定“十三五”期间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区、区域中心城市。

(二)产业背景深厚。东营是“中国石油装备城市”,是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和国家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四大产业集群优势突出,信息技术、现代服务、文化教育等产业发展迅速。石油炼化能力6900万吨,地炼产能全国第一,中国地炼企业前十强中东营占6家。石油装备企业500余家,石油装备制造总产值占到全国1/3。是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和出口基地,产品远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营市确定“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领先、世界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服务中心。

(三)政府支持有力。《东营市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确定,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院校。《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创建优质高职院校。

二、办学实力雄厚

(一)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明确了建设黄河三角洲地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与新技术培训基地、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中心、继续教育与文化传播中心的办学定位。确立了坚持“问题导向、质量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全面提高“产教融合的契合度、人才培养的满意度、经济社会的贡献度”的办学思路。凝炼形成了“德厚、识博、技精熟”的教师发展目标,“德厚技高、乐业好用”的学生培养目标,“尊道贵德、敬业立人”的校训和“教育让每一个人拥有自信”的教育理念。

(二)师资水平显著提升。建立旨在服务教师成长、促进教学改革的“教师发展中心”和企业实践锻炼基地,校企共同开展教师培训。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占74.6%,双师素质教师占86.1%。建成85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席技师2人,省职教青年技能名师2人,“2016齐鲁最美教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

(三)实习实训条件完备。校内实训场地总面积114148平方米,实训基地16个、实训室16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0个、“厂中校”6个。建设了“东营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现代制造加工、石油工程技术等8个实训中心。石油化工实训基地成为“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学校成为“山东省物联网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承担“国培”“省培”项目17项。

(四)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校企共建骨干专业6个。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成为山东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44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特等奖1项。获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奖项89个,其中4名学生获工业分析检验国赛一等奖,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实现高端就业。15名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东营市技术能手”称号。

(五)对外合作交流拓展深化。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22 所高校和教育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并积极开展项目合作。近五年来,先后有122名骨干教师到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进行了专业培训和公派研修。学校具有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聘请外国专家6 人。成功申报11 项科技部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其中9 项已顺利结题并通过科技部验收。探索学分互认方式,利用校长奖学金派出41 名学生赴台湾黎明技术学院、龙华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专业交流学习,派出45 名学生到韩国进行文化参访,形成了常态化交流机制。取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招收留学生16 名,承接韩国30 名汉语言专业学生到学校实习。连续三年承办“两岸青少年情牵黄河口”活动,接待台湾60 余名学生来学校参观交流,此活动被评为“山东省2016 年度优秀对台交流项目”。

(六)思政工作成绩突出。学校是“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获“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十佳集体),是受到表彰的唯一高职院校。出版思政工作专著6部,其中获省级一等奖4部。获全省职业院校“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优秀组织单位”。“山东高校十佳辅导员”1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1名,入选由中央文明办组织的“中国好人榜”1人。1名学生获得伦敦残奥会亚军、亚洲残运会冠军,1名学生获全国登山活动冠军、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三、办学特色鲜明

(一)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了“四方合力、三级推进、‘双主体’育人”办学体制机制。“政行企校”搭建东营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学校校企合作理事会、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三级平台;发起成立东营职业教育院校联盟、东营市图书馆联盟、山东省国家骨干校联盟;探索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成立万达学院、中锐汽车学院等合作学院;与区域内578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设企业“冠名班”“订单班”47个,吸纳合作企业投入资金和设备2966.8万元。

(二)人才培养通道连续贯通。贯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契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以专业建设为纽带,联合胜利职业学院、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东营市技师学院以及东营各县区中职学校,牵头组建东营职业教育院校联盟,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与省内6所中职学校实施“三二连读”连续培养,8个专业联合招生。与烟台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等本科院校开展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

(三)石油石化专业特色鲜明。紧贴区域优势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将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专业打造成了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示范专业。学校是全省化工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持单位,牵头开发了山东省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2个专业高职教学指导方案,开展了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拥有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建成了“山东省品牌专业群”,为区域石油石化和装备技术产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作了报道。

(四)服务区域能力大幅增强。在校生中东营籍生源占20%,毕业生每年留在东营就业的超过70%,高出全国平均值15个百分点。与企业联合承担“海上三维多分量VSP处理解释技术研究”“精细时深标定三项技术方法研究”等国家“863”项目;受科技部委托与捷克、马其顿等国家开展科技合作项目11项。依托石油石化、生态农业等优势产业,建立石油化工应用研究所、东营市生态农业研究院等9个研究所,近年来开展横向课题研究72项,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399个,获国家专利266项、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31项。组织各类社会培训15万人次。成人学历教育招生培养11200余人。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教育,培养3600余人,成为助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大亮点,得到省委组织部、东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五)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品牌。建设了创新创业教育“三大平台”:基础教学平台–创业学院,实训指导平台–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行动支持平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得全国大学生“学创杯”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挑战杯–彩虹人生”山东省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作品一等奖。培育“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2名、大学生创业团队300余个。“李肖肖创业案例”入选《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成立全省首家挂靠高校的地方创业大学“东营创新创业大学”。参与发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并成为常务理事单位,入选“2016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首批青年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金种子’计划试点孵化器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高职高专网等多家媒体对学校创新创业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

G. 太原工业学院的软件工程怎么样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是2000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山西大学与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本科层次办学机构,隶属于山西大学,毕业后由山西大学颁发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
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公办全日制省属高等院校,始建于1955年,1978年开始通过高考招收专科层次的学生。1981至1991年曾改建为太原工学院(现太原理工大学)电力分院,举办过11年本科教育。1997年由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0年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管理体制由原隶属电力部管理,划归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并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与山西大学实施联合办学。
学校设有电力工程系、动力工程系、建筑与管理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社会科学部、基础部、体育部、计算机中心、成人教育培训处等教学机构。现有专任教师251名,其中教授22名,副高级职称教师102名;博士及在读博士生19名,硕士112名。目前开设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两个硕士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十个本科专业,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火电厂集控运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物业管理、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19个专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近6000人。学校办学50年来为国家电力工业及其它行业培养了本专科等各类人才近3万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中的许多佼佼者担负着电力企事业单位的重要领导工作,绝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各级技术骨干,有的还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和博士生导师。
学校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内建有主教学楼、综合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动力馆、仿真研发与培训中心、计算机中心、语音中心、多媒体教室、学生公寓、多功能运动场馆、操场等设施,教学科研仪器总价值5300多万元。学校图书馆藏书17.6万册,并拥有藏书50万册的数字化图书馆,与山西大学图书馆、山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图书馆实现了馆际互借图书;学校建有35个各类基础、专业实验室,有金工实习厂、电工电子实习基地等12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筑工程研究所已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建筑材料实验室经专家评审被确定为土建一级实验室;仿真研发与培训中心具有600MW、500MW、300MW、200MW、135MW循环硫化床等“一机多模”全过程火电机组仿真机9台,仿真机总装机容量为2435MW,拥有220KV、500KV变电仿真装置,在硬件配置、模型软件、教练员台功能及运行分析功能等方面技术先进,已成为国内一流的仿真开发与培训基地,2000年经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大机组集控运行火力发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并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推荐为全国电力仿真培训指导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学校还建有集语音、数据为一体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校园网”,网络具有管理信息平台、虚拟教育平台、虚拟文化平台,连接在教学、科研、行政、教室等每一个角落,为教职工和广大学生提供了网上学习、办公、考试和文化交流的环境。为方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校历时两年在山西省普通高校中率先建设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并全面投入使用,在山西省教育厅组织的“校园网应用评估”中受到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被授予“校园网应用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开展科学研究,截至目前已有7项科研成果列入中国科技成果大全,并在现场推广应用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3年共有3项科研成果通过了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其中两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05年学校的“一机多模仿真机”等三项科研项目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初,“直接电压型SVC”科研项目通过了山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结论为:“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还获得了山西省教育厅颁发的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0 18:55 2001—2003年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太原市文明单位”;2003年学校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太原市文明单位标兵”;2005年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山西省文明单位”称号,被山西省教育厅命名为“省民主管理模范学校”;2006年被山西省教育厅评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高校“文明单位标兵”、2007年度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和“2007年度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0 19:00 学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方面成绩斐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被山西省确定为重点扶植建设学科;2005年,学校学科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以高分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硕士点专家评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已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现已建成《高等数学》等8门省部级优秀课程;《工程力学》、《电路》、《工程热力学》3门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并获得了山西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我校郑仰成教授荣获山西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我校学生在2004“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了山西赛区特等奖的优异成绩,在第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获得山西赛区一等奖以及全国优秀奖;在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山西赛区一等奖以及全国二等奖;在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山西赛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2007年在山西省第四届“兴晋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该校荣获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的优异成绩;在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名;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中获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在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荣获发明制作类铜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1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学院编辑出版的学术性期刊《电力学报》连续六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学报,2007年荣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为加强校企联合,强化办学特色,将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理念传授给学生,学校聘请了20位企业总经理(厂长)担任我校的特聘教授,同时还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聘请了8位知名学者担任特聘教授,进一步给学校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与智力支持。学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办学模式,继1991年实行董事会办学模式之后,又于2005年9月与山西省电力公司、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公司、中电投华北分公司、山西晋能集团公司、山西省水利厅水电发展局等72家企业成立了“校企联合会”,进一步构建校企联合新模式。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10 19:00 1996年学校开始对在校生实施学分制管理,是全国较早实施学分制改革的高校。我校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还可以申请在山西大学校本部辅修第二学位课程。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山西,面向全国电力行业,面向国际开门办学”的方针,推出“零适应期”的教育模式,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零适应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经山西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为:“属省内首创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校始终坚持探索新的就业指导模式,在电力事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不断拓展就业途径,为学生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2004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 86%,2005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1.8 %,2006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8.5 %,2007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0.7%。近年来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不断提

H. 初中起点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校成人教育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矗立于美丽富饶的渤海东岸,辽宁南部的营口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鲅鱼圈。学院始建于1948年,1999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更为现名,是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
学院现占地1108亩,建筑面积23.36万平方米,投入的固定资产总值2.45亿元,校内建有教学服务型、科研主导型、生产实训型、自主创业型实训基地75个,可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承载项目功能的实训室、工作室91个,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的教室97个,座位6342个,可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
学院不断拓展办学领域,设有农学园艺、畜牧兽医、工程、食品、生物技术、园林、信息工程、经济贸易、管理9个系49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入选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2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1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6个。面向全国20余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9386人,拥有本科自考专业5个,在校学习学生1115人,成人函授本专科专业12个,学生147人,同时拥有国外留学生17人。现有专任教师370人,其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136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的教师178人,“双师素质”教师占80%以上。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8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5名,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先后打造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1部,主编“十二五”国家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36部,有国家精品教材2部,省级精品教材7部,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精品教材1部。主持国家资源库园艺专业建设项目和辽宁省农林牧渔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试点校。
学院持续推行“双研驱动”战略,自2001年起,连续四届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先后立省级及以上课题247项,取得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175项,获省级及以上成果奖励41项,拥有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动物健康养殖中心等省级研究平台,获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74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10项。以高粱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动物健康养殖中心、节能日光温室优化设计和保护地果树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为代表的一批科研成果,已在我国北方十几个省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院秉承“优者成才,能者成功,人人成长”的育人理念,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在全国各项职业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2010年学院学生荣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农业类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14年荣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辽宁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荣获中国农业高等院校第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2011年12月在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上,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学院始终坚持校企贯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形成了企业体验实训、企业顶岗实训和企业就业实习的企业实践体系,推出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校企贯通“4-1-1”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的总体框架下,系统探索和构建了各专业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在“为农民提供生活模式,为农业提供生产模式,为农村提供发展模式”的理念指导下,一批具有产教融合特征的职教成果——辽丰葡萄、台湾兰花、葡萄酒庄、宠物诊疗中心等实训基地发挥了产学研一体化育人作用。先后与宝地集团、海城三星公司、葫芦岛玄宇集团、上海朋朋宠物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聘请台湾宠物美容大师、香港宠物繁育大师组建宠物大师工作室,为各专业开展生产性实训和职业能力提升提供了充分保证。
学院积极打造国际化办学特征,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借鉴国外职教经验,积极与高职院校开展交流与服务,先后与荷兰、日本等国的企业与学校签署留学协议,已派出一批学生出国留学,并已招收尼日利亚、津巴布韦、韩国等国17名留学生到学院学习。
学院不断彰显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特色,与辽宁辉山集团、北京伟嘉集团合作办专业、建基地、搞研究、做服务,办学特色日渐凸显。现与497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校外建有紧密型实训基地231家,成立校企合作联盟3个,为各专业开展生产性实训提供了充分保证。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四年保持在90%以上,连续多年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现象。
学院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现建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8个、教育扶贫点1个。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现为省政府新型农民培训基地,被辽宁省科技厅授予“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已为省内外(包括新疆、西藏地区)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6万余人次,形成了高职学历教育和培训服务并重的办学格局。学院是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全国农村与农业职教学会副主任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农林牧专业协作委员会主任单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建校67年来,学院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社会培养培训各类专门人才7万多名。现为辽宁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营口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连续十多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首批8所优秀校之一,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辽宁省“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共获得国家、省、市50多项荣誉称号。
乘全国职教会的强劲东风,辽农职院人正秉承“勤学、力行、谦和、奉献”的校训,发扬“开放、务实、勤勉、创新”的校风,唱响“开放求活力,实践出真知”的办学理念,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向创建全国高职教育百强名校、培育农业教育百年老校的奋斗目标全力迈进,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I. 金职院自主招生有哪些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背景: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设于1997年,2001年被列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通过浙江省重点专业验收。2007年,本专业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院校中央财政资助重点建设专业,并于2010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2009年本专业被列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特色专业。2012年本专业学生在全国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基于FPGA技术)”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一等奖,近几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共荣获浙江省团体一等奖4次。
招生对象:
浙江省内有普高统一招生、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三种招生类型。同时面向河南、福建、四川、辽宁、广西等16个省份招生。年招生约200人,现有在校生570人。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掌握电子产品装配工艺、PCB板设计与制作技能,能应用单片机、PLC设计与制作简单测控产品,具有电子测控产品的生产、管理、测试、维护、技术服务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电工技术与应用、电子电路调试与应用、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微控制器应用、电子产品维修、电子产品检测、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营销与客户管理等。
技能证书:
电子设备装接工、维修电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单片机应用设计师、PLC程序设计师、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等中、高级工证书。
就业方向:
在电子器件、电子整机、自动化设备生产及营销公司从事生产操作、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检测、新产品开发、产品营销与维护等工作。
师资队伍:
有教师21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0名,占47.6%,中级职称9名,初级职称2名;双师型教师21名,占教师比例为100%;硕士以上学历16名,占76.2%。本团队经过十几年积累,现建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3门,校级精品课程7门,公开出版教材十余部,其中省重点教材5部,核心参与教育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三项。应用电子专业教学团队是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背景: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2000年,2005年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被列为校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评校级优秀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获浙江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项目资助。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在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0项。
招生对象:
浙江省内有普高统一招生、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三种招生类型。同时面向河南、福建、湖北、广西、山西、安徽等6个省份招生。年招生约150人,现有在校生270人。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熟悉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流程与规范,掌握企业网站建设及媒体技术应用、企业信息化软件的实施与维护、以及企业信息门户的管理,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企业第一线,从事网络软件和多媒体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及营销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Flash动画制作、WEB项目开发、网页设计、.net程序设计、交互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技术应用、程序设计实践等。
技能证书:
网页制作员、Adobe产品认证专家、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程序员等中高级工证书。
就业方向:
在软件企业、数字媒体企业、网络公司以及各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部门从事图像处理师、网页设计师、多媒体制作员、网络程序员(WEB前端开发程序员、.net程序员)、IT产品销售员及技术支持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工作。
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10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名,占20%,中级职称8名;双师型教师9名,占教师比例为90%;硕士以上学历10名,占100%。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背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设与2005年,现下辖两个方向(系统集成、物联网工程应用)。2010-2012年本专业学生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下一代网络及信息技术”1等奖1项、3等奖1项;应用技能竞赛浙江省挑战杯创业大赛特等奖1项;浙江省“计算机网络应用”职业技能大赛3等奖1项。
招生对象:
浙江省内有普高统一招生、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三种招生类型。同时面向河南、福建、四川、广西等4个省份招生。年招生约100人,现有在校生283人。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精神、团队合作能力与奉献精神,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具有中小型网络规划与设计、系统集成、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网络应用程序开发和较高的网络信息安全技能,能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网络工程制图识图、路由与交换、广域网技术、综合布线、服务器配置与管理、C#程序设计基础、C#高级编程、网络应用开发等。
技能证书:
CCNA认证证书、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高级)、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网络管理员/初级程序员)、网页设计与制作员(高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等证书、信息产业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技术水平证书、CIW网络安全认证证书。
就业方向:
专业致力与培养社会紧缺型技术工程师,就业主要面向:大型软件公司从事通信、网络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运营商、企业单位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联想服务及其战略合作伙伴的设备维修。 2012年有13.9%的毕业生在中关村网络企业高端就业(起薪5000/月)。
师资队伍:
拥有9位教师,其中高级职称22%,中级职称67%;拥有CCNP教师1人,H3CSE教师1人。且与金华电信、金华邮电工程公司等校外基地形成良性的师资互动机制。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介绍

专业开办历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199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大专生,具有18年的办学积淀,已培养15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目前现设有电动工具设计与制造、自动化装备两个专业方向。
专业基础: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示范性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硕士15人,双师素质达100%,另聘有企业技术专家20人作为兼职教师。近5年来,专业教师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1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建成《电动工具检验与测试》、《CAD/CAM技术应用》等国家精品课程3门,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主编出版教材17本。专业硬件设施优越,在校内拥有电动工具检测、电动工具装配、自动化装备、数控操作等实训基地,共有生产性实训工位近800个、总投资达2000余万元,可同时满足学生实训和员工培训。本专业与中国皇冠集团、浙江万里扬集团、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2家区域机械骨干企业建立校企业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使学生结合生产实际学习课程,实现“校外基地教学化”。
现有荣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不断深化内涵建设,近5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国家示范性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对应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为金华市重点学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大赛等各项学科及技能竞赛中屡创佳绩,共获得国家一等奖(金奖)4项,二等奖(银奖)5项,省级一等奖6项。
专业特色: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据学生专业喜好及基础课程学业情况,在大二、大三学年开设分专业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供学生选修。同时,专业还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但在专业内组建实验班,以培养专业能力更加突出的高技能人才,还通过组织同学参加各级学科及技能竞赛为拔尖人才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机制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年来,就业率均保持在99%以上,毕业生薪酬在全省同类专业中位居前茅。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背景: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是浙江省提升地方办学水平重点资助专业,是金华市重点学科“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学科”覆盖的专业。
招生对象:
浙江省内有普高统一招生、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三种招生类型。年招生约75人,现有在校生111人。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能运用汽车结构、汽车制造与装配工艺等知识,会整车装配作业、过程检验及部件检验、装配工艺设计、企业生产管理等,具有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汽车典型零件测绘、汽车发动机装配与检测、汽车底盘装配与检测、汽车电路与电气系统装配与检测、汽车车身和附件装配与检测、汽车性能检测、汽车生产质量管理、整车拆装等。
技能证书:
汽车维修装配工、汽车维修电工、钳工、工艺设计师等中高级工证书。
就业方向:
在汽车制造厂、汽车4S店等单位从事工艺设计、装配调整、性能检测、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工作。
师资队伍:
师资与汽车检查与维修技术专业实现互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占50%,中级职称4名,占33%,初级职称2名,占17%;另有高工1人,高级技师2人,硕士及以上学历9名,占90%,双师比100%。团队拥有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教坛新秀1人,金华市321人才2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背景: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为建设现代化城市、居民小区、环境保护、减轻污染等重要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专业创建于2009年9月,经过三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招生对象:
浙江省内有普高统一招生、单考单招等招生类型。同时面向河南、安徽、四川、辽宁、广西、陕西等省份招生。年招生约100人,现有在校生223人。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桥梁、管道、城市轨道、给排水和水处理、机场附属、供热及采暖方面、污水处理等)识图制图、工程勘测、工程测量、工程试验检测、工程计量与计价等方面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
市政工程识图与制图、工程测量、市政工程材料检测、市政基础工程、城市道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市政管道工程、城市给排水、市政桥涵施工、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市政道路养护与管理、市政工程计量计价与实务等。
技能证书:
建筑工程现场管理岗位证书(市政施工员、市政质检员、市政材料员、市政资料员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建设管理机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从事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图设计、施工现场管理、工程质量监督、项目运营管理等工作。
师资队伍:
专业目前有用稳定的教师队伍,专业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4人,金华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5人,双师素质比例达91%,聘请9名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专兼结构比高。

建筑设计技术(中澳)专业简介

专业背景: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开设于2007年,2012年与澳大利亚中央技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
2007年,《浙中山地联排农居节能设计》(贾锡锋、卜东风、刘思奇,指导老师:盛昌、郑朝灿)获浙江省首届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荣获工艺革新与流程优化竞赛三等奖。2012年,李江毅恒、周依倩(指导老师:陈重东、张弦波)获斯维尔杯BIM设计竞赛二等奖。
招生对象:
浙江省内有普高统一招生、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三种招生类型。同时面向河南、福建、四川、辽宁、广西等省份招生。年招生约90人,现有在校生268人。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能运用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专业知识和专业绘图软件辅助设计,会进行建筑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效果图的制作,会房产策划营销与管理,能用英语表达与交流,会进行涉外建筑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
别墅方案设计、多层住宅施工图、绘制高层住宅施工图绘制、公共建筑方案设计、公共建筑施工图绘制、小户型住宅方案设计、ESP(专门用途英语)等。
技能证书:
住宅制图四级证书(澳方颁发),制图员(建筑)中级证书(中方颁发)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以下几个方向实现就业:
1.建筑设计
该岗位主要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及建筑施工图设计,涉外建筑项目建筑设计。

阅读全文

与第十届全国全职发明杯创新大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无形资产年限怎么确定 浏览:542
工商登记人员工作总结2018 浏览:799
我要发明机器人300字 浏览:341
转让合作书 浏览:512
上海联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浏览: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机转让 浏览:698
债务股权转让 浏览:441
食堂转让合同范本 浏览:335
广西华航投资纠纷 浏览:902
萌分期投诉 浏览:832
金软pdf期限破解 浏览:730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