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會 固定資產折舊 政府補助 遞延收益攤銷
呵呵,你的理解是正確的,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自相關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起在該資產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應該是從10月份開始攤銷。
2. 遞延收益的攤銷時點,到底是按該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時點,還是計提折舊的時點呢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時點,就是遞延收益攤銷時點;也就是說折舊與攤銷一同進行。
3. 將設備售出點為2012年2月份,未攤銷的遞延收益在2012年的哪個月份開始計算
遞延收益何時攤銷要看遞延收益何時能夠實現。如果是分期收款銷售商品,商品合同銷售價格與商品原價中的差額確認為遞延收益,遞延收益在每次分期收款確認銷售收入時同時按一定利率確認遞延收益。
4. 估價入賬產生遞延收益,之後遞延收益每月分攤,等資產按實際入賬時,之前已攤銷的遞延收益怎麼處理
之了解釋:
1、已攤銷的遞延收益不用處理
2、剩餘未攤銷的遞延收益需要重新調整確認金額後進行分攤。
望採納,謝謝。
5. 遞延收益從什麼時候開始確認」營業處收入「
政府補貼 不能進入長期應付款,
政府補貼有兩種形式:
1、一種是政府部門版沒有指定用途的,在收到權當期全部確認營業外收入,這部分屬於征稅收入,要繳納所得稅的,以後實際支出時可以稅前抵扣。
2、另一種政府部門規定了指定用途的,這部分屬於不征稅收入,在新會計准則上,單為此項設立了一個科目,「遞延收益」,
3、所以轉出也要符合不征稅收入這個原理:即你稅前抵扣X,就從遞延收益轉到營業外收入X,(營業外收入X-稅前抵扣X=0,對當期所得稅沒有影響)。
6. 攤銷遞延收益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1.取得遞延收益時:復
借:銀行存制款
貸:遞延收益
2.在收益分攤時: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政府補貼
遞延收益是指尚待確認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說是暫時未確認的收益,它是權責發生制在收益確認上的運用。與國際會計准則相比較,在中國會計准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中,遞延收益應用的范圍非常有限,主要體現在租賃准則和收入准則的相關內容中。
會計處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政府補助准則確認的應在以後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
企業在當期損益中確認的政府補助,在「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政府補助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三、遞延收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xx資產」或其他資產類科目,貸記本科目。在相關的資產的使用壽命內分配遞延收益時,借記本科目,貸記「其他收益」科目,處置該資產時,將該資產對應的遞延收益科目余額轉入資產處置收益(營業外收入)科目。
(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7. 攤銷遞延收益分錄怎麼做
1.取得遞延收益時;
借:銀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
2.在收益分攤時: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政府專補貼
一、屬本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應在以後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本科目可按政府補助的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二、遞延收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收到或應收的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借記「銀行存款」、「其它應收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分配遞延收益,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2)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用於補償企業以後期間相關費用或損失的,按收到或應收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其它應收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在發生相關費用或損失的未來期間,按應補償的金額,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用於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按收到或應收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其它應收款」等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應在以後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
8. 遞延收益最後轉銷的金額問題
你說的是現實中客觀存在的,但題目中的答案是可以講出道理來的。
遞延收專益的分攤是屬自長期資產可供使用時起,按照長期資產的預計使用期限,將遞延收益平均分攤轉入當期損益。也就是說遞延收益的分攤應當與固定資產的折舊同期進行,所以你說月底才做賬實務中沒問題,但與要求是不符的。
尤其是考試中,涉及到類似情況的,都是做完計提折舊的分錄,立即做遞延收益分攤的分錄。所以考試中一定要注意,有些實務中的習慣不要帶到考試中。
9. 會計問題:政府補助如果可以按應收的計入遞延收益,是應收開始就可以分攤計入營業外收入還是等到收到錢後
一般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都是按,實際收到錢計入收益的
10. 政府補助的固定資產的遞延收益是次月攤銷,一般收益類的政府補助當月攤銷遞延收益,對嗎
不要被會計書本誤導,會給企業帶來損失的,稅法規定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