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非營業活動產生的收入和損失應計入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且兩者之間存在內在聯系。這句話錯在哪裡
營業外收入是指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各種收入;營業外支出是指不屬於企業生產經營費用,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無直接的關系,但應從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支出,它與營業外收入所包括的項目互不相關。兩者應當分別核算。那麼,下面就來認識一下關於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各包括哪些核算內容。
一、營業外收入的核算內容:
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確認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政府補助、盤盈(現金)利得、捐贈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等。
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包括固定資產處置利得和無形資產出售利得。
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形成的利得。
盤盈利得,是指企業對現金等清查盤點時發生盤盈,報經批准後計入營業外收入的金額。
二、營業外支出的核算內容:
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損失,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盤虧(固定資產)損失、罰款支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非常損失等。
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包括固定資產處置損失和無形資產出售損失。
公益性捐贈支出,指企業對外進行公益性捐贈發生的支出。
非常損失,是指企業對於因客觀因素(如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扣除保險公司賠償後應計入營業外支出的凈損失。
❷ 非常損失和非正常損耗有什麼區別嗎為什麼一個是管理費用一個是營業外支出
非正常損耗一般是內部的管理原因造成的損耗,如原材料的超消耗、雨淋、被鼠咬等而報廢,而非常損失一般是由外部原因或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等。
❸ 會計和稅法里的非正常損失具體指什麼
非常損失抄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盜、襲丟失、霉爛變質的損失,生產、經營過程中正常損耗外的損失,包括:自然災害損失,因管理不善造成貨物被盜竊、發生霉爛變質等損失,其他非正常損失等。
❹ 什麼叫一般性經營損失和非一般性經營損失
經營性損失,是指發生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價值損失.例如:因產品質量不過關,銷售退貨多版而造成的損失.因對權生產過程式控制制不嚴、物耗大、成本高而造成的損失等。霉變與腐爛如果是因為你產品質量的問題,算是正常的經營性損失,如果是因為氣候等原因,那屬於非正常經營性損失。
❺ 非正常損失購進貨物怎樣計稅和會計處理
一、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其進項稅不能抵扣,應轉出由有關費用損失負擔。會計上應分兩步處理:
1、調賬,減少存貨的賬面價值,並查明原因報有關部門審核。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原材料、生產成本、庫存商品等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按有關部門的批復意見處理
借:原材料或庫存現金(可收回的殘值)
其他應收款——XX(應收責任人或保險公司賠償)
管理費用(凈損失)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二、說明
1、《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條規定: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應稅勞務;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
2、《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條例第十條所稱非正常損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盜、丟失、霉爛變質的損失。
3、如果是由於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地震等)造成的損失,增值稅進項稅可以抵扣,不用轉出。上述分錄為:
(1)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原材料、生產成本、庫存商品等
(2)借:原材料或庫存現金(可收回的殘值)
其他應收款——XX(應收責任人或保險公司賠償)
營業外支出(凈損失)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5)非經營損失攤銷擴展閱讀:
1、本科目核算單位在清查財產過程中查明的各種財產物資的盤盈、盤虧和毀損。
2、盤盈的各種材料、管材、庫存產品、固定資產等,借記「材料」、「管材」、「產成品」「固定資產」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和「管材攤銷」、「累計折舊」等科目。
盤虧、毀損的各種材料、管材、庫存產品、固定資產等,借記本科目和「管材攤銷」、「累計折舊」等科目,貸記「材料」、「管材」、「器材成本差異」、「產成品」、「固定資產」等科目。
3、各種盤盈、盤虧和毀損的財產物資,按照規定程序經批准轉銷時,對盤虧、毀損的財產物資,應先扣除殘料價值和可收回的保險賠償及過失人賠償,即借記「材料」、「其他應收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再按照扣除後的凈損失轉銷:
流動資產的盤盈,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流動資產的盤虧、毀損,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
固定資產的盤虧,借記「營業外支出——固定資產盤虧」科目,貸記本科目。
因自然災害等非常原因發生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凈損失,用於國家預算內地勘工作的,借記「國家基金」科目,貸記本科目;用於其他經營的,借記「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科目,貸記本科目。
4、材料、管材在運輸途中發生的短缺和損耗,屬於合理的損耗,應計入材料、管材的采購成本;能確定由過失人負責的,應自「器材采購」科目轉入「應付賬款」、「其他應收款」等科目;尚待查明原因和需經批准才能轉銷的損失,先通過本科目核算,查明原因後,再分別處理:
屬於應由供應單位、運輸機構、保險公司或其他過失人負責賠償的損失,借記「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科目,貸記本科目;屬於自然災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損失,應報經批准後,將扣除殘料價值、過失人和保險公司賠款後的凈損失區別情況處理:
用於國家預算內地勘工作的,借記「國家基金」科目,貸記本科目;用於其他經營的,借記「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科目,貸記本科目;屬於定額內短缺和其他損失,借記「管理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
5、本科目應設置「待處理固定資產損溢」和「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兩個明細科目。
6、本科目月末如為借方余額,反映尚未處理的各種財產物資的凈溢余;如為貸方余額,反映尚未處理的各種財產物資的凈損失。
❻ 「管理不善」列入一般經營損失還是非常損失
管理不善通常計入管理費用。比如存貨丟失
借:待處理財產損益
貸:存貨
借:管理費用
貸:待處理財產損益
一般經營損失是指正常原因造成的損失。
非正常損失指自然災害等。
❼ 什麼是非正常損失及非正常損失會計分錄
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盜、丟失、霉爛變質的損失。
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不屬於非正常損失了。
所以會計中的非常損失不是非正常損失。
❽ 會計上和稅法上的非正常損失具體指什麼呢
在日常的會計工作中,對於非正常損失的認定,決定了是否需要對外購的貨物或服務進行進項稅額轉出。現在,讓我們一起看一下稅法是如何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條例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四條規定,條例第十條第(二)項所稱非正常損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盜、丟失、霉爛變質的損失。刪除了原來的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也就是說由於風、雨、雷、電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失,由於與企業管理不善無關,現界定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正常損失,無需做進項稅額轉出。
營改增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在上海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1]111號)財稅[2013]37號文)中對非正常損失的解釋是:「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盜、丟失、霉爛變質的損失,以及被執法部門依法沒收或者強令自行銷毀的貨物」,加入了被執法部門依法沒收或強令自行銷毀的貨物。這些貨物的違法成本承擔的進項稅額,不允許抵扣銷售稅額。也相應的提示企業要加強安全生產,守法經營。
增值稅暫行條例及營改增的文件規定:「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及相關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交通運輸業服務」及「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不包括固定資產)、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或交通運輸業服務」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須做「進項稅額轉出」處理。
某企業2104年由於未採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導致原材料被盜30千克。其中每千克進價200元,本批次貨物共進貨1200千克,支付運費1000元。原材料及運費均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和交通運輸業增值稅專用發票。
該企業由於管理不善,造成的原材料被盜,屬於非正常損失,須做進項稅額轉出。
進項稅額轉出包括原材料負擔的進項稅及運費部分負擔的進項稅,其中原材料負擔的進項稅額為200*30*17%=340元,運費部分負擔的進項稅額為1000*11%*30/1200=2.75元。
發生時會計處理為:
借:待處理財產損益--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 6342.75
貸:原材料 6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42.75
月末根據處理結果,將待處理財產損溢結轉到相應科目即可。
借:管理費用(其他應收款等) 6342.75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 6342.75
❾ 企業建設時期(非經營時期)宣傳費用等費用是不是記到長期待攤費用中一般規定分幾年攤銷
看你執行什麼會計制度了
《企業會計制度》是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一般向稅務靠攏,攤3年
如果執行《企業會計准則》,就是直接計入費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