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非法行醫造成人身損害怎麼辦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六十一條規定,非法行醫造成患者人身損害,不屬於醫療事故,有關賠償,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 何謂非法行醫
非法行醫是指不合法地從事醫療活動,具體是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有關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只要行為人違反了這些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了其沒有法定執業資格或許可的醫療行為即是非法行為,自然屬於非法行醫。簡言之,非法行醫就是違反醫療法律法規之許可從事的一種醫療違法行為。在醫療衛生法律法規意義下,除無證行醫外,醫療機構及個人均可成為非法行醫的組織者和實施者。
2、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非法行醫的情行
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非法行醫主要應包括下列6個方面:
1) 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的。
2) 逾期不校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仍從事診療活動的,或者拒不校驗的。
3) 出賣、轉讓、出借《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
4) 診療活動超出登記范圍的。
5) 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的。
6) 出具虛假證明文件的。
根據《執業醫師法》,非法行醫應包括下列2個方面:
1) 未經批准擅自開辦醫療機構行醫。
2) 或者非醫師行醫的。
根據《母嬰保健法》未取得國家頒發的有關合格證書的,有下列行為之一:
1)從事婚前醫學檢查、遺傳病診斷、產前診斷或者醫學技術鑒定的;
2)施行終止妊娠手術的;
3)出具《母嬰保健法》規定的有關醫學證明的。或者出具有關虛假醫學證明或者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的。
3、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法非法行醫問題
1)出租醫療機構將醫療場所、發票收據、醫療文書、醫療設備等出租給其他組織或個人並以該醫療機構名義開展診療活動,醫療機構收取租金的。
2)將科室等承包給其他組織或個人並以該醫療機構的名義開展診療活動,醫療機構收取定額費用的。
3)掛靠並使用該醫療機構的處方、收據及醫療文書等開展診療活動,該醫療機構收取管理費的。
3)以場所、設備、人員、收據、處方、醫療文書等有形資產和醫院名稱等無形資產為資本投資與其他組織或個人合資合作設立非獨立法人資格的營利性「門診」、「中心」、「項目」,並以該醫療機構名義開展診療活動,該醫療機構收取管理費的或者雙方按比例分利的。
4)外包科室和出租科室,與其他組織、個人合資合作舉辦非獨立法人資格的營利性「科室」、「病區」、「中心」、「項目」等。
4、其他非法行醫情形
1)未經衛生部和外經貿部批准,成立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並開展醫療活動或以合同方式經營診療項目的,視同非法行醫;
2)外國醫師來華短期行醫未經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注冊取得《外國醫師短期行醫許可證》的。
5、非法行醫造成人身損害的法律責任
非法行醫造成人身損害應承擔行政責任,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觸犯刑律的,依法承擔刑事責任,刑法規定了「非法行醫罪」;對受害人還應承擔人身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
6、非法行醫人身損害民事賠償的法律適用
非法行醫的人身損害賠償適用《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的賠償標准。
對於合法的醫療機構非法行醫人身損害民事賠償各地的法律適用存在不統一的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單位是合法的,非法行醫是醫療事故的違法行為構成要件問題,應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通過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後進行處理,這樣就避免了醫療機構可能的高額賠償。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合法醫療機構非法行醫使該醫療機構成為醫療事故的不適格的主體,其民事賠償不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而應適用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規定。
7、非法行醫人身損害的鑒定問題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十三條第(五)項規定,非法行醫造成患者身體健康損害的,醫學會不予受理鑒定。在訴訟過程中,如需鑒定由法院委託法醫鑒定機構來進行。法醫鑒定與醫學會鑒定的區別在於前者不會注重疾病本身的參與度問題,而後者強調疾病本身的參與度。從鑒定角度來說,一旦認定為非法行醫,對造成損害的患者最終的賠償是很有利的。
㈡ 非法行醫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屬於醫療事故嗎
非法行醫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不屬於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六十一條規定,非法行醫造成患者人身損害,不屬於醫療事故,有關賠償,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 何謂非法行醫
非法行醫是指不合法地從事醫療活動,具體是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有關衛生法律法規的行為。只要行為人違反了這些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了其沒有法定執業資格或許可的醫療行為即是非法行為,自然屬於非法行醫。簡言之,非法行醫就是違反醫療法律法規之許可從事的一種醫療違法行為。在醫療衛生法律法規意義下,除無證行醫外,醫療機構及個人均可成為非法行醫的組織者和實施者。
2、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非法行醫的情行
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非法行醫主要應包括下列6個方面:
1) 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的。
2) 逾期不校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仍從事診療活動的,或者拒不校驗的。
3) 出賣、轉讓、出借《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
4) 診療活動超出登記范圍的。
5) 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的。
6) 出具虛假證明文件的。
根據《執業醫師法》,非法行醫應包括下列2個方面:
1) 未經批准擅自開辦醫療機構行醫。
2) 或者非醫師行醫的。
根據《母嬰保健法》未取得國家頒發的有關合格證書的,有下列行為之一:
1)從事婚前醫學檢查、遺傳病診斷、產前診斷或者醫學技術鑒定的;
2)施行終止妊娠手術的;
3)出具《母嬰保健法》規定的有關醫學證明的。或者出具有關虛假醫學證明或者進行胎兒性別鑒定的。
3、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法非法行醫問題
1)出租醫療機構將醫療場所、發票收據、醫療文書、醫療設備等出租給其他組織或個人並以該醫療機構名義開展診療活動,醫療機構收取租金的。
2)將科室等承包給其他組織或個人並以該醫療機構的名義開展診療活動,醫療機構收取定額費用的。
3)掛靠並使用該醫療機構的處方、收據及醫療文書等開展診療活動,該醫療機構收取管理費的。
3)以場所、設備、人員、收據、處方、醫療文書等有形資產和醫院名稱等無形資產為資本投資與其他組織或個人合資合作設立非獨立法人資格的營利性「門診」、「中心」、「項目」,並以該醫療機構名義開展診療活動,該醫療機構收取管理費的或者雙方按比例分利的。
4)外包科室和出租科室,與其他組織、個人合資合作舉辦非獨立法人資格的營利性「科室」、「病區」、「中心」、「項目」等。
4、其他非法行醫情形
1)未經衛生部和外經貿部批准,成立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並開展醫療活動或以合同方式經營診療項目的,視同非法行醫;
2)外國醫師來華短期行醫未經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注冊取得《外國醫師短期行醫許可證》的。
5、非法行醫造成人身損害的法律責任
非法行醫造成人身損害應承擔行政責任,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觸犯刑律的,依法承擔刑事責任,刑法規定了「非法行醫罪」;對受害人還應承擔人身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
6、非法行醫人身損害民事賠償的法律適用
非法行醫的人身損害賠償適用《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的賠償標准。
對於合法的醫療機構非法行醫人身損害民事賠償各地的法律適用存在不統一的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單位是合法的,非法行醫是醫療事故的違法行為構成要件問題,應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通過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後進行處理,這樣就避免了醫療機構可能的高額賠償。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合法醫療機構非法行醫使該醫療機構成為醫療事故的不適格的主體,其民事賠償不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而應適用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規定。
7、非法行醫人身損害的鑒定問題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十三條第(五)項規定,非法行醫造成患者身體健康損害的,醫學會不予受理鑒定。在訴訟過程中,如需鑒定由法院委託法醫鑒定機構來進行。法醫鑒定與醫學會鑒定的區別在於前者不會注重疾病本身的參與度問題,而後者強調疾病本身的參與度。從鑒定角度來說,一旦認定為非法行醫,對造成損害的患者最終的賠償是很有利的。
㈢ 評估機構惡意降低收費的行政處罰是什麼樣
根據行政處罰法罰就可以。
㈣ 如果撒銷行政處罰決定書,給我起訴賠償醫葯費。有關系嗎
這兩者之間當然是有關系的,因為你要起訴對方賠償醫葯費,那麼最主要的證據就是公安機關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如果行政處罰決定書被撤銷了,那麼你起訴對方的基礎就沒有了,還談何起訴對方呢。
㈤ 醫療機構實行價格公示的規定的內容
一、為規范醫療機構的價格行為,提高葯品、醫用材料和醫療服務價格的透明度,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國家計委《關於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標價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向社會提供醫療服務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均應實行價格公示。
三、本規定所稱價格公示是指醫療機構對常用葯品、醫用材料和主要醫療服務的價格實行明碼標價的一種方式。公示的具體葯品、醫用材料品種及醫療服務項目,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價格主管部門商衛生主管部門共同確定。
四、醫療機構對葯品價格公示的內容包括: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劑型、規格、計價單位、價格、生產廠家,主要的中葯飲片產地等有關情況,並應明示是否為列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的葯品。對實行政府定價的葯品,還應公示其最高零售價格及實際銷售價格。
五、醫療機構對醫用材料價格公示的內容包括:醫用材料的品名、規格、價格等有關情況。
六、醫療機構對醫療服務價格公示的內容包括:醫療服務項目名稱、項目內涵、除外內容、計價單位、價格、價格管理形式、批准文號、政府指導價及實際執行價格等有關情況。
七、醫療機構在其服務場所的顯著位置,可通過電子觸摸屏、電子顯示屏、公示欄、公示牌、價目表、價目本、住院費用結算清單等方式實行價格公示。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使用電子觸摸屏、電子顯示屏,對所提供的葯品、醫用材料和醫療服務的價格進行公示。標價方式由價格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機構進行監制。
八、實行價格公示的葯品、醫用材料和醫療服務的價格發生變動時,醫療機構應當在執行新價格前,及時調整公示內容。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價格公示的實際項目和價格進行收費。
九、醫療機構有義務向患者提供葯品、醫用材料和醫療服務價格情況的查詢服務。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推行住院費用清單制度。
十、對醫療機構不按明碼標價的規定進行價格公示的,或者利用標價進行價格欺詐的,由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依照《價格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關於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標價的規定》、《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進行處罰。
十一、醫療機構價格公示應當同時公布價格舉報電話12358,方便群眾進行監督。
十二、本規定自2002年12月15日起施行。
㈥ 醫療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
醫療衛生管理相關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五十條 列入國家葯品標準的葯品名稱為葯品通用名稱。已經作為葯品通用名稱的,該名稱不得作為葯品商標使用。
第五十一條 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傳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葯品的疾病的,不得從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第四條入境、出境的人員、交通工具、運輸設備以及可能傳播檢疫傳染病的行李、貨物、郵包等物品,都應當接受檢疫,經國境衛生檢疫機關許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具體辦法由本法實施細則規定。
第五條國境衛生檢疫機關發現檢疫傳染病或者疑似檢疫傳染病時,除採取必要措施外,必須立即通知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同時用最快的方法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最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郵電部門對疫情報告應當優先傳送。
3、《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條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需要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布、實施。
4、《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第七條 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務。
婚前保健服務包括下列內容:
(一)婚前衛生指導:關於性衛生知識、生育知識和遺傳病知識的教育;
(二)婚前衛生咨詢:對有關婚配、生育保健等問題提供醫學意見;
(三)婚前醫學檢查:對准備結婚的男女雙方可能患影響結婚和生育的疾病進行醫學檢查。
5、《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第八條 血站是採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設立血站向公民採集血液,必需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血站應當為獻血者提供各種安全、衛生、便利的條件。血站的設立條件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㈦ 村裡收取村衛生室承包費合理合法嗎嗎
您好,根據您的描述,村裡做法不合理。建議與村裡協商,必要時可以向法院起訴。
㈧ 施工中有質監部門檢查受到了行政處罰 發包方和承包方誰應該承擔行政處罰的費用
你好:
依據處罰的因為和招標協議以及承包合同進行確認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