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會計分錄和合並資產負債表的抵消分錄
合並日A公司的處理,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216 000(240 000* 90%)
貸:股本 49 5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166 500
編製版合並資產負債權表時,A公司的處理
(1)借:股本 50 000
資本公積 40 000
盈餘公積 147 000
未分配利潤 3 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216 000
少數股東權益 24 000
(2) 借: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135 000
貸:盈餘公積—B公司 132 300(147 000*90%)
未分配利潤—B公司 2 700(3 000*90%)
Ⅱ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會計分錄和合並資產負債表的抵消分錄(急需詳細答案,謝謝了)
我只能說,首先是採用成本法核算。
Ⅲ 關於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合並方以無形資產支付合並對價的按照賬面價值還是公允價值計量
你好,
很高興你為回答問題!
解析:
在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對合並成本的初始確認,會計准則做出的規定是,以投資者享有被投資單位凈資產的「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作為投資合並成本的。這里強調的是被投資單位的凈資產的賬面價值。並且在合並過程中是不確認損益的。
但是作為投資方其投資用的無形資產,是相當於用無形資產的處置後的所得在再進行投資一樣,這是兩個環節上的,而非同一個環節,其處置無形資產環節的上利得是應當確認的。也就是說,你應當將這筆處理看作是兩筆經濟業務的合並處理,視同分解的處理是:
借:銀行存款 5000
貸:無形資產 4000
營業外收入 1000
然後再:
借:長期股權投資 6200
貸:銀行存款 5000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 1200
這樣兩筆合並後,就是題中的處理了,這是兩個環節上的處理,即一是處置非流動資產,二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這裡面有的一個虛擬的「銀行存款」的。只有第二筆處理才是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的准則所規定的,不允許其確認損益。
這里說的不認公允是指,不認同被投資單位凈資產的公允,而不是投資者作為對價資產的公允。不要理解錯了,否則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可就真得少不了!
如果還有疑問,可通過「hi」繼續向我提問!!!
Ⅳ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之間關於子公司的股權交易,在合並報表層面如何抵消,具體的抵消分錄
對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之間發生的內部交易,應當抵消。抵消時應注意對重要性原則的運用。一般情況下,對重要的內部交易,應當抵消,對不重要的可不抵消。抵消分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母公司對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的債權債務項目
(1)借:應付賬款
貸:應收賬款
(2)借:預收賬款
貸:預付賬款
(3)借:應付票據
貸:應收票據
(4)借:應付債券
貸:長期債權投資
2、母子公司內部相互持有對方債券或提供借款等形成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抵消:
借:投資收益
貸:財務費用、在建工程等
3、內部應收賬款已提壞賬准備的抵消:
(1)「壞賬准備」本期余額與上期余額相等,則:
借:應收賬款-壞賬准備 (已提取的壞賬准備金額)
貸:期初未分配利潤 (抵消壞賬准備形成的利益全部繫上期形成,應調整期初未分配利潤)
(2)「壞賬准備」本期余額大於上期余額,則:
借:應收賬款-壞賬准備 (已提取的壞賬准備金額)
貸:期初未分配利潤 (上期末壞賬准備的余額)
管理費用 (本期提取的壞賬准備金額)
(3)「壞賬准備」本期余額小於上期余額,則:
借:應收賬款-壞賬准備 (已提取的壞賬准備金額)
管理費用 (本期壞賬准備余額小於上期末余額的金額)
貸:期初未分配利潤 (上期末壞賬准備的金額)
(4)「壞賬准備」全部由本期形成,則:
借:應收賬款-壞賬准備 (已提取的壞賬准備金額)
貸:管理費用
4、內部消售收入及存貨中未實現消售利潤(假定毛利率為20%)的抵消:
(1)本期內部購進1000元已全部售出集團外,則:
借:主營業務收入 1000 (內部消售方)
貸:主營業務成本 1000 (內部購進方)
(2)本期內部購進1000元全部未售出,則:
借:主營業務收入 1000 (內部消售方)
貸:主營業務成本 800 (內部消售方)
存貨 200 (內部購進方,集團未實現利潤)
(3)本期內部購進1000元,售出集團外600元,有400元未售出,則:
借:主營業務收入 1000 (內部消售方)
貸:主營業務成本 600 (內部購進方,已售出部分)
主營業務成本 320 (內部消售方,未售出集團的存貨成本,400×80%)
存貨 80 (內部購進方,集團未實現利潤,400×20%)
(4)期初內部購進存貨未實現內部消售利潤的抵消:
A、期初內部購進庫存1000元,本期全部實現消售,則: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200 (內部消售方上期消售利潤實際在本期才實現,因此應沖減上期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200 (上期消售利潤到本期才實現,因此在本期反映利潤)
B、期初內部購進庫存1000元,本期全部未消售,則: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200
貸:存貨 200
C、期初內部購進庫存1000元,本期消售800元,有200元未消售,則: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200
貸:主營業務成本 160
存貨 40
5、內部固定資產交易的處理:
(1)使用過的固定資產在集團內部變賣,則:
借:營業外收入 (賣出方,只抵消實現的利潤)
貸:固定資產原價 (買入方,只抵消實現的利潤)
(2)生產的產品在集團內消售作固定資產使用
例:內部消售固定資產一件,成本700元,消價1000元,使用期限5年,無殘值。
A、購買當年,抵消收入、成本和未實現的內部消售利潤:
借:主營業務收入 1000 (消售方)
貸:主營業務成本 700 (消售方)
固定資產原價 300 (集團未實現消售利潤)
同時,抵消當年多提的折舊。為方便闡述,假定當年按12個月提取折舊,則多提60元。
借:累計折舊 60
貸: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成本(製造費用)等 60
B、以後年間的處理:
第二年: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300
貸:固定資產原價 300
借:累計折舊 120
貸: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成本(製造費用)等 60
期初未分配利潤 60
第三年: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300
貸:固定資產原價 300
借:累計折舊 180
貸: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成本(製造費用)等 60
期初未分配利潤 120
第四年: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300
貸:固定資產原價 300
借:累計折舊 240
貸: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成本(製造費用)等 60
期初未分配利潤 180
第五年:
如果清理報廢(期滿報廢),固定資產已不存在,會計報表上已無該項資產的原值和累計折舊。但本期仍多提折舊60元,應沖消。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60
貸: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成本(製造費用)等 60
如果超期使用,則: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300
貸:固定資產原價 300
借:累計折舊 300
貸: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成本(製造費用)等 60
期初未分配利潤 240
第六年以後,仍繼續使用: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300
貸:固定資產原價 300
借:累計折舊 300
貸:期初未分配利潤 300
第四年提前報廢,則:
借:期初未分配利潤 300
貸:營業外支出 300
借:營業外支出 240
貸: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成本(製造費用)等 60
期初未分配利潤 180
Ⅳ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內部損益的抵消分錄問題
當然是按持股比例抵消啦!
Ⅵ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為什麼要做抵消分錄和調整分錄
比如你母公司投資子公司100萬
母公司這里有 借:長期股權投資 100萬
子公司這里有 貸:股本100萬
對於整個集團這是不存在的。只是100萬左手轉到了右手而已。
Ⅶ 為什麼非同一控制下合並的這個題無形資產分錄為96000000
分錄中無形資產貸方9600萬指的是用作合並對價的土地使用權和專利技術的賬面原價,詳細見下表版的劃線部分權,而不是指付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以無形資產或者固定資產作為合並對價要視同銷售,把這些資產的賬面價值轉出。
Ⅷ 同一控制下合並報表的抵消分錄
1樓回答的有點問題。
首先感覺樓主把合並報表的調整分錄和抵消分錄搞混了。樓主給出版的分錄應該權屬於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的調整分錄。而母子公司間轉移固定資產的抵消分錄,應是借或貸
固定資產,貸或借
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至於樓主的問題,計入資本公積——本年。實際上你把合並過來的子公司和母公司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因為固定資產屬於歷史成本計價原則,當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不一致的時候,就相當於你初始投資有溢價。
Ⅸ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的調整分錄和抵消分錄
根據會准則解釋公告第5號徵求意見稿,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被合並方在企業合並前實現的留存收益中歸屬於合並方的部分,不再由合並方的資本公積轉入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所以這一步調整已經不用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