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個人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回以及其他答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個人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以扣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以扣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稅率。
『貳』 一道個人所得稅的計算題
因為現在的個人所得稅扣繳是是執行:累計預扣法,你沒有說是幾個月發了工資,我只能舉例說明了。
第一、現在工資薪金申報個人所得稅是執行:累計預扣法,是按照1月份至當前月份累計收入,減去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5000×月數)、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作為應納稅所得額,按照對應稅率計算累計應預扣稅額,減去以前月份累計已預繳稅額。
第二、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相關的專項附加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第三、舉例子:
假設某員工1月份工資薪金收入為16000元,2月份工資薪金收入為21000元,如該員工有住房貸款利息和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每月定額扣除3000元,該員工每月三險一金為1000元,則1月份和2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計算過程如下:
1、1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稅為: (16000-5000-1000-3000)×3%=210元
2、1-2月份累計工資應預繳稅為: (16000+21000-5000×2-1000×2-3000×2)×3%=570元
3、扣除1月份工資已預扣預繳稅款,2月份工資應預扣預繳的稅款為:570-210=360元。
第四、從上你可以看出:兩個月合並申報工資,並不會造成多繳或者少繳。
第五、稅率表:
第六、相關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2018.12.20發布《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征管銜接問題的公告》。對於工薪階層最關注的工資、薪金所得繳稅問題,未來仍將實施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
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將從明年1月1日開始正式施行。昨天,國家稅務總局就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後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進行了公告。其中明確,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日常採取累計預扣法進行預扣預繳;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個人所得稅,採取基本平移現行規定的做法預扣預繳。
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若干征管銜接問題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個人所得稅法」),現就全面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後扣繳義務人對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對非居民個人上述四項所得扣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公告如下:
一、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按以下方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並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見附件1)。年度預扣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不一致的,由居民個人於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一)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並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上述公式中,計算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稅額的預扣率、速算扣除數,按《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見附件2)執行。
(二)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具體預扣預繳方法如下: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減除費用: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百分之二十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的超額累進預扣率(見附件2《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預扣率。
勞務報酬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預扣預繳稅額=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20%
二、非居民個人扣繳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非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按月換算後的非居民個人月度稅率表(見附件2《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三》)計算應納稅額。其中,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本公告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叄』 個人取得特許權使用費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回使用權取得的所得答。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個人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以扣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以扣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稅率。
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例如,葉某發明一項自動化專利技術,2004年8月轉讓給A公司,轉讓價1.5萬元,A公司8月支付使用費6000元,9月支付使用費9000元;9月,葉某將該項使用權轉讓給D公司,獲得轉讓費收入8000元,葉某轉讓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繳的個人所得稅為:
葉某此項專利技術轉讓了兩次,應分兩次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
轉讓給A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6000+9000)×(1-20%)×20%=2400元;
轉讓給D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8000×(1-20%)×20%=1280元;
葉某轉讓此項專利技術共需繳納個人所得稅=2400+1280=3680元。
『肆』 預扣預繳個稅的計算公式
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示例說明:
王麗2019年每月工資均為30000元,每月減除費用5000元,「三險一金」扣除為4500元,享受專項附加扣除額度2000元,假設沒有減免收入及減免稅額等情況。對應預扣率表可以得出,王麗前三個月應當按照以下方法計算預扣預繳稅額。
1月份:(30000–5000-4500-2000)×3%=555元;
2月份:(30000×2-5000×2-4500×2-2000×2)×10%-2520-555=625元;
3月份:(30000×3-5000×3-4500×3-2000×3)×10%-2520-555-625=1850元;
上述計算結果表明,由於2月份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為37000元,已適用10%的稅率,因此2月份和3月份應預扣預繳稅款有所增加。
(4)特許權使用費個稅預繳題擴展閱讀
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法: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按以下方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並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表》(見附件1)。
年度預扣預繳稅額與年度應納稅額不一致的,由居民個人於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綜合所得年度匯算清繳,稅款多退少補。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
上述公式中,計算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預扣預繳稅額的預扣率、速算扣除數,按《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一》執行。
『伍』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特許抄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襲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個人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以扣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以扣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稅率。
計算公式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陸』 特許權使用費個人所得稅稅率
特許復權使用費所得適用制比例稅率,稅率為20%。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4 000元以內)=(特許權使用費所得-800)×20%
應納稅額(4 000元以上)=特許權使用費所得×(1-20%)×20%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一項特許權的一次許可使用所取得的收入為一次。作者將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復印件公開拍賣(競價)取得的所得,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魏先生2009年度取得兩項專利,其中一項專利許可給甲公司使用,獲得特許權使用費3 000元,另外一項專利許可給乙公司使用,獲得特許權使用費8 000元。魏先生上述兩項所得應當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
解答:魏先生獲得的第一筆特許權使用費所得3 000元低於4 000元,應納稅額為:(3 000-800)×20%=440(元)。魏先生獲得的第二筆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高於4 000元,應納稅額為:8 000×(1-20%)×20%=1 280(元)。所以,魏先生上述兩項所得共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為:440+1280-1720(元)。
『柒』 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如何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個人所得稅扣繳申報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1號):「第八條
扣繳義務回人向居民個人支答付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時,應當按照以下方法按次或者按月預扣預繳稅款: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減除費用:預扣預繳稅款時,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按八百元計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減除費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應預扣預繳稅額。勞務報酬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二,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預扣率。
居民個人辦理年度綜合所得匯算清繳時,應當依法計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收入額,並入年度綜合所得計算應納稅款,稅款多退少補。」
『捌』 個人所得稅特許權使用費已繳稅款在個稅匯繳時可以退稅嗎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對於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在進行個稅匯繳專時會在已經繳納項目體屬現出來的(如果沒有體現,可以向原繳納機關進行咨詢),這樣就可以直接抵減需要繳納的個稅,當匯繳清算後,結果是個稅多繳了,則可以進行個稅退稅的。
請參考!!
『玖』 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怎麼計算個稅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4 000元以內)=(特許權使用費所得-800)×20%
應納稅額(4 000元以上)=特許權使用費所得×(1-20%)×20%
例如:王某於2006年9月出讓其一項專利權,取得收入50000元,則:
應納稅所得額=50000×(1-20%)=40000元
應納稅額=40000×20%=8000元
(9)特許權使用費個稅預繳題擴展閱讀:
我國《個人所得稅法》就規定,對個人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滿4000元的,減除費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減除20%的費用,然後就其餘額按20% 比例稅率征稅。
特許權使用費指使用其它經濟單位所有的專利權、商標權、版權或類似的專有權利的付款。它是作為財產收入的一種支付,而不屬於商品經營的支付。因使用其他單位的專有資產所發生的費用支付,只能由使用這項資產所取得的財產收入來彌補。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以專利權、版權及其他特許權利提供他人使用或轉讓所取得的收入。因特許權屬於一種產權,具有獲利的效能,能得到相應的報酬,故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依法徵收所得稅。
使用專有權是受到限制的,企業要在專有權人允許的范圍內來使用這些經濟權利,超過范圍和期限,使用者都要受到懲罰。但對於有關專利品的製造、專利方法或商標的使用中所發生的費用支出,包括了技術的或管理的服務,因此,應作為產品的生產費用來進行登記。
『拾』 個人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當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內特許權的使用容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個人取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可以扣除費用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可以扣除20%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稅率。
計算公式為: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例如:葉某發明一項自動化專利技術,2004年8月轉讓給A公司,轉讓價15萬元,A公司8月支付使用費6000元,9月支付使用費9000元;9月,葉某將該項使用權轉讓給D公司,獲得轉讓費收入8000元,葉某轉讓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繳的個人所得稅為:
葉某此項專利技術轉讓了兩次,應分兩次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
轉讓給A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6000
9000)×(1-20%)×20%=2400元
轉讓給D公司應繳個人所得稅稅額=8000×(1-20%)×20%=1280元
葉某轉讓此項專利技術共需繳納個人所得稅=2400
1280=36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