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在報表中披露無形資產

在報表中披露無形資產

發布時間:2021-02-09 16:16:52

⑴ 有關無形資產披露的內容一般在財務報告的什麼位置

一、適當擴大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規范無形資產確認

比較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和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不難發現,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對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採用了列舉法,認為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而《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以下簡稱ISA38)中對於准則規范的內容則是採用排除法。筆者認為,我國採用列舉法規范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最大的好處是簡潔明確,易於操作執行,但是,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大大小於國際會計准則中相關規范內容。而這種做法的結果就是導致一些擁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賬面資產總額嚴重低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企業財務狀況。

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的規定,筆者認為,企業應將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並同時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確認為無形資產。具體來說,企業在確定無形資產確認范圍時應考慮如下因素:

一是知識產權創新資產,即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明創造的高新技術或技術訣竅,除會計准則中列舉的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外還應有商業秘密、技術秘密等。

二是市場基礎資產,即與顧客結構及市場因素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品牌的信譽,企業品牌、服務品牌;與客戶的關系,如銷售網路、分銷渠道、長期客戶。

三是組織管理資產,即企業在組織協調、管理溝通等方面相關的無形資產。如獨特的企業文化、企業管理方法、信息技術交流、網路工作系統、融資關系等。

四是員工基礎資產,即與企業員工業務能力及創新能力相關的無形資產,包括員工的業務能力、職業水平、心理狀態等。

因為這些項目首先為企業擁有或控制,其次屬於企業非貨幣性,所以只要這些項目能夠單獨辨認,而且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其成本能可靠計量的話,均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二、進一步完善無形資產計量

(一)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計量問題

按照新准則的規定,企業應當將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行為區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對於研究階段發生的各項支出,先通過「研發支出—研究支出」科目進行歸集,並於會計期末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而對於開發階段的支出,發生時在「研究支出——開發支出」中歸集,待研發行為結束後根據研發結果區別處理:如果研發失敗,則將歸集的開發支出結轉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若研發成功,最終形成無形資產的,則應將歸集的開發成本加上在申請注冊過程中發生的律師費、注冊費等共同計入無形資產成本。與2001年版的會計准則相比,對於無形資產,新准則規定將滿足條件的開發支出計入無形資產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舊准則中自行研究開發的無形資產成本確定時本末倒置的弊端,反映的無形資產成本更加合理真實。但是,筆者認為,新的計量模式同樣存在操作性差的矛盾,同時也給企業相當大的盈餘操縱的空間。理由如下:

首先,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劃分存在一定困難。新准則雖然從定性的角度將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進行了區分,研究是指為獲取並理解新的科學或技術知識而進行的獨創性的有計劃調查,而開發則是指在進行商業性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識應用於某項計劃或設計,以生產出新的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材料、裝置、產品等,但是筆者認為企業研究開發行為屬於技術性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對於何時研究進入開發階段,會計人員是否具備相應的職業判斷能力值得探討。

其次,即使研究階段的判斷不存在技術障礙,企業的研究行為和開發行為是否存在同時進行、交替發生的現象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再次,在研發失敗的情況下,將大量開發支出作為研發結束會計期間的費用開支,也存在不合理性,這種做法同樣給企業盈餘管理提供了較大空間。

最後,研發失敗的開發支出一次性計入損益將導致研究企業賬面損益出現巨額波動,嚴重影響研究企業的財務形象。筆者認為,對於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會計計量問題,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第一,明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判斷標准,使准則更具操作性;第二,對於沒有形成無形資產的研發支出,如果金額較大的,應當採用系統的方法分攤計入各期的費用,金額較小的,則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從而防止企業損益大額波動。

(二)關於無形資產減值問題

《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當無形資產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所規定的資產減值條件時,企業應當為其計提減值准備金。同時規定,無形資產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轉回。然而,這種做法的必然結果是無形資產賬面價值與其實際價值的嚴重偏離,特別是在市場環境向好、無形資產在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培育中的地位日益明顯的情況下,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將大打折扣。因此,筆者認為防止企業利用資產減值轉回調節利潤的措施應考慮如何從制度上保障企業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的科學性及加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提與轉回的監管,採取疏導而非堵漏的制度設計,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相關性。

另外,減值之後的無形資產價值如何攤銷是現行無形資產准則沒有進一步規范的問題。筆者認為,比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的相關規定,計提減值准備之後,無形資產攤銷基數應當是扣除累計減值准備之後的金額。

三、進一步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

《企業會計准則第6 號——無形資產》的實施,擴大了企業無形資產披露的范圍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業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狀況,增強了財務報告的有用性。但是我國企業無形資產占總資產的披露比例均值相對於國外企業的比例來說,還處於較低水平。

此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還存在信息披露范圍較窄的問題。按照現行會計准則的規定,無形資產的確認,在符合無形資產定義的基礎上還應具備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准確計量、相關的經濟利益確定能流入企業、企業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可能存在的各種因素能做出有明確證據支持的合理估計等條件。但實際上有些無形資產的支出和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對未來的收益具有非完全獨占性,這就使得大部分無形資產的信息未能在報表中披露,如品牌、人力資本等。

現行財務報告系統注重對交易事項的記錄和反映,通過外購和投資轉入取得的無形資產可以在財務報告中確認和披露,而表現企業未來超額獲利能力的無形資產如抵押服務權、捕撈許可證、進口配額等,卻不能選擇現值來計量。有些無形資產價值雖然發生重大變動,但由於缺乏交易事項,也不能在財務報表中確認,從而使企業無形資產的整體價值被低估。再者,無形資產的信息披露內容模糊、指標單一,而在知識和科技高度發展的當今時代,如無准確的研發階段信息披露,無法判定企業無形資產的科技含量和獲利能力,信息使用者就難以理解和分析企業的業績和資產狀況。綜上,筆者認為,無形資產在計量上的困難不能成為不完整准確披露信息的理由,無形資產的披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一是完善企業無形資產信息披露制度,增加無形資產披露的強制性規定。在信息披露制度中落實民事賠償責任,構建強制性披露和自願性披露相結合的無形資產信息報告體制。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市場交易組織和審計等中介機構對信息披露進行監管和審核,強化信息監管標准化建設,加大對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規范企業的會計行為,增強信息的客觀性、可驗證性和公開透明性,強化無形資產信息披露監管的全面性與權威性。

二是完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體系,建立統一、規范的無形資產報表披露格式。在明確范圍的基礎上,確定無形資產披露的內容,建立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現有表格在內的格式系統。立足我國實際,有選擇地借鑒國外知識資本計量報告體系,建立公司品牌及產品文化等補充報告。還可以借鑒固定資產的一些披露格式來揭示無形資產的原值、累計攤銷價值和無形資產凈值,克服無形資產披露的隨意性。

三是完善第三方評估機制。在對專業性較強和較復雜的無形資產進行計量時,引入外部評估人員,健全評估制度,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完善評估執業體系,規范執業行為,合理定價,使無形資產披露信息更加具有公信力。

⑵ 下列哪些事項需要在會計報表附註中進行披露

  1. 需要在會計報表附註中進行披露的事項:

    A、本年度企業建造合同按完工百分比版法確認收入 。權
    B、所得稅採用遞延法核算 。
    D、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由10年減少為8年。

  2. 會計報表附註至少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不符合會計假設的說明;

    2)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及其變更情況、變更原因及其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

    3)或有事項和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說明;

    4)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說明;

    5)重要資產轉讓及其出售說明;

    6)企業合並、分立的說明;

    7)重大投資、融資活動;

    8)會計報表中重要項目的說明有助於理解和分析會計報表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⑶ 目前財務報表中披露的無形資產信息有哪些並說明其計量屬性

無形資產是當月原則:即當月增加當月計提折舊;固定資產是下月原則:即當月增加當月不計提折舊,下月計提折舊;即當月減少當月照樣計提折舊,下月不計提折舊;

⑷ 或有資產在會計報表中是否需要披露

企業通常不應當披露或有資產,但或有資產很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應當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預計產生的財務影響等。

⑸ 什麼叫列示什麼叫披露

首先區別一下列報和列示列報是一個總括性的表述詞語,如果報表的列報,其表述所指對象回是表,答即表述層次較高一些。
列示則是一個較為細劃的表述詞語,如對報表中的某一個具體的項目的內容或數據進行列示,即為具體項目內容和數據的填列。
那麼由此可以看得出兩個概念的層次是不同的,列報表述的層次較高,而列示表示的層次較低一些,更加具體化。那麼再以你題干中的例題再說一下:如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固定資產項目,在知道了上面的表述之後,那我們就可以用這樣語言來表述了:固定資產應當在報表中「列報」,「列報」的內容或數據必須在報表中的「固定資產」項目下進行「列示」,在這個項目中「列示」的金額,就是表示為固定資產的。
披露:
(1) 揭示其隱蔽或隱私;表露、顯露。例句:叫他披露他的過去。
(2) 發表;公布。會計上的披露,就是將生產經營相關的信息發表公布出來,而且要求在會計附註中反映會計報表的各個主要科目的數據、形成原因,對財務狀況的影響等等。 有的項目雖然在會計報表上列示了,但還要進一步在附註中披露。將會計報表公布發表,本來也是一種披露。

⑹ 會計報表中的無形資產包括的內容是什麼

無形資產攤銷,按新准則通過「累計攤銷」科目核算,那麼無形資產原值不變,在會計報表上還是體現原值。
如果採用原會計制度核算,那麼會計報表上的無形資產項目,體現的是攤銷後的金額。

⑺ 財務報表附註應當披露哪些內容

會計報表附註
企業的年度會計報表附註至少應披露如下內容,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一)不符合會計核算前提的說明
(二)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說明
(三)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的說明,以及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說明,主要包括以下事項:
1.會計政策變更的內容和理由;
2.會計政策變更的影響數;
3.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
4.會計估計變更的內容和理由;
5.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
6.會計估計變更的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
7.重大會計差錯的內容;
8.重大會計差錯的更正金額。
(四)或有事項的說明
1.或有負債的類型及其影響,包括:
(1)已貼現商業承兌匯票形成的或有負債;
(2)未決訴訟。仲裁形成的或有負債;
(3)為其他單位提供債務擔保形成的或有負債;
(4)其他或有負債(不包括極小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或有負債);
(5)或有負債預計產生的財務影響(如無法預計,應說明理由);
(6)或有負債獲得補償的可能性。
2.如果或有資產很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則應說明其形成的原因及其產生的財務影響。
(五)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說明
應說明股票和債券的發行、對一個企業的巨額投資、自然災害導致的資產損失以及外匯匯率發生較大變動等非調整事項的內容,估計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影響;如無法作出估計,應說明其原因。
(六)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說明
1.在存在控制關系的情況下,關聯方如為企業時,不論他們之間有無交易,都應說明如下事項:
(1)企業經濟性質或類型、名稱、法定代表人、注冊地、注冊資本及其變化;
(2)企業的主營業務;
(3)所持股份或權益及其變化。
2.在企業與關聯方發生交易的情況下,企業應說明關聯方關系的性質、交易類型及其交易要素,這些要素一般包括:
(1)交易的金額或相應比例;
(2)未結算項目的金額或相應比例;
(3)定價政策(包括沒有金額或只有象徵性金額的交易)。
3.關聯方交易應分別關聯方以及交易類型予以說明,類型相同的關聯方交易,在不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正確理解的情況下可以合並說明。
4.對於關聯方交易價格的確定如果高於或低於一般交易價格的,應說明其價格的公允性。
(七)重要資產轉讓及其出售的說明
(八)企業合並、分立的說明
(九)會計報表重要項目的說明,包括:
1.應收款項(不包括應收票據,下同)及計提壞賬准備的方法
(1)說明壞賬的確認標准,以及壞賬准備的計提方法和計提比例,並重點說明如下事項:「
①本年度全額計提壞賬准備,或計提壞賬准備的比例較大的(計提比例一般超過40%及以上的,下同),應單獨說明計提的比例及其理由;
②以前年度已全額計提壞賬准備,或計提壞賬准備的比例較大的,但在本年度又全額或部分收回的,或通過重組等其他方式收回的,應說明其原因,原估計計提比例的理由,以及原估計計提比例的合理性;
③對某些金額較大的應收款項不計提壞賬准備,或計提壞賬准備比例較低(一般為5%或低於5%)的理由;
④本年度實際沖銷的應收款項及其理由,其中,實際沖銷的關聯交易產生的應收款項應單獨披露。
(2)應收款項應按下列格式分別進行披露:
2.存貨核算方法
(1)說明存貨分類、取得、發出、計價以及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的攤銷方法,計提存貨跌價准備的方法以及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定依據。
(2)存貨應按下列格式披露:
項 目 期初余額 期末余額
原材料
庫存商品
低值易耗品
包裝物
……
合 計
3.投資的核算方法
(1)說明當期發生的投資凈損益,其中重大的投資凈損益項目應單獨說明;說明短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和長期債權投資的期末余額,其中長期股權投資中屬於對子公司、合營企業、聯營企業投資的部分,應單獨說明;說明當年提取的投資損失准備。投資的計價方法、以及短期投資的期末市價;說明投資總額占凈資產的比例;採用權益法核算時,還應說明投資企業與被投資單位會計政策的重大差異;說明投資變現及投資收益匯回的重大限制;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方法、債券投資溢價和折價的攤銷方法以及長期投資減值准備的計提方法。
(2)短期投資應按下列格式披露:
項 目 期初余額 本期增加數 本期減少數 期末余額
一、股權投資合計
其中:股票投資
二、債券投資
其中:國債投資
其他債券
三、其他投資
合 計
(3)長期投資應按下列格式披露:
項 目 期初余額 本期增加數 本期減少數 期末余額
一、長期股權投資
其中:對子公司投資
對合營企業投資
對聯營企業投資
二、長期債權投資
其中:國債投資
三、其他股權投資
合 計
(4)長期股票投資還應按以下格式披露:
被投資單位名稱 股份類別 股票數量 占被投資單位股權的比例 初始投資成本
(5)長期債券投資還應按以下格式披露:
債券種類 面值 年利率 初始投資成本 到期日 本期利息 累計應收或已收利息
4.固定資產計價和折舊方法
(1)說明固定資產的標准、分類、計價方法和折舊方法,各類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預計凈殘值率和折舊率,如有在建工程轉入、出售、置換、抵押和擔保等情況的,應予說明。
(2)固定資產還應按下列格式披露:
項 目 期初余額 本期增加數 本期減少數 期末余額
一、 原價合計
其中:房屋、建築物
機器設備
運輸工具
……
二、累計折舊會計
其中:房屋、建築物
機器設備
運輸工具
……
三、固定資產凈值合計
其中:房屋、建築物
機器設備
運輸工具
……
5.無形資產的計價和攤銷方法
無形資產應按下列格式披露:
種類 實際成本 期初余額 本期增加數 本期轉出數 本期攤銷數 期末余額
6.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方法
長期待攤費用應按下列格式披露:
種 類 期 初 數 本期增加 本期攤銷 期 末 數
(十)收入
說明當期確認的下列各項收入的金額:
1.銷售商品的收入;
2.提供勞務的收入;
3.利息收入;
4.使用費收入:
5.本期分期收款確認的收入
(十一)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
說明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是採用應付稅款法,還是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如果採用納說影響會計法,應說明是採用遞延法還是債務法。
(十二)合並會計報表的說明
說明合並范圍的確定原則;本年度合並報表范圍如發生變更,企業應說明變更的內容、理由。
(十三)有助於理解和分析會計報表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⑻ 跪求:債務重組損益在報表中披露的內容、原則和披露責任

債務重組損益在報表中披露的內容、原則和披露責任 一、債務重組對債務人的影響
1、延長債務期限,緩解償債壓力。債務人的債務到期無力歸還,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到期的債務,在無足夠的現金還債時,最好的方法是與債權人協商延長債務期限。只要能延長債務期限,即可緩解償債壓力。
2、改善財務狀況。當債務人陷入財務困難時,其財務狀況往往是負債率嚴重偏高,有的甚至達到資不抵債的地步。債務人通過用資產抵償債務以及債務轉資本等方式減少負債率,增加所有者權益,從而改善財務狀況,使債務人的財務狀況符合正常生產經營的要求。
3、降低資金成本。在債務到期和債務和解中,有時可以將到期的應付賬款等在不計利息的情況下延期,或者可以在不提高利息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利息率的條件下延長銀行借款的期限,從而使資金成本降低。
4、獲得債務重組直接收益。在債務重組中,通過債權人的讓步,債務人往往可以獲得減免債務本金及利息的收益。
二、債務重組對債權人的影響
1、損失利息或本金。在債務和解中,債權人有時需要作出免收本金或利息的讓步,從而導致其利益的直接損失。
2、延長收款期限。在債務重組中,債權人本應收回的資金被債務人延期,影響資金周轉,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

3、增加財務風險。當債權人同意延長債權期限時,就是將資金繼續投放在風險極高的企業中,如果不能獲得更高的收益,就意味著一種損失。如果債權人同意將債權轉為股權,則意味著將資金永遠留在債務人手中。很明顯,在一個需要進行債務重組的企業中,債權人的風險本來就極高,股東的風險比債權人更高,在這種情況下將債權轉作資本,債權人需要承受更大的風險。
三、債務重組准則的不足
(一)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的規定違背了某些原則
[例]甲企業欠乙企業購貨款80000元,經協商,乙企業同意甲企業以其持有的短期股票投資支付貨款,甲企業短期股票投資的賬面余額為60000元,已提跌價准備8000元。乙企業對該項應收賬款計提了5000元的壞賬准備。甲、乙企業按准則的規定分別作如下會計處理:
甲企業會計處理:
借:應付賬款——乙企業80000
短期投資跌價准備 8000
貸:短期投資60000
資本公積——其他28000
乙企業會計處理:
借:短期投資 75000
壞賬准備5000
貸:應收賬款——甲企業80000
1、違背了謹慎性原則。按照會計准則的規定,債權人乙企業在計算短期投資的入賬價值時採取了倒擠的方法,即短期投資的入賬價值等於應收債權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減去已計提的壞賬准備。在很多情況下,債務重組都是由於債務人無法償還到期債務而由債權人作出讓步下發生的,債務人用於償還債務的非現金資產的價值一般是小於甚至是遠遠小於其賬面價值,因此債權人根據以上方法確定的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往往大於現金資產的真實價值,從而自債務重組日到本期期末這段時間內虛列了企業的資產,不符合穩健性原則。在上例中,甲企業的短期投資的賬面凈值為52000元(60000-8000),但乙企業確定該項短期投資的入賬價值為75000元,乙企業對該項資產虛列23000元。
2、違背了客觀性原則。會計准則規定,對於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如果所接受的資產的價值已經發生減值,應當在期末與其他資產一並計提減值准備(包括短期投資、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在一般情況下,由於債務人用以清償債務的資產的價值遠遠低於債務本身的價值,使得債權人非現金資產在入賬時就虛列了許多,而這些虛列的資產價值主要是債務重組損失,而非資產的減值。准則規定期末計提減值准備,實際上是把債權人的債務重組損失轉移到了企業的資產減值損失之中,從而歪曲了企業的財務狀況。
3、違背了一致性原則。會計准則規定,債務人以低於賬面價值的現金清償債務時,債權人應當將對債務人豁免的債務作為損失轉入當期營業外支出,債務人應當將豁免的債務轉入資本公積。此處債權人確認了債務重組損失,而准則對涉及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的規定卻是:債權人應按重組債權的賬面價值作為受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即無論在重組過程中發生多大的損失均不能夠確認債務重組的損失,而是把這部分損失轉移到了資產價值之中。可見准則對於實質上相同的兩種經濟業務卻採取了兩種不同的會計處理原則。
(二)有關債權人對債務重組會計處理的不妥之處
1、准則中將債權人在債務重組中的損失列為「營業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不妥。債權人通常在債務重組中對債權的求償作出讓步,結果必然導致債務重組後產生損失,使債權得不到全部清償。債權人實際上發生的是「債權重組損失」將其列為「債務重組損失」,顯然是混淆了債權、債務的主體,應將重組損失列入「營業外支出——債權重組損失」。
2、會計准則將重組損失全部列入「營業外支出」不妥。筆者認為,應將與應收賬款有關的重組損失記人「管理費用」。因為,在現行財務會計制度中,壞賬損失採用直接轉銷法或備抵法最終記人「管理費用」賬戶。根據會計可比性原則的要求,債務重組中與應收賬款有關的債務重組損失本質上也是由於應收款項無法收回而發生的損失,也應記人「管理費用」賬戶。 債務重組的方式包括:
(1)以資產清償債務;
(2)債務轉為資本;
(3)修改不包括上述(1)和(2)兩種方式在內的債務條件,如減少債務本金、減少債務利息等(以下簡稱「修改其他債務條件」);
(4)以上三種方式的組合。
債務人的會計處理
5.以現金清償某項債務的,債務人應將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與支付的現金之間的差額作為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
6.以非現金資產清償某項債務的,債務人應將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與轉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作為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轉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作為資產轉讓損益,計入當期損益。
7.債務轉為資本的,應分別以下情況處理:
(1)債務人為股份有限公司時,債務人應將債權人因放棄債權而享有股份的面值總額確認為股本;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與股本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與股份的公允價值總額之間的差額作為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
(2)債務人為其他企業時,債務人應將債權人因放棄債權而享有的股權份額確認為實收資本;股權的公允價值與實收資本之間的差額確認為資本公積。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與股權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作為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
8.以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的,債務人應將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減記至將來應付金額,減記的金額作為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
修改後的債務條款中涉及或有支出的,債務人應將或有支出包括在將來應付金額中,以確定債務重組收益。
或有支出實際發生時,應沖減重組後債務的帳面價值。結清債務時,或有支出如未發生,應將該或有支出的原估計金額作為結清債務當期的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
9.以現金、非現金資產、債務轉為資本等方式的組合清償某項債務的,債務人應先以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沖減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再按第7條的規定處理。
10.以現金、非現金資產、債務轉為資本等方式清償某項債務的一部分,並對該債務的另一部分以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的,債務人應先以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債權人享有的股權的公允價值沖減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再按第8條的規定處理。
債權人的會計處理
11.以現金清償某項債務的,債權人應將重組債權的帳面余額與收到的現金之間的差額分別以下情況處理:
(1)已對債權計提損失准備的,將該差額先沖減損失准備,損失准備不足以沖減的部分再作為債務重組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2)未對債權計提損失准備的,直接將該差額作為債務重組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12.以非現金資產清償某項債務的,債權人應將受讓的非現金資產按其公允價值入帳;重組債權的帳面余額與受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按第11條的規定處理。
13.債務轉為資本的,債權人應將享有的股權的公允價值確認為長期投資;重組債權的帳面余額與股權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按第11條的規定處理。
14.以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的,債權人應將債權的帳面余額減記至將來應收金額,減記的金額作為債務重組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修改後的債務條款中涉及或有收益的,債權人不應將或有收益包括在將來應收金額中,以確定債務重組損失。或有收益實際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15.以現金、非現金資產、債務轉為資本等方式的組合清償某項債務時,債權人應先以收到的現金、受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沖減重組債權的帳面余額,再按第13條的規定處理。
16.以現金、非現金資產、債務轉為資本等方式清償某項債務的一部分,並對該債務的另一部分以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的,債權人應先以收到的現金、受讓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享有的股權的公允價值沖減重組債權的帳面余額,再按第14條的規定處理。
披露
17.債務人應披露如下有關債務重組的信息:
(1)債務重組方式;
(2)債務重組收益總額;
(3)將債務轉為資本所導致的股本(實收資本)增加額;
(4)或有支出。
18.債權人應披露如下有關債務重組的信息:
(1)債務重組方式;
(2)債務重組損失總額;
(3)債權轉為股權所導致的長期投資增加額及長期投資占債務人股權的比例;
(4)或有收益。

⑼ 會計報表中的披露是什麼意思,應如何理解

會計報表中的披露就是由當事者有意的公開一些事,以公開報告的形式提供給信息使回用者。

披露

【拼音】答[ pī lù ]

【解釋】發表;表露

【出自】唐柳宗元《零陵三亭記》:「宿蠹藏奸,披露首服。」

【釋義】積久的弊政隱藏著壞人,終於暴露出來了。

(9)在報表中披露無形資產擴展閱讀:

【近義詞】表露、敗露

【反義詞】隱瞞、隱藏

1、表露

【拼音】[ biǎo lù ]

【解釋】流露;顯示。

【出自】現代作家 范長江《陝北之行》:「他有一雙精神而朴質的眼睛,黑而粗的須發,現在雖然已經剃得很光,他的皮膚中所藏濃黑的發根,還清晰的表露在外面。」

2、隱藏

【拼音】[ yǐn cáng ]

【解釋】藏起來不讓發現

【出自】民國 魯迅 《書信集·致胡今虛》:「你說我最近二三年來,沉聲而且隱藏,這是不確的。」

⑽ 在報表中無形資產金額怎麼填寫

1、在報表中無形資產金額的填寫是按無形資產原值-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2、無版形資產權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3、資產負債表中的無形資產科目如圖所示:

閱讀全文

與在報表中披露無形資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