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到月底我們計提工資、攤銷待攤費用的時候、還有實收資本利息的時候和累計折舊的時候沒有原始憑證吧
這幾個的來原始憑證 都屬於自製的源原始憑證
就是把計算過程或分攤金額寫清楚附憑證後面就可以
你說的實收資本利息 我覺得你的說法有問題
即然是實收資本就應該是股東投進來的
因此不會產生什麼利息
投進實收資本的股東可以享受盈餘分紅
工資分配:
借:管理費用
營業費用
製造費用
在建工程
。。。
貸:應付職工薪酬
借方就是工資的去向 應該歸什麼成本費用對應計入就可
攤銷待攤費用:
借:管理費用
營業費用
。。。
貸:待攤費用
計提折舊:
借:管理費用
營業費用
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
⑵ 怎樣通過財務報表,計算今年的折舊費用、攤銷費用和資本性支出
大概制的估算還是可以的:
當年折舊費用=年末累計折舊-年初累計折舊
當年攤銷費用=年末累計攤銷-年初累計攤銷
資本性支出=年末固定資產原值、無形資產原值、在建工程、工程物資等合計-年初固定資產原值、無形資產原值、在建工程、工程物資等合計
⑶ 自由現金流量=(稅後凈營業利潤+折舊及攤銷)-(資本支出+營運資本增加)
首先你的復公式寫錯了,制不是營運資本增加,而是經營營運資本增加
實體現金流量(自由現金流量),是管理用財務報表的概念,從公司的年報上是不能直接找到的。
實體現金流量,是可以分配給所有投資人,包括股東和債權人的稅後現金流量。
稅後經營凈利潤=息稅前利潤*(1-所得稅稅率)
加上折舊,是因為折舊是非付現成本,所以要加回來。(稅後凈營業利潤+折舊及攤銷)成為毛流量
然後再減去(經營營運資本增加+經營長期資產增加+折舊) 就是 實體現金流量了
其中, 經營長期資產增加+折舊=資本支出
⑷ 折舊和攤銷是資金流入還是流出
折舊的攤銷只是影響利潤,但不影響現金流量,so折舊和攤銷不涉及資金流入和流出~~
⑸ 已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如何返回股東
正常操作
先將固定資產清理完,進營業外收(支)核算,
然後把實物返還照分配股東權益來操作就可以
規范的操作是實物處理時需要正規的評估機構的評估報告
該交所得稅的要交所得稅
⑹ 折舊的未造成現金流出,但股東是怎麼獲取
現金抄流入量是指項目所引起的現金收入的增加額。包括營業現金流入、出售(報廢)殘值收入和墊資收回的流動資金,其中折舊主要影響營業現金流入。
營業現金流入=營業收入-付現成本-所得稅。
其中付現成本是指每年需支付的現金成本,如原材料、工資。成本中不需要支付現金的部分稱為非付現成本,主要有折舊費、攤銷費。因此,付現成本可以用成本減折舊和攤銷費來估計。即:
付現成本=成本-(折舊+攤銷費)
所以折舊構成了營業現金流入的增加量,但是其本身不會增加現金,只是阻止了現金的流出。
同樣可以理解的,凈利潤=營業收入-成本-所得額,
所以營業現金流入=凈利潤+非付現成本(折舊、攤銷等)也構成現金流入量。
⑺ 折舊和攤銷,資本性支出,在三表中怎麼查找
折舊在固定資產中找,攤銷在長期待攤費用攤銷中找,資本性支出在存貨中找!
⑻ 什麼是折舊攤銷 在巴菲特計算公式里(股東權益=凈利潤+折舊攤銷-資本性支出)怎麼是加上折舊攤銷呢
折舊攤銷就是公司固定資產的折舊資產
也就是說公司在利潤里預安排了一些利潤用來彌補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折舊
這些折舊也預留在公司利潤里,而且不用交稅,也就是公司的
所以也可以算著股東以後的回報
⑼ 折舊和攤銷在利潤表中怎麼反映
一、折舊費用在復利潤表制中體現方式如下:
計入製造成本費用的折舊費, 經過製造費用、生產成本、庫存商品,再到利潤表主營業務成本科目反映計入管理費用等,在利潤表管理等費用科目反映。
折舊費用也稱折舊額,是指企業所擁有的或控制的固定資產按照使用情況計提的折舊費用。
二、折舊費用在利潤表中體現方式如下:
待攤費用指已經發生或支付,但需要逐步分批攤入產品成本的各項費用,比如固定資產,長期待攤費用等都要計算管理費用等科目的
攤銷費是指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在一定期限內分期攤銷的費用。也指投資不能形成固定資產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