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購置固定資產怎樣計稅會計應如何處理
以前是稅直接計入固定資產成本
現在要價稅分離
借:固定資產
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
貸:銀行存款
❷ 請問資產的計稅基礎怎麼理解
資產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版以自應稅經濟利益權中抵扣的金額,即某項資產在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
某一資產負債表日的計稅基礎=成本-以前期間已稅前列支的金額
固定資產: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折舊
無形資產:
(1)對於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會計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攤銷
(2)對於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賬面價值=實際成本-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計稅基礎=實際成本-稅法累計攤銷
❸ 關於資產的計稅基礎
會計和稅法是2個不同的主體。切不可混為一談。
(一)所得稅費用是當期應交所得稅和當期遞延所得稅之和。
我們先來看,應交所得稅這一部分。是會計利潤加上或者減去納稅調整項目後的金額。你看,計提了減值准備,確認資產減持損失,我們的會計報表上的利潤並沒有任何影響。但稅法規定,減值准備計提時不能扣除,在實際發生時扣除。那麼,我們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也就是我們計算當期應該交多少稅),就要將會計利潤的這一部分減值准備加回來。得到新的應納稅所得額,再乘以適用稅率,就是當期應該交的所得稅。
其次,減值准備在未來實際發生時能夠扣除,那麼我們將其遞延,減少我公司現金流出,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所以不僅不會少交稅,還會多交稅,只是這部分多交的稅款在未來期間實際發生時可以從應交所得稅費用中扣除,減少我公司現金流出,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所得稅費用
貸:應繳稅費-應交所得稅
實質上是增加了當期的應交稅額,同時確認一項遞延所得稅資產。在未來損失實際發生時,將遞延所得稅資產轉回即可,那時,必將減少當期的應交稅額
(二)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的過程。
這個,我通俗的問一句,買固定資產為了什麼?就是為了給企業帶來現金流入和效益么?
企業利用固定資產產生現金流入和收入都表現在產品的銷售收入等方面。根據收入成本相配比原則,那固定資產怎樣產生與收入相配比呢?對,就是折舊。
因此,收回資產的賬面價值,就是企業固定資產帶來經濟利益的期間,也就是折舊期間。
本人純想法,純手打。若有助參考,請頂,請加分!!謝謝!
請採納。
❹ 資產處置需要繳納哪些稅費 如何計算
1增值稅及附加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70號)第四條規定,自2009年1月1日起,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以下簡稱已使用過的固定資產),應區分不同情形徵收增值稅:
(一)銷售自己使用過的2009年1月1日以後購進或者自製的固定資產,按照適用稅率徵收增值稅;
(二)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納入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的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購進或者自製的固定資產,按照4%徵收率減半徵收增值稅;
(三)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納入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的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在本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以前購進或者自製的固定資產,按照4%徵收率減半徵收增值稅;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在本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以後購進或者自製的固定資產,按照適用稅率徵收增值稅。
本通知所稱已使用過的固定資產,是指納稅人根據財務會計制度已經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部分貨物適用增值稅低稅率和簡易辦法徵收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9〕9號)第二條第(一)項規定,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屬於條例第十條規定不得抵扣且未抵扣進項稅額的固定資產,按簡易辦法依4%徵收率減半徵收增值稅。
一般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其他固定資產,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70號)第四條的規定執行。
【註: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簡並增值稅徵收率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57號)文件規定,上述條款中「按照4%徵收率減半徵收增值稅」自2014.07.01日起調整為「按照簡易辦法依照3%徵收率減按2%徵收增值稅」。】
根據上述規定,貴公司出售的脫硫脫硝設備如果屬於2009年1月1日以前購進並沒有抵扣進項稅的,出售時可以按照簡易辦法依照3%徵收率減按2%繳納增值稅;如果屬於2009年1月1日以後購進的,可以抵扣進項稅的,則應當按照適用稅率17%繳納增值稅。
《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三條規定,城市維護建設稅,以納稅人實際繳納的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稅額為計稅依據,分別與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同時繳納。
第四條規定,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如下:
納稅人所在地在市區的,稅率為百分之七;
納稅人所在地在縣城、鎮的,稅率為百分之五;
納稅人所在地不在市區、縣城或鎮的,稅率為百分之一。
《徵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第三條規定,教育費附加,以各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的稅額為計征依據,教育費附加率為3%,分別與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同時繳納。
《財政部關於統一地方教育附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綜〔2010〕98號)第二條規定,統一地方教育附加徵收標准。地方教育附加徵收標准統一為單位和個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及外籍個人)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稅額的2%。
根據上述規定,貴公司應當按照實際繳納的增值稅的相應比例繳納附加稅費。
2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規定,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
(一)銷售貨物收入;
(二)提供勞務收入;
(三)轉讓財產收入;
……
根據上述規定,貴公司出售脫硫脫硝設備應當將該項收入並入當年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3印花稅
《印花稅暫行條例》第二條規定,下列憑證為稅憑證:
(一)購銷、加工承攬、建設工程承包、財產租賃、貨物運輸,倉儲保管、借款、財產保險、技術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
(二)產權轉移書據;
(三)營業賬簿;
(四)權利、許可證照;
(五)經財政部確定征的其他憑證。
根據上述規定,貴公司出售脫硫脫硝設備簽訂的銷售合同應當按照合同金額計算繳納印花稅,稅率為萬分之三。
❺ 企業租賃個人固定資產,如何計稅
企業只需繳納租賃合同的印花稅,其他稅由出租個人承擔
❻ 固定資產租賃收入如何納稅
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內提供屬於交通運輸業、建築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稅目徵收范圍的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為營業稅的納稅義務人,應當依法繳納營業稅。
2、上述「服務業」,是指利用設備、工具、場所、信息或技能為社會提供服務的業務。本稅目的徵收范圍包括:代理業、旅店業、飲食業、旅遊業、倉儲業、租賃業、廣告業、其他服務業。其中:「租賃業」,是指在約定的時間內將場地、房屋、物品、設備或設施等轉讓他人使用的業務。
3、上述「服務業」營業稅稅率為5%。
因此,題中取得的固定資產租賃收入,屬於營業稅服務業稅目中租賃業子稅目,應當按照租賃收入的5%交納營業稅。
另外,由於交納了營業稅,根據稅法的規定,除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以外的其他內資單位,還應當按照應交營業稅稅額的7%(5%、1%,稅率根據納稅人所在地確定)交納城市維護建設稅;按照應交營業稅稅額的3%交納教育費附加;按照地方政府相關規定交納可能的其他附加(如河道費、地方教育費等)。
❼ 資產的計稅基礎和遞延所得稅怎麼計算
你是不是看到所得稅費用哪一章了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某一項資產在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
下面舉例給你說下這個,假設公司有一台機器設備,肯定是作為固定資產核算,在假如公司的這個固定資產原值50000元,殘值2000元,預計可以使用4年,以年數總和法來計提折舊,那麼按照會計准則第一年計提(50000-2000)*4/10=19800,(ok,這個過程就是企業在回收資產的賬面價值),那麼稅法上是不承認你這種加速折舊法的,而會以直線法來計提折舊也就是50000/4=12500,那麼一個會計年度完了,該資產的賬面價值就是50000-19800=30200,此時的計稅基礎就是50000-12500=37500(12500就是未來期間計稅時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先來看書上說的若資產賬面價值小於計稅基礎,差額形成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則要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好吧,你可能還不是非常的理解(這種方法太死板),接著看...
會計准則只是准則,稅法是法律啊,若所得稅稅率為25%,那麼(19800-12500)*25%=1825,這1825呢本來是不用納稅的,但是按照稅法要求,不行啊,你要納的,但是這1825在未來發生時是要抵扣回來的,所以呢這時候就形成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而這種差異是對企業是有利的,將來可以為企業抵稅的,屬於一項資產,就是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一個道理。
我也正在看這一章,個人理解啊,若有什麼地方不合適,歡迎指正哈~
❽ 客戶欠款,收取資金佔用費如何繳稅
交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6%的稅率計算增值稅的銷項稅額(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額),小規模納稅人按3%的徵收率繳納增值稅。
根據《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1《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所附《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規定,銷售金融服務應適用6%的稅率繳納增值稅。
金融服務是指經營金融保險的業務活動,包括貸款服務、直接收費金融服務、保險服務和金融商品轉讓。所稱貸款服務,則是指將資金貸與他人使用(包括各種佔用、拆借資金)而取得利息收入的業務活動。
據此,不論金融企業還是其他單位或個人,只要是發生將資金貸與他人使用的行為,均應視為發生貸款的應稅服務行為。
對非金融企業將資金提供給對方並收取利息,如企業與企業之間借用周轉金而收取利息(資金佔用費),法人股東以非投資方式將資金提供給所投資企業而收取利息(資金佔用費),個人將資金貸與企業或他人使用收取利息等,均應按"金融服務—貸款服務"繳納增值稅。營業額為銷售貸款服務時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一般納稅人適用6%的稅率計算增值稅的銷項稅額(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額),小規模納稅人按3%的徵收率繳納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