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如何入賬
1、對於接受贈予的固定資產,附帶有發票等憑證的。那麼按照發票金額及相關處置費用作為固定資產入帳價值,並按國家財務制度及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管理辦法以帳面價值為基數,實施折舊核算
2、如果沒有發票等憑證的,按照市場上同類產品價值加相關稅費後價值入帳,沒有同類產品的,按照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入帳,並按照入帳價值總額與相關規定,執行折舊核算
3、如果是舊設備,按上述辦法確定價值後,減去根據資產新舊程度估計的價值損耗後的余額作為入帳價值,對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而需要支付的所得稅,會計處理在遞延稅款中核算,但稅務機關要求立即交納。
4、入帳價值與遞延稅金的差額,入資本公積——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公積中核算,代捐贈非現金資產處置後,該公積轉入資本公積——其他公積中核算,並可轉增資本具體為:
借:固定資產
貸:現金或銀存:用於安裝等費用
遞延稅金——接受捐贈應交所得稅
內資企業的分錄
借:固定資產 (憑據金額+支付的相關稅費)
貸:資本公積---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准備遞延稅款外資企業的分錄
借:固定資產 (確定的價值)
貸:待轉資產價值
(1)企業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計入什麼科目擴展閱讀:
國家稅務總局《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企業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不允許計提折舊或攤銷費用。而按照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應該計提折舊。
這樣就造成稅法與會計制度的不一致,會計上必須用遞延稅款來調節。這與接受捐贈原材料等存貨會計處理及原因是一樣的。
會計上,新制度保留了《關於印發<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退稅和接受捐贈有關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財會字[2000]005號)的規定,明確外商投資企業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按下列辦法處理:
企業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應增設「待轉捐贈資產價值」科目,核算企業待轉的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價值。
1、企業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按同類資產的市場價格或者有關憑據確定的價值以及發生的相關費用,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待轉捐贈資產價值」、「銀行存款」等科目。
2、年度終了,企業應按「待轉捐贈資產價值」科目的賬面余額,借記「待轉捐贈資產價值」科目,按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應繳的所得稅(或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彌補虧損後的差額計算應繳的所得稅,下同),
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科目,按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的價值扣除應繳所得額後的差額,貸記「資本公積」科目。
3、如果企業接受的固定資產捐贈在彌補虧損後的數額較大,經批准可在不超過5年的期限內平均計入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繳納所得稅的,企業應在年度終了,按轉入應納稅所得額的價值,
借記「待轉捐贈資產價值」科目,按本期應繳的所得稅,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科目,按轉入應納稅所得額的價值扣除本期應繳所得稅的差額,貸記「資本公積」科目。
上述會計處理規定還不夠全面,主要體現在對年終清算後應納所得稅額小於零的情況未作明確。為便於操作,現根據該筆業務的特點,結合上述規定舉例說明其會計處理方法。
❷ 企業接受固定資產捐贈怎麼做分錄
一、 根據新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企業接受捐贈應做為收入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繳納企業所得稅。
二、依據新企業會計准則做具體分錄如下:
1、借:固定資產
貸:營業外收入
2、如果取得合法票據,且公司為一般納稅人,進項稅可抵扣。
借:固定資產
應交稅金一應繳增值稅一一 進項稅
貸:營業外收入
三、企業接受固定資產捐贈,新准則沒有設置「待轉資產價值」賬戶,取得的捐贈利得直接記入「營業外收入」科目,並且按照項目進行明細核算,年末並入會計利潤總額,且要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並且按照項目進行明細核算(舊准則規定,企業受贈取得的資產,不確認收入, .不計入當期的利潤總額,而先計入「待轉資產價值」科目,年末轉入「資本公積」科目)。
(2)企業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計入什麼科目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折舊稅前扣除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十一條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准予扣除。下列固定資產不得計算折舊扣除:
(一)房屋、建築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
(二)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三)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四)已足額提取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五)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固定資產;
(六)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
(七)其他不得計算折舊扣除的固定資產。
❸ 企業會計核算中,對於接受的捐贈物資,應計入()項目.有人說是營業外收入有的說是資本公積,到底是什麼啊
新會計准則附錄《會計科目和主要帳務處理》對"營業外收入"科目的規定可以看回出,該科目下設答置了"捐贈利得"的明細科目,說明新會計准則規定將企業接受捐贈資產的價值作為"捐贈利得"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
接受貨幣資金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
接受非貨幣資金(物資),以公允價值入賬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貸: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
❹ 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怎樣記賬
《新會計准則》規定將企業接受捐贈資產的價值作為"捐贈利得"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專
①接受貨幣資金;
借:銀行存屬款/庫存現金
貸: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
②接受非貨幣資金,以公允價值入賬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貸:營業外收入—捐贈利得
❺ 企業接收捐贈的無形資產 會計處理問題
按現行的所得稅的規定,如果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價值較大,可以分專5年交納所得稅!
借:無形資產屬
貸:待轉資產價值
然後分期記入資本公積和確認所得稅
借:待轉資產價值
貸:資本公積
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順便說一下,根據新准則,接受捐贈記入營業外收入!
❻ 企業接受捐贈的原材料如何記賬
企業接受捐贈的原材料,應計入營業外收入,應作分錄:
借:原材料
貸: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收入核算企業實現的各項營業外收入。
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凈收益,政府補助,捐贈收益,盤盈收益,匯兌收益,出租包裝物和商品的租金收入,逾期未退包裝物押金收益,確實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已作壞賬損失處理後又收回的應收款項,違約金收益等。
(6)企業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計入什麼科目擴展閱讀:
①企業轉讓固定資產時,先結轉固定資產原值和已提累計折舊額,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累計折舊」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
收到雙方協議價款,借記「銀行存款」,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最後結轉清理損益,若轉出價款高於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借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②企業處置無形資產時,應按實際收到的金額等,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計提的累計攤銷,借記「累計攤銷」科目,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及其他費用。
貸記「應交稅費」、「銀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賬面余額,貸記「無形資產」科目,按其貸方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處置非流動資產利得」科目,已計提減值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減值准備。
③確認的政府補助利得,借記「銀行存款」、「遞延收益」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五十二條
本條例第五十一條所稱公益性社會組織,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慈善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
(一)依法登記,具有法人資格;
(二)以發展公益事業為宗旨,且不以營利為目的;
(三)全部資產及其增值為該法人所有;
(四)收益和營運結余主要用於符合該法人設立目的的事業;
(五)終止後的剩餘財產不歸屬任何個人或者營利組織;
(六)不經營與其設立目的無關的業務;
(七)有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
(八)捐贈者不以任何形式參與該法人財產的分配;
(九)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民政部門等登記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五十三條企業當年發生以及以前年度結轉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扣除。
年度利潤總額,是指企業依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的年度會計利潤。
❼ 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會計分錄如何做
接受捐抄贈的無形資產,按確定的實際成本,借:無形資產,貸:遞延稅款(未來應交的所得稅),資本公積,銀行存款(應支付的相關費用),應交稅金(應支付的相關稅金)。
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1、與該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作為無形資產確認的項目,必須具備其生產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這一條件。因為資產最基本的特徵是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很可能流入企業,如果某一項目產生的經濟利益預期不能流入企業,就不能確認為企業的資產。在會計實務中,要確定無形資產所創造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需要對無形資產在預計使用壽命內可能存在的各種經濟因素做出合理估計,並且應當有明確的證據支持。
2、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企業自創商譽以及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等,因其成本無法可靠計量,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備考初級會計,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初級會計考試的相關信息,請關注環球快問會計在線。
關注環球網校快問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會計分錄如何做
❽ 企業接受捐贈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接受捐贈的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等(按確認的捐贈貨物的價值)
應交稅費內——應交增值稅(進項稅容額)
貸:營業外收入(按接受捐贈的非貨幣資產含稅的公允價值)
非貨幣性的公益性捐贈
借:營業外支出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對於公益性捐贈,稅法上的處理方法:
確認視同銷售收入及視同銷售成本,用視同銷售所得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用會計利潤計算捐贈限額,與捐贈成本(視同銷售成本+視同銷售的銷項稅)進行比較,捐贈成本若高於捐贈限額,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❾ 企業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計入哪個賬戶
一、企業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的核算:
1、一般納稅人企業,接受捐贈的是與生產有關的設備等,對方開具一般納稅人專用發票
借:固定資產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營業外收入
2、小規模企業或一般納稅人企業收到捐贈的是房屋等無形資產,或生產設備開具普通發票。
借:固定資產
貸:營業外收入
二、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其入帳價值按以下原則確認:
1、對於接受贈予的固定資產,附帶有發票等憑證的。那麼按照發票金額及相關處置費用作為固定資產入帳價值,並按國家財務制度及企業固定資產折舊管理辦法以帳面價值為基數,實施折舊核算。
2、如果沒有發票等憑證的,按照市場上同類產品價值加相關稅費後價值入帳,沒有同類產品的,按照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入帳,並按照入帳價值總額與相關規定,執行折舊核算。
3、如果是舊設備,按上述辦法確定價值後,減去根據資產新舊程度估計的價值損耗後的余額作為入帳價值,對接受捐贈非現金資產而需要支付的所得稅,會計處理在遞延稅款中核算,但稅務機關要求立即交納。
(9)企業接受捐贈的無形資產計入什麼科目擴展閱讀:
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出售無形資產收益、債務重組利得、企業合並損益、盤盈利得、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政府補助、教育費附加返還款、罰款收入、捐贈利得等。
1、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包括固定資產處置利得和無形資產出售利得。固定資產處置利得,也就是處理固定資產凈收益。指企業出售固定資產所取得價款和報廢固定資產的殘料價值和變價收入等,扣除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清理費用、處置相關稅費後的凈收益;
無形資產出售利得,指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所取得價款扣除出售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出售相關稅費後的凈收益。(新准則已將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歸入新的利潤表項目「資產處置收益」,位置在其他收益之上。)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與關聯方交易除外)。指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換出資產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換入資產公允價值大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扣除相關費用後計入營業外收入的金額。
3、出售無形資產收益。它指企業出售無形資產時,所得價款扣除其相關稅費後的差額,大於該項無形資產的賬面余額與所計提的減值准備相抵差額的部分。
4、債務重組利得。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超過清償債務的現金、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所轉股份的公允價值、或者重組後債務賬面價值間的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