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中級會計實務中的無形資產的問題
您提的這個問題非常好,我們在跟企業會計人員接觸工作的過程中也經常遇到類似問題提出,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
第一,當某台機械設備離開為其專門配置的計算機軟體(包括運行軟體的硬體及附件,如機箱、控制板、顯示器、列印機等)就不能運轉時,說明該軟體其實就是設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設備其他部分密不可分,所以只能作為一個整體計入固定資產,例如:數控加工中心,計算機數控裝置做為無形資產附加在加工中心設備之中,應該作為一台完整的設備計入固定資產核算。
第二,當計算機軟體不是構成相關硬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則該軟體應作為無形資產處理,這句話看起來不好理解,但我舉個例子就容易理解了,如企業購買了一台計算機,然後又購買了用友財務軟體,在這台計算機上進行財務核算,但是利用這台計算機還可以進行其他許多的工作,這時用友財務軟體並不是這台計算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只是進行財務核算時的一種工具性軟體,所以計算機作為電子設備入固定資產核算,用友軟體入無形資產核算。
當然,還可以舉出不少這樣的例子,關鍵是看您個人因時因地對機械設備中無形資產部分可否分離和重要性的恰當理解,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您理解這個問題。
② 中級會計教材中關於所得稅這一章有一例題中的計算如下:
題目中該無形資產仍處於研發狀態,未確認為無形資產
③ 2020注會會計教材 所得稅章節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是不是有錯
教材確實有些問題
兩個規定在時間上不同,按說今年的教材應該已經修改了才對。網課里老師都是按175%講的。
建議你看看今年稅法的教材,如果已經改了那麼按175%就完全沒問題。
④ 所得稅會計中涉及無形資產加計扣除時應該如何處理
一,無形資產加計扣除是稅法單方面給的稅收優惠,會計上並不核算這個事項專,所以更不會屬確認遞延所得稅。
二,暫時性差異本質在於「暫時性」也就是說稅法和會計處理暫時存在差異,以後會一致,但是無形資產只是稅法單方面核算,和會計的日常賬務處理,沒有關系。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條第(一)項所稱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是指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⑤ 會計 所得稅章節。這道題怎麼做。第20題
1600-600/10×9/12×50%=1577.5
400萬屬於以前年度的費用化金額,以前年度納稅時候已經考慮。題目也沒有版給定出400萬屬於2008年,因此應權當將600萬資本化形成無形資產 然後加計扣除計提攤銷的50%
⑥ 會計所得稅,無形資產的所得稅怎麼處理
我當時學的時候在這一塊也是很迷茫,給你一個例題看看
《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對研發費用計入當期損益未形成無形資產的,允許再按其當年研發費用實際發生額的50%,直接抵扣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研發費用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該無形資產成本的150%在稅前攤銷。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因此,在計算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時,應對利潤總額進行納稅調減:調減的金額分別是「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科目支出金額50%,「累計攤銷」科目攤銷金額的50%,從而減少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繳所得稅。
例: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經董事會批准研發某項新產品專利技術,該公司董事會認為,研發該項目具有可靠的技術和財務等資源的支持,並且一旦研發成功將降低該公司的生產成本。該公司在研發過程中發生材料費用4273.5(進項稅726.5)萬元,人工工資1000萬元,其它費用4000萬元,總計發生研發支出10000萬元,其中,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支出為6000萬元。該公司開發形成的無形資產在2010年10月20日達到預定用途。假設甲公司對該新技術採用直線法,按10年攤銷,無殘值。
分析:首先,甲公司經董事會批准研發某項新產品專利技術,並認為完成該項新型技術無論從技術上還是財務等方面能夠得到可靠的資源支持,並且一旦研究成功將降低公司的生產成本,因此,符合條件的開發費用可以資本化。其次,甲公司在開發該項新型技術時,累計發生10000萬元的研究與開發支出,其中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支出6000萬元,符合「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的條件。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單位:萬元):
(1)發生研發支出:
借: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6000
——費用化支出 4000
貸:原材料 5000
應付職工薪酬 1000
銀行存款 4000
(2)2010年10月20日,該專利技術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借:管理費用 4000
無形資產 6000
貸: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6000
——費用化支出 4000
(3)2010年12月末攤銷
攤銷金額的計算:6000÷10×3÷12=150(萬元)
借:管理費用——專利技術 150
貸:累計攤銷 150
甲企業對該新技術採用直線法,按10年攤銷。無殘值。2010年10月31日,該新專利技術的可收回金額為9000萬元。假設甲企業2010年的利潤總額為7000萬元,無其他的納稅調整事項。則甲企業2010年的所得稅會計處理為:
(1)2010年末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賬面凈=6000-6000÷10×3÷12=5850(萬元)。
因為2010年末可收回金額為9000萬元,可回收金額大於賬面凈值所以不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所以2010年末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賬面凈值=5850(萬元)。
(2)2010年末自行研發無形資產計稅基礎=5850×150%=8775(萬元)。
(3)自行研發無形資產可抵扣暫時性差異=8775-5850=2925(萬元)。
(4)自行研發無形資產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0。
按照企業會計准則規定,由於自行研發形成的暫時性差異不符合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條件,所以只能計算出自行研發的無形資產的暫時性差異的金額,但不能將2925×25%=731(萬元)計人遞延所得稅資產。也就是說雖然這項自行研發無形資產存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但其應計入遞延所得稅資產的金額為0.
2010年的應繳所得稅=(7000-4000×50%-6000÷10×3÷12×50%)×25%=1231(萬元)。
甲公司2010年的所得稅會計處理為(單位: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 1231
貸:應繳稅費——應繳所得稅 1231
⑦ 哪位大神在考中級會計,所得稅列題第15-16中無形資產既然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那麼-1000是哪的
那個是教材錯誤,是按照原來的150%加計扣除計算的。 費用化支出(500-300)*50%
⑧ 中級會計實務多少章
《中級會計實務》本書是2014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專。屬共有22章。
目錄如下:
第一章總論
第二章存貨
第三章固定資產
第四章投資性房地產
第五章長期股權投資
第六章無形資產
第七章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第八章資產減值
第九章金融資產
第十章股份支付
第十一章長期負債及借款費用
第十二章債務重組
第十三章或有事項
第十四章收入
第十五章政府補助
第十六章所得稅
第十七章外幣折算
第十八章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
第十九章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
第二十章財務報告
第二十一章事業單位會計
第二十二章民間非盈利組織會計
⑨ 中級會計 所得稅那章,高手看下題
乙公司交抄換時
借:固定資產--房產 7000
無形資產攤銷 800
貸:無形資產 5000
營業外收入 2800
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時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7000-280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7200-7000+280
累計折舊 7000/25=280
貸:固定資產 70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7200-7000+280
2013年底再升值時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300
貸: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00
考慮有2個月折舊的影響 (280/12*2+300)*25%為遞延所得稅 算出影響為86.67,這是所謂的答案,但是,折舊是稅前有可抵扣的,怎麼還去考慮折舊?不應該直接300*25% ? 為什麼只把原來480的影響120計入資本公積 ,而另外的計入的遞延所得稅費用,感覺應該是全部計入資本公積啊
求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