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樓主您好 希望幫助到您
年攤銷額206/50=4.12
以前年度的攤銷應補提,作為以前年度會計差錯更正處理
06年至09年的攤銷額=4.12*(7/12)+4.12*3=14.76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4.76
貸:累計攤銷 14.76
我國會計制度對無形資產攤銷的規定
2001年修訂的《企業會計制度》中規定: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計入當期損益,如預計使用年限超過了相關合同規定的收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限年限,該無形資產攤銷年限按如下原則確定:第一,合同規定收益年限但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合同規定的收益年限;第二,合同沒有規定收益年限但法律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第三,合同規定了收益年限,法律也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收益年限和有效年限兩者之中較短者;第四,如果合同沒有規定收益年限,法律也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10年[3]。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發了《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等38項具體准則,並規定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對於不同性質的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做出了不同的規定:第一,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應攤銷金額應當在使用壽命內系統合理攤銷。企業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企業選擇的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應當反映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應當採用直線法攤銷。第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企業應當在每個會計期間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進行復核。如果有證據表明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應當估計其使用壽命,並按本准則規定處理。
2.國外對無形資產攤銷的規定
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在1970年8月發布了《會計原則委員會意見第17號——無形資產(APBNo.17),隨後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又發布了幾項公告和解釋,對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和信息披露進行了規定。APBNo.17認為,無形資產的價值均會逐漸喪失。因此,其價值應在估計的有效期內攤銷,但不得超過40年。即有效期可以確定的無形資產,應在其有效期內攤銷;如果不能確定無形資產的有效期,則應在不超過40年的期限內攤銷;即使無形資產的有效期超過40年,仍應按40年的期限進行攤銷。APBNo.17還同時建議,當所期望的有效年限發生變化時,尚未攤銷的成本應在修正後的受益年限內予以分攤,但不得超過40年。APBNo.17也規定如果不能確定無形資產的有效期,則應在不超過40年的期限內攤銷。美國APBNo.17規定假如企業能證明其他攤銷法更為合適,可不用直線法。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也於1998年12月公布了《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IASNo.38)對相關的內容做出了規定。IASNo.38攤銷部分指出「有一個允許推翻的假定,即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自其可利用之日起不超過20年」,「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才可能存在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某項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是一個長於20年的特定期間」。對攤銷方法IASNo.38有如下規定:「在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其應折舊金額,存在多種方法,這些方式包括直線法、余額遞減法和生產總量法。對某項資產所使用的方法應依據經濟利益的預計消耗方式來選擇。並一致地運用於不同期間,除非從該資產獲取的經濟利益的預計消耗方式發生變化」[4]。
3.中外無形資產攤銷比較中外無形資產攤銷比較如表1所示。一、無形資產及其融資作用
會計上的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商品或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它們通常為企業所擁有的一種法定權、優先權或企業所具有的高於一般水平的獲利能力。比如說,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都屬於無形資產。
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無形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的比重越來越大。1995年美國許多企業無形資產的比重已高達50%~60%,同時,無形資產所起的作用也在日益擴大,美國1993年以來工業生產增長的45%是由信息產業帶動的。一些專家估計,知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有可能從上世紀初的5%~20%上升到90%[1]。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顯著,使得對技術、生產工藝的保護形成的各種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等也愈加引起人們的關注。同時,這些無形資產在企業的設立、投資、融資過程中的作用也逐漸被社會重視。
企業融資活動是所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特別是企業在發展、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由於自有資金不足而必須採取的財務活動。在現行的企業籌資活動中,如果是創業籌資,可以利用創辦人的無形資產吸收風險投資取得企業的權益資本;如果是企業持續經營條件下的籌資,可以將土地使用權、商標權、專利權和著作權中的財產權進行抵押取得貸款;還可以與外商建立合資或合作企業的方式吸收對方的有形或無形資產投資;或者通過特許經營方式取得特許方的先進管理經驗、商標權、營銷網路等資源而降低准人成本。這些都顯示出無形資產為企業以多種形式籌集資金開辟了廣闊的渠道囚。
② 無形資產的外延是什麼
無形資產內涵的法學表述、發展趨勢與產權市場
不同學科對無形資產有不同表述。就會計學、評估學對無形資產表述可概括為以下三種方法:
比較法:無形資產相對有形資產,其內涵以比較法揭示。「無形資產指特定主體控制的不具有獨立實體,而對生產經營較長期持續發揮作用並具有獲利能力的資產」(《資產評估概論》)
列舉法:以無形資產的外延來表述內涵。「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但是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企業財務通則》)。這種列舉法也是傳統的工業產權與版權兩部分構成的分類法。而國外列舉法則把商業秘密、技術秘密KNOW-HOW權等也列為無形資產。
本質揭示法:比較傳統的說法是使企業獲得利潤特別是超額利潤的經濟資源。以會計學、評估學下定義:無形資產是智力創造成果形成的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經濟資源。
以經濟學下定義:無形資產是智力創造成果的資本。
以法學下定義:無形資產是知識產權。即智力創造成果所有者擁有的使用、經營、收益和處置權。無形資產的本質是「智力創造」,即有新技術創意、創新,這是知識經濟時代,或稱新技術革命、信息產權理論的核心所在。
國內外對無形資產表述的差異:除了表述方法學科不同外,差異主要源於知識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經濟制度不同,知識產權理念不同,涉及的無形資產外延不盡相同。如土地使用權,我國劃入無形資產范疇,可以用來轉讓、投資、抵押的一種很特殊的無形資產。在土地私有制的國家,無形資產不包含土地使用權,企業擁有的土地所有權劃入固定資產。又如西方國家把固定資產的租賃劃入無形資產等等。
無形資產隨著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形成了以知識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新階段、新格局,其必然趨勢是在經濟資源中越來越佔主要地位,如獲得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的吳文俊院士運用計算機進行數學定理證明和非線性方程組求解,為信息時代數學發展開辟了新途徑;袁隆平院士的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平均增產20%,已累計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產生了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實踐證明,國民經濟增長方式、國家綜合實力越來越依託科技創新的第一生產力,並由此成為決定國內外市場競爭勝負的決定性資源--技術類型的無形資產。世界貿易組織已把知識產權列為世界貿易體系的三大支柱之一,美國依靠科技提高綜合國力,以及國內產業結構中技術類型無形資產產業化的迅速崛起,信息產業對美國經濟(GNP)增長的貢獻率(60%以上)位居世界前茅,美國所有工作中的80%以上工作屬知識型的腦力工作,知識財富富豪在全球富豪中排位迅速飄升,以美國微軟公司蓋茨為典型佐證,個人凈資產達510億美元,位居全球200位富豪的首富。又據世界銀行報道,世界上64%財富由人力資本構成。從目前看,無形資產外延不斷擴大,無形資產產權涉及的基本內容為:發明專利權、專有技術權、集成電路權、工業外觀設計機、著作權(版權)及鄰接的傳播權、軟體權、商標權、商譽權、廠商字型大小權、專營權、許可證枚、土地使用權、租賃權、銷售網路權等。上海知識產權工作會議已明確,跨世紀的上海經濟發展進入了主要依靠知識創新推動的新階段,發展專利、商標與版權的知識產權三大支柱,2002年上海的專利、商標申請與計算機軟體登錄跨入全國前三名,尤其是高技術含量的發明專利名列前茅。
③ 評估固定資產用收益法評估,其思路是怎樣,更科學合理,具體怎麼作為好
首先關於如何抄將流動資金和無形資產的貢獻扣除的問題,這個要根據各個企業的經營性質不同來決定,再舉一個例子了,如果一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出租經營許可,那麼他的無形資產貢獻率所佔的比重就要大很多,而如果經營主體的主營業務是小商品零售業或其他對現金流量要求很高的個體那麼現金的contribution就會大很多。所以在沒有具體的經營范圍的時候很難決定。
另外關於折現率的問題,除了樓下所說的方法,其實對於中小型企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benchmarking,就是在市場中找一個或幾個類似的企業,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另外,理論上,還有用過去的10~20年的利率平均值,市場投資回報率平均值等等方法。
另外,很多的時候在計算投資回報或成本核算的時候很難真正將每一個部分完全割裂,而是計算整個economic unit。有一個思路不知道可不可行,就是在整個經濟單位的回報基礎上,減去所需的額外投資,例如人力資源。
④ 無形資產,高速公路廣告位,經營權,收費權評估的問題。
主要是通過收益法來評估,需要專業的評估機構來做!根據近三到五年的凈利潤折現,參照行業的情況來確定廣告位經營權的貢獻率來確定其價值!
⑤ 在實際工作中,無形資產管理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我國在無形資產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弊端:
(一)無形資產界定范圍太窄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將越來越高,衡量企業價值的主要標志不再是物質資源的多少,而是無形資產的多少。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無形資產的外延在迅速擴大,如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綠色食品標志、許可證、分銷權、品牌、供銷網路,人力資源等等,可謂層出不窮。
(二)無形資產管理無序無形資產學說創始人蔡吉祥曾主持對500家不同類型的企業做過「無形資產管理」專項調查,發現相當一部分企業在無形資產方面還處於「三無」狀態,一無無形資產資源,二無無形資產管理人員與管理機構,三無無形資產管理制度。加之大量賬外無形資產的存在,以至造成許多企業的高新技術無專利保護、商標到期不知道續注而被別人注冊、專利不交納年費而失效,辛辛苦苦花費巨資開發的技術,最後變成了別人發財的資本。
(三)忽視人力資源對無形資產的貢獻知識經濟的內涵,就是人力資源的經濟,人力資源是無形資產的源泉,無形資產的數量和質量反映著人力資源的素質。一些企業的科技人員創造了無形資產,使企業的資本不斷壯大,但資本卻使無形資產的創造者成了「無產者」,知識產權的創造者,卻沒有產權。
(四)無形資產評估不規范評估的目的是使無形資產保值增值、規范無形資產管理,但在評估時存在兩種不良現象:一是只對實物資產評估,無形資產被忽略不計,如哈爾濱市12家國企改制時,沒有一家對擁有的無形資產進行評估;二是無形資產評估被某些人利用,變成達到不良目的的工具。
⑥ 總資產貢獻率在財務報表的哪一頁
你提到的這些指標,除資產減值損失在財務報表中可以直接看到以外,其他指標均需計算。那些指標均屬於「財務管理」的范疇!一、常用財務指標一般分類及計算一、償債能力指標(一)短期償債能力指標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2.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3.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年經營現金凈流量÷年末流動負債×100%(二)長期償債能力指標1.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2.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二.營運能力指標(一)人力資源營運能力指標勞動效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或凈產值÷平均職工人數(二)生產資料營運能力指標1.流動資產周轉情況指標(1)應收賬款周轉率(次)=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應收賬款余額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平均應收賬款×360÷主營業務收入凈額(2)存貨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存貨周轉天數=平均存貨×360÷主營業務成本(3)流動資產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資產周轉期(天數)=平均流動資產總額×360÷主營業務收入凈額2.固定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固定資產平均凈值3.總資產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三.盈利能力指標(一)企業盈利能力的一般指標1.主營業務利潤率=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2.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成本費用3.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4.資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觀因素後的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百者權益×100%(二)社會貢獻能力的指標1.社會貢獻率=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2.社會積累率=上交國家財政總額÷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四.發展能力指標1.銷售(營業)增長率=本年銷售(營業)增長額÷上年銷售(營業)收入總額×100%2.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100%3.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年初資產總額×100%4.固定資產成新率=平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固定資產原值×100%二、常用財務指標具體運用分析1、變現能力比率變現能力是企業產生現金的能力,它取決於可以在近期轉變為現金的流動資產的多少。(1)流動比率公式:流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流動負債合計意義:體現企業的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流動資產越多,短期債務越少,則流動比率越大,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分析提示:低於正常值,企業的短期償債風險較大。一般情況下,營業周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數額和存貨的周轉速度是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2)速動比率公式: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存貨)/流動負債合計保守速動比率=0.8(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凈額)/流動負債意義:比流動比率更能體現企業的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因為流動資產中,尚包括變現速度較慢且可能已貶值的存貨,因此將流動資產扣除存貨再與流動負債對比,以衡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分析提示:低於1的速動比率通常被認為是短期償債能力偏低。影響速動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賬面上的應收賬款不一定都能變現,也不一定非常可靠。變現能力分析總提示:(1)增加變現能力的因素:可以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准備很快變現的長期資產;償債能力的聲譽。(2)減弱變現能力的因素:未作記錄的或有負債;擔保責任引起的或有負債。2、資產管理比率(1)存貨周轉率公式:存貨周轉率=產品銷售成本/[(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意義:存貨的周轉率是存貨周轉速度的主要指標。提高存貨周轉率,縮短營業周期,可以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分析提示:存貨周轉速度反映存貨管理水平,存貨周轉率越高,存貨的佔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存貨轉換為現金或應收賬款的速度越快。它不僅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也是整個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2)存貨周轉天數公式: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360*(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產品銷售成本意義:企業購入存貨、投入生產到銷售出去所需要的天數。提高存貨周轉率,縮短營業周期,可以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分析提示:存貨周轉速度反映存貨管理水平,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的佔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存貨轉換為現金或應收賬款的速度越快。它不僅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也是整個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3)應收賬款周轉率定義:指定的分析期間內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公式: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意義: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說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說明營運資金過多呆滯在應收賬款上,影響正常資金周轉及償債能力。分析提示:應收賬款周轉率,要與企業的經營方式結合考慮。以下幾種情況使用該指標不能反映實際情況:第一,季節性經營的企業;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結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現金結算的銷售;第四,年末大量銷售或年末銷售大幅度下降。(4)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定義:表示企業從取得應收賬款的權利到收回款項、轉換為現金所需要的時間。公式: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周轉率=(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產品銷售收入意義: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說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說明營運資金過多呆滯在應收賬款上,影響正常資金周轉及償債能力。分析提示:應收賬款周轉率,要與企業的經營方式結合考慮。以下幾種情況使用該指標不能反映實際情況:第一,季節性經營的企業;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結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現金結算的銷售;第四,年末大量銷售或年末銷售大幅度下降。(5)營業周期公式:營業周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360}/產品銷售成本+{[(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360}/產品銷售收入意義:營業周期是從取得存貨開始到銷售存貨並收回現金為止的時間。一般情況下,營業周期短,說明資金周轉速度快;營業周期長,說明資金周轉速度慢。分析提示:營業周期,一般應結合存貨周轉情況和應收賬款周轉情況一並分析。營業周期的長短,不僅體現企業的資產管理水平,還會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6)流動資產周轉率公式: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期初流動資產+期末流動資產)/2]意義:流動資產周轉率反映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周轉速度越快,會相對節約流動資產,相當於擴大資產的投入,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而延緩周轉速度,需補充流動資產參加周轉,形成資產的浪費,降低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提示:流動資產周轉率要結合存貨、應收賬款一並進行分析,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結合在一起使用,可全面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7)總資產周轉率公式: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意義:該項指標反映總資產的周轉速度,周轉越快,說明銷售能力越強。企業可以採用薄利多銷的方法,加速資產周轉,帶來利潤絕對額的增加。分析提示:總資產周轉指標用於衡量企業運用資產賺取利潤的能力。經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一起使用,全面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3、負債比率負債比率是反映債務和資產、凈資產關系的比率。它反映企業償付到期長期債務的能力。(1)資產負債比率公式: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意義:反映債權人提供的資本佔全部資本的比例。該指標也被稱為舉債經營比率。分析提示:負債比率越大,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越大,獲取利潤的能力也越強。如果企業資金不足,依靠欠債維持,導致資產負債率特別高,償債風險就應該特別注意了。資產負債率在60%—70%,比較合理、穩健;達到85%及以上時,應視為發出預警信號,企業應提起足夠的注意。(2)產權比率公式:產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100%意義:反映債權人與股東提供的資本的相對比例。反映企業的資本結構是否合理、穩定。同時也表明債權人投入資本受到股東權益的保障程度。分析提示:一般說來,產權比率高是高風險、高報酬的財務結構,產權比率低,是低風險、低報酬的財務結構。從股東來說,在通貨膨脹時期,企業舉債,可以將損失和風險轉移給債權人;在經濟繁榮時期,舉債經營可以獲得額外的利潤;在經濟萎縮時期,少借債可以減少利息負擔和財務風險。(3)有形凈值債務率公式:有形凈值債務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無形資產凈值)]*100%意義:產權比率指標的延伸,更為謹慎、保守地反映在企業清算時債權人投入的資本受到股東權益的保障程度。不考慮無形資產包括商譽、商標、專利權以及非專利技術等的價值,它們不一定能用來還債,為謹慎起見,一律視為不能償債。分析提示:從長期償債能力看,較低的比率說明企業有良好的償債能力,舉債規模正常。(4)已獲利息倍數公式: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利潤總額+財務費用)/(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支出+資本化利息)通常也可用近似公式:已獲利息倍數=(利潤總額+財務費用)/財務費用意義:企業經營業務收益與利息費用的比率,用以衡量企業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數。只要已獲利息倍數足夠大,企業就有充足的能力償付利息。分析提示:企業要有足夠大的息稅前利潤,才能保證負擔得起資本化利息。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的債務利息壓力越小。4、盈利能力比率盈利能力就是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不論是投資人還是債務人,都非常關心這個項目。在分析盈利能力時,應當排除證券買賣等非正常項目、已經或將要停止的營業項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別項目、會計政策和財務制度變更帶來的累積影響數等因素。(1)銷售凈利率公式: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意義:該指標反映每一元銷售收入帶來的凈利潤是多少。表示銷售收入的收益水平。分析提示:企業在增加銷售收入的同時,必須要相應獲取的凈利潤才能使銷售凈利率保持不變或有所提高。銷售凈利率可以分解成為銷售毛利率、銷售稅金率、銷售成本率、銷售期間費用率等指標進行分析。(2)銷售毛利率公式: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意義:表示每一元銷售收入扣除銷售成本後,有多少錢可以用於各項期間費用和形成盈利。分析提示:銷售毛利率是企業是銷售凈利率的最初基礎,沒有足夠大的銷售毛利率便不能形成盈利。企業可以按期分析銷售毛利率,據以對企業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的發生及配比情況作出判斷。(3)資產凈利率(總資產報酬率)公式:資產凈利率=凈利潤/[(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100%意義:把企業一定期間的凈利潤與企業的資產相比較,表明企業資產的綜合利用效果。指標越高,表明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說明企業在增加收入和節約資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則相反。分析提示:資產凈利率是一個綜合指標。凈利的多少與企業的資產的多少、資產的結構、經營管理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影響資產凈利率高低的原因有:產品的價格、單位產品成本的高低、產品的產量和銷售的數量、資金佔用量的大小。可以結合杜邦財務分析體系來分析經營中存在的問題。(4)凈資產收益率(權益報酬率)公式: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期初所有者權益合計+期末所有者權益合計)/2]*100%意義:凈資產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報酬率,也叫凈值報酬率或權益報酬率,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是最重要的財務比率。分析提示:杜邦分析體系可以將這一指標分解成相聯系的多種因素,進一步剖析影響所有者權益報酬的各個方面。如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權益乘數。另外,在使用該指標時,還應結合對「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待攤費用」進行分析。5、現金流量分析現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是:第一,提供本企業現金流量的實際情況;第二,有助於評價本期收益質量,第三,有助於評價企業的財務彈性,第四,有助於評價企業的流動性;第五,用於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5.1流動性分析流動性分析是將資產迅速轉變為現金的能力。(1)現金到期債務比公式: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的債務本期到期債務=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應付票據意義:以經營活動的現金凈流量與本期到期的債務比較,可以體現企業的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分析提示:企業能夠用來償還債務的除借新債還舊債外,一般應當是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才能還債。(2)現金流動負債比公式:現金流動負債比=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期末流動負債意義:反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對流動負債的保障程度。分析提示:企業能夠用來償還債務的除借新債還舊債外,一般應當是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才能還債。(3)現金債務總額比公式: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期末負債總額意義:企業能夠用來償還債務的除借新債還舊債外,一般應當是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才能還債。分析提示:計算結果要與過去比較,與同業比較才能確定高與低。這個比率越高,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這個比率同時也體現企業的最大付息能力。5.2獲取現金的能力(1)銷售現金比率公式:銷售現金比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銷售額意義:反映每元銷售得到的凈現金流入量,其值越大越好。分析提示:計算結果要與過去比,與同業比才能確定高與低。這個比率越高,企業的收入質量越好,資金利用效果越好。(2)每股營業現金流量公式:每股營業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普通股股數普通股股數由企業根據實際股數填列。企業設置的標准值: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意義:反映每股經營所得到的凈現金,其值越大越好。分析提示:該指標反映企業最大分派現金股利的能力。超過此限,就要借款分紅。(3)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公式: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期末資產總額意義:說明企業資產產生現金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分析提示:把上述指標求倒數,則可以分析,全部資產用經營活動現金回收,需要的期間長短。因此,這個指標體現了企業資產回收的含義。回收期越短,說明資產獲現能力越強。5.3財務彈性分析(1)現金滿足投資比率公式:現金滿足投資比率=近五年累計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同期內的資本支出、存貨增加、現金股利之和。取數方法:近五年累計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應指前五年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之和;同期內的資本支出、存貨增加、現金股利之和也從現金流量表相關欄目取數,均取近五年的平均數;資本支出,從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項目中取數;存貨增加,從現金流量表附表中取數。取存貨的減少欄的相反數即存貨的增加;現金股利,從現金流量表的主表中,分配利潤或股利所支付的現金項目取數。如果實行新的企業會計制度,該項目為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則取數方式為:主表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項目減去附表中財務費用。意義:說明企業經營產生的現金滿足資本支出、存貨增加和發放現金股利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比率越大,資金自給率越高。分析提示:達到1,說明企業可以用經營獲取的現金滿足企業擴充所需資金;若小於1,則說明企業部分資金要靠外部融資來補充。(2)現金股利保障倍數公式:現金股利保障倍數=每股營業現金流量/每股現金股利=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現金股利意義:該比率越大,說明支付現金股利的能力越強,其值越大越好。分析提示:分析結果可以與同業比較,與企業過去比較。(3)營運指數公式:營運指數=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經營應得現金其中:經營所得現金=經營活動凈收益+非付現費用=凈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本期提取的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待攤費用攤銷+遞延資產攤銷意義:分析會計收益和現金凈流量的比例關系,評價收益質量。分析提示:接近1,說明企業可以用經營獲取的現金與其應獲現金相當,收益質量高;若小於1,則說明企業的收益質量不夠好。三、主要經營業績考核評議指標1、考核評價基本指標:⑴、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⑵、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⑶、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⑷、、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⑸、銷售收入增長率=本期銷售收入增長額÷上期銷售收入總額×100%⑹、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總額×100%2、考核評價修正指標:⑴、資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觀因素後的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有者權益×100%⑵、銷售利潤率=銷售利潤額÷銷售收入凈額×100%⑶、成本費用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⑷、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⑸、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收入凈額÷平均應收賬款余額⑹、不良資產比率=年末不良資產÷年末資產總額×100%⑺、資產損失率=待處理資產凈損失÷資產總額×100%⑻、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⑼、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⑽、現金流動比率=年經營性現金凈流入÷流動負債×100%⑾、固定資產成新率=固定資產凈額÷固定資產原值×100%⑿、經營虧損掛賬率=經營虧損掛賬額÷年末所有者權益×100%⒀、總資產增長率=總資產增長額÷年初總資產×100%3、評價內容:⑴、財務效益狀況:A、基本指標: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B、修正指標:資本保值增值率、銷售(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⑵、資產營運狀況:A、基本指標: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B、修正指標: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不良資產比率、資產損失率。⑶、償債能力狀況:A、基本指標: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B、修正指標: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比率、⑷、發展能力狀況:A、基本指標:銷售(營業)增長率、資本積累率。B、修正比率:總資產增長率、固定資產成新率。4、其他非財務指標評議事項:⑴、領導班子基本素質:⑵、產品市場佔有能力(服務滿意度):⑶、基礎管理比較水平:⑷、在崗員工素質狀況:⑸、技術裝備更新水平(服務硬環境):⑹、行業或區域影響力:⑺、企業經營發展策略:⑻、長期發展能力預測:5、企業效績評價得分總表根據企業效績評價得分總表所得分數與標准值(行業、規模)相比較,來分析其優劣。各項評價指標的得分=各項指標的權重×(指標的實際值÷標准值)綜合分數=∑各項評價指標的得分(綜合分數應大於100)註:根據基本指標和權數計算出基本分數、根據修正指標和修正系數計算出修正後分數、根據其他非財務指標評議事項計算出評議分數,最後計算出綜合分數,與行業標准值相比較,可知該企業優劣狀況。
⑦ 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如何計算
我的理解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最終消費』不是同一個概念。『最終消費專』除包括『消屬費品零售總額』外,還應該包括『非零售消費品』,例如,政府和企事業單位通過非零售渠道采購的消費品;大部分服務行業提供的服務性或勞務性供給所形成的消費;租賃費;無形資產的有償使用費等等。所以,只用『消費品零售總額』來計算『最終消費』的貢獻率肯定會低於統計數字。
⑧ 會展企業具有哪些無形資產
尊敬的樓主您好 希望幫助到您 年攤銷額206/50=4.12 以前年度的攤銷應補提,作為以前年度會計差錯更正處理 06年至09年的攤銷額=4.12*(7/12)+4.12*3=14.76萬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4.76 貸:累計攤銷 14.76 我國會計制度對無形資產攤銷的規定 2001年修訂的《企業會計制度》中規定: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計入當期損益,如預計使用年限超過了相關合同規定的收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限年限,該無形資產攤銷年限按如下原則確定:第一,合同規定收益年限但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合同規定的收益年限;第二,合同沒有規定收益年限但法律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第三,合同規定了收益年限,法律也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收益年限和有效年限兩者之中較短者;第四,如果合同沒有規定收益年限,法律也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10年[3]。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發了《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等38項具體准則,並規定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對於不同性質的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做出了不同的規定:第一,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應攤銷金額應當在使用壽命內系統合理攤銷。企業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企業選擇的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應當反映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應當採用直線法攤銷。第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企業應當在每個會計期間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進行復核。如果有證據表明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應當估計其使用壽命,並按本准則規定處理。 2.國外對無形資產攤銷的規定 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在1970年8月發布了《會計原則委員會意見第17號——無形資產(APBNo.17),隨後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又發布了幾項公告和解釋,對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和信息披露進行了規定。APBNo.17認為,無形資產的價值均會逐漸喪失。因此,其價值應在估計的有效期內攤銷,但不得超過40年。即有效期可以確定的無形資產,應在其有效期內攤銷;如果不能確定無形資產的有效期,則應在不超過40年的期限內攤銷;即使無形資產的有效期超過40年,仍應按40年的期限進行攤銷。APBNo.17還同時建議,當所期望的有效年限發生變化時,尚未攤銷的成本應在修正後的受益年限內予以分攤,但不得超過40年。APBNo.17也規定如果不能確定無形資產的有效期,則應在不超過40年的期限內攤銷。美國APBNo.17規定假如企業能證明其他攤銷法更為合適,可不用直線法。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也於1998年12月公布了《國際會計准則第38號——無形資產》(IASNo.38)對相關的內容做出了規定。IASNo.38攤銷部分指出「有一個允許推翻的假定,即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自其可利用之日起不超過20年」,「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才可能存在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某項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是一個長於20年的特定期間」。對攤銷方法IASNo.38有如下規定:「在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其應折舊金額,存在多種方法,這些方式包括直線法、余額遞減法和生產總量法。對某項資產所使用的方法應依據經濟利益的預計消耗方式來選擇。並一致地運用於不同期間,除非從該資產獲取的經濟利益的預計消耗方式發生變化」[4]。 3.中外無形資產攤銷比較中外無形資產攤銷比較如表1所示。一、無形資產及其融資作用 會計上的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商品或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它們通常為企業所擁有的一種法定權、優先權或企業所具有的高於一般水平的獲利能力。比如說,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都屬於無形資產。 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無形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的比重越來越大。1995年美國許多企業無形資產的比重已高達50%~60%,同時,無形資產所起的作用也在日益擴大,美國1993年以來工業生產增長的45%是由信息產業帶動的。一些專家估計,知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有可能從上世紀初的5%~20%上升到90%[1]。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顯著,使得對技術、生產工藝的保護形成的各種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等也愈加引起人們的關注。同時,這些無形資產在企業的設立、投資、融資過程中的作用也逐漸被社會重視。 企業融資活動是所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特別是企業在發展、擴大再生產過程中,由於自有資金不足而必須採取的財務活動。在現行的企業籌資活動中,如果是創業籌資,可以利用創辦人的無形資產吸收風險投資取得企業的權益資本;如果是企業持續經營條件下的籌資,可以將土地使用權、商標權、專利權和著作權中的財產權進行抵押取得貸款;還可以與外商建立合資或合作企業的方式吸收對方的有形或無形資產投資;或者通過特許經營方式取得特許方的先進管理經驗、商標權、營銷網路等資源而降低准人成本。這些都顯示出無形資產為企業以多種形式籌集資金開辟了廣闊的渠道囚。
⑨ 無形資產會計文求翻譯(不要自動翻譯的)
1. Intangible assets recognized too narrow. 《會計准則》規定予以確認的無形資產只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以及購入的商譽,企業自創的商譽不能加以確認。 "Accounting Standards" to confirm the provisions of intangible assets include only patents, non-patent technology, trademarks, rights, land use rights, concessions, as well as purchased goodwill, business-generated goodwill can not be confirmed.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將越來越高,知識成為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以知識為基礎的無形資產將日益成為企業未來現金流量與市場價值的主要動力。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contribution rate will be higher and higher, knowledge becomes the decisive factor of economic growth, knowledge-based intangible assets will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company's future cash flow and market value of the main power. 在高新技術企業,衡量企業價值的主要標志不再是物質資源的多少,而是無形資產的多少。 In the high-tech enterprises, the main indicator to measure corporate value is no longer the amount of material resources, but the amount of intangible assets. 比如美國微軟公司,其賬面價值遠不及通用汽車公司一家的賬面價值,但其產值和利潤卻超過了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總和,這不能不歸功於微軟公司的自創商譽。 For example the United States, Microsoft, far less than its book value, and General Motors, one of the book value, but its output value and profit is more than the U.S. Big Three auto companies combined, which can not but thanks to Microsoft's reputation of his own creation. 同樣,我國也有類似的高科技企業,但由於《會計准則》不確認白創商譽,會使得這類企業價值不能得到全面反映。 Similarly, China has a similar high-tech enterprise, but becaus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does not recognize the white record goodwill, would make the value of such enterprises can not be fully reflected. 除此之外,在知識經濟環境下,還有很多新興的無形資產,如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等。 In addition, i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there were a lot of new intangible assets, such as the ISO9000 quality system certificati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green food, the right to use such marks. 最普遍、眾多會計學者討論最多的就是人力資源。 The most common, a large number of accounting academics to discuss the most is human resources.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企業對人力資源上的投入將會越來越多,如不及時加以確認和計量,將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is essentially a competition for talent, business investment in human resources will be more and more, if not to be identified and measured, will lead to a serious distor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2.無形資產價值的計量缺乏合理性。 2. The lack of measurement of the value of intangible assets is reasonable. 對於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僅將其開發成功後為取得專利所發生的直接費用——注冊費和律師費等資本化,作為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而對於其主要的研究開發費用則作為當期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For the self-developed and acquired intangible assets in accordance with law to apply only after the success of its development took pla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irect costs of the patent - the registration fee and legal fees capitalized as intangible assets recorded value, and for its m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ees are as current costs, included in current profit and loss. 這樣處理使得企業自創無形資產成本不能得到全部確認,同時也不符合收益和費用配比的原則。 This allows businesses create their own deal with the cost of intangible assets can not get all the recognition, while not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 of matching revenue and expenses. 大多數無形資產在尚未開發成功的會計期間里可能不產生任何收益,卻要負擔大量的研究和開發費用,而開發成功以後的受益會計期間僅攤銷少量的申請、注冊費用,這顯然很不合理。 Most of intangible assets in the accounting period has not yet successfully developed probably not generate any revenue and have to pay a lo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s, while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future benefit from the amortization of the accounting period was only a small number of application, registration fee, which is obviously very reasonable.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intangible assets allows businesses to identify and measure intangible assets on the book can not completely reflect the business owners of all intangible assets, this area is not concive to measuring the true value of business; the other hand, is not concive to investors to understand the business of intangible assets composition as well as the intangible aspec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ical content of the high and low, thereby recing the objectiv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rele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