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因企業合並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都應當至少於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
錯誤
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計提減值准備
② 商譽的入賬價值如何確認它與其他無形資產有何不同
商譽的實際應用和它的定義有一點區別。就是實際上,它的價值是在企業並專購時,購買方屬支付的金額大於其實際價值的那部分,這個差額就表示被並購企業的商譽。
它與其他無形資產的區別就是它的價值在企業日常的經營中時無法准確確定和調整的,只有企業並購時才能體現。
③ 新會計准則下 無形資產減值 處理方法 有那些
案例
http://www.wx68.cn/html/03/n-703-2.html
商譽的減值核算
http://www.51kj.com.cn/news/20070803/n125599.shtml
《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規定:「因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應當進行減值測試。」同時,《<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應用指南》明確,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在合並財務報表中反映的商譽,不包括子公司歸屬於少數股東的商譽。但對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時,應當調整資產組的賬面價值,將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包括在內,然後根據調整後的資產組賬面價值與其可收回金額(可收回金額的預計包括了少數股東在商譽中的權益價值部分)進行比較,以確定資產組(包括商譽)是否發生了減值。如果資產組已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資產減值准則規定計提減值准備。但由於根據上述步驟計算的商譽減值損失包括了應由少數股東權益承擔的部分,應當將該損失在可歸屬於母公司和少數股東權益之間按比例進行分攤,以確認歸屬於母公司的商譽減值損失。下面舉例予以說明。
例3:承例1。A企業於2007年12月31日對並購B公司所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因B公司單獨生產W新產品,能獨立產生現金流量予以計量,故將其作為一個「資產組」看待。2007年12月31日,A企業確認的B公司可辨認資產賬面價值 3900萬元(其中,存貨賬面價值1600萬元、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900萬元),可辨認負債賬面價值1650萬元,測定的可收回金額2240萬元。A企業2007年12月31日進行如下計算和處理:
(1)2007年12月31日A企業確認的B公司可辨認凈資產賬面價值=3900-1650=2250(萬元)
(2)A企業購買日(2007年1月1日)確認的全部股東的商譽:歸屬A公司股東權益的商譽45+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7.94=51.94(萬元)
(3)2007年12月31日B公司作為一個「資產組」歸屬A公司確認的可收回金額=2240(萬元)
(4)2007年12月31日A企業確認的B公司資產減值=2250+52.94-2240=62.94(萬元)
(5)2007年12月31日A企業計提資產減值准備=62.94-52.94=10(萬元)
其中:存貨跌價准備=10÷(1600+1900)×1600=4.57(萬元)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10÷(1600+1900)×1900=5.43(萬元)
(6)2007年12月31目A企業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的會計分錄如下(單位:萬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55
貸:商譽 45
存貨跌價准備 4.57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5.43
為了充分反映例3中「主權股東」和「少數股東」在商譽減值測試致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的關系,同時進一步驗證確認資產減值損失的正確性,現將例3計算列表如下(見表格)。
從表中計算可見,A公司2007年12月31日資產發生減值10萬元,2007年1月1日收購時產生的商譽為45萬元,由此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55萬元。與此相應,少數股東2007年12月31日資產發生減值1.77萬元,2007年1月1日收購時產生的商譽為7.94萬元,由此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9.71萬元。
④ 商譽屬於無形資產么
商譽不屬於無形資產。
⑤ 因企業合並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對於這兩類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
正確。
企業合並所來形成源的商譽,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
會計制度要求企業定期對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檢查,如果賬面價值高於可收回金額,應當計提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計入當期的營業外支出;如果前期已計提減值准備的無形資產的價值得以恢復,07年新准則規定已計提減值准備也不能予以轉回。
⑥ 商譽在無形資產中分離,如何攤銷
除企業合並中形成的商譽,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和《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 其它商譽屬無形資產,第十七條 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其應攤銷金額應當在使用壽命內系統合理攤銷。
企業攤銷無形資產,應當自無形資產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止。企業選擇的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應當反映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應當採用直線法攤銷。
所得稅法第六十七條無形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攤銷費用,准予扣除。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作為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外購商譽的支出,在企業整體轉讓或者清算時,准予扣除。
依據商譽的取得方式,商譽可分為外購商譽和自創商譽。外購商譽是指由於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進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譽;其他商譽即是自創商譽或稱之為非外購商譽。
商譽的構成因素是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的,它們構成一個完整系統,共同反映和影響商譽。由此可見,商譽主要是由一些不可以量化的因素組成的。即使是外購的商譽,其購買價格也不能真正反映其所包含的諸多不可量化的因素。所以商譽不可以攤銷。
(6)商譽無形資產判斷資產減值跡象擴展閱讀:
一、核算
1、攤銷范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應進行攤銷,通常將其殘值視為零。
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但要計提減值准備。
2、攤銷時間企業應當按月對無形資產進行攤銷。對於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應當自可供使用(即其達到預定用途)當月起開始攤銷,處置當月不再攤銷。
3、去向企業自用的無形資產,其攤銷金額計入管理費用;
出租的無形資產,其攤銷金額計入其他業務成本;
某項無形資產包含的經濟利益通過所生產的產品或其他資產實現的,其攤銷金額應當計入相關資產成本。
二、現行的企業會計制度對無形資產攤銷是這樣規定的: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分期平均攤銷,計入損益。
如預計使用年限超過了相關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該無形資產按合同規定受益年限(法律未規定)或法律規定使用年限(合同未規定)或合同規定與法律規定(兩者均規定)受益年限中較短者作為其攤銷年限進行攤銷,
再或者,合同、法律均未規定,則攤銷年限不應少於10年。
正如企業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要充分考慮該項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並根據科技發展、環境及其他因素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對於無形資產的攤銷也不能如此簡單的全額直線攤銷,而應有些變化。
⑦ 無形資產中有商譽嗎
新准則規定:無形資產是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據此,商譽由於它的不可辨認性,新准則將其從無形資產中分離而獨立確認為一項資產 從理論上講,只要企業有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即可確認商譽的存在,並且可將其創立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支出作為成本入賬。然而這種確定商譽存在的方法及對它作出的會計計量實施起來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商譽是由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沒有任何一筆支出能夠確認是專為創造商譽而支出的。因此,也難決定該筆支出創造了多少商譽,這些支出的受益期是多少,因而在會計實務中,一般只對企業外購商譽即合並商譽加以確認入賬,自行創造的商譽不予入賬。按照我國新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涉及企業合並的會計處理首先應區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還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對於在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新准則規定採用權益集合法,相關資產和負債按照在被合並方的原賬面價值入賬,合並溢價只能調整資本公積和留存收益,並不確認商譽。在新准則體系下,只有對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才涉及商譽的會計處理,確認商譽,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在控股合並和吸收合並時確認商譽又稍有不同。控股合並中產生的商譽體現在購買日編制的合並資產負債表中,吸收合並中產生的商譽則作為購買方賬簿和個別報表中的資產列示。 二、商譽的初始計量和賬務處理 (一)商譽的初始計量根據第20號准則,合並商譽=企業合並成本-合並中取得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若合並成本大於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則應當將其差額確認為商譽;而若前者小於後者,則將其差額計入合並當期營業外收入,並在報表附註中說明)。其中,合並成本應包括以下四項內容:1.一次交換交易實現的企業合並,合並成本為購買方在購買日為取得被購買方的控制權而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以及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2.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並,合並成本為每一單項交易成本之和;3.為進行企業合並而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也應當計入企業合並成本;4.在合並合同或協議中對可能影響企業合並成本的未來事項作出約定的,購買日如果估計未來事項很可能發生並且對合並成本的影響金額能夠可靠計量的,購買方應當將其計入合並成本。 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是指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資產公允價值減去負債及或有負債公允價值後的余額。 (二)賬務處理1.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並該合並方式下,購買方一般應於購買日編制合並資產負債表,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應以其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計量,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大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體現為合並財務報表中的商譽;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小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計入合並當期損益,因購買日不需要編制合並利潤表,該差額體現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上,應調整合並資產負債表的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2.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並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並,購買方在購買日應當將合並中取得的符合確認條件的各項可辨認資產、負債,按其公允價值確認為本企業的資產和負債;作為合並對價的有關非貨幣性資產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應作為資產處置損益計入合並當期的利潤表;確定的企業合並成本與所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視情況分別確認為商譽或是計入企業合並當期的損益。 值得說明的是,(1)企業合並中取得的有關資產、負債由於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不同產生所得稅的暫時性差異,要調整商譽的價值。(2)商譽確認後,由於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所形成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不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 三、商譽的後續確認和計量 新准則規定商譽確認後,持有期間不再攤銷。根據《企業會計准則——資產減值》的要求,企業如果擁有因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的,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由於商譽不能獨立產生現金流量,因此其減值測試應當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這些相關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應當是能夠從企業合並的協同效應中受益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但不應當大於按照分部報告准則所確定的報告分部。為此,新准則要求企業應當自合並日起將合並產生的商譽按合理的方法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難以分攤至相關資產組的,應當將其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組合。 在實際的減值測試過程中,當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存在減值跡象時,對於商譽減值的確定應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先對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計算可收回金額,並與相關賬面價值相比較,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第二步,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比較這些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包括所分攤的商譽的賬面價值部分)與其可收回金額,如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就其差額確認減值損失。在做賬務處理時,減值損失的金額首先應抵減分攤至資產組或組合中的商譽賬面價值;不足抵減時,再根據資產組或組合中除商譽外的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比重,按比例抵減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資產減值測試的處理一樣,以上資產賬面價值的抵減,也都應當作為各單項資產(包括商譽)的減值損失處理,計入當期損益。抵減後的各資產的賬面價值不得低於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該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和零。因此而導致的未能分攤的減值損失金額,應當按照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中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所佔比重進行分攤。如果因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是母公司根據其在子公司所擁有的權益確認的商譽,在這種情況下,子公司中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並沒有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確認。因此,在對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和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時,由於其可收回金額的預計包括歸屬於少數股東的商譽價值部分,因此為了使減值測試建立在一致的基礎上,企業應當將歸屬於少數股東權益的商譽調整增加資產組的賬面價值,然後根據調整後的資產組的賬面價值與其可收回金額進行比較,以確定資產組(包括商譽)是否發生了減值。 四、商譽的列報 資產負債表中非流動資產項目下商譽以凈額列示,即商譽的賬面余額減商譽減值准備。報表附註中應披露商譽的金額及其確定方法、分攤到某資產組的商譽的賬面價值等。
⑧ 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應當進行減值測試
你也太黑了 這么個大題 一點懸賞分都沒有 就是會 也不幫你。 將心比心了
⑨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譽等資產發生減值後,在以後會計期間能否轉回,為什麼
不能轉回。
一方面價值回升的可能性比較小,通常屬於永久性減值;另一方面從會計信息穩健性要求考慮,為了避免確認資產重估增值和操控利潤,所以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期間不得轉回。
⑩ 計算商譽、甲設備、乙設備和無形資產應計提的減值准備及分錄
資產組的賬面價值是520萬元,可收回金額是400萬元,發生減值120萬元。C資產組中的減值回額先沖減商譽20萬元,答餘下的100萬元分配給甲設備、乙設備和無形資產。
甲設備應承擔的減值損失=100/(250+150+100)×250=50(萬元)
乙設備應承擔的減值損失=100/(250+150+100)×150=30(萬元)
無形資產應承擔的減值損失=100/(250+150+100)×100=20(萬元)
會計分錄:
借:資產減值損失 120
貸:商譽減值准備 20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80
無形資產減值准備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