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王老吉與加多寶事件求具體
九七年廣葯廉價把王老吉租給加多寶,後來加多寶把王老吉做大<紅版罐的>(年銷售權160億,可口可樂在大陸年銷售是150億)廣葯眼紅了04年推出綠盒王老吉,完全是借了加多寶紅罐的王老吉賣出去的,廣葯原先就是一制葯的。
08年汶川地震加多寶 王老吉捐了不少錢,又讓廣葯佔了便宜。兩方沖突越來越大,然後廣葯要收回王老吉使用權不讓加多寶再用王老吉,加多寶11年就把王老吉還給了廣葯
紅罐王老吉商標一面打王老吉一面打加多寶,現在更是完全放棄王老吉商標正式更名加多寶,廣告詞也改為「怕上火喝正宗涼茶加多寶」。
『貳』 王老吉和加多寶的訴訟案中,體現了那些知識產權法的知識
主要體現了 企業推廣品牌 一定要推自己的品牌,如果和他人共有商標早晚會出問題
『叄』 「王老吉」品牌之爭留下什麼啟示
「王老吉」商標爭議,最主要的是對現有商標法關於使用者保護的制度提出了挑戰,它可能拉開使用者利益保護討論的序幕。給我們國內企業帶來的啟示有如下幾個方面:
啟示一:商標還是自己的好
「王老吉」商標爭議,爭議的背後在於商標的價值。根源是在於「王老吉」的商標使用權,加多寶不管如何向社會表現悲情和不甘,把王老吉商標從默默無聞做到年銷售收入160億,它只是取得了「王老吉」的商標使用權這是鐵的一個事實。商標的所有權是在廣葯方,即使加多寶擁有王老吉在港台及海外的商標注冊權,但在國內也必須要依照我國的《商標法》。
啟示二:從商標到品牌,需要經營
在多加寶租賃之前,2003年以前,王老吉只是一個區域性品牌,在廣東、浙南地區有比較固定的消費群,銷售額連續幾年維持在1億元左右,廣葯集團評估上千億的王老吉的品牌價值完全是加多寶公司塑造和運營的,加多寶成就是王老吉品牌的含金量。
啟示三:商標的價值無法估量
商標是一種商業符號,而品牌價值是與生產經營者的運作能力譬如廣告投入、銷售營運等投入分不開的,品牌不僅是企業做出來的,更有消費者情感上的認同。所以,商標產生之初並沒有價值,而是因為在使用中不斷累積商譽才逐漸產生價值。
啟示四:商標權的市場化
企業最寶貴資產不是土地廠房設備,而是品牌。商標是品牌的命根子。商標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具有經濟價值,可以用於抵債,即依法轉讓。王老吉雖然是一個中華老字型大小,但是它在2000年以前是一個日漸沒落的傳統醫葯品牌,廣葯集團手中的一塊「雞肋」,「用不上的資源」,加多寶公司正是看中了王老吉商標的潛質,1997年的某月某日加多寶和廣葯簽了個獨家的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合同約定租期15年,加多寶使用王老吉商標至2011年12月31日,商標使用費一年506萬元。
啟示五:民族商標前途無限
從王老吉商標之爭中,我們欣喜的看到民族商標的價值,至少王老吉在國內的品牌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在國內市場的兩樂。民族品牌不僅是企業的,更是民族的。沒有民族品牌的崛起,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很難說真正強大。
啟示六:商標的授權之道
如何完善使用者保護制度,平衡商標所有者與使用者的利益關系,打造商標許可使用的良性運行模式,這是國內企業的一個難題,一方面國內企業不會授權,王老吉的租賃合同就存在在很大的漏洞,甚至還出現受賄協議。另一方面國內企業的商標維權意識淡薄,在外企的市場擴張下,我們很多的民族商標(如活力28、天府可樂、奧妮等商標)就是這樣與消費者漸行漸遠,直到消失。
『肆』 王老吉與加多寶之爭涉及哪些具體的法律問題
知識產權問題
『伍』 求簡潔概括王老吉與加多寶之爭前因後果 另外,你怎麼看
我只知道加來多寶在廣自告內容上誘導消費者王老吉改名為加多寶.
那不是王老吉後來的廣告有一段時間加上了這么一段話:正宗涼茶王老吉從未更名.
兩家公司後來因為這個打上了官司,最後加多寶敗了.
現在廣告不是換了嘛,更久遠的糾紛就不清楚了.
不過呢,就算是如樓上所說.
王老吉可能有落井下石之嫌,那麼加多寶在法律上也沒有站住腳不是?
『陸』 加多寶與王老吉的戰略之爭是怎麼回事
王老吉相當是方葯的生子,後來被加多寶領養了,加多寶照顧有佳現在出名了,廣葯不幹了,要把自己的兒子要回去了.就這么回事了.一個生子,一個是養子.簡單理解就是要回事的
『柒』 論述題: 從「王老吉與加多寶之爭」看商標權的作用,並試著分析加多寶營銷成功的經驗
如果你要找成功的方法網上一搜到處都是,書店裡也有好多書教你怎麼成功,一個企業要想成功,銷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謝謝
『捌』 加多寶和王老吉事件所牽涉到的法律都有哪些
直接涉及的法律:
1、合同法、商標法:授權商標行為
2、刑法、刑事訴訟法:加多寶行賄行為
3、仲裁法:
4、廣告法:
6、民事訴訟法:加多寶向法院申訴請求撤銷「王老吉」商標裁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