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公司購入的財務軟體是50000元(不含稅),攤銷20年,則:
1、入賬時,計入無形資產:
借:無形資產 5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00
貸:銀行存款 58500
2、第一年攤銷:
借:管理費用 2500
貸:累計攤銷 2500
3、後續年限攤銷以此類推,直至20年後攤銷完為止
(1)實驗室攤銷分錄擴展閱讀
累計攤銷科目的具體用法如下:
1、企業按月計提無形資產攤銷,借記「管理費用」、「其他業務支出」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2、處置無形資產時,還應同時結轉累計攤銷,借記本科目,貸記相關科目。
3、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無形資產累計攤銷額
B. 請問:本月有實驗室改造費50000元,攤銷期是一年。那會計分錄科目借方,是放在待攤費用還是長期待攤費用
待攤費用
C. 攤銷怎麼做會計分錄
1、無形資產攤銷一般是計入當期損益,自用的無形資產計入管理費用;
借:管專理費用
貸:累計攤銷屬
2、如果是出租的,就計入其他業務成本;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累計攤銷
3、還有一種情況:如果無形資產包含的經濟利益通過所生產的產品實現,那麼就要計入產品的成本。
借:生產成本(等相關科目)
貸:累計攤銷
D. 攤銷無形資產會計分錄如何做
1、如果你單位執行了新會計准則,攤銷分錄: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貸:累專計攤銷
2、如果你單位還沒有執行屬新會計准則,攤銷分錄: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貸:無形資產
新舊會計准則攤銷方法的比較
2001年的舊會計准則對無形資產攤銷的規定是直線平均法,按照無形資產的價值在一定期限內平均攤銷,攤銷期為合同與法律規定的最低期限,合同與法律無規定的攤銷年限不應小於10年。它對所有的無形資產根據使用時間平均攤銷,沒有考慮不同無形資產的時間價值。
2006年新會計准則借鑒國外的攤銷方法,對採用直線法攤銷也沒有實行「一刀切」,而是提出「應當反映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更具可行性。准則通過將無形資產區分為使用壽命有限和使用壽命無限的無形資產劃分,使攤銷的對象更明確。新准則對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應當採用直線攤銷法。
E. 攤銷分錄怎麼做
新准則取消了待攤費用一級科目
所以可以做到預付賬款科目
支付時
借:預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每月攤銷分錄
借:管理費用
貸:預付賬款
F. 折舊和攤銷的會計分錄如何做請舉例說明
固定資產折舊一般是針對固定資產而言。
購入機器設備室做:
借:固定資內產 -XX機器設備
貸:銀行存款容
計提折舊做:
借:製造費用-折舊費
貸:累計折舊
攤銷一般是指費用。
如支付辦公室兩年租賃費做:
借:長期待攤費用-租賃費
貸:銀行存款
按使用時間分攤租賃費做:
借:管理費用 -租賃費
貸:長期待攤費用-租賃費
(6)實驗室攤銷分錄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損耗而轉移到商品或費用中去的那部分價值,也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由於使用固定資產而在其使用年限內分攤的固定資產耗費。確定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是計提折舊的前提。
取得 價值構成(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價款(含增值稅)+運雜費+包裝費+安裝成本+稅金+(資本化的)借款利息+外幣借款摺合差價+分攤的工程人員工資++專業人員服務費+其他間接費用(契稅、車輛購置稅、耕地佔用稅)等。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參考資料:網路-固定資產折舊
G. 攤銷會計分錄
借:有關科目—某項費用攤銷
貸:長期待攤費用或預付賬款—某項費用
H. 技術服務費攤銷怎麼分錄
付款時
借:長期待攤費用505644.25
貸:銀行存款505644.25
分攤
借:管理費用
貸:長期待攤費用
按照攤銷規則計算本期攤銷額即可。
I. 工廠購買的實驗室用品計入什麼會計科目
工廠購買的實驗室用品按用途,分別計入相關會計科目:
1、實驗室購買的設備儀器類用品,價值較低的記入「低值易耗品」會計科目;價值較高的計入「固定資產」。並依法攤銷或計提折舊。
2、實驗室購買的試劑類用品,價值較低的記入「原材料」會計科目;使用時計入「研發支出」。
(9)實驗室攤銷分錄擴展閱讀:
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
無形資產核算新增加「研發支出」一級科目,科目代碼是5301 。
研發活動從廣義上來講也是一種投資行為,但較一般的投資活動具有更大的收益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因而增加了研發支出在會計確認與計量上的困難。
研究與開發的含義有所不同。所謂研究是為獲得新的科學技術知識而從事的有計劃有創造性的調查、分析和實驗活動,可以是基礎性研究也可以是應用性研究。
其目的在於發現新知識,並期望利用這種知識能開發出新材料、新產品或新的配方技術,或對現有產品的性能、質量所作的較大改進。
開發是在開始商品生產或使用前將研究成果轉化為一種新產品或工藝的系列活動,包括概念的形成、樣品的設計、不同產品的測試和模型的建造以及試驗工廠的運行等。
由此可見,研究是一個技術可行性的探索階段,能否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較大,而開發活動是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實踐,將技術轉化為產品的階段,因而帶來經濟效益的確定性較高。
在新經濟條件下,研發支出在企業支出總額中比重越來越大,日漸表現為一種經常性支出、固定性支出,為企業發展和核心能力的形成提供一種不竭的動力。
企業在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用於研究開發活動之後,若開發成功,設計出了新的產品,形成了新的技術,則構成企業的一項自創無形資產,若開發失敗則研發支出成為企業的一項沉沒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