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無形資產 > 土地整理折抵指標有償使用費

土地整理折抵指標有償使用費

發布時間:2021-02-01 08:59:39

① 土地整理折抵指標概念

土地整抄理,是指在缺水或者人多地少又以農業為支柱產業的地方,按照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規劃確定的目標和用途,由地方申報立項,上級部門審批,採取招投標的手段確定施工單位,對土地利用狀況進行調整改造、綜合整治,有效增加耕地面積,提高土地質量,從而提高利用率和產出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以及生態環境造福農民的過程。 土地整理分為兩大類,即農用土地整理和城市土地整理。農用土地整理又分為土地整理、土地開發和土地復墾,我國現在土地整理重點放在農村以農用土地整理為主。 農用土地整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土地整理主要是:平整土地,改良土壤;修建田間道路、生產道路、挖設溝渠、布置林網以及埋設澆水管線等綜合建設;

② 有國土資源局的朋友嗎我想問幾個關於土地概念的問題。

待置換用地和建設留用地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個土地規劃的概念,後者更接近於一個土地用途或者說是性質的概念。
關於待置換用地,二樓的說法是正確的——「待置換用地是指現狀為農業用地,使用土地整理折抵指標可置換為建設用地的農用土地(主要為耕地)。」農用地一般由基本農田和一般耕地這兩種,待置換用地就是在新的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時,為了解決用地空間問題,在一般耕地中劃出一定的區域作為待置換區域,等將來有耕地指標可以補充時,就可以通過省國土廳批准將相等面積的一般耕地置換為建設用地。而獲得耕地指標補充的途徑一般是:建設用地復墾和土地整理開發的新增耕地,當然也有異地有償補充的特殊情況。簡單的說,在農用地(含基本農田、一般耕地和其他農用地等)、建設用地、未利用地這三個大的規劃分類下面,屬於農用地和建設用地過度的一種規劃屬性。通過土地總規修編和規劃局部修改都可以改變它在圖上的位置。現在每年報批的新增建設用地一般也都由此途徑而來,沒有補充的話用一點就少一點。
建設留用地的全稱應該是「村級集體建設留用地」(如果你問的不是這個東西,以下部分可以不看),不是一個科學的地政學概念,好象是廣東省還是浙南地區試點的一個產物。其產生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政府低價征地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在一次性獲得大量的征地補償費後疏於管理,而採用「以地代款」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比例(一般是10-15%),在該村所徵用土地的范圍內劃出一定范圍給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於經營。這樣,屬於該集體經濟組織的失地農戶就可以憑藉此地擁有一個比較長期穩定的經濟來源。當然,土地的性質絕大多數也是待置換用地,偶爾也可能是存量建設用地(原來就是集體建設用地)。但是這塊土地的受益人是特定的,何時開發、如何開發都主要應由村民大會決定(當然也受到規劃和用途管制)。建設留用地的申請使用,向上報批和一般建設用地沒有區別。由於已經完成了征地程序,是待置換用地的當然要先報農轉用;原來是存量的,就可以直接供地了。

③ 什麼情況下可以設定土地的開發程度

一、土地開發整理的必要性

(一)土地開發整理為奉化市城市化進程創造了最基本的條件。

農村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是我市邁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化進程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但要推進城市化進程,就是要不可避免地佔用一定數量的耕地,再加上近幾年來,甬金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的興建,使本原人多地少的矛盾更為突出.據統計,1990年至2000年,奉化市耕地減少 1018公頃,人均耕地佔有量從1990年0.0661公頃降至0.0564 公頃,大大低於全國、全省、全市的水平。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土地整理新增有效耕地面積的60%,可折抵建設佔用耕地補償指標,這對解決建設用地指標不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土地整理折抵指標的獲得,不僅是用地指標的增加,而且為農民建房、鄉村企業等一般性項目的開發提供了用地保障。由此可見,土地開發整理無疑是落實耕地平衡有效措施,並為推進城市化進程創造了條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土地整理開發工作是事關奉化市社會經濟發展、城市化建設的大局。

(二)土地整理開發被實踐證明的可行性

開展土地整理工作,必須加強政府對土地整理的領導和協調工作。奉化市土地整理中心成立於2001年上半年,由原土管局和財稅局抽調人員組成班子,土地整理中心成立以來,通過開展扎實和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充分發揮鄉鎮和農村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 「政府宏觀控制、農民積極參與」、「政府補一點、鎮村籌集一點、農戶出一點」的新路子。據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奉化市已累計整理土地面積1707公頃,新增耕地188公頃,為非農建設獲得折抵指標188公頃,有效地緩解了城市化進程中對建設用地指標的強烈需求。並使土地整理工作和城市化進程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使土地整理工作提高到了戰略發展的高度,向人們展示了土地整理工作今後的光明前景。奉化市滕頭村在集約利用土地,舊村改造、開展農村土地整理工作取得了一些經驗。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滕頭村在土地整理方面的工作經驗。

奉化滕頭村現有291戶人家,795人口,818畝耕地,156畝山林。幾十年來,滕頭村以土地為本,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把一個「一窮二白」的舊農村建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該村興建農民別墅,沒有浪費一分耕地,靠的就是土地整理和集約利用土地而致富的。他們主要抓了三點:

1、改土造田、增加耕地面積,提高土地產出率。六十年代初,針對滕頭村地勢低窪,旱澇不斷,生產條件十分惡劣,所謂「地不平,水不清,燈不明」「畝產只有二百零」的情況,老書記傅嘉良帶領黨員一班人對全村的水、田、路進行綜合治理。1966年以後的每年冬春,全村群眾自費參加土地整理,至今累計投工43萬工,人均移動410方土石料,搬掉136個沙丘、墳墩,填平29條河槽,將1200塊大小不一的農田改造成200塊大小一致,排列整齊,平平坦坦的旱澇保收田,同時新開河道1400平方米,渠道10000米,修機耕路8500米,設排灌自立門戶的水泥暗溝。改土造田不但有效地保護了耕地,提高了土地產出率,使畝產連年超噸糧,而且新增加了52畝耕地。

2、二是改造舊村,建設新村不佔一分耕地。

滕頭舊村、房屋分散零亂,破舊潮濕,不但居住環境惡劣,而且浪費了許多土地。79年開始,村黨支部決定開展宅基地整理,改造舊村,建設新村。為此村黨支部制訂了「統一規劃、統一建造、統一分配、分批拆建、集體補償、保護耕地」的新村建設方案。從79年到90年10年間,滕頭村共投資311萬元,把舊村統一改建成座北朝南的二樓一平農家新樓,村裡統一澆制了水泥路和環村河,建造了公共設施,對全村進行了綠化。最近滕頭村投資1000多萬元,利用對邊角地和廢棄河塘進行整理,在整理出的宅基地上審批建造50多幢新穎別墅群,使農村住宅大規模地向城市化推進。

3、合理開發土地資源,發展立體農業,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過土地整理,滕頭村的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糧食連年高產,耕地面積也有所增加,但人均耕地仍不足1畝。

因此,滕頭村黨支部一班人決定提高土地利用率,實施主體開發,發展主體農業。滕頭人因地制宜,積極發展空間上多層次,時間上多序列的主體農業,形成了6種立體種植著模式式,實行了農田、道路、河堤、水面、空間的綜合利用。如在機耕路、河堤旁、渠上土種桔樹4000多株,在環村河旁種葡萄1000多株,河中放養適應不同水深魚類,使農林物副漁全面發展。僅水果一項,就可收桔子40萬公斤,葡萄1萬多公斤。農業的立體開發,不僅增加了集體收入,還節約了耕地50畝。

滕頭村的實踐告訴我們,土地整理實施舊村改造、集約利用土地是大有可為的、是可行的、是農村向城市化進程推進的有效途徑。

二、土地整理開發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奉化市從去年開始開展土地整理開發工作,已獲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為實現農村現代化奠基礎。一年多來,全市完成了1707公頃標准農田的整理建設,不僅極大地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推動了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而且新增耕地188公頃,有效地緩解了建設用地的供應矛盾。

(二)有效地緩解了城市化進程中對建設用地指標的需求。通過土地整理為非農建設獲得折抵指標188公頃,這不僅僅是用地指標的增加,還為農戶建房、中心村建設、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從而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城市化進程。並使土地整理工作與城市化進程有機結合在一起,使土地整理工作提高到戰略發展的高度,向人們展示了發展的前景。

(三)為實現人口梯度轉移提供了重要途徑。通過對農村零星分散、破舊空閑的農民居點實施整理,能較好地解決村莊用地存在的分散零亂用地粗放等問題,改善農村居民居住環境,逐步形成用地集約化、基礎設施配套化。同時,通過舊村改造和拆建,為把農村人口逐步向中心村和中心城鎮梯度轉移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土地整理的潛力逐漸不足。隨著土地整理工作的開展,大面積潛力足的地塊相繼完工,邊角地,中低產田的整理難度會增加,整理成本也隨之增大,

(二)專業人員少,土地整理技術人才缺乏,土地規劃部門的工作人員工作量增多,技術水平達不到上級部門對報件質量的要求,耽誤了工作的完成,影響了土地整理的質量。

(三)是我市的土地整理補助標准偏低,影響了有些鎮村土地整理的工作積極性。

(四)中央下拔資金開展的土地整理獲得的新增耕地不計省廳的建設用地折抵指標,使基層國土資源部門對中央下拔資金進行土地整理項目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應採取的對策措施

(一)加強對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領導。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涉及資金投入、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因此要把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列入政府的主要內容,實行行政首長負責 制的政策措施,同時應建立土地開發整理中心或相應機構,具體做好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實施,並實行年度目標考核。

(二)抓好土地開發整理規劃、計劃的落實。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要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好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在此基礎上做好年度計劃,會同計劃部門根據下達的年度計劃和用地需求分析,分解落實耕地開墾計劃任務,分類 指導,分步實施,抓好落實。同時要根據耕地後備資源的實際,及時落實相應措施,積極開展異地開墾耕地合作,確保耕地佔補平衡和經濟建設用地。

(三)多方結合抓好土地整理工作。要根據上級有關精神,為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土地整理工作要與標准農田建設相結合,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使各種資金得到集中使用,工程技術標准得到統一,有效提高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並通過對田、水、路、林、村的綜合整治,不僅使土地整理工作達到增加耕地面積和獲得折抵指標的目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還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居住環境,加快農業、農村城市化進程。

(四)做好土地開發整理資金的徵收使用管理工作。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積極做好耕地開墾費、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土地復墾費等的徵收工作,並實行專款專用。每年初,由土地、財政根據年度耕地開墾計劃任務,做好資金補助預算,經政府批准後,根據項目、按工程進度分期到位,即項目立項後撥30%,竣工驗收後撥40%,種上農作物後撥30%,充分保證了耕地開墾的質量和新墾地的有效利用。在此基礎上,進行多渠道籌措資金,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土地開發整理,增加土地開發資金的來源。

(五)加強有關政策的研究。為保證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服務經濟建設,要根據本地實際的具體工作開展情況,及時做好相關政策的調研工作,重點加強對土地開發整理資金投入機制、開發整理土地的使用及合理流轉、促進農村居民點的整理、土地整理折抵指標的有償調劑使用等方面的政策調研,使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在資金、政策等方面有充分的保障。

④ 土地指標費和新增建設用地使用費是什麼關系呢

1、新抄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政襲府在 批次報地—(把農民手裡的地報給上級批准收為國有土地) 的時候給上一級政府或省級政府交的土地款項,交了後這些土地才能當地政府使用。
2、土地出讓金是當地政府把已經得到省政府批準的土地 出讓(即拍賣)給 開發商或工廠時,受讓人(開發商或工廠)交給當地政府的土地使用費。
這兩個相當於你買東西,先把東西低價買回來,再把東西高價賣出去,自己得利一樣。。。
你問對人了,我就是國土局的!

⑤ 關於調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政策等問題的通知的認真做好新增建設用地

土地有償使用費清欠工作
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財政部門要加強新增建設用地土版地有償使用費徵收工作,權對於地方違反規定減免和欠繳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要進行逐項清理,並限期追繳。其中:對於2004年《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發布後,各地違反規定減免和欠繳的,要在2006年12月31日前全部清繳完畢。2006年12月31日前清繳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按照原有規定解繳入庫;2006年12月31日以後清繳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一律按照本通知第四條規定解繳入庫。逾期未繳的,一律暫停審批該市、縣下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並按其滯納金額及日期按日加收1‰的滯納金。滯納金隨同清繳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一並按規定比例分別繳入中央和省級國庫。拒不繳納的,除了由國土資源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進行公示、暫停辦理新的新增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和下達該市、縣下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加收滯納金以外,還應由財政部和省級財政部門在辦理年終結算時予以相應抵扣。

⑥ 求一片lun文。土地利用管理!

關於做好土地利用規劃實施管理工作
為了做好土地利用規劃實施管理工作,保障《土地管理法》確立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實施,實現我國土地利用特別是耕地保護跨世紀的戰略目標,現就土地利用規劃實施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切實做好規劃實施管理工作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國家集中統一管理土地的重要體現,是加強土地宏觀管理的關鍵措施,是實施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土地利用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工作的基本任務,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土地條件,統籌安排各業用地,規定土地用途,依據法律和規劃維護和監督城鄉建設、土地開發等各項土地利用活動的合理有序進行,實現土地的科學開發和合理利用,以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規劃工作包括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管理等方面,是一項長期、連續的任務,規劃實施管理是規劃工作的重點和核心,是實現規劃各項目標和任務、發揮規劃宏觀調控作用的基本措施。各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規劃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基礎地位和「龍頭」作用,充分認識做好規劃實施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規劃實施管理,保障土地利用和管理目標的實現。
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批准後,要及時組織規劃實施,絕不能放鬆規劃工作。要把規劃實施管理放在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納入領導目標責任體系,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各有關部門要大力支持規劃工作,加強配合,自覺遵守和積極維護經依法批準的規劃。
二、建立健全規劃審查和計劃管理制度,全面加強對建設用地、農用地和土地開發復墾整理的規劃管理。
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制度。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階段,必須按規定程序和許可權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預審。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法律規定的建設項目不得通過用地預審。屬於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批准許可權的能源、交通、水利、礦山、軍事設施等建設項目確需佔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以外的土地,可通過用地預審,同時提出規劃調整建議。未通過預審的建設項目,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予受理建設用地申請。
切實做好農用地轉用的規劃審查工作。在建設用地項目報批過程中,各級土地管理部門要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格審查,並由負責規劃的職能部門出具審核意見,對建設項目是否符合規劃、計劃負責。對單獨選址建設項目,已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及時做好規劃和用地審查的各項工作,按照規定及時批准用地;未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但符合《土地管理法》第26條規定的,要按照法律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規定,根據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對項目的批准文件,及時調整規劃,並將規劃調整方案與建設用地的有關報批資料一並報批;對未列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也不符合《土地管理法》第26條規定的,不得批准用地,確需建設的項目,需先修改規劃,按規定程序報原批准機關批准後才能審批用地。申報的分批次農用地轉用,不得超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因特殊原因,小部分用地確需超出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的,在編制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用方案的同時,可以對規劃作局部調整,落實到規劃圖上,並將規劃調整方案與建設用地的有關報批資料一並上報,在審查項目的同時由負責規劃的職能部門對規劃局部調整進行審查確認;全部或大部分超出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的,須按法律規定修改規劃並報原批准機關批准後,才能審批用地。
加強對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的用地規劃審查、審核。對報國務院審批的城市總體規劃和城鎮體系規劃,在規劃編制和上報過程中,省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據土地利用總休規劃嚴格審核把關,確保規劃期內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和范圍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規劃期限不一致的,要審查城市人口預測和人均用地指標是否合理,結合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益,確定合理的用地規模。由地方人民政府審批的城市總體規劃和城鎮體系規劃,也要參照上述要求,建立相應的審查、審核制度。
加強對農用地結構調整的規劃引導。依法做好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公告工作,通過公告土地利用規劃用途,引導農民合理調整農用地結構和布局,發展適應市場、優質高效的農產品,保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建立土地開發、復墾、整理規劃審查制度。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編制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專項規劃,作為總體規劃的深化和補充。土地開發、復墾、整理項目的立項,必須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或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專項規劃。
土地利用計劃是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嚴格的計劃管理制度,充分發揮計劃對用地總量和用地方向的調控作用。農用地轉用必須納入計劃,對耕地轉為建設用地嚴格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未取得計劃指標,不得批准建設項目用地,堅決杜絕計劃外用地。加強對計劃執行情況的監管,建立計劃指標台帳制度,實行土地利用計劃的動態管理。
三、制定和完善規劃實施管理法規、規章,加強執法檢查,推進規劃法治化
加強法制建設是有效實施規劃的保障。要盡快制定《土地利用規劃實施管理辦法》,完善規劃法規體系。各級也要根據本地實施規劃的需要,制定和完善地方配套法規、規章,把規劃實施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要嚴格執法。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具有法律效力,城鄉建設、土地開發等各項土地利用活動都必須符合規劃的要求,不允許任何地方、任何領導隨意改變規劃。擅自修改規劃、違反規劃批地和用地的,要依法嚴肅查處。各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地規劃實施的經常化監督檢查,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制度,認真查處和糾正各種違反規劃的行為。地方各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每年要就規劃實施檢查情況,同上一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四、深入調查研究,搞好試點示範,積極探索實施規劃的有效機制和方法
各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客觀情況變化,有針對性地開展調查,研究解決規劃實施中的問題。近期要重點圍繞實施西部大開發、加快城市化發展、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等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專題調研,提出對策和措施。
搞好規劃實施試點。部將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推薦的基礎上,確定部分市或縣作為規劃實施試點,加強跟蹤調查,及時總結規劃實施的經驗,研究探索實施規劃的新機制、新方法,發揮試點示範作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相應開展規劃實施試點工作。
五、加強規劃基礎業務建設,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規劃實施管理水平
切實做好規劃檔案管理和規劃成果備案管理。各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關於做好土地利用規劃檔案和成果備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00]11號)的要求,建立健全規劃檔案管理制度,切實加強檔案管理,並按要求做好規劃成果上報備案工作。規劃實施中形成的有關文件和資料,也要及時收入規劃檔案。
運用信息技術、遙感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和改進規劃實施管理工作。加快規劃管理信息系統規范和標準的研製,盡快建設全國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積極開展市、縣級規定管理信息系統試點建設,以指導和推動各地的工作。實行常規監測民遙感監測相結合,切實加強規劃實施情況的動態管理,重點加強對重要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規劃實施遙感動態監測。
六、搞好規劃隊伍建設,保障規劃實施管理工作的開展
規劃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各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機構改革中,要加強規劃管理職能,調整充實規劃力量,明確規劃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
加強規劃隊伍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幹部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有計劃地開展崗位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制度。規劃管理人員要嚴格執行國家的法律和政策,堅持原則,秉公執法。要嚴格獎懲制度。對在規劃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績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批准用地的,依照《關於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行政處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⑦ 用新增建設用地使用費用於土地開發整理的新增耕地是否能作為占補平衡指標沖抵

個人覺得是不行,土地開發整理的新增耕地只是原來項目的的一項要求,需要達到版3%。現在由於未利用地越來越少權,各地方對新增耕地的要求也不是那麼高了。而且土地整理的新增耕地畢竟有限,是很少的一部分,其實也解決不了實質性的問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要佔補平衡指標,還是通過增減掛鉤的方法來解決比較實際。

⑧ 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積的( )可以用作折抵建設佔用耕地的補償指標。

C
答案解析:
[解析]
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積的60%可以用作折抵建設佔用耕地的補償指標。

⑨ 土地置換指標有償使用費需要交稅嗎

費上有可能再收稅嗎?

⑩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什麼,和土地出讓金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是指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在批准農用地轉用專、征屬收土地時,向取得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的新增建設用地的縣、市人民政府收取的平均土地純收益。

1、概念不同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政府在批次報地(把農民手裡的地報給上級批准收為國有土地) 的時候給上一級政府或省級政府交的土地款項,交了後這些土地才能當地政府使用。

而土地出讓金是當地政府把已經得到省政府批準的土地出讓(即拍賣)給開發商或工廠時,受讓人(開發商或工廠)交給當地政府的土地使用費。

2、資金流向不同

土地出讓收支全額納入地方政府基金預算管理。收入全部繳入地方國庫,支出一律通過地方政府基金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中予以安排,實行徹底的「收支兩條線」管理。在地方國庫中設立專賬,專門核算土地出讓收入和支出情況。

土地有償使用費30%上繳中央財政,70%上繳地方財政。縣、市人民政府依法取得新增建設用地後,應依法向用地者供應土地。


3、繳納時間不同

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在報批階段繳納,土地出讓金在用地階段繳納。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是由縣市級人民政府上交,相當於買國家的建設用地指標,土地出讓金是由拿地者(開發商等)交給縣市級土地管理部門。

閱讀全文

與土地整理折抵指標有償使用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要發明機器人300字 瀏覽:341
轉讓合作書 瀏覽:512
上海聯瑞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瀏覽:364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