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專利侵權時應當收集的證據
1、專利權屬證據。證明原告享有專利權或者專利許可使用權。
2、侵權存在證據。證明被告已經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原告應當提交被控侵權產品及其銷售發票、專利與被控侵權產品技術特徵對比材料等證據。
3、賠償金額證據。證明其提出的賠償金額有事實依據。原告應當提交能證明其提出的賠償數額的證據,如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的證據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的證據;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專利許可使用費合理確定賠償數額。
證據收集好之後,可以根據自己的情形選擇如下侵權解決方式:
協商與和解
專利權人和被控侵權人均可自行協商或在其他第三方的調解、斡旋下達成和解協議,解決糾紛。提出協商意向時一般可以向侵權方發送侵權警告函。這在我國專利法中並無規定,但在現實生活中卻被經常使用,而且還常取到較好的作用。侵權警告信的寫法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口氣可以強硬,也可以緩和。一般應寫明以下內容:
1、專利權人的專利號,專利的主要權項內容;
2、對方的產品或方法侵害了該專利權,希望中止或禁止對方製造、銷售和使用的行為;
3、希望對方於何時就此作出答復;
4、如果對方不作答復,專利權人可能採取的措施。
行政裁決或協調
專利權人在侵權人侵權事實和證據充分確鑿的情況下,可向專利局等有關行政部門舉報,由其採取行政措施,對侵權人的侵權行為進行調查核實後作出行政處罰。在行政裁決過程中,有關專利行政部門基於有關當事人的申請,可對專利侵權的民事責任進行調解。
向法院起訴
專利權人在發現侵權人侵犯其專利權後,亦可徑自向侵權行為地、被告所在地等相關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權行為賠償經濟損失等。同時有權申請對侵權人的侵權事實和證據進行訴訟保全,申請法院強制令,禁止侵權人繼續侵權行為。為保證經濟賠償的切實執行,專利權人在起訴的同時,可向受理法院申請對侵權人的等額財產進行訴訟保全。
向法院提起訴訟時,選擇起訴的法院可以有:
1、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
(1)被控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
(2)專利方法使用行為的實施地,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
(3)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製造、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
(4)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實施地;
(5)上述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
2、原告僅對侵權產品製造者提起訴訟,未起訴銷售者,侵權產品製造地與銷售地不一致的,製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以製造者與銷售者為共同被告起訴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銷售者是製造者的分支機構,原告在銷售地起訴侵權產品製造者製造、銷售行為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3、專利權屬糾紛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4、專利權合同糾紛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❷ 構成侵犯專利權會受到什麼處罰以及怎麼賠償
2009年修改後的專利法對專利侵權賠償數額的確定方式做了明確規定,分成了四個層次:專利權第一層次,按照專利權人因為侵權所受到的損失確定。第二層次,若損失無法確定,則按照侵權人因為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第三層次,損失和利益均無法確定,則按照該專利的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第四層次,若損失、利益、使用費均難以確定,則根據專利類型、侵權行為性質和情節,賠償1萬到100萬元,這個1-100萬元也叫做法定賠償。在2009年專利法修改之前這個數額的上限為50萬元。專利侵權還會受相應的懲罰,根據法律規定,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一)行政責任。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罰款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還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二)民事責任。包括停止侵權、賠償損失、消除影響。(三)刑事責任。依照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應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❸ 侵犯別人專利權會受到什麼處罰
根據專利法,侵犯專利權需要承擔是民事責任,但是不用承擔行政責任內和刑事責任。
關於容賠償的數額:
專利法第六十五條
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專利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確定給予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❹ 專利侵權中專利權人可以提供哪些證據
專利侵權中專利權人可以提供哪些證據,在專利侵權訴訟中,專利權人應該提供哪些證據,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利?我們來了解一下專利侵權中專利權人可以提供哪些證據?專利權人專利侵權中專利權人可以提供哪些證據?在專利侵權訴訟中,法院需要查明專利權是否存在、專利權主體、專利權是否有效及專利權保護范圍,查明這些事實,專利權人通常需要提供下列證據。1、專利證書及專利證書內容:包括專利證書封面與專利內容,外觀設計還包括簡要說明(2009年10月1日前授權的專利,僅包括專利證書封面,不包括專利內容,專利內容需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官方網站查詢下載)2、辦理專利登記簿副本,需提交由請求人簽章的辦理文件副本請求書,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省代辦處辦理。3、知識產權局收費收據(年費類)。專利授權後,每年需要交納專利年費才能維持專利權有效,年費交納的期限為專利申請日前一個月,預先交納下一年度的年費,專利年度不是自然年年度,專利年度的起算時間為專利申請日。原告只需提供最後一次交納的年費收據。4、專利權評價報告(檢索報告)。專利權評價報告是國家知識產權局根據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請求,在實用新型或者外觀設計被授予專利權後對相關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進行檢索,並就該專利是否符合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規定的授權條件進行分析和評價,作出專利權評價報告,是一種官方出具的較權威的專利質量評價。5、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根據專利法的規定,自專利授權公告日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認為該專利權的授予不符合專利法有關規定的,可以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該專利權無效,專利復審委員會根據請求做出維持專利權有效、部分有效、或宣布專利權無效的決定。經過專利無效宣告程序後,專利權的保護范圍進一步明確,因此原告主張的專利權保護范圍不能超過無效宣告請求決定書的維持有效部分的范圍。6、專利確權程序的生效裁判文書。當事人對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無效宣告審查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北京市知識產權法院起訴,因此經歷了專利確權程序的生效判決或裁定書可以證明專利權的最終法律狀態,以及專利權保護范圍,同時也記載了此刻的專利權人信息。專利侵權中專利權人可以提供哪些證據?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❺ 專利侵權人的責任包括什麼
如果你有一項發明創造,你可以向國家審批機關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後獲得在規定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專利權。而如果有人侵犯了你的專利權是會受到法律的懲處的。那麼,您知道專利侵權人的責任包括什麼嗎?今天,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答疑解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專利侵權人的責任包括什麼一、專利侵權人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根據專利法及其有關法律的規定,侵權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一)行政責任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罰款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還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二)民事責任1、停止侵權停止侵權,是指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根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處理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實施的專利侵權行為。2、賠償損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專利權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所受到的損失或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3、消除影響在侵權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給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商譽造成損害時,侵權行為人就應當採用適當的方式承擔消除影響的法律責任,承認自己的侵權行為,以達到消除對專利產品造成的不良影響。(三)刑事責任依照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應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二、專利侵權如何救濟?1、自行和解:在雙方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達成和解協議。2、向專利管理機關申請調解和處理,依靠行政手段責令侵權者停止侵權並對其進行處罰。3、向法院起訴,要求侵權者停止侵權並賠償因侵權造成的經濟損失。三、哪種救濟方式更好?1、自行和解:迅速、友好地解決糾紛,可以留下繼續合作的空間,節約人力、物力、財力。2、向專利管理機關申請調解和處理,調處范圍包括:專利使用費糾紛、專利獎勵費糾紛、專利申請權糾紛、專利權歸屬糾紛、專利合同糾紛、專利侵權糾紛等。好處是程序簡便、處理快。3、向法院起訴:可以有效的打擊競爭對手,鞏固已經擁有的市場優勢地位,而且還可以從侵權人手中得到一筆補償金。人民法院的判決書或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執行。
❻ 侵犯專利權的法律責任,侵犯專利權的後果有什麼
根據專利復法及其有關法律制的規定,侵權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
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罰款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還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
2、民事責任
(1)停止侵權
停止侵權,是指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根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處理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實施的專利侵權行為。
(2)賠償損失
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專利權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所受到的損失或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3)消除影響
在侵權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給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商譽造成損害時,侵權行為人就應當採用適當的方式承擔消除影響的法律責任,承認自己的侵權行為,以達到消除對專利產品造成的不良影響。
3、刑事責任
依照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應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