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六十四名將和七十二名將都是誰
古代六十四名將如下: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經顏真卿建議,史館考定在武廟中塑像的春秋戰國時期至唐建中年間在軍事上享有盛譽的將領。
《新唐書卷一十五》載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奏:「治武成廟,請如《月令》春、秋釋奠。其追封以王,宜用諸侯之數,樂奏軒縣。」
名單是:
范蠡、管仲、田單、孫臏、廉頗、趙奢、王翦、李牧、彭越、曹參、周勃、周亞夫、李廣、衛青、霍去病、趙充國、鄧禹、吳漢、馮異、耿弇、賈復、寇恂、馬援、段熲、皇甫嵩、張遼、關羽、張飛、鄧艾、周瑜、陸遜、呂蒙、羊祜、陸抗、王濬、謝玄、杜預、陶侃、王猛、慕容恪、檀道濟、長孫嵩、王鎮惡、吳明徹、王僧辯、斛律光、慕容紹宗、宇文憲、於謹、韋孝寬、楊素、韓擒虎、史萬歲、賀若弼、尉遲敬德、李孝恭、蘇定方、張仁亶、郭元振、裴行儉、王晙、王孝傑、張齊丘、郭子儀。
中國古代七十二名將如下:
一檔:1人
張良河南寶豐人,出生貴族世家,曾經主謀刺殺秦始皇,是劉邦的重要謀士,被稱為漢初三傑之一。
二檔:10人
管仲春秋齊國的政治家,被譽為華夏第一相、法家先驅等名號。
孫武春秋時期齊國人,因內亂遠走吳國。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
樂毅廣東中山靈壽人,戰國時期接觸的軍事家,因燕惠王猜忌而投奔趙國。
諸葛亮山東臨沂市沂南人,三國時期著名軍事、政治、發明家,外號卧龍。
李勣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田穰苴春秋時期齊國人,是陳國貴族陳完的後代。
范蠡楚國人,春秋末期著名政治、軍事家。
韓信出生於楚國,後秦王統一後稱秦國人,在後來又與劉邦等人一起建立漢王朝,被後人稱為漢初三傑之一。
李靖隋末唐初軍事家,善於用兵和謀略,今陝西三原縣人。
郭子儀唐朝名將,今渭南人。平定安史之亂,收復長安、洛陽;擊敗吐蕃、黨項的入侵。
三檔:29人
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也是古今中外十大殺神之一。戰國時代的兵家代表人物。
孫臏戰國時期齊國人,軍事家,孫武後人,今山東菏澤人。
廉頗戰國時期趙國名將,今河北保定人,與白起 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古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曹參漢朝人,年輕時是秦朝沛縣監獄的監獄長,公元前209年與劉邦反秦,屢建戰功,後被封為曹相國。
周勃西漢開國名將,今江蘇徐州人。
李廣西漢名將,今甘肅天水人,匈奴人稱其為飛將軍,連續數年不敢侵犯。
霍去病漢王朝戰神,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戰神,今陝西臨汾人,被封大司馬冠軍侯。
鄧禹東漢初年軍事家,今河南南陽新野人。
馮異東漢征西大將軍,今河南省寶豐縣人。
吳漢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今河南南陽人。
馬援東漢初期軍事家,被封新息侯,今陝西楊凌人。
皇甫嵩東漢末年名將,出身名門,今寧夏彭陽人。
鄧艾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文武雙全,今河南新野人。
張飛三國名將,今河北省保定人,與關羽並稱為「萬人敵」。
呂蒙東漢末年名將,安徽阜南人,曾擊敗關羽。
陸抗三國時期吳國名將,今江蘇蘇州人。
杜預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今陝西西安人,三陳平吳,唯一一個進入文廟和武廟的人物。
陶侃東晉名將,今江西都昌人;平杜弢、張昌起義,定陳敏、蘇峻之亂;治下荊州太平安定。
慕容恪十六國十大名將之一,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今遼寧義縣人;征撫遼東;參與魯口之戰、野王之戰;攝政安國、力奪洛陽。
宇文憲北周齊煬王,今內蒙古武川西人。
韋孝寬北周名將,精通諜戰,一生南征北戰,戰功赫赫。
楊素隋朝軍事家,今陝西華陰人。隋朝開國功臣,南下滅陳。
賀若弼隋朝名將,善騎射,河南洛陽人;擊潰陳軍主力,生擒蕭摩訶。
李孝恭唐朝名將,李虎曾孫,甘肅秦安人;攻略巴蜀,俘獲朱粲,滅蕭梁,破輔公祐,平定江南
蘇定方唐朝名將,驍勇善戰,從小就隨父親征討叛賊,安定鄉里,河北武邑縣人。
王孝傑唐朝名將,今陝西潼關人,從小行軍入伍,屢立戰功。
王晙滄州景城(今河北滄縣)人,唐朝宰相、名將。
李光弼唐朝中期名將,今遼寧省朝陽人,左羽林大將軍李楷洛第四子;參與平定安史之亂,鎮壓浙東袁晁起義。
四檔:32人
吳起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人。
田單戰國時期名將,臨淄人。挽救瀕臨滅亡的齊國,大破燕軍,收復七十餘城。
趙奢戰國時代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今河北邯鄲人。治理國賦,民富而府庫實,閼與之戰擊破秦軍。
王翦戰國末期秦國名將,今陝西富平人,與其子王賁一並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彭越西漢開國功臣,漢初三大名將之一,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人。
周亞夫西漢時期軍事家,沛郡豐縣人,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軍事才華卓越。
衛青西漢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後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趙充國西漢名將,今甘肅天水人。威震匈奴,平定西羌,施行屯田。
寇恂東漢開國名將,今北京人,雲台二十八將第五位。
賈復東漢開國將領,今河南省鄧縣人,雲台二十八將第三位。
耿弇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協助劉秀建立東漢,收取46郡、300餘城。
段飃
張遼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今山西朔州人。呂布手下,呂布敗亡後,張遼歸曹操。
關羽漢末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中國武聖,今山西運城人,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周瑜東漢末年名將,三國美男子之一。輔佐孫策平定江東,赤壁破曹操,南郡敗曹仁。
陸遜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今江蘇蘇州人。與呂蒙共同擊敗關羽、奪取荊州;夷陵之戰破劉備;石亭之戰敗曹休。
羊祜魏晉時期大臣,著名戰略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今山東新泰人。。
王浚西晉時期名將,出身於世代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博學多聞,美姿貌。多謀善戰。
謝玄東晉軍事家,豫州刺史謝奕之子、太傅謝安之侄。組建北府兵、淝水之戰大破前秦、北伐中原。
王猛今山東濰坊壽光人,後移家魏郡。十六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將軍。
王鎮惡東晉名將,今山東昌樂西人。前秦丞相王猛孫。
斛律光北齊名將,年少時期善騎射,以武藝知名;指揮軍隊與北周作戰。
王僧辯今山西祁縣人。右衛將軍王神念次子,南朝梁名將。
於謹河南洛陽人,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著名將領、戰略家,八柱國之一。
吳明徹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南齊南譙太守吳景安之孫,南梁右軍將軍吳樹之子。
韓擒虎今河南新安縣東人。隋朝名將,北周驃騎大將軍韓雄之子。容儀魁偉,有膽略,好讀書。
史萬歲今陝西西安人,隋朝名將。長於騎射,好讀兵書。15歲隨父從軍。北周武帝時,其父戰死,以忠臣子授開府儀同三司,襲爵太平縣公。
尉遲敬德朔州善陽人,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北邙山力救李世民,大敗單雄信;玄武門之變誅殺李元吉。
裴行儉今山西聞喜人。唐朝名將、政治家、書法家,隋朝禮部尚書裴仁基次子。
張仁但
郭元振唐朝名將,今河北省邯鄲人;離間吐蕃、拓展疆域、輔助唐玄宗誅殺太平公主。
李晟唐朝名將,封西平郡王,今甘肅臨潭人;收復長安,平定朱泚之亂。
(1)64發明家擴展閱讀:
唐肅宗上元元年,追封西周開國名臣姜尚為武成王,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並以張良、韓信、白起等七十四位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配享姜尚兩側。其中有十位被尊為「十哲」,其餘六十四位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唐朝所列七十四位配享
武廟十哲
十哲:司馬穰苴、孫武、吳起、樂毅、白起、張良、韓信、李勣、諸葛亮、李靖
武廟六十四將
左列:
越相國范蠡、齊將孫臏、趙信平君廉頗、秦將王翦、漢相國平陽侯曹參、左丞相絳侯周勃、前將軍北平太守李廣、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後漢太傅高密侯鄧禹、左將軍膠東侯賈復、執金吾雍奴侯寇恂、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太尉槐里侯皇甫嵩;
魏徵東將軍晉陽侯張遼,蜀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吳偏將軍南郡太守周瑜、丞相婁侯陸遜,晉征南大將軍南城侯羊祜、撫軍大將軍撫軍大將軍襄陽侯王濬,東晉車騎將軍康樂公謝玄,前燕太宰錄尚書太原王慕容恪,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濟,梁大尉永寧郡公王僧辯;
北齊尚書右僕射燕郡公慕容紹宗,周大冢宰齊王宇文憲,隋上柱國新義公韓擒虎、柱國太平公史萬歲,唐右武候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恭、右武衛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右武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張仁亶、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山公王晙、夏官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朔方大總管王孝傑;
右列:
齊相管仲、安平君田單,趙馬服君趙奢、大將軍武安君李牧,漢梁王彭越、太尉條侯周亞夫、大將軍長平侯衛青、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後漢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征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太尉新豐侯段熲、魏太尉鄧艾、蜀車騎將軍西鄉侯張飛、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大司馬荊州牧陸抗、晉鎮南大將軍當陽侯杜預;
太尉長沙公陶侃、前秦丞相王猛、後魏太尉北平王長孫嵩、宋征虜將軍王鎮惡、陳司空南平公吳明徹、北齊右丞相咸陽王斛律光、周太傅大宗伯燕國公於謹、右僕射鄖國公韋孝寬、隋司空尚書令越國公楊素、右武候大將軍宋國公賀若弼、唐司空河間郡王李孝恭、禮部尚書聞喜公裴行儉、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國公郭元振、朔方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張齊丘、太尉中書令尚父汾陽郡王郭子儀。
宋朝改編七十二位配享
按照朝向不同分檔:
一檔:張良;
二檔: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並西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
三檔: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王晙、李光弼並西向;
四檔:西廡: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飃、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浚、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但、郭元振、李晟並東向。
參考資料:網路-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貳』 目前.中國最有名的發明家是誰他的作品是什麼謝謝....
袁隆平: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簡介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農歷七月初九)出生於北京協和醫院。祖籍江西省德安縣。
袁隆平的童年正處在中國時局動盪、國難當頭的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8歲的袁隆平隨父母從漢口經湖南桃源、湖北宜昌去四川,1939年抵達重慶。先後在漢口扶輪小學,湖南弘毅小學,重慶龍門浩中心小學、復興初級中學、贛江中學、博學中學讀書;1948年2月,袁隆平進入南京中央大學附中讀書。
在求學階段,袁隆平肯動腦筋,不讀死書,善於思索,被老師稱為「愛提問的學生」。一次,參觀園藝場的偶然機會,引起了袁隆平對大自然神奇的幻想而立志學農。1949年,袁隆平考入重慶相輝學院農學系(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並入西南農學院)。
1953年8月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湖南省安江農校任教,講授俄語、植物、作物栽培、遺傳育種等課程。1964年2月,與農技幹部鄧哲結婚。在安江農校長達18年的教學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學,一面從事生產實踐,選擇課題進行科學研究。
20世紀60年代初,袁隆平帶領學生下農村生產實習,目睹了農村糧食短缺、群眾生活困難的現狀,決心從農作物品種改良入手,探索科技興農之路,與飢餓和災荒作斗爭。
1964年,袁隆平在我國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並提出通過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復系的三系法途徑來培育雜交水稻,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
但工作剛剛起步,就開始了「文化大革命」。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他避開干擾,依靠社會主義的大協作精神,帶領助手刻苦鑽研,克服種種困難,經過10年奮戰,終於攻克了三系法雜交水稻研究中的難題。1972年袁隆平與同事們一起率先育成我國第一個實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二九南1號」,並於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選育成第一個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究出一整套生產雜交種子的制種技術,1976年開始,雜交水稻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稻平均增產20%左右。由此,袁隆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將水稻雜種優勢應用於生產的科學家。
1980年以來,袁隆平又先後育成「威優64」、「威優49」等幾個大面積推廣的早熟、多抗新組合。1987年,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列入國家「863」計劃,袁隆平掛帥開展全國性的協作攻關。歷經九年的艱苦攻關,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成功,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雜交稻每畝增產5%—10%。
1998年,袁隆平主持的長江流域兩系法雜交早秈稻選育研究獲得突破,育成優質、高產、早中熟的兩系早秈稻組合,為解決長期以來長江流域早秈稻米質不好、產量不高的難題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1998年,超級雜交稻研究被列為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袁隆平出任首席責任專家;2000年,超級雜交稻實現百畝示範片畝產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超級雜交稻實現百畝示範片畝產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標;現正朝著百畝示範片畝產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標努力,計劃到2010年實現。www.MRZL.COM。
由於開展雜交水稻研究的需要,袁隆平1971年2月從安江農校調到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工作。1978年晉升為研究員。1982年和1985年先後被湖南農學院和西南農業大學聘為兼職教授。
為加強和協調雜交水稻的科學研究,1984年成立了全國性的雜交水稻專門研究機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任中心主任。1995年,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立,袁隆平任主任。
1995年,袁隆平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受聘為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
『叄』 電報的發明者是誰
塞繆爾·莫爾斯
塞繆爾·莫爾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年4月27日-1872年4月2日),男,是一名享有盛譽的美國畫家、電報之父。1791年4月27日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查爾斯頓,Morse最初的職業是畫家。1839年他發布了他的第一項發明「莫爾斯」碼。
他的同行發明的電報就是運用「莫爾斯」碼來傳遞信號的,1844年莫爾斯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拍發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 在座無虛席的國會大廈里,莫爾斯用激動得有些顫抖的雙手,操縱著他傾十餘年心血研製成功的電報機。1872年於紐約逝世。
第一封電報的內容是聖經的詩句:"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跡"。
電報機有人工和自動兩種,還有有線發送和無線發送兩種方式。人工電報機是由人來按動電鍵,使電鍵接點開閉,形成「點」、「劃」和「間隔」信號,經電路傳輸出去,收報端接到這種電信號後,便控制音響振盪器產生出「嘀」、「嗒」聲,「嘀」聲為「點」,「嗒」聲為「劃」,供收報員收聽抄報。
在無線通信情況下,發報端除有發報電鍵外,還必須有發射機,以便將電鍵發出的電脈沖信號變換(即調制)成高頻載波信號,才能發送出去。在接收端,除了耳機外,還必須有接收機,它將發射端發送的高頻載波信號接收下來,再變換(即解調)成音頻信號,供人工收聽抄報。
自動電報機的發報端在發報時,事先將准備發送的報文用專用的鑿孔機鑿成發送鑿孔紙帶,然後用快機發送出去。在收報端,使用波紋收報機來收報,即在移動的紙帶上自動記錄莫爾斯電碼波紋信號。
電報的發明,為各地氣象資料的迅速傳遞和集中提供了條件,使繪制當日天氣圖成為可能。
(3)64發明家擴展閱讀:
做為一種實際上已經絕跡的電碼,美式摩爾斯電碼使用不太一樣的點、劃和獨特地間隔來表示數字、字元和特殊符號。這種摩爾斯電碼的設計主要是針對地面報務員通過電報電線傳輸的,而非通過無線電波。
這種古老的、交錯的電碼是為了配合報務員接聽方式而設計的。不象現在可以從揚聲器或者耳機中聽到電碼的音調,你只能從這些最早期的電報機的一個機械發生裝置聽到嗒嗒的聲音,甚至是從發送電鍵接聽:這種電鍵在不發送信號時被設置為從動模式,負責發聲。
『肆』 電報發明者是誰 誰發明了電話
電報發明者是莫爾斯,電話發明者是亞歷山大·貝爾。
電報:1844年5月24日,莫爾斯在華盛頓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里,一批科學家和政府官員聚精會神地注視著莫爾斯,只見他親手操縱著電報機,隨著一連串的「點」、「劃」信號的發出,遠在64公里外的巴爾的摩城收到由「嘀」、「嗒」聲組成的世界上第一份電報。
塞繆爾·莫爾斯(Samuel Finley Breese Morse,1791年4月27日-1872年4月2日),男,是一名享有盛譽的美國畫家、電報之父。1791年4月27日出生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查爾斯頓,Morse最初的職業是畫家。
1839年他發布了他的第一項發明「莫爾斯」碼。他的同行發明的電報就是運用「莫爾斯」碼來傳遞信號的,1844年莫爾斯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拍發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美國發明家、企業家。
他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電話機的專利權,創建了貝爾電話公司(AT&T公司的前身)。關於電話的發明者尚存爭議,美國國會2002年6月15日判定義大利人安東尼奧·梅烏奇為電話的發明者,加拿大國會則於2002年6月21日通過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
『伍』 長號發明者
長號
古稱長鳴、中鳴、招軍、銅角、馬吹等。是瑤、壯、苗、彝、哈尼、布依、土家、維吾爾、漢等族唇振氣鳴樂器。瑤語稱當嘹。彝語稱大巴拉。布依語稱莽列。維吾 爾語稱卡奈依。漢族稱大號、長尖、喇叭、尖子號等。流行於全國各 地,尤以廣西、雲南、貴州、新疆等省、區最為盛行。
歷史較悠久。我國古代所有喇叭類型的氣鳴樂器都通稱為角,最初是用天然的牛角吹奏,後發展為用竹、木、皮革、銅等材料製作,長號則是由古代的角衍變而來。古代為軍中樂,文 獻多有記載。《通禮義纂》:「長鳴角也,按蚩尤師魍魎與黃帝戰於涿鹿,帝令吹角,為 龍 鳴,以御之。魏武帝征烏桓,軍思歸,乃減角為中鳴,其聲尤悲,以應胡笳」(引《太平御 覽》)。《通雅》中有:「長鳴今時之號通也,口圓而長,如竹
『陸』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的重大發明有哪些
發明家愛迪生
愛迪生是美國人,他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一生中發明內的東西共有一千多容種,如留聲機、活動電影放映器、電燈等,對改善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貢獻。
有人問他,在那麼多的發明當中,他最滿意的是哪一種。他回答說:「電燈!有了電燈,世界就不再黑暗。」
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整整工作了兩年。他常常在實驗室裏一連工作十多個小時。有時他實在太累了,便躺在實驗桌上睡一會兒。為了找到一種價錢便宜、使用時間長的燈絲,他換了好幾百種材料,不知實驗了多少遍。別人不認同他的研究工作,取笑他白白浪費時間,愛迪生卻一點也不灰心,堅定地說:「只要我不斷地去實驗,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愛迪生正是靠著這種不怕失敗,勇於嘗試的精神,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燈絲,發明了耐用、價錢便宜的電燈,為世界帶來了美好的光明
『柒』 阿姆斯特朗的簡介
阿姆斯特朗出生於1971年9月18日,美國著名自行車選手,1992年開始職業自行車生涯,1996年身患癌症,在艱苦的治療後重返賽場。1999年代表美國的郵政車隊獲得環法大賽的車手總成績冠軍。之後直到2003年,他連續五次奪冠,平了西班牙車手安杜蘭等創造的環法五連冠的紀錄。2004年與2005年再連續奪冠,阿姆斯特朗10次參加環法大賽實現環法車手七連冠,創造了環法歷史上的奇跡。但他個人興奮劑丑聞纏身,2012年8月23日,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宣布剝奪阿姆斯特朗七個環法自行車賽冠軍頭銜,並且終身禁賽。
『捌』 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有哪些人
NO1.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義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伽利略發明了擺針和溫度計,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歷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
伽利略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從而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理學的許多臆斷,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反駁了托勒密的地心體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純屬思辨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因此被譽為「近代力學之父」、「現代科學之父」。其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玖』 外國科學家有哪些人
1、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
2、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3、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網路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
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里,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里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
4、邁克爾·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出生於薩里郡紐因頓一個貧苦鐵匠家庭,僅上過小學。1831年,他作出了關於電力場的關鍵性突破,永遠改變了人類文明。
5、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02-15-1642-01-08)。義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伽利略發明了擺針和溫度計,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拾』 中國古代都有哪些發明家
1、紙張——蔡倫,東漢太監。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被漢和帝封為龍亭侯,時稱蔡侯紙。
2、活字印刷術——畢升,北宋湖北英山布衣。沈括《夢溪筆談》載,其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燒硬後便成活字。可施墨鋪紙印刷,經烘烤取下活字,又可再用。
3、織布機——黃道婆,南宋末上海人,童養媳出身。從海南崖縣黎民學到紡織技術,回故里改革棉紡工具,包括去籽攪車,彈棉椎弓,三錠腳踏紡紗車。
4、水力鼓風機——杜詩,東漢南陽太守。水排以水為動力,通過滾動機械使皮製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稱為「杜詩水排」,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
5、麻將——難考。一說明朝太監鄭和,豐富出洋水手生活;二說明初萬秉迢,引喻梁山好漢;三說起源江蘇太倉,以籌牌記數酬勞。最早有關麻將的計載是宋朝楊大年「麻將經」,清人陳實門豐富發展。
6、火柴——北齊宮女。陶谷《清異錄》載,577年北齊兩面受敵,缺火種來燒飯和取暖,絕望中一群貧苦宮女竟神奇地發明了火柴,用硫磺製作而成。
7、算盤——難考,初為算籌。一說東漢天文學家劉洪創造了「乾象歷」,並親授其法予徐岳,徐著《數術記遺》第一次記載了算盤的樣式;二說劉洪問學於道家天目先生,傳授珠算之法;三說算盤的名稱最早見於元學者劉因《靜修先生文集》。
8、小孔成像——墨子,宋大夫,先秦墨家代表。《墨子》論述了杠桿平衡,並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線進行的性質。這是對光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9、指南針——沈括,宋朝科學家。戰國時發明了司南,沈括《夢溪筆談》進一步說明了用鐵針磁化製作指南針的方法。
10、測園海鏡——李治,宋元數學家,《測園海鏡》是第一本改述「天元術」的巨書。
11、淬火技術——浦元,三國蜀工匠,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而有彈性。
12、大衍求一術——秦九韶,南宋數學家。《數書九章》創立解一次同餘式的「大衍求一術」和求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正負開方術。秦九韶、李冶、楊輝、朱世傑並稱宋元數學四大家。
13、孫子問題——孫子,三國數學家。《孫子算經》上卷介紹籌演算法則(春秋就採用十進位值制記數),下卷則有著名的「物不知數」題(乘余定理的起源),亦稱「孫子問題」。
14、造塔術——喻皓,北宋建築師。設計靈感塔,著《木經》,有造塔魯班之稱。
15、л精確值——祖沖之,南朝數學家。利用劉微割圖術提出л更精確的上下界,即3.1415926〈л〈3.1415927。製成《大明歷》,造出指南車,千里船。
16、割圖術——劉微,魏晉數學家。發明了割圖術,取л值3.14。還發明了介線性方程組的新分法,提出了不定方程問題,建立了等差級數前幾項和公式。
17、四元術——朱世傑,元代數學家。編撰中國第一本算學啟蒙,又著《四元玉鑒》,把天元術推廣為「四元術」,這是一種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個未知數)。
18、卧褥香爐(平衡環)——丁緩,漢長安巧工。《西京雜記》記載,其作卧褥香爐,一名被中香爐(初為房風發明),其法後絕,運四周而爐體常平,可置之被褥中,故以為名。其原理與現代陀螺儀中的萬向支架相同。又作七輪扇,七輪大皆徑尺,遞相連續,一人運之,滿堂寒顫。
19、敞肩式拱橋——李春,隋代建橋巨匠,首創了在主拱圖上設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橋趙州橋。
20、龍骨水車——馬鈞,三國魏人,時稱「天下之名巧」。水車桔槔(翻車)能連續提水,結構精妙。又先後改進了織綾機、製造了已經失傳的指南車、為魏明帝曹睿製做了「水轉百戲」、設計製造出了輪轉式發石車。
21、制圖六體——裴秀,晉魏地圖學家,曾與機械專家馬鈞辯難。在中國最早創立了繪制平面地圖的理論「制圖六體」,並繪制了《禹貢地域圖》。
22、走馬燈——莘七娘,五代閩國隨軍夫人。發明了松脂燈(孔明燈)作為打仗時的信號燈,這是中國人最早利用熱氣球。又發明了走馬燈,乃航空燃氣渦輪的始祖。
23、天象儀——蘇頌,宋代天文學家。與韓公廉合作製成了天象儀及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第一架天象儀。
24、赤道式儀器——洛下閎,漢天文家。改創赤道式儀器,定下了赤道式渾儀的基本結構。
25、統天歷——楊忠輔,南宋天文學家。創制了《統天歷》,確定回歸年長度為 365.2425 日。並發現回歸年長度有消長現象。
26、大衍歷——僧一行,唐代高僧、天文家。編制新的歷法《大衍歷》,包括十篇歷議,是古代非常先進的歷法。世界第一次發現恆星位置變動的現象。
27、皇極歷——劉焯,隋代天文學家。制定《皇極歷》,創立了等間距二次差內插法以計算日月視運動的速度。又把差歲改為 75 年差一度。
28、石氏星經——石申--戰國魏國天文學家。著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後世尊為「石氏星經」。書中標有 121 顆恆星的位置,還記有五大行星的運行及交食等情況。石申編制了最早的星表。
29、天文儀表——郭守敬,元代傑出天文學家。創制了高表、玲瓏儀、觀象台計 16 種儀表,專供測量天體使用。還製作了簡儀,測定了黃赤交角。
30、渾天儀——張衡,東漢天文學家。渾天說代表人物,設計製造了漏水轉渾天儀、候風地動儀,並對日月星辰做了許多觀測和分析,畫出我國首張星圖。
31、運河船閘——喬維岳,後周壽州刺史,984年發明了運河船閘,提高了河運能力。
32、機械鍾—— 僧一行,唐朝高僧、數學家,發明了機械鍾,實際上是一架附有報時裝置的天文儀器,而不是一架簡單的鍾表。
33、七巧板——難考。一般認為源於宋明燕(宴)幾圖,黃伯思撰《燕幾圖》,明代嚴澄著《燕幾譜》將方形改為三角形,用13張三角形的案幾合為蝶翅形,稱為燕翅幾,也可拼出各種圖形。清初始有七巧板,養拙居士《七巧圖》刊行,使之流傳。
34、耬犁——趙過,西漢搜粟都尉。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耬車有獨腳、二腳、三腳、甚至四腳數種。
35、火腿——宗澤,宋朝名將。發明了火腿的製作方法。
36、糕點——聞仲,奉商紂之命討伐武王,為減少埋鍋造飯時間,設計了一種用飴糖和谷粉粘在一起的糖餅,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點心。
37、毛筆——蒙恬,秦朝大將。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製成蒼毫名秦筆。
38、豆腐——劉安,淮南王,劉邦之孫。熬丹葯時無意間用黃豆、鹽鹵做成了豆腐腦。又說樂毅(戰國燕國大將)父母年老嚼不動黃豆,就磨成豆漿,再撒鹽鹵成了豆腐。
39、理發工具——羅隱,唐明皇時人,亦稱羅祖、羅真人,發明理發手藝和工具。
40、皮鞋——孫臏,戰國軍事家。苦不能行走,發明原始皮鞋,為「製鞋始祖」。
41、玻璃——陸毒,西漢綠林好漢,用石頭架鍋做飯時發出強光,原來是石頭被燒得透明,此為中國原始玻璃。
42、中醫四診——扁鵲,戰國名醫秦越人,創立望、聞、問、切「四診」醫術。
43、拋石機——馬鈞,三國魏人,把諸葛亮的連發弩改成拋石機(發石車)。
44、新式織綾機——馬鈞,三國魏國人。當時的織機經線有五十躡(腳踏操縱板)、六十躡,馬鈞將其一律改為十二躡,大大提高了功效。
45、眼鏡——孫雲球,清初科學家,中國眼鏡業創始人,著《鏡史》。
46、體操——華佗,三國神醫。他發明五禽戲,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關節都能得到舒展的醫療體操,是專門編了用作健身用的。
47、性激素——張仲景,東漢名醫。他發明了五石散,原用來治療瘧疾。葯性偏熱,服用全身酷熱難當,必須以陰寒食物來抑其燥火,故又名寒食散。又說,服食後激動不已且不能著衣,疑有催情作用。魏人何晏廣為宣傳,遂在文士間蔚然成風。
48、二十四節氣——鄧平,漢朝科學家。《尚書》對節氣有所記述,西漢劉安《淮南子》有完整的24節氣記載。前104年鄧平制定《太初歷》,正式把24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24節氣的天文位置。
49、法醫——宋慈,宋代名醫,福建建陽人。《洗冤集錄》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檢驗專著,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
50、麻醉術——華陀,三國神醫。他發明「麻沸散」,主葯是莨菪子和曼佗羅。開創全身麻醉的先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術做腹腔手術的人。
51、人造金——葛洪,晉代道士煉丹家。其《抱朴子》中的「黃自」卷側重講了許多人造黃金和自銀,煉丹術已經得到了一些人造的化學葯品。
52、隸書——程邈,秦始皇囚徒,故稱隸書。在獄中改進文字,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
53、楷書——鍾繇,三國魏書家。魏初任相,與王羲之並稱「鍾王」。
54、行書——劉德升,後漢書家。《太平廣記》載,「行書者,後漢劉德升所造也。行書即正書之小變,務從簡易,相聞流行,故謂之行書」。
55、草書——張芝,漢代書家。草書始於漢初章草(急就章),漢未張芝變「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回繞的「狂草」。
56、小篆——李斯,秦國丞相。秦採取「書同文」政策,廢除六國文字中和秦文字不同的形體,將秦國的大篆進行簡省刪改規范,形成了一種新的正式字體「小篆」。
57、幾何——墨子,宋大夫,先秦墨家代表。《墨經》中提出了點、線、方、圓等幾何概念。
58、勾股定理——商高,西周人。一般稱為畢氏定理,由古希臘數學家畢達格拉斯首先發現。但《周髀算經》記載商高與周公的一段對話,商高說「故折矩,勾廣三,股修四,經隅五」,遠早於畢氏,有人主張應稱商高定理。
59、吊橋——李冰,戰國秦水利家,興建都江堰。還在四川灌縣修建了安藍橋,這是世界最早的竹纜鏈橋。總長320米,有八個孔,整個結構中沒有一塊金屬材料。
60、標度盤——趙達,晉朝科學家。570年發明了指針式標度盤裝置,結構精細復雜令人驚奇,由多達40個同心圓組成。
61、火槍——唐福,宋朝科學家。995年使用火葯造出火簡、火槍。後來火槍經阿拉伯傳到歐洲,出現最原始的步槍。唐福還發明了火球和火蒺藜兩種火葯武器。後來,宋人陳規又發明了長竹管制火槍,引燃葯捻點爆。
62、火炮——鄭瑤,唐末科學家。將火葯包裝在拋石機上,用火點著向敵人拋過去的,《九國志》將這種打法稱為「發機飛火」。904年鄭瑤攻南昌便運用火炮陷龍沙門。
63、火箭——馮繼升,宋朝科學家。907年向政府獻上製作火箭的方法,政府還賜了他一些獎勵。1000年唐福又向宋朝政府獻火箭。
64、直升飛機——徐正明,清初發明家,江蘇吳縣人。前500年中國人製成了直升竹蜻蜓,這是直升飛機的起源。17世紀徐正明製成原始的飛行器棗飛車,離地尺余,飛渡港汊。堪稱直升機型式飛行器最原始試驗。
65、水雷——唐荊川,明朝抗倭英雄。其《武論》中闡述水雷製作方法,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操縱機械擊發的水雷。
66、煙花——李畋,唐代花炮祖師,湖南瀏陽大瑤人。傳說鑽研《荊楚歲時記》中燃竹驅祟避邪之記,始有火硝爆竹之首創。又傳,得葯王孫思邈指點,將「伏火硫磺」首創為「火硝紙爆」,開「煙花禮炮」之先河。
67、宣紙——孔丹,東漢蔡倫的徒弟。傳說他想造一種精良的白紙,但屢試屢敗,便周遊四方,終於在安徽涇縣造出宣紙。
68、炒肝——劉喜貴,清會仙居掌櫃。用料為豬腸和豬肝,著名北京小吃。
69、臭豆腐——王致和,清康熙年間人。從安徽進京趕考落選,遂留在京城豆腐。無意間發明了臭豆腐,傳說慈禧賜名「青方」。
70、麵筋——張士誠,元末農民軍首領。《事物紺珠》說,梁武帝當年作斷酒肉文,創造了麩(麵筋)替代雞豚。但江浙民間說,乃張士誠手下廚師所創。
71、五香醬羊肉——馬永祥,清乾隆年間月盛齋掌櫃。月盛齋馬家老鋪由回族人馬慶瑞1775年創辦,以製作五香醬羊肉和燒羊肉著稱,從第二代馬永祥開始出名。
72、皮影戲——李少翁,東漢方士。為漢武帝做皮影戲,得見已逝的寵妃李夫人。佛教徒多用皮影藝術宣傳佛教。
73、木偶戲——偃師,周穆王的工匠。又稱傀儡戲,最早代替活人殉葬,全盛時期為宋代。
74、獸醫——馬師皇,黃帝時代獸醫。善醫馬及各種野獸,被後世尊為獸醫始祖。
75、冰糖——鄒和尚,唐代僧人,愛科學,尤重製糖技術,首創冰糖,列為朝廷貢品。製糖技術在當時世界上處於領先的地位。
76、饅頭——諸葛亮,三國蜀謀士。發明肉餡饅頭替代人頭,用以祭祀。
77、桿秤——范蠡,春秋謀士。他在經商中發現,買賣都是用眼估堆,很難做到公平,便發明了老秤。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外加福祿壽三星,組成了十六兩秤的「秤星」,告誡商人,缺一兩折福,缺二兩折祿,缺三兩折壽。
78、紙幣——張詠,北宋名臣。主政四川時,覺得金銀銅錢攜帶不便,於是創立「交子」制度。這是中國最早的紙幣,也是全世界最早的紙幣。
79、笛子——京房,漢音樂家。他對羌笛進行改造,從四孔變成五孔。而漢武帝時丘仲機所造之笛,完全是羌笛形制。
80、彈弓——考子。古語說「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生於古之孝子」,意思是說,弩箭由弓箭而產生,弓箭由彈弓而產生,彈弓的產生是因為一位孝子。古代實行淺葬,時有野獸掏墳吃肉,有個孝子在守墳時發明了彈弓。
81、火鍋——難考。一說三國魏文帝,時有「五熟釜」,就是分有幾格的鍋,形同今天的「鴛鴦鍋」;二說成吉思汗,為了使部隊不延誤戰機,將羊肉切成小塊擲進沸騰的鍋里眾人共吃;二說長江纖夫,火鍋熱湯佐以烈酒,疲乏頓消。其實,火鍋的發展是漸進式的。
82、腐乳——王婆,漢代商人。在漢中街賣豆腐,與佘員外競爭不利,豆腐長期積壓變質,無意中發明了豆腐乳。又說,苗栗客家人發明了「豆腐飴」。
83、月餅——楊貴妃,唐玄宗寵妃。殷周時期就有紀念聞仲的「太師餅」,後從西域引進芝麻、胡桃,改稱「胡餅」。某年中秋,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玄宗嫌「胡餅」不雅,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隨口命曰「月餅」。
84、車船——李皋,唐朝人。《舊唐書》說李皋「常運心巧思為戰艦,挾二輪蹈之,翔風鼓浪,疾若掛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所造車船即現代輪船的始祖。又說,南北朝祖沖之所造"千里船"日行100多里,就是車船。
85、獨輪車——諸葛亮,三國蜀相。前身是木牛流馬,俗稱「小車」、「雞公車」、「羊角車」。其實,這種車相傳大禹治水時就已經發明。
86、轆轤——史佚,周代初期的史官。《物原》記載,「史佚始作轆轤」。
87、耬車——趙過,漢武帝時期人。戰國時期就有了播種耬車,趙過在一腳耬和二腳耬的基礎山,發明了三腳耬,大大提高了播種效率。
88、賈憲三角——賈憲,北宋數學家。他創制了一幅數字圖式,即「開方作法本源圖」。此圖見於楊輝書中,特意說明「賈憲用此術」。所以,稱為「楊輝三角」是不妥當的。
89、地磁偏角發現——沈括,宋代科學家。他在《夢溪筆談》記述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可以指南的時候指出,「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這是世界上關於地磁偏角最早發現。
90、皮蛋——吳江人。傳說明代蘇州吳江有一家小茶館,掌櫃常把茶葉渣倒在爐灰堆中,他家的鴨子又常在爐灰堆上生蛋,無意中發明了皮蛋。
91、制墨——邢夷,西周人。《述古書法纂》載,「邢夷始制墨,字從黑土,煤煙所成」。最早記載的是三國魏書法家韋誕(字仲將),「仲將之墨,一點如漆」。
92、法典——皋陶,唐堯主管司法的大臣,首創國家第一部法典,被萬世敬奉為獄神或司法神。虞舜親自創作了三故五典,做為治國之文典制度之本。
93、榻床——呂望,即姜子牙。《廣博物志》載,「神農始作床,少昊始作簣,呂望始作榻」。
94、船櫓——魯班,春秋魯國發明家。他看見魚兒在水中揮尾前進,遂削木為櫓。此說恐有附會,東漢劉熙《釋名釋船》對櫓作出了解釋,它省力且高效,有一櫓三槳之說。
95、石碾——魯班,春秋魯國工匠。明《物原》說,「魯般作礱磨碾子」。但是,目前未發現魏晉以前的考古實物,疑出現較晚。
96、石磨——魯班,春秋魯國工匠。《世本·作篇》載,「公輸班作磑」。公輸班即魯班,磑即磨。《說文解字》也說,「古者公輸班作磑」。
97、風箏——魯班,春秋魯國工匠。傳說發明了風箏,升空三日而不墜。
98、雨傘——魯班,春秋魯國工匠。傳說發明了傘,傘骨用竹或檀香木製成,上面覆以樹葉或羽毛做的傘面。
99、紙牌——張遂,唐代高僧一行。紙牌起源於葉子戲(紙牌只有樹葉大),而葉子戲由僧一行發明。後來馬可波羅帶到了歐洲,遂有撲克。
100、硯台——子路,孔子學生,硯墨而傳之。又說,春秋魯人仲田鑿石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