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瑟誰發明的

瑟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8-12 21:49:11

A. 瑟是什麼

瑟,中國古代的撥弦樂器。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聲音階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另指古水名,指今河南省羅山縣的小黃河。

B. 古箏是誰發明

暫無可考證的發明者,只能知道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古箏就在當時的秦國(現陝西)一帶廣泛流傳,又名秦箏。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中國漢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

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現在也出現了小古箏、攜帶型古箏、迷你古箏、半箏、新箏、十二平均律轉調箏。古箏是一件伴隨中國悠久文化,在這肥沃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

結構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稱之為琴碼)、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

(2)瑟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古箏的統一規格為:1.63米,21弦。

古箏的面板大多數採用河南蘭考的桐木製造,框架為白松,箏首、尾、四周側板有紅木、老紅木(緬酸枝)、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箏的音質取決於面板和琴弦,周邊用料對古箏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紅木、紫檀、金絲楠木為佳。

早期到近代也有過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區的箏又有多種定弦法,箏的新種類還有「蝶式箏」、「轉調箏」等。

C. 誰發明了古琴

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它在中國歷史上流傳了三千餘年不曾中斷,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至今依然鳴響在書齋、舞台上的古老樂器。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歷史階段中,「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在音樂、棋術、書法、繪畫中居於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簫撫琴、吟詩作畫、登高遠游、對酒當歌成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動寫照。春秋時期,孔子酷愛彈琴,無論在杏壇講學,或是受困於陳蔡,操琴弦歌之聲不絕;戰國時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美談;魏晉時期的嵇康給予古琴「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的至高評價,終以在刑場上彈奏《廣陵散》作為生命的絕唱;唐代文人劉禹錫則在他的名篇《陋室銘》中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可以彈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淡泊境界。時至今日,古琴音樂依然作為中國音樂的靈魂與精髓,鑄刻在美國「旅行者」號太空飛船的鍍金唱片里,晝夜不息地回響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尋覓著宇宙間的「知音」。
琴的創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卻可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詩經·關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亦有:「琴瑟擊鼓,以御田祖」等記載。
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的古琴名列其中。

D. 瑟的起源


瑟的起源十分久遠,在考古發現的弦樂器中所佔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點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並且絕大多數出自東周楚墓。其他如江蘇、安徽、山東和遼寧等省,只有一點零星發現。文獻記載「庖羲氏」作瑟 。
傳說在夏代已經有瑟了。甲骨文上的「樂」 字,上面就是「絲」字,下面是一個「木」字。瑟要用弦,那麼瑟的產生應該在蠶絲出現之後。瑟弦的原料,至少有能夠繅絲的技術才可能制出弦線。先秦前後的弦樂器就是琴和瑟。
另外一個推測,象琴瑟這一類樂器,可能和狩獵的弓弦有關。當然,弓弦的原料也可以用牛筋或其他動物的皮筋條製作。我們在1984年復制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瑟,最粗的幾根低音弦,用的就是牛筋弦。
瑟是我國最早的彈弦樂器之一,先秦便極為盛行,漢代亦流行很廣,南北朝時常用於相和歌伴奏,唐時應用頗多,後世漸少使用。
《詩經·小雅》有:「……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土女。」這是見於古籍最早的記載,說明瑟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孔子擅鼓瑟,用來為詩歌伴奏,在當時,孔子鼓瑟是獨立成家的,號稱「孔門之瑟」(《論語·先進》;「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
《周禮·樂器圖》記載: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 ,繪文如錦者,曰「錦瑟」。
《漢書·郊祀記》說:「太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能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後來瑟的製作漸精,用途更加廣泛。在周代祀奉文王的家廟里的一張瑟,上面系有染成朱紅顏色的絲弦,底部有著疏朗的音孔、彈奏時能發出舒緩的聲音來。

E. 瑟的詳細釋義

【名】
1、根據給定字形解釋。金文作【上㻎下皿】獨物象形,象瑟之形,珏象眾弦,大象瑟柱,皿象空心瑟體,本指上古誕生的撥弦樂器,較琴體大而有柱無徽。篆文字形,大之二足與皿字變形訛化為必字形,隸定作瑟。
本義:古代撥弦樂器。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無徽位。
辨析:琴與瑟。「琴」體積較「瑟」為小,音量較小,弦也較少,用於當著客人的面演奏。演奏者或為主人,或為妙齡女郎。「瑟」體積大空腔大故音量大,弦多則音色變化多,用於帷幕後面隱匿處作為背景音樂的演奏,目的是給賓客飲酒談天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而非用於專場音樂欣賞會,所以演奏員可以是技術嫻熟的老叟老婦。
說明:琴瑟均在伏羲時代發明。伏羲時代在2400 BC-2370 BC(見本網路詞條「三皇五帝年表」)。發明地點自然是伏羲之都,今河南淮陽。確切地說,應該在平糧台古城遺址內。
瑟,庖犧所作弦樂也。從珡,必聲。——《說文》
大瑟小瑟。——《禮記·明堂位》
大瑟謂之灑。——《爾雅》。註:「二十七弦。世本,皰犧作五十弦。黃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勝,乃破為二十五弦。」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錦瑟》
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又如:調瑟(調准瑟弦的音);琴瑟(琴與瑟)。
2、古水名。即今河南省羅山縣的小黃河。
【象】沙沙作響,沙沙的聲音。如:瑟縮;瑟瑟。
【形】莊重嚴謹。
形容茂密。如:瑟彼柞棫(彼柞棫之木眾多而茂盛)。
明潔。
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詩·大雅·早麓》

閱讀全文

與瑟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