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撲克牌的發明者是誰
撲克牌的發明者最早追溯於周成王。
撲克的由來,源遠流長。人們只知道撲克傳自外國歐洲,其實紙質玩具,起源於中國。
遠在古代周朝初,傳說年幼的周成王在宮庭中與弟弟叔虞就曾玩一種「削桐葉為圭」的游戲。那時尚未發明紙張,故以樹葉為玩具。唐、宋時代,中國的祖先發明了一種紙牌,既可游戲,亦可賭博,稱「葉子戲」。
又有傳說大將軍韓信為了使士兵減少鄉愁,在軍中發明了一種供娛樂用的紙牌,因其只有樹葉大小,故稱之為葉子戲。上自文人學士,下至平民百姓,均樂此不疲。到了明、清時期,「葉子戲」紙牌,每副有40張,分4類。
牌上圖案,品目甚多,有人物、飛禽、走獸、花、鳥、蟲、魚等。清末至民國後,紙牌長約8厘米,寬約2厘米,人們稱紙牌。
建國前後,潮汕民間還盛行紙牌賭博,玩法由簡單的排列式而逐漸趨多種多樣,每張紙牌上繪印1至10點的數碼,或繪印上象棋上的「帥、仕、相、車等32字,分紅、青、黑、白4色,共64張,作為排列式賭博,2至4人共賭。
(1)花手的發明者擴展閱讀:
撲克牌的發展:
大約公元13世紀,這種紙牌戲,傳到歐洲,經過一段時期,紙牌演變為卡片,逐漸形成了普遍的撲克牌,成為國際性紙牌。
最早撲克牌張數,各地不一。義大利的每副78張,德國的每副32張,西班牙的每副40張,法國的每副52張。
以後成為國際性撲克牌每副52張,再加上」丑角「(Joker,亦稱大小王或大小鬼)兩張,共54張。至此,撲克牌上花色、點數及k、q、j圖案,基本上定型了。
撲克牌分四種花色,分別是黑桃、紅桃(或紅心)、方角、梅花。四種花色有不同稱呼。法國人稱「矛、心、方形、丁香葉」,德國人稱「葉、心、鈴、橡樹果」,義大利人稱為「劍、硬幣、棍、酒杯」。
後來西方人根據天文學中的歷法,把這種紙牌游戲卡片統一內容,定為54張,四種花色。這樣,經過長久時間的演變,逐漸趨於一致。
撲克牌玩法有很多種,最普通的有橋牌、打百分、釣紅點、拍百、21點、24點等,不一而足。由於撲克牌的牌數符合天文學的歷法,故有撲克是歷法的縮影的說法,理由是:
撲克牌54張,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兩張副牌大貓代表太陽,小貓代表月亮;桃、心、方、梅表示春、夏、秋、冬四季。
紅色牌代表白晝,黑色牌代表黑夜;每一季13個星期與撲克每一花色的牌數正好是13張,,52張牌的點數相加是364,再加上小貓的一點,是365,與一般年份天數相同;如果再加大貓的一點,那就正好是閏年的天數。
撲克牌的K、Q、J共有12張,既表示一年有12個月,又表示太陽在一年中經過12個星座。
撲克不僅有紙制的,還有許多其他材質的。有景泰藍包金的撲克、金箔銀箔做的撲克、水晶撲克、瑪瑙撲克、象牙撲克、象骨撲克、牛角牛骨撲克、竹製撲克、有機玻璃撲克、玻璃鋼撲克……這些撲克牌都是用來收藏的,很少用來打。
比如瑪瑙撲克、象牙象骨撲克、牛角牛骨撲克雖然都被做成了麻將的形狀,但玩的時候還是撲克的玩法。另外還有許多異型撲克,如圓形、聖誕樹形、鞋形、三角形、雪人形
㈡ 誰發明的
現代避雷針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富蘭克林認為閃電是一種放電現象。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1752年7月的一個雷雨天,冒著被雷擊的危險,將一個系著長長金屬導線的風箏放飛進雷雨雲中,在金屬線末端拴了一串銅鑰匙。當雷電發生時,富蘭克林手接近鑰匙,鑰匙上迸出一串電火花。手上還有麻木感。幸虧這次傳下來的閃電比較弱,富蘭克林沒有受傷。在成功地進行了捕捉雷電的風箏實驗之後,富蘭克林在研究閃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的一致性時,他就從兩者的類比中作出過這樣的推測:既然人工產生的電能被尖端吸收,那麼閃電也能被尖端吸收。他由此設計了風箏實驗,而風箏實驗的成功反過來又證實了他的推測。他由此設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種尖端裝置,就有可能把雷電引入地下。富蘭克林把這種避雷裝置:把一根數米長的細鐵棒固定在高大建築物的頂端,在鐵棒與建築物之間用絕緣體隔開。然後用一根導線與鐵棒底端連接。再將導線引入地下。富蘭克林把這種避協裝置稱為避雷針。經過試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避雷針的發明是早期電學研究中的第一個有重大應用價值的技術成果。
而避雷針在最初發明與推廣應用時,教會曾把它視為不祥之物,說是裝上了富蘭克林的這種東西,不但不能避雷,反而會引起上帝的震怒而遭到雷擊,但是,在費城等地,拒絕安置避雷針的一些高大教堂在大雷雨中相繼遭受雷擊。而比教堂更高的建築物由於已裝上避雷針,在大雷雨中卻安然無恙。
由於避雷針已在費城等地初顯神威,它立即傳到北美各地,隨後又傳入歐洲。
避雷針傳入法國後,法國皇家科學院院長諾雷等人開始反對使用避雷針,後來又認為圓頭避雷針比富蘭克林的尖頭避雷針好。但法國人仍然選用富蘭克林的尖頭避雷針。據說當時的法國人把富蘭克林看作是蘇格拉底的化身。富蘭克林成了人們崇拜的偶像。他的肖像被人們珍藏在枕頭下面,而仿照避雷針式樣的尖頂帽成了1778年巴黎最摩登的帽子。
避雷針傳入英國後,英國人也曾廣泛採用了富蘭克林的尖頭避雷針。但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富蘭克林的尖頭避雷針在英國人眼中似乎成了將要誕生的美國的象徵。據說英國當時的國王喬治二世出於反對美國革命的盛怒,曾下令把英國全部後家建築物上的避雷針的尖頭統統換成圓頭,以示與作為美國象徵的尖頭避雷針勢不兩立,這真是避雷針應用史上一件有趣的事情。
㈢ 蘭花拂穴手是誰發明的有啥用途
招式:指與食指扣起,餘下三指略張,手指如一枝蘭花般伸出,姿勢美妙已極。講究 「快、准、奇、清」 。尤以」清」字訣最難,需出手優雅,氣度閑逸,輕描淡寫,行若無事。亦可與落英神劍掌合用,指化為掌,掌化為指,掌來時如落英繽紛,拂指處若春蘭葳蕤,不但招招凌厲,而且豐姿端麗。
八大基本按摩手法
就芳香按摩而言,手法都是較輕柔的,因為輕柔的手法才能喚醒最細微的感知細胞,也才能使身心更健康。
芳香按摩的手法其實可以自行變化,只要你能掌握這四點原則:
1. 用心按摩,讓受按摩者感到溫暖。
2. 動作緩慢,不可過於急躁使受按摩者更緊張。可隨時詢問被按摩者的感受,以調整按摩的力道。
3. 配合受按摩者的呼吸進行按摩手法,會使過程更順暢、按摩者感覺更舒服。
4. 帶著覺知進行。以傳達關愛、溫暖的心情進行按摩,受按摩者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感受,這雖然是很細微、無法言喻的,但卻真的能用心感受得到。
為桃花島功夫,黃葯師與黃蓉父女倆會用(見金庸《射鵰英雄傳》)
黃蓉在給郭靖和洪七公做菜時曾在做豆腐時用了蘭花拂穴手,使洪七公贊不絕口(見金庸《射鵰英雄傳》)
㈣ 什麼是搖花手
花手指的是00後這一代在夜店中跳舞的一個舞蹈姿勢,兩只手進行旋轉,被稱之為花手。其實花手是一個非常基礎的舞蹈動作,之所以會走紅還是因為快手、抖音這兩大短視頻軟體。
年輕人喜歡模仿,花手動作走紅以後,更是爭相模仿,所以這個梗就傳了出來。再與精神小伙的經典語錄結合到一起,就成為了一個梗,別愛我,沒結果,除非花手搖過我。
(4)花手的發明者擴展閱讀:
抖音流行梗:
1、來了老弟
「來了,老弟」出自於抖音的一位東北燒烤大姐,一個正在減肥的小伙每次路過都忍不住進到大姐的燒烤店,大姐也每次都熱情說「來了,老弟。」看似很普通的一句話,但是被上傳到網路上以後,經過大家的轉載,變成了極其富有魔力的一句話,深深留在了大家的腦海中。
2、小豬佩琪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
源於《小豬佩奇》原本是一部產自英國的學前電視動畫片,被很多孩子所喜愛,後面陸續的出了一些小豬佩奇的書包、手錶包括紋身貼。紋身在國內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就是社會人的代名詞,後在某些小視頻平台上被改編成「小豬佩琪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後被人慢慢的傳播開來。
3、男人都是大豬蹄子
大豬蹄子本是形容男生沾花惹草、朝三暮四而出現的網路用語,沒想到因為《延禧攻略》的火爆上映被網友拿出來形容傅恆娶了爾晴,說男人都是大豬蹄子。這一詞語也是目前最火爆的網路用語之一。
4、真好
由於最近玩抖音的人越來越多,抖音上面一些發自己視頻的人也火了起來,一個名叫陸超的人在自己的每一個視頻結尾都會加上真好,他那認真又富有喜劇效果的表情被網友所喜愛,大家也記住了那一句真好,直到現在,可能有人不知到陸超但不會不知道真好。
㈤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者是誰
雕版印刷術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後經北宋時匠人畢升的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術(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哦~)^v^
㈥ 拉拉隊的手花是誰發明的
在二十世紀出現,但不知具體發明人。
㈦ 織花機的發明者是誰
據說西漢時巨鹿人陳寶光之妻發明織花機。
陳寶光之妻曾經在漢宣帝時在大司馬霍光家傳授蒲桃錦和散花綾的織造技術,她所用的綾錦機有120綜120鑷,60日成一匹,匹值萬錢。
㈧ 牛痘苗接種法的發明者是()A.李時珍B.華佗C.弗萊明D.詹
A、李時珍是明代著名中醫葯學家,撰《本草綱目》、《奇經八脈考》等,《本草綱目》一書版,是權我國古代葯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A錯誤.
B、華佗,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嗎,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外科尤為擅長.是中國醫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外科醫生之一.B錯誤.
C、亞歷山大?弗萊明(公元1881-1955年),英國細菌學家,是他首先發現青黴素.C錯誤.
D、愛德華?詹納 (Edward Jenner) (1749年5月17日-1823年1月26日),亦譯作愛德華?金納或琴納,又名:安特?愛德華?詹納,是一名英國醫生,以研究及推廣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聞名,被稱為免疫學之父,並且為後人的研究打開了通道,促使巴斯德、科赫等人針對其他疾病尋求治療和免疫的方法.D正確.
故選:D
㈨ 手語的發明者
目前可考察到的第一位聾教育家是法國德雷佩神父。他為了需要,自己創造發明手語以利管訓工作。到了1760年他的收容所改為國立聾校,他擔任第一任校長。美國在1817年設救濟院,收容聾人並開始使用手語,美國手語源自法國。日本模仿力強,1880年也在東京設立第一所聾啞學校,而後大阪、京都也都相繼成立聾校。1895年起台灣被日本人占據50年,在這段期間日本人在台灣的台南、台北成立聾校,所使用的手語大多是東京、大阪型。
我國手語工作有歷史記載的僅100多年。 1887年(清光緒13年),美國傳教士梅里士在山東登州(今蓬萊)創辦聾啞學校,並搜集中國聾人手勢,同時將手指字母傳入中國。 這是我國手語應用和聾人教育的開端。解放後的50年代中期,中國聾啞人福利會組織整理中國各地地方聾人手勢,選擇北京、沈陽、哈爾濱、青島、上海、南京、武漢、廣州、蘭州、成都、昆明等11個城市作為基地,在地方手勢的基礎上加以綜合篩選,編制了《聾啞人通用手語草圖》共4輯,收入2000餘個單詞手勢動作圖解。這是我國手語工作的正式開始。1985年底,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委託上海市盲人聾啞人協會對4輯《聾啞人通用手語圖》進行全面修訂,提出修改意見,在全國第三次手語工作會議討論通過,易名《中國手語》,共分15大類,收詞3330條。1992年底,中國聾人協會成立中國手語新增詞工作小組,要求全國各地徵集原中國手語中未收入,而目前急需的新詞詞目及手勢動作設計。1993年8月在哈爾濱召開中國手語新增詞手勢動作審定會議,通過將2266個新增詞及手勢動作,做為《中國手語》(續集)出版。正續兩集《中國手語》共收入5600餘個單詞手勢動作。
㈩ 花樣滑冰是誰發明的
花樣滑冰的起源:
花樣滑冰被譽為世界上最優美的運動。據世界上通認的說法,它是在音樂之都維也納發展起來的。花樣滑冰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期創始人是「美國滑冰大王」——傑克遜·海恩斯。1908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的第四屆奧運會上,花樣滑冰被首次列為競賽項目。目前,我國的花樣滑冰運動已經相當普及,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
花樣游泳的來歷:
被人們稱為「水上芭蕾舞」的花樣游泳是一項比較年輕的體育項目,如今已成為國際泳聯的四個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花樣游泳作為新興的女子體育項目,開始於20世紀20年代,1924年在加拿大魁北克首次公開表演;1934年在美國芝加哥「萬國博覽會」上,美國一位大學女講師Kayearis與她領導的「現代女人游泳健將」小組首次向各國觀眾表演了花樣游泳。這一行動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興趣。
花樣游泳在體育運動中地位的確立,則是以它的比賽規則的制定為標志的。1956年花樣游泳被國際泳聯列為正式的比賽項目,制訂了比賽規則。在歐洲花樣游泳是從1957年才被人們知曉的。1958年12月,歐洲舉辦了第一屆國際花樣游泳比賽,來自9個國家的花樣游泳運動員,在阿姆斯特丹表演了她們的技藝。
1973年在貝爾格萊德舉辦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比賽。86名參加者來自15個國家,美國隊獲得冠軍。1984年,花樣游泳作為比賽項目首次進入奧運會,美、加、日三國選手分獲單、雙人項目的前三名。1980年10月,我國四川省建立了全國第一支花樣游泳隊,並在1983年全國跳水冠軍賽開幕式上首次進行了雙人、四人、六人的花樣游泳表演。
1984年8月,我國首屆花樣游泳錦標賽在北京舉行,有10個代表隊60多名運動員參加,北京隊獲得總分第一名。
越野滑雪的來歷:
越野滑雪,是體育運動中比較古老的項目之一。它起源於北歐,又稱北歐滑雪。
在歷史上,滑雪在戰爭中起過重要作用。1206年挪威內戰期間,國王派出了兩名腿上綁著樺樹皮(又稱「樺木腿」)的滑手,攜帶著兩歲的王子哈康遜突圍成功。以後哈康遜成了新國王——哈康四世,就在當初突圍成功的路上每年舉辦一次越野滑雪賽,來紀念這一事件。1572年,荷蘭與西班牙交戰,一支艦隊被封凍在江面上,荷蘭兵滑行於冰雪覆蓋的江面,將不會滑雪和滑冰的西班牙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1924年,第一屆冬季奧運會舉行北歐滑雪比賽,即越野滑雪、跳雪和兩項全能賽(18公里越野滑雪和跳雪)。目前,滑雪在世界上已很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