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專家穀子黃金苗和噸谷,毛毛谷碾出的小米米粒顏色,大小有什麼區別最好有圖片
黃金苗
金黃透亮
顆粒小飽滿
㈡ 日本三菱集團的創始人是誰
岩崎彌太郎是日本「第一財閥」三菱集團的創始人,他幼時生活在下層社會,由下級官員開始,逐步走上了經商的道路。由於經營官方的「土佐商會」成績卓著,後來他買下了商會,並改名為「三菱商會」,從事船運業。幾經周折,三菱不斷壯大,已擁有61艘汽船,占日本全國汽船總噸位的73%,成為海上霸王。岩崎彌太郎因病去世後。其弟弟岩崎彌之助繼承了家業,使三菱又由「海上王國」變成了「陸上王國」。到1970年,三菱壟斷集團44個公司的總資產已佔日本全部企業總資產的1/10,被稱為日本「最強最大的企業軍團」。
1834年12月11日,岩崎彌太郎出生在四國安藝郡井口村的一個「地下浪人」的家庭。
1869年1月,因長崎土佐商會已被封閉,彌太郎由長崎調至土佐藩開成館大阪商會,7月被任命為開成館代理幹事。
1870年,土佐藩基於財務困難,決定縮小「大阪商會」。也正是這一年,明治維新政府認為藩營事業會壓迫民間企業,決定大舉廢止藩營事業。彌太郎在這一年9月來到東京,與後藤等商談,決定9月底「大阪商會」脫藩自立,以「土佐開成商社」這一民間商社的名義繼續營運。但是新商會在正式開張時,商號卻不叫「土佐開成商社」,而稱「九十九商會」。這個商號取名於土佐九十九灣。
1872年1月,「九十九商會」改為「三川商會」。1873年3月,彌太郎又將「三川商會」改名為「三菱商會」,正式向各界表明,三菱商會是他個人的企業。
三菱商會擁有原來隸屬於藩的商會財產以及汽船6艘、拖船2艘,庫船、帆船、腳船各1艘。彌太郎長久以來在官場服務,雖無大過,但也無所建樹。回想過去,彌太郎感慨萬千,他決心脫下官服,專心從事海運事業,准備大於一番,希望有所作為。
1869年,涉澤榮一被任命為大藏角租稅正(官員),即現在的國稅局長。當時,涉澤才30歲,他的上司是比他小一歲的伊藤博文。但是,涉澤在大藏省工作時,和他最默契的上司卻是井上馨。
1870年1月,涉澤等組織的郵政蒸汽公司成立後,毫不客氣地把許多民間的弱小船運公司擠到破產的邊緣,彌太郎的公司也受到很大的沖擊。
1873年日本發生政變,一直庇護三井、支援郵政蒸汽分社的井上馨等長州派政治家逐漸失勢。結果,井上辭去內閣職務,涉澤也跟著辭職。11月,大久保利通被任命為內務大臣。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大清帝國的台灣島。彌太郎積極向大久保利通請示承攬一切軍需輸送工作。大久保利通同意以771萬日元為政府購得13艘汽船,托與三菱。從這個時候開始,涉澤的郵政蒸汽公司與三菱商會的地位就顛倒過來了。侵台之役後,被郵政蒸汽公司視為命脈的補助金也被停掉。政府將郵政蒸汽公司的18艘船以225萬日元買下,連同政府所有的13艘幾乎不要代價地借給三菱商會。另外,政府又在1875年9月15日發布命令:每年給予三菱25萬日元補助金。
1877年,三菱共擁有61艘汽船,噸位高達35464噸,占日本全國汽船總噸數的一半以上,三菱公司一躍成為海上霸王。
從此,彌太郎以汽船為中心,將事業范圍擴大到匯兌業、海上保險業、倉儲業等。在三菱公司進行押匯的貨物都由三菱的船隻來運送,由三菱負責保險,收在三菱倉庫之中。於是,三菱的匯兌、保險、運輸、倉儲等方面的利潤都成倍地增長,呈現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與三菱公司相反,昔日對三菱不屑一顧的三井物產公司,在三菱的迅速擴張中受到猛烈的沖擊。
正當三菱獨霸海運,業務如日中天之際,涉澤榮一與三井物產公司的董事長益田孝商量,糾集敵視三菱的地方船隻、批發商、貨主,採取涉澤最擅長的合股方式,創立一家大型海運公司,企圖對「驕恣」的彌太郎進行反擊。
他們成立的新公司取名「東京風帆船會社」,投入資金36.6萬日元,董事長預定由海軍上校遠武秀行擔任,頭取(相當於總經理)由涉澤榮一的堂弟涉澤喜作擔任。
面對來勢兇猛的威脅,岩崎彌太郎也未敢怠慢。他迅速召開會議尋求對策。
在真真假假的輿論攻勢面前,涉澤在米業及銀行上早已一天不如一天,如第一國立銀行、抄紙公司等都連連虧損,加上謠傳四起,更使涉澤等人陷入進退維谷的局面。
另外,彌太郎還開始秘密收購涉澤與三井派合股創立的東京股票交易所的股票。彌太郎絞盡腦汁收購股票的策略成功,涉澤榮一的堂弟涉澤喜作被迫辭去頭取之銜。
涉澤雖在與三菱的競爭中敗得一塌糊塗,卻未徹底垮台,隨著局勢的發展,意外地得到了卷土重來的契機。
1881年,大久一派的當權者大阪重信被反對派排擠,被迫下台,而彌太郎的支持者大久保利通也被殺。明治政府內部已無人能幫助彌太郎的三菱。而與三井息息相關的井上、同縣及伊藤等長州人物開始掌權。下野的大阪組織改進黨與政府相抗衡,彌太郎鼎力支持大阪的反政府運動。於是,形成「長州藩閥政府加三井」的聯盟對抗「大阪的改進黨加三菱」的局面。
對彌太郎而言,真正的龍爭虎鬥才剛開始。
就在政壇斗爭激烈,陷入一片混戰之時,涉澤榮一再度活躍起來。他指使心腹田口卯吉在《東京經濟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論三菱公司的補助金》的攻擊性文章。由於涉澤的推波助瀾,三菱越來越處於不利的地位。明治當局看到,若是彌太郎的財力和大阪的行動結合在一起,圖謀顛覆政府,那將是一件最可怕的事。1882年,明治當局計劃成立一個打垮彌太郎三菱公司的大海運公司,由涉澤出面,井上贊助、農商大臣品川負責指揮。
彌太郎在政府這一計劃出台前得到消息,立即提出「意見書」阻止,然而政府卻以一篇《辨妄草案》的長文加以駁斥。
就這樣,規模空前的大公司——共同運輸公司按計劃成立了。
這個公司採取涉澤最擅長的合股形式,其中260萬日元由政府投資,其餘由三井集合民間游資形成,共計總創業資本為600萬日元。
兩家公司為了搶乘客,搶業務,幾乎是「不擇手段」——共同公司企圖通過附贈禮品來吸引乘客;三菱公司也不甘示弱,不惜把船費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
後來,兩家公司的競爭演變為降價競爭。最高興的還是乘客和貨主們,他們甚至威脅說:
「你們不多打折扣,我就去坐別家的船。」
在危機四伏的情況下,彌太郎以堅定的信念、過人的謀略與共同公司角逐。
他既重視對方的變化,以便採取相應的對策,也非常注意內部整頓。他將公司重新改組,精簡人員,削減開支,採取戰斗到底的姿態。他的心腹近藤廉平(後來的日本郵船社長)利用公司便箋寫私信,彌太郎發現後立刻給予處分:從他月薪(70元)中扣除15元錢。
當時有人諷刺說:
「近藤使用一張紙花了15元,近來物價實在太貴。」
盡管有人覺得彌太郎對屬下太苛刻了,但他的辦法卻的確使三菱走出了危機。
1884年,三菱每噸汽船的平均收入為100元。
與共同公司的競爭,三菱雖獲得了勝利,卻使它元氣大傷,三菱不得不停止香港至琉球間的航線,連三菱匯兌所也被迫停業。而共同公司也筋疲力盡,其股票在1884年下半年已陷入毫無紅利的窘境,股價落到面額的2/3以下,持股人爭相拋售。彌太郎抓住機會,秘密收購這些拋出的共同公司股票。到1884年末,彌太郎已控制了過半數的股權。
1885年2月7日,岩崎彌太郎因飲酒過量,再加上日夜勞心,胃癌難愈,終於帶著無限遺恨撒手西歸了。他弟弟岩崎彌之助繼承了他未竟的事業。
1885年10月1日,兩家公司合並成立日本郵船公司。共同公司出資600萬,三菱公司出資500萬。由於共同公司股份分散,加上許多股票早已被三菱秘密收購,實際的權力便掌握在彌之助手中,後來,這家新公司終於成為日本最大的公司。
㈢ 塑料發明者
塑料的出現
1866年John Wesley Hyatt因打翻了火棉膠,發覺它凍結後,會變成堅韌而有彈性的物料而發明了塑料專"賽璐珞屬" ( Celluloid ).
第一種合成塑料是將樹脂加熱模壓製得,是在20世紀初,1910年美籍比利時化學家貝克蘭德製成.
貝克蘭德將樹脂添加木屑加熱,加壓模塑成各種製品,以他的姓氏命名為貝克里特(Plastic),我們稱為電木.
㈣ 誰是中國第一創始人
中國股市三個第一的創始人
集團公司總經理董英到企業檢查指導
「更多的時候,我們把車停在不能前行的半山,人下到谷底。看看不遠,但上來的時候,往往是夜裡兩、三點鍾了」。
現任馳宏公司總經理陳進當時帶著一幫人找礦,一找就找了4年多。「花了近7000萬元,我們找到了1號、8號和10號礦體,總金屬噸超過300萬噸—事實證明我們成功了」。
成功了的不僅僅是陳進他們。陳進背後的千千萬萬股民,才是最大的贏家。陳進他們的作為,成了日後被中國股市驚呼的「3個第一」的邏輯起點。
中國股市3個第一
在找、探礦進程快速推進和樂觀前景的鼓舞下,陳進服務的雲南會澤鉛鋅礦一方面進行了分離式的改造,並最終於2000年7月18日改制為雲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另一方面,在找到的1號、8號和10號深伏礦體所在的地表,投資約4億人民幣,建成了日采選鉛鋅2000噸的數字化礦山,並於2004年底投運;在此前後,改制後的公司決定走出大山,在曲靖經濟開發區1347畝地塊上,建成了主要生產電鉛10萬噸、電鋅10萬噸的新廠。
正是會澤生產區的「脫胎換骨」和曲靖冶煉廠建設投運的神速進展,為國有資本和千千萬萬的社會公眾股民源源不斷地製造著財富。
2004年4月20日雲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A股「馳宏鋅鍺」(代碼:600497)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以此為標志,馳宏開始成為公眾公司,在為國家賺錢的同時,開始為千萬股民創造財富。沒有懸念的是,隨著國際有色金屬行情的回暖並持續走高,「馳宏鋅鍺」上市即欣逢「牛市」。
2006年,市場價格進一步上漲,推動馳宏創造了中國股市上三個第一:一個是有史以來每股收益(凈利潤)最高紀錄,目前還沒有哪一家打破過它;第二個紀錄是:創造了有史以來中國股價每股最高價,當時到了154塊;第3個紀錄是:創造了中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分紅。
「馳宏鋅鍺」2004年以1.6億股(其中流通股7000萬股)上市時,總共從股市上拿到約3.8億資金,而公司從當年起就開始大額派現分紅,04、05、06三年下來,已累積分紅7億余元。
有鑒於此,「馳宏鋅鍺」去年被中國權威的評獎機構授予了兩個獎項,一個是「最具成長價值的上市公司獎」,另一個是「最高回報上市公司獎」。
財富意義上的陳進其人
不言而喻,財富的源頭是資源。找礦的陳進,也就成了財富的一種符號。
1965年出生於雲南省鎮雄縣的陳進,坦言其1982年考入昆明理工大學時,並沒有明確的人生或事業發展規劃,「就是想找個工作,跳出農門而已」。但大學4年,陳進開始喜歡上了自已所學的找、探礦專業,並在成礦理論研究上開始有所建樹。1986年,陳進分配到馳宏公司前身—會澤鉛鋅礦,如願以償地從事技術工作。大學理論與工作實踐結合起來的結果之一是,陳進成了雲南省工作在一線的找、探礦專家,並因其突出貢獻,於2000年享受雲南省特殊津貼「就是4000塊錢,但這是對我專業工作的一個肯定」。
找礦其實一直都在進行。陳進剛分配到會澤鉛鋅礦時,這家1951年開辦的國有礦山已現資源枯竭之相,找礦就是找飯吃,「即便是貸款、即便是砸鍋賣鐵也要找到礦」—歷屆班子領導這樣說。能不能找到足夠多的礦,將決定他們是否有理由生存下去。
但拉開架勢來找礦,應該是從1998年起。陳進開始帶著一幫人夜以繼日地找,終於在大山的肚子里、在金沙江支流牛欄江的河床下,找到了1號、8號和10號深伏礦體,其金屬噸累計300萬噸以上—「大家都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陳進他們還發現,擁有礦山廠、麒麟廠兩座自備礦山的會澤鉛鋅礦,區域內其實深伏著世界少有的特富型優質礦體,鉛加鋅品位為25%左右,在已探明的鉛鋅金屬儲量300多萬噸之外,尚有超過1000萬噸的遠景儲量。
陳進解釋,礦其實是一種客觀存在,只不過以前找不到罷了。「成礦理論研究的重大突破,成礦規律的重新認識,加上先進的找、探礦裝備和技術手段,使我們找到了過去找不到的寶貝」。
「還有,巨大的生存壓力和團隊齊心協力爆發出來的工作勁頭,也是我們找礦成功的關鍵」,陳進強調。
陳進的資源版圖
8月8日下午,記者一行在馳宏公司副總工程師、會澤采選廠廠長曾普海引導下,乘1號豎井和2號豎井罐籠,參觀地下采礦系統。
1號、2號豎井的垂直提升高程分別為862和491米,貫串3個礦體之間,由長約3公里的平行軌道連接,沿途是基本平行延伸的各個礦道及其采礦工作面。爆破之後,液壓鏟礦車把礦石一點不剩地鏟進斗車,斗車經軌道換裝箕斗後,直接提升到地表的封閉選礦系統。
據測算,按現行日處理2000噸的產能,陳進他們找、探出來的3個礦體夠采20年左右。如果1000萬金屬噸的遠景儲量最終被證實,那麼則夠采50年左右;而會澤采選廠提供的鋅精礦和鉛精礦,則僅僅能滿足曲靖冶煉廠所需的一半。
在某一高程,記者還欲再深入時,曾廠長婉言提醒,如果下到現在最低高度,回到地表將在晚上七、八點鍾,「而且,下面也沒什麼可看的,主要是找、探礦,沒有壯觀的采礦場景」。
記者由此得知,即便是在現有的1號、8號和10號礦體采區,深度的找、探礦其實一直都在同步進行。
記者了解到,馳宏鋅鍺聲名鵲起的「副產品」之一,即是各級員、各類合作夥伴紛至沓來。陳進並不諱言資源對於馳宏鋅鍺的戰略意義,借勢用勢,開始描繪弛宏公司資源版圖。
已知的是,除會澤生產區外,馳宏在雲南曲靖、紅河建水、昭通彝良、四川寧南、內蒙呼倫貝爾等地擁有生產基地和控股公司。「說到底,還是利用我們找、探礦和冶煉技術方面的獨特優勢,在國內、在海外尋找至關重要的資源」。
馳宏讓我發了財
在中國股市,馳宏鋅鍺可謂大名鼎鼎。如果有哪個股民不知道馳宏鋅鍺,那基本可以判斷,他要麼是個新手,要麼是太孤陋寡聞了。
記者近期走訪了昆明市的幾個普通股民,他們大多有過操作馳宏鋅鍺股票的經歷。談到馳宏鋅鍺創造的諸多紀錄,個個眉飛色舞、如數家珍。從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都在馳宏鋅鍺上賺了錢。根據他們的敘述,每個人的獲利情況有很大差別:有的賺20%就拋掉了,有的賺了好幾倍。最牛的是一位顧先生,他通過買賣馳宏鋅鍺股票發了一筆不小的財,4.5萬元變成了60萬元。
以下是顧先生的口述實錄:
我炒股有七八年的歷史了,算是個老股民。在2005年以前,我都是短線操作,有虧有賺,折騰了好幾年,也就打個平手,沒賺到什麼錢。2005年8月的時候,我在報紙上看到一篇介紹「股神」巴菲特的文章,說他從來不做短線,只做長期投資。我當時下了決心,以後我也不做短線了,改做長線。
決心下了,接下來就是選股。當時正好看了一篇股評,忘了是哪家券商出的了,總之推薦的股票里有一支是馳宏鋅鍺,說它有資源優勢概念、高成長概念什麼的。再加上又是我們雲南的公司,我一看就動了心。當時想,買本地股票總比買外地股票把握大一點,而且當時馳宏鋅鍺的股價很低,還不到9塊錢,就是跌還能跌到哪裡去,就買它了。
買之前還是有點不放心,我又去了趟曲靖,找到當地一個朋友,帶我到馳宏公司實地參觀了一下。看到馳宏公司先進的生產線,聽了朋友對馳宏公司的介紹,我徹底放了心。
買進馳宏鋅鍺股票的時候是2005年8月底,當時的股價是8塊9左右,算上交易費用,差不多成本是9塊錢。買了5000股。我當時在股市是一共也就不到5萬塊錢,基本相當於全倉買進了。
買了以後馳宏鋅鍺就開始漲,但漲得不是很快。到年底的時候每股漲了接近3塊錢。要是以前,我可能就拋了,已經能賺1萬多塊了。但這次我下了決心,吸取以前的教訓,最少抱一年,堅決不做短線了。
到去年9月的時候,馳宏鋅鍺漲到37塊錢。我周圍的同事有幾個和我差不多時間買了馳宏鋅鍺股票,他們在20多塊錢的時候就都賣掉了。我到30多了還不賣,他們都說我瘋了。說實話,那時候我也猶豫過,已經賺了兩倍多了,到底賣不賣。我又打電話問我曲靖的朋友,他說馳宏公司的經營情況非常好,剛採用了什麼新技術,發展前景很好。所以我決定還是不賣,繼續抱著。
從那以後馳宏的股票就開始瘋了,短短幾個月時間就漲到100多,今年4月份的時候最高到過154。不過我沒有抱到最高點,在120多的時候拋掉了。我還是賣早了,後面幾天,馳宏鋅鍺連續漲停,少賺了二三十萬。
不過我已經很滿足了。一年半時間,賺了50多萬,高興啊,光請同事吃飯就請了好幾次。應該說我運氣不錯,對一個工薪階層來說,50萬算一筆巨款了。馳宏鋅鍺讓我發了一筆財,我很感謝馳宏公司。另外我還感謝寫那篇介紹巴菲特文章的人,要不是看了那篇文章,我肯定不會抱這么久,也就賺不了這么多錢了。
㈤ 噸谷16谷種能客叉不
噸骨16骨重能可差不?我覺得應該能可差吧!
㈥ 水泥是哪個國家,哪個年代發明的
現代水泥的發明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水硬性石灰
18世紀中葉,英國航海業已較發達,但船隻觸礁和撞灘等海難事故頻繁發生。為避免海難事故,採用燈塔進行導航。當時英國建造燈塔的材料有兩種:木材和「羅馬砂漿」。然而,木材易燃,遇海水易腐爛;「羅馬砂漿」雖然有一定耐水性能,但尚經不住海水的腐蝕和沖刷。由於材料在海水中不耐久,所以燈塔經常損壞,船隻無法安全航行,迅速發展的航運業遇到重大障礙。為解決航運安全問題,尋找抗海水侵蝕材料和建造耐久的燈塔成為18世紀50年代英國經濟發展中的當務之急。對此,英國國會不惜重金,禮聘人才。被尊稱為英國土木之父的工程師史密頓(J. Smeaton)應聘承擔建設燈塔的任務。
1756年,史密頓在建造燈塔的過程中,研究了「石灰-火山灰-砂子」三組分砂漿中不同石灰石對砂漿性能的影響,發現含有黏土的石灰石,經煅燒和細磨處理後,加水製成的砂漿能慢慢硬化,在海水中的強度較「羅馬砂漿」高很多,能耐海水的沖刷。史密頓使用新發現的砂漿建造了舉世聞名的普利茅斯港的漩岩(Eddystone)大燈塔。
用含黏土、石灰石製成的石灰被成為水硬性石灰。史密頓的這一發現是水泥發明過程中知識積累的一大飛躍,不僅對英國航海業做出了貢獻,也對「波特蘭水泥」的發明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史密頓研究成功的水硬性石灰,並未獲得廣泛應用,當時大量使用的仍是石灰、火山灰和砂子組成的「羅馬砂漿」。
羅馬水泥
1796年,英國人派克(J. Parker)將稱為Sepa Tria的黏土質石灰岩,磨細後製成料球,在高於燒石灰的溫度下煅燒,然後進行磨細製成水泥。派克稱這種水泥為「羅馬水泥」(Roman Cement),並取得了該水泥的專利權。 「羅馬水泥」凝結較快,可用於與水接觸的工程,在英國曾得到廣泛應用,一直沿用到被「波特蘭水泥」所取代。
差不多在「羅馬水泥」生產的同時期,法國人採用Boulogne地區的化學成分接近現代水泥成分的泥灰岩也製造出水泥。這種與現代恚怒化學成分接近的天然泥灰岩稱為水泥灰岩,用此灰岩製成的水泥則稱為天然水泥。美國人用Rosendale和Louisville地區的水泥灰岩也製成了天然水泥。在19世紀80年代及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天然水泥在美國得到廣泛應用,在建築業中曾占很重要的地位。
英國水泥
英國人福斯特(J. Foster)是一位致力於水泥的研究者。他將兩份重量白堊和一份重量黏土混合後加水濕磨成泥漿,送入料槽進行沉澱,置沉澱物於大氣中乾燥,然後放入石灰窯中煅燒,溫度以料子中碳酸氣完全揮發為准,燒成產品呈淺黃色,冷卻後細磨成水泥。福斯特稱該水泥為「英國水泥」(British Cement),於1822年10月22日獲得英國第4679號專利。
「英國水泥」由於煅燒溫度較低,其質量明顯不及「羅馬水泥」,所以售價較低,銷售量不大。這種水泥雖然未能被大量推廣,但其製造方法已是近代水泥製造的雛型,是水泥知識積累中的又一次重大飛躍。福斯特在現代水泥的發明過程中也是有貢獻的。
波特蘭水(矽酸鹽水泥)
1824年10月21日,英國利茲(Leeds)城的泥水匠阿斯譜丁(J. Aspdin)獲得英國第5022號的「波特蘭水泥」專利證書,從而一舉成為流芳百世的水泥發明人。
他的專利證書上敘述的「波特蘭水泥」製造方法是:「把石灰石搗成細粉,配合一定量的黏土,摻水後以人工或機械攪和均勻成泥漿。置泥漿於盤上,加熱乾燥。將乾料打擊成塊,然後裝入石灰窯煅燒,燒至石灰石內碳酸氣完全逸出。煅燒後的燒塊在將其冷卻和打碎磨細,製成水泥。使用水泥時加入少量水分,拌和成適當稠度的砂漿,可應用於各種不同的工作場合。」
該水泥水化硬化後的顏色類似英國波特蘭地區建築用石料的顏色,所以被稱為「波特蘭水泥」。
阿斯譜丁在英國的Wakefield建設了第一個波特蘭水泥廠。後來,他的兒子在英國的Grateshead又建設一個廠,1856年在德國再建設一個廠,並在那裡度過了他的晚年。
阿斯譜丁父子長期對「波特蘭水泥」生產方法保密,採取了各種保密措施:在工廠周圍建築高牆,未經他們父子許可,任何人不得進入工廠;工人不準到自己工作崗位以外的地段走動;為製造假象,經常用盤子盛著硫酸銅或其他粉料,在裝窯時將其撒在乾料上。
阿斯譜丁專利證書上所敘述的「波特蘭水泥」製造方法,與福斯特的「英國水泥」並無根本差別,煅燒溫度都是以物料中碳酸氣完全揮發為准。根據水泥生產一般常識,在該溫度條件下製成的「波特蘭水泥」,其質量不可能優於「英國水泥」。然而在市場上「波特蘭水泥」的競爭力大於「英國水泥」。 1838年重建泰晤士河隧道工程時,「波特蘭水泥」價格比「英國水泥」要高很多,但業主還是選用了「波特蘭水泥」。很明顯,阿斯譜丁出於保密原因在專利證書上並未把「波特蘭水泥」生產技術都寫出來,他實際掌握的水泥生產知識比專利證書上表明的要多。阿斯譜丁在工程生產中一定採用過較高煅燒溫度,否則水泥硬化後不會具有波特蘭地區石料那樣的顏色,其產品也不可能有那樣高的競爭力。
不過,根據專利證書所載內容和有關資料,阿斯譜丁未能掌握「波特蘭水泥」確切的燒成溫度和正確的原料配比。因此他的工廠生產出的產品質量很不穩定,甚至造成有些建築物因水泥質量問題而倒塌。
在英國,與阿斯譜丁同一時代的另一位水泥研究天才是強生(IC Johnson)。他是英國天鵝谷懷特公司經理,專門「羅馬水泥」和「英國水泥」。 1845年,強生在實驗中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煅燒到含有一定數量玻璃體的水泥燒塊,經磨細後具有非常好的水硬性。另外還發現,在燒成物中含有石灰會使水泥硬化後開裂。根據這些意外的發現,強生確定了水泥製造的兩個基本條件:第一是燒窯的溫度必須高到足以使燒塊含一定量玻璃體並呈黑綠色;第二是原料比例必須正確而固定,燒成物內部不能含過量石灰,水泥硬化後不能開裂。這些條件確保了「波特蘭水泥」質量,解決了阿斯譜丁無法解決的質量不穩定問題。從此,現代水泥生產的基本參數已被發現。
1909年,強生98歲高齡時,向英國政府提出申訴,說他於1845年製成的水泥才是真正的「波特蘭水泥」,阿斯譜丁並未做出質量穩定的水泥,不能稱他為「波特蘭水泥」的發明者。然而,英國政府沒有同意強生的申訴,仍舊維持阿斯譜丁具有「波特蘭水泥」專利權的決定。英國和德國的同行們對強生的工作有很高評價,認為他對「波特蘭水泥」的發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18世紀的歐洲發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了西方各國社會經濟的迅猛向前,建築膠凝材料的發展步伐也隨之加快。西方國家在「羅馬砂漿」的基礎上,1756年發現水硬性石灰;1796年發明「羅馬水泥」以及類似的天然水泥;1822年出現「英國水泥」;1824年英國政府發布第一個「波特蘭水泥」專利。當代建築「糧食」――「波特蘭水泥」(矽酸鹽水泥)就這樣在西方徐徐誕生,同時踏上了不斷改進的征途。
㈦ 噸谷一號的小米好吃嗎
噸谷一號,穀粒較小,小米小了才好吃,煮飯10分鍾就能達到可口小米粥,小米里邊算好吃的了。
㈧ 噸谷是鳥不吃谷嗎
噸谷是鳥是以蟲子和其它野外小動物作為食物,所以它不吃穀物。
㈨ 現在赤峰地區噸谷什麼價格
現在赤峰穀子的收購價格是2.7元一斤,每噸是5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