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家化科學技術為生產力

發明家化科學技術為生產力

發布時間:2021-08-12 15:54:49

㈠ 求助!!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因為 ( )

選擇D 科學技術是直接現實的生產力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馬克思曾指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並且說:「固定資本的發展表明,一般社會知識,已經在多麼大的程度上變成了直接的生產力。」馬克思還深刻地指出:「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大工業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並入生產過程,必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
生產力主要有三個要素: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包括自然物經勞動加工後的原材料)。顯然,科學技術被勞動者掌握,便成為勞動的生產力;科學技術物化為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就成為物質的生產力。管理也是生產力。現代科學為生產管理提供了嶄新的科學理論、方法和手段,使生產力諸要素更有效地組成一個整體,從而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有關專家認為,根據當代科學技術與生產力之間的作用機制,可以將科學技術同生產力各要素的關系,用下列公式表示:
生產力=科學技術×(勞動力+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
上述公式表明,科學技術不僅是現實的直接生產力,而且在生產力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學技術的乘法效應,有力地表達了在生產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已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首先,高科技及其產業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據統計,我國現階段高新科技產業的人均產值,是傳統工業人均產值的5~10倍,是手工業的50~100倍。其次,當代產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極大地提高了產品的商業價值。資料表明,如果以產品的單位重量價格比來計算,鋼材為1,小轎車為5,彩電為30,計算機則為1000。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2年發射的地球資源衛星,投資總額為2.7億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億美元。

㈡ 為什麼說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科學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可以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應用於生產過程的周期日趨縮短,對於生產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日益成為生產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志,是第一生產力。

㈢ 如何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1、繼續提高發明級別,完善技術使其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2、製作具有完善保護的專利文件並申請專利。
3、製作樣品並持續提高其功能。
4、尋找市場化的模式和路線。
5、進入小試階段,小批量生產並投放市場。
6、收集市場反饋,產品定型並大批量投放市場。
7、持續解決產品、設備和工藝流程中必然存在的大量技術矛盾,不斷取得新的專利保護。
8、在產品的衰退期前開發出基於新的科學原理或技術成果的、更先進的新產品。

㈣ 為什麼說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原因有三:
第一,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馬克思明確指出:機器生產的發展要求自覺地應用自然科學,「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馬克思的這一論斷已經為不斷發展的社會實踐所證實。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是生產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其中的生產資料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勞動者也同樣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並向現實生產力迅速轉化,改變了生產力中的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和管理水平。科學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極大地提高了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和保護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產勞動能力。在生產力系統中,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性要素和主導性的要素。
第二,科學技術是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過去,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的投入,現代社會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智力資源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決定性要素,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從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更是如此。
第三,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 19 世紀末發生的第二次技術革命,是科學、技術、生產三者關系發生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生產、科學、技術三者的關系主要表現為,生產的發展推動技術進步,進而推動科學的發展。例如,蒸汽機技術革命主要是從工匠傳統發展而來,在生產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摸索出技術發明,然後才總結出熱力學理論。以電力技術革命為標志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來,這種生產帶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發生改變,現在是科學推動技術進步,再推動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走在社會生產的前面,開辟著生產發展的新領域,引導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如電磁學理論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過科學實驗探索出電磁學理論,通過促進電力技術的革命,並最終引發電力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鄧小平在總結科學技術這一發展趨勢時深刻指出:「現代科學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辟道路,決定它的發展方向。許多新的生產工具新的工藝,首先在科學實驗室里被創造出來。」「大量的歷史事實已經證明了: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實在,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

希望幫到你 望採納 謝謝 加油

㈤ 馬克思恩格斯為什麼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思想

v第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觀點的繼承和發展:
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根據近代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明確提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科學技術是「直接的生產力」.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理論,生產力是由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構成的,而勞動資料和勞動者又在其中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指的是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應用於生產過程,引起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的發展變化,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鄧小平在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觀點的基礎上,通過深刻分析現代科學技術的性質和作用,又推進了這一思想的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不僅從質的方面肯定了科學技術在本質上屬於生產力的范疇,而且從量的方面指出了現代科學技術在現代生產力諸多要素中的「第一」的地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論斷,旨在強調科學技術在生產力系統中的高智能要素,滲透到生產力的其他各要素之中,對生產力的發展起到第一位的推動作用,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
第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現代化主要包括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則是實現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其一,中國要用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佔世界22%的人口,農業必須要有大發展.而這種大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解決發燕尾服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因此,農業的現代化實際上是農業的科學化.其二,現代工業實際上是由新興科學技術武裝起來的行業,「現代科學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辟道路,決定它的發展方向」.只有運用科學技術,才能實現工業的現代化.其三,現代戰爭是由新興科技武裝起來的立體式戰爭,武器裝備、後勤供應、部隊組成、戰斗部署和指揮等,都要採用先進的科學理論、科學方法以及由此而創造的技術手段.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沒有國防的現代化.總之「四個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
2.「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反映了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20世紀50年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一場新的科技革命悄然興起.新的科學技術廣泛而深入地改變著當代勞動的條件、性質和內容,改變著生產力的結構,導致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帶來了新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的全面進步.當今國際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科技尤其是高科技的作用,從經濟發展角度來講是生產力,從軍事角度來講是威懾力,從政治角度來講是影響力,從社會發展角度來講是推動力.因此,科技尤其是高科技已成為影響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主要因素,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

㈥ 科學技術如何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科學技術本身並不是生產力要素。
科學技術能滲透到生產力諸要素中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第一,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第二,科學技術是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
第三,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
科學技術到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依賴於現有的生產技術條件。很多科學技術都是在後來的技術水平發展後才轉變成現實的生產力。很多轉化所需的特殊的生產設備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去研發的。比如核彈技術,上世紀30年代就已經完成了全部的科學研究,到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差不多十年時間。
科學技術是一種理論,現實生產力是一種實踐,理論指導實踐

㈦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的背景是

1978年9月,鄧小平同志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現狀,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鄧小平同志的這一論斷,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理論和科學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既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點,也是科學技術發展必然結果。

㈧ 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因為

生產力主要有三個要素: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包括自然物經勞動加工後的原材料)。顯然,科學技術被勞動者掌握,便成為勞動的生產力;科學技術物化為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就成為物質的生產力。管理也是生產力。現代科學為生產管理提供了嶄新的科學理論、方法和手段,使生產力諸要素更有效地組成一個整體,從而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選ACD

㈨ 科學技術在生產力中有哪些作用

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 19 世紀末發生的第二次技術革命,是科學、技術、生產三者關系發生變化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生產、科學、技術三者的關系主要表現為,生產的發展推動技術進步,進而推動科學的發展。例如,蒸汽機技術革命主要是從工匠傳統發展而來,在生產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摸索出技術發明,然後才總結出熱力學理論。以電力技術革命為標志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來,這種生產帶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發生改變,現在是科學推動技術進步,再推動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走在社會生產的前面,開辟著生產發展的新領域,引導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如電磁學理論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過科學實驗探索出電磁學理論,通過促進電力技術的革命,並最終引發電力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鄧小平在總結科學技術這一發展趨勢時深刻指出:「現代科學為生產技術的進步開辟道路,決定它的發展方向。許多新的生產工具新的工藝,首先在科學實驗室里被創造出來。」「大量的歷史事實已經證明了: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實在,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3066780.html

閱讀全文

與發明家化科學技術為生產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