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線路板誰發明的

線路板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8-12 15:26:05

① 集成電路板是誰發明的,是怎樣工作的

1947年12月23日第一塊晶體管在貝爾實驗室誕生,從此人類步入了飛速發展的電子時代。但是對於從小就對電子技術感興趣的基爾比來說可不見得是件好的事情:晶體管的發明宣布了基爾比在大學里選修的電子管技術課程全部作廢。但是這並沒有消減這個年輕人對電子技術的熱情,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道路。
也許這就是天意,在晶體管發明十年後的1958年,34歲的基爾比加入德州儀器公司。說起當初為何選擇德州儀器,基爾比輕描淡寫道:「因為它是惟一允許我差不多把全部時間用於研究電子器件微型化的公司,給我提供了大量的時間和不錯的實驗條件。」也正是德州儀器這一溫室,孕育了基爾比無與倫比的成就。
雖然那個時代的工程師們因為晶體管發明而備受鼓舞,開始嘗試設計高速計算機,但是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由晶體管組裝的電子設備還是太笨重了,工程師們設計的電路需要幾英里長的線路還有上百萬個的焊點組成,建造它的難度可想而知。至於個人擁有計算機,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針對這一情況,基爾比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能不能將電阻、電容、晶體管等電子元器件都安置在一個半導體單片上?」這樣整個電路的體積將會大大縮小,於是這個新來的工程師開始嘗試一個叫做相位轉換振盪器的簡易集成電路。
1958年9月12日,基爾比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成功地實現了把電子器件集成在一塊半導體材料上的構想,並通過了德州儀器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檢查。請記住這一天,集成電路取代了晶體管,為開發電子產品的各種功能鋪平了道路,並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使微處理器的出現成為了可能,開創了電子技術歷史的新紀元,讓我們現在習以為常一切電子產品的出現成為可能。
偉大的發明與人物總會被歷史驗證與牢記,2000年基爾比因為發明集成電路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份殊榮,經過四十二年的檢驗顯得愈發珍貴,更是整個人類對基爾比偉大發明的充分認可。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的評價很簡單:「為現代信息技術奠定了基礎」。
「我認為,有幾個人的工作改變了整個世界,以及我們的生活方式——亨利·福特、托馬斯·愛迪生、萊特兄弟,還有傑克·基爾比。如果說有一項發明不僅革新了我們的工業,並且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世界,那就是傑克發明的集成電路。」或許德州儀器公司董事會主席湯姆·恩吉布斯的評價是對基爾比貢獻最簡潔有力的註解,現在基爾比的照片和愛迪生的照片一起懸掛在國家發明家榮譽廳內。
羅伯特

② 主板(電路板)是誰發明的

大規模集成電路
,需要各部件的配合協調,自然而然就有了,就像你的身體一樣,光有四肢,頭,沒有身軀,那是無法運作的!

③ 印刷電路是誰發明的

現在,通信產品、計算機和其他幾乎全部的電子產品,都使用了印刷電路。印刷電路技專術的發展和完善,為改屬變世界面貌的發明——集成電路的問世,創造了條件。

印刷電路是奧地利電氣工程師保·艾斯勒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發明的,但直到40年代中期,印刷電路的作用才為世人所知。

在印刷行業,為了在紙上印刷出圖片,通常採用照相製版技術。即通過照相,把拍攝下來的圖片底版,蝕刻在銅版或鋅版上,用這種銅版或鋅版,就可印刷出許許多多的圖片來。

艾斯勒在製造電路板時,也採用與印刷業類似的製版方式進行嘗試。他先畫出電子線路圖,再把線路圖蝕刻在覆蓋有一層銅箔的絕緣板上,使不需要的銅箔被蝕刻掉,只留下導通的線路。這樣,各個電子元件,就通過這塊板上銅箔所形成的電路相互連接起來了。這種印刷線路,既能提高電子產品的可靠性,又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對開發電子新產品有極大的價值和潛力。

④ PCB行業的線路板之父是誰

印製電路板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保羅·愛斯勒(PaulEisler),他於1936年在一個收音機裝置內採用了印刷電路板。1943年,美國人將該技術大量使用於軍用收音機內。1948年,美國正式認可這個發明用於商業用途。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印刷電路版技術才開始被廣泛採用。

⑤ 電路板是誰發明的捏

印製電路板抄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襲保羅·愛斯勒(PaulEisler),他於1936年在一個收音機裝置內採用了印刷電路板。1943年,美國人將該技術大量使用於軍用收音機內。1948年,美國正式認可這個發明用於商業用途。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印刷電路版技術才開始被廣泛採用。 在印製電路板出現之前,電子元器件之間的互連都是依靠直接連接實現的。而現在,電路面板只是作為有效的實驗工具而存在;印刷電路板在電子工業中已經占據了絕對統治的地位。

⑥ 印刷電路板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如果問誰發明了印刷術,這個殊榮當屬中國北宋年間的 畢升[1] 。但最早的印刷電路板則需要追蹤到奧地利工程師 Charles Ducas在1920年提出了使用墨水導電(在底板上列印黃銅電線)的概念。他藉助於電鍍技術製作在絕緣體表面直接生成導線,製作出PCB的原型。
最初電路板上的金屬導線是黃銅,一種銅和鋅的合金。這種顛覆性的發明消除了電子線路的復雜連線工藝,並保證電路性能的可靠性。這個工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才開始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現在在連接器(tetull)方面也是運營的十分廣泛的,像type-c,mini usb 10pin公頭上面都是廣泛應用的。

⑦ 軟性電路板是誰發明的

1、1903年,英國的Hanson申請與印刷電路板有關的「用電纜連接及相同連接法的改進」專利,這是最早的電路和技術之一。

2、1936年,英國Eisler博士提出「印刷電路(p- rintcricuit)」這個概念,被稱為「印刷電路板之父」。

3、1953年出現了雙面板。

4、1960年出現了多層板。

5、1960年代末期,聚醯亞胺軟性電路板問世。

6、1970年,產生了多層布線板。

7、1990年代初,又產生了積層多層印製板。

傑克 基爾比(JackpKilby)發明了集成電路 在集成電路出現之前,電子設備大多採用體積龐大且容易損壞的電路,主要是真空管。p但1958年基爾比在德州儀器半導體實驗室發明的集成電路改變了整個電子世界,並使微處理器的出現成為可能。

⑧ 電路板是怎麼發明的

在晶體管發明十年後的1958年,那個時代的工程師們因為晶體管發明而備受鼓舞回,開始嘗試設計高速計算答機,但是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由晶體管組裝的電子設備還是太笨重了,工程師們設計的電路需要幾英里長的線路還有上百萬個的焊點組成,建造它的難度可想而知。至於個人擁有計算機,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針對這一情況,基爾比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能不能將電阻、電容、晶體管等電子元器件都安置在一個半導體單片上?」這樣整個電路的體積將會大大縮小,於是這個新來的工程師開始嘗試一個叫做相位轉換振盪器的簡易集成電路。 1958年9月12日,基爾比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成功地實現了把電子器件集成在一塊半導體材料上的構想。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板

⑨ 電路板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電路板並沒有明確的發明時間。最早的電路板是用鉚釘來固定元件的。鉚釘間用導線連接。很多電子管功放就是那樣做的

閱讀全文

與線路板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