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技術發明的邏輯

技術發明的邏輯

發布時間:2021-08-12 13:56:07

Ⅰ 何謂技術發明、科學發現二者的關系怎樣

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是系統的知識體系。兩者雖然有聯系,但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從本質上講是不同的。科學發現是指首先揭示出客觀固有的事實與內在規律;技術發明是指優先創造出具有一定結構、功能、方法的客觀沒有的人造物與技術方案。一個是「認識出固有的規律」,一個是「像識出人為的人造物」;一個回答是什麼?為什麼?一個回答做什麼?怎麼做?兩者都用已知知識求解未知問題;一 個以自然存在物作為研究對象,一個以人造存在物作為研究對象;一個更多地運用邏輯思維、發現思維,一個更多地運用形象思維、發明思維;而兩者都運用靈感思維(科學發現靈感,技術發明靈感)。科學發現為技術發明提供原理理論支持,技術發明為科學發現提供試驗設備及條件。當然,這只是簡單的區別,作簡單區分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搞清這兩者的界線,不要將兩者混淆不分。例如:浮力定律公式是發現,輪船是發明;導線切割磁力線產生電流是發現,發電機是發明;鈾元素、放射性、質能轉換公式是發現,原子彈是發明;電子軌道躍遷、量子受激輻射理論是發現,激光器是發明;萬有引力公式、宇航三定律是發現,人造衛星、宇宙飛船是發明。迴旋加速器、射電望遠鏡、電子計算機的發明為發現原子核內的基本粒子、宇 宙星系、四色定理提供了試驗設備和物質條件。

Ⅱ 技術發明和科學發明的區別

技術發明和科學發明的區別准確來是「技術發明和科學發現的區別」:
一、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的區別
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都是人類智慧和人類思維發達的體現,都是人類特有的理性和非理性相統一的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都是系統的知識體系。兩者並非界限分明的兩個概念,而是常常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科學發現為技術發明提供原理理論支持,技術發明為科學發現提供試驗設備及條件。特別是在現代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科學發展的成果的當下,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但盡管如此,仍然不能忽視兩者相互區別的事實,不能對兩者混淆不分。
要對這兩者加以區分,首先應該明確它們具體指的是什麼,即從定義上對兩者進行簡單的區分:科學發現是科學活動中對未知事物或規律的揭示,找到前人尚未知曉的,對於促進科學發展有重要作用的客觀存在,是對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未知物質、現象、變化過程及其特性、規律的發現和認識。主要包括事實的發現和理論的提出,科學發現是科學進步的主要標志。基本特點有兩點:第一是前人尚未知曉的;第二是對於促進科學發展有重要作用的。而技術發明是運用自然規律和科學原理,為解決人類生產、生活中某一特定技術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也可以指最後的成果。作為一項新的技術解決方案,技術發明即發明人的一種思想、構思和設想,不管發明以何種形態表現出來,發明實質是一種創造性的智力成果。
而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之間所存在的差別是由科學與技術、發現與發明之間多方面的差別所決定的。具體說來,這種區別表現在:
1、科學與技術的相互區別:
從概念上來說,科學是主體藉助於手段和條件,揭示並獲得自然、社會、人自身固有的本質、規律的知識體系和認知活動;技術是主體藉助於手段和條件,變革客體,實現預定目的方式和機制的創造出客觀沒有的人工人造物的能力體系和創造活動。
從本質上來說,科學的本質主要體現在認識論意義上,是精神生產力,是探索自然固有的未知的實踐活動,是一種理論理性的創新,一種邏輯過程,是一種認識世界的科學方法和社會建制;技術的本質主要體現在改造、變革意義上,是直接的、現實的生產力,是在機器上實現的科學,是變革客體創造人工自然的實踐活動,一種操作過程,是從思想中引出現實,從精神中引出實在的變革客體的方法和社會建制。
從研究對象上來說,科學的對象是獨立於人類之外的自然系統,主要是認識和揭示自然界的本質、結構、性能、規律,是科學事實和科學理論的發現,它擔負的主要任務是探求自然的真理,弄清自然系統的事實和規律,解釋和預見自然事物、現象和過程,直接解決對自然的認識問題;技術的對象是人工人造自然系統,主要是改造、變革、控制自然的方式和機制,是人工自然的發明、開發、應用,它的主要任務是改造、變革和控制人工自然,直接解決對人工自然的變革、改造、控制的實踐操作問題
2、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的相互區別:
科學發現是指科學家在科學探索中,憑借智慧,以問題為導引,對科學要素進行有效整合或實驗運作,發覺、觀測、揭示出自然界固有的前所未知的以科學知識體系表現出來的科學事實、科學理論的活動,是對自然界、對事物進行認識的過程;技術發明不同於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是指技術專家在變革自然對象的過程中,憑借智慧,以知識驅動、科技推力、需求拉力為導引,對技術要素進行思維整合和實體運作,創造出具有一定結構、功能、方法的客觀沒有的人造物與技術方案,創造出自然界和社會中前所未有的東西,這是對自然界和人類生活進行改造的過程。簡而言之,一個回答「是什麼」、「為什麼」;一個回答「做什麼」、「怎麼做」;一個是認識出客觀固有的規律,一個是創造出人為的人造物。
從本質上來看:科學發現是以探索未知為目的,尋求或尋找已有的客觀存在著的而對人類來說是前所未知和前所未有的東西。這種發現是從實踐中產生思想,又使思想符合客觀實在,是使主體順應客體,並使客體在現實和思維中再現。而技術發明本質上是以把自然科學的成果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為宗旨,以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為目的,是歷史上某個時期某個人頭腦中的想像怎樣變成人類文明的進程,它是主體能動地變革、改造自然客體,使想像變為現實,使世界與我們的意圖、願望相符合的過程,是一個「我想像,我創造」的過程。
從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來看:雖然兩者都用已知知識求解未知問題,但一個以自然存在物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的是天然自然,一個以人造存在物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的是人工自然;在研究方法上,一個更多地運用邏輯思維、發現思維,一個更多地運用形象思維、發明思維,技術發明的研究方法具有更強的實踐性、綜合性和社會性。
從結果的角度來看:科學發現的結果是發覺、觀測、揭示出自然界已存在的前所未知的以科學知識體系表現出來的科學事實、科學理論,表現為發現新事物、新現象、新特性,得出新概念、新關系、新原理、新定律,提出新假說、新理論,形成新學科。而技術發明的結果是首創或創制出自然界和社會前所未有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流程、新方法,成果具有可感知性和創造性。

Ⅲ 什麼是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

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是系統的知識體系.兩者雖然有聯系,但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從本質上講是不同的.科學發現是指首先揭示出客觀固有的事實與內在規律;技術發明是指優先創造出具有一定結構、功能、方法的客觀沒有的人造物與技術方案.一個是「認識出固有的規律」,一個是「像識出人為的人造物」;一個回答是什麼?為什麼?一個回答做什麼?怎麼做?兩者都用已知知識求解未知問題;一 個以自然存在物作為研究對象,一個以人造存在物作為研究對象;一個更多地運用邏輯思維、發現思維,一個更多地運用形象思維、發明思維;而兩者都運用靈感思維(科學發現靈感,技術發明靈感).科學發現為技術發明提供原理理論支持,技術發明為科學發現提供試驗設備及條件.當然,這只是簡單的區別,作簡單區分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搞清這兩者的界線,不要將兩者混淆不分.例如:浮力定律公式是發現,輪船是發明;導線切割磁力線產生電流是發現,發電機是發明;鈾元素、放射性、質能轉換公式是發現,原子彈是發明;電子軌道躍遷、量子受激輻射理論是發現,激光器是發明;萬有引力公式、宇航三定律是發現,人造衛星、宇宙飛船是發明.迴旋加速器、射電望遠鏡、電子計算機的發明為發現原子核內的基本粒子、宇 宙星系、四色定理提供了試驗設備和物質條件.

Ⅳ 亞里士多德發明的邏輯學的含義是什麼功用是什麼

邏輯學
邏輯學是研究純粹理念的科學,所謂純粹理念就是思維的最抽象的要素所形成的理念。

〔說明〕在這部分初步論邏輯學的概念里,所包含對於邏輯學以及其他概念的規定,也同樣適用於哲學上許多基本概念。這些規定都是由於並對於全體有了綜觀而據以創立出來的。

我們可以說邏輯學是研究思維、思維的規定和規律的科學。但是只有思維本身才構成使得理念成為邏輯的理念的普遍規定性或要素。理念並不是形式的思維,而是思維的特有規定和規律自身發展而成的全體,這些規定和規律,乃是思維自身給予的,決不是已經存在於外面的現成的事物。

在某種意義下,邏輯學可以說是最難的科學,因為它所處理的題材,不是直觀,也不象幾何學的題材,是抽象的感覺表象,而是純粹抽象的東西,而且需要一種特殊的能力和技巧,才能夠回溯到純粹思想,緊緊抓住純粹思想,並活動於純粹思想之中。但在另一種意義下,也可以把邏輯學看作最易的科學。因為它的內容不是別的,即是我們自己的思維,和思維的熟習的規定,而這些規定同時又是最簡單、最初步的,而且也是人人最熟知的,例如:有與無,質與量,自在存在與自為存在,一與多等等。但是,這種熟知反而加重了邏輯研究的困難。因為,一方面我們總以為不值得費力氣去研究這樣熟習的東西。另一方面,對於這些觀念,邏輯學去研究、去理解所採取的方式,卻又與普通人所業已熟習的方式不相同,甚至正相反。

邏輯學的有用與否,取決於它對學習的人能給予多少訓練以達到別的目的。學習的人通過邏輯學所獲得的教養,在於訓練思維,使人在頭腦中得到真正純粹的思想,因為這門科學乃是思維的思維。——但是就邏輯學作為真理的絕對形式來說,尤其是就邏輯學作為純粹真理的本身來說,它決不單純是某種有用的東西。但如果凡是最高尚的、最自由的和最獨立的東西也就是最有用的東西,那麼邏輯學也未嘗不可認為是有用的,不過它的用處,卻不僅是對於思維的形式練習,而必須另外加以估價。

附釋一:第一問題是:什麼是邏輯學的對象?對於這個問題的最簡單、最明了的答復是,真理就是邏輯學的對象。真理是一個高尚的名詞,而它的實質尤為高尚。只要人的精神和心情是健康的,則真理的追求必會引起他心坎中高度的熱忱。但是一說到這里立刻就會有人提出反問道:「究竟我們是否有能力認識真理呢?」在我們這些有限的人與自在自為存在著的真理之間,似乎有一種不調協,自然會引起尋求有限與無限間的橋梁的問題。上帝是真理;但我們如何才能認識他呢?這種知天求真的企圖似乎與謙遜和謙虛的美德相違反。但因此又有許多人發出我們是否能夠認識真理的疑問,其用意在於為他們留戀於平庸的有限目的的生活作辯解。類似這種的謙卑卻毫無可取之處。類似這樣的說法:「象我這種塵世的可憐蟲,如何能認識真理呢?」可以說是已成過去了。代之而起的另一種誕妄和虛驕,大都自詡以為直接就呼吸於真理之中,而青年人也多為這種空氣所鼓舞,竟相信他們一生下來現成地便具有宗教和倫理上的真理。從同樣的觀點,特別又有人說,所有那些成年人大都墮落、麻木、僵化於虛妄謬誤之中。青年人所見的有似朝霞的輝映,而老輩的人則陷於白日的沼澤與泥淖之中。他們承認特殊部門的科學無論如何是應該探討的,但也單純把它們認為是達到生活的外在目的的工具。這樣一來,則妨礙對於真理的認識與研究的,卻不是上面所說的那種卑謙,而是認為已經完全得到真理的自詡與自信了。老輩的人寄託其希望於青年的人,因為青年人應該能夠促進這世界和科學。但老輩所屬望於青年人的不是望他們停滯不前,自滿自詡,而是望他們擔負起精神上的嚴肅的艱苦的工作。

此外還有一種反對真理的謙遜。這是一種貴族式的對於真理的漠視,有如我們所見得,拜拉特(Pilatus)對於基督所表示的態度。拜拉特問道:「真理是什麼東西?」意思是說,一切還不是那麼一回事,沒有什麼東西是有意義的。他的意思頗似梭羅門所說的:一切都是虛幻的——這樣一來,便只剩下主觀的虛幻了。

更有一種畏縮也足以阻礙對於真理的認知。大凡心靈懶惰的人每易於這樣說:不要那樣想,以為我們對於哲學研究是很認真的。我們自然也樂意學一學邏輯,但是學了邏輯之後,我們還不是那樣。他們以為當思維超出了日常表象的范圍,便會走上魔窟;那就好象任他們自身漂浮在思想的海洋上,為思想自身的波浪所拋來拋去,末了又復回到這無常世界的沙岸,與最初離開此沙岸時一樣地毫無所謂,毫無所得。

這種看法的後果如何,我們在世界中便可看得出來。我們可以學習到許多知識和技能,可以成為循例辦公的人員,也可以養成為達到特殊目的的專門技術人員。但人們,培養自己的精神,努力從事於高尚神聖的事業,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而且我們可以希望,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年,內心中似乎激勵起一種對於更高尚神聖事物的渴求,而不會僅僅滿足於外在知識的草芥了。

附釋二:認思維為邏輯學的對象這一點,是人人所贊同的。但是我們對於思維的估價,可以很低,也可以很高。一方面,我們說:這不過是一個思想罷了。——這里的意思是說,思想只是主觀的,任意的,偶然的,而並不是實質本身,並不是真實的和現實的東西。另一方面,我們對於思想,也可以有很高的估價,認為只有思想才能達到至高無上的存在、上帝的性質,而其感官則對上帝毫無所知。我們說,上帝是精神,我們不可離開精神和真理去崇拜上帝。但我們承認,可感覺到的或感性的東西並不是精神的,而精神的內在核心則是思想,並且只有精神才能認識精神。精神誠然也可表現其自身為感覺(例如在宗教里),但感覺的本身,或感覺的方式是一事,而感覺的內容又是另一事。感覺的本身一般是一切感性事物的形式,這是人類與禽獸所共有的。這種感覺的形式也許可以把握最具體的內容,但這種內容卻非此種形式所能達到。感覺的形式是達到精神內容的最低級形式。精神的內容,上帝本身,只有在思維中,或作為思維時,才有其真理性。在這種意義下,思想不僅僅是單純的思想,而且是把握永恆和絕對存在的最高方式,嚴格說來,是唯一方式。

對於以思想為對象的科學,也是和思想一樣,有很高或很低的估價。有人以為,每個人無須學習邏輯都能思考,正如無須研究生理學,都能消化一樣。即使人研究了邏輯之後,他的思想仍不過與前此一樣,也許更有方法一些,但也不會有多大的變化。如果邏輯除了使人僅僅熟習於形式思維的活動外,沒有別的任務,則邏輯對於我們平時已經同樣能夠作的思維活動,將不會帶來什麼新的東西。其實舊日的邏輯也只有這種地位。此外,一方面,對於人來說,思維的知識即使只是單純的主觀活動也是對他很光榮而有興趣的事。因為人之所以異於禽獸即由於人能知道他是什麼,他作什麼。而且另一方面,就邏輯作為研究思維的科學來看(思想既是唯一足以體驗真理和最高存在的活動),邏輯也會佔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如果邏輯科學研究思維的活動和它的產物(而思維並不是沒有內容的活動,因為思維能產生思想,而且能產生它所需要的特定思想),那麼邏輯科學的內容一般講來,乃是超感官的世界,而探討這超感官的世界亦即遨遊於超感官的世界。數學研究數和空間的抽象對象。數學上的抽象還是感性的東西,雖然是沒有特定存在的抽象的感性東西。思想甚至於進一步「辭別」〔或脫離〕這種最後的感性東西,自由自在,舍棄外的和內的感覺,排斥一切特殊的興趣和傾向。對於有了這樣基礎的邏輯學,則我們對於它的估價,當然會較一般人通常對於邏輯的看法為高。

附釋三:認識到比起那單純形式思維的科學具有更深意義的邏輯學的需要,由於宗教、政治、法律、倫理各方面的興趣而加強了。從前人們都以為思想是無足重輕,不能為害的,不妨放任於新鮮大膽的思想。他們思考上帝、自然和國家,他們深信只是通過思想,人們就可以認識到真理是什麼,不是通過感官,或者通過偶然的表象和意見所能達到。當他們這樣思想時,其結果便漸漸嚴重地影響到生活的最高關系。

傳統的典章制度皆因思想的行使而失去了權威。國家的憲章成為思想的犧牲品,宗教受到了思想的打擊;許多素來被認作天啟的堅固的宗教觀念也被思想摧毀了,在許多人心中,傳統的宗教信仰根本動搖了。例如在希臘,哲學家起來反對舊式宗教,因而摧毀了舊式宗教的信仰。因此便有哲學家由於摧毀宗教,動搖政治,而被驅逐被處死的事,因為宗教與政治本質上是聯系在一起的。這樣,思維便在現實世界裡成為一種力量,產生異常之大的影響。於是人們才開始注意到思維的威力,進而仔細考察思維的權能,想要發現,思維自詡過甚,未能完成其所擔負的工作。思維不但未能認識上帝、自然和精神的本質,總而言之,不但未能認識真理,反而推翻了政府和宗教。因此亟須對於思維的效果或效用,加以辯護,所以考察思維的本性,維護思維的權能,便構成了近代哲學的主要興趣。

§20試從思維的表面意義看來,則(α)首先就思維的通常主觀的意義來說,思維似乎是精神的許多活動或能力之一,與感覺、直觀、想像、慾望、意志等並列雜陳。不過思維活動的產物,思想的形式或規定性一般是普遍的抽象的東西。思維作為能動性,因而便可稱為能動的普遍。而且既然思維活動的產物是有普遍性的,則思想便可稱為自身實現的普遍體。

就思維被認作主體而言,便是能思者,存在著的能思的主體的簡稱就叫做我。

〔說明〕這里和下面幾節所提出的一些規定,決不可認為是我個人對於思想的主張或意見。但在這些初步的討論里,既不能說是有嚴格的演繹或證明,只可算作事實(

Ⅳ 什麼是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二者的關系

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是系統的知識體系.兩者雖然有聯系,但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從本質上講是不同的.科學發現是指首先揭示出客觀固有的事實與內
在規律;技術發明是指優先創造出具有一定結構、功能、方法的客觀沒有的人造物與技術方案.一個是「認識出固有的規律」,一個是「像識出人為的人造物」;一
個回答是什麼?為什麼?一個回答做什麼?怎麼做?兩者都用已知知識求解未知問題;一
個以自然存在物作為研究對象,一個以人造存在物作為研究對象;一個更多地運用邏輯思維、發現思維,一個更多地運用形象思維、發明思維;而兩者都運用靈感思
維(科學發現靈感,技術發明靈感).科學發現為技術發明提供原理理論支持,技術發明為科學發現提供試驗設備及條件.當然,這只是簡單的區別,作簡單區分的
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搞清這兩者的界線,不要將兩者混淆不分.例如:浮力定律公式是發現,輪船是發明;導線切割磁力線產生電流是發現,發電機是發明;鈾元
素、放射性、質能轉換公式是發現,原子彈是發明;電子軌道躍遷、量子受激輻射理論是發現,激光器是發明;萬有引力公式、宇航三定律是發現,人造衛星、宇宙
飛船是發明.迴旋加速器、射電望遠鏡、電子計算機的發明為發現原子核內的基本粒子、宇 宙星系、四色定理提供了試驗設備和物質條件.

Ⅵ 技術發明的特點及其評價因素

特點 技術發明不同於科學發現,發明主要是創造出過去沒有的事物,發現主要是揭示未知事物的存在及其屬性。
技術發明是新穎的技術成果,不是單純仿製已有的器物或重復前人已提出的方案和措施。一項技術成果,如果在已有技術體系中能找到在原理、結構和功能上同一的東西,則不能叫做發明。
技術發明不僅要提供前所未有的東西,而且要提供比以往技術更為先進的東西,即在原理、結構特別是功能效益上優於現有技術。發明總是既有繼承又有創造,在一般情況下大都有先進性。
技術發明必須是有應用價值的創新,它有明確的目的性,有新穎的和先進的實用性。發明方案既要反映外部事物的屬性、結構和規律,又體現自身的需要。發明者創造出新產品、新工藝前,已在觀念中按功能要求預構所設計的對象,並在發明過程中不斷地按優化的功能目標來完善其方案。
技術發明又區別於實際生產和工程中的現實技術或現場技術。發明要有應用前景和可能應用的技術方案和措施,一項發明能否被應用於生產過程或工程活動,還取決於它是否能納入已有的技術系統或引起已有技術系統的革新,以及資金、設備、人力、材料、管理和市場諸方面的條件。有了發明,未必就一定有相應的產品或工藝,未必就能解決生產和工程中的實際問題。只有把發明轉化為產品研製、工藝試驗,轉化為技術革新、試生產、批量生產和推廣應用,才能成為現實技術。
類型 按創新程度不同,技術發明可以分為兩大類。
①開創性技術發明。這種發明,其新技術方案所依據的基本原理與已有技術有質的不同,又稱基本技術發明。如蒸汽機技術的發明開創了熱能向機械能的轉化,在基本原理上區別於僅有機械能轉化的簡單機械。立足於電磁感應原理的電力技術的發明開創了電能與機械能的相互轉化。從利用鏈式核反應原理到利用核聚變反應原理,可取得開創性的核技術發明。近代和現代的開創性技術發明大都以科學原理的突破為條件,自覺地應用新的科學原理來解決技術問題。科學上的許多重大突破,將會導致技術上的開創性發明。
②改進性技術發明。這種發明是在基本原理不變的情況下,對已有技術作程度不同的改變和補充,又稱改良性技術發明。如電燈中用鎢絲代替碳絲,用充氬代替真空,都是依據電熱發光的同一原理。高壓蒸汽機、汽輪機和多缸蒸汽機的發明,都是對蒸汽機技術的改進。改進性技術發明以開創性技術發明為基礎,開創性技術發明靠改進性技術發明得到完善和發展。改進性技術發明可能以新的科學發現為前提 ,但在很多情況下是靠長期的經驗積累和經驗摸索。沒有科學原理的根本性突破,也可能做出有重大價值的改進性技術發明。改進性技術發明與開創性技術發明的區分是相對的。
開創性技術發明往往導致技術系統的根本性變革,其意義重大。在技術發明中,數量最多的是改進型的。完善與基本技術有關的材料、結構、工藝和功能都會導致改進性技術發明。把一種基本技術移植、應用於多種對象,通常要求改變基本技術的某些環節,派生出另一些發明,這屬於應用改進型技術發明。把多種已有技術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前所未有的系統,實現某種新的功能,往往也需要對已有技術作改進而產生一些發明,這屬於綜合改進型技術發明。對產品的形狀、構造乃至外觀設計上的創新和改進,有時也具有發明的性質。

Ⅶ 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技術創新各有什麼特點三者有何關聯

  1. 技術發明是新穎的技術成果,不是單純仿製已有的器物或重復前人已提出的方案和措施。

  2. 技術發明不僅要提供前所未有的東西,而且要提供比以往技術更為先進的東西,即在原理、結構特別是功能效益上優於現有技術。

  3. 技術發明必須是有應用價值的創新,它有明確的目的性,有新穎的和先進的實用性。

(包括但不限於各種方法、元素、路徑、環境等等),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科技創新通常包括產品創新和工藝方法等技術創新,發明、發現、技術創新是互相發展、緊密聯系的過程。發現引出新發明。在近代,變質性的發明總是建立在新的科學發現的基礎上的。發明能導致新的科學發現,質變性的科學發現亦離不開新發明的幫助,從某種意義上說,發明是科學發現的基礎。創新的基本特徵就是創造和創效(創造效益)沒有創造就沒有創新,但主要不是「創造新東西」,而是將「新東西」創造性地引入社會經濟系統。創新的出發點和目的,不僅僅在於「創造新東西」,而主要在於「首次實現其商業價值」。技術創新不是純粹的科技概念,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科學發現和發明,而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觀。重大的技術創新會導致社會經濟系統的根本性轉變。

Ⅷ 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有何區別

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區別如下:
一、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的含義:
科學發現是指科學家在科學探索中,憑借智慧,以問題為導引,對科學要素進行有效整合或實驗運作,發覺、觀測、揭示出自然界固有的前所未知的以科學知識體系表現出來的科學事實、科學理論的活動,是對自然界、對事物進行認識的過程;
技術發明不同於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是指技術專家在變革自然對象的過程中,憑借智慧,以知識驅動、科技推力、需求拉力為導引,對技術要素進行思維整合和實體運作,創造出具有一定結構、功能、方法的客觀沒有的人造物與技術方案,創造出自然界和社會中前所未有的東西,這是對自然界和人類生活進行改造的過程。簡而言之,一個回答「是什麼」、「為什麼」;一個回答「做什麼」、「怎麼做」;一個是認識出客觀固有的規律,一個是創造出人為的人造物。
二、不同方面的區別:
1、從本質上來看:科學發現是以探索未知為目的,尋求或尋找已有的客觀存在著的而對人類來說是前所未知和前所未有的東西。這種發現是從實踐中產生思想,又使思想符合客觀實在,是使主體順應客體,並使客體在現實和思維中再現。而技術發明本質上是以把自然科學的成果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為宗旨,以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為目的,是歷史上某個時期某個人頭腦中的想像怎樣變成人類文明的進程,它是主體能動地變革、改造自然客體,使想像變為現實,使世界與我們的意圖、願望相符合的過程,是一個「我想像,我創造」的過程。
從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來看:雖然兩者都用已知知識求解未知問題,但一個以自然存在物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的是天然自然,一個以人造存在物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的是人工自然;在研究方法上,一個更多地運用邏輯思維、發現思維,一個更多地運用形象思維、發明思維,技術發明的研究方法具有更強的實踐性、綜合性和社會性。
2、從結果的角度來看:科學發現的結果是發覺、觀測、揭示出自然界已存在的前所未知的以科學知識體系表現出來的科學事實、科學理論,表現為發現新事物、新現象、新特性,得出新概念、新關系、新原理、新定律,提出新假說、新理論,形成新學科。而技術發明的結果是首創或創制出自然界和社會前所未有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流程、新方法,成果具有可感知性和創造性。
3、舉例來說,浮力定律公式是科學發現,輪船是技術發明;導線切割磁力線產生電流是科學發現,發電機是技術發明;鈾元素、放射性、質能轉換公式是科學發現,原子彈是技術發明;電子軌道躍遷、量子受激輻射理論是科學發現,激光器是技術發明;萬有引力公式、宇航三定律是科學發現,而人造衛星、宇宙飛船是技術發明。

Ⅸ 什麼是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邏輯

共同把經濟全球化動力搞大、阻力搞小,就應秉持更加開放的心態。開放合作是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邏輯,是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復甦的現實需要,是促進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時代要求。當今世界,全球價值鏈、供應鏈深入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國經濟融合是大勢所趨。距離近了,交往多了,難免會有磕磕碰碰。面對矛盾和摩擦,協商合作才是正道。只要平等相待、互諒互讓,就沒有破解不了的難題。

閱讀全文

與技術發明的邏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