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計算機的發明對出版業的影響

計算機的發明對出版業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8-12 12:10:30

㈠ 計算機的發明及軟體的開發對整個社會有什麼影響

信息化的意義
世界上諸多國家之所以紛紛提出自己的信息化戰略,爭先恐後地建設本國信息高速公路,不遺餘力地發展和推廣應用信息技術,根本原因在於信息化可以對本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功效,可有助於提高國民的生活質量。本章從分析信息技術的特點入手,繼而討論信息化的社會影響,最後結合我國的情況論述我國選擇加快推進信息化戰略的意義所在。第一節 信息技術的特點與作用
信息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種種功效,根源於信息技術的特性。較之其他技術而言,筆者認為,信息技術主要具有以下特點汪向東:《信息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見鄭友敬、明安書、汪向東、劉滿強等人所著的《跨世紀: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
①更廣泛的適用性和更強的滲透性。信息本來就是一切生產活動、經濟活動與社會生活都離不開的要素,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露其重要性,因而,現代信息技術便具有了更為廣泛的用武之地。目前,新興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領域已覆蓋到生產製造、產品設計、辦公室業務、家庭生活、醫療保健、教育、交通通訊、商業、科研、娛樂、保安、金融、氣象、資源勘測、軍事、大眾傳播等許多方面。有人估計,現在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GNP)的65%同集成電路和計算機有關。吳錫軍、何國平:《高技術——跨世紀的戰略問題》,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果真如此,歷史上還沒有一項別的技術像現代信息技術這樣,對人類社會有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②高度知識密集,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如果說其他技術是人的體力的延伸,那麼信息技術則是人的智力的增強。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有利於替代和節省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消耗,減少污染。比如,造紙要耗用大量木材和水資源,在製造過程中還會排出污水造成環境污染。據美國一項調查,全球每年光是用於印刷各種表格的費用就達1200億美元,其中1/3的表格因內容變更等原因白白浪費。該項調查是美國《幸福》雜志組織的,參見1997年9月15日《計算機世界》。現在,用電子介質替代紙張作為信息載體的條件不僅已初步具備,而且已開始成為現實。信息技術的應用,還有利於改進勞動工具的技術性能,提高人們對生產和勞動過程的調控能力和實際的管理水平,有利於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合理流動,密切生產與市場、供給與需求的聯系。這些都會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③發展速度更快,更新周期更短,具有極強的時效性。比如,國際上集成電路的開發生產遵從於「摩爾(G.Moore)定律」Gordon Moore為Intel公司的著名專家,由他發現的計算機集成電路技術發展的規律被稱為摩爾定律。,即從60年代至今大約每過18個月集成度便增加一倍,而成本則降低一半;計算機發明雖不到50年,但現今第六代產品的研製已形成熱點,微機出現才20多年時間,不僅設計工藝幾經革命,而且新機種紛紛問世;光通信、衛星通信、移動通信、多媒體通信等推動通信技術不斷發展;特別是當前的數字技術革命正促進電腦、電信、電視、信息內容等方面的技術走向大融合,並使信息產業的方方面面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景象。
④投資大,風險大。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更新和普及應用都需要投資,現在,在信息技術領域,技術設計和製造越來越復雜精密,技術難度日益加大,信息網路覆蓋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因而,相關的R&D費用和基本建設投資特別是初始投資的需要量往往是巨大的(見第二章一些國家興建信息高速公路的投資計劃)。但考慮到信息技術極強的時效性,所以巨額投資同時又意味著巨大的風險,一旦決策失誤,不僅會招致慘重的損失,而且會貽誤發展的歷史時機。日本曾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投入了巨額資金研製基於模擬技術的HDTV,本想以此搶占未來電視技術與市場的制高點,但未料到近年數字化電視的迅速興起,一下子改變了電視技術的發展方向,並對日本電視技術的未來構成嚴重威脅。日本迫不得已於90年代初停止了模擬HDTV的研製計劃,巨額投資也付之東流。
人們已經在實際經濟和社會活動中,體會並享受到應用信息技術帶來的種種好處。比如,廣泛應用先進的通信技術,大大改善了人們相互間的信息交流狀況;應用計算機進行設計和控制工業過程,提高了產品的質量並大量節省了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將信息技術應用於管理,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時效性等等,相信讀者對此已耳熟能詳,無需筆者再費筆墨。然而從理論概括的需要來看,信息技術的上述特點,與其一定的應用領域相結合,便會向人們展現出它的種種作用,而且對於不同的應用領域,它會展示出不同的作用來。比如,在國民經濟發展領域中,信息技術的主要作用便可以表現為:
①先導作用,即根據信息技術的廣泛適用性和滲透性,大力普及應用信息技術,可實現對整個國民經濟技術基礎的改造,因而,通過信息產業的優先發展,可以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
②替代作用,即通過加大信息資源的投入,或人們智力與知識的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各種物質資源和能源的投入,並減少物質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從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傳統模式;
③「軟化」作用,即指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在產業結構、就業結構、投資結構中,信息、R&D、公共關系、智力、人才、廣告、管理等等「軟」的無形的方面相對增強,而設備、能源、原材料、基建、實物產品等等「硬」的有形的方面相對弱化;
④優化作用,即指在經濟活動中大力普及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有助於優化生產要素本身的質量、優化對各種生產要素的管理、優化其相互間的配置、優化其運行的有序度和效率;
⑤增值作用,即增加財富,擴大供給,提高產品與勞務的附加值,使過去的非資源轉化為資源,促進國民經濟增長。也有人指出這種增值是成倍地增長,因此,把信息技術稱為經濟的「倍增器」,等等。第二節 信息化對經濟與社會的影響
由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所推動的信息化,雖然歷史不長,但已經給經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帶來深刻的影響。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已取得諸多的成果。 對於一般公眾而言,認識這種影響的存在,則無需多麼深奧的理論,只要觀察一下我們周圍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實就會清楚。時至今日,「信息社會」與「信息時代」,已不再僅僅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論,而是每日發生在人們自身生活和周圍方方面面的生動現實。當然,由於發展程度上的差異,信息化的影響在發達國家和在發展中國家也會有所區別。但不管怎樣,信息化對經濟與社會造成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概括地說,筆者把它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一、增加了信息的生產、流通和消費
信息化首先表現為信息生產、流通和消費規模的不斷擴大,繼而又進一步刺激人們對信息消費產生了更高的需求。計算機、遙感、光通信、微機、智能機、大規模集成電路、綜合數字網、衛星通信等信息技術的突破,不僅推動整個技術體系發生了深刻變化,而且在全世界范圍內導致信息生產、流通和消費急劇擴展。80年代以來,科技信息以20%左右的速度遞增,並且有加速發展的趨勢,人們把信息的高速膨脹形象地稱為「信息爆炸」,而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又使世界各地的信息資源通過通信網路得以高度利用,實現信息共享。據報道,到1997年10月,全世界網際網路上用戶已達1億,並以每月100萬戶的速度膨脹,有超過2000萬主機、600個大型圖書館、400個學術文獻庫、100萬個信息源聯接上網。每天,全球有數千萬人在網上漫遊、交流和工作,網上信息流量達到上萬億比特,並且仍以每100天翻一番的速度增長總之,我國採取加快推進信息化的戰略,是根據自身利益的需要和世界發展的潮流,經過深思熟慮的明智選擇。信息化如同一柄雙刃劍,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難免給社會帶來某些負面影響;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在向信息化目標邁進的過程中,既有優勢也有諸多困難。但是,這一切都不應該動搖我國向信息化社會前進的信念,相信經過不懈努力,趨利避害,排除萬難,中國的信息化必將造福於社會並對世界做出貢獻。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3926492.html?si=1

㈡ 如何看待計算機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計算機技術經歷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技術不斷成熟和完善,在各行各業中得到了普及和應用,對人類生活產生就巨大的影響。但是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計算機的安全漏洞進行犯罪活動,如信息竊取,信息欺詐,信息攻擊,信息破壞等,對國家、團體或個人造成嚴重危害。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逐步完善,科學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尤其是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到來,帶動了高技術產業的發展。計算機是人類社會最先進的發明之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得到了廣泛性應用。一方面,計算機技術能夠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改變原來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體系,應用於教學、研究、科研、管理等各個方面;另一方面,計算機技術也會帶來一系列不良的影響,通過游戲娛樂等方式吸引人們過多的關注度,甚至引發網路犯罪。其實,計算機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夠豐富人們的生活,簡化工作流程和步驟,也會在網路上造成犯罪,給人們的身心帶來危害。針對這樣的現象,本文就從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入手,簡單闡述一下它對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從而不斷推動新技術革命,更加方便人們的生活。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社會發展;積極影響;消極影響

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社會進入了第三次技術革命時期,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推廣,它的應用領域也不斷擴散開來,從最初的軍事方面擴展到目前的生產生活,辦公室、學校、家庭都必不可少的與計算機技術聯系起來,人類已經由高度的工業化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傳統的經營與生活方式發生了全面變革。當然,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也帶來一系列變化,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了進一步突出它的積極作用,避免消極影響,我們一定要明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情況,並分析它對社會帶來的變化,確保人們更加便利的開展工作和學習。

1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從遠古時代的結繩、石子記錄方式到後來的珠算、尺子等工具的發明,都可以看作是計算機技術的雛形。計算機在實際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三大階段,即機械式計算機、機電式計算機和電子計算機。17世紀開始,歐洲數學家就出現了發明計算機的想法,並開始著手設計以數字形式為基礎的運算設備。直到1623年,第一台計算機問世,由一位德國科學家製造出來的機械計算機,當時的設備只能夠計算六位數字以內的加減乘除運算。而計算機這一概念的產生是在1642年,法國的數學家帕斯卡製成了滾輪式加法器,計算機的概念才由此產生。1674年,萊布尼茲基於帕斯卡的研究對計算機進行了改進,計算機能夠解決十進制的數乘運算,並創新性的提出了「二進制數」的概念,計算機第一次廣泛使用則是在1820年。

到了19世紀,科學領域開始向前邁進,卻遇到了計算上的困難,不利於軍事的發展和變革,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開始對計算機開展系統研究,希望改變運算困難的問題。第一台二進制的計算機出現於1938年,由德國科學家研製而成,並不斷開發Z式類型的系列機,Z3系列更是成為了第一台通用程序控制機電式計算機。

1946年2月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學院製成大型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這就是人們通常意義上說的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起初它只應用在軍事方面,經過多彩改造和升級之後才變為通用的計算機設備。1946年6月,馮•諾依曼博士發表了「電子計算機裝置邏輯結構初探」論文,並設計出第一台「存儲程序」的離散變數自動電子計算機,1952年正式投人運行,其運算速度是EMAC的240倍。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4個階段,計算機的體積不斷減小,重量不斷減輕,運算速度不斷提高,價格越來越低,運算的可靠性越來越高,應用領域從最初的只在重要部門或科學研究部門進行科學技術到現在已經進人辦公室、校園和家庭。

2計算機技術對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

計算機技術改變了人們單一的生活方式,不僅能夠簡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傳播,還具有娛樂功能和互動性,對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具體而言,計算機技術的正面影響如下。

2.1推動生產力的提高

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首要動力,自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就經歷了連續三次技術革命,而計算機技術的崛起就被譽為第三次變革,這階段也是最具跨時代意義的時期,解決了前兩次革命遺留下的問題,並帶動了人類社會的全面變革,提高了生產力水平。現如今,計算機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它在國民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無法取代,對生產力的帶動顯而易見。將計算機技術與勞動生產結合起來,能夠轉變過去的純體力勞動,優化社會結構,並實現各種生產要素的整合,幫助人們掌握大量的信息和資訊,提高人們的生產能力。

2.2帶動社會生活的發展

計算機不僅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還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變化,隨著算計機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它延伸到了生活、學習、工作等各個領域,銀行、醫院、學校等區域也都開始利用計算機技術,它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當然,計算機對人類生活的改變不僅限於此,它能夠發揮自己特有的功效,開發硬體和軟體系統,學生利用它可以進行網路學習,打破空間和時間限制,辦公室人員運用計算機能夠實現信息的交互與共享,處理圖片、稿件,快速生產報告,最大可能的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提高服務水平。

2.3改變生產方式與工作方式

傳統的生產與工作方式較為落後,計算機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勞動方法,通過一系列輔助技術能夠代替人工重復勞動,節省更多的體力,並最大限度的提升人們的素質。過去人們的工作較為繁重,從事的都是危險的活動,計算機的出現徹底解放了人們高強度的工作,簡化了人們的工作流程。

3計算機技術對社會發展的消極影響

計算機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帶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具有負面作用,存在一系列消極影響。

3.1淡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計算機技術雖然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人們能夠隨時展開溝通和交流,但是這種方便快捷的交流方法也使得人們見面溝通的次數越來越少,原來的親密關系也發生了變化。網路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更是讓人們習慣於網路交談,家庭聚會、同學聚會都改為了網上互動,人際關系變得更為陌生,社會之間也逐步趨於冷淡。

3.2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

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使得它的優勢被展現了出來,各種各樣的資訊、圖片、視頻沖擊著人們的生活,計算機技術變為了人們娛樂的方式。現如今,網路游戲變得更加多樣,人們通過網路可以參與娛樂,導致很多自製力差的學生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荒廢了學業和工作,長時間的操作計算機滑鼠,一個姿勢的擺動,還會對健康帶來影響,導致人們產生眼花、失眠、記憶力減退等問題,嚴重阻礙他們的身心健康。

3.3計算機犯罪高發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計算機的安全漏洞進行犯罪活動,如信息竊取,信息欺詐,信息攻擊,信息破壞等,對國家、團體或個人造成嚴重危害。人們可以在網上辦理各種業務,並把自己的隱私信息也都放到了網上,保存在網路伺服器中,而一些不法分字瞄準機會,通過計算機技術盜取網名的個人信息,再利用這些盜來的信息去做壞事,對受害者造成非常大的困擾,有的甚至威脅到了他們資金的安全,造成個人隱私的泄露。

4結論

總而言之,計算機技術經歷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技術不斷成熟和完善,在各行各業中得到了普及和應用,對人類生活產生就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具有兩方面特徵,一是帶動生產力發展,提高工作效率的積極影響;二是淡化人際關系,引起網路犯罪的消極影響。我們必須規避消極影響,正確發揮計算機的優勢和作用。

㈢ 計算機對電影行業的影響是怎樣的

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20世紀攝人心魄的電影奇觀。

1977年,當人們第一次看到電影《星球大戰》驚心動魄的場面時,真是激動不已,難以忘懷。

其實,產生這一強烈的藝術效果,除首次應用了道爾貝立體聲響效果外,最主要的還是要歸功於成功地運用了計算機進行特技創作。為此,該片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電影技術成就獎。

從此,在電影製作上,拉開了運用計算機來幫忙的帷幕。

幾經努力,計算機在電影製作上大顯身手,其運用幾乎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例如,1993年拍攝的《侏羅紀公園》影片中,用計算機製作的恐龍的特技畫面就足有6分鍾;1995年拍攝的《鬼馬小精靈》影片中,用計算機製作的畫面就有40分鍾。

在《侏羅紀公園》影片開始時,人們看到許多恐龍正悠閑自得地徜徉在清澈的湖水中。

這些鏡頭里的恐龍,都是由計算機製作出來的電腦圖像,而背景卻是一張靜止不動的照片,為了使湖水有波動效果,製作人員用電影攝影機拍了湖水波動的活動畫面合成在照片上。

影片中,在返回參觀中心的途中,人們又遇到了恐龍,他們趕快逃到大樹後面躲避起來,清楚地看到大大小小的恐龍在如茵的草地上奔跑著。

這里,也是採用了在外景地拍攝,用計算機製作出恐龍模型,再用計算機合成的方法。

《侏羅紀公園》影片中使用計算機技術處理加工的片段是影片中最令人激動的場面,採用傳統的特技是很難取得如此效果的。

是啊,人們正是藉助於計算機技術,使1億4千萬年以前的恐龍復活了,構成了一個生動有趣童話般的電影奇觀。

美國電影《阿甘正傳》有這樣一個場面:劇中人物阿甘與肯尼迪總統握手。為了拍好這個場面,繪畫師用計算機的變形軟體程序來進行特別處理,從而使人們看到其實不存在但畫面確實令人信服的握手鏡頭。

再如,1998年在我國各大中城市放映的進口影片《泰坦尼克號》,它以豪華游輪泰坦尼克號在首航途中與冰山相撞沉沒為線索,展示了人世間的真、善、美。影片中許多豪華、宏大的場面也是計算機大顯身手的妙作,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震懾力。

因此,人們這樣贊譽計算機:它是影視界冉冉升起的一顆「超級巨星」!

㈣ 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對當今社會有什麼影響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上中國曾經在早期計算工具的發明創造方面寫過光輝的一頁。遠在商代,中國就創造了十進制記數方法,領先於世界千餘年。到了周代,發明了當時最先進的計算工具——算籌。這是一種用竹、木或骨製成的顏色不同的小棍。計算每一個數學問題時,通常編出一套歌訣形式的演算法,一邊計算,一邊不斷地重新布棍。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就是用算籌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一結果比西方早一千年。 珠算盤是中國的又一獨創,也是計算工具發展史上的第一項重大發明。這種輕巧靈活、攜帶方便、與人民生活關系密切的計算工具,最初大約出現於漢朝,到元朝時漸趨成熟。珠算盤不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過有益的作用,而且傳到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區,經受了歷史的考驗,至今仍在使用。 中國發明創造指南車、水運渾象儀、記里鼓車、提花機等,不僅對自動控制機械的發展有卓越的貢獻,而且對計算工具的演進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例如,張衡製作的水運渾象儀,可以自動地與地球運轉同步,後經唐、宋兩代的改進,遂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鍾。 記里鼓車則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動計數裝置。提花機原理與計算機程序控制的發展有過間接的影響。中國古代用陽、陰兩爻構成八卦,也對計算技術的發展有過直接的影響。萊布尼茲寫過研究八卦的論文,系統地提出了二進制算術運演算法則。他認為,世界上最早的二進製表示法就是中國的八卦。 經過漫長的沉寂,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計算技術邁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先後建立了研究機構,在高等院校建立了計算技術與裝置專業和計算數學專業,並且著手創建中國計算機製造業。 中國最早是在1956年研製成功國產計算機的,比國外晚了十年,但技術上並無什麼差距。1958年和1959年中國先後自主研製成功國產小型和大型電子管計算機。60年代中期,中國研製成功一批晶體管計算機,並配製了ALGOL等語言的編譯程序和其他系統軟體。6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研究集成電路計算機。70年代,中國已批量生產小型集成電路計算機。80年代以後,中國開始重點研製微型計算機系統並推廣應用;在大型計算機、特別是巨型計算機技術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建立了計算機服務業,逐步健全了計算機產業結構。 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研究方面,中國在有限元計算方法、數學定理的機器證明、漢字信息處理、計算機系統結構和軟體等方面都有所建樹。在計算機應用方面,中國在科學計算與工程設計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在有關經營管理和過程式控制制等方面,計算機應用研究和實踐也日益活躍。

㈤ 計算機的發明及軟體的開發對整個社會有什麼影響,請舉例說明

慢慢整個社會會朝計算機智能化方向發展
開發相關軟體會讓人類 的生活更加方便
有了計算機及相應的軟體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
MSN QQ 等等都是例子

㈥ 大數據對出版行業的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行業大數據市場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大數據改變的將是傳統出版的流程和模式,從數據生成來源角度,內容出版大數據可以分為專家生成的專業數據(PGC)、用戶生成內容(UGC)和設備採集生成內容(DGC),這些內容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進行融合後創造新的內容。出版機構則需要從作者和編者為中心,轉變成以讀者為中心,進行內容二次開發和多次增值。作者、編者、讀者全線打通,讓一本書在眾包模式下不斷自我更新、自我成長,比如讓讀者參與來更新部分內容,以完成內容版本的升級,這種協作出版模式又可以建立新的社群,並持續的演變。
此外,隨著數字出版的全部數字化流程的推進,其越來越多的數據可以被捕獲到,比如選題策劃、作者引入、合作創新以及學術示範等出版行為,甚至藉此預先把控行業發展的脈搏,直接影響出版、發行、印務等各個環節的升級轉型。

㈦ 計算機對社會的影響

信息化的意義
世界上諸多國家之所以紛紛提出自己的信息化戰略,爭先恐後地建設本國信息高速公路,不遺餘力地發展和推廣應用信息技術,根本原因在於信息化可以對本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功效,可有助於提高國民的生活質量。本章從分析信息技術的特點入手,繼而討論信息化的社會影響,最後結合我國的情況論述我國選擇加快推進信息化戰略的意義所在。第一節 信息技術的特點與作用
信息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種種功效,根源於信息技術的特性。較之其他技術而言,筆者認為,信息技術主要具有以下特點汪向東:《信息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見鄭友敬、明安書、汪向東、劉滿強等人所著的《跨世紀: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
①更廣泛的適用性和更強的滲透性。信息本來就是一切生產活動、經濟活動與社會生活都離不開的要素,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露其重要性,因而,現代信息技術便具有了更為廣泛的用武之地。目前,新興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領域已覆蓋到生產製造、產品設計、辦公室業務、家庭生活、醫療保健、教育、交通通訊、商業、科研、娛樂、保安、金融、氣象、資源勘測、軍事、大眾傳播等許多方面。有人估計,現在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GNP)的65%同集成電路和計算機有關。吳錫軍、何國平:《高技術——跨世紀的戰略問題》,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果真如此,歷史上還沒有一項別的技術像現代信息技術這樣,對人類社會有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②高度知識密集,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如果說其他技術是人的體力的延伸,那麼信息技術則是人的智力的增強。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有利於替代和節省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消耗,減少污染。比如,造紙要耗用大量木材和水資源,在製造過程中還會排出污水造成環境污染。據美國一項調查,全球每年光是用於印刷各種表格的費用就達1200億美元,其中1/3的表格因內容變更等原因白白浪費。該項調查是美國《幸福》雜志組織的,參見1997年9月15日《計算機世界》。現在,用電子介質替代紙張作為信息載體的條件不僅已初步具備,而且已開始成為現實。信息技術的應用,還有利於改進勞動工具的技術性能,提高人們對生產和勞動過程的調控能力和實際的管理水平,有利於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合理流動,密切生產與市場、供給與需求的聯系。這些都會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③發展速度更快,更新周期更短,具有極強的時效性。比如,國際上集成電路的開發生產遵從於「摩爾(G.Moore)定律」Gordon Moore為Intel公司的著名專家,由他發現的計算機集成電路技術發展的規律被稱為摩爾定律。,即從60年代至今大約每過18個月集成度便增加一倍,而成本則降低一半;計算機發明雖不到50年,但現今第六代產品的研製已形成熱點,微機出現才20多年時間,不僅設計工藝幾經革命,而且新機種紛紛問世;光通信、衛星通信、移動通信、多媒體通信等推動通信技術不斷發展;特別是當前的數字技術革命正促進電腦、電信、電視、信息內容等方面的技術走向大融合,並使信息產業的方方面面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景象。
④投資大,風險大。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更新和普及應用都需要投資,現在,在信息技術領域,技術設計和製造越來越復雜精密,技術難度日益加大,信息網路覆蓋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因而,相關的R&D費用和基本建設投資特別是初始投資的需要量往往是巨大的(見第二章一些國家興建信息高速公路的投資計劃)。但考慮到信息技術極強的時效性,所以巨額投資同時又意味著巨大的風險,一旦決策失誤,不僅會招致慘重的損失,而且會貽誤發展的歷史時機。日本曾花費了20多年的時間、投入了巨額資金研製基於模擬技術的HDTV,本想以此搶占未來電視技術與市場的制高點,但未料到近年數字化電視的迅速興起,一下子改變了電視技術的發展方向,並對日本電視技術的未來構成嚴重威脅。日本迫不得已於90年代初停止了模擬HDTV的研製計劃,巨額投資也付之東流。
人們已經在實際經濟和社會活動中,體會並享受到應用信息技術帶來的種種好處。比如,廣泛應用先進的通信技術,大大改善了人們相互間的信息交流狀況;應用計算機進行設計和控制工業過程,提高了產品的質量並大量節省了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將信息技術應用於管理,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時效性等等,相信讀者對此已耳熟能詳,無需筆者再費筆墨。然而從理論概括的需要來看,信息技術的上述特點,與其一定的應用領域相結合,便會向人們展現出它的種種作用,而且對於不同的應用領域,它會展示出不同的作用來。比如,在國民經濟發展領域中,信息技術的主要作用便可以表現為:
①先導作用,即根據信息技術的廣泛適用性和滲透性,大力普及應用信息技術,可實現對整個國民經濟技術基礎的改造,因而,通過信息產業的優先發展,可以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
②替代作用,即通過加大信息資源的投入,或人們智力與知識的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各種物質資源和能源的投入,並減少物質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從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傳統模式;
③「軟化」作用,即指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在產業結構、就業結構、投資結構中,信息、R&D、公共關系、智力、人才、廣告、管理等等「軟」的無形的方面相對增強,而設備、能源、原材料、基建、實物產品等等「硬」的有形的方面相對弱化;
④優化作用,即指在經濟活動中大力普及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有助於優化生產要素本身的質量、優化對各種生產要素的管理、優化其相互間的配置、優化其運行的有序度和效率;
⑤增值作用,即增加財富,擴大供給,提高產品與勞務的附加值,使過去的非資源轉化為資源,促進國民經濟增長。也有人指出這種增值是成倍地增長,因此,把信息技術稱為經濟的「倍增器」,等等。第二節 信息化對經濟與社會的影響
由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所推動的信息化,雖然歷史不長,但已經給經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帶來深刻的影響。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已取得諸多的成果。 對於一般公眾而言,認識這種影響的存在,則無需多麼深奧的理論,只要觀察一下我們周圍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實就會清楚。時至今日,「信息社會」與「信息時代」,已不再僅僅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論,而是每日發生在人們自身生活和周圍方方面面的生動現實。當然,由於發展程度上的差異,信息化的影響在發達國家和在發展中國家也會有所區別。但不管怎樣,信息化對經濟與社會造成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概括地說,筆者把它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一、增加了信息的生產、流通和消費
信息化首先表現為信息生產、流通和消費規模的不斷擴大,繼而又進一步刺激人們對信息消費產生了更高的需求。計算機、遙感、光通信、微機、智能機、大規模集成電路、綜合數字網、衛星通信等信息技術的突破,不僅推動整個技術體系發生了深刻變化,而且在全世界范圍內導致信息生產、流通和消費急劇擴展。80年代以來,科技信息以20%左右的速度遞增,並且有加速發展的趨勢,人們把信息的高速膨脹形象地稱為「信息爆炸」,而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又使世界各地的信息資源通過通信網路得以高度利用,實現信息共享。據報道,到1997年10月,全世界網際網路上用戶已達1億,並以每月100萬戶的速度膨脹,有超過2000萬主機、600個大型圖書館、400個學術文獻庫、100萬個信息源聯接上網。每天,全球有數千萬人在網上漫遊、交流和工作,網上信息流量達到上萬億比特,並且仍以每100天翻一番的速度增長總之,我國採取加快推進信息化的戰略,是根據自身利益的需要和世界發展的潮流,經過深思熟慮的明智選擇。信息化如同一柄雙刃劍,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難免給社會帶來某些負面影響;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在向信息化目標邁進的過程中,既有優勢也有諸多困難。但是,這一切都不應該動搖我國向信息化社會前進的信念,相信經過不懈努力,趨利避害,排除萬難,中國的信息化必將造福於社會並對世界做出貢獻。

如何?

㈧ 電腦的發明對世界產生了什麼影響

計算機的發明,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們認為它帶來的影響可以和蒸汽機的發明相比擬。隨著計算機的發展,網路隨之而來,而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項技術及其應用像網路一樣發展那麼快,對人們的工作、生活、消費和交往方式影響那麼大,並且隨著高度信息化的網路社會的到來,人類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必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類社會目前又處於了一個歷史飛躍時期,正由高度的工業化時代邁向初步的計算機網路時代。網路給人類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對人類技術史的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甚至於一些學者們認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將會引起一場新的科學革命。因此我們必須對網路而引發的社會生產和生活各個層面的深層次變化作一個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認識。 正確認識計算機和網路的力量,是我們討論計算機網路對當代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產生何種影響的基礎,是探討計算機網路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的前提。對現代社會而言,計算機網路的普及和發展,將會對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十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網路作為一種生產和生活工具被人民廣泛接納和使用之後,計算機網路的作用將會變得更為巨大。下面我們就計算機網路對社會將產生的幾方面影響做一下簡單地介紹。
首先,網路將會推動社會生產力以更快的速度發展。人類社會經歷好幾次技術革命,而計算機網路時代到來,宣告了一場新的科技革命的到來。計算機和網路時代的主要元素就是信息,通過計算機和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會空前加快,人們了解信息、傳遞信息的渠道將增多、速度將變快,信息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也將會變的更強。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將會推動與信息相關產業的進步與發展,如生物技術和電子技術等。而一些新材料、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技術也都將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巨大發展,從而促使科技作為人類社會第一生產力的地位顯得更為突出,甚至可能會讓科學技術逐漸上升為一種獨立的力量進入物質生產過程,並成為決定生產力大小的決定性要素。
其次,對於個人來說,通過使用計算機和網路,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產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我們可以預計到在不久的將來,通過計算機網路的連接,人們可以足不出戶的完成工作和學習任務,可以讓大家節約出更多的時間去處理一些其他的事,使人們在行動甚至是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另外,我們可以藉助計算機網路把我們的工作思維和方法輸入到機器裡面,完成本來我們必須親手完成的任務。在企業的生產中,我們不僅可以通過計算機來對產品的外形、包裝和性能做一個全新的設計,還可以通過計算機對產品的生產、包裝和發配過程做一個全程的控制,節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而且我們還可以把企業和公司里的計算機組合成為一個網路體系,由一台主機對分機進行控制,從而形成一個有效的連接網路,保證整生產流程協調進行。通過網路進入生產過程,我們可以把原先大量的人力支配的生產環節節約出來,讓他們去從事更為靈活的生產活動,這也可以說是人類生產發展史上的一個飛躍。
再次,計算機網路將會開辟電子化管理的時代。通過計算機網路,將會給政府部門的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方式和方法。未來電子化的政府管理模式可能會得以實現。今後,上到高級政府職能部門,下到地方各級政府部門都可以通過網路,以電子方式來履行管理的職能,可以建立專門的政府管理的電子系統,發布管理通告,頒布新的政策法律和相關政府新聞,各級政府和部門可以從自身的管理方向出發,建立起電子資料庫,為政策的出台和查詢提供有效的幫助。另外,通過這些網路,有關部門可以及時了解相關的信息和基層群眾反映的情況,從而比較及時做出政策的調整。通過這個專門繁榮電腦網路,可以是政府和職能不滿的管理工作更加清晰,對社會普通群眾的透明度也會增加,使政府的行為更能受群眾監督,保證社會的穩定。另外,還可以通過網路投票方式決定相關政策的出台和重大決議的推出,提高公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保證政府與群眾的有效聯系。
最後,計算機網路對老百姓生活的改變也將產生極大的影響。通過計算機和網路,我們在今後可以擁有一個新的公共和私人的生領域,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出現了嶄新的形式。網路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加方便,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使世界的距離變的越來越小。另外,網路還將會為我們提供任何我們需要的服務,比如收發信息、親友聯系、網上購物、了解及時新聞、收看電視節目以及完成工作和學習任務等等。總之,高效的網路系統將會為我們解決我們所需要解決的一切問題,
由此可見,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將會對人類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將會引起社會的生產和生活的革命性變化,將會推動人類文明向更高的階段發展。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的發明對出版業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