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試是誰發明的
孔子發明的.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就是孔子測驗學生的方法,"舉一隅"就是出題測驗,"以三隅反"就是回答,答不出來表示不用功,就不再教了.可見得孔子當時的考試制度很嚴格啊!ss
2. 考試是誰發明的
考試就是對一個人抄的測試,不是嗎?生活中到處可見測試。當一個人想要知道某件事,想考察某個人時,就想盡辦法測試 所以啊 ,當老師想知道你的學習狀況或者是自己的教學成果時,就開始了考試。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古代老師的提問和叫學生背誦就是一種測試。 後來就形成了一種固定 的測試,就是考試。 如今的考試就是指試卷,其實每一節課老師的提問都是考試。 所以我認為考試是很早很早的,是隨著最初最早的教育開始的。並不是武則天。我覺得最初的老師應該是父母,監考老師也是父母。
3. 考試是誰發明的
隋代開創科舉考試制度
隋朝建立之初,也實行過九品中正制。但由於這種選官制度不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隋文帝很快廢除了這種制度,把選官任人的權力集中到中央朝廷的吏部。
開皇七年(公元587年)命各州每年向朝廷薦舉三人做官。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命「京官五品以上、總管、刺史,以志行修謹、清平干濟二科舉人」。可見這時隋朝已經擺脫了九品中正制的舊路子,開始向科舉取士的新路子過渡。
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詔令「文武有職事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舉人」。
並明確提出了十科舉人的科目: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節儀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意不撓、學業優敏、文才美秀、才堪將略、膂力驍壯。大業五年(公元609年)又將十科減為四科。分科考試選拔士人的旨意越來越明確。其中仍有「文才美秀」科,即進士科。
進士科以考試策問為主,一般把隋煬帝創設進士科作為科舉考試制度正式產生的標志。科舉考試,把錄取和任用權完全集中在中央。科舉考試取士的特點是錄取標准專憑試卷,專重資才,而不是由地方察舉。所謂聲名德望已不再是主要的依據了。
4. 考試是誰發明的
試是人類社會步入強制性腦體分工階段的產物。約公元前2000年,中土治以"考"、"察"、"比"、"試"等"實踐"方式選拔人才。漢文帝用"對策"選" 賢良方正",成為考試之濫觴。隨之,董仲舒首創了"考試"的概念。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考試制度以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由"進士科"取代"察舉科"為標 志。十六世紀,中國考試制度傳至西方,十九世紀,英國建立了文官考試制度。二十世紀以來,考試隨著社會的發展得到廣泛的應用.
5. 誰發明了考試
誰發明了考試不可考證,但發祥於中國。
中國是考試的發祥地。作為一個文化早熟型的國家,考試制度的最早淵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
1910年出版的《大英網路全書》第11版「考試」條說:「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用考試來選拔行政官員的制度據公元前1115年的記載,以及對已進入仕途的官員的定期考核據公元前2200年的記載。」
《大英網路全書》的說法是根據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些西方學者有關科舉的論著而來,而這些論著的說法又是根據《尚書》的記載而來。
(5)考試是誰發明的在中國擴展閱讀:
「考」與「試」是意義相近的兩個概念,皆有考查、檢測、考核等多重含義。將「考」與「試」二字連用,始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考功名篇》。最初「考」字更側重於考核政績的含義,「試」字更側重於測度優劣的含義。
當「考」與「試」合為一個詞之後,其內涵逐漸演變為特指考查知識或技能的方法和制度。考試主要有兩種目的:一是檢測考試者對某方面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二是檢驗考試者是否已經具備獲得某種資格的基本能力。
6. 考試是誰發明的
公元前165年,漢文帝為參加「賢良方正科」的士子出題考試。試題共分四個題目(策版目):朕之權不察、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寧。 這次考試也被認為我國取士考試的開端,漢文帝出的這四道題目自然也被認作我國最早的考試作文題了。 這道題當時寫在竹簡上,叫做「策題」。皇帝用策題考試,就是「策問」。應試士子針對策題提出的問題,一目一目地在竹簡上寫出答案——策文,這就是「對策」。參加這次對策的有100多人,穎川郡(河南禹縣)人晁錯獲得第一,從太子家令進而被提升為中大夫。此公後來協助景帝削藩成功,奠定大漢之基業。 明磊曰:余觀之,此次作文聯系實際,關注國計民生,讓士人隨意褒貶君主時政,彰顯漢文帝虛懷若谷、求賢若渴、安邦定國之襟懷。嗚呼!今之袞袞諸公為政有此自信大度乎?皆屍位素餐者流!黨國之政,拒民千里,反不及漢文之事,悲矣哉
7. 是誰發明的考試
史書記載,石勒建立抄後趙政權之後,在他治下的各個州郡新設了一個官職,這就是學官——專門負責當地的教育工作。這里小編插一句,這個學官雖然代表了政府對地方教育的重視和扶持,但是沒有相應健全的教師力量,較後世來說還比較原始。設了學官之後,石勒又令地方建立學校。史載「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十餘小學於襄國四門,簡將佐豪右子弟百餘人以教之,且備擊柝之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