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會發明電

誰會發明電

發布時間:2021-08-12 11:09:12

⑴ 誰發明了電

電談不上發明,是自然界中本身存在的一種物質,應該是發現: 公元前
624-546
希臘 哲學家達爾斯(Thales),發現摩擦琥珀會吸引細線,有如磁石吸引鐵塊。

1603 英國 吉伯特(William Gilbert,1603-1640)指出地球為一大磁鐵。並以希臘語定義「electron」(電子)一詞。

1660 德國 朱利克( Ott von Guerick,1602-1686)製造摩擦起電機。

1703 荷蘭商人從塞倫島將加熱後能產生電的石頭帶到日本。

1729 英國 格雷(Gray,-1736)認為物質可分導體與絕緣體。

1732 美國 富蘭克林主張電為一流體說。

1733 法國 迪非(Deffe, 1698-1739)發現正負電並提出電為二流體說。

1744 荷蘭 莫欣普克(Pieter von Musschenbroek)發明來頓瓶。

1752 美國 富蘭克林(Franklin,1706-1790)用風箏實驗,證明雷和摩擦電性質相同,因而發明避雷針。

1753 英國 約翰(John Canton,1718-1772)發現靜感應裝置,向皇家協會報告靜電感應。

1772 義大利 加凡尼(Galvani,1737-1798)提出帶電體間的平方反比定律、介電常數概念。

1775 義大利 伏特設計起電盤。

1779 法國 庫侖提出摩擦定律。

1780 義大利 加凡尼(Galvani,1737-1798)發現兩種不同金屬相碰會產生,並稱為動物電。

1785 法國 庫侖(Columb,1736-1806)發現帶電體相互間之靜電平方反比定律及磁極間之磁力,是為所謂之庫侖定律。

1799 義大利 伏特(Volta,1745-1827)發明電堆及電池。

1800 義大利 伏特在英國皇家協會發表關於伏打電池的論文。

1805 德國 古魯特(Teodol Grotous,1785-1822)發表電分解理論。

1820 法國 安培(Andre Marrie Ampere,1775-1836)發現電流與所生磁場強度定律,並提出右手螺旋定則。

1820 德國 蘇維加(John Shuwaiga,1779-1857)發明檢流計。

1820 奧斯特發表(關於電流對磁針作用的實驗)。

1820 比奧、薩瓦爾發表關於電磁作用的比奧-薩伐爾定律。

1821 美國 戴維(Davy,1778-1829)發明電弧燈。

1821 塞貝克發現塞貝克效應。

1821 英國 法拉第應用水銀與磁石發現電磁旋轉。

1823 法國 安培發表有關電流相互作用的數學理論。

1824 法國 阿雷葛(Arago,1786-1853)製作渦流回轉圓盤。

1825 英國 史達約翰(William Star John,1783-1850)研製成功電磁鐵。

1827 德國 歐姆(Geory Simon Ohm, 1787-1854)發現歐姆定律。

1830 美國 亨利(Joseph Henry,1797-1878)發現電磁感應及自感等現象。

1831 英國 法拉第(Farady,1791-1867)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832 法國 必柯錫(Picosi,1808-1835)利用電磁感應現象製成發電機。

1834 德國 楞次(Hiinli lenz,1804-1865)發現有關電磁感應之楞次定律。

1834 德國 赫里蒙(Helimon,1801-1874)製成馬達。

1836 英國 丹尼爾(Daniel,1790-1845)發明丹尼爾電池。

1837 美國 摩斯(Morse,1791-1872)發明有線電信機,並編摩斯電訊碼。

1837 美國 惠斯通、柯克在休士頓與卡姆登之間做有線通訊。

1838 德國 卡鳳(Card Phone,1801-1870)發現地面是良導體,並應用於電訊方面。

1840 英國 焦耳(Joule,1818-1889)發現焦耳之熱定律。

1842 克卜勒提出克卜勒效應。

1843 歐姆發現2倍振盪音、3倍振盪音。

1844 冷次提出金屬電阻隨溫度上升按比例增加。

1855 法國 雷昂(Leon,1819-1869)發現渦電流。

1858 德國 布魯加(Bluca,1801-1868)發明陰極射線。

1860 法國 普蘭第(Wass Tolu Plande,1834-1889)發明鉛蓄電池。

1861 德國 李斯(John Lies, 1834-1874)製造電話機。

1863 赫茲著(音響感覺的理論)。

1864 德國 麥斯威爾(Maxwell,1831-1879)發表電波理論。

1866 德國 吉米斯(Weiluna Fone Gemeis,1816-1892)發明自激式直流發電機。

1868 法國 洛魯闌氏(Geroluge Luglulanse,1839-1882)發明以鋅與碳為電極之錳乾電池。

1874 克魯斯將放電效應定為"第四狀態"。

1874 威廉西蒙斯製成應用電阻的溫度計。

1876 戈闌茨坦將真空放電時從負極發出的放射線命名"陰極線"。

1876 美國 貝爾(Bell,1847-1922)發明磁鐵式電話。

1877 美國 愛迪生(Tomas Edison,1847-1931)發明機械式留聲機。

1877 英國 休斯(Lebedo Huse,1831-1900)製成碳式麥克風。

1881 美國 愛迪生在紐約建造火力發電廠,開始供應電燈用電。

1883 美國 愛迪生發現金屬的熱電子放射。

1884 波爾茲曼從理論上證明史蒂芬、波茲曼定律。

1885 美國 史達林(William Starlin,1858-1916)改良雙壓器使其可供應用。

1886 美國 威斯金豪斯(George Wisgenhouse,1846-1914)使用變壓器作交流輸配電成功。

1887 德國 赫茲(Hertz,1857-1894)發現紫外線對放電的影響、經實驗確定電波存在。

1889 哈爾瓦克斯發現充電效應。

1891 斯托尼提義用"電子"的名稱。

1892 第一座水力直流式發電廠在琵琶湖建造。

1895 馬可尼的無線電通訊裝置在英國獲得專利。

1897 德國 湯姆生發表陰極線是電子流。
布朗(Phlude Nludo Brown,1850-1918)發明影像管。

1901 無線電電波橫渡大西洋。

1904 英國 佛來銘(Anbrowz Flamin,1849-1945)發明二極真空管。

1907 美國 胡來德(Le Do Flesdo,1873-1961)發明三極真空管。

1910 美國 克利基(Lebugdo Crige,1873-)發明鎢燈炮。

1910 法國 克路德(Geolugeo Cludo,1870-1960)發明霓虹燈。

1913 范登.布魯克研究原子序數與核電荷的關系。

1925 英國 貝爾度(John Beardo,1888-1966)製成機械式電視機。

1926 布希提出電子幾何光學。

1931 威爾遜提出關於半導體電子能極的威爾遜模型。

1932 安德生發現正電子。
查德威克發現中子。
在德國首次製成電子顯微鏡。

1950 使用"電子學"一詞。

⑵ 電的發明人是誰

法拉第。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並進而得到產生交流電內的方法。同年10月28日法容拉第發明了圓盤發電機,是人類創造出的第一個發電機。

法拉第,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出生於薩里郡紐因頓一個貧苦鐵匠家庭,僅上過小學。1831年,他作出了關於電力場的關鍵性突破,永遠改變了人類文明。由於他在電磁學方面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電學之父」和「交流電之父」。

(2)誰會發明電擴展閱讀:

紀錄中法拉第最早的實驗乃是利用七片半便士、七片鋅片以及六片浸過鹽水的濕紙做成伏打電池。他並使用這個電池分解硫酸鎂。

在很久以前,就有許多術士致力於研究電的現象。可是,所得到的結果是少之又少。直到十七和十八世紀,才出現了一些在科學方面重要的發展和突破。1732年,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

閃電使伽伐尼解剖室內桌子上與鉗子和鑷子環接觸的一隻青蛙腿發生痙攣現象,並且認為蛙腿的痙攣現象是「動物電」的表現,由金屬絲構成的迴路只是一個放電迴路。

直到等到十九世紀末期,德國人西門子製成世界上第一台工業用發電機,才把電帶進了工業和家庭裡面。

⑶ 誰最早發現電

1、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最先發現電。

2、1732年,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人為規定的),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

3、富蘭克林做了多次實驗,並首次提出了電流的概念。富蘭克林的這一說法,在當時確實能夠比較圓滿地解釋一些電的現象,但對於電的本質的認識與我們的"兩個物體互相磨擦時,容易移動的恰恰是帶負電的電子"的看法卻是相反。

4、1752年,他提出了風箏實驗(據傳,沒有實際證據證明富蘭克林做過此類實驗。)。其他科學家在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淋濕的金屬線將空中的閃電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後來他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5、富蘭克林讓別人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設計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

6、科學家用金屬絲把一個很大的風箏放到雲層里去。金屬絲的下端接了一段繩子,另在金屬絲上還掛了一串鑰匙。當時富蘭克林一手拉住繩子,用另一手輕輕觸及鑰匙。於是科學家立即感到一陣猛烈的沖擊(電擊),同時還看到手指和鑰匙之間產生了小火花。而且科學家的手被彈開了,這個實驗表明:被雨水濕透了的風箏的金屬線變成了導體,把空中閃電的電荷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一年後富蘭克林總結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避雷針。

(3)誰會發明電擴展閱讀:

1、物質中的電效應是電學與其他物理學科(甚至非物理的學科)之間聯系的紐帶。物質中的電效應種類繁多,有許多已成為或正逐漸發展為專門的研究領域。比如:

2、電致伸縮、壓電效應(機械壓力在電介質晶體上產生的電性和電極性)和逆壓電效應、塞貝克效應、珀耳帖效應(兩種不同金屬或半導體接頭處,當電流沿某個方向通過時放出熱量,而電流反向時則吸收熱量)、湯姆孫效應(一金屬導體或半導體中維持溫度梯度,當電流沿某方向通過時放出熱量,而電流反向時則吸收熱量)、熱敏電阻(半導體材料中電阻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等等。

3、對於各種電效應的研究有助於了解物質的結構以及物質中發生的基本過程,此外在技術上,它們也是實現能量轉換和非電量電測法的基礎。

⑷ 是誰發明了電!

本傑明·富蘭來克林源發明了電。

1752年6月,自學有成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做了一個古今聞名的風箏實驗;他與兒子在雷雨中放風箏,將空中的閃電吸引過來。

在風箏線另一端捆綁的一隻金屬鑰匙與富蘭克林的手之間,產生一系列的電花,他同時感受到麻電的滋味,這證實了閃電是電的一種現象。富蘭克林又做實驗發現了電荷守恆定律,即在任何孤立系統里,總電量不變。

(4)誰會發明電擴展閱讀:

電力是一種很容易傳輸的能量形式,能夠適用於日以劇增,多不盛舉的用途。例如,於1870年代出現的電燈泡,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由於這發明,人們不再需要使用蠟燭或煤油來照明,因而得以避免了很多可能發生的火災。電燈泡所應用的焦耳加熱效應,也可以用來電力取暖。

對於這用途,電力取暖有三大優點,便利使用、容易控制、安全潔凈。但是,電力取暖有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與燃煤取暖或燃油取暖相比,它的效率比較低。

關於冷凍用途方面,電是一個很實用的能源。安裝在住家和辦公室內,冷氣機的使用帶給人們很大的舒適。但是,冷氣的耗電量也很大。對於這問題,電力公司正大力宣傳提倡智慧地使用冷氣。

⑸ 電是誰發明的

1、電是被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

2、1732年,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人為規定的),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

3、1752年,富蘭克林提出了風箏實驗(。其他科學家在實驗中,將繫上鑰匙的風箏用金屬線放到雲層中,被雨淋濕的金屬線將空中的閃電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證明了空中的閃電與地面上的電是同一回事。後來他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4、富蘭克林讓別人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設計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

(5)誰會發明電擴展閱讀:

1、物質中的電效應是電學與其他物理學科(甚至非物理的學科)之間聯系的紐帶。物質中的電效應種類繁多,有許多已成為或正逐漸發展為專門的研究領域。

2、電的發現和應用極大的節省了人類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使人類的力量長上了翅膀,使人類的信息觸角不斷延伸。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

3、電的發現可以說是人類歷史的革命,由它產生的動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斷的釋放,人對電的需求誇張的說其作用不亞於人類世界的氧氣,如果沒有電,人類的文明還會在黑暗中探索。

⑹ 誰發明的電

電是自然界的存在物,不存在被發明出來的說法,應該說是被發現。
本傑明·富蘭克林美國科學家,1752年7月用風箏吸引雷電的危險試驗,使人們認識到雷電是一種電。此後富蘭克林發明避雷針,在歐洲廣為推廣。
1786年,義大利科學家伽伐尼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放在兩塊不同金屬之間的蛙腿會發生痙攣現象,他認為這是一種生物電現象,1791年伏特得知這一發現,引起了極大的興趣,作了一系列實驗。1793年伏特發表一篇論文,總結了自己的實驗。後來,伏特通過進一步的實驗研究,終於發現兩片不同金屬不用動物體也可以有電產生,並據此發明了電池,伏特高興得稱它為人造發電器。伏特電池的發明,使得科學家可以用比較大的持續電流來進行各種電學研究,促使電學研究有了一個巨大的進展

⑺ 誰發明了電

1、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了電。在1732年,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

2、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富蘭克林做了多次實驗,並首次提出了電流的概念。

3、富蘭克林讓別人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富蘭克林對電學的另一重大貢獻,就是通過設計1752年著名的風箏實驗,「捕捉天電」,證明天空的閃電和地面上的電是一回事。

4、科學家用金屬絲把一個很大的風箏放到雲層里去。金屬絲的下端接了一段繩子,另在金屬絲上還掛了一串鑰匙。當時富蘭克林一手拉住繩子,用另一手輕輕觸及鑰匙。於是科學家立即感到一陣猛烈的沖擊(電擊),同時還看到手指和鑰匙之間產生了小火花。而且科學家的手被彈開了,這個實驗表明:被雨水濕透了的風箏的金屬線變成了導體,把空中閃電的電荷引到手指與鑰匙之間。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一年後富蘭克林總結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避雷針。

(7)誰會發明電擴展閱讀:

1、物質中的電效應是電學與其他物理學科(甚至非物理的學科)之間聯系的紐帶。物質中的電效應種類繁多,有許多已成為或正逐漸發展為專門的研究領域。

2、我們用的電池和伏特當初所製造的電池組,是運用相同的原理。電池的外殼都是由鋅製成;鋅的外面再會覆蓋一層塑料或洋鐵皮,以防止電池發生滲漏的情形。在電池裡沒有銀片或銅片,而是在正中央有一根碳棒。

3、電的發現和應用極大的節省了人類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使人類的力量長上了翅膀,使人類的信息觸角不斷延伸。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電子信息技術的基礎。電的發現可以說是人類歷史的革命,由它產生的動能每天都在源源不斷的釋放,人對電的需求誇張的說其作用不亞於人類世界的氧氣,如果沒有電,人類的文明還會在黑暗中探索。

⑻ 是誰發明了電

18世紀時西方開始探索電的種種現象。美國的科學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物體中。當物體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電就稱為帶正電;若少於正常份量,就被稱為帶負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人為規定的),這個理論並不完全正確,但是正電、負電兩種名稱則被保留下來。此時期有關「電」的觀念是物質上的主張。 1821年英國人『法拉第』完成了一項重大的電發明。在這兩年之前,奧斯特已發現如果電路中有電流通過,它附近的普通羅盤的磁針就會發生偏移。法拉第從中得到啟發,認為假如磁鐵固定,線圈就可能會運動。根據這種設想,他成功地發明了一種簡單的裝置。在裝置內,只要有電流通過線路,線路就會繞著一塊磁鐵不停地轉動。事實上法拉第發明的是第一台電動機,是第一台使用電流將物體運動的裝置。雖然裝置簡陋,但它卻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電動機的祖先。 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發電機。他發現第一塊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一般認為法拉第的電磁感應定律是他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 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世界上第一台工業用發電機。

⑼ 誰發明電

電不是發明,是發現並利用。

1660年居里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轉動摩擦發電機,不過產生的是靜電,難有實用。
1780年義大利醫生加法尼通過從動物組織對電流的反應開始研究化學作用而不是靜電產生的電流。他宣稱動物組織能產生電。雖然他的理論被證明是錯的,但他的實驗卻促進了對電學的研究。
1799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表明,加法尼的電流不是來源於動物,把任何潮濕物體放在兩個不同金屬之間都會產生電流。這一發現直接導致伏特在1800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塊電池。
182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機。雖然裝置簡陋,但它卻是今天世界上使用的所有電動機的祖先。這是一項重大的突破。只是它的實際用途還非常有限,因為當時除了用簡陋的電池以外別無其它方法發電。
1831年法拉第發現當磁鐵穿過一個閉合線路時,線路內就會有電流產生,這個效應叫電磁感應。是法拉第的一項最偉大的貢獻。並由此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產生連續電流的發電機。以後的發電機都是根據同樣的電磁感應原理製成的。
從此人類進入了電器應用時代,各種實用電器開始紛紛涌現。
1879年愛迪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實用的白熾燈泡。
自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後,各地的發電廠才迅速發展起來。
1882 年在紐約曼哈頓地區投運的珍珠街發電廠被稱為世界最早的發電廠,它擁有 6 台 120 kW 的蒸汽機發電機組。
中國最早的發電廠也是1882年建成的,它是英國人在上海租界設立的上海電光公司。當時的發電廠就是專為電燈照明供電的。老上海人把發電廠稱為電燈公司,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

⑽ 誰發明了電,電的歷史是什麼

富蘭克林全名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發明了電。

富蘭克林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

他為了對電進行探索曾經作過著名的「風箏實驗」,在電學上成就顯著;為了深入探討電運動的規律,創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彙。

他借用了數學上正負的概念,第一個科學地用正電,負電概念表示電荷性質。並提出了電荷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的思想,後人在此基礎上發現了電荷守恆定律。

人類最早發現的電現象是摩擦起電現象。

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臘正處於文化鼎盛的時期,貴族婦女外出時都喜歡穿柔軟的絲綢衣服,帶琥珀做的首飾。琥珀是一種樹脂化石,把它對著光就呈顯出黃色或紅色的鮮艷色澤,是當 時較為貴重的裝飾品。

人們外出時,總把琥珀首飾擦拭得乾乾凈凈。但是,不管擦得多干凈,它很快就會吸上層灰塵。雖然許多人都注意到這個現象,但一時都無法解釋它。有個叫 泰勒斯的希臘人,研究了這個神奇的現象。

經過仔細的觀察和思索,他注意到掛在頸項上 的琥珀首飾在人走動時不斷晃動,頻繁地摩擦身上的絲綢衣服,從而得到啟發。經過多次實驗,泰勒斯發現用絲綢摩擦過的琥珀確實具有吸引灰塵、絨毛、麥稈等輕小物體的能力 。

於是,他把這種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電」。

閱讀全文

與誰會發明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