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劉寵,字祖榮,東漢東萊牟平人,為會稽太守,筒除煩苟,禁…
漢東萊牟平人,為會稽太守,筒除煩為了生活為了養家
㈡ 一錢太守講得是古代官員劉寵()的故事。
一錢太守講的是古代官員劉寵(為官清廉)的故事。
劉寵,字祖榮,東漢牟平人。是齊悼惠王劉肥之孫,牟平侯劉渫的後代。青年時期,劉寵因「明經」被舉薦為孝廉,出任濟南郡東平陵縣令,政績有聲。後升任豫章、會稽太守,簡除煩苛政令,禁察官吏的非法行為,政績卓著。後升職入京,山陰縣(會稽郡首縣,今浙江紹興)有五六位須眉皓白的老人,特意從鄉下遠來給他送行,每人帶百文錢贈他。劉寵不肯接受,只從許多錢中挑選一個最大的收下,以作紀念,後人便稱他為「一錢太守」。清代監察御史楊維喬在詩中寫道:「居官莫道一錢輕,盡是蒼生血作成。向使特來拋海底,莒波贏得有清名。」
㈢ 劉寵的人物生平
劉寵是齊悼惠王劉肥之孫牟平侯劉渫的後代。劉渫受封為牟平侯,他的子孫就成了牟平縣人。劉寵的父親劉丕,博覽群書,被人們稱為「通儒」。
劉寵年輕時隨父親學習,因通曉經學被薦舉為孝廉,被光祿署察舉為「四行」,後授任東平陵縣令 ,他為政因仁愛惠民而受到吏民的愛戴。後因母親患病,劉寵棄官回家。百姓送他離去,連道路也被堵塞,車子不能前進,他便穿著便服悄悄地離開。
後來,劉寵經四次遷升擔任豫章太守,又經三次升遷任會稽太守。其後被徵召入朝任將作大匠。
後來,劉寵調任宗正、大鴻臚。延熹四年(161年)九月,劉寵接替黃瓊升任司空 。延熹六年(163年)十一月,劉寵因為天氣中陰氣超過了陽氣而被免官 。不久,授職為將作大匠,再任宗正。
建寧元年(168年)八月,劉寵接替王暢再任司空 。九月,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等人謀誅宦官失敗遇害,司徒胡廣任太傅、錄尚書事,劉寵升任司徒 。
建寧二年(169年)六月,劉寵升任太尉 。十一月,因發生日食被免職,劉寵遂回歸鄉里 。後因年老患病在家裡去世。
㈣ 劉寵的介紹
劉寵(生卒年不詳),字祖榮。東萊牟平(今山東省煙台市牟平區)人。東漢大臣,漢室宗親,為西漢齊悼惠王劉肥之孫牟平侯劉渫的後代。年輕時跟隨父親劉丕學習,因通曉經學被舉薦為孝廉,出任東平陵縣令,有仁惠之政。之後連續擔任豫章、會稽太守。在會稽郡時,簡除煩苛政令,禁察官吏的非法行為,政績卓著。後被升職入京,山陰縣有五六位須眉皓白的老人,特意從鄉下遠來給他送行,每人帶了百文錢贈送他。他不肯接受,只是從許多錢中挑選一個最大的收下。因此,被後人稱為「一錢太守」。其後歷任將作大匠、宗正、大鴻臚等職,更兩次擔任司空,一次任司徒、太尉,每次罷官後都回到家鄉,最後得以壽終。(概述內圖片來源1)
㈤ 劉寵傳表現劉寵清廉的句子
劉寵,字祖榮,東漢東萊牟平人,官至司徒、太尉,其為人清廉不貪,愛民如子。曾感嘆:「為官之道,舍一分則民多一分賜,取一文則官少值一文錢!」
劉寵曾任會稽(今浙江紹興市)太守,會稽郡比較偏僻荒涼,當地老百姓不斷受到貪官剝削,日子過得很苦。劉寵任會稽太守,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治河患身先士卒上堤勞作,視百姓之疾為父母之疾,為官十分清廉,給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後漢書》說:「寵治越,狗不夜吠,民不見吏,郡中大治」。
劉寵離任時,有五、六位居住若耶溪山谷中的老人趕來向他道別。他們向劉寵表達越中百姓對他的感激、敬重之情,並每人奉百錢相贈。劉太守再三推辭不受,見其長跪不起,盛情難卻,只得從各人手中選一大錢受之。當他出陰山界至西小江時,投錢於水中而去。
清廉愛民的劉寵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稱頌和敬仰。據傳自劉寵投錢後,投錢地段的江水更加清澈。為紀念這位勤政清廉、為民造福的太守,人們把此地改稱「錢清」,把這段江稱為「錢清江」(在今紹興市境內)。並建祠紀念,人稱「一錢太守廟」,又在臨江建一亭,取名「清水亭」,當地人稱「選錢亭」、「一錢亭」。
㈥ 《劉寵傳》劉寵的品質
劉寵是馬臻的後任會稽太守。他在任期間勤政愛民,懲治貪官污吏,深得老百姓愛戴。離任時,老百姓非常捨不得,並出於真心誠意向這位愛民如子的父母官送了點錢財表心意。盛情難卻之下,劉寵只好象徵性地收了一枚錢幣留作紀念。但行至西小江的時候,劉寵仍把這枚錢幣扔到江中,以示還給紹興。接著,傳奇的一幕發生了,原本渾濁的江水立刻變得清澈起來。後來人們為紀念這位勤政清廉、為民造福的太守,就把那個地方叫做錢清。」紹興小百花藝術中心的主任陳錦高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劉寵這樣一個人物,主要是覺得他身上這種「為官正,來錢清」的品質很有現實意義。
㈦ 乙文中劉寵在歷史上被稱為一錢太守。在文中指劉寵的哪一具體行為請用原文回答
劉寵任會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叟,自若耶谷間出,人齎百錢以送寵,曰:「山谷鄙人,未嘗識朝政.他守時,吏索求民間,至夜不絕,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年老值聖明,今聞當見棄去,故相扶而送.」寵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父老辛苦!」叟奉以錢,寵不能辭,遂各選一錢受之.
㈧ 劉寵字祖榮 譯文
[譯文]
劉寵字祖榮,是東萊郡牟平縣人,齊悼惠王的後代。悼惠王兒子孝王將閭的少子封牟平侯,他的子孫就遷居牟平。劉寵的父親劉丕,很有學問,人們稱是儒學大家。劉寵年輕時隨父親學習,因精通經學被薦舉為孝廉,授東平陵縣令。因為仁愛惠民被吏民愛戴。母親患病,他棄官回家。百姓送他,連道路也堵塞了,車子不能前進,於是他穿著便服悄悄地離開。
後來,他四次遷升擔任豫章太守,又三次升遷擔任會稽太守。山裡的老百姓朴實拘謹,有的竟然從小到老都沒有進過集市城鎮。他們往往被官吏欺詐。劉寵除去那些煩瑣的規章制度,禁止部屬擾民等不法行為,郡中秩序井然,老百姓安居樂業,他被徵召任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個老翁,眉毛頭發都發白了,從若邪山谷間出來,每人拿著百錢,送給劉寵。劉寵安慰他們說:「各位長得何必這樣呢?」老翁們回答說:「山谷里無知識的人,沒有見過郡守。別的太守在任時,派官吏到民間搜求財物,白天黑夜不斷,有時狗叫通宵,百姓不得安寧。自從您到任以來,夜裡聽不見狗叫聲,百姓看不到官吏。我們年老(難得)逢此太平盛世,現在聽說您要離開我們而去,因此我們特意來奉送。」劉寵說:「我的政績哪裡像您幾位長者所說的那樣好呢?你們辛苦了啊!」於是在各人的錢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
後來,劉寵調任宗正、大鴻臚。延嘉四年,代黃瓊為司空,因為天氣陰氣超過了陽氣而免官。不久,被授予將作大匠,再任宗正。建寧元年,代王暢為司空,接連任司徒、太尉。建寧二年,因測算日食有誤而免官,回歸鄉里。
劉寵前後連任郡太守,多次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樸素,家裡沒有多少資財。他曾經自京師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阻止他說:「我們整頓屋舍,打掃干凈,專門等待劉大人到來,您不得在這里休息。」劉寵沒有說話就走了,當時人稱他為長者。劉寵因年老病死在家裡。
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請發消息給我,並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