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富有創造力的人總是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識一句中謂語中心語是什麼
「富有創造力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這句話的謂語中心語是:汲取。
主語中心語:人。
賓語:知識。
㈡ 富有創造力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中的總是能刪去嗎
富有創造力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這句話中的總是不能刪除。
總是在這里強調的意思是經常這樣或者一直這樣。
如果刪除了總是,這句話的意思就會改變。
所以不要刪除總是這個詞。
㈢ 選詞填空。(1)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________(汲取、吸收、學習)知識,使自己________(學識
(1)汲取 學識 創意(2)素材 創造性 |
㈣ 富有創造力的人總是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識的人的典型事例
曹沖稱象也是根據這個定律一步步推測出來的 可以去康康曹沖稱象的故事 自己總結一下
㈤ 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哪裡錯了
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不斷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不求甚解用錯了。這是不追求有很深程度了解的意思,用反了。
㈥ 你還有什麼例子來印證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並隨時進行知識
1.①創造性思維復必需的要素是 ②有制淵博知識 ③並運用知識去不斷探求新思路。 2.①道理論證 ②事實論證 ③「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並隨時進行知識的組合,形成新的創意。」 3.①「總是」強調了「富有創造性的人」都這樣「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無一例外,如刪去則無強調意味,表示的范圍也不明確。 ②「真正關鍵」強調了「如何運用知識」是發揮創造力的最重要的必需要素,如刪去,則表明該要素是一般的,無突出和強調作用。(意思對即可)
㈦ 富有創造力的人總是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識,是自己學識淵博,證明此觀點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知識是擁有強大創造力的必要前提。
有些人沒有多少知識,但是有一定的創造力,但是這種創造力由於沒有知識作為材料,難以發揮到極致。
㈧ 富有創造性的人
你問的是什麼,是問富有創造性的人有哪些還是問怎麼成為富有創造性的人?
介於一下的疑惑我暫且回答一些不知是否對你有幫助,希望幫得上忙
一、鄙人的見解成為富有創造性的人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有的思想,所以就每個人都一定會有一些創造力。熱情奏鳴曲
興德勒有一次向貝多芬問起《d小調奏鳴曲》(作品31之2)和《f小調奏鳴曲》(作品57號)的內容時,貝多芬的回答是:「請讀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因此前者被稱為《暴風雨奏鳴曲》,而後者則由漢堡樂譜出版商克蘭茨(1789—1870)加上了《熱情奏鳴曲》的標題。(另一說,「熱情」的標題是由德國鋼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揮家賴內刻(1824—1910)所加,這似乎是沒有根據的。)「熱情」的標題沒有貝多芬的認可,但用於這部英雄豪邁、氣勢磅礴的作品,是相當恰切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有一次在莫斯科聽到俄國作曲家和指揮家多勃洛文(1894—1953)演奏這首奏鳴曲後,說道:「我不知道還有比《熱情奏鳴曲》更好的東西,我願每天都聽一聽。這是絕妙的、前所未有的音樂。我總帶著也許是幼稚的誇耀想:人們能夠創造怎樣的奇跡啊!」1870年十月三十日,巴黎在普法戰爭中已經被普魯士軍隊包圍三個多月了。設在凡爾賽的普魯士國王威廉的大本營里,鐵血宰相俾斯麥正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首腦梯也爾談判停戰條件。這天晚上,曾任德國駐義大利大使的格台爾,在凡爾寒的一架破舊不堪的鋼琴上,為俾斯麥演奏了《熱情奏鳴曲》。俾斯麥聽了最後一個樂章後說:「這是整個一代人斗爭的嚎哭。」他是從一個嗜血成性的野心家立場來領會貝多芬的「熱情」的。他曾說過:「要是我能常聽這個曲子,我的勇氣將不會枯竭」,因為「貝多芬最適合我的神經」。貝多芬在1801年六月二十九日說過:「我的藝術用以改善可憐的人們的命運。」貝多芬如果地下有知,聽說他的音樂為俾斯麥利用,他一定是死不暝目的。
2、居里夫人
㈨ 高創造力的人通常有哪些人格特徵
創造來性人格也稱創造性個性,是源指與個體創造性活動有關的個性傾向性( 需要、動機、興趣、信念、理想) 、自我意識和個性心理特徵( 氣質、性格、能力等) 的總和。從人格結構的角度看,創造性人格具有如下主要特徵:
(一) 個性傾向具有創新性
1.有崇高的創新志向與求新慾望。表現為總是渴望創造出新生事物,有強烈的成就需要、發展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不甘心或不滿足於默默無聞。
2.廣泛的興趣愛好和濃郁的好奇心。表現為對任何事物都好奇好問,愛追根究底,對自己特長的領域更是興趣盎然,情有獨鍾,時常達到痴迷的程度。
3.有科學的世界觀和崇高的創造動機與價值取向。表現為實事求是,追求真理,能夠為集體、為國家、為社會、為人類而創造,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之豪情,又具有安貧樂道、寧靜致遠之境界。
(二)自我意識具有復雜性
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能夠立足現實自我,借鑒過去自我,掌握他人心中自我,創造未來自我。具有較高的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水平。在自我評價方面,往往出現偏高或給人造成「狂氣」的印象,但不會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