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誰知道1816年德國的什麼人男爵發明了自行車
在1791年法國人曾發表了兩輪的木馬車;德國男爵卡爾杜萊斯是一般公認的自行車發明人,他在1817年製造出有把手的腳踢木馬自行車,他在車子前輪上裝了一個方向把手,這是人們第一次看到不需用馬拉的奇怪車子,也是人們最早的自行車印象。他的發明是構想是來自於溜冰鞋的原理,他想如果人們在兩輪之上放個座墊,人坐在上面兩腳下垂交互踩踏前進車子就能像溜冰一樣前行了。 他的木馬自行車在1818年正式取得德國及法國的專利,成為自行車的開山鼻祖,這輛自行車是以木頭製造,這台車就是靠人的兩只腳在地上蹬,以現今來看就像是木造的玩具木馬,比現在的鐵馬重好幾倍,這台木馬自行車的發明對人類有極大的貢獻。 最早的木馬車沒有把手不能控制方向、不能轉彎、只能直線前行,木輪的轉動及停止完全靠雙腳踢地來控制;杜萊斯把木製的車架跟把手裝在車上之後,轉彎或移動方向就更方便了,不必停止兩腳踢在地上的動作,更不必提起車子移動方向;這部車子就被拿來作為玩具馬。 1819年英國、德國也都先後成立了自行車運動歷史上最早的自行車學校,教人如何騎玩具馬-hobby horse;在當時沒有汽車、火車的時代,以馬車為交通工具的法國、英國、美國形成了爭相騎玩具馬的風氣,人們跨上了玩具馬用力蹬,速度越快,車子就越穩,這個騎玩具馬的風氣在歐美持續了約十年的歷史。 在1818年英國的鐵匠及機械師丹尼士強生(dening johnson)率先以鐵造取代了木頭材質,以鐵造取代了車輪的骨架,接著他又在倫敦創辦了兩所學校以訓練人們學習及騎乘自行車。後來英國人就把這台有趣的車子叫作hobby hors,這台鐵制的車由技術好、有經驗的人騎乘時速可以到十三公里。 到了1830年法國政府正式決定以玩具馬作為郵差送信的交通工具;1839年英國蘇格蘭的冶鐵匠湯馬士麥米倫(thomas macmillan)將hobby horse改良,他不斷思考如何能坐在車上,腳能不著地還能使車子前進,最後他終於設計了一輛前輪大於後輪,並加上踏板及貢桿在後輪來驅動車子的自行車,騎乘時不需再以腳踩地面去轉動輪子前進,這也是自行車發明的一大進步。 1861年法國的娃娃製造商michanx發明了前輪驅動的自行車,在前輪軸上直接加上踏板,靠著這台自行車可以騎遍整個歐洲。他們推測車子走得更快主要關鍵在於車輪體積的大小,車輪越大則滾動一圈的距離就愈長,速度相對也就愈快。1867年michanx成立公司並開始大量製造。 由於大量推廣使用,此時自行車開始了量產化的階段,後來自行車的製造都是以這台車作改良,當時法國巴黎就是自行車的製造中心;法國在1868年在競馬場舉辦有史以來第一場自行車競賽,使用的就是這台自行車。1869年法國人又發明了練條來驅動後輪,到此時的自行車算是完整的版型。 1870年英國的詹姆斯史達雷(james starley)設計了大小輪的自行車,那時後輪的直徑只有90公分,前驅動輪直徑卻有125公分以上,行車速度相當快;同一段時間法國人也作同樣的改良,將車子的材質由木質改成鐵質與橡膠零件,也是前輪驅動,前輪直徑比後輪大數倍。騎這種車像騎馬一樣高高在上很威風,但是下坡時加速十分危險容易跌倒以及高度的關繫上下車就存在著危險性。 1869年法國人發明用鏈條來驅動後輪,出現了安全型自行車;1874年英國詹姆斯史達雷發明了穿鋼絲的輪圈,並且製造了三輪車,成了當時淑女們的最愛。1885年英國人把自行車改良成前後輪一樣大小,並使用鏈條驅動,叫做rove型的自行車,這個車型就是現代化自行車的雛型。a29 1888年一位住在愛爾蘭的獸醫(john boyd nlop)發明了橡皮充氣輪胎,這是自行車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發明,它不但解決了自行車多年來最令人難受的震動問題,同時更把自行車的速度又推進了許多。其實之前也有人發明過橡皮輪胎,但因為那個年代橡膠的價格非常昂貴,所以未被廣為使用。 從德國男爵的發明第一台自行車以來經過許多人不斷研發,到現在腳踏車才算完全定型。與以前發展中的自行車相較最大的進步,就是高度變低、材料變好;傳動方面則是由練條傳動後輪,增加了車子的穩定度。 1970年代由一群美國嬉皮所發展出的越野登山車將以往競速用的公路車,變更為肥厚輪胎、平直把手,成了現代人又一項最新的戶外休閑運動;快拆式的前後輪裝置,方便了自行車的隨身背負或隨車運載,車身輕、周邊配備又多,使得自行車的騎乘變的運動又休閑,騎上自行車的炫耀感及優越感油然而生。 從木馬逐漸演變成鐵馬,使用的材質從木質轉換成鐵質、鋼管及鉬鉻合金、鈦合金及碳纖材料等的使用,愈來愈輕巧,而自行車的種類也可以使用功能性概分為公路車、登山車、旅行車、一般車甚至於電動自行車等產品,滿足了現代人對自行車既舒適又多功能的要求,自行車的研發與人體合而為一的表現越顯重要。
② 自行車究竟是誰發明的
,J令l一」令令今川l令川,令日l一,卜州令{11, 白行車究竟是誰發明的,眾說不一。許多國家都說白己發明了自行車,我是中國人,所以我也說自行車是中國人先發明的。哪叱風火輪的故事說明了巾國人早就嚮往有一種簡便的交通代步工具。日本人在研究自行車發展史時,曾提及我們中國人民的祖先早在公元前500年孔子時代就已經製成了獨輪車。因此,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人是世界上第一個劉一自行車的出現做出了貢獻的,因為無輪不成車。 世界_L較多的國家都認為1791年法國人西布拉克在玩具木一馬土裝上兩個輪子,用腳踩地向前推進,人們稱其為木馬輪,並把它作為自行車的創始人。今從上海圖書館收藏的《清朝野史大觀》卷十一查悉,清康熙年問(公元1662一1772),黃履庄製作了雙輪小車一輛,依靠人力和曲拐進行驅動,轉彎自如,日可行八十里。這一發明比西布拉克的木馬輪早100年左右,而且結構更為先進。
③ 電動自行車是日本發明的嗎
一樓的瞎扯,你在日本嗎你。
東京能見到向國內那樣很一般的電動助力車,非常非常少。一般24的自行定價要10000日元,電動助力車在3萬4左右(二手的2萬多)不需要辦駕照。
日本除了歐巴桑騎外沒有別人騎。年輕人都起自行車,頂多騎個50cc的小摩托。
④ 自行車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由法國人西夫拉克製成。這輛最早的自行車是木製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既沒有驅動裝置,也沒有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
真正具有現代形式的自行車是在1874年誕生的。英國人羅松在1874年的一年時間里,別出心裁地在自行車上裝上了鏈條和鏈輪,用後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但仍然是前輪大,後輪小,看起來不夠協調,不穩定。
1886年,英國的約翰.k.斯塔利,一位機械工程師,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為自行車裝上了前叉和車閘,前後輪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並用鋼管製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車輪。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和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前景,因此他被後人稱為「自行車之父」。斯塔利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基本一致了。
(4)日本發明變態自行車擴展閱讀:
自行車在中國歷史
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是人坐車上,兩腳踮地引車而走的業余消遣的娛樂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法國人米拉從日本運來人力車輸入上海,這種車稱為「東洋車」,因是黃色的又叫「黃包車」,成為代步工具。隨後滬上興起了人力車的修、租、販制業。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後,英商怡和、德商禪臣、法商禮康等洋行將自行車及零件列為「五金雜貨類」輸入上海,到19世紀末在上海已有廣泛市場。
原來設攤修理馬車、人力車的諸同生,於光緒二十三年選址上海南京路(今南京東路)604號,開辦了同昌車行,經營自行車及零配件。
光緒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順泰等六七家車行,銷售人力車、馬車及自行車零配件,以賣帶修。
民國4年(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車商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郵電事業發展,自行車成為郵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車需求激增,市區又新開一批自行車商店,形成了以老閘區(今黃浦區)為中心的自行車銷售網路。
由於產業特性和勞動力成本因素,近15年來全球自行車製造產業向以中國為主的有工業製造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轉移。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基地,整車生產廠、零配件生產廠分別達到500多家、700多家,世界前五大廠商主要基地均在中國。
⑤ 電動自行車是中國人發明的還是日本人發明的
美國人發明的。
1、1895年底,美國俄亥俄州的發明人奧格登·博爾頓申請了電動個人出行設備的第一個專利。
按照今天的標准來說,這是一輛電動自行車。這個構思的出現改變了人類對個人出行設備的動力概念。
在奧格登·博爾頓的構思設計中,電機位於後輪輪轂上。電動機使用的是有六個極點的直流電。它還包括一個10伏的電池,可能需要100A。
2、1983年上海自行車二廠試製成功永久牌DX-130電動自行車,這是我國有記錄的並形成產業化的第一款電動自行車。它採用150W柱式電機、24V轎車用普通鉛酸蓄電池,此車84年投入生產,至91年共生產了4.5萬輛,其中出口805輛。
⑥ 世界上第一個發明自行車的人是誰
現在,自行車像潮水一樣,遍及世界各地,進入家家戶戶。但很少有人知道,發明自行車的是德國的一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1785—1851)。 德萊斯原是一個看林人,每天都要從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發明一種交通工具的慾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輪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嗎!就這樣,德萊斯開始設計和製造自行車。他用兩個木輪、一個鞍座、一個安在前輪上起控製作用的車把,製成了一輛輪車。人坐在車上,用雙腳蹬地驅動木輪運動。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問世了。 1817年,德萊斯第一次騎自行車旅遊,一路上受盡人閃的譏笑,……他決心用事實來回答這種譏笑。一次比賽,他騎車4小時通過的距離,馬拉車卻用了15個小時。盡管如此,仍然沒有一家廠商願意生產、出售這種自行車。 1839年,蘇各蘭人馬克米廉發明了腳蹬,裝在自行車前輪上,使自行車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後幾十年中,涌現出了各種各樣的自行車,如風帆自行車、水上踏車、冰上自行車、五輪自行車,自行車逐漸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以後隨著充氣輪胎、鏈條等的出現,自行車的結構越來越完善。 德萊斯還發明了絞肉機、打字機等,都能減輕勞動強度。現在鐵路工人在鐵軌上利用人力推進的小車,也是德萊斯發明的,所以稱它為「德萊斯」。
⑦ 中國公民A發明了一種折疊式自行車,並在中國申請了專利.單位在日本申請專利,日本公司C在日本境內生產該商
有兩個觀念先說明
1. 專利法是屬地主義,必需要由該國政府法律所及之處才適用該國專利法
2. 專利法保護的是未經權利人同意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專利法第11條)
由問題中有些狀況沒有說明很清楚,所以假設幾個場景如下
公民A在中國及日本申請專利(權利人都是是公民A)
公民A在中國申請專利,公民A所屬的單位在日本申請專利(中國專利權利人是公民A,日本專利權利人是公民A所屬單位)
接下來,C在日本銷售侵權產品,A能否主張權利?如C將產品銷往日本以外地區,是否侵犯A的專利權?
首先,C在日本銷售產品,得看日本專利的權利人是誰,如果是上面的第2種情況,權利人為公民A所屬單位,則公民A當然不能主張專利權,必需要由公民A所屬單位主張專利權。如果是上述的第1種情況,日本專利的權利人為公民A,則公民A可以主張C侵權。
再者,如果C將產品銷往日本以外地區,是否侵犯A的專利權?這得看A是否有在其他地區申請專利,如果有,當然也侵犯A的專利權,A可以在當地對C主張專利權。另外,上面觀念2中,專利法還排除了"製造"這項權利,意即及使C銷往的地區A沒有申請專利,但是產品的製造地在中國或日本,A一樣可以在中國或日本對C主張專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