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議美術教學中如何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一、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創造的慾望。
創造激情來源於興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是激發創造性思維的動力。幼兒的好奇心重,對有趣的物體,有意思的事物,出於好奇常引發興趣,好奇心驅使他們喜歡尋找奇異的、有刺激的事物,引起探索興趣,激發創造的激情,促進創造思維活動。因此,教師要巧妙地抓住兒童純潔稚拙的童心和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的特點,依據興趣和繪畫技巧特點進行有計劃、有成效的挖掘和培養他們的創造慾望。例如:在粘貼畫《有趣的春天》時,教師用變魔術的形式出示教具,引起孩子的興趣,以提問引導的方式激起他們的好奇心,讓幼兒在故事中思索發現,這樣他們在做畫時就把一些饒有意味、生動感人的畫面特徵通過自己的想像表現在作品裡,從中激發了孩子創造的慾望。
二、 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挖掘幼兒創造的潛力
人的創造活動是從觀察開始的,觀察是創造活動的源泉。認真仔細的觀察,可以幫助幼兒獲得大量豐富的感性材料,理解不易掌握的理論知識。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為幼兒創造用感官去接觸外界事物的機會,鼓勵他們多聽、多看、多觸摸、多嘗試,從而達到發展幼兒感官、開闊眼界、豐富想像的目的。如大班畫「美麗的春天」時,教師先組織幼兒觀察春天自然界的變化,帶領幼兒去尋找春天,觀看春天的自然風景、錄像帶或風景圖片,演唱有關春天的歌曲等。通過上述活動讓幼兒了解春天的特徵:春天到了,小河裡的冰融化了,小草露出了嫩綠的小芽,樹木也穿上了綠色的新裝,迎春花開放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農民伯伯正忙著播種……。教師啟發幼兒:「這么美麗的春天,我們畫下來好不好?於是幼兒就紛紛投入到創作中,一幅幅風格各異「美麗的春天」便躍然紙上了。
三、 動手動腦,激發幼兒創作的靈感
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離不開幼兒的手腦並用。當幼兒產生了創造意識後,就會迫不及待地通過自己的雙手去驗證自己的想法,在驗證過程中,他們會一次次地改進自己原有的思路,通過再思考再動手,最終達到完美的結果。如:泥工活動捏茶壺時,教師出示自己事先捏好的茶壺,引導幼兒觀察茶壺的結構組成,並講解製作步驟。然後要求幼兒製作茶壺。由於幼兒年齡小,再加製作較復雜,幼兒在團出茶壺的身子時無法將壺嘴按放在壺身上,教師就啟發幼兒動動腦子,怎樣才能把壺嘴按在壺身上,幼兒通過討論後找出了一個合理的方法---用牙簽棒將壺身壺嘴連接,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壺嘴角度千差萬別,教師再次讓孩子觀察後討論,找出製作不合理的地方,並說明原因,通過幾次嘗試幼兒又掌握了壺柄的連接方法,這樣就製作出一個好看的茶壺,大大提高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在掌握了製作工藝後,教師啟發幼兒進行創意設計。每個幼兒都積極思維,各式各樣的茶壺便相繼而生,方形的,圓形的,大的、小的、品種各異,個別幼兒還製作了勺子、鍋、鏟、碗等,他們把這些「餐具」放置在桌上,就地取材,還玩起了做飯游戲。這一過程,訓練了幼兒的橫向思維,創造精神得以體現。
四、保護幼兒個性發展,開發創造潛能
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則中認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傳統的繪畫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喜歡用同一的繪畫工具,同一的繪畫方法來要求幼兒完成任務,其結果是幼兒很想去嘗試一些與眾不同的繪畫作品,但最終必將導致幼兒的從眾性。因此,當幼兒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方法後,教師就從「橫向繪畫創作」和「縱向繪畫創作」這兩方面著手,進一步促進幼兒的創造力的發展。如:在綜合繪畫活動「美麗的家」時,教師進行橫向繪畫指導,也就是說同一主題畫或想像畫,幼兒可以自行選擇繪畫工具和繪畫手段加以創作,於是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油畫棒、彩筆、水彩棉簽等多種繪畫工具。允許幼兒自由選擇繪畫工具,並引導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獨創的想像力,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繪出了不同風格的畫圖「美麗的家」。接下來,教師組織孩子又進行了較復雜的「縱向繪畫創作」。通過實驗證明,這種方法充分發揮了幼兒的創造力。使用這種方法繪制組合的畫面色彩豐富,布局飽滿,大大開發了孩子的創造潛能。充分發揮了幼兒獨創的想像力。
B. 在美術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有什麼研究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一) 本研究是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只有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符合21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要從娃娃抓起,孩子熱愛繪畫,通過美術活動開起孩子想像的大門,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應該給孩子一片繪畫的天空,讓他們在想像的世界裡自由馳騁。 (二) 本課題研究是適應《新綱要》的實施素質理念的需求。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明確指出把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作為幼兒園美術教育的主要任務和認知目標之一。素質教育要求改變灌輸方式做法,允許幼兒在活動中表現自己想法,允許他們大膽的把想法表現在畫面上,有創新精神。 (三)是適應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在孩子的世界裡,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這就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想像能力。兒童想像畫是孩子最喜歡的繪畫形式。也是想像與創造力的最佳表現方式。在他們的繪畫世界裡,蘋果會做夢,書包會旅行,有浪漫的色彩,荒誕的內容,孩子們的思想奇妙而微妙得組合在一起,正是因為兒童想像畫的天真,率直,使矛盾與沖突單一化,整體化,想像畫獨具魅力的形體和艷麗的色綵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這正是兒童想像畫它獨特的地方,也是孩子這個年齡段所特有的。兒童時期是想像最豐富的時期。他們常常憑借自己的想像把許多不相關的事物組織在一起,也不考慮時空關系和合理性,畫出奇妙、怪誕的作品,往往具有構思大膽奇異、形象生動有趣、構圖活潑等特點,想像畫創作教學是培養學生獨創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參照以上《新綱要》內容和素質教育的理念,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發張特點,深思我園組內美術教育的問題。所以我們大班年級組確定了"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即《想像畫》"為本次的教研課題,培養幼兒初步的美術興趣,發展幼兒形象思維,大膽想像,勇於創新的能力。 二、課題的界定與基本依據。 幼兒想像畫是指幼兒在已知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想像活動,將頭腦中的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組合,產生新的形象,新的構思和新穎題材的圖畫。兒童想像作為一種心理過程,它的發展與兒童心理發展的總趨勢是一致的。兒童的想像,受整個認知水平的影響是一個從直覺行動到具體形象進而到抽象邏輯的發展過程。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繪畫基礎,但思維還沒什麼定勢,最不受外界影響和束縛,往往會出現異想天開的現象,這點正是最寶貴、最難得的。 三、找出問題的困惑: 在平時的《想像畫》教學活動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尷尬的局面:幼兒作品反應千篇一律,缺乏創造性和繪畫個性,介紹自己作品時也說不出繪畫思路,和想表達的內容,完全達不到想像畫的課堂教學要求。歸根結底就是孩子的興趣沒被調動,創作慾望不強,因而創造性思維沒有得到開發,像無頭蒼蠅在畫面上亂撞,效果當然很不理想了。其實,兒童是很有創造天賦的,在他們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太多的定勢。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有著他們自由的,無拘無束的,大膽離奇的想像,他們不會像我們成年人一樣以常規的思維方式想問題,看待事物。在孩子們的畫中流露出的使他們對生活觀察感受後內心的奇妙想法。在學校教育中,要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關鍵就在於教師對孩子創造性思維的導向。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創新意識,隨時隨處都可以創新,讓創新觀念在孩子心中漸漸潤化。 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我們不能再簡單的將幼兒美術教育簡單的理解為: 1、教孩子學畫畫:「由不會畫到會畫、由畫不像到畫得像。」 2、教條思想:「抄襲兒童畫教材形象,以簡筆畫為甚,造型刻板、表現平淡,忽略了個性表現,缺少真情實感及想像。」 3、機會思想:「你畫我也畫」,為「得獎」而畫、為成為「星星」而畫,那裡熱鬧那裡畫。」 4、照搬思想:「照抄生活現象,感受、體驗缺少升華、提高,表現往往刻板單薄、缺少想像和藝術誇張手段的運用,就事論事、味同嚼蠟,缺少創意。」 5、改良思想:「忽視生活感受、從里核到表皮通通拿來,先找命題、再找資料,生搬硬套、霸蠻組合。」 結果培養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復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畫或生搬硬套,缺乏創造性,遮掩了想像力,孩子畫得很累,美術活動成了一種照抄的課程,喪失了童趣,喪失了歡樂。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往往是通過看、摸、聽、嗅等一些初級認識手段來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指出:「最傑出的藝術本身就是想像。」所以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一件意義重大的工作。 四、研究目標: 想像則以平日的生活積累和形象積累為基礎,經過想像,畫出沒有見過而又合乎規律的形象既可以有適當的誇張,也可以有大膽的幻想。從想像畫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發揮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激發他們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感。 五、實踐中的指導(解決問題) 為了從小更好地培養幼兒想像、聯想、創新、求異的能力和多角度思維的意識,我們大班年級組,對《幼兒想像畫》教學進行初步的研究、探索來激發幼兒想像的翅膀。 (一) 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豐富幼兒的內在儲存。 因為儲存的圖示越多,幼兒可想像的內容越豐富。因此,我們經常通過組織聽故事、看動畫片、欣賞各種動物的圖片、卡通圖案、組織外出參觀、散步等,不斷積累幼兒的內在儲存,提高他們觀察美、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如:幼兒在看過「建築藝術」圖片展後畫出了各種《有趣的房子》;看了動畫片《貓和老鼠》後畫出了《小老鼠的故事》等。這些畫線條簡單,但有各種動態和情節,幼兒的想像得到了充分地表現。 (二) 建立新方法 l、線 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尖銳地指出了模仿繪畫的害處,有個性的線畫出風格迥異的作品。以往教學方式提倡幼兒畫直線來表示物體,越直越美,孩子們的創造意識被控制,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因此,在孩子創作中,教師要以線作為創作訓練的重點,一個事物不要給予框死,應用以誇張、變化、添加、裝飾等方法來處理,讓幼兒創作出一個個新穎的形象。因此,在孩子創作中,教師要以線作為創作訓練的重點,一個事物不要給予框死,應用以誇張、變化、添加、裝飾等方法來處理,讓幼兒創作出一個個新穎的形象。提倡幼兒用賦有質感的線條來刻畫所描繪的事物。一位老師在繪畫活動《未來的房子》中,孩子們喜歡用直線畫長方形樓房。然而,同年級的另外一位老師則鼓勵幼兒用另外的線條來,繪畫更多形狀的樓房。這樣,幼兒的創造意識被激活了於是:「蘑菇房、兩用房、樹屋、空中房等等」在幼兒的筆下誕生了。 2、形 在幼兒非常喜愛的美術活動中,他們具有純真的想像和豐富的創造力。如今,幼兒觀察物體最大的特點就是把它誇張、變形。這是孩子們特有的感覺,為他們的創造想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什麼都急於去嘗試,非常願意表現,沒有束手束腳的顧慮,所以很多幼兒不會去考慮物體比例的正確與否,只會通過自己的創造想像把眼前所見的物體進行誇張、變化出來。如畫《快樂的小丑》幼兒會把手、腳都畫得很長、很細,身體很小、頭很大、衣服、五官畫得很誇張等等。因此,我們教師要根據幼兒自由大膽的特點,讓他們運用誇張的造型變化,進行想像畫創作。通過教師提問,鼓勵,幼兒展開了豐富的想像,並畫出了誇張、與眾不同的物象。因此,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多提問、多肯定幼兒,引
C. 如何通過繪畫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不竭發展的動力,它是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是保持一國在國際社會中拔得頭籌的關鍵。即便是在一個小小的公司中,其創新能力的強與弱能夠最終決定該公司在行業競爭中的存與無。蘋果公司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巨頭與它擁有一支極具創新能力的團隊密切相關――沒有這支創新團隊就沒有今天的蘋果。因此,在現在乃至未來社會中,創新型人才仍舊是社會對人才的最主要需求,創新型人才也極為短缺。
在幼兒階段就開始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不僅意義重大,還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任何一個人的創造力都起始於嬰幼兒時期,這一階段的孩子如同一張未被玷污的白紙,他們看待事物的視角與成人不同,能夠發現我們忽略的美。他們本身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在這一心理的驅使下,樂意去探索、去發現。因此,在幼兒教育階段有意地為兒童創造出一片能夠任由他們自由發揮的天空,注意呵護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少限制、多鼓勵,對於幼兒的個人成長和未來的社會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幼兒美術教育與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具有極高的契合點。美術是美的藝術,它能夠培養一個人形成敏銳的觀察力和發現力,能夠在不斷的欣賞和品鑒中形成一個人的審美能力;其次,美術過程本身就是創作。作為一門藝術,它並不是對現實事物「鏡子式」的描摹,而是經過作者的創作和加工後形成的,是具有一定情感和態度的綜合藝術。因而,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當前美術教育中幼兒創造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誠然,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早已成為教師心中的共識,然而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當中,這一認識的落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依舊存在一些需要及時更正的問題。發現這些問題、正視這些問題,然後著手找到解決策略是改進當前幼兒美術教育的一大關鍵。
1.對兒童創造力的呵護度不夠
兒童的創造能力需要呵護。一方面,不能用成人的審美能力和成人看待事物的視角來評判和限制兒童的創造成果。另一方面,要多鼓勵幼兒敢於創造,勇於付諸行動,少一些對創作的限制。然而,一些教師在教學時卻沒有給兒童足夠的自由讓他們自己發揮。比如,我們不需要告訴孩子雪花必須畫成白色的,在孩子眼中他們可以是彩色的;我們也無需告訴孩子雪花只有在冬天出現,在他們眼中蒲公英就是夏天的雪花。在對兒童的作品進行評判的時候,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正。兒童也有好勝心,當他們的創造成果得到肯定的時候,會激發他們更強烈的創作慾望,會賦予他們更大的自信和更多的勇氣去創作。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鼓勵中逐漸形成的。
2.有時未能抓住引導幼兒教育的時機
一些教師不善於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創造力的培養。比如,一個小朋友問:「老師,為什麼樹葉在夏天是綠色的,而到了秋天就成了黃色的呢?」這時,有的老師就會解釋其中的原因,而有的教師就會反問:「那你覺得秋天的樹葉應該是什麼顏色的呢?」此時,兒童就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彩色的,因為雨後的彩虹把他們染成了彩色。」「可以是粉色的,因為粉色能夠讓他們變得更漂亮啊」。顯然,後者抓住了對兒童進行創造力引導的時機,極大地激發和釋放了兒童的創造慾望。
3.忽視了不同年齡段兒童創造力的特點
兒童的美術繪畫能力按照年齡發展階段分為三個時期:塗鴉期、象徵期和寫實期。塗鴉期屬於有意識但是無目的的隨意塗鴉時期;象徵期的兒童有了圖形的概念,開始能夠利用一些圖形進行創作;寫實期的兒童能夠形象化,能夠對現實當中的事物加以創造性的描摹。然而,有些教師卻沒有遵照兒童在不同繪畫期的創造力的特點,在美術教室布置中懸掛一些復雜的素描、油畫,這看似從小培養兒童高雅的藝術鑒賞能力,但實際上兒童對這些畫都不能夠很好地理解。
二、如何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的培養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這需要在教育工作中一點一滴循序漸進地積累。兒童創造力的培養講求一定的原則和方法,筆者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以下幾點成果:
1.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需要掌握不同年齡段兒童創作的特點
鑒於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處於不同階段的繪畫期,教師應該順應兒童在不同時期內創造力的不同特點來進行教學。比如,在現在的很多美術教學中,給學生展現優秀美術作品的教學方法十分普遍,以期通過展示一些模範、優秀的美術作品來啟發學生的創造力。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倘若總是給幼兒展示這樣的畫作,幼兒會習慣於學習和臨摹,難道這不是對他們個性和創造力的扼殺嗎?筆者以為,這無異於把兒童的思維限制於條條框框之中。因而,教師要抓住不同時期內兒童的發展特點來進行教學。比如,在象徵期,教師在教會學生一些基本圖形後,要讓學生學會自己組合、自己創作。
2.培養兒童的創造力需要創造富有藝術氣息的環境
D. 如何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1、 要信任孩子。即教師應以和藹的態度營造一種溫馨的氣氛,讓幼兒有足夠的自由和信心,允許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觀念,實踐其觀念。教師要尊重幼兒不同尋常的提問和想法,應敏感的捕捉其中創造思維的閃光點,激發其創作興趣,並加以科學的引導。 2、 打破整齊劃一的傳統規定。過多、過細、過於整齊劃一的傳統規定勢必會阻礙幼兒創造力的發揮,例如:在幼兒繪畫活動進行時,教師往往會以「不許說話」這個行為要求幼兒安靜作畫,其實,這是不可取的,還是無科學道理的。正確的做法是:教師應分析幼兒講話的原因,是邊專心作畫邊自言自語呢?是遇到困難向同伴求助呢?還是幼兒對當前活動根本不感興趣,無聊的在騷擾別人?如果是前者,教師則當沒聽到,因為孩子雖然在說話,但是能專心於當前的活動,又沒影響到其他孩子,你何必去打擾影響孩子的創作。如果是後者,教師應及時充當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與孩子一起商量解決問題,分享幼兒創作的快樂。如果是第三種情況,教師應自我反思,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對當前的活動不感興趣,該採用良策引導而不是簡單的禁止。只有你了解孩子需要什麼,才能對症下葯,適時引導,才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 3、 給幼兒的活動提供一段不受評價的時期,使其充分想像自主創造。「不輕易評價幼兒創新成果」這是奧斯本的「頭腦風暴法」的一條重要原則。因為這樣會給幼兒的創造心理帶來安全感,消除其怕受評價的緊張情緒,以使他們無所顧忌的自主創造。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教師在巡迴指導師,將自我感覺好的作品推介給其他幼兒看,表揚他顏色搭配好或化的形象逼真等,其實這是一種不適宜的教育行為,他沒有給幼兒一個想像的空間,他即打斷了創作者的思路,又為其他幼兒提供了模仿的隊象阻礙了幼兒創造力的發揮。
E. 如何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學習感悟
1、 要信任孩子。即教師應以和藹的態度營造一種溫馨的氣氛,讓幼兒有足夠的自由和信心,允許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觀念,實踐其觀念。教師要尊重幼兒不同尋常的提問和想法,應敏感的捕捉其中創造思維的閃光點,激發其創作興趣,並加以科學的引導。 2、 打破整齊劃一的傳統規定。過多、過細、過於整齊劃一的傳統規定勢必會阻礙幼兒創造力的發揮,例如:在幼兒繪畫活動進行時,教師往往會以「不許說話」這個行為要求幼兒安靜作畫,其實,這是不可取的,還是無科學道理的。正確的做法是:教師應分析幼兒講話的原因,是邊專心作畫邊自言自語呢?是遇到困難向同伴求助呢?還是幼兒對當前活動根本不感興趣,無聊的在騷擾別人?如果是前者,教師則當沒聽到,因為孩子雖然在說話,但是能專心於當前的活動,又沒影響到其他孩子,你何必去打擾影響孩子的創作。如果是後者,教師應及時充當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與孩子一起商量解決問題,分享幼兒創作的快樂。如果是第三種情況,教師應自我反思,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對當前的活動不感興趣,該採用良策引導而不是簡單的禁止。只有你了解孩子需要什麼,才能對症下葯,適時引導,才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 3、 給幼兒的活動提供一段不受評價的時期,使其充分想像自主創造。「不輕易評價幼兒創新成果」這是奧斯本的「頭腦風暴法」的一條重要原則。因為這樣會給幼兒的創造心理帶來安全感,消除其怕受評價的緊張情緒,以使他們無所顧忌的自主創造。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教師在巡迴指導師,將自我感覺好的作品推介給其他幼兒看,表揚他顏色搭配好或化的形象逼真等,其實這是一種不適宜的教育行為,他沒有給幼兒一個想像的空間,他即打斷了創作者的思路,又為其他幼兒提供了模仿的隊象阻礙了幼兒創造力的發揮。
F.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以及方法和途徑
一、創設寬松的環境,激發幼兒自主地思維
情境教學能把概念具體化,傳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兒的認識與情感相結合,使思維與形象統一,變灌輸為感悟,變說教為體驗,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自主探索獲得知識。
1.直觀演示,創設形象情境。幼兒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具體動作思維,直觀形象思維處於優勢地位。利用直觀演示法可以寓教於樂,在教學中,我運用電教設備再現教學內容情境或收集與內容相關的實物,圖片創設情境等,讓幼兒入情入境,借境悟理,進行自主學習。如:在繪畫《各種各樣的汽車》活動中,我與幼兒共同收集了各種各樣汽車的模型玩具,圖片,並布置了《中華汽車展》環境,幼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對汽車發生了興趣,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以愉快的心情參與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樣的汽車中來。
2.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激發幼兒創造。教室中的各個區域、角落留出空間,讓幼兒把園內外、節假日游戲玩時的所見所聞充分展示,注意讓幼兒多看、多聽、多練,盡可能讓幼兒去接觸五彩繽紛的世界,多感受周圍的一切,並指導他們用筆畫下來,加深印象,如:在畫《寬廣的馬路上》時,有的畫出了人來人往的場面,有的畫的是大大小小的車輛、房屋、樹木,還有的則畫的是在買東西的場面……,這些畫既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又充滿了童趣,幼兒的創作激情高,畫的人物,內容也不一樣,一派熱鬧的景象,畫完後還饒有興趣的介紹起自己的作品來,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不僅增長幼兒知識,還促進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力發展,激起了思維主動性。
二、利用故事啟迪,創設想像情境
幼兒愛聽故事,老師可以藉助故事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感悟道理。幼兒從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認,為幼兒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如:在畫《神奇的手》活動中,我運用這個故事:「一天,有個小姑娘做了個夢,夢見自己的手忽然變成了許多小動物,有孔雀呀,蝴蝶呀,還有小飛鳥呀,好多好多的動物,他們在由手變成的山呀,樹林里呀……」。通過故事啟迪,創設想像情境,及時地、進一步地打開孩子們的想像之窗,有力地啟發和引導孩子們的創造思維,幼兒表現的慾望非常強。小朋友們個個畫出了他們心中的美好世界,有的幼兒畫出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兒畫出了「手」氣球,有的畫出「手」花花瓶……
幼兒模仿性較強,通過表演、模仿,還可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幼兒當在表演情境時,就異常興奮,回產生強烈的慾望,融入角色學習的情境中,這樣就可在玩中學,學中玩,是教育內容具體化,使幼兒從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領悟道理,學習知識,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三、運用豐富聯想,活躍幼兒的思維
一次在畫《圖形變變變》時,有個幼兒把它變成許多個圓圈,但畫得較多,於是我說:「你怎麼變這么多圓圈啊?」他馬上說:「這是我吹的泡泡」我接著問:「那它們都是什麼顏色的?」他馬上意識到利用色彩豐富畫面的單一,塗上五顏六色的圓圈。有的孩子則把小圓圈變成布娃娃,不倒翁,並給娃娃添上了勞動工具,隨即添上背景,畫的內容豐、生動了許多,於是,簡單的小圓形變成了各種內容不同的作品,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的聯想,啟發幼兒創造性思維,這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和才能的重要途徑。
幼兒是一個個體,個體不一,能力有別,無法對事物進行深入探究,這就需要教師的適當引導。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及時給予點撥,鼓勵幼兒以便高熱情學習,啟發幼兒想像與創造。如:繪畫《有趣的蝸牛》時,當幼兒畫了一隻幼兒的主體後,我就提出有趣的啟發性語言,使幼兒產生聯想。「你畫的這只蝸牛是蝸牛一家中的哪個成員啊?蝸牛的爸爸、媽媽在做什麼啊》什麼樣子怎樣區分他們啊?」等等。幼兒在這些語言的啟發下,思維得到拓展,出現繪畫創作高潮。
G.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創造能力《規程》提出幼兒美育的目標是「萌發感受美與表現美的情趣」幼兒時期的審美意識尚處於低層次的直現狀態,不可能對審美產生理性的認識,對此讓幼兒充分發揮豐富的想像能力及創造能力,是萌發幼兒時期最為重要的。因此,幼兒美術教育對培養孩子的情感、觀察力,思維發散性、獨創性及操作能力等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我在本學年裡,以「如何培養幼兒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為主題進行美術教育的探討,以下是我的做法及體會。
一、創設環境,培養幼兒的創新興趣
幼兒生性好奇、好問、好玩、好動,這是他們或多或少創新意識的萌芽和實踐能力的表露。利用好環境資源,這是對幼兒創新活動的影響和支持,呵護稚嫩的創新幼苗,激發創新靈感,就能有效培養幼兒的創新興趣。
如在玩色活動中,我為幼兒准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和小瓶,幼兒任取顏色相互搭配、調和,便可發現:瓶中的顏色一會兒變深,一會兒變淺,一會變綠,一會變紫,十分奇妙,孩子們一下子對顏色的變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時我便引導幼兒嘗試創造新顏色。在幼兒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後,為進一步提高對配色活動的興趣,及時為幼兒准備相應的宣紙和剪好的各式服裝外型,用配置的顏色裝飾服裝。之後,聽,一個小朋友興奮地告訴我:「老師,這裙上的綠色、紫色都是我自己配的。我還能配出別的許多顏色呢。」另一個小朋友大叫「啊!我成魔術師啦!變——。」幼兒一旦對所接受的事物感興趣,他們將會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在不自覺中進行創新。
二、激發想像,促進幼兒創新活動的開展
幼兒時期正是想像力發生和發展最為活躍的時期,而且創造性想像的能力也逐步發展起來。幼兒由於缺乏舊知識經驗的束縛,想像會更大膽,更富有創新意識。想像力不僅包括幼兒對事物的聯想能力,還包括他們對事物的幻想,這兩者都是幼兒探索活動和創新性活動的前提。
如在大班美術活動《未來汽車設計展》中,在讓幼兒了解不同汽車的功能後,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大膽想像設計未來汽車的多種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大膽想像、創造,設計了新型警車(設有跟蹤器、監視器、飛行器、潛飛器等多種功能)、環保車(設有吸塵器、太陽能、空氣清新器等多種功能)、游樂車(設有卡通樂園、玩具區、游戲區、太空飛行區、海底世界等多種活動區域)等新型汽車,促進了幼兒的創新意識,這次活動後,在講故事時、泥工活動時、建構活動時、幼兒總能想像、創新出新型的內容(如:房子、汽車、機器人等)。由此可見,想像力在創造性活動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只有激發了幼兒的想像,才能有效促進幼兒創新活動的開展。
三、在活動中萌發孩子的想像意識,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把美術活動與游戲結合起來,去培養幼兒創造思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設計美術游戲活動時,我把孩子要畫的內容,用各種相關的游戲表現設計出來,吸引幼兒的興趣,從而把幼兒在游戲中所產生的想像與創造性思維,通過繪畫具體地表現出來。如,我組織畫音樂《小鳥唱歌》的游戲活動,首先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內容,啟發幼兒對音樂的想像,邊讓幼兒聽音樂,邊想眼前的畫面,三五成群小鳥在林中歌唱,還有的在草地上、藍天上、綠色的田野里晃動,用音樂中表達的美好情景吸引孩子,當音樂停止時,孩子們想像進入林中境地,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看到幼兒理解了音樂,我就鼓勵幼兒,把小鳥歌唱的音樂用筆畫出來。這樣幼兒畫出的作品,富有個性,所畫音樂內容,不僅生動有趣,感染力強,更重要的是通過欣賞音樂,幼兒把音樂中表現的內容,用手中的筆表現出來,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除畫音樂游戲外,手形繪畫游戲、畫謎語、畫兒歌都是發展幼兒想像創造的有效手段。
四、調動各種感官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人的大腦信息是百分之八十來源於視覺,「看」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美術活動中觀察是極其重要的,通過觀察物象、再現物象、添畫、裝飾、想像、塗色,使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如讓孩子閉上眼睛聞各種各樣的氣味,邊聞邊想像,刺激孩子的嗅覺系統,然後通過交流,有各種色彩表達自己的感受。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質地的、不同規則的物體,讓孩子摸一摸,刺激他們的觸覺系統,再通過教師的引導進行大膽的描繪。放一段音樂讓孩子們仔細傾聽,刺激他們的聽覺系統讓孩子們用手上的繪畫工具表示聽到音樂後的感受等。這些嘗試將取得很好的效果,會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積極性和探索慾望,從而培養了他們的想像力。所以說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還應將美術活動同其他學科結合起來,在綜合教育活動中,讓孩子展開想像的翅膀,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飛翔。
五、注重激勵,讓幼兒體驗創新樂趣
在培養幼兒創造的過程中,不應只看重幼兒的創造結果,更不能從成人的角度和標准來評價孩子的作品,而應更多地去關注幼兒在創造過程中所具備的一些品質,是否有濃厚的興趣和自信、大膽的想像、獨立的思考,並加以積極的引導和鼓勵,通過美術活動發展幼兒創造力會得到很好的效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藝術領域的指導要點中明確提出:「幼兒的創作過程和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准化要求的偏向。」教師應充分肯定幼兒的作品,採用幼兒自評、小組互評、全體講評等形式對幼兒作品進行評價。對完成質量好的作品給予表揚,並引導幼兒談一談自己在製作過程中的經驗;對有進步的幼兒作品給予肯定,對其不足用商量的口吻、建議的方式提出改進意見;尤其是對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教師更應給予大力的鼓勵和表彰,使幼兒的創新意識得到激發,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逐漸樹立創新的信心,並能主動地進行創造,從而更有效的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應從幼兒時期開始,每個幼兒都可能是小小「創造發明家」。在兒童的美術作品中,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方面,都有一些讓成人意想不到的表現。我們教師應從幼兒的興趣入手,挖掘美術活動中的各種因素,引導幼兒積極想像,大膽創新,努力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促進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以上是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的初淺做法,通過美術教學活動這一形式,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是有效的,是切實可行的,只有放開幼兒的手、腦才能讓幼兒在想像的世界裡遨遊,只要有目的培養幼兒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對幼兒進行創造思維培養,才能收到最佳教育效果,使幼兒創造性思維得到極大地發揮。
H. 如何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提出的背景
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提高孩子自信心,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幼兒的興趣差異、基礎水平不同,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因人利導,善用鼓勵,合理安排幼兒學習與活動時間,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一、激發幼兒興趣,因勢利導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內部動機,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就是游戲。如果能把游戲和美術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孩子們的興趣便會油然而生。孩子們在學習中所獲得的新知識和技能,也就會在游戲過程中得到鞏固和加強,並在多次嘗試、體驗、感悟後,使創造力得到充分地發展。創造性思維是形成創造力的一個重要基礎。讓幼兒從小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掌握思考的方法,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必由之路。怎樣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呢?這就需要教師為幼兒提供能激發創造性思維的材料,選擇能激活幼兒思考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我把幼兒帶來的舊掛歷裁成大小合適的紙張,另外,又准備了五六種色彩顏料盤。當然,我並不是讓幼兒認識顏色,而是讓幼兒通過玩色知道世界上色彩很多很多、很美很美,從而對美工活動產生興趣,產生美的情感。當我把各種顏色一一擺出來時,鮮艷的色彩立刻吸引了很多孩子圍上來。我用瓶蓋沾上顏料塗抹了一隻小豬,又隨意塗抹了一座房子,看著孩子們躍躍欲試,興趣激發起來了,我抓住時機加以點撥。瞧孩子們塗抹的作品還真有趣,像車、像人、像魚,紅一片,綠一片,看起來都很美。由於這些活動是幼兒感興趣的,所以他們會一直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
二、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發現美的興趣
幼兒在教學活動中,選材一定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生動有趣,幼兒對其感興趣的。根據自己的經驗所得,幼兒簡筆繪畫、編兒歌,這種形式的操作性、趣味性比較強。幼兒邊念兒歌邊畫畫,不僅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幼兒畫老鼠時,示範編的兒歌是「遠看一座圓頂山,坡上兩座蘑菇圓,青草長在山腳下,山後小溪繞山前」;還有畫牛的兒歌是:「一張方桌子,一個大麵包,兩片樹葉兩邊掛,兩只月牙對著瞧,桌子上面兩蘋果,麵包上面割一刀」等。這種語言與繪畫相結合的活動,使幼兒處在愉快、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評價作品時要多鼓勵幼兒,肯定幼兒的作品,把作品張貼到牆上去,激發他們對美術繪畫的興趣。
三、採用多種形式,挖掘幼兒創造力
根據幼兒美術活動的內容,幼兒美術教學包括繪畫、手工、欣賞三大方面。豐富的美術活動內容,離不開多種多樣的材料,所以我們重視發揮美工區在美術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美工區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三大特點,在美工區中進行豐富的美術活動,能使幼兒自由地進行自已喜歡的活動,照自已的意願和興趣表達自已的體驗和情感,從而做到表現美和創造美。一是在美工區中應投放豐富的材料,為美工活動做好准備。在美工區中准備各種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質地的紙,以及畫筆和顏料。豐富的材料,有效地激起幼兒學習使用不同工具和材料的慾望。二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分層次、有計劃地教給孩子們不同的表現技法,為逐步增強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力提供前提條件,從而充分挖掘孩子們潛在的創造力。三是教師除了指導幼兒把觀察到的、感受到的、印象最深的形象記在腦子里,表現在畫面上,還要指導幼兒通過大膽想像和合理設計去表現。
四、引導孩子表現創造美
每個幼兒都有想像創造的潛力,想像創造性地學習不是,你想怎麼畫就怎麼畫」、「大膽地去畫」、「要畫得和別人不一樣」等空洞的鼓勵。我鼓勵幼兒創新,使孩子現有作品不同與自己以前的創作不一樣,讓孩子不滿足與自己已經掌握的方法;其次,要把「不一樣」具體、明確化,如:小變大、低變高、紅變綠等,應該盡量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獨特的思想感情。
加登納曾說過:「差不多每一個孩子到4―7歲時,在有合適環境的鼓勵下,都是極賦予創造性的,對於所有的孩子來說,這個階段正是最自由的階段。」到了中班,我教他們初步按著各部分大小的最明顯的相互關系畫畫。他們的美術創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運用已有的技能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情感。如我給孩子一個方形,讓孩子想像創造畫,孩子們創造出美麗的不同的小手帕,小桌子。引導幼兒發現探索,用自己的方式創造圖像,表達自己的認識,是想像創造性美活動的重要特徵。我畫一桿國旗,中班李榮鈺小朋友畫出了,國旗,捐款…….,「中國加油」的畫。通過對生活環境的觀察描繪,提醒幼兒注意比較物體的相對大小,幫助他們較為正確地表現物體之間的比例關系。幼兒每前進一步,即是上一步的發展,又是下一步的准備。作為教師,應善於分析、了解幼兒產生哪些問題?應該如何引導幼兒自己解決這些問題?幼兒發現這些問題是由自己去探索、發現,找到答案時,他們就會在成功的喜悅中對自己充滿信心,並有更大的勇氣去迎接新的挑戰。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方法很多,有待我們去探索、總結。創造力不是神秘和高不可攀的,而是一種普遍的心理能力,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只要我們付出時間、精力和智慧,充分挖掘和發揮美工活動的優勢,為孩子們提供充滿樂趣、充滿探索精神和積極創新的天地,幼兒的創造力是會得到較好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