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發明了氫彈嗎

中國發明了氫彈嗎

發布時間:2021-08-12 07:27:35

1. 原子彈和氫彈是中國發明的嗎

是誰發明的…………這個說法比較詭異。。。

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依據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是美國人最先造出來的。

1939年3月,諾貝爾獎獲得者、傑出的美籍義大利科學家費米提出了用中子轟擊原子核產生鏈式反應的大膽設想;依據這一理論,他向美國海軍提出建議,利用鈾的裂變釋放巨大能量的原理製造原子彈。

愛因斯坦等科學家聽說德國正在研製原子彈,愛因斯坦給羅斯福寫信建議美國務必趕在納粹德國之前造出原子彈。

珍珠港事件爆發的前一天,即1941年12月6日,美國成立了一個龐大的工程機構——曼哈頓工程管理區,它的使命就是負責設計製造原子彈。

著名物理學家奧本海默教授領導新墨西哥州原野中的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具體負責原子彈的研製工作。奧本海默教授在這項工程中顯示了卓越的組織才能與人格魅力,他後來被譽為美國的「原子彈之父」。

這項計劃高度保密,直接受總統控制。連副總統杜魯門也是在羅斯福總統1945年4月去世之後,接任總統時才知道的。

在緊張秘密地研製原子彈的同時,美國與英國密切合作,嚴密監視納粹德國的核計劃。1943年2月17日,英軍的一支特種小分隊神不知鬼不覺地在挪威空降,成功地炸毀了設在山谷中的納粹的重水工廠。這使得納粹至少在一年內生產不出控制核反應堆必不可少的重水,對希特勒是個致命的打擊。

經過十萬人三年的努力,耗資二十億美元的「曼哈頓計劃」終於到了收獲的時刻。1945年7月16日清晨五點三十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中爆炸成功。

正在德國參加波茨坦會議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收到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絕密報告,
異常高興。7月24日會議結束那天,他走到斯大林的翻譯面前,故作輕松地說:「請你告訴大元帥,我們已經完善地製造出了威力很大的爆炸物,准備用來打日本,我們想它將使戰爭結束。」
斯大林不卑不亢地回答,他希望總統很好地利用它來對付日本。
杜魯門也許不知道,神通廣大的蘇聯情報機關早已掌握了「曼哈頓計劃」。斯大林一離開會場,就向國內發回指示,加緊發展蘇聯自己的原子彈。

2. 中國氫彈最早是誰製造的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我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由飛機空投的威力達330萬噸梯恩梯當量版的氫彈試驗權成功,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獲得完全的成功。1.錢三強 ,2.錢驥,3.姚桐斌 ,4.趙九章,5.鄧稼先 6.王淦昌,7.彭桓武,8.程開甲,9.黃緯祿,10.屠守鍔 11錢學森,12.周光召 13.楊嘉墀 14.陳能寬 15.陳芳允 16.吳自良 17.任新民 18.孫家棟 19.朱光亞 20.王希季 21.王大珩 22.於敏 23.郭永懷 氫彈主要負責人:於敏。

3. 氫彈是誰發明的

愛德華·特勒。

1949年,當蘇聯研製成功第一枚原子彈之後,特勒力促杜魯門總統加快氫彈的研究。他也因此重返拉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全力以赴投入到氫彈的研製工作中去。1952年11月1日,世界上第一個熱核聚變裝置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島爆炸成功。特勒名副其實地成為了「氫彈之父」。

與此同時,特勒又說服政府在1952年成立了第二個核武器實驗室———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他首先出任顧問,於1954年出任副所長,1958年到1960年出任所長。在此之後一直在那裡擔任顧問,直到1975年退休。

(3)中國發明了氫彈嗎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51年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島試驗場進行氫彈試驗。但其是一個極其笨重(達62噸)的試驗裝置放在60餘米的鋼架上,裝置以液態氘作為核聚變原料,並有冷卻系統使氘處於極低溫。基本不具備實戰價值。

1953年8月,蘇聯宣布氫彈試驗成功,當量40萬噸。蘇聯是第一個成功把氫彈實用化的國家。但是其構造問題導致爆炸比較小。

1954年3月1日,美國的第一顆實用型氫彈(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氫彈)在比基尼島試驗成功。預測當量600萬噸,實際當量高達1500萬噸。隨後,在美國幫助下,英國於1957年5月15日進行了第一次氫彈實驗。

1966年12月28日中國成功地進行氫彈原理試驗,當量30萬噸。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由飛機空投的330萬噸當量的氫彈試驗獲得成功。

1968年8月,法國也擁有氫彈。美國從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到爆炸第一顆氫彈用了7年零3個月,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蘇聯不到4年,法國是8年零6個月,中國用了2年零8個月。

2015年12月10日媒體報道,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宣布該國已有氫彈,並准備好將該武器用於維護國家主權。朝鮮在2005年正式宣布擁有核武器。

2006年、2009年和2013年,平壤進行了多次地下核試驗,引起國際社會的抗議。2012年12月,該國使用「銀河三號」運載火箭發射了「光明星三號」二期衛星。以日本、美國、和韓國為首的許多國家擔心,朝鮮可能實際試射了洲際彈道導彈。

2016年1月6日,朝鮮宣布第一枚氫彈成功試驗。

4. 中國古代發明當中沒有氫彈嗎

這么荒謬的問題你也能問出來

5. 中國原子彈、氫彈發明者是誰

不能說是由哪一個人發明的。 都是科學技術組合作的成績

兩彈元勛是鄧稼先

6. 中國發明氫彈的歷史,詳細一點

利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點燃氫的同位素氘、氚等輕原子核的聚變反應瞬時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稱聚變彈 、 熱核彈.氫彈的殺傷破壞因素與原子彈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彈大得多.原子彈的威力通常為幾百至幾萬噸級TNT當量,氫彈的威力則可大至幾千萬噸級TNT當量.還可通過設計增強或減弱其某些殺傷破壞因素,其戰術技術性能比原子彈更好,用途也更廣泛.
1942年,美國科學家在研製原子彈的過程中,推斷原子彈爆炸提供的能量有可能點燃輕核,引起聚變反應,並想以此來製造一種威力比原子彈更大的超級彈 .1952 年11月1日,美國進行了世界上首次氫彈原理試驗.從50年代初至60年代後期,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和法國都相繼研製成功氫彈,並裝備部隊.
三相彈是目前裝備得最多的一種氫彈,它的特點是威力和比威力都較大.在其三相彈的總威力中,裂變當量所佔的份額相當高.一枚威力為幾百萬噸TNT當量的三相彈,裂變份額一般在50%左右,放射性沾染較嚴重,所以有時也稱之為「臟彈」.
氫彈具有巨大殺傷破壞威力,它在戰略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對氫彈的研究與改進主要在3個方面 :① 提高比威力和使之小型化.②提高突防能力、生存能力和安全性能.③研製各種特殊性能的氫彈.
氫彈的運載工具一般是導彈或飛機.為使武器系統具有良好的作戰性能,要求氫彈自身的體積小、重量輕、威力大.因此,比威力的大小是氫彈技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當基本結構相同時,氫彈的比威力隨其重量的增加而增加.20世紀60年代中期,大型氫彈的比威力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小型氫彈則經過了60年代和70年代的發展,比威力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一般認為,無論是大型氫彈還是小型氫彈,它們的比威力似乎都已接近極限.在實戰條件下,氫彈必須在核戰爭環境中具有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因此,對氫彈進行抗核加固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此外,還必須採取措施 ,確保氫彈在貯存、運輸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
在某些戰爭場合,需要使用具有特殊性能的武器.至80年代初,已研製出一些能增強或減弱某種殺傷破壞因素的特殊氫彈,如中子彈、減少剩餘放射性武器等.中子彈是一種以中子為主要殺傷因素的 小型氫彈 .減少剩餘 放射性武器(Reced-Resial-Radioactivity weapon)亦稱RRR彈,也屬於一種以沖擊波毀傷效應為主,放射性沉降少的氫彈 .一枚威力為萬噸級TNT當量的RRR彈 ,剩餘放射性沉降可比相同當量的純裂變彈減少一個數量級以上,因而是一種較好的戰術核武器.從總的趨勢來看,對氫彈的研究,更多的注意力可能會轉向特殊性能武器方面.
氫彈比原子彈優越的地方在於:
1.單位殺傷面積的成本低
2.自然界中氫和鋰的儲藏量比鈾和釷的儲藏量還大得多
3.所需的核原料實際上沒有上限值,這就能製造TNT當量相當大的氫彈
氫彈的缺點
1.在戰術使用上有某種程度上困難
2.含有氚的氫彈不能長期貯存,因為這種同位素能自發進行放射性蛻變
3.熱核武器的載具,以及儲存這種武器的倉庫等,都必須要有相當可靠的防護
在歷史上,輕核的聚變反應實際上比重核裂變現象還要發現得早,但氫彈卻比原子彈出現得晚,第一顆氫彈在1952年才試製成功,而可控制的聚變反應堆由於障礙重重,至今仍是科學技術上尚未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原因是要實現輕核聚變反應的條件比實現重核裂變的條件要困難得多.
目前發展氫彈之重點有二點:如何使得威力增加以及如何使彈徑及重量減少,目前已有1000萬至1400萬噸威力的核彈進行試爆,威力是不小,但是要縮小它的體積及重量就沒有那麼簡單,其中最令人注目的理論是集中雷射使氫彈引爆,這類炸彈可以變得很小,因為它不需原子彈的部分,新式氫彈之原理一直沒有公開,1956年5月間美國宣稱已能製造小型熱核武器,其體積小到可以裝在戰機使用的飛彈內,也可用飛機空投或放在無人飛機(UAV)上,甚至使用在短、中、長程彈道飛彈上.
探索新原理,研究新的熱核材料,用雷射來引爆氫彈,使氫彈可達到真正的"干凈",熱核武器中除使用氘化鋰和一定數量的氚化鋰外,還含有少量的氚,以加速熱核反應,美國的氚年產量較大,每年也不過一、二公斤,由於氚的衰變,需要定期替換,所以大部分氚除了用來維持核武庫貯備,只能有一小部分用於製造新武器,因此除了設法增加氚的生產外,俄、美兩國都研究新的熱核材料,據報導美國已經掌握了幾種特殊聚變材料,曾用在義勇兵2型ICBM的MK-11C彈頭上,多年來俄、美兩國也展開了對超鈽元素的研究,這種元素可用來製造微型核子武器,但是獲取這種材料是相當困難的,而且費用極為高昂.
氫彈的研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開始的,自從原子彈試爆之後,因為它能產生上千萬度的超高溫,也為日後研製氫彈開創了條件,美國在研製氫彈初期,經過了多次試驗都沒有成功,1950年以後美國又重新開始試驗,並且利用電腦對熱核反應的條件進行了大量計算之後,證明在鈽彈爆炸時所產生的高溫下,熱核原料的氘和氚混合物確實有可能開始聚變反應,為了檢查這些結論,他們曾經准備了少量的氘和氚裝在鈽彈內進行試驗,結果測得這枚鈽彈爆炸時產生的中子數大大增加,說明了其中的氘氚確實有一部分會進行熱核反應,於是在這次試驗後,美國加緊了製造氫彈的工作,終於在1952年11月1日,在太平洋上進行了第一次氫彈試驗,當時所用的氫彈重65噸,體積十分龐大,沒有實戰價值,直到1954年找到了用固態的氘化鋰替代液態的氘氚作為熱核裝料之後,才縮小了體積和減輕重量,制出了可用於實戰的氫彈,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氫彈與洲際彈道飛彈的結合就為現代世界帶來了以暴制暴的恐怖和平,使得人類進入按鈕戰爭的時代,任何一個核子強國在戰爭中使用氫彈,也就是世界末日的來臨!到目前為止,所有被製造出的氫彈當中,威力最大的是由蘇聯所製造的,當量為七千萬噸的超大型氫彈,但因為過於笨重及龐大,難以搬運,欠缺實用性,因此早已退役.
核子武器發展水平的高低衡量標准,一般來說有四個,就是威力比、核原料利用率、干凈化程度和突防能力:
所謂威力比是指每公斤重的核子彈所產生的爆炸威力,即爆炸的總當量與核武器重量之比,它是核武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指標,從威力比的大小,可以看出核武小型化的水平,目前俄、美兩國在百萬噸當量以上的核子武器,它的威力比水平約為每公斤彈頭達到2500~5000噸當量,20萬噸~100萬噸當量的核武威力比水平大約為每公斤彈頭約2200~2500噸當量,跟威力比有關的另一個問題是分導式多彈頭飛彈的大力發展,由於多彈頭增加了額外的結構重量,所以威力比會相對應地降低,彈頭數目越多,下降的幅度越大,例如美國的義勇兵2型和海神潛射飛彈的核彈頭,它們的威力比大約是每公斤600噸TNT當量,目前俄、美兩國都在加緊進行地下核子試驗,改進核彈頭的質量,使其不斷地小型化,進一步提高威力比,但不管怎麼改進,如果還是採用鈾235和鈽239作為核原料的話,那麼它的威力比就不能像過去那樣大幅度的幾十倍甚至幾百萬倍的增長.
核原料的利用率反映了核武的技術水平,是指在核爆的時候,核彈中有多少核原料產生裂變鏈式反應而釋放了能量,有多少核原料沒有產生裂變鏈式反應而被核彈中的炸葯給炸散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核原料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已經提高到25%以上,比以前提高了5倍左右,近年來在新型的核武器中,核原料利用率又有新的提高,但是要達到100%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所謂干凈化程度是指核武在爆炸時總能量中裂變能和聚變能所佔的比重,由於現在的氫彈必須依賴原子彈來引爆,所以必然會產生大量的放射性裂變物質,根本談不上什麼干凈,俄、美兩國自稱已經擁有了所謂的干凈氫彈,實際上只是在氫彈爆炸的時候相對地增加了聚變的比重,減少了裂變的比重,使得放射性裂變產物相對地減少了,據說美國的氫彈裂變比重已經降到只佔總能量的百分之幾.
突防能力也是核武水平高低的一項衡量標准,所謂突防能力,主要是指核武本身突破敵方各種防禦措施的能力,例如把單彈頭發展到多彈頭,就是提高核武突防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另外,由於反飛彈武器的出現,人們正利用X射線、γ射線、中子、β粒子、電磁脈沖,以及雷射和粒子束武器等等來對付攻擊性核子武器,這迫使核子武器必須具有相對應的抵抗能力,也就是所謂突防能力,對核武各種部件的薄弱環節進行強化,就是抵抗那些敵方防禦手段的有效辦法.
現今俄、美兩國都在積極發展新的核原料和各種新型號的核彈頭,使核武不斷地小型化,隨著核彈頭小型化的發展,分導式飛彈攜帶的核彈頭越來越多,進一步提高了核子武器的威力,氫彈是現代戰略核子武器的主力,氫彈被個別國家(指美國)掌握時曾對其它國家起著核威懾的作用,當個別國家壟斷氫彈製造技術被打破以後,核子武器就成為人類這個地球上保持政治、軍事和經濟穩定的手段,氫彈作為戰略核武還在向小型化、定向化方向進一步發展,這種核子武器在和平時期具有新的安全參數,而在戰時則能有效並可靠地摧毀目標,這種武器一方面它對全球的放射性污染僅為現有核武的數百分之一,而另方面,能摧毀敵方在外層空間和地面的目標,正是這種武器引起世界各國人們的恐懼.

7. 中國的原子彈是誰發明的,只有一人啊!

是由我國當時頂尖的科學家共同作業完成的,其中功勞最大的是錢學森。

中國在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基礎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即著手准備研製原子彈。1959年開始起步時,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1959年6月,蘇聯政府撕毀中蘇在1957年10月簽訂的關於國防新技術協定,隨後撤走專家,中國決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實現這一任務。

中國首次試驗的原子彈取"596"為代號,就是以此激勵中國軍民大力協同做好這項工作。

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彈試驗成功。

經過兩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當量的氫彈原理試驗成功;半年之後,於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進行了百萬噸級的氫彈空投試驗。

中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這兩個發展階段的任務。

(7)中國發明了氫彈嗎擴展閱讀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整,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50年代中期,為了抵禦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打破他們的核訛詐、核壟斷,盡快增強國防實力,保衛和平,黨中央和毛主席果斷做出了自力更生研製「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1956年,在中央制定的發展我國科學技術的十二年遠景規劃中,原子能研究被列為第一項重要任務。

創建初期的中國的核工業,曾得到過蘇聯的少量技術援助。但是1959年6月,蘇聯背信棄義,拒絕向我國提供有關資料,不久又單方面撕毀合同,撤走專家。

1960年7月,在北戴河會議上,毛澤東發出號召:自己動手,從頭做起,准備用8年時間,拿出自己的原子彈。

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在全國有關地區和部門的大力協助下,大批的科技人員參加到核工業建設和核武器研製的攻關中。他們隱姓埋名,把健康、青春、甚至生命,都獻給了祖國。

籌備初期,物理學家錢學森找到科學家鄧稼先,說:中國要放一個「爆竹」,要你來做這個「爆竹」。當晚,鄧稼先通宵不眠,既興奮又感到責任重大。他對夫人說:從今以後我的生命就交給了這個工作。家中的事和兩個孩子我是不能管了。在鄧稼先為中國的國防事業而拼搏的時候,連他的岳父許德珩都不知道女婿到底在干什麼。

1964年10月16號,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人民靠自己的力量終於掌握了核技術。恰好在這一天,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參加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創作和演出的全體人員,當人們得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時,全場沸騰了。

同一天,中國政府鄭重宣布,中國掌握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威脅。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給所有中華兒女帶來的巨大鼓舞。第一顆原子彈研製過程中體現出的那種精神力量,也永遠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8. 中國第一顆氫彈什麼時候開始研製的

1967年6月17日,我國在西部某地上空爆炸成功一顆氫彈,1960年開始探索!

9. 中國的氫彈什麼時候發明的

原子彈是64年,氫彈是67年,中國在研製成功原子彈後的兩年零四個月專製造出氫彈,這段時間咱們屬是最短的,美蘇英法等國至少五年以上。1967年6月17日,中國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的第一顆氫彈在中國西部上空大氣層試爆獲得成功

閱讀全文

與中國發明了氫彈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