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水稻人

發明水稻人

發布時間:2021-08-12 06:42:58

㈠ 水稻創始人是誰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㈡ 水稻是誰發明

稻的栽培歷抄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12000~襲16000年前的中國湖南。在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 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

史記中記載大禹時期曾廣泛種植水稻,夏本紀記載: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命後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大禹命令伯益給大家分發水稻種子,種在水田裡,還命令後稷(周的先人)給大家分發食物。沒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餘的地方,分給那些少的地方。

(2)發明水稻人擴展閱讀

未來水稻,是每個育種科學家都要思考的重大方向。目前,國際上很多專家都在通過研究未來氣候變化、人類對水稻食用的需求等因素,來預測未來水稻需具有或應改良的優良性狀。未來水稻代表研究方向,但不是某個具體的新水稻類型,或獨立概念。

作為超級稻二、三、四期百畝片攻關成功品種的培育者,鄧啟雲是利用水稻亞種間雜種優勢和形態改良,通過常規方法育種的傑出代表之一。在他看來,「未來水稻」涉及的生物分子育種技術,是先進技術。

㈢ 水稻是誰發明的

袁隆平袁老啊,吃了那麼久的飯了

㈣ 是誰發明了雜交水稻

其基本的思來想和技術,以及首自次成功的實現是由美國人Henry
Beachell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Henry
Beachell也被學術界某些人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

㈤ 海水種稻發明人

目前,一條最早出現在網上、並獲得網民們數萬轉發的一條消息宣稱,研發海水稻的人,是咱們中國人最熟悉、也最敬仰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

然而必須告訴大家,這條環球時報微博也一度跟風轉發了的信息並不準確,只說對了一半。因為這海水稻的研究工作,還離不開另外一個我們很多人並不怎麼熟悉的廣東農業科學家的名字。
他,就是袁隆平先生這次在青島進行海水稻研究的搭檔,來自廣東湛江的陳日勝先生!
實際上,從廣東多家媒體過往的報道來看,這海水稻的發現和培育,還要多虧陳日勝先生呢。因為,是他早在1986年的時候,最先發現了一種可以抵抗海水鹽鹼性的野生水稻,並從此開始了近30年的海水稻培育工作。
然而,這項工作並不輕松,甚至可以說十分困難。因為經過如此長時間的努力,陳日勝一直在培育的「海稻86」品種,也僅僅從畝產100斤提升到了畝產300斤。而雖然海水稻有著天然抗蟲、不需化肥等優勢,卻也面臨著比如收割困難,不抗倒伏等問題。
這也是為何,雖然陳日勝先生苦苦研究了28年海水稻,卻仍然未能進入商業化種植的原因。

來源:《湛江日報》
但誰也不會否定的是,陳日勝的研究工作的潛力是巨大的。根據湛江日報2014年的報道,陳日勝的研究早在當時就已經引起了許多西方農業生物公司的關注,紛紛找上門來希望與他合作。但陳日勝很清楚如果與這些西方公司合作,那麼將來專利就可能會被他們所獲得。所以,他堅定地表示:
去外國研究就變成外國的專利了,搞研究必須在中國,這是我們中國的東西,一定要留在中國。

幸運的是,陳日勝先生的研究,引起了「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關注。根據湛江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在2014年10月,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副主任馬國輝等多位專家就受袁隆平先生委託,來到湛江考察了陳日勝的海水稻,並一致認為這是一種很特異的水稻種質資源,建議國家加強全面保護。
最終,陳日勝的海水稻項目獲得了農業部的關注,成為了國家級項目。

而陳日勝也非常欣喜於袁隆平這位被中國網民們稱為「大德魯伊」的農業大神級人物對於他項目的關注和介入。在湛江日報的報道中,陳日勝甚至直接表示:「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對我影響最大!」
令人欣慰的是,雖然起初報道袁隆平研究海水稻消息的那家青島新聞網站,並沒有提及陳日勝先生,但後來青島本地的媒體以及其他地方的網站都在報道中更正了這一問題,補充了陳日勝先生的內容,也因此避免了輿論場上可能會因為「只說袁隆平,不提陳日勝」而出現的誤會。

這張照片中,袁隆平先生背後的人便是陳日勝先生。
實際上,袁隆平這兩天在青島舉行的關於海水稻研發的發布會上就曾多次提到了陳日勝先生。袁老先生還很坦率地表示,其實他來青島成立這個海水稻研發中心,正是為了把陳日勝這位海水稻的發現者以及國內其他一些同樣在研究海水稻的專家的智慧「整合」在一起,通過雜交水稻技術最終培養出不僅可以用海水灌溉,更可以用於商業推廣的高產水稻。

因此,得知了事情全貌的網友們,不僅給陳日勝點了贊,更肯定了袁隆平先生所扮演的「伯樂」的角色。
目前,根據青島日報的說法,袁隆平老先生計劃的目標是在3年內研發出畝產可以達到300公斤的海水稻。而一旦成功,這將令我國數量巨大但此前一直沒法種糧食的鹽鹼地上,也能長出糧食來。若按2億畝來算,就能增產500億公斤,多養活約兩億人!
袁隆平、陳日勝,以及更多在中國研究海水稻問題的專家們,一旦大家的努力可以結出碩果,我們可以改變的將不僅僅是中國的糧食問題,也不僅僅如不少網友所說,可以愉快地在我們南海的島嶼上種莊稼了——更重要的是,對於世界上很多的島國來說,乃至淡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來說,這都將成為他們的福音!
陳日勝
換言之,我們不僅能夠進一步解決我們自己的糧食問題,還能救濟天下,這難道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先輩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嗎?
中國人雖然看起來很沉默,但我們將給全世界帶來的,必將是實打實的福利!

㈥ 八十年代發明水稻的人叫什麼名字。

袁隆平---雜交水稻
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全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袁隆平的雜交稻研究,在中國中國是具有開創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
摘自網路。

㈦ 水稻誰發明的

水稻是歷史上人們根據野生的水稻植物馴化,培育而來,現代的雜交水稻由袁隆平發明。

㈧ 水稻創始人是

「水稻創始人是?」應該是想問「雜交水稻創始人」是誰吧?

雜交水稻的創始人回是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答父」的袁隆平

如果是問 水稻的創始人。呵呵~~~水稻原產亞洲熱帶,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是誰創始的。這個不電話也不是蒸汽機,應該不存在「創始」一說吧。

㈨ 雜交水稻是誰發明的

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
Henry
Beachell
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Henry
Beachell因此被學術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

㈩ 大米雜交水稻創始人是誰

是袁隆平。

袁隆平

中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今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當代神農氏」、「米神」等。

1953年,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1985年更名為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西南農業大學與西南師范大學合並組建為西南大學)。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

袁隆平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水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

畢業後,袁隆平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1971年至今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盤古開天闢地,人類呱呱誕生,從那一刻起,擺脫飢餓,奮力生存便成了人類的主題。滾滾歷史長河中的歷朝歷代,各君各王,雖在不同王國用卻擁有著同一個恆故不變的夢想——解決糧食問題。民以食為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飢餓的抗爭,從未停歇過對糧食的渴望。面對嚴峻現實,世界陷入了糧食恐慌,人們連連發問:誰來養活中國,誰來養活世界?20世紀70年代,中國通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這些事跡都歸功於袁隆平。

閱讀全文

與發明水稻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