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超發明術

超發明術

發布時間:2021-08-12 06:06:53

⑴ 科技造福人類,但是不被理解的超時代發明都有啥

他是尼古拉·特斯拉,被稱為“瘋狂科學家”,1856年出生在奧匈帝國,最終成名於美國,成為一個發明家和未來學家,以下是他的個超越時代很多的發明。

9.X射線

雖然德國物理學家WILLHELM倫琴被譽為X射線的發現者,但是,特斯拉大約在同一時間用了獨特的類型進行了實驗,他的研究有助於人類對X射線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對人類輻射產生的X射線圖像對醫用有很大價值。來源:搜狐

⑵ 還有那些超越性的發明

磁鐵礦
磁鐵不是人發明的,有天然的磁鐵礦,最早有效利用磁鐵的應該是中國人。所以"指南針"是中國 人四大發明之一。至於成分那就是鐵、鈷、鎳等.其原子結構特殊,原子本身具有磁矩. 一般的這些礦物分子排列混亂.磁區互相影響就顯不出磁性.. 但是在外力(如磁場)導引下分子排列方向趨向一致.就顯出磁性.也就是俗稱的磁鐵.鐵 鈷 鎳 是最常用的磁性物質 基本上磁鐵分永久磁鐵與軟鐵 永久磁鐵是加上強磁 使磁性物質的自旋與電子角動量成固定方向排列 軟磁則是加上電流(也是一種加上磁力的方法) 等電流去掉 軟鐵會慢慢失去磁性 至於最早磁鐵誰發現 最古老的記載是中國黃帝大戰蚩尤的指南車 所以稱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了!中國在西元前一世紀即知道有磁鐵極化的情形。戰國時代,就曾 利用一根自然磁鐵,放在有刻度 的銅盤上,用來占卜。北宋時利用兩種方法製造出人工磁鐵,一 種是將燒紅的鐵針,置於南北方向,急速冷卻後,利用地球的磁 場將鐵針磁化;另一種是用磁石摩擦鐵針而成。《夢溪筆談》中記載了磁偏角的存在,發現在磁偏角的影響下,磁針指向南方,比真正的南方略偏東。依據這些 知識,而發展出將磁鐵做為指南針的科學應用。 磁鐵只是一個通稱,是泛指具有磁性的東西,實際的成分不一定包含鐵。較純的金屬態的鐵本身沒有永久磁性,只有靠近永久磁鐵才會感應產生磁性,一般的永久磁鐵裡面加了其他雜質元素(例如碳)來使磁性穩定下來,但是這樣會使電子的自由性降低而不易導電,所以電流通過的時候燈泡亮不起來。 鐵是常見的帶磁性元素,但是許多其他元素具有更強的磁性,像很多強力磁鐵就是銣鐵硼混合而成的.
[編輯本段]基本常識
古希臘人和中國人發現自然界中有種天然磁化的石頭,稱其為「吸鐵石」。這種石頭可以魔術般的吸起小塊的鐵片,而且在隨意擺動後總是指向同一方向。早期的航海者把這種磁鐵作為其最早的指南針在海上來辨別方向。
經過千百年的發展,今天磁鐵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強力材料。通過合成不同材料的合金可以達到與吸鐵石相同的效果,而且還可以提高磁力。在18世紀就出現了人造的磁鐵,但製造更強磁性材料的過程卻十分緩慢,直到20世紀20年代製造出鋁鎳鈷(Alnico)。隨後,20世紀50年代製造出了鐵氧體(Ferrite),70年代製造出稀土磁鐵[Rare Earth magnet 包括釹鐵硼(NdFeB)和釤鈷(SmCo)]。至此,磁學科技得到了飛速發展,強磁材料也使得元件更加小型化。
[編輯本段]磁化(取向)方向
大多數磁性材料可以沿同一方向充磁至飽和,這一方向叫做「磁化方向」(取向方向)。沒有取向方向的磁鐵(也叫做各向同性磁鐵)比取向磁鐵(也叫各向異性磁鐵)的磁性要弱很多。
什麼是標準的「南北極」工業定義?
「北極」的定義是磁鐵在隨意旋轉後它的北極指向地球的北極。同樣,磁鐵的南極也指向地球的南極。
在沒有標注的情況下如何辨別磁鐵的北極?
很顯然只憑眼睛是無法分辨的。可以使用指南針貼近磁鐵,指向地球北極的指針會指向磁鐵的南極。
如何安全的處理和存放磁鐵?
要始終十分小心,因為磁鐵會自己吸附到一起,可能會夾傷手指。磁鐵相互吸附時也有可能會因碰撞而損壞磁鐵本身(碰掉邊角或撞出裂紋)。
將磁鐵遠離易被磁化的物品,如軟盤,信用卡,電腦顯示器,手錶,手機,醫療器械等。
磁鐵應遠離心臟起搏器。
較大尺寸的磁鐵,每片之間應加塑料或硬紙墊片以保證可以輕易地將磁鐵分開。
磁鐵應盡量存放在乾燥,恆溫的環境中。
如何做到隔磁?
只有能吸附到磁鐵上的材料才能起到隔斷磁場的作用,而且材料越厚,隔磁的效果越好。
什麼是最強的磁鐵?
目前最高性能的磁鐵是稀土類磁鐵,而在稀土磁鐵中釹鐵硼是最強力的磁鐵。但在200攝氏度以上的環境中,釤鈷是最強力的磁鐵。
[編輯本段]磁鐵的種類
磁鐵,應該叫磁鋼,英文 Magnet,磁鋼現在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軟磁,一類是硬磁;
軟磁包括硅鋼片和軟磁鐵芯;硬磁包括鋁鎳鈷、釤鈷、鐵氧體和釹鐵硼,這其中,最貴的是釤鈷磁鋼,最便宜的是鐵氧體磁鋼,性能最高的是釹鐵硼磁鋼,但是性能最穩定,溫度系數最好的是鋁鎳鈷磁鋼,用戶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的硬磁產品。
怎樣來定義磁鐵的性能?
主要有如下3個性能參數來確定磁鐵的性能:
剩磁Br :永磁體經磁化至技術飽和,並去掉外磁場後,所保留的Br稱為剩餘磁感應強度。
矯頑力Hc:使磁化至技術飽和的永磁體的B降低到零,所需要加的反向磁場強度稱為磁感矯頑力,簡
稱為矯頑力
磁能積BH:代表了磁鐵在氣隙空間(磁鐵兩磁極空間)所建立的磁能量密度,即氣隙單位體積的靜磁能量。由於這項能量等於磁鐵的Bm和Hm的乘積,因此稱為磁能積。
磁場:對磁極產生磁作用的空間為磁場
表面磁場:永磁體表面某一指定位置的磁感應強度
如何選擇磁鐵?
在決定選擇哪一種磁鐵之前應明確需要磁鐵發揮何種作用?
主要的作用:移動物體,固定物體或抬升物體。
所需磁鐵的形狀:圓片形,圓環形,方塊形,瓦片形或特殊形狀。
所需磁鐵的尺寸:長,寬,高,直徑及公差等等。
所需磁鐵的吸力,期望價格及數量等等。
指南針就是根據磁鐵的性質發明的
[編輯本段]磁鐵的作用
1 指南北
2 吸引輕小物體
3 電磁鐵可以做電磁繼電器
4 發電機
磁現象的發現
先秦時代我們的先人已經積累了許多這方面的認識,在探尋鐵礦時常會遇到磁鐵礦,即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這些發現很早就被記載下來了。《管子》的數篇中最早記載了這些發現:「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銅。」
其他古籍如《山海經》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磁石的吸鐵特性很早就被人發現,《呂氏春秋》九卷精通篇就有:「慈招鐵,或引之也。」那時的人稱「磁」為「慈」他們把磁石吸引鐵看作慈母對子女的吸引。並認為:「石是鐵 的母親,但石有慈和不慈兩種,慈愛的石頭能吸引他的子女,不慈的石頭就不能吸引了。」 漢以前人們把磁石寫做「慈石」,是慈愛石頭的意思。
既然磁石能吸引鐵,那麼是否還可以吸引其他金屬呢?我們的先民做了許多嘗試,發現磁石不僅不能吸引金、銀、銅等金屬,也不能吸引磚瓦之類的物品。西漢的時候人們已經認識到磁石只能吸引鐵,而不能吸引其他物品。當把兩塊磁鐵放在一起相互靠近時,有時候互相吸引,有時候相互排斥。現在人們都知道磁體有兩個極,一個稱N 極,一個稱S 極。同性極相互排斥,異性極相互吸引。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對這個現象還是能夠察覺到的。
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這個性質做了兩個棋子般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相互排斥。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欒大利用磁石的性質,製作了新奇的玩意蒙騙了漢武帝。
地球也是一個大磁體,它的兩個極分別在接近地理南極和地理北極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體,可以自由轉
動時,就會因磁體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指示南北。這個道理古人不夠明白,但這類現象他們很清楚。
磁現象的應用
「在傳統工業中的應用」:
在講述磁性材料的磁性來源、電磁感應、磁性器件時,我們已經提到了有些磁性材料的實際應用。實際上,磁性材料已經在傳統工業的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
例如,如果沒有磁性材料,電氣化就成為不可能,因為發電要用到發電機、輸電要用到變壓器、電力機械要用到電動機、電話機、收音機和電視機中要用到揚聲器。眾多儀器儀表都要用到磁鋼線圈結構。這些都已經在講述其它內容時說到了。
「生物界和醫學界的磁應用」:
信鴿愛好者都知道,如果把鴿子放飛到數百公里以外,它們還會自動歸巢。鴿子為什麼有這么好的認家本領呢?原來,鴿子對地球的磁場很敏感,它們可以利用地球磁場的變化找到自己的家。如果在鴿子的頭部綁上一塊磁鐵,鴿子就會迷航。如果鴿子飛過無線電發射塔,強大的電磁波干擾也會使它們迷失方向。
在醫學上,利用核磁共振可以診斷人體異常組織,判斷疾病,這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其基本原理如下:原子核帶有正電,並進行自旋運動。通常情況下,原子核自旋軸的排列是無規律的,但將其置於外加磁場中時,核自旋空間取向從無序向有序過渡。自旋系統的磁化矢量由零逐漸增長,當系統達到平衡時,磁化強度達到穩定值。如果此時核自旋系統受到外界作用,如一定頻率的射頻激發原子核即可引起共振效應。在射頻脈沖停止後,自旋系統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維持這種狀態,將回復到磁場中原來的排列狀態,同時釋放出微弱的能量,成為射電信號,把這許多信號檢出,並使之時進行空間分辨,就得到運動中原子核分布圖像。核磁共振的特點是流動液體不產生信號稱為流動效應或流動空白效應。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狀結構,而血液為無信號的黑色。這樣使血管很容易軟組織分開。正常脊髓周圍有腦脊液包圍,腦脊液為黑色的,並有白色的硬膜為脂肪所襯托,使脊髓顯示為白色的強信號結構。核磁共振已應用於全身各系統的成像診斷。效果最佳的是顱腦,及其脊髓、心臟大血管、關節骨骼、軟組織及盆腔等。對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觀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變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進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診斷,可作多個切面圖,空間解析度高,顯示心臟及病變全貌,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系,優於其他X線成像、二維超聲、核素及CT檢查。
磁不僅可以診斷,而且能夠幫助治療疾病。磁石是古老中醫的一味葯材。現在,人們利用血液中不同成分的磁性差別來分離紅細胞和白細胞。另外,磁場與人體經絡的相互作用可以實現磁療,在治療多種疾病方面有獨到的作用,已經有磁療枕、磁療腰帶等應用。用磁鐵作成的除鐵器可以去除麵粉等中可能存在的鐵末,磁化水可以防止鍋爐結垢,磁化種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農作物增產。
「天文、地質、考古和采礦等領域的磁應用」:
我們已經知道,地球是一塊巨大的磁鐵,那麼,它的磁性來自何處?它是自古就有的嗎?它和地質狀況有什麼聯系?宇宙中的磁場又是如何的?
至少在圖片上我們都見過燦爛的北極光。我國自古代就有了北極光的記載。北極光實際上是太陽風中的粒子和地磁場相互作用的結果。太陽風是由太陽發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當它們到達地球時,與地磁場發生相互作用,就好象帶電流的導線在磁場中受力一樣,使得這些粒子向南北極運動和聚集,並且和地球高空的稀薄氣體相碰撞,結果使氣體分子受激發,從而發光。
太陽黑子是太陽上磁場活動非常劇烈的區域。太陽黑子的爆發對我們的生活會產生影響,例如使得無線電通信暫時中斷等。因此,研究太陽黑子對我們有重要意義。
地磁的變化可以用來勘探礦床。由於所有物質均具有或強或弱的磁性,如果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礦床,那麼必然對附近區域的地磁場產生干擾,使得地磁場出現異常情況。根據這一點,可以在陸地、海洋或者空中測量大地的磁性,獲得地磁圖,對地磁圖上磁場異常的區域進行分析和進一步勘探,往往可以發現未知的礦藏或者特殊的地質構造。
不同地質年代的岩石往往具有不同的磁性。因此,可以根據岩石的磁性輔助判斷地質年代的變化以及地殼變動。
很多礦藏資源都是共生的,也就是說好幾種礦物質混合的一起,它們具有不同的磁性。利用這個特點,人們開發了磁選機,利用不同成分礦物質的不同磁性以及磁性強弱的差別,用磁鐵吸引這些物質,那麼它們所受到的吸引力就有所區別,結果可以將混在一起的不同磁性的礦物質分開,實現了磁性選礦。
「軍事領域的磁應用」:
磁性材料在軍事領域同樣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普通的水雷或者地雷只能在接觸目標時爆炸,因此作用有限。而如果在水雷或地雷上安裝磁性感測器,由於坦克或者軍艦都是鋼鐵製造的,在它們接近(無須接觸目標)時,感測器就可以探測到磁場的變化使水雷或地雷爆炸,提高了殺傷力。
在現代戰爭中,制空權是奪得戰役勝利的關鍵之一。但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很容易被敵方的雷達偵測到,從而具有較大的危險性。為了躲避敵方雷達的監測,可以在飛機表面塗一層特殊的磁性材料-吸波材料,它可以吸收雷達發射的電磁波,使得雷達電磁波很少發生反射,因此敵方雷達無法探測到雷達回波,不能發現飛機,這就使飛機達到了隱身的目的。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隱形飛機」。隱身技術是目前世界軍事科研領域的一大熱點。美國的F117隱形戰斗機便是一個成功運用隱身技術的例子。
在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中,有一種新型武器「電磁武器」的開發研究。傳統的火炮都是利用彈葯爆炸時的瞬間膨脹產生的推力將炮彈迅速加速,推出炮膛。而電磁炮則是把炮彈放在螺線管中,給螺線管通電,那麼螺線管產生的磁場對炮彈將產生巨大的推動力,將炮彈射出。這就是所謂的電磁炮。類似的還有電磁導彈等。
[編輯本段]磁鐵的知識
磁鐵的種類很多 ,一般分為永磁和軟磁兩大類,我們所說的磁鐵,一般都是指永磁磁鐵
永磁磁鐵又分二大分類:
第一大類是:金屬合金磁鐵包括釹鐵硼磁鐵Nd2Fe14B)、釤鈷磁鐵(SmCo)、鋁鎳鈷磁鐵(ALNiCO)
第二大類是:鐵氧體永磁材料(Ferrite)
1、釹鐵硼磁鐵: 它是目前發現商品化性能最高的磁鐵,被人們稱為磁王,擁有極高的磁性能其最大磁
能積(BHmax)高過鐵氧體(Ferrite)10倍以上。其本身的機械加工性能亦相當之好。工作溫度最高可
達200攝氏度。而且其質地堅硬,性能穩定,有很好的性價比,故其應用極其廣泛。但因為其化學活
性很強,所以必須對其表面凃層處理。(如鍍Zn,Ni,電泳、鈍化等)。
2. 鐵氧體磁鐵:它主要原料包括BaFe12O19和SrFe12O19。通過陶瓷工藝法製造而成,質地比較硬,屬
脆性材料,由於鐵氧體磁鐵有很好的耐溫性、價格低廉、性能適中,已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永磁體。
3. 鋁鎳鈷磁鐵:是由鋁、鎳、鈷、鐵和其它微量金屬元素構成的一種合金。鑄造工藝可以加工生產成
不同的尺寸和形狀,可加工性很好。鑄造鋁鎳鈷永磁有著最低可逆溫度系數,工作溫度可高達600攝
氏度以上。鋁鎳鈷永磁產品廣泛應用於各種儀器儀表和其他應用領域。
4、釤鈷(SmCo)依據成份的不同分為SmCo5和Sm2Co17。由於其材料價格昂貴而使其發展受到限制。釤
鈷(SmCo)作為稀土永磁鐵,不但有著較高的磁能積(14-28MGOe)、可靠的矯頑力和良好的溫度特
性。與釹鐵硼磁鐵相比,釤鈷磁鐵更適合工作在高溫環境中。
[編輯本段]磁鐵的歷史
隨著社會的發展,磁鐵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從高科技產品到最簡單的包裝磁,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
還是釹鐵硼磁鐵和鐵氧體磁鐵。 從磁鐵的發展歷史來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人們主要使用碳
鋼、鎢鋼、鉻鋼和鈷鋼作永磁材料。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鋁鎳鈷磁鐵開發成功,才使磁鐵的大規模應
用成為可能。五十年代,鋇鐵氧體磁鐵的出現,既降低了永磁體成本,又將永磁材料的應用范圍拓寬到
高頻領域。到六十年代,釤鈷永磁的出現,則為磁鐵的應用開辟了一個新時代。1967年,美國Dayton
大學的Strnat等,研製成釤鈷磁鐵,標志著稀土磁鐵時代的到來。迄今為止,稀十永磁已經歷第一代
SmCo5,第二代沉澱硬化型Sm2Co17,發展到第三代Nd-Fe-B永磁材料。目前鐵氧體磁鐵仍然是用量最大
的永磁材料,但釹鐵硼磁鐵的產值已大大超過鐵氧體永磁材料,釹鐵硼磁鐵的生產已發展成一大產業
磁力大小排列為:釹鐵硼磁鐵、釤鈷磁鐵、鋁鎳鈷磁鐵、鐵氧體磁鐵。
磁鐵製作工藝: 釹鐵硼磁鐵、釤鈷磁鐵、鋁鎳鈷磁鐵、鐵氧體磁鐵製作工藝也有所不同
1、 釹鐵硼磁鐵從工藝講,有燒結釹鐵硼磁鐵和粘接釹鐵硼磁鐵,我們主要講燒結釹鐵硼磁鐵。
[編輯本段]釹鐵硼磁鐵流程
工藝流程:配料 → 熔煉制錠→ 制粉 → 壓型 → 燒結回火 → 磁性檢測 → 磨加工 → 銷切加
工 → 電鍍 → 成品。 其中配料是基礎,燒結回火是關鍵
釹鐵硼磁鐵生產工具:有熔煉爐、鄂破機、球磨機、氣流磨、壓製成型機、真空封裝機、等靜壓機、
燒結爐、熱處理真空爐、磁性能測試儀、高斯計。
釹鐵硼磁鐵加工工具:有專用切片機、線切割機床、平磨機、雙面機、打孔機、倒角機、電鍍設備。
[編輯本段]什麼是磁懸浮列車
磁懸浮列車是一種採用無接觸的電磁懸浮、導向和驅動系統的磁懸浮高速列車系統。它的時速可達到500公里以上,是當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運交通工具,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強、能耗低運行時噪音小、安全舒適、不燃油,污染少等優點。並且它採用採用高架方式,佔用的耕地很少。磁懸浮列車意味著這些火車利用磁的基本原理懸浮在導軌上來代替舊的鋼輪和軌道列車。磁懸浮技術利用電磁力將整個列車車廂托起,擺脫了討厭的摩擦力和令人不快的鏘鏘聲,實現與地面無接觸、無燃料的快速「飛行」。

⑶ 美國人發明了超光速飛行技術嗎

超光速是什麼概念,在目前的地球上,無論哪個國家都還沒有達到這方面的技術。何況光速。害怕他要逃逸地球,畢竟那是飛機,不是飛船

⑷ 我國什麼朝代發明的製造術

lz意思應該是造紙術吧 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時間是東漢元興元年 即105年,蔡倫利用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改進造紙術 他造出的紙被稱為蔡侯紙!

⑸ 中國科學家制出新型仿生手術縫線,這一發明是受到了什麼的啟發

1月5日權威雜志《納米通信》發布了我國俞書宏院士團隊研發的新型仿生手術縫線,這是一種基於藕斷絲連的自然現象而展開探究的蓮絲纖維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它是一種可用手術縫線紡蓮絲菌纖維水素凝膠,因為這種水凝膠具有較高的強度和韌性,同時它又具有一定的親水性和生物相容性,與人體皮膚的彈性是相近的,故被選作為最好的可替代性材料 。

三、應用廣泛

目前這一專利已經通過了,審核並且獲得了一定的授權,相信未來在用材料領域會展現出其獨特的應用潛力,以及優質的生物性能和力學性能可以帶來手術縫合領域的一次創新,對於我們的患者來說可以進一步的減少傷口上的炎症刺激,對傷口的癒合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盡量將傷口的美觀度提升到最高,我想這是這項技術帶給我們的最大好處 。

⑹ 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的開刀

華佗 (約公元141~208 年) 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一名琢, 字元化, 沛國譙郡 (今安徽省毫縣) 人, 關於華佗的精湛醫術, 歷史上流傳著種種動人的傳說, 如他為三國蜀漢大將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故事, 老幼咸知; 他編制了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套醫療保健體操--五禽戲, 一直流傳至今; 而他發明、運用中葯麻醉劑--麻沸散, 進行開腹手術的事跡, 更成為一則千古流傳, 膾炙人口的美談.在西晉陳壽撰著的《三國志·華佗傳》和南朝宋·范曄所撰的《後漢書·華佗傳》中, 都有關於華佗用麻沸散進行開腹手術情況的詳細描繪.《後漢書·華佗傳》記載: 華佗遇到病人」若疾發結於內, 針葯所不能及者, 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 即醉無所覺, 因剖剖腹背, 抽割積聚; 若在腸胃, 則斷截湔洗, 除去疾穢; 既而縫合, 敷以神膏, 四五日創愈, 一月之間皆平復.」從上述這段記載來看, 華佗進行手術的過程大致與現代的外科手術過程相符合, 即先用」麻沸散」對患者進行麻醉, 然後才開腹進行手術, 割掉病變的部分, 再行縫合, 最後敷以」神膏」並進行傷口包紮.華佗因此被後人譽為」中國醫學史上外科的開山鼻祖」、」世界上最早發明麻醉術和首創開腹手術的醫學家」, 等等.

由於華佗是我國歷史上的著名醫學家, 他運用」麻沸散」進行開腹手術的事跡, 不但在中國醫學史上有重大影響, 而且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有一定影響.但是, 長期以來, 學術界對於華佗究竟是不是首創開腹手術的醫學家, 卻存在頗多的爭議, 歸納起來, 大致可以分為」疑古派」與」信古派」這兩大家.

」疑古派」認為: 史書上有關華佗進行開腹手術的記載, 不足為信, 華佗並不是運用麻醉術進行開腹手術的首創者.這種觀點由來已久.宋代學者葉夢得在《玉澗叢書》中就說過: 」此 (指剖腹手術) 決無之理! 人之所以為人者以形, 而形之所生者以氣也.......腹背腸胃既已破裂斷壞, 則氣何由舍?安有如是而復生者乎?審佗能此, 則凡受支解之刑者, 皆可使生! 」現代著名學者陳寅恪在《寒柳堂集》中也說: 」斷腸破腹, 數日即差 (痊癒) , 揆以學術進化之史跡, 當時恐難臻此.」他還認為: 所傳華佗行剖腹術之事, 很可能是古時民間比附印度的一個神話.因為據印度一部古代經書記載: 印度古代有一名叫耆域的」神醫」, 會劈開腦袋」除諸蟲」和剖開肚皮」扭轉肝臟」.印度的佛教在華佗時代已經傳入中國, 因此這個神話也可能就隨之而來, 進而被民間加到當時稱為」神醫」的華佗身上了.萬方在《醫史研究三議》 (載《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80 年第1 期) 一文中認為: 華佗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和使用麻醉葯進行剖腹手術的說法與歷史事實不符.據蘇聯彼得羅夫主編的《醫學史》一書記載: 早在奴隸制時期的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希臘醫學中, 就可以看到當時的醫生應用植物作麻醉葯, 其中用曼陀羅花作為外科手術的主要麻醉葯, 達一個世紀之久.關於剖腹術, 在古代印度的佛經中也有許多記載, 如《耆女耆域因緣經》中就記有: 耆域從阿提梨賓迦羅學醫, 認識了很多葯物.他精研解剖學, 並能治療人體臟腑中的各種疾患, 如他剖開耆彌長者的腹腔治癒了他的腸胃疾病; 還剖開因騎馬墮地而將死的男子腹腔, 為其行肝臟復位術, 等等.可見, 在華佗的麻醉術和剖腹術之前, 古代印度就己有之.

」信古派」認為: 華佗首創開腹手術的史料記載是可信的.持這一觀點的學者比較多, 如俞慎初在《中國醫學簡史》一書中, 曾時新在《杏林拾翠》一書中, 杜石然等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和黃樺的《關於華佗首創剖腹手術的異議質疑》 (載《中華醫史雜志》1983 年第4 期) 都作如是觀.

黃樺在文章中認為: 華佗首創麻醉術和剖腹手術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這既是可能的, 也是現實的.其主要理由是: 一、所謂印度古代」神醫」, 只是神話中人物, 其高超的醫術, 純屬附會.印度古代真正的醫學科學著作--第一部外科學專著《蘇色盧多》裡面, 確實有不少外科方面的知識, 其中包括120 多種外科用具和具體的手術方法, 但是此書的成書時間卻晚於華佗300 多年, 因此, 根本談不上對華佗的影響; 二、麻醉是行使剖腹手術的一個重要前提, 甚至可以這樣說: 沒有麻醉劑, 只能有一般外科小手術, 而不可能有剖腹手術.華佗是世界上中葯麻醉劑--麻沸散的第一個發明者, 而麻沸散的配方, 據中外有關專家的考證, 其主葯是曼陀羅花、草烏、當歸、川芎、南星等等, 這些葯物, 大都主產於我國或僅產於我國; 三、不論華佗自己, 還是他同時代的人, 都從來沒有提到過什麼」印度神醫」的事; 四、從《周禮》一書開始, 我國歷史上已經有了關於外科手術的記載, 因此, 醫學發展到華倫時代是完全可以積累起豐富的外科手術經驗的.再加上麻沸散的發明, 更為當時的開腹手術提供了前提條件, 因此, 華佗首創剖腹手術, 應該說是水到渠成的事, 並非非要從印度」進口」不可; 五、據《世界葯學史》一書的作者拉瓦爾的研究認為: 」阿拉伯醫學家知道用麻醉劑 (進行手術) , 可能是從中國傳出去的, 因為, 中國名醫華倫擅長此術.」如果當時印度已有先進的醫術傳入中國, 為何不同時或更早地傳給鄰近的阿拉伯醫學家呢?

這兩派至今還爭論不已, 誰是誰非看來尚難定論.

⑺ 誰發明了麻醉術

中國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對麻醉學問有研究。相傳華佗就是第一位採用麻醉技術的醫師。他利用麻沸散來減輕接病人的痛覺,然後為病人進行外科手術。
現代醫學首次運用麻醉技術的記錄,在1842年3月30日的美國喬治亞州傑佛遜市。Crawford Williamson Long醫生在幫他太太接生的過程中,首次採用了麻醉葯。
18世紀中葉,1772年Pristley發現氧化亞氮(笑氣),1884年WELLS用於牙科手術。1818年FAFADAY發現乙醚,1846年鄉村醫生LONG施行乙醚麻醉成功,但當時未為世界所知。同年10月16日,MORTON施行乙醚麻醉當眾示範成功。乙醚麻醉的成功,可視為近代麻醉學的開端。1847年SIMPSON第一次使用氯仿於分娩鎮痛成功。

⑻ 攝影術最重要的三大創始人和他們的成就

:尼埃普斯
1765年~1833年7月5日)法國發明家。
公認的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是法國人尼埃普斯於1827年拍攝出來的,但是現在全世界公認的攝影術的發明者卻是法國的達蓋爾。尼埃普斯,是未被大眾關注的攝影術發明者,他拍攝了世界上第一張照片。在那個時期,攝影的產生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人們早在亞里士多德和中國墨子年代就已發現了小孔成像的奧秘,直至今日,小孔成像這一原理仍然適用於攝影術,但當時阻礙攝影產生的重要原因是,一種將影像保留下來的方法仍然沒有被發明。1825年,法國人尼埃普斯委託法國光學儀器商人查爾斯·塞福爾(Charles Chevalier)為他的照相暗盒(camera obscura)製作光學鏡片。並於1827年(有說1826年)將其發明的感光材料放進暗盒,拍攝和記錄下歷史上第一張攝影作品,作品在其法國勃艮第(Burgundy)的家裡拍攝完成,通過其閣樓上的窗戶拍攝,曝光時間超過8小時.

2:1838年,法國物理學家、畫家、攝影家達蓋爾(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發明了銀板攝影法,
這標志著攝影真正進入到實用階段
達蓋爾發明的銀板照相機也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實用相機
1839年8月19日,達蓋爾向外界介紹了銀板攝影術,轟動一時

全世界一般將這一天作為攝影術的誕生日(去年是攝影術誕生170周年)

達蓋爾拍攝的《Boulevard Temple(林蔭道寺院)》(1838 or 1839)是世界上第一張銀板照片,也是第一張有人物出現的照片
《Boulevard Temple》的出現雖然稍晚於尼埃普斯那張著名的《窗外的風景(鴿子窩)》(被認為是世界第一張照片),

但是《Boulevard Temple》只曝光了10分鍾,相比《窗外的風景(鴿子窩)》8個小時的曝光,已經是很驚人的進步了
而且達蓋爾的相片清晰銳利,比尼埃普斯的方法要先進很多
所以也有很多人認為《Boulevard Temple》才是歷史上第一張攝影作品
畫面左下角那個擦鞋的男子站立了10分鍾以上,使得達蓋爾拍到了他的身影,

3:塔爾博特
(180—187)英國化學家,卡羅攝影術的發明者.最早用硝酸銀將紙敏化,後改用光敏度更好的氯化銀.1840年,對原有的攝影法進行改進,使用有碘化銀和顯影液,使曝光時間更加縮短,影像也更為牢固.1841年,改進後的方法被確認,命名為「卡羅式攝影法」。

⑼ 超導體的技術及發明

1911年,荷蘭萊頓大學的卡茂林-昂尼斯意外地發現,將汞冷卻到-268.98℃時,汞的電阻突然消失;後來他又發現許多金屬和合金都具有與上述汞相類似的低溫下失去電阻的特性,由於它的特殊導電性能,卡茂林-昂尼斯稱之為超導態。卡茂林由於他的這一發現獲得了1913年諾貝爾獎。
這一發現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震動。在他之後,人們開始把處於超導狀態的導體稱之為「超導體」。超導體的直流電阻率在一定的低溫下突然消失,被稱作零電阻效應。導體沒有了電阻,電流流經超導體時就不發生熱損耗,電流可以毫無阻力地在導線中流大的電流,從而產生超強磁場。1933年,荷蘭的邁斯納和奧森菲爾德共同發現了超導體的另一個極為重要的性質,當金屬處在超導狀態時,這一超導體內的磁感應強度為零,卻把原來存在於體內的磁場排擠出去。對單晶錫球進行實驗發現:錫球過渡到超導態時,錫球周圍的磁場突然發生變化,磁力線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導體之外去了,人們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邁斯納效應」。
後來人們還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淺平的錫盤中,放入一個體積很小但磁性很強的永久磁體,然後把溫度降低,使錫盤出現超導性,這時可以看到,小磁鐵竟然離開錫盤表面,慢慢地飄起,懸空不動。
邁斯納效應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可以用來判別物質是否具有超導性。
為了使超導材料有實用性,人們開始了探索高溫超導的歷程,從1911年至1986年,超導溫度由水銀的4.2K提高到23.22K(絕對零度代號為 K = -273.16攝氏度)。86年1月發現鋇鑭銅氧化物超導溫度是30K,12月30日,又將這一紀錄刷新為40.2K,87年1月升至43K,不久又升至46K和53K,2月15日發現了98K超導體,很快又發現了14℃下存在超導跡象,高溫超導體取得了巨大突破,使超導技術走向大規模應用。
超導材料和超導技術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超導現象中的邁斯納效應使人們可以到用此原理製造超導列車和超導船,由於這些交通工具將在無摩擦狀態下運行,這將大大提高它們的速度和安全性能。超導列車已於70年代成功地進行了載人可行性試驗,1987年開始,日本開始試運行,但經常出現失效現象,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由於高速行駛產生的顛簸造成的。超導船已於1992年1月27日下水試航,目前尚未進入實用化階段。利用超導材料製造交通工具在技術上還存在一定的障礙,但它勢必會引發交通工具革命的一次浪潮。
超導材料的零電阻特性可以用來輸電和製造大型磁體。超高壓輸電會有很大的損耗,而利用超導體則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損耗,但由於臨界溫度較高的超導體還未進入實用階段,從而限制了超導輸電的採用。隨著技術的發展,新超導材料的不斷涌現,超導輸電的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
現有的高溫超導體還處於必須用液態氮來冷卻的狀態,但它仍舊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1、比爾·李
1911年,荷蘭科學家昂內斯用液氦冷卻水銀,當溫度下降到4.2K時發現水銀的電阻完全消失,這種現象稱為超導電性。1933年,邁斯納和奧克森菲爾德兩位科學家發現了這種現象稱為之為抗磁性。
超導電性和抗磁性是超導體的兩個重要特性。使超導體電阻為零的溫度,叫超導臨界溫度。經過科學家們數十年的努力,超導材料的磁電障礙已被跨越,接下來的難關是突破溫度障礙,就是尋求高溫超導材料。
2、奇異的超導陶瓷
1973年,人們發現了超導合金――鈮鍺合金,其臨界超導溫度為23.2K,該記錄保持了13年。1986年,設在瑞士蘇黎世的美國IBM公司的研究中心報道了一種氧化物(鑭-鋇-銅-氧)具有35K的高溫超導性,打破了傳統「氧化物陶瓷是絕緣體」的觀念,引起世界科學界的轟動。此後,科學家們爭分奪秒地攻關,幾乎每隔幾天,就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現。
1986年底,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究的氧化物超導材料,其臨界超導溫度達到40K,液氫的「溫度壁壘」(40K)被跨越。1987年2月,美國華裔科學家朱經武和中國科學家趙忠賢相繼在釔-鋇-銅-氧系材料上把臨界超導溫度提高到90K以上,液氮的禁區(77K)也奇跡般地被突破了。1987年底,鉈-鋇-鈣-銅-氧系材料又把臨界超導溫度的記錄提高到125K。從1986-1987年的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臨界超導溫度竟然提高了100K以上,這在材料發展史,乃至科技發展史上都堪稱是一大奇跡!高溫超導材料的不斷問世,為超導材料從實驗室走向應用鋪平了道路。

⑽ 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十二個發明

1.輪子。從抄遠古時期到現在,所有運輸離不開輪子的作用,人類運輸史上,輪子的發明讓整個世界動了起來
3.釘子。鐵釘的發明,使得物體的幾何連接變得簡單而方便,建造一間木屋也是輕而易舉。
3。指南針。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且應用甚廣。
4.印刷術。讓更多有價值的知識得以傳播以及保留。
5.內燃機,作為眾多機器的動力心臟,是工程師們通過幾十年的研究突破,終於在19世紀後期完成了內燃機的設計和建造。讓世界進入了真正的工業化時期,讓人類的生產力得到空前的提升。
6.電話機的發明,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目前使用人群最多的發明之一,也是如今人們不可分割的日常工具之一。
7.電燈泡,讓全世界的夜晚變得不再黑暗。
8.青黴素
9.造紙術
10.蒸汽機,引發工業革命,飛機,火車,汽車提供能源
11.電
12.貨幣

與超發明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