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件發黑,工藝可能出現了哪些缺陷
鋼件發黑工藝可能會出現的缺陷有很多,比如:
(1)氧化膜疏鬆 氧化膜應很緻密,與基本結合很牢固。如果生成的氧化膜疏鬆,
擦掉,這是不正常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新配製的氧化溶液缺少鐵離子引起的。解決辦法,是加入一些舊的氧化溶液,或者加入一些干凈的鋼屑,煮沸30min,以增加氧化溶液的鐵離子濃度,這現象就會消除。
(2)工件表面呈紅褐色銹斑 氧化膜應呈深黑色,光亮且平滑。如果工件表面出現紅褐色斑點或連成一片,這主要是由於氧化溶液中氫氧hua鈉過濃、生成氧化鐵過多所致。解決辦法是調整溶液成分,補充加入一些亞hua鈉和水,以降低NaOH濃度。
(3)工件表面呈淡灰色 工件表面失去烏黑光澤,呈淡灰色,這是由於氧化溶液中氫氧hua鈉濃度過低引起的。解決辦法,補充加入適量的氫氫化鈉。不生成氧化膜經處理40~50min後,工件表面仍不上色(生成氧化膜),這主要是由於溶液溫度過低,亞xiao酸鈉濃度不足引起的。解決辦法是提高溶液溫度,適當增加亞xiao酸鈉量。此溶液的密度是1.4g/cm,沸點是130℃。在此溶液的作用下,鐵的氧化過程是這樣的:Fe→Na2FeO2→Na2Fe2O4→Fe3O4具體的化學反應是: 3Fe+NaNO2+5NaOH=3Na2FeO2+NH3+H2O 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7NaOH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 生產實踐經驗證明,要獲得光亮、緻密的四氧化三鐵膜層,氧化溶液中亞硝酸鈉與氫氧化鈉的比例,要保持在1:3~3.5之間。
❷ 鋼件工件發黑處理會變變形 嗎一的
一般不會的。
發黑是化學表面處理的一種常用手段,原理是使金屬表面產生一層氧化膜,以隔絕空氣,達到防銹目的。外觀要求不高時可以採用發黑處理,鋼製件的表面發黑處理,也有被稱之為發藍的。
發黑處理常用的方法有傳統的鹼性加溫發黑和出現較晚的常溫發黑兩種。但常溫發黑工藝對於低碳鋼的效果不太好。 鹼性發黑細分出來,又有一次發黑和兩次發黑的區別。發黑液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鈉和亞硝酸鈉。發黑時所需溫度的寬容度較大,大概在135-155℃之間都可以得到不錯的表面,只是所需時間有些長短而已。
❸ 10號鋼與t10鋼的區別
10號鋼塑性、韌性很好,易冷熱加工成形,正火或冷加工後切削加工性能好,焊接性優良,無回火脆性,淬透性和淬硬性均差。
化學成份:
碳 C :0.07~0.13
硅 Si:0.17~0.37
錳 Mn:0.35~0.65
硫 S :≤0.035
磷 P :≤0.035
鉻 Cr:≤0.15
鎳 Ni:≤0.25
銅 Cu:≤0.25
t10鋼,簡單的鐵和碳組成的,佔t10鋼產品產量的90%。低合金高強度鋼加入少量(通常< 2%(重量))的其他元素,通常為1.5%的錳,以提供額外的強度適中的價格增加。耐腐蝕鋼簡稱為CRES。一些更現代鋼包括的t10鋼,這是與大量的鎢和鈷或其他元素,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固溶強化t10鋼產品。
❹ 鋼鐵製品發黑、發藍有什麼區別
發藍和發黑的工藝是完全相同的,只是處理結果不同而已,發藍在鋼材表面上最終形成的的氧化膜是深藍色的,發黑形成的是黑色的氧化膜,成分都是磁性氧化鐵。
至於工藝,則是在腐蝕性不強的工作環境中,將鋼製品浸入熱的(溫度高至130攝氏度或更高)、加有亞硝酸鈉的濃鹼(氫氧化鈉)溶液中處理,鋼材表面就能生成深藍色或黑色的磁性氧化鐵(四氧化三鐵)膜。這種處理就叫「發藍」或「發黑」。
處理中發生的反應如下:
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氣體符號)
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氣體符號)+7NaOH
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
❺ 你好,請問我們平時說的鋼製品發黑一般是指哪種跟電鍍不同嗎 那氧化發黑又是什麼謝謝哈
當然不同,發黑是酸性氧化法,表面尺寸基本不變化。電鍍是離子的轉移,表面尺寸有相對較大的變化。
❻ 鋼鐵製品發黑和發藍有什麼區別
1 發黑(發藍)氧化膜的特點及應用范圍 鋼鐵的化學氧化處理亦稱發藍。鋼鐵通過氧化處理,在表面形成一層氧化膜,膜的厚度約為0.5~1.5μm,厚度很小,因此對工件尺寸無影響。由於氧化是在鹼性溶液中進行的,氧化後的工件也就不會產生氫脆。氧化膜的組成主要是Fe3O4,稱之為磁性氧化鐵。這種氧化膜同空氣中自然形成的氧化膜相比,膜層均勻而緊密,但以覆蓋層標准來衡量,其防護性能仍很差,需要浸肥皂液,浸油或鈍化處理後,防護性能和潤滑性能才能得到提高。氧化主要應用於機械、儀器儀表、槍械等的精密零件及不能以其他覆層替代的防護—裝飾性工件。彈簧鋼、細鋼絲、及簿鋼片零件也常用氧化膜作為防護層。 2 氧化膜的性質 影響氧化膜質量(結構、色澤和防護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膜層的厚度。十分薄的膜(2~4nm)是無色的,沒有防護能力。過厚(2.5μm)的膜同樣達不到最好的防護能力,其外觀呈無光澤的黑色或灰黑色,結構疏鬆,抗磨能力差。合適的厚度為0.6~0.8μm,此時的氧化膜表面呈現出黑色或藍黑色,帶有光澤,膜層緻密耐磨性能好,但不是所有鋼材都能獲得這種氧化膜,鋼鐵化學成份對膜層外觀和結構有明顯影響,合金鋼和低碳鋼的氧化膜層因易夾雜氧化鐵而帶有紅色掛灰,而鑄鐵、硅鋼的氧化膜外觀呈黃色至淺黃色。 另有一種工藝,是在一定的高溫條件下直接形成帶藍色的氧化膜,故稱烤藍。
❼ 10#和20#鋼的區別
1、從化學成分上來看,是含碳量不同,10#鋼平均含碳量為萬分之10,20#鋼平均含碳量為萬分之20。
2、由於含碳量的不同就導致了它們的機械性能的不同。碳素結構鋼隨著含碳量的增加,強度硬度都相應提高,塑性紉性相應降低。10#、20#屬於低碳鋼,強度硬度不高,塑性紉性都很好。
3、它們之間比較來說,10#鋼的強度和硬度比20#鋼要低;10#鋼的塑性和紉性比20#鋼要好,也是說要軟些。
(7)10號鋼發黑和發明的區別擴展閱讀:
10號鋼的化學成份
碳 C :0.07~0.13
硅 Si:0.17~0.37
錳 Mn:0.35~0.65
硫 S :≤0.035
磷 P :≤0.035
鉻 Cr:≤0.15
鎳 Ni:≤0.25
銅 Cu:≤0.25
力學性能
抗拉強度 σb (MPa):≥335
屈服強度 σs (MPa):≥205
伸長率 δ5 (%):≥31
斷面收縮率 ψ (%):≥55,
硬度 :未熱處理,≤137HBs,
試樣尺寸:試樣尺寸縱向25mm
其它信息
熱處理規范:正火,910℃,空冷
金相組織:鐵素體+珠光體。
❽ 金屬材料發藍和發黑從工藝上講有什麼區別
鋼製件的表面發黑處理,也有被稱之為發藍的。
發黑處理現在常用的方法有傳統的鹼性加溫發黑和出現較晚的常溫發黑兩種。
但常溫發黑工藝對於低碳鋼的效果不太好。
A3鋼用鹼性發黑好一些。
鹼性發黑細分出來,又有一次發黑和兩次發黑的區別。
發黑液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鈉和亞硝酸鈉。
發黑時所需溫度的寬容度較大,大概在135攝氏度到155攝氏度之間都可以得到不錯的表面,只是所需時間有些長短而已。
實際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工件發黑前除銹和除油的質量,以及發黑後的鈍化浸油。發黑質量的好壞往往因這些工序而變化。
❾ 10號鋼指的是什麼
10號鋼是碳鋼,基本上行用來做結構支撐用的,但是有些表貼式電機,也會用來做軸承只用,不會用來做定子的硅鋼片的 查看原帖>>
❿ 什麼鋼種需要發黑處理,什麼是發黑處理
發黑處理是鋼表面氧化處理的一種,它主適用的鋼種為碳鋼和低合金鋼。
發黑處理,就是把工件放入很濃的鹼和氧化劑溶液中加熱(加熱溫度約140℃左右,保溫1-2小時),使鋼的表面生成一層緻密的四氧化三鐵(Fe3O4)薄膜。氧化鐵膜可以隔絕空氣而防止鋼的內部被氧化,以達到耐腐蝕的目的。由於操作上的不同,及金屬本身化學成分的不同,這層薄膜的顏色有黑色、藍黑色、棕褐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