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互聯網是誰發明的
互聯網不是一個人的發明。
1、美國高級研究計劃署播下了種子
如果追本溯源,一個比較公認的說法是:種下第一顆互聯網種子的是美國高級研究計劃署APP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該組織發布了第一個互聯網的鼻祖,名字叫APPANet,中文名字叫「阿帕網」。
阿帕網在1969年開始正式投入運行,在1990年正式退役。這21年間,在阿帕網上,很多的研究機構,大學,紛紛做出了很多或普通,或驚艷的貢獻,無數的人在上面添上自己的一磚一瓦,最後孕育出了我們現在使用的互聯網。
2、科學家開始挑起大梁
為了避免外行領導內行,高級研究計劃總署還從各個大學里挖科學家當領導,包括當時最著名的MIT的人工智慧專家約瑟夫·利克萊徳。
傳聞說,約瑟夫·利克萊徳當領導的時候, 80%多與計算機有關的公司都是他給錢,而且不管是民用還是軍用,先造出來看看。當時,這個人在美國寬松的體制下,一下子把計算機相關行業炒起來了。
後來的幾任領導都是頂級科學家,包括鮑勃·泰勒,拉里·羅布次等等,每個都是科學界的頂尖高手,後來把拉里·羅布次稱為阿帕網之父,因為羅布次首先想到的這個方法,並且畫了大量的圖來論證,後來連架構都想好。
3、阿帕網出生
剛開始的時候,阿帕網只有四個節點。
第一個節點選在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因為當時羅布次的朋友克萊因羅克教授在加州大學,當時正在研究網路,這個克萊因羅克教授也是當時頂尖的科學家之一。這個克萊因洛克教授,也是互聯網之父之一。
第二個節點選在斯坦福大學,當時選第二個節點考慮的主要因素是道格拉斯·恩戈巴特教授在斯坦福,滑鼠就是他發明的。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也發明了互聯網。不過一般不說他是互聯網之父,而是說他是滑鼠之父。畢竟滑鼠太出名了。其實他參與發明了超文本系統,網格計算機,還有硬碟等等,這些東西,他都做出了不少貢獻。
第三個和第四個節點分別選載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和鹽湖城的猶他州州立大學,考慮的因素也是人才,這兩個學校在計算機圖形學領先於其他學校,而且猶他州有伊凡·蘇澤蘭教授。
這個蘇澤蘭教授被稱為虛擬現實之父,比如說現在虛擬現實這么火熱,算起來應該去他那裡認個祖宗,他也由於計算機圖形學和虛擬現實,獲得了1988年的圖靈獎。
這四個節點,就是阿帕網的種子,種子埋進土地里,很快就生根發芽了,隔了一年,就很快的擴展到15個節點。在1973年,也就是4年以後,阿帕網就連到了英國和挪威。
4、阿帕網在科學家的推動下迅速進化
當時使用的協議並不是現在的TCP/IP協議,而是一種已經被淘汰的協議,被淘汰的協議叫NCP協議,在1982年被停用,NCP協議被停用以後,由TCP/IP協議代替。
當年計算機設備五花八門,每個計算機都使用自己的語言。這個時候,出現了兩位科學家,分別是鮑勃·卡恩和文特·瑟夫,他們一起發明了TCP/IP協議,讓各種設備能夠互聯。
這兩位也分別被稱為互聯網之父,他們確實配得上互聯網之父的名號。這兩位也獲得了圖靈獎。而且還獲得了無數的其它獎,包括美國普通公民能獲得的最高獎章,布希總統向他們頒發了總統自由勛章。
5、阿帕網退役,互聯網誕生
伯納斯·李博士,他發明了萬維網,這個時候,阿帕網已經接近完成他的歷史使命,差不多要退役了。
但是基於阿帕網,無數優秀的科學家共同孕育出了互聯網。博納斯·李博士是迎接互聯網出生的第一人,他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互聯網從此誕生,開始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程。博納斯·李博士也被稱為互聯網之父。
(1)是誰發明的信息擴展閱讀:
互聯網發展歷程
網際網路始於1969年的美國。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接,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
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另一個推動 Internet發展的廣域網是NSF網,它最初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建設的,目的是連接全美的5個超級計算機中心,供100多所美國大學共享它們的資源。NSF網也採用TCP/IP協議,且與Internet 相連。
ARPA網和NSF網最初都是為科研服務的,其主要目的為用戶提供共享大型主機的寶貴資源。隨著接入主機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
一些公司還陸續在Internet上開展了商業活動。隨著Internet的商業化,其在通信、信息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使Internet有了質的飛躍,並最終走向全球。
1、1968年
1968年,參議員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聽說BBN贏得了ARPA協定作為內部消息處理器(IMP),特德.肯尼迪向BBN發送賀電祝賀他們在贏得「內部消息處理器」協議中表現出的精神。
2、1978年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
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布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第一個檢索互聯網的成就是在1989年發明出來,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體成員在Montreal的McGillUniversity創造的,他們為FTP站點建立了一個檔案,後來命名為Archie。
這個軟體能周期性地到達所有開放的文件下載站點,列出他們的文件並且建立一個可以檢索的軟體索引。檢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識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學,擁有第一個Archie的大學,發現每天從美國到加拿大的通訊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訪問Archie。學校關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這么大的通訊流量,因此只好關閉外部的訪問。幸運的是當時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BrewsterKahle,當時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計算機)發明了WAIS(廣域網信息服務),能夠檢索一個資料庫下所有文件和允許文件檢索。根據復雜程度和性能情況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簡單的可以讓網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
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計算機公司維護著在全世界范圍內能被WAIS檢索的超過600個資料庫的線索。包括所有的在新聞組里的常見問題文件和所有的正在開發中的用於網路標準的論文文檔等等。和Archie一樣,它的介面並不是很直觀,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費很大的工夫。
3、1989年
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
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WW(World Wide 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鏈接。雖然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由於最開始互聯網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於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務於研究部門和學校的商業應用之外,其它的商業行為是不允許的。
90年代初,當獨立的商業網路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信息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路中樞成為可能。
4、1991年
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被開發出來。當時學校只是想開發一個簡單的菜單系統可以通過區域網訪問學校校園網上的文件和信息。緊跟著大型主機的信徒和支持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擁護者們的爭論開始了。
開始時大型主機系統的追隨者占據了上風,但自從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宣稱他們可以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型系統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客
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們很快作了一個先進的示範系統,這個示範系統叫做Gopher。這個Gopher被證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後的幾年裡全世界范圍內出現10000多個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知識。
在一個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個數字選擇你想要的菜單選項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選擇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Gopher系統。
當University of Nevada(內華達州立大學)的Reno創造了VERONICA(通過Gopher使用的一種自動檢索服務),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強了。
它被稱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簡稱。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網一樣搜集網路連接和索引。
它如此的受歡迎,以致很難連接上他們,但盡管如此,為了減輕負荷大量的VERONICA被開發出來。
類似的單用戶的索引軟體也被開發出來,稱做JUGHEAD
Archie的發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堅持Archie是Archier的簡稱。當VERONICA和JUGHEAD出現的時候,表示出非常的厭惡。
❷ 百度是誰發明的
網路(Nasdaq簡稱:BIDU)是抄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2000年1月由李彥宏、徐勇兩人創立於北京中關村,致力於向人們提供「簡單,可依賴」的信息獲取方式。「網路」二字源於中國宋朝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詩句:「眾里尋他千網路」,象徵著網路對中文信息檢索技術的執著追求。2007年9月26日,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2007年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調查報告》,其結果顯示,網路的用戶首選份額已從2006年的62.1%升至74.5%。之前的宣傳口號為「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迄今(2008年11月18日)網路在Alexa中網站排名第11。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中文搜索引擎為網站帶來流量的比例網路為74.88%,Google為13.54%,而雅虎僅為3.94%。
❸ 百度是誰發明的
你好! 網路,2000年1月創立於北京中關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2000年1月內1日,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容、徐勇攜120萬美元風險投資,從美國矽谷回國,創建了網路公司。創立之初,網路就將自己的目標定位於打造中國人自己的中文搜索引擎,並願為此目標不懈的努力奮斗。
2000年5月,網路首次為門戶網站——矽谷動力提供搜索技術服務,之後迅速佔領中國搜索引擎市場,成為最主要的搜索技術提供商。2001年8月,發布Bai.com搜索引擎Beta版,從後台服務轉向獨立提供搜索服務,並且在中國首創了競價排名商業模式,2001年10月22日正式發布Bai搜索引擎。
2005年8月5日,網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2005年全球資本市場上最為引人注目的上市公司,網路由此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希望幫助你
❹ 誰發明的文字
倉頡發明的。
中國人(實際上遠不止中國人)所使用的漢字是倉頡所創造的。如今,在世界上被廣泛使用的多種電腦漢字輸入法當中,就有一種名為「倉頡漢字輸入法」。
作為「中華文字鼻祖」,幾千年來,倉頡不但受到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尊崇,而且受到世界敬仰。位於商丘市虞城縣王集鄉的倉頡墓每天都迎來絡繹不絕的國內外遊客。
倉頡為黃帝的史官。為了記載事情,傳遞信息,黃帝命他造文字。倉頡首先發明了象形文字。後來因象形文字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他又發明了會意字、形聲字等。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黃帝對倉頡發明和推廣文字的功勞非常看重,倉頡死後,他命人將其懸棺而葬之。
(4)是誰發明的信息擴展閱讀:
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在此之前,人們都是結繩記事,大事大結,小事小結,相連之事打連環結。由於記錄史實的結繩形狀各異,天長日久難以辨認,倉頡以繩結記錄的史書出了差錯,使得黃帝在與炎帝的議和中失利。
如此幾番,倉頡深感結繩、刻木記事已無法適應時事需要,故而決心創造出一種更好的記事方法。他終日苦思冥想卻毫無頭緒,一日天降大雪,他早起去山上狩獵,見漫山遍野盡是銀裝素裹。
忽然,林中竄出兩只山雞在雪地上覓食,走過之處留下兩行爪印,接著又有一隻小鹿跳出,也在雪地上留下清晰的蹄印。倉頡看得出神,把打獵的事忘得一干二凈。他把山雞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對比,發現形狀不一。
於是他想,把雞爪印畫出來就叫雞,把鹿蹄印畫出來就叫鹿。世界上任何東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畫出來不就成了字嗎?想到這里,倉頡茅塞頓開。
此後,他回到故鄉白水(今陝西白水縣),獨居偏隅,「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素材,創造出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倉頡造字成功,卻發生一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聽到鬼哭魂嚎。
隨著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寫在何處也頗費思量,石尖、木板、獸皮均不合適。一日,有人捉住一隻大龜,請倉頡給它造字。倉頡細看龜,發現龜背上有排列整齊的方格子,便照龜的象形,造了「龜」字,然後又把字刻在龜背上的方格子里。
龜由於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備時,爬進河裡去了。3年後,這只背上刻字的龜,在另一個地方又被人捉住。人們告訴倉頡,刻在龜背上的字不但沒有被水沖掉,而且字跡更明顯了。
從此以後,倉頡命人捉到龜就把龜殼都取下來,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龜殼的方格里,然後用繩子串起來,送給黃帝。黃帝賜他「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❺ 百度誰發明的
網路在2000年1月由李彥宏、徐勇兩人創立於北京中關村,
❻ 百度是誰發明的
李彥宏,網路公司抄創始人、董襲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全面負責網路公司的戰略規劃和運營管理,經過多年發展,網路已經牢牢占據中文搜索引擎超過7成的市場份額。
2、創立網路之前,李彥宏已經躋身全球最頂尖的搜索引擎工程師行列,其擁有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是奠定整個現代搜索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基礎發明之一
3、李彥宏曾經獲得「CCTV200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IT十大風雲人物」,「改革開放30年30人」等榮譽稱號,美國《商業周刊》和《財富》等雜志,也多次將李彥宏評為「全球最佳商業領袖」 和「中國最具影響商界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