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培養兒童創造力的建議有哪些
1.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父母對他們提出的意見應予以重視和尊重。 由於孩子的多元智能不同,往往在文化課方面有優勢的學生,在學校和家庭得到人性上尊重要多一些。
2. 給予空間 讓孩子有表現的機會,並對他們的表現加以鼓勵和欣賞。所謂空間,實際上就是思考的空間。 可以給孩子一個蘿卜和一些牙簽,讓小孩用小刀、刻刀等工具,把蘿卜創造成形形色色作品,牙簽作為連接之用。
3. 自由探索 鼓勵孩子主動自覺的探索精神,讓創新成為一種樂趣。提供多方面的刺激,讓孩子嘗試接觸不同的東西,自由探索各方面的事物。把問題交給孩子,激活他的思維,誘發他探究問題的好奇心,並給他解決問題留有一定的探究時間和空間,使他有一個對問題更全面、更新穎、更帶有個性色彩的認識。
4. 敢於挑戰 生活可以看著是創造性的挑戰,即使在處理日常事物之時,都存在著對創造力的呼喚。所以創造是一種生活方式。
5. 鼓勵幻想 讓孩子多進行一些假想游戲
6. 勇於冒險 冒險是創造力培養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沒有冒險,孩子最多隻能期待著好的事情發生。
7. 培養興趣 鼓勵孩子多元化的興趣發展和培養,發揮個人潛能。 憑興趣學習的是天才,為功利而學習的是人材,被家長或老師逼著學習的是庸材,無論怎麼都不肯學習或學不進去的是蠢材。在游戲中學習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培養天才的唯一方法。
㈡ 如何引導,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一、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幼兒的好奇心是其創造力形成和發展的先導,是創造的巨大動力,如果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就不可能產生對社會和人類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和創造。孩子往往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新鮮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愛提問,喜追究。對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家長應予以愛護、鼓勵和引導,使之合理的發展。 幼兒對事物產生好奇,應鼓勵他提問。能提出問題說明孩子在動腦筋,進行積極思索。陶行知指出「幼兒只有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的創造力。發明千千萬萬,在於一個問……。」為此,他強調要解放幼兒的嘴,使他敢問。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回答他何以有那麼重大的創造發明時說:「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的追究問題罷了。」好提問題是孩子求知、探索精神的體現,是創造性的萌芽。所以,家長要善待幼兒的發問,認真解答並力求回答的生動具體,使孩子從小能夠享受到探索事物奧妙的樂趣。 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奇思異想是創造思維的源泉。平時,孩子總喜歡歪著腦袋、拖著兩腮靜靜的思考,並經常產生一些不合邏輯的想法。對於這些想法,他們有著強烈的表現心理,家長切不可認為是「瞎想」、「胡鬧」予以指責和否定,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斷送孩子的創造慾望。 有鑒於此,家長要允許幼兒自由地想像,允許他們產生與眾不同、前所未有的思想和觀念,如孩子的繪畫中會出現 「紅海洋」、「藍太陽」、「五彩樹」等,這是他們獨特思維、豐富想像的體現,我們應予以鼓勵並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想像,如講故事、童話敘述、朗誦詩歌、音樂、小製作等,也可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獲得間接知識,豐富想像的內容。 三、豐富幼兒的認知 任何創造性的活動都是建立在對原有事物的認識基礎上的。感性材料是想像、創造的基礎。沒有感知經驗作鋪墊,想像、創造必定是枯竭、貧乏的。因此,家長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就應不斷增進孩子的知識,幫助他們積累經驗。 家長可向幼兒提供合適的讀物和音像材料,創造多種向自然和社會學習的機會;經常提供新穎的刺激,擴大孩子的生活面,增強他們的接受能力。孩子剛出生不久,家長可搖鈴鐺給他聽,掛彩色氣球給他看。因為嬰兒正是在不斷對外界環境信息的接受與作出反應的過程中,提高了大腦和各種器官的靈敏性,進而加速了智力發展的進程。嬰幼兒的生活環境較狹窄,但其智力發展速度又甚快,這就要求家長應經常帶他去看一些沒有見過的東西,逐步擴大他的眼界和經驗。例如,可帶孩子去動物園看看各種動物,或帶孩子去兒童游樂活動場所。由於孩子走出了家門,看見聽到各種各樣新穎的東西和聲音,就會產生一種新鮮感,激起興奮點,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觀察力、想像力、記憶力,為其將來的創造性發展奠定基礎。 當然,有觀察才能有發現,幼兒生而具有獨特的觀察力和強烈的敏感性,只要與周圍事物發生直接聯系,幼兒就會以一種輕松的洞察力獨特的感受到周圍的事物。所以,家長可利用周圍事物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培養幼兒觀察的興趣,引導幼兒掌握觀察的方法,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 四、鼓勵幼兒動手動腦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頭腦、手腳、眼睛、嘴巴、時間與空間)。首先是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其次是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幹,要鼓勵孩子動手動腦進行探索。只有通過一些實際的動手活動,才能使創造思維的結果物化,同時也使他們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具有實際的效果。 在家庭中,家長要鼓勵引導幼兒多動手。研究者發現,適度的練習,有助於增長幼兒的動手能力,有助於其創造力的開發。幼兒在一次次動手做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拓展自己的思路,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解決操作中的問題,這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幼兒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難免會「闖禍」或出差錯,對此,家長應持寬容態度,理解幼兒,而非批評責備。 當然,家長要精心為孩子提供「精神營養」――玩具與圖書。但並非所有的玩具都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玩具也不是多多益善,因此家長應視孩子的實際水平,選購最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玩具,如小積木、拼插車板和塑料的小炊具、小傢具等。這些玩具可幫助孩子辨別不同的形象與顏色,認識物體,對孩子的手眼配合一致與思維能力的發展,均大有益處。使幼兒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在創造性的玩法中獲得發展。圖書對於激發孩子智力有其獨到功能。圖書中的故事基本以圖為主,為幼兒提供了生動的直觀形象。但由於孩子理解能力欠缺,家長應幫助他理解作品的內容,可先給孩子講一兩遍,然後讓他自己重述其內容,這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五、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 適宜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幼兒的行為是受成人控制還是自主支配,這會直接影響其創造才能的發揮。德國學者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指出:促發創新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家庭中輕松、無拘無束和活潑的氣氛有助於創新活動的發展。陶行知先生也認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 因此,家長要給孩子盡可能多的自由,不宜過分限制他的活動。幼兒的智力主要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活動能力是孩子智力水平高低的標志,限制孩子的活動就意味著限制了他的智力發展。幼兒的天性是活潑好動,只要他能拿到或搬動的東西,都可能成為玩具。如把地上拾到的小木棍插在沙土裡,自稱在「種樹」;把漏勺放在水桶里攪,說是「撈魚」。這在許多家長看來是「胡鬧」,因為家長只要求孩子干凈、整齊、聽話和守規矩,結果使孩子變得怯懦,不敢說、不敢笑、不敢跑、不敢跳。這種過分限制幼兒活動的教育方法是極為有害的。家長應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玩耍,多讓孩子在沙灘上、公園里、大海邊自由地做游戲,玩沙土、爬小山坡、奔跑跳躍等。只有在民主、和諧、寬松的活動氛圍中,幼兒創造的潛力才能得以較好的發展。因此,父母應尊重幼兒,信任幼兒的能力,容許幼兒自主嘗試以及做決定。尊重獨創性,鼓勵多樣性,使幼兒樹立創造的勇氣和信心。 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伯格發現,個體的興趣和動機是使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驅動力。我國中科院心理所查子秀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超常兒童的心理結構通常是智力、創造力、非智力三種成份的獨特組合,其中智力是發展的基礎,創造力是發展的高度,而個性心理則是發展的動力和支柱。托蘭斯在1973年曾得出結論:培養創造性的成功做法乃是必須促使認知與情感這兩種功能充分發揮作用。從情感和智力對創造力發揮的影響來看,很多情況下,情感的力量遠比智力強大。具有傑出創造才能的人,他們的偉大發明和發現始終伴隨著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創造過程絕不是冷冰冰的智力活動,沒有火熱的崇高的情感動力,創造活動就無法展開。 因而,家長要重視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培養幼兒的自製力,要求幼兒定時完成任務,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幼兒有冒險精神,這里所說的冒險性是指,他敢於嘗試對其結果毫無把握的新鮮事情,並從中體驗樂趣,享受成功;培養幼兒對創造活動的興趣和飽滿的熱情等。 總之,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需要家長合理利用影響幼兒創造力的每個積極因素,使幼兒——「發展中的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生存,最終學會做人。
㈢ 如何培養創造力
創造是一種活動,是人類活動中最高級的形式。創造力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一種特殊能力,或個體創造性的最好表徵。創造力也是反映個體在解決任務中有效的對原有知識經驗進行加工、組合、創造新設想、新事物的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創造人才,是教育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崇尚科學思想,提高他們各方面的素質是教師的職責。在我看來創造力無處不在,如果能讓一個小朋友從小就開始培養良好的創造力,對於今後的學習生活有著深遠意義。,應該從學校、家庭等多方面入手。 我覺得在培養前有個前提,那就是了解小朋友創造力的體現。在了解的情況下,並在與小朋友的接觸中發現創造力,並將其培養起來,是有效的。創造力在小學階段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對很多東西有好奇,喜歡提出問題;善於創造幻想的東西,而且這種創造想像和思維大多是由現實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情景激發的;靠直覺和靈感來幫助創造……我想有了好奇心,小朋友們才能對這事物更感興趣,從而激發他們的熱情,使之進行創造。記得見習時我在一年級,一年級的小朋友讓我給他們讀小人書上的故事,故事是一個小兔子打妖怪救兔媽媽,有一個小朋友在沒有看到插圖,聽完故事的情況下,拿了紙筆,試著畫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妖怪。他認為妖怪有翅膀,有圓的輪子,牙齒是尖的……其實就是故事的情節,給了小朋友創造的平台,在筆的幫助下描繪了出來。這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 學校環境是創造力培養關鍵的地方之一。高智商不等於高創造力,但高創造力卻是高智商的保證,可見,學生的創造力比智力受環境的影響更大。一名學生,在學習生涯中,最多的時間是花在學校的,學校所創設的環境有利於孩子創造力的培養。簡而言之,教師自身的創造力和教學中的啟發是創造力培養舉足輕重的一步。作為一名創造型的教師,能善於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將其積極運用於教學中,並且有獨特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教學方法,更能帶動課堂氣氛,使上課脫離原本的傳統的,只重視基本點,不懂得散發思維,拓寬想像的教育。「開放課堂」是理想的,引導學生在知識上、思想上標新立異,敢於歧見,是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教學模式。也曾聽到過這樣一個案例:教師在上課和小朋友們玩給小雞捉蟲的游戲時,發現有一位小朋友「不合作」地蹲在地上,而不是像其他小朋友們一樣晃來晃去,這位老師剛想發火,但她又控制住了自己,上前詢問原因,這位小朋友說:「小雞不舒服,生病了。」老師因勢利導,對其他小朋友說:「小朋友們,這只小雞生病了,我們帶它去看醫生好嗎?」於是就和小朋友們帶這只小雞看病,之後這只小雞就又站起來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別的游戲。試想,如果當時教師發火了,小朋友肯定會不高興的,同時也扼殺了她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所以教師應當多多的看到這些不同尋常的動作,發現其潛在的內涵,幫助小朋友。所以學校環境要尊重學生與眾不同的疑問和觀點;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從事一些具有創造性的活動,為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的機會;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如抽象邏輯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的培養,應該綜合起來加以訓練;鼓勵首創性,允許學生在自由探索和實踐中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或看法…… 家庭因素也是培養創造力的關鍵之一。家庭氣氛和管教方式是影響兒童創造力的主要因素,教育過分嚴格,過分要求孩子服從,孩子的創造力就差;家庭氣氛民主,家長有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情況就好的多。家長應注意發現孩子的創造力萌芽,保護孩子最原始的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才能使他們的創造性得以持續和發展。兒童若只能在模仿順從中長大,那麼就會失去創造的機會、條件和信心,而最終很可能成為平庸的、缺乏獨立見解的人,最終被時代所拋棄。當看到孩子把新買來的玩具拆開來,東看看西看看時,說他要研究一下,當孩子揪著一個問題打破沙鍋問到底時,當孩子一邊玩著娃娃家玩具,一邊自言自語時,這些都是孩子創造火花的閃現。言傳身教,以自己的言行、生活方式影響孩子。是家長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方式。利用玩具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繪畫和創編是培養創造力的都是不錯的辦法。 華羅庚說過:「『人』之可貴在於能夠創造性地思維。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是教育的重要目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的主動精神,幫助學生進行創造性活動,從生活乃至各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㈣ 兒童創造力如何培養
想要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你不必在家裡放上昂貴的玩具和娛樂設施。一些簡回單的活動,比如答和你的寶寶玩拍手游戲,和剛學步的寶寶在人行道上塗鴉,或者和孩子一起編故事,所有這些都能讓孩子進入有創意的世界。 對兒童最有益的游戲是那些能讓孩子任意想像,挑戰他們學習新技能,激勵他們深入思考,讓他們從失敗中學習的游戲。和孩子一起玩也能鍛煉你自己的創造力。如果你不知道該和孩子玩些什麼,或者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一起玩,這些方法能幫助你讓孩子每天的活動充滿創造力。 神奇的飛毯之旅 查看原帖>>
㈤ 幼兒園怎樣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如何培養幼兒創造力,每個幼兒都具有潛在或正在萌發的創造力,創造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較好的個性品質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表現為自信、自立,興趣廣泛,喜歡探索、情感豐富等,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幼兒寶寶們的創造力開發。
1
如何培養幼兒創造力
1、鼓勵孩子扮演演戲角色
家長讓三五個孩子在一起分角色朗誦莎士比亞的著名片段,朗誦名詩是很常見的,有時還讓他們自編自演啞劇、小品和滑稽劇等。鼓勵孩子做小實驗、搞小製作等。許多孩子都有「家庭工具箱」和「實驗角」。「小科學迷們」做實驗、搞製作、種花、植樹、飼養小動物等,許多孩子每年都有新創造發明比賽。
2、鼓勵孩子自製不花錢的禮物
在孩子需要送給別人禮物時,家長鼓勵孩子自己製作禮物,而不是花錢買,如新年賀卡、祝賀生日卡的節日小工藝品等,這些小禮物新穎、獨特,飽含著濃濃的情誼和美好的祝福。
3、放手讓孩子自辦家庭小宴會
家長允許孩子邀請鄰居家的小夥伴和同學來家裡辦家庭宴會,房間的布置、裝飾和美化都由孩子自己設計,招待飯菜、食品也是孩子自己去超市選購的,孩子還跟媽媽一起下廚,並給自己做的菜餚起藝術名稱,通過這些小宴會,孩子學會了交際禮儀和生活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創造性思維能力。
4、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
古今中外做出巨大貢獻的、富於創造的人都具有熱愛事業、興趣廣泛、情緒樂觀、自尊自信,持之以恆,不怕困難的特點。因此,家長在重視和開發孩子的智力時,不能忽視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放手讓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給他「拆拆」、「裝裝」、「試試」的自由,即使孩子做錯了,也要因勢利導,使他不怕失敗,勇於進取。
5、人的發展需要鼓勵
學會欣賞孩子的作品。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極為精彩的,他們展現自己的心靈世界的方式也是極為豐富的。要學會認真聆聽孩子的心聲,學會欣賞孩子的每一次表現,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有創意的變化,一句新的詞語,一首不成調的歌曲,作為家長都要真心地發出贊嘆,鼓勵他們繼續努力。那樣,孩子是會很開心的。「創作」的靈感就一發而不可收了。
2
培養幼兒創造力的誤區
1、對寶寶的想法不屑一顧
即使在你看來寶寶的想法很可笑,但那一定有寶寶自己的道理,你或許應該去認真地聽聽。對寶寶的行為漠不關心。寶寶在進行游戲或繪畫等活動時,家長不要不聞不問,你可以多關注寶寶,當他有創造性的表現時,應該給予鼓勵和贊美,這樣寶寶的創造性就更高了。
2、佔用寶寶的活動時間
家長不要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意願把寶寶本該自由活動的時間都拿來練習小提琴。這對寶寶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將會造成阻礙。
3、輕視寶寶
家長有時不能輕視了自家的寶寶,以為寶寶什麼都不懂,當寶寶向你提出一個讓你看似已經超出了他的智力水平的問題時,也要盡量地向他解釋,而不是粗暴地對他說:「說了你也不懂!」
4、以不變的教育方法對待你已經變化的寶寶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加,家長的教育方法需要做相應的改變。讓你的寶寶時刻能接受你的教育,為寶寶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㈥ 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
創造力是建立在相應的心理水平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的。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專,幼兒思維發慌正處屬在直觀動作和具體的形象思維階段,抽象的邏輯思維剛剛萌芽,知識經驗欠缺。這就決定了幼兒只能進行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缺乏邏輯性的創造。小學生、中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已達到一定的水平,且辯證思維已初步形成,知識經驗漸趨豐富,因而已能作出一些有社會實用價值的發明,撰寫有創造性的科技論文和學作品等。但總體而言,與成人特別是與發明家、科學家相比,兒童的創造力仍然處於在較低水平。
㈦ 如何培養孩子創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的引導孩子,培養孩子具有創造力。
【1】帶孩子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想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一定要多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從小的時候就可以多帶孩子到花園里看看花花草草,再長大一些,可以帶孩子去看看各種建築去領略各種景點的人文風采或是帶孩子一起去科技館里看看一些科技展覽等等,這些都是能夠很好的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以及通過自己的感官體會,能夠幫助自己建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以及在此基礎上能夠很好的鍛煉孩子想要去創造的一些想法。
在帶孩子去各個地方游覽的時候,家長朋友們可以先了解一些相關的景點內容和知識,不要光停留在讓孩子看風景上的狀態。正所謂「三分看七分講」,只有把景點的古跡名勝給孩子講明來龍去脈,讓孩子對於新鮮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才會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2】讓孩子自己專注的玩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自己專注的玩兒,這樣既能夠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可以在孩子玩的過程中讓孩子有機會創造出自己新的想法。家長朋友們可以在一邊觀察,但是千萬不要去糾正,有時候孩子在畫畫的時候會把小花換成綠色,這樣也是一種新奇的想法可以在孩子畫完結束以後去問問孩子的想法,然後給予適當的點評,並且能夠贊賞孩子告訴他這樣做是非常大膽有創造性的。通過家長的引導孩子才會對於創造性非常感興趣,而不會認為自己是做錯了事情。
又或者孩子在玩娃娃的時候把小氣球套在了娃娃的身上,給娃娃當裙子,這樣也是不錯的做法,既給娃娃准備了新的衣服又展示了獨特性,還開發了氣球的新用途。家長朋友們在看到孩子有創造性做法的時候,要有教育孩子的敏感度,並且能夠及時的引導孩子和鼓勵孩子,在當下給予孩子肯定,這樣遠比比過後獎勵孩子有效許多。
㈧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沒有創造力想像力可能是感統失調了,建議帶孩子去做個感統測評吧,如果進行感統訓練的話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㈨ 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這是一個幫忙做決定的問題。創造力、發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人際智力、音樂能力,等等是非常虛的東西,定義的很不清楚,學術界爭論的不是很清楚,很多商業早教機構打著培養這個或者那個能力的旗號。因為旗號已經夠多了。比如有這樣的理論,
孩子0-3歲決定了孩子是不是一個天才。有的甚至說,孩子的早教在娘胎里就開始了。但是不得不說大部分孩子真的是不是天才,別說提高自己的素質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能多陪陪孩子已經非常的不錯了
0-6歲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這句話應該是出自精神分析,他們認為呢歲孩子與父母親的打交道的方式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性格。比如小的時候孩子與父母缺乏互動,長大了可能一生都在追求別人的認可和眼光。小的時候被父母管的太嚴 ,沒機會探索外面世界的 ,長大了會過多地在人際關系中糾結中糾結,而很少能夠投入到事物的探索當中.大概是依戀與探索,是一對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東西,依戀過強,對外界缺乏探索 ,依戀無法滿足 ,長大了就容易缺乏對他人的信任 。
當然這個理論與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沒多大關系,但是我感覺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也是有內容的 ,科學上的、生活上都能夠劃在其中,明白了生活中的傳統和限制,才能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創新,這也是創新的本意。如果千篇一律,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那就不叫創新了。創新在外界看來是一中思維,但其實很多時候是一種內在的性格。
㈩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有哪些方法
01.
做游戲是一種好方法
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游戲中,兒童從單純模仿發展到創造,他們逐漸創造性地開展游戲情節,創造性地扮演游戲角色,創造性地製作游戲道具等等。可以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手工材料,如:顏料、蠟筆、剪貼,各式各樣的盒子和膠水等,但不要一下子把一大堆東西放在他面前,那樣孩子將不知從何做起。
02.
音樂、繪畫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有效途徑
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一致認為音樂是促進幼兒心健康發展的好方式。因為音樂會促使右腦的發育,而右腦發達的人往往具有非凡的創造力,象愛因斯坦、愛迪生、畢加索都是右腦發達型人,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幼兒情緒興奮愉快,這個時候,其創造力就處於極佳狀態。同樣繪畫也可以促使幼兒大腦右半球的發達,增強幼兒想像力、形象思維力和創造力。對幼兒繪畫的評價,主要不是以像不像來衡量,而是要看他是否能發揮想像,創造美的形象。他們每畫出的一個形象,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創造,我們應大力鼓勵兒童的這種創造。
03.
給幼兒講故事
為故事虛構景物、人物、聲音、情境及氣味等,這種想像力對孩子是十分有建設性的。與錄音機相比,父母講故事給孩子聽,更有親切感和交流性。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會隨時發問,在愉快的對話中,指導孩子從已有的經驗中得到新的主意。電視也是有教育作用的,也是可以模仿和創造的,但是這種創造總是第二手的,因為故事首先是出自於作者的大腦,而不是孩子們自己的。幼兒的學習能力很強,但從電視上學習只會將幼兒變成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不是參與者;是一個世界的旁觀者而不是創造者。
04.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幼兒的好奇心特別強,什麼東西都要動一動,家長應鼓勵孩子多動手。在實際操作中,一方面可以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鍛煉手指部小肌肉的發展,相應地也就促進這些小肌肉在腦中對應部位的發展。
05.
要充分利用大自然
陶行知說:"生活就是大課堂,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大自然中的各種景物充滿魅力,是最令幼兒神往的地方,是培養幼兒觀察力、想像力與探索興趣最理想的大課堂。比如,我們可以和寶寶一起進行樹葉畫的創作。父母可以經常帶寶寶到大自然中去玩耍、散步,引導寶寶觀察樹葉的顏色和形狀,並描述:銀杏樹葉像一把小扇子;楓樹的葉子像一隻張開手指的手,像星星,更像小公雞的漂亮尾巴;松樹的葉子很好玩,細細尖尖的,好像縫衣服的針,很扎手,但是,它不怕寒冷,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媽媽和寶寶寶可以一起收集一些顏色、形狀各異的樹葉帶回家,用棉花把樹葉擦乾凈,夾在書本里壓平。再給寶寶准備剪刀、膠水、白紙等工具,這樣,寶寶就可以在媽媽的引導下,自由地創作自己的作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