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漢字打字發明

漢字打字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2 02:13:26

『壹』 外國人嫌漢字太難學為此發明了什麼樣的「漢字鍵盤」

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基礎上,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大家都知道現在都崇尚各國之間友好交往,和平年代,所以很多國家之間多多少少都會有經濟上的掛鉤,這對兩國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看到這一幕,真不得不為他們的智商感到捉急呀。

『貳』 是誰發明了五筆打字法

王永民 :電腦漢字成熟輸入締造者,1962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1978~1983年,以五年之功研究並發明「五筆字型」,以多學科之集成和創造,提出「形碼設計三原理」,首創「漢字字根周期表」,發明25鍵4碼高效漢字輸入法和字詞兼容技術。在世界上,首破電腦漢字輸入每分鍾100字大關,獲中、美、英三國專利。
1983年後,又以十年之力推廣普及五筆字型,使之轉化為生產力。曾五次應邀赴聯合國講學。
1994年獲「五一勞動獎章」、「國家級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實業家」等稱號。1988年4月成為國務院命名的十名全國勞動模範之一,1993年當選為北京市十位傑出共產黨員之一。
1994年後陸續發明「95王碼」、「閱讀聲譯器」等五項開創性專利技術。1995年8月赴美學習,1997年5月回國。於1998年2月「十年磨一鍵」,發明了我國第一個符合語言文字規范,能同時處理中、日、韓三國文字,被專家評價為「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98規范王碼」,並通過鑒定。
王永民現任中國科協委員、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理事長、北京王碼電腦總公司總裁。

『叄』 五筆打字法誰誰發明的

王~~~~永~~~~民~~~~~
五筆字型輸入法(簡稱五筆)是王~永~民在1983年8月發明的一種漢字輸入法。因為發明人姓王,所以也稱為「王碼五筆」。五筆字型完全依據筆畫和字形特徵對漢字進行編碼,是典型的形碼輸入法。五筆是目前中國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最常用的漢字輸入法之一。五筆相比於拼音輸入法具有低重碼率的特點,熟練後可快速輸入漢字。五筆字型自1983年誕生以來,先後推出三個版本:86五筆、98五筆和新世紀五筆。
網路搜索:
http://ke..com/view/9610280.htm?fromId=4350

『肆』 五筆是誰發明的

五筆字型輸入法是王永民發明的。

1983年8月,王永民發明了一種漢字輸入法,稱為五筆字型輸入法。因為發明人姓王,所以也稱為「王碼五筆」。五筆字型完全依據筆畫和字形特徵對漢字進行編碼,是典型的形碼輸入法。

五筆是20世紀末期中國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最常用的漢字輸入法之一。五筆相對於拼音輸入法具有重碼率低的特點,熟練後可快速輸入漢字。五筆字型自1983年誕生以來,先後推出三個版本:86五筆、98五筆和新世紀五筆。

(4)漢字打字發明擴展閱讀:

五筆輸入法的優勢如下:

1、打字如寫字,輕松不用找。

打出一個字的過程與手寫極為相似,只打單字就可以達到60~120字的速度(遠比手寫輕松、快捷)。而且基本不用選字,可以讓思維專注於要寫的文章內容上。

2、漢字拼積木,語文步步高。

五筆輸入法不但對大腦有益,同時對語文漢字教學的意義也十分重大。如「美」,是「丷+王+大」,而不是有些同學寫的「丷+四橫+人」。「尷」的半包圍部分是尢,而並非「九」。

3、應用范圍廣。

五筆的應用范圍更廣,而語音輸入不可避免會受到場合、時間、方言及多音字等方面的影響,不適合人多或嘈雜的地方,比如課堂。語音輸入既可能相互之間產生干擾,也可能打擾別人的休息或工作。

4、可以閱讀甚至列印文字。

用五筆打出的文字,可以直接閱讀、編輯或列印,甚至電腦可以朗讀。而錄音10個小時,要聽一遍必定要再花10個小時。若要整理成文字,至少還需要比10小時更多的時間。

『伍』 五筆打字法是誰,怎麼發明的

2005 — 直通五筆高手》(所附光碟) 光碟版1CD[ISO] 開始,揭示了五筆字型字根分布的內在規律,讓你半天掌握五筆輸入法!本手冊還提供了20000多個常用漢字、片語的五筆編碼查詢,是你練習五筆的絕佳幫手!同時,本手冊贈送無任何時間、功能限制的《金山打字通OEM》通用版)成千上萬的打字高手由此誕生!或者外,光碟中還提供了實用的精品五筆小軟體,讓你輕松練習,飛速提升!成就打字高手,盡在 資料 → 計算機教程 http://lib.verycd.com/2005/01/11/0000034696.html" http://lib.verycd.com/2005/01/11/0000034696.html 《Donews5周年聚會實況錄像》更新至VeryCD錄制的DVDRip版本[DVDRip] 打字機發明人 22 梁 冬 網路副總裁 23 宮玉國 IT168 .. 長、總裁 6 楊 京 光通總裁 7 肖慶平 掌上通董事長 8 徐德強 FourGoldOG集團執行董事 9 DC FourGoldOG集團執行董事 10 求伯君 金山董事長 11 雷 軍 金山總裁 12 陳 彤 新浪副總裁 13 李善友 搜狐副總裁 14 王志東 資料 → 其他資料 http://lib.verycd.com/2005/05/04/0000049366.html" http://lib.verycd.com/2005/05/04/0000049366.html http://search.verycd.com/query/閱戝北鎵撳瓧閫

『陸』 漢字輸入的發展歷程

西方的拼音文字由字母組成,而且西方人使用鍵盤打字機已有很久的歷史,因此計算機輸入沒有障礙。而漢字是方塊字,每個字都不同,而且中國人也沒有使用鍵盤的傳統,因此計算機的輸入問題阻礙了計算機在中國的普及和發展。
1978年,上海電工儀器研究所部工程師支秉彝創造了一種「見字識碼」法,並被上海市內電話局採用,從而使率先使計算機的漢字輸入進入了實用階段。「見字識碼」用26個拉丁字母進行編碼,以4個拉丁字母表示一個漢字。這種編碼方案建立在字音和字形的雙重關繫上,見字就能識碼,見字就能打碼,不必死記硬背。由於每個漢字的字碼是固定的,就給計算機碼的存貯和軟體的應帶來很大方便。這種編碼曾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為建立中文計算機網路和資料庫打開了大門,並使建立在電子計算機基礎上的照相排版印刷的自動化得以實現。
但是,使漢字輸入技術真正達到普及化,實用化的,是由王永民發明的「五筆字型」輸入法。這是一種真正達到成熟階段的漢字編碼方案。
1984年9月,五筆字型漢字編碼輸入法在聯合國做操作演示,達到每分鍾輸入120個字的速度,每個漢字及片語的輸入最多4鍵,從此,計算機的漢字輸入問題得到了根本的解決。此後,漢字輸入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先進,但都是利用西文電腦鍵盤為漢字編制代碼,輸入代碼就相應完成了漢字的輸入。
現有的漢字編碼已有四五百種之多,主要可分為形碼、聲碼和形聲碼。五筆字型是形碼,它把漢字分解為若干字根,分別由字母代表;聲碼則是根據漢語拼音製作的編碼,如雙拼雙音輸入法;形聲碼是把形碼和聲碼的特點結合起來,將字根轉換成拼音進行編碼,兼有兩者的優長。漢字編碼正朝著日趨簡化的方向發展,語音識別輸入技術已逐漸趨於完善,並得到應用,使漢字電腦輸入變得越來越容易。由於漢字有數萬之眾,為了不佔用計算機的內存空間,於是出現了將漢字資源做成硬體的漢卡。漢卡能使計算機達到與處理英文同等的效率。80年代初的漢卡又笨又大,後來採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濃縮度達到幾萬分之一。漢卡的微型化為微型計算機的多功能化提供了條件。
( 上圖)「見字識碼」漢字輸入技術1978年被上海市內電話局採用

『柒』 誰發明了打字,鍵盤為何這樣排列

我們平時打字的時候都會發現,鍵盤上面的字母布局是打亂的,並且打字都要按一下左邊的鍵又按一下右邊的鍵,很影響打字速度。首先,鍵盤是由古時候的打字機所演變而來的,打字是由英國的米爾發明的,並且一開始也是按照正常的順序一個個排列的,後來發生了一些技術問題之後,所以就演變成了現在鍵盤的排序。

最後,為了打字的流暢和均勻使用手指,所以才演變成為了現在的鍵盤布局排序。

『捌』 中文輸入法的發展歷程

由於漢字有數以萬計,電腦鍵盤不可能為每一個漢字而造一個按鍵。因此,人們需要替漢字編碼(檢索出漢字的代碼),用數個鍵來輸入一個漢字。中文輸入法的發展過 程,是「萬碼奔騰」的過程,在30年間出現了上千種編碼方法。
最早的漢字輸入法,一般認為是從70年代末期或者80年代初期有了個人電腦PC開始誕生的,雖然更早有電報碼,用0──9十個數字中的四位組合構成每一個漢字,便於郵電局發送電報之用,但通常意義上,人們還是認為從1981年國家標准局發布《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基本集》GB2312-80以來,個人計算機上開始使用五筆或者拼音輸入漢字才是輸入法廣為使用的真正開始。在台灣的漢字輸入法歷史則可追溯至1976年由朱邦復發明之倉頡輸入法開始。
漢字輸入法的發展,一方面是輸入法軟體的功能的改進和完善,另一方面是新型輸入法編碼的不斷涌現。前者主要是針對拼音輸入法,後者則出現了「萬碼奔騰」的局面。早期的輸入法軟體大都為收費軟體,很多企業或個人依靠銷售輸入法軟體掙錢,如今收費的輸入法已經很少,絕大多數輸入法軟體都是免費的產品。 拼音類的輸入法包括大陸的拼音輸入法和台灣的注音輸入法等。拼音輸入法相比其他輸入法有著天然的優勢,因為現代每一個接受教育的中國人在還沒學習漢字前就先用大量時間學習漢語拼音或注音符號,原本只是用來標記漢字讀音的拼音也就可以輕松地作為漢字的輸入編碼。拼音輸入法另一個優勢就是接近口語話,所以拼音輸入法可以在極短時間內適應。
但是拼音輸入法有著致命的弱點,就是漢字輸入法編碼時,單字重碼率異常高,即使片語重碼率也是非常高。為了讓拼音能夠較快速的錄入漢字,只有藉助復雜的輸入法軟體來提高拼音輸入能力,比如支持智能排序,以詞定字,整句輸入,雲輸入功能等,縱觀拼音輸入法的發展,也即拼音輸入法軟體的發展。
在中文輸入法誕生之初就最先出現拼音輸入法,但是當時的拼音輸入法軟體功能差,字序固定,不支持片語和整句輸入,甚至文字不能和編碼一起顯示。在輸入漢字過程中常常要翻很多頁才能找到需要的漢字,輸入效率非常低下。雖然當時很多人都只會用拼音輸入法,但大部分人都不滿拼音輸入法的輸入效率。
20世紀90年代後,拼音輸入法軟體開始支持片語輸入和整句輸入。1993年出來的中文之星輸入法軟體能夠做到單個字詞的即時顯示,即一邊打拚音,同時顯示漢字。中文之星軟體進行一些巧妙設計,如空格確認、逗號句號選重碼、允許模糊音容錯和自定義字元串等,這些功能已經成為當今所有拼音輸入法軟體的必備功能。1993年初北京大學的朱守濤先生發明發明了智能ABC輸入法,後被微軟收購內置到Windows系統中。在隨後幾年中智能ABC輸入法成為了中國大陸使用人數最多的輸入法軟體。
1994年的出來的自通輸入法軟體和1996年的黑馬神拼輸入法軟體,這兩種輸入法都實現了漢字整句輸入(又稱語句輸入)能力。漢字整句輸入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校博士生王曉龍進行了漢字分詞方面研究,並申請了863課題,寫出了「最小分詞問題及其解法」方面的論文,從而奠定了拼音整句的輸入的理論基礎。微軟從Windows 95中文版開始,在系統內置支持整句輸入功能的「微軟拼音輸入法」。
然而當時的拼音輸入法普遍智能化程度不高,整句輸入不成熟,輸入過程中錯誤率高,而且不能夠與所敲拼音同步顯示漢字(微軟拼音是滯後一個字、自通是滯後幾個字、黑馬拼音是需要最後確認才出現漢字),整句輸入過程中修改拼音選擇漢字不方便,大大限制了整句拼音輸入法的使用,所以很多用戶還在繼續智能ABC。直到1998年譚亞軍發明的拼音之星軟體,才完全支持「實時顯示」的方式,不管輸入多少拼音,每個字母按下去,漢字就同時顯示,拼音有錯誤,用戶就會立即發現,又由於支持自動分詞與整句輸入,用戶不用去擔心是輸入一個詞語還是一句話,系統都能夠進行處理,如果沒有該詞語,系統也能夠自動學習並存檔,似乎具有了詞語輸入法的方便性與整句輸入法的智能性。到了1999年出現了另外幾個拼音輸入法軟體:拼音加加、自由拼音輸入法和考拉輸入法,拼音加加軟體開始支持在不切換輸入法情況下直接用Enter直接鍵入英文字母
在90年代,雙拼輸入法和相應的輸入法軟體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雙拼輸入法誕生了多種方案,如自然碼輸入法軟體提供的自然碼方案,更採用雙拼加偏旁或筆劃的音形結合方式編碼,提供了一種快速輸入漢字的途經,這已經超出了拼音輸入法的范疇,嚴格來說自然碼雙拼不屬於純拼音,而是一種音形碼。此外微軟、拼音之星、拼音加加、小鶴雙拼等都提供了各自不同的雙拼方案。
進入新世紀後,拼音輸入法軟體功能趨於成熟,正式進入了智能拼音輸入法時代,這時產生的拼音輸入法軟體主要是整合以前拼音輸入法軟體優點,提供了更大的詞庫,軟體的智能性也更強,還擁有了更強的學習能力。
2000年初出來的智能狂拼也提供了更智能的輸入方式。而紫光拼音輸入法是在考拉輸入法的基礎上開發而成,提供了一個更大的詞庫,增加了智能組詞,也就是說用戶連續輸入9個字以內的拼音串,系統能夠自動轉換成漢字,而不論是否有這個詞語,系統根據詞頻高頻先見的方式給出一個詞語串的組合。紫光輸入法最終成了用戶最喜歡的輸入法之一。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2006年6月由搜狐公司推出的一款Windows平台下的搜狗拼音輸入法。搜狗拼音輸入法是基於搜索引擎技術的新一代的拼音輸入法產品,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備份自己的個性化詞庫和配置信息。搜狗拼音輸入法一經出來很快取代了智能ABC輸入法而成為中國現今主流漢字輸入法。
在搜狗輸入法出來後,谷歌、騰訊、網路和微軟也相繼推出了同一類型的智能拼音輸入法:谷歌拼音輸入法、QQ拼音輸入法、網路輸入法、必應輸入法。
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流行,很多IT企業又開發了Android、iPhone、iPad的拼音輸入法,如網路手機輸入法、QQ手機輸入法、搜狗手機輸入法等。這些輸入法延續了電腦上輸入法的特點,同時輸入法軟體針對觸屏的特點,從而提供了更為靈活的輸入方式。
在台灣的拼音輸入法則以注音輸入法為主,與大陸類似都是在輸入法軟體方面不斷得到完善和改進,變得更加智能。與大陸不同的是,大陸拼音輸入法一致採用英文26鍵作為拼音輸入法的鍵位,而台灣使用的注音輸入法鍵位設置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從40鍵到30鍵,再到26鍵都有人使用。因為注音符號與鍵盤的英文字母並不是一一對應的,所以注音符號設置鍵位的時候往往採用數字鍵和符號鍵作為編碼。
在香港人則流行粵語拼音輸入法(又名廣東話輸入法),利用漢字的粵語讀音,在電腦上輸入漢字。由於粵語拼音缺乏統一的拼音標准辦法,各種軟體的拼音法並不一致,故有礙粵語拼音輸入法進一步的發展和普及。 雖然拼音輸入法簡單易學,但是漢字同音字現象之多所導致的重碼率居高不下,即使輸入片語重碼也是相當高,縱然加上雲輸入功能也無法完全做到精確地輸入文字,所以在拼音編碼外就涌現了大量的編碼方案,主要有形碼和音形碼兩類,這些編碼往往比拼音輸入法具有更低的重碼率,熟練後可以很快地輸入漢字。中國大陸最早出現並流行開來的形碼輸入法是由王永民於1983年發明的五筆字型輸入法。在台灣最早的形碼輸入法則是1976年由朱邦復發明之倉頡輸入法。
電腦在中國普及,第一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將漢字輸入到電腦中,拼音雖然可以作為漢字的編碼,製作成拼音輸入法,但是很長一段時間拼音輸入法的輸入漢字效率極其低下。為了能夠讓中文快速的在電腦上輸入,有的人拋棄英文鍵盤布局而另外設計了專門的中文鍵盤,這些鍵盤作為編碼的鍵數量有的為幾十個,甚至有的達到幾百個,但是這些方案並沒有實現中文的輕松或快速錄入。
直到 1983年8月,王永民推出了劃時代的五筆字型輸入法。五筆輸入法採用普通的電腦鍵盤,只使用英文字母鍵其中的25個參與編碼,不但可以讓我們輸入漢字,而且也極大的解決了輸入速度這一頑症。五筆字型完全依據筆畫和字形特徵對漢字進行編碼,是典型的「形碼」。五筆字型在發展過程中先後誕生了三種編碼方案,即86版和98版和新世紀版。作為國內第一個推廣的形碼輸入法,一經推出來,即受到很多用戶的熱捧,在80年代和90年代,很多人學習電腦的第一要務就是學習五筆字型輸入法,五筆的教學培訓班也遍地開花。
在80年後期還出現了另一個著名的形碼輸入法——鄭碼輸入法。鄭碼是鄭易里和女兒鄭瓏共同發明的一種中文輸入法,鄭碼相比於五筆更加規范,而且鄭碼輸入法要比五筆更加廣泛,因為微軟從Windows 95系統開始就內置鄭碼輸入法,成為系統默認自帶的輸入法,直到2012年的Windows 8才取消內置鄭碼輸入法。鄭碼推出後很快獲得中、美、英國專利授權,並通過國家級的鑒定,曾榮獲北京國際發明金獎和最優秀發明大獎;榮獲第22屆日內瓦發明金獎。為了解決繁體字與簡體字通用的問題,鄭碼採用字根雙編碼方式減少字根重碼,因採用按特徵檢索基根和區碼方式以及大多採用標準的偏旁部首記憶量增加不大較為易學。
在80年代和90年代,由於國家教委尚未有推薦輸入法方案,所以在中小學里教的漢字輸入法相當多,各個學校教漢字輸入法也不盡相同,有的教五筆字型,有的教自然碼,有的教肖碼等。雖然五筆字型輸入法可以快速錄入漢字,也在全國范圍內得到較為廣泛的商業推廣,但是五筆因為學習難度高,而且五筆編碼本身有不少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字根不符合漢字基本部件與違反筆順的問題,所以一直無法成為國家教委的推薦輸入法。
進入90年代後,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了關於研發輸入法的「八五」重點攻關項目。在1992年8月1日至3日,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及直屬的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了 「全國中小學教學漢字編碼規范與計算機漢字輸入系統」的研討會。最後與會代表認為,在目前的中小學計算機教學中,應主要使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計算機漢字輸入方法,而對形碼的選擇應持特別慎重態度,目的在於避免對語言文字的「污染」,並堅決反對用商業競爭或行政命令手段在中小學中強制推行不規范的漢字輸入編碼方案的做法。兩年後項目課題組推出了名叫「認知碼計算機漢字輸入系統」的形碼輸入法, 1995年國家教委推薦中小學使用認知碼,向全國中小學校全面推廣。
可是,由於認知碼自身存在很多欠缺,在推行之中遇到很大爭議和阻力。不少學術刊物紛紛載文討論認知碼,因為認知碼自身的致命缺陷,比如重碼率相當高、編碼規則復雜、易學性差、字根選擇缺乏正確的規范、簡碼的使用不科學,使這種後來研製出的官方編碼被批評家批駁得體無完膚,一蹶不振。最後認知碼全面推廣之事也不了了之。
在國家教委想方設法研發一種易學規范而又快速的輸入法同時,一種更優秀的輸入法——二筆輸入法已經在民間誕生。二筆輸入法是陳勁松於1992年發明的音形碼輸入法,採用拼音首字母與筆畫(兩個筆畫取一鍵)相結合的方式取碼。二筆輸入法直到2000年1月成立的廣東二筆軟體有限公司向外界推出二筆輸入法軟體後,才正式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二筆輸入法不但易學,還可以輸入文字打出像五筆一樣速度。二筆輸入法具有規范、易學、快速的特點,因此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評審而獲准進入中小學基礎教材,這是截止2013年唯一獲得批准進入中小學基礎教材的漢字輸入法。
由於廣東二筆軟體有限公司以高價銷售二筆輸入法軟體,而且當時(2000年到2004年期間)已經得到廣泛使用的智能ABC輸入法和五筆輸入法是免費的產品,只有很少人願意嘗試使用二筆。最終導致以經營二筆輸入法軟體為主要業務的廣東二筆軟體有限公司在2004年瀕臨倒閉。在另一方面,二筆輸入法以其優秀的特性吸引了不少二筆愛好者,還有些愛好者對二筆進一步改進和優化,同時對二筆輸入法軟體進行維護。二筆輸入法軟體大都能夠在互聯網上免費獲得和使用。
而隨著智能拼音輸入法時代的到來,特別是在2006年搜狗拼音輸入法的誕生後,非拼音類的形碼或音形碼輸入法受到的關注也就越來越少,而且不再有國家相關部門參與開發和推廣輸入法。但這並不影響眾多輸入法愛好者對輸入法編碼方案研究的熱情。很多愛好者研究輸入法都會從多面方面考慮,比如重碼率、易學性、對大字型檔的支持、輸入法按鍵的舒適程度等。
一些輸入法愛好者仍然想得到一個超低重碼率的輸入法,所以也就產生了GB2312-80字元集的6763個漢字中只有14個重碼字的張碼輸入法。在支持大字型檔方面,除了輸入法編碼本身外,更要輸入法軟體和字型檔或詞庫的支持,所以誕生了收錄全部七萬多個UNICODE漢字的海峰五筆軟體。而在輸入法編碼方案易學方面,至今依然沒有一個能夠超越二筆輸入法的編碼方法,能夠做到既高效又易學。
在台灣,中文輸入法也出現了非常多的輸入法編碼方案。1976年朱邦復發明第一個形碼輸入法——倉頡輸入法,發明輸入法後,朱邦復公開該輸入法,不收分文,使電腦漢化得到很大的進展。所以台灣的Windows操作系統都內置有倉頡輸入法。也成為台灣最流行的形碼輸入法之一。成倉頡輸入法出來之後又誕生了一批形碼輸入法,像王贊傑發明了大易輸入法,廖明德發明了行列輸入法,和倉頡輸入法一樣,這些輸入法作者開放輸入法專利,所以同樣內置到了Windows系統中。在台灣使用人數最多的形碼輸入法是嘸蝦米輸入法,這是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台灣人劉重次發明的一種形碼輸入法。 通常我們所說的輸入法都指電腦普通鍵盤或手機鍵盤上的輸入法,包括拼音、形碼和音形碼。除了這些通常意義的輸入法外,還有語音輸入、手寫輸入,以及速錄技術等,這類輸入法技術的發展既與普通鍵盤輸入法發展息息相關,又獨立於普通鍵盤輸入技術。
漢字語音輸入是利用語音識別技術將語音轉換為文字的輸入方法,通常是採用馬爾可夫信息模型進行統計處理和基於規則方法進行歧義判別。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IBM終於推出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系統ViaVoice,這是當時語音識別中的佼佼者。與此同時國內很多從事漢字語音識別研究的人員運用在研究所或大學學到的知識或研究成果,建立了巨大的中文語言資料庫(又叫語料庫),推出了中文普通話的語音輸入系統。科大訊飛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智能語言技術提供商。在個人電腦上要實現語音輸入中文往往還需要外接設備。而今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很多智能手機的輸入法都自帶語音輸入功能,如網路手機輸入法、訊飛語音輸入法等都具有語音輸入的方法,用戶也可以方便地利用手機進行語音輸入文字。但是,語音輸入有還不能提高非常精確的文字輸入。
除了語音輸入文字外,手寫也是一種常見的輸入漢字方法。手寫輸入法是在手寫板或觸屏手機屏幕直接書寫的中文輸入方式。1997年就已經出現了基本可以使用的手寫漢字輸入系統,採用了基於語義句法的模式識別方法。20世紀90年代也誕生了不少手寫產品,比如中自公司的「漢王99」和摩托羅拉公司的「慧筆」。但是在隨後幾年裡手寫並沒有得到廣泛使用,直到觸屏手機的出現,特別是在智能手機和平板流行後,手寫輸入法才得到更加廣泛使用。
速錄技術嚴格來說並不屬於輸入法編碼方法,速錄所用到的編碼方法實際上也就主要為三種:拼音、形碼和音形碼。速錄一般面向特定的領域,速錄師就業面向政府機關、司法系統。這些領域對於文字的錄入速度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在會議,速錄師可以邊聽邊將文字打出來,就像文字立即出現在眼前。另外速錄的鍵盤通常也不同於普通鍵盤,而採用速錄鍵盤,如亞偉速錄採用國際通用的速錄鍵盤。
亞偉速錄是最早的一種中文速錄技術,採用拼音輸入方式,由唐亞偉於1993年發明。亞偉速錄也是如今最廣泛的中文速錄技術。在亞偉速錄之後又出現了其他多種速錄技術,如國育速錄、超音速錄、飛耀速錄、五筆雙打等。
雖然速錄使用的編碼方案通常為拼音方案(也有少數採用五筆或二筆方案),經過特殊的編碼組合,但是大多數都採用並擊技術,並擊需要每次多個手指分別按下多個不同的鍵,可以有效地提高擊鍵效率,從而也就突破了普通鍵盤每分鍾200到300字的極限速度,而達到每分鍾600字以上的速度。

『玖』 中文輸入法最早是誰發明的 於何時誕生

大眾普遍認為的,中國最早的中文輸入法,是從70年代末期或者80年代初期個人電腦PC開始誕生的,從1981年國家標准局發布《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元集基本集》GB2312-80以來,個人計算機上開始使用五筆或者拼音輸入漢字才是輸入法廣為使用的真正開始。

台灣的中文漢字輸入法歷史可追溯至1976年由朱邦復發明之倉頡輸入法開始。

(9)漢字打字發明擴展閱讀:

20世紀90年代後,拼音輸入法軟體開始支持片語輸入和整句輸入。

1993年初北京大學的朱守濤先生發明發明了智能ABC輸入法,後被微軟收購內置到Windows系統中,隨後幾年中智能ABC輸入法成為了中國大陸使用人數最多的輸入法軟體。

90年代,雙拼輸入法和相應的輸入法軟體得到了快速發展。雙拼輸入法誕生了多種方案,如自然碼輸入法軟體提供的自然碼方案,更採用雙拼加偏旁或筆劃的音形結合方式編碼,提供了一種快速輸入漢字的途經,這已超出拼音輸入法的范疇,嚴格說自然碼雙拼不屬於純拼音,而是一種音形碼。

Windows系統流行的中文輸入法軟體有搜狗拼音輸入法、搜狗五筆輸入法、網路拼音輸入法、QQ拼音輸入法、QQ五筆輸入法、谷歌拼音輸入法極點中文漢字輸入法平台等。

這些輸入法默認情況下帶有拼音輸入法和五筆字型輸入法等編碼方法,有的還可以通過自定義設置而實現其他多種輸入方式,如手寫、筆畫、二筆、鄭碼等輸入方式。在Linux發行版、Mac OS X系統以及智能手機中的輸入法框架一般集成多種流行的輸入法編碼,可以在同一個輸入法軟體下自由切換各種不同輸入法。

(9)漢字打字發明擴展閱讀:網路-中文輸入法

『拾』 電腦拼音輸入法是誰發明的

經常使用電腦的人都知道,電腦輸入法中有一種叫「微軟拼音漢字輸入法」,能夠大大提高輸入速度,讓很多使用者受益匪淺。它的發明者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王曉龍教授 王曉龍早在讀碩士研究生的時候就開始了漢字輸入技術研究。怎樣才能在輸入少量信息量的情況下,讓計算機做出最有效的信息處理呢?他想到了小學生學習時常被聽寫。如果能用聽寫模擬過程代替計算機的輸入法,輸入一些信息不就會輸出整句整句的話了嗎?既然人能聽明白一句話並把它准確地默寫出來,那麼擁有人工智慧的計算機也一定能。有了這一目標,他開始潛心研究。 殫精竭慮,幾度寒暑,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王曉龍開發的漢字語句輸入法成型了。然而實踐發現,它的准確率卻只有60%至70%,和王曉龍當初的設想有很大差距。 最復雜的問題也許需要最簡潔的思路。王曉龍又想到了小學生識字的過程——開始不認字,學一遍下次就認識了。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編寫程序,很快就有了收獲,新的發現讓語句輸入法准確率提高到了90%以上。 1996年,他與美國微軟公司達成協議,授權美國微軟公司在Windows操作系統上使用該技術,也就是今天被廣泛使用的微軟拼音輸入法。 1996年,他終於認識到宣傳推廣不是他的長項,他與微軟公司達成協議,授權美國微軟公司在Windows操作系統上使用該技術,也就是今天被廣泛使用的微軟拼音輸入法。這也是迄今為止微軟公司在中國開發的惟一項目。

閱讀全文

與漢字打字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