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斯諾克選手排名名單,斯諾克最開始是誰發明的
關於斯諾克的起源,業界沒有特別明確的定論。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在19世紀晚期,檯球運動風行於駐扎在印度的英國軍隊中,當時流行的玩法是黑球入袋(Black Pool)。這種玩法用1個白球,15個紅球和1個黑球。1875年的一天,駐扎在印度賈巴爾普爾(Jubbulpore)的英國陸軍上校內維爾·張伯倫(Neiville Chamberlain)和他的戰友們覺得這種玩法過於簡單、乏味,便決定增加黃色、綠色和粉色3個綵球上去。不久,又嫌不夠,再加上了棕色和藍色球。這種新玩法很快流行開來,從而導致了斯諾克檯球的誕生。而斯諾克一詞則是當時英國軍隊中對軍校一年級新生的流行叫法。這使得斯諾克被這些軍人們用來稱呼這種新玩法的初學者,最終則成為了這項運動的名稱。
至於選手名單,職業非職業的,那就人數眾多了。以下是截止2017年斯諾克中國公開賽的世界排名前129位的名單:
1馬克·塞爾比 英格蘭
2賈德·特魯姆普 英格蘭
3斯圖爾特·賓漢姆 英格蘭
4丁俊暉 中國
5肖恩·墨菲 英格蘭
6約翰·希金斯 英格蘭
7巴里·霍金斯 英格蘭
8傅家俊 中國香港
9尼爾·羅伯遜 澳大利亞
10阿里斯特·卡特 英格蘭
11馬克·艾倫 北愛爾蘭
12羅尼·奧沙利文 英格蘭
13梁文博 中國
14凱倫·威爾遜 英格蘭
15安東尼·麥克吉爾 蘇格蘭
16瑞恩·戴 威爾士
17馬克·威廉姆斯
18馬丁·古爾德
19喬·佩里
20大衛·吉爾伯特
21馬克·金
22里奇·沃頓
23邁克爾·霍爾特
24斯蒂芬·馬奎爾
25安東尼·漢密爾頓
26阿蘭·麥克馬努斯
27邁克爾·懷特
28本·沃拉斯頓
29格雷姆·多特
30盧卡·布雷切爾
31羅伯特·米爾金斯
32湯姆·福德
33馬修·賽爾特
34馬克·戴維斯
35多米尼克·戴爾
36詹米·瓊斯
37周躍龍
38塔猜亞·烏努
39吉米·羅伯遜
40馬修·史蒂文斯
41麥克·鄧恩
42彼得·艾伯頓
43科特·馬福林
44肖國棟
45弗蓋里·奧布萊恩
46馬克·喬伊斯
47於徳陸
48斯圖爾特·卡林頓
49安德魯·希金森
50羅比·威廉姆斯
51大衛·格雷斯
52田鵬飛
53山姆·拜爾德
54羅瑞·麥克勞德
55傑克·利索夫斯基
56李行
57羅賓·赫爾
58奧利弗·萊恩斯
59加里·威爾森
60伊恩·伯恩斯
61阿爾菲·博登
62丹尼爾·威爾斯
63顏丙濤
64海珊·瓦菲
65克里斯·瓦克林
66斯科特·唐納德森
67喬·斯威爾
68德差瓦·普京
69肯·達赫迪
70羅斯·繆爾
71羅德·羅拉
72諾龐·桑坎姆
73奈吉爾·邦德
74詹米·柯普
75馬丁·奧唐納
76張安達
77吉米·伯恩特
78里斯·克拉克
79梅希文
80約翰·阿斯特利
81連姆·海菲爾德
82阿卡尼·宋沙瓦
83阿蘭·泰勒
84趙心童
85詹姆斯·瓦塔納
86西恩·奧沙利文
87邁克爾·喬治奧
88保羅·戴維森
89艾登·拉爾夫
90米切爾·曼恩
91李·沃克
92桑德森·蘭姆
93吉米·懷特
94張永
95傑卡·瓊斯
96山姆·克雷格
97杜恩·瓊斯
98阿迪亞·梅塔
99王雨晨
100達利爾·希爾
101弗雷澤·帕特里克
102詹姆斯·卡希爾
103克雷格·斯蒂德曼
104哈瑪德·米亞赫
105亞歷克斯·博格
106塗振龍
107加雷斯·艾倫
108伊戈爾 · 菲格雷多
109哈曼茲·阿卡巴
110亞當·達菲
111埃利奧特·斯萊塞
112悉尼·威爾遜
113伊恩·普利斯
114喬什·布瓦洛
115克里特斯納特
116方雄慢
117邁克爾·懷德
118曹宇鵬
119克里斯托弗
120布亞瑞特·柯亞提坤
121陳喆
122傑米·巴雷特
123庫爾特·鄧納姆
124傑森·韋斯頓
125大衛·約翰
126肉孜買買提
127伊特諾·桑托斯
128哈特姆·亞森
129里奧·費爾南德茲
2. 斯諾克誰發明
英國陸軍上校內維爾·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
雖然檯球運動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5世紀,但斯諾克(Snooker)的發明則相對晚了許多。關於斯諾克的起源,一個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在19世紀晚期,檯球運動風行於駐扎在印度的英國軍隊中,當時流行的玩法是黑球入袋(Black Pool)。這種玩法用1個白球,15個紅球和1個黑球。1875年的一天,駐扎在印度賈巴爾普爾(Jubbulpore)的英國陸軍上校內維爾·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和他的戰友們覺得這種玩法過於簡單、乏味,便決定增加黃色、綠色和粉色3個綵球上去。不久,又嫌不夠,再加上了棕色和藍色球。這種新玩法很快流行開來,從而導致了斯諾克檯球的誕生。而斯諾克一詞則是當時英國軍隊中對軍校一年級新生的流行叫法。這使得斯諾克被這些軍人們用來稱呼這種新玩法的初學者,最終則成為了這項運動的名稱。
1885年,當時的英國英式檯球冠軍約翰·羅伯特(John Roberts)在印度旅行時見到了張伯倫並從他那裡知道了斯諾克這種新玩法。回國後,羅伯特就把斯諾克檯球帶回到英格蘭。但是,當時正處於英式檯球熱,斯諾克檯球並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直到20世紀30年代,英式檯球日漸衰落,許多名手才逐漸轉向斯諾克檯球。這其中包括斯諾克檯球的傳奇人物喬·戴維斯(Joe Davis)。戴維斯首先意識到了控制主球走位的重要性。在此之前,打斯諾克檯球的普遍策略是在將明顯可以打進的球入袋之後做一桿斯諾克防守。而喬·戴維斯通過良好的意識和精湛的桿法控制主球的走位,連續得分能力明顯增強,大大提高了斯諾克運動的水平。從此斯諾克檯球才開始在英國興盛起來,並流行到世界各地。
斯諾克錦標賽肇始於1916年,當時舉辦了首屆英格蘭業余斯諾克錦標賽。1927年,在喬·戴維斯等人的努力下,第一屆斯諾克檯球世界職業錦標賽在倫敦成功舉辦,並由喬·戴維斯本人獲得冠軍,贏得6.10英鎊(今約200英鎊)的獎金。喬·戴維斯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出色的斯諾克選手,在其1946年淡出世錦賽時,之前歷屆世界職業錦標賽的冠軍都為其獲得。
斯諾克檯球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遭遇了一個低潮,甚至於嚴重到1958年至1963年間沒有任何錦標賽舉行。直到1969年,情況才迎來了轉機。當時英國廣播公司(BBC)為了推廣新的彩色電視廣播,發起了新的斯諾克錦標賽Pot Black。彩色的斯諾克檯球和選手們的精彩表現很快吸引了觀眾的興趣,斯諾克檯球和彩色電視節目一起得以迅速推廣。
幾年之後,世界職業錦標賽也開始電視轉播。斯諾克檯球開始成為一項主流的職業運動,並於1977年引入世界職業選手排名。大量的資金開始注入這項運動,以史蒂夫·戴維斯(Steve Davis)為代表的新一代斯諾克職業選手不斷涌現。在1982年,史蒂夫·戴維斯打出了歷史上首個電視轉播中的147分的滿分桿。這些頂尖選手成為百萬富翁。當時甚至有一首由Chas&Dave演唱的關於斯諾克的滑稽歌曲Snooker Loopy登上了音樂排行榜。
斯諾克黃金時期的高潮出現在1985年的世界錦標賽決賽上,盡管兩位選手鏖戰到凌晨,但仍有近1850萬(相當於當時英國三分之一的人口)觀眾通過電視轉播看到了丹尼斯·泰勒(Dennis Taylor)以一技重擊將最後一個球送入袋口之後舉起獎杯慶祝的場景。斯諾克在英國持續廣泛地流行,成為僅次於足球擁有第二多電視觀眾的一項運動。
3. 檯球是誰發明的
檯球是一項在國際上廣泛流行的高雅室內體育運動。是一種用球桿在台上擊球、依靠計算得分確定比賽勝負的室內娛樂體育項目。檯球也叫撞球。
大約在14世紀,據說由倫敦一家名叫Billsyard的當鋪老闆為娛樂消遣而發明的,檯球的英文名稱即源於此。至18世紀末,檯球作為一種游戲在英國民間很是盛行。19世紀初,世界上第一個公共檯球室在倫敦開設。最早的檯球,桌面上只有兩個白球,之後法國覺得缺少挑戰性,就增添了一個紅球並改進打法。再往後英國人又將其發展成為在今天十分流行的落袋檯球。
現在的檯球已發展成多種多樣:有俄式落袋檯球、英式落袋檯球、開侖檯球、美式落袋檯球和斯諾克檯球,其中斯諾克最為普遍,而且被官方認可,已成為一項比賽項目。
檯球於100年前傳入我國,現在各大娛樂場所似乎都少不了它。
21世紀初,中國人將當時較為主流的美式檯球、英式檯球及花式九球各自的優勢特點融合為一體,並以以和為貴的中國文化為主旨又賦予了更多的娛樂與智能元素,將檯球的尺寸、進球開口(十個)、檯球的數量、規格、構造及規則等進行改進;由於其結合了世界各國的文化,很快就迅速發展成為今天風靡流行的中式斯諾克檯球。
4. 斯諾克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關於斯諾克的起源,一個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在19世紀晚期,檯球運動風行於駐扎
在印度的英國軍隊中,當時流行的玩法是黑球入袋。這種玩法用1個白球,15個紅球和1個黑球。1875年的一天,駐扎在印度賈巴爾普爾的英國陸軍上校內維爾·張伯倫和他的戰友們覺得這種玩法過於簡單、乏味,便決定增加黃色、綠色和粉色3個綵球上去。不久,又嫌不夠,再加上了棕色和藍色球。這種新玩法很快流行開來,從而導致了斯諾克檯球的誕生。而斯諾克一詞則是當時英國軍隊中對軍校一年級新生的流行叫法。
5. 檯球是誰發明的
檯球起源: 有人說檯球起源於法國,也有人說最先產生於英國,還有人說最早來自於西班牙和義大利。眾說紛紜,目前尚無確切考證資料。具有限的資料表明,最早的檯球游戲,桌面上只有兩個球。傳到法國,法國人又加入了一個紅球,英國人也跟著模仿。17世紀末,法國路易十四的隨身醫生要求國王每天飯後必須打檯球,隨之,檯球游戲在法國流行起來。最初檯球是用木料製成的,以後出現了象牙製造的。據說,一顆象牙只能制5個球,英國僅製作檯球每年就需要上萬頭大象,製造好的象牙檯球還要經過嚴格挑選,重量必須相同,因此價格非常昂貴!所以象牙檯球僅適合宮廷貴族們玩樂! 後來,被稱為美國塑料工業之父的海亞特,研製出一種用硝化纖維素、樟腦、酒精等化工原料混合製成的檯球,它大大降低了檯球的成本;隨後在1920年又出現了一種石碳酸脂鑄成的檯球。再一次使檯球的製造費用降低。此後,檯球在娛樂行業中,真正成為了大眾娛樂。 檯球從最早的兩個球開始,逐漸演變成現在的英式檯球、法式檯球等等。比較流行的英式斯諾克檯球,起源於1885年,這種打法已延續了一百多年。 檯球運動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歷史,檯球究竟起源於哪國?有的說是古希臘,有的說是法國,有的說是英國,也有的說是中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等眾說紛雲,其實都是根據傳說,所以很難肯定。但是,檯球起源於西歐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檯球在公元十四世紀,在英國的英格蘭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檯球活動非常受人們的重視,在一些富豪家庭里,不僅有豪華講究的檯球間,而且在進行打球活動時,還有嚴格的活動禮節,有的規定至今仍在沿用。如在打球時,有客人來,必須輕輕開門入室,不得高聲談話和喧叫,以免影響打球人的沉靜思考。又如在打球時,可以要求對方不要正面對著nn自己或靠近自己站立,不允許隨便揮舞球桿等不文明的舉動等。檯球是一種高雅的活動,現在檯球廳、室,也都有類似的不許高聲喧嘩和吸煙等明文規定。 1510年檯球出現在法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玩的檯球是「單個球」(Single Pool),在桌上放一個用象牙做的拱門(Port)和一根象牙立柱叫「王」(king),用勺形棒來打球,把球打進門或碰到柱上便可得分 由於法王路易十四的御醫建議國王餐後做檯球活動,有利於健身因此得到法王喜愛和關心,所以在十七世紀,檯球在法國逐漸風行起來,這可能就是檯球起源於法國的根據。據說檯球活動初始是在戶外地面上挖洞,把球用木棒打進洞內的一種玩法,後來才從室外改在室內桌子上活動。 自從檯球出現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並不是一出現就盡美盡善,而是在長期流傳中經過人們的不斷改進豐富,現已達到了比從較完善的程度。從前開始在室內桌子上玩球時,在桌子中心開了一個圓洞,後來又在桌子四角開了四個洞,洞的增加同時也激發了人們的玩球興趣,直到在桌子開了六個圓洞。才演變成了今天落袋式檯球球台的雛形。在球台的發展過程中還有過八角形球桌,在桌每邊開洞。共有八個洞,洞增多了,一盤球可以多容納幾個人來參加。 到了十九世紀初,檯球運動的發展開始走向成熟階段,在技術提高的同時,設備用具也隨之發展,許多大大小小的改進和發明創造不斷涌現。在檯球桌方面,原來用的球桌就是普通的木板桌子因受氣候影響木材變形,檯面平整很難保證,直接影響擊球技術的發揮。約在1827年開始採用石板做球台檯面,才有了光潔平整不變形的高質檯面。球台的台邊,最初是用毛屑或棉花包裹起來釘在台邊上來用。因為沒有彈性只能起到一種緩沖撞擊的作用。到1831年才開始用橡膠取代。1835年美國人費侖、1854年美國人半沙波尼蘭先後改進並發明了彈性良好的正規橡膠台邊。球桿的皮頭是誰發明改進的呢?現有兩種傳說:一種是,到十九世紀初所用的禿頭槌桿是一駐印度的法國士兵明誇特,在他受處罰時,強制長時間被迫練習中,他發現木製球桿的禿頭不好用,便在禿桿頭上加一塊皮頭,經過試用效果很好,便開始推廣了。 另一種說法是:皮革頭是由法國檯球名手米佳發明的,並在英國又發明了巧克粉,可以防止球桿擊球滑桿。檯球所用的「球」也有一段發展過程。最早使用的檯球,是用木材或黃銅做的,後來受印度象牙裝飾品和高級用具的啟發,因此象牙也被選用做檯球材料了。一隻象牙可以做五個球,根據當時需要估計,每年要有萬余頭大象的牙才能解決,用量之大實在可觀。由於檯球質量要求高,圓度要圓,每個球的重量要求要同,因受產品合格率的影響,價格昂貴,只能供王室貴族少數人享用,嚴重的阻礙檯球運動的普及與發展。 直至1868年檯球在西方國家廣泛發展,球的需求也隨之巨增,紐約一家檯球公司自願拿出一萬美元賞金,徵求象牙球的代用品。當時被譽為美國塑料工業之父的海亞特,用化學方法研製成功塑膠檯球,這項發明促進了檯球製造工業革命性的變化。同時也對檯球運動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海亞特也被美國檯球協會選進了名人館。最初玩的檯球,球台上只有兩只球,到1775年法國人又給加了一個紅球,英國人跟著仿效,此時在球台上便有了三個球。並把這種玩法叫「開侖」,擊球人把對方的球頂進球袋,或同時擊中兩個球稱「雙著」,都可以得分。這種玩法,就是我們現在玩的三球落袋式檯球的原始玩法,即英式檯球「比力」。 美國的檯球運動,是西班牙人於1504年經佛羅里達州傳入的。1607年,英國人又把檯球帶到維吉尼亞洲。1690年移居南卡羅來納的法國人也將檯球運動帶到美國。當時雖然多方面把檯球運動傳入美國,但並沒有很快得到發展,直到1800年以後才開始盛行起來。經過多年的研究發展,直到十九世紀中,對檯球的技術、比賽方法和規則等方面,做出重大的改進完善貢獻,直到在世界檯球運動中,獨創了美式檯球一大流派,與法式檯球、英式檯球並駕齊驅,現已流行於東西方。 關於檯球運動組織的建立,最早的國家是英國,於1885年由業余與職業球手組成了檯球協會,並制訂了第一套正式的比賽規則。1908年又由對立的一方組成了檯球管理俱樂部。於1919年,檯球協會和檯球管理俱樂部達成合並協議,組建了英式檯球和斯諾克檯球的最高組織為檯球聯合會,主持兩種檯球的比賽和制訂規則。 1940年成立了世界檯球聯盟,是國際檯球活動的組織機構,總部設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行政中心設在西班牙的巴塞羅納。世界檯球聯盟負責世界性的檯球比賽。全世界許多國家都開展有檯球活動,並建立有檯球協會。加入世界檯球聯盟的國家已有三十多個,都是該聯盟的會員國。美國檯球協會成立於1948年,是美國各種檯球運動的最高統轄機構,會址在芝加哥。於1965年該協會又設立了一座檯球名人館,保存檯球史上的重要資料及傑出人物的光榮記錄。檯球最早傳到亞洲的國家是印度和泰國,後來是日本,傳入中國是在十九世紀清朝未朝。解放前,只有大使館、租界地和北京、上海、廣州、哈爾濱、藩陽等幾大城市私人開辦的小規模的檯球廳室,只有幾張球台。 解放後,在上海有蔡國紀和新鑫兩家小廠生產製造球台,終因剛剛解放不久,根據當時群眾的經濟生活狀況,參與檯球活動為時尚早。因此,僅僅維持幾年就結束了。現在伴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檯球也和其他運動一樣得到普到普及發展,大中城市許多體育場館、俱樂部、娛樂中心、大賓館、飯店都沒有檯球廳、室。許多大中小村鎮、大街小巷遍布檯球設攤。 1986年,我國成立了中國檯球協會,各省市也相繼成立地方的檯球協會。1960年,舉辦了第一次全國檯球賽。1985年又在天當和上海先後舉辦了第二次全國檯球邀請賽。1986年11月又舉辦了第二次全國檯球邀請賽。特別是1987年3月5日至8日,在北京舉行的健牌杯中國國際檯球大賽,可以說是一次世界檯球第一流名手雲集的大賽,美國有八位世界檯球高手和中國八位選手參加比賽。這八位世界排名第一的有史蒂夫.戴維斯、第三的丹尼斯.泰勒、第五的吉米.懷特、第七的威利.索恩、第八的特里.格里菲斯、第十的托尼.米奧、第十三的尼爾.福爾茲、第十六的雷克斯.威廉斯。他們的精采表演使我國觀眾大飽眼福,最後威利.福爾茲以5比2擊敗吉米.懷特奪得冠軍。八位中國選手雖在第一輪比賽中被淘汰,但張燕斌在對吉米.懷特的比賽中贏了一局。通過這次電視轉播,全國約有一億觀眾欣賞了這次高水平轉播,在我國撳起了一股檯球熱。 1994年在北京第四十中學與星偉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聯合首次創辦了檯球運動專業班,引起了考生、家長和社會的青睞,並得到亞洲與世界台聯的支持。為貫徹「中國檯球走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培養國家急需的有文化理論和高技術水平的新型檯球運動員、裁判員和管理人材,1995年在檯球專業班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中國第一所「北京檯球運動學校」。1996年星偉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又與北京體育大學聯合創建了運動系檯球項目,為中國培養高級檯球專業人材創造了條件。
6. 斯諾克是誰發明的
雖然檯球運動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5世紀,但斯諾克(Snooker)的發明則相對晚了許多。關於斯諾克的起源,一個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在19世紀晚期,檯球運動風行於駐扎在印度的英國軍隊中,當時流行的玩法是黑球入袋(Black Pool)。這種玩法用1個白球,15個紅球和1個黑球。1875年的一天,駐扎在印度賈巴爾普爾(Jubbulpore)的英國陸軍上校內維爾·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和他的戰友們覺得這種玩法過於簡單、乏味,便決定增加黃色、綠色和粉色3個綵球上去。不久,又嫌不夠,再加上了棕色和藍色球。這種新玩法很快流行開來,從而導致了斯諾克檯球的誕生。而斯諾克一詞則是當時英國軍隊中對軍校一年級新生的流行叫法。這使得斯諾克被這些軍人們用來稱呼這種新玩法的初學者,最終則成為了這項運動的名稱。 1885年,當時的英國英式檯球冠軍約翰·羅伯特(John Roberts)在印度旅行時見到了張伯倫並從他那裡知道了斯諾克這種新玩法。回國後,羅伯特就把斯諾克檯球帶回到英格蘭。但是,當時正處於英式檯球熱,斯諾克檯球並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直到20世紀30年代,英式檯球日漸衰落,許多名手才逐漸轉向斯諾克檯球。這其中包括斯諾克檯球的傳奇人物喬·戴維斯(Joe Davis)。戴維斯首先意識到了控制主球走位的重要性。在此之前,打斯諾克檯球的普遍策略是在將明顯可以打進的球入袋之後做一桿斯諾克防守。而喬·戴維斯通過良好的意識和精湛的桿法控制主球的走位,連續得分能力明顯增強,大大提高了斯諾克運動的水平。從此斯諾克檯球才開始在英國興盛起來,並流行到世界各地。 斯諾克錦標賽肇始於1916年,當時舉辦了首屆英格蘭業余斯諾克錦標賽。1927年,在喬·戴維斯等人的努力下,第一屆斯諾克檯球世界職業錦標賽在倫敦成功舉辦,並由喬·戴維斯本人獲得冠軍,贏得6.10英鎊(今約200英鎊)的獎金。喬·戴維斯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出色的斯諾克選手,接下來的歷屆世界職業錦標賽的冠軍都為其獲得,直到其1946年淡出世錦賽。 斯諾克檯球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遭遇了一個低潮,甚至於嚴重到1958年至1963年間沒有任何錦標賽舉行。直到1969年,情況才迎來了轉機。當時英國廣播公司(BBC)為了推廣新的彩色電視廣播,發起了新的斯諾克錦標賽Pot Black。彩色的斯諾克檯球和選手們的精彩表現很快吸引了觀眾的興趣,斯諾克檯球和彩色電視節目一起得以迅速推廣。 幾年之後,世界職業錦標賽也開始電視轉播。斯諾克檯球開始成為一項主流的職業運動,並於1977年引入世界職業選手排名。大量的資金開始注入這項運動,以史蒂夫·戴維斯(Steve Davis)為代表的新一代斯諾克職業選手不斷涌現。在1982年,史蒂夫·戴維斯打出了歷史上首個電視轉播中的147分的滿分桿。這些頂尖選手成為百萬富翁。當時甚至有一首由Chas & Dave演唱的關於斯諾克的滑稽歌曲Snooker Loopy登上了音樂排行榜。 斯諾克黃金時期的高潮出現在1985年的世界錦標賽決賽上,盡管兩位選手鏖戰到凌晨,但仍有近1850萬(相當於當時英國三分之一的人口)觀眾通過電視轉播看到了丹尼斯·泰勒(Dennis Taylor)以一技重擊將最後一個球送入袋口之後舉起獎杯慶祝的場景。斯諾克在英國持續廣泛地流行,成為僅次於足球擁有第二多電視觀眾的一項運動。 希望對你有用
7. 檯球是誰發明的
檯球源於英國,它是一項在國際上廣泛流行的高雅室內體育運動。
大約在14世紀,據說由倫敦一家名叫Billsyard的當鋪老闆為娛樂消遣而發明的,檯球的英文名稱即源於此。至18世紀末,檯球作為一種游戲在英國民間很是盛行。19世紀初,世界上第一個公共檯球室在倫敦開設。最早的檯球,桌面上只有兩個白球,之後法國覺得缺少挑戰性,就增添了一個紅球並改進打法。再往後英國人又將其發展成為在今天十分流行的落袋檯球。
8. 斯諾克起源於哪個國家
英國。雖然檯球運動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5世紀,但斯諾克(Snooker)的發明則相對晚了許多。關於斯諾克的起源,一個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在19世紀晚期,檯球運動風行於駐扎在印度的英國軍隊中,當時流行的玩法是黑球入袋(Black Pool)。這種玩法用1個白球,15個紅球和1個黑球。1875年的一天,駐扎在印度賈巴爾普爾(Jubbulpore)的英國陸軍上校內維爾·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和他的戰友們覺得這種玩法過於簡單、乏味,便決定增加黃色、綠色和粉色3個綵球上去。不久,又嫌不夠,再加上了棕色和藍色球。這種新玩法很快流行開來,從而導致了斯諾克檯球的誕生。而斯諾克一詞則是當時英國軍隊中對軍校一年級新生的流行叫法。這使得斯諾克被這些軍人們用來稱呼這種新玩法的初學者,最終則成為了這項運動的名稱。
9. 檯球是誰發明的
1969年,約翰.斯潘塞(John Spencer)贏得了他三次世界職業錦標賽冠軍的第一次。1970年,雷.里爾頓(Ray Reardon)贏得了他六次世界錦標賽冠軍的第一次。斯諾克的70年代,可以說是雷.里爾頓的年代。亞歷克斯.希金(Alex Higgins)奪得了1972年世界職業錦標賽的冠軍,而特里.格里菲思(Terry Griffiths)則獲得了這項大賽1979年的冠軍稱號。1980年的世界職業錦標賽的冠軍為克里夫.桑本(Cliff Thornburn)所獲得。從1981年起,這項代表世界斯諾克最高水平的錦標賽桂冠,便經常成了史蒂夫.戴維斯(Steve Davis)的囊中之物,在80年代裡,他六次奪得了這項大賽的冠軍,成為新一代的斯諾克霸主。 丹尼斯.泰勒(Dennis Tayler)在1985年的世界職業錦標賽擊敗史蒂夫.戴維斯的那場快賽,吸引了成千上萬名觀眾,創下了英國BBC電視台一千八百多萬觀眾的體育節目收視記錄。喬.約翰遜(Joe Johnson)贏得了1986年的冠軍、1986年的冠軍,1989年,史蒂夫.戴維斯又一次奪得這項大賽的冠軍,得到的獎金高達105,000英鎊。 現在,斯諾克檯球己廣泛地開展了地球的各個角落。亞洲同歐洲是發展最快的地區,1988—1989年,兩個世界排名賽首次分別在加拿大和法國舉行。接著,一些世界排名賽又相繼在香港、曼谷、杜拜舉辦。1988年的亞運會,檯球將被列為金牌項目。今日,斯諾克檯球己成為各國人民喜愛的一項國際性體育運動。 法國人
10. 檯球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
大約在14世紀,據說由倫敦一家名叫Billsyard的當鋪老闆為娛樂消遣而發明的,檯球的英文名稱即源於此。至18世紀末,檯球作為一種游戲在英國民間很是盛行。19世紀初,世界上第一個公共檯球室在倫敦開設。檯球
最早的檯球,桌面上只有兩個白球,之後法國覺得缺少挑戰性,就增添了一個紅球並改進打法。再往後英國人又將其發展成為在今天十分流行的落袋檯球。 現在的檯球已發展成多種多樣:有俄式落袋檯球、英式落袋檯球、開倫檯球、美式落袋檯球和斯諾克檯球,其中斯諾克最為普遍,而且被官方認可,已成為一項比賽項目。 檯球於100年前傳入我國,現在各大娛樂場所似乎都少不了它。 21世紀初,中國人將當時較為主流的美式檯球、英式檯球及花式九球各自的優勢特點融合為一體,並以以和為貴的中國文化為主旨又賦予了更多的娛樂與智慧元素,將檯球的尺寸、進球開口(十個)、檯球的數量、規格、構造及規則等進行改進;由於其結合了世界各國的文化,很快就迅速發展成為今天風靡流行的中式斯諾克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