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皮瓣發明

皮瓣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2 00:24:21

① 壁虎的腳毛研製成了壁虎膠帶,還有類似的嘛

科學家仿照壁虎的腳發明了「仿生壁虎腳」
壁虎腳趾上有數百個拍狀突起,稱為皮瓣,每個皮瓣上都生有數百萬剛毛,比人的頭發要細10倍。在顯微鏡下面,能看到每一個剛毛末端又分成數百個直徑只有幾百納米的更細的鏟狀絲,稱為鏟狀匙突(spatulae),能和攀爬物表面的分子發生引力作用。 壁虎腳趾上細絲和牆壁分子引力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稱為范德華力,這種引力能使它在玻璃上僅用一個腳趾就支撐起全部身體重量。卡特科斯基說,這種「黏合劑」還是單向的,只有向一個方向拉時,才能黏緊,而從另一個方向,則很容易取下來。

② 科學家仿照壁虎的腳發明了什麼

科學家仿照來壁虎源的腳發明了「仿生壁虎腳」
壁虎腳趾上有數百個拍狀突起,稱為皮瓣,每個皮瓣上都生有數百萬剛毛,比人的頭發要細10倍。在顯微鏡下面,能看到每一個剛毛末端又分成數百個直徑只有幾百納米的更細的鏟狀絲,稱為鏟狀匙突(spatulae),能和攀爬物表面的分子發生引力作用。 壁虎腳趾上細絲和牆壁分子引力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稱為范德華力,這種引力能使它在玻璃上僅用一個腳趾就支撐起全部身體重量。卡特科斯基說,這種「黏合劑」還是單向的,只有向一個方向拉時,才能黏緊,而從另一個方向,則很容易取下來。

③ 麻煩朋友幫忙找一下有關人體解剖學的資料

人體解剖學
一、人體解剖學的定義、分野和任務

人體解剖學(Human Anatomy)是一門研究正常人體形態和構造的科學,隸屬於生物科學的形態學范疇。在醫學領域,它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任務是揭示人體各系統器官的形態和結構特徵,各器官、結構間的毗鄰和聯屬,為進一步學習後續的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醫學課程奠定基礎。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科學文化的發展,人體解剖學由於所服務的對象不同,在研究方法、著重點和目的性等方面產生了差異,因而逐漸形成了若干獨具特色的分野:如按照組成人體的各系統,逐一研究和敘述各系統器官形態、結構和系統解剖學;按照人體的分部及醫療手術學的需要,研究和論述各體部內諸結構的形態、位置和毗鄰關系的局部解剖學;適應繪畫和雕塑等專業要求的藝術解剖學;研究人體器官和結構在體育運動和訓練中其形態構造和功能關系的運動解剖學;專門闡述臨床各種手術層次結構基礎的應用(手術)解剖學等。此外,由於研究手段不同,又有了以肉眼觀察和解剖操作為主的大體(巨視)解剖學和以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觀察組織——即微視和超微解剖學。還有專門以個體發生和發育過程和規律的人體胚胎學或人體發生學。

鑒於神經科學在近二十年的飛速發展和在下個世紀可能成為生物科學和帶頭學科的趨勢,以及參考發達國家醫學院校的課程設置,本教研室對原擔負的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兩門課程進行了改革,設立了大體解剖學和神經解剖學兩門課程,即將原中樞神經系統單獨設課,以適應世界神經科學的發展潮流,促進教學內容的迅速更新。其餘人體形態結構知識大部分內容,劃歸本門課程即大體解剖學講授。本課程的教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概要介紹人體各系統器官的結構知識,採用以講課為主,輔以必要的印證性實習,但對組成人體支架的骨骼系統,在此階段則要求掌握所需的全部內容。第二階段按組成人體的各個體部,逐一進行解剖觀察。基本方式是在教師提示後,學員根據教材獨立進行解剖操作,獲得人體形態結構的知識,並逐步培養和提高學員的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以及一定的解剖操作技巧。在此階段中穿插必要的理論性講課,主要任務是引導學員將實踐中所獲得的知識系列化、理論化。另外請有關臨床科室教師,講授一些結構內容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的意義,以開拓學員的眼界和思路,增添學習的興趣。

二、人體解剖學發展簡史

解剖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科學,在我國戰國時代(公元前500年)的第一部醫學著作《內經》中,就已明確提出了「解剖」的認識方法,以及一直沿用至今的臟器的名稱。在西歐古希臘時代(公元前500-300年),著名的哲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都進行過動物實地解剖,並有論著。

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解剖學著作當推蓋倫(Galen,公元130-201年)的《醫經》,對血液運行、神經分布及諸多臟器已有較詳細而具體的記敘,但由於當時西歐正處於宗教統治的黑暗時期,禁止解剖人體,該書主要資料均來自動物解剖觀察所得,故錯誤之處甚多。宗教統治在一千多年中嚴重地阻礙了科學文化的進步,也嚴重束縛了醫學和解剖學的發展。

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一場偉大的革命,資本主義萌芽,教會黑暗統治的桎梏開始被摧毀,「是一個產生學問上、精神上和性格上的巨人時代」(恩格斯語)。在此時期,人民的聰明智慧在科學和藝術的創作中得到較充分的體現,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堪稱這一時代的代表人物,他不僅以不朽的繪畫流傳後世,而且所繪的解剖學圖譜,其精確細致即使今日也令人嘆為觀止。該時,解剖學也涌現出一位巨匠——維扎里(Andress Vesalius, 1514-1564),他從學生時代,就冒著宗教迫害的危險,執著地從事人體解剖實驗,終於完成了《人體構造》的巨著,全書共七冊,不僅較系統完善地記敘了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形態和構造,還勇敢地擺脫了蓋倫權威的束縛,糾正了蓋倫許多錯誤的論點,從而使他成為現代人體解剖學的奠基人。與維扎里同時,一批解剖學者和醫生,發現了一些人體的結構,如歐斯達丘司(Eustachius)、習爾維(Sylvius)、瓦羅留(Varolio)、阿蘭契(Aranti)、保塔羅(Botallo)等,以他們名字命名的結構至今仍保留在解剖學的教科書中。嗣後,英國學者哈維(William Harvey 1578-1657)提出了心血管系統是封閉的管道系統的概念,創建了血流循環學說,從而使生理學從解剖學中分立出去。繼顯微鏡發明之後,義大利人馬爾匹基(Malcell Malpighi,1628-1694)用之觀察了動、植物的微細構造,開拓了組織學分野。18世紀末,研究個體發生的胚胎學開始起步。19世紀義大利學者高爾基(Camello Golgi,1843-1926)首創鍍銀浸染神經元技術,西班牙人卡哈(Rom』on Y cajal,1852-1934)建立了鍍銀浸染神經原纖維法,從而成為神經解剖學公認的兩位創始人。

十九世紀末葉和二十世紀初,由於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思想的影響,人體解剖學走上了繁瑣地孤立靜止地描述人體形態結構的境地,使部分學者感到彷徨和失望,認為解剖學已經成為「化石」,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完全看不到發展的前景。而另一部分學者從辯證的自然觀出發,開始從機能解剖學、進化形態學和實驗形態學等方面,尋求開拓的路徑。

隨著技術革命浪潮的涌動,近二十年來,生物力學、免疫學、組織化學、分子生物學等向解剖學滲透,一些新興技術如示蹤技術、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細胞培養技術和原位分子雜交技術等在形態學研究中被廣泛採用,使這個古老的學科喚發出青春的異彩,尤其是神經解剖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國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執行「百家爭鳴」繁榮科學技術的方針,醫學教育和解剖學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長足的進步,其間雖經「文革」十年的停滯和倒退,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撥亂反正,執行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政策,創建了良好的學術環境,尤其是改革開放政策,為我國解剖學工作者開創了學習和追趕發達國家先進科學技術的條件和可能,設備不斷完善和更新,條件逐步改善和提高,最為可喜的是一大批中青年解剖學工作者茁壯成長,正在為振興中華和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祖國的大業艱苦奮斗,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將以嶄新的面貌立足於世界解剖學界。

三、解剖學姿勢和常用的方位術語

為了正確描述人體結構的形態、位置以及它們間的相互關系,必須制定公認的統一標准,即解剖學姿勢和方位術語,初學者必須准確掌握這項基本知識,以利於學習、交流而避免誤解。

1.解剖學姿勢

為了闡明人體各部和諸結構的形態、位置及相互關系,首先必須確立一個標准姿勢,在描述任何體位時,均以此標准姿勢為准。這一標准姿勢叫做解剖學姿勢。即身體直立,兩眼平視前方;雙足並立,足尖朝前;上肢垂於軀干兩側,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側)。

2.常用的方位術語

上superior和下inferior:按解剖學姿勢,頭居上,足在下。在比較解剖學或胚胎學,由於動物和胚胎體位的關系,常用顱側cranial代替上;用尾側caudal代替下。在四肢則常用近側proximal和遠側distal描述部位間的關系,即靠近軀乾的根部為近側,而相對距離較遠或末端的部位為遠側。

前anterior和後posterior:靠身體腹面者為前,而靠背面者為後。在比較解剖學上通常稱為腹側ventralis和背側dorsalis。在描述手時則常用掌側palmar和背側。

內側medialis和外側lateralis:以身體的中線為准,距中線近者為內側,離中線相對遠者為外側。如手的拇指在外側而小指在內側。在描述上肢的結構時,由於前臂尺、橈骨並列,尺骨在內側,橈骨在外側,故可以用尺側ulnar代替內側,用橈側radial代替外側。下肢小腿部有徑、腓骨並列,脛骨在內側,腓骨居外側,故又可用脛側tibial和排側 fibular稱之。

內interior和外exterior:用以表示某些結構和腔的關系,應注意與內側和外側區分。

淺superficial和深deep:靠近體表的部分叫淺,相對深入潛居於內部的部分叫深。

3.軸和面

(一)軸axis:以解剖學姿勢為准,可將人體設三個典型的互相垂直的軸,即矢狀軸一為前後方向的水平線;冠狀(額狀)軸一為左右方向的水平線;垂直軸一為上下方向與水平線互相垂直的垂線。軸多用於表達關節運動時骨的位移軌跡所沿的軸線。

(二)面plane:按照軸線可將人體或器官切成不同的切面,以便從不同角度觀察某些結構。典型的切面有:矢狀面sagittal plane,是沿矢狀軸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將人體分為左右兩部分的縱切面,如該切面恰通過人體的正中線,則叫做正中矢狀面median sigittal plane;冠狀面或額狀面coronal plane or frontal plane,是沿冠狀軸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將人體分為前後兩部的縱切面,與矢狀面和水平面相垂直;水平面或橫切面horizontal plane or transverse plane, 為沿水平線所做的橫切面,它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與上述兩個縱切面相垂直。須要注意的是,器官的切面一般不以人體的長軸為准而以其本身的長軸為准,即沿其長軸所做的切面叫縱切面longitudinal section而與長軸垂直的切面叫橫切面 transverse section。

四、人體結構概況:

構成人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細胞cell,細胞與細胞之間存在著細胞質 intercellular substance。細胞間質是由細胞產生的不具有細胞形態和結構的物質,它包括纖維、基質和流體物質(組織液、淋巴液、血漿等),對細胞起著支持、保護、聯結和營養作用,參與構成細胞生存的微環境 microenvironment。眾多形態相似功能相近的細胞由細胞間質組合成的細胞群體叫做組織tissue,人體組織有多種類型,一般傳統地將之屬於四種基本組織,即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組織。以一種組織為主體,幾種組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特點的器官organ。一系列執行某種同一功能的器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統system。構成人體的系統有運動系統----包括骨、骨連接和肌,是人進行勞動、位移與維持姿勢等各項活動的結構基礎;內臟諸器官分別組成了消化系統----擔負攝入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殘渣排出;呼吸系統---進行氣體交換;泌尿系統----排出組織細胞代謝產生的終極產物;生殖系統----產生生殖細胞並形成新個體以延續種族;以及將上述執行新陳代謝的各系統聯系起來,為它們提供營養物質並運輸代謝產物的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包括中樞部分的腦和脊髓和遍布全身的周圍神經,以及做為特殊感受裝置的感覺器官,它們感受人體內外環境的各種刺激,並產生適當的應答;此外,還有散在於身體中功能各異的內分泌腺。人體各系統既具有本身獨特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又在神經系統的統一支配下和神經體液的調節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協同配合,共同完成統一的整體活動和高級的意識活動,以實現與瞬息萬變的內外環境的高度統一。

中國醫科大學解剖課程介紹

課程負責人
柏樹令教授

一、文革前,開拓進取,勵精圖治,教學科研學科建設體系不斷規范
中國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成立於延安(1941年),隨軍轉戰東北興山(1948年),1949年進駐沈陽,收編了國立沈陽醫學院(前身為滿洲醫科大學1911-1945)和原私立遼寧醫科大學(前身為私立盛京醫科大學1891-1949)的解剖學專家教授。解放後的第一任主任為原國立沈陽醫學院院長劉耀曦教授。
文革前,本教研室在教學工作上,堅決貫徹國家衛生部對學生管理的「三基、三嚴」要求,衛生部統考獲最佳成績,於頻、王崇信教授到國內各校介紹「貫徹」 「三基、三嚴」的教學經驗,獲得衛生部頒發的「貫徹三基三嚴優秀教學成果獎」一項,成為執行「三基、三嚴」的模範。組織翻譯了蘇聯童可夫的《解剖學》作為教材,補充了當時教材的不足。科學研究以針灸、針刺麻醉和凍傷、燒傷機理的研究為主線,在神經突觸結構和心血管形態學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文革後,博精奉獻,創新求實,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全面發展
文革後,在學校領導的支持和教研室於頻、何維為、李吉、高士濂、郭光文、等著名解剖學家和藝術家的拼搏下,使解剖學教材與輔助教材建設進入了繁榮時期,主編了國家規劃教材《人體解剖學》;作為副組長參編了《人體解剖學》第2版和第3版;主編了《系統解剖學》第4版等教材。郭光文等主編的《解剖學教學掛圖》等(獲國家出版署特等獎)和《人體解剖彩色圖譜》(獲衛生部優秀教材和雙效益獎);於頻、王序主編的《新編人體解剖圖譜》;高士濂、於頻主編的《人體解剖圖譜》等在全國醫學院校大規模推廣應用,促進了全國的解剖學教學工作。高士濂主編的《人體解剖學圖譜》(上、下肢分冊)、何維為等主編的《外科解剖學》等教輔教材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深受臨床外科工作者青睞。解剖實驗室建設取得新突破,獲「國家教委高校實驗室先進集體」稱號和獎勵。
科研工作,成績喜人。神經解剖方面:周圍神經損傷的研究、內臟神經的研究、腦血管的研究、抗衰老的研究,隨著腦研究所的成立和神經解剖研究室的建立而不斷深入,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9項,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各個研究方向均有所突破。
大體解剖學研究則以皮瓣的形態學研究和臨床應用為突破口。李吉教授發現的《前臂皮瓣》,成為世界上器官移植的數量最多的器官之一,被美國著名整形外科專家稱為「中國皮瓣」,獲得國家發明三等獎。新發現了人體全身22處游離皮瓣新供區,在國內外首次揭示了皮瓣循環的三維構築特點從而使中國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的游離皮瓣研究在全國佔有領軍地位。發表學術論文達200餘篇,以第一作者獲獎的有:李吉(1983)國家發明三等獎;李吉(1983)、高士濂(2000)、段坤昌(1997)、柏樹令(2001)分別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李吉(1982、1984、1988)、姜樹學(1985)分別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柏樹令(1995)、方秀斌(1989)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其它還有獲省部級三等獎以上的各種科技獎勵20餘項。
組織工程器官再造是現階段國際前沿科技攻關的亮點。中國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不僅完善了組織工程學博士點教學規范化運作機制(教材、實驗指導、CAI課件),在全國首先為本科生及研究生開設了新課外,在組織工程骨與軟骨的器官再造、血管及皮膚的再造,周圍神經等器官再造諸方面均有新的突破,有多項國家自然基金及省基金的支撐,共發表論文40餘篇,形成了較深厚的科研底蘊與知識沉澱,為未來的科技騰飛注入了活力。
學科建設突飛猛進的發展,解剖學學術帶頭人何維為教授在擔任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和校長期間,中國醫科大學成為中國解剖學會常務理事單位和遼寧省解剖學會理事長單位,他成為首位中國醫科大學的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他的後任李吉教授、呂永利教授、方秀斌教授、柏樹令教授等將學會職務繼承下來。同時這期間中國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成為國家首批博士點、碩士點授權單位(1981)和博士後流動站的進站點。
三、世紀之交,以CMB課題為支撐,深化教學改革,創建國家級精品課和解剖學教育平台。
進入九十年代以來,中國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在教師隊伍建設和教材建設主體化方面跨越式前進。目前有全國優秀教師一人,省優秀教師及省名師兩人,是中國解剖學會常務理事、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和遼寧省解剖學會理事長與秘書長單位;是全國醫學院校五年制本科教材《系統解剖學》5、6、7版和7年制與8年制規劃教材《系統解剖學》的主編單位, 還是衛生部十一五規劃《人體解剖學》(英文版)主編單位。中國醫科大學解剖學教研室已經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級精品課程、遼寧省重點學科和遼寧省優秀課程。解剖教研室又成為了博士後流動站站點,其下設置的組織工程研究室又被批准為博士點(2002年),解剖教研室共有6名博士導師,7名碩士導師,已培養博士生42人,碩士研究生86人。一批新的解剖學教材和輔助教材應運而生。呂永利主編《人體形態科學》高教出版社 2002年;姜樹學主編規劃教材《人體斷面解剖學1.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000年。柏樹令主編衛生部規劃教材《案例分析系列解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輔助教材有姜樹學主編《CT.MRI影像解剖學圖譜》和《斷面解剖與MRI.CT對照圖譜》均由遼寧科技出版社1998,2000年出版;曹郁琦主編《應用解剖彩色圖譜》遼寧科技出版社1996;高士濂、呂永利主編《實用腦血管圖譜》科學出版社2002;柏樹令、段坤昌主編了《人體解剖學彩色圖譜》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段坤昌、柏樹令主編的《皮瓣手術入路彩色圖譜》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段坤昌、李慶生、王振宇主編的《眼、耳、鼻、咽、喉應用解剖彩色圖譜》,段坤昌、王振宇、李慶生主編的《顱腦頸部應用解剖彩色圖譜》;段坤昌、李慶生主編的《頜面口腔應用解剖彩色圖譜》均於2006年由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呂永利主編《系統解剖學習題集》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年;呂永利 王振宇主編《人體解剖學習題集》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3;佟曉傑主編《人體解剖學復習應試指南》沈陽出版社1998等。
教學內容與方式、方法改革大手筆,全方位進行,形成自己教學改革特色。解剖學整合教學將《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組織學》、《斷層解剖學》融合起來,刪除互相重迭交叉部分,形成以120人為實驗組(4個班),360人為對照組(12個班)的大面積試點工作。歷時5年,取得了優秀成果,專家鑒定為國內領先水平,獲得國家教育部教學成果一等獎(2006)。
以問題為中心(PBL)的討論式教學方式改革,正在精心運作,有條不紊的進行。以運動系統、內臟學、心血管系統選擇適當問題,學生自己查閱文獻啟迪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為培養醫學精品人才服務。
以病例為中心(CBL)的解剖學教學改革,選擇腦干斷面形態結構部分,以該部分損傷的問題為出發點,啟發學生創新思維,調動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回歸基礎和科研見習的開展;解剖學知識競賽的舉辦,電視錄像教學和教學競賽及它第二課堂活動的運作,CAI課件的研製和多媒體教學方法改進等都極大地促進了解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加強質量建設,促進教學手段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現代化
解剖教研室的教學設備從最初的以標本為主、掛圖和模型為輔的解剖教學工具逐漸發展到現代化的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廣泛應用。
80年代中期各實驗室開始配備閉路電視,將事先由主講教師示範的實驗內容攝製成像,然後由控制中心傳送到各實驗室配合實驗課的學習,學生反映良好。
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現代的教學手段逐漸完善。解剖教研室在各辦公室均配備了供教師學習、備課和課件製作用電腦。在學校領導的關懷和重視下,在5個實驗室全部裝備了以計算機為主體的多媒體教學系統,用於教學的計算機總數達到40餘台。另外2個實驗室配備了以VCD、閉路電視為主體的演示系統。同時將我們自行開發製作的9個不同系列的多媒體課件,分別用在不同層次的教學中,使解剖教研室的教學條件逐漸完善。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條件與氛圍中,提高了學習質量。
解剖教研室現有數碼攝像機、照相機和投影機等設備多台,可隨時應用到教學中。
教學用屍體保持在3位數,教學掛圖儲備和應用一直保持15套,教學用模型保持5套在使用中,教學用深凍冰箱2台、實驗室共配備空調6台。
五、加強國家精品課管理和維護,充分發揮精品課的領軍作用
解剖教研室下大力氣,不斷完善更新中文全程錄像和雙語全程錄像。不斷充實和制備中文和英文新的CAI課件,用以提高質量,帶動全局。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使內涵建設的科技興校、質量興教的理念不斷落實,數字化教學體系,計算機模擬解剖學實驗及師生互動,顯微操作平台在改革過程中不斷建設,在建設過程中不斷發展。
在已取得的成績基礎上,解剖教研室全體教師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完善學科建設,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努力完善補充更新國家精品課程內容,保證其成為解剖學科的一面旗幟。

正常人體解剖學課程介紹

正常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屬於生物科學中形態學范疇,是醫學科學中重要的基礎課程。學習這門課程的目的,在於使學生按功能系統理解和掌握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正常形態結構和各器官系統之間的聯系,為學習其它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奠定必要的形態學基礎。只有在掌握了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基礎上,才能正確理解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否則就不能判斷人體的正常與異常,區別生理與病理狀態,更不能對疾病進行正確診斷和治療。醫學中1/3以上的名詞來源於解剖學,人體解剖學是學習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各學科的先修課。 在人體解剖學的教學中,加強智能和人才的教養,採用啟發式教學,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僅教知識,而且教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通過講課、學習教材、觀察標本,來培養學生的觀察事物、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適當地聯系臨床,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和目的性。 人體解剖學的教學,始終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教師不僅要講好課,更要注意加強實驗課,講課和實驗的比例為5:1左右。實驗課中,要強調觀察實物標本,也應輔以模型、掛圖和電化教育等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並結合活體觀察等其他形式,以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④ 毛發移植術價格大概是多少有知道毛發移植術價格的朋友告訴一下

毛發移植價格一般都是根據毛發移植技術、毛發移植數量來以及施行手術的醫師的行醫技術來決定毛發移植術價格的一般毛發移植技術缺陷大,那麼毛發移植價格就低,如,FUT-----即folicle unit transplantation. 這是最初發明的可以大量提取毛囊的技術。但是因為提取毛囊要割取後腦皮瓣導致術後會在割取皮瓣處留下一道寬約1cm左右,長約30cm的嚇人的疤痕,以及割取皮瓣會傷及後腦神經造成術後後遺症問題,所以FUT價格在三種主流的植發技術中的價格最低,不超過10RMB每毛囊單位目前FUE(Follicle unit extration)是普遍流行的一種毛發移植術,這種毛發移植術價格,要比FUT(folicle unit transplantation)高.因為這種技術改善了Fut(folicle unit transplantation)的缺點,FUE(Follicle unit extration)毛發移植不開刀可以免除開刀的痛苦以及避免因切割後腦皮瓣造成的嚇人的疤痕以及術後後遺症等問題。目前在中國FUE(Follicle unit extration)這種毛發移植術價格大致在10-20RMB之間. 每毛囊單位 SHT(Scarless Hair Transplantation)是最新發明的毛發移植術.。因為SHT(Scarless Hair Transplantation)完善了前兩種技術所存在的缺陷,所以目前為止SHT(Scarless Hair Transplantation)是最新近,最好的毛發移植術在全球范圍來說,且目SHT這種毛發移植術價格只有極少數機構掌握,所以SHT這種毛發移植術價格在10-30之間RMB每毛囊單位 關於毛發移植數量,不同的人要求移植不同的毛囊數量,少到幾百毛囊單位多到幾千毛囊單位。毛囊單位少,那麼毛發移植價格自然少,相反,毛發移植價格就多。 最後,不同的毛發移植醫師因為資歷以及技術和經驗不同而要求的毛發移植術價格不同。 所以毛發移植術價格就是由這三方面決定的。只要知道自己需要移植多少毛囊單位,那麼就可以計算出毛發移植術價格。

⑤ 我國古代很早就發明了齒輪傳動和皮帶傳動的裝置.

機械傳動機械傳動機械傳動有很多形式,主要可分為兩大類:①依靠機械摩擦驅動器之間的摩擦,包括轉讓的力量和運動的皮帶傳動,繩傳動和摩擦四輪驅動系統。摩擦傳動容易實現無級變速器,其中大多數是可以適應的軸間距較大的驅動器的場合,也能起到緩沖的作用和保護齒輪過載單,但該驅動器是高功率的場合,但不保證准確的傳動比。 ②依靠活躍的成員和追隨者參與的中間件嚙合傳遞動力或運動的齒輪傳動裝置,齒輪,鏈傳動,螺旋傳動和諧波傳動裝置。嚙合傳動可用於高功率的情況下,傳動比准確,但一般要求較高的製造精度和安裝精度。
產品類別:減速機,制動器,離合器,聯軸器,無級變速機,螺桿,滑動

機械驅動機構,可以提供電源的方式,方向或速度的發展歷史運動將被改變,即,要使用的機械發送目的地。中國古代變速機構是許多類型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除了上述的,像一個地震儀,鼓風機等,是產品的機械傳動。中國古代的傳動機構,主要齒輪傳動,繩傳動和鏈傳動。
1個齒輪。時報不遲引導車在西漢時期,西漢時期,記里鼓車,東漢張衡發明了液壓天文儀器,是非常復雜的齒輪傳動裝置。這些用來傳遞運動,強度要求不高的齒輪。至於生產中所用的齒輪,通過一個大的功率,它是必要的力通常是較大的,更高的強度要求。古代畜力,水力和風力提水,食品加工,如齒輪的應用。上翻車,例如,需要使用的齒輪傳動機構,定位和交付的運動去改變,去適應工作要求的翻車。
2,鏈傳動。鏈條,線束,在古老的中國商代早期,有銅鏈,也可在其他青銅器和玉器的裝飾鏈。秦銅車馬出土於西安,一個非常精緻的金屬鏈。但是,這不能被視為一個鏈驅動器。作為動力傳動鏈,出現在東漢。東漢時完成蘭發明了第一台翻車的轉移。根據其工作原理和運動的關系,可以看出,作為一個驅動鏈條。朝天上,下鏈輪,主動,從動的皮瓣周圍的四輪驅動鏈,傳動鏈滿足抬水件,因此,翻車是一個特殊的情況下,鏈傳動。平台到了宋代,蘇頌的渾天儀「階梯」實際上是一條鐵索,在水平軸驅動橫軸上通過的「階梯」,從而形成一個真正的鏈傳動。
3,盛帶驅動器。一種摩擦驅動模式。在西漢時期,四川產鹽在下沉,運水,牛帶動大滑輪,滑輪的繩索繞提高下沉工具,鹽水等。在西漢時期的手搖紡車,是一個典型的繩子驅動器。在西漢時期的石刻浮雕,手搖紡車圖件,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型機械傳動輪主動,用繩子主軸,大繩,手輪一轉,主軸旋轉數十個星期,非常高效率高。後出現的三,五,紡車,效率更高。元代游泳紡輪,繩驅動器。東漢末年,冶金工藝品的一項重要發明水排,爆炸。這根繩子驅動器的工作原理是:水電水平水車旋轉,和水車軸的配有一個大輪帶動小輪繩,小滑輪軸的上端的曲軸旋轉,通過連桿鼓風機鼓風驅動。這水是行爆炸有效性高價值數億馬爆炸。它的出現標志著東漢開發的機器已經出現在國內,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br傳輸類
機械驅動力傳輸來分,可分為:
1摩擦傳動。
鏈傳動。
3檔。
4皮帶傳動。
渦輪蝸桿傳動。
6的棘輪驅動器。
7曲軸,連桿驅動
8氣動驅動器。
9液壓傳動液壓刨
10萬向節傳動
11鋼絲繩驅動器(電梯是使用最廣泛的)
12耦合驅動器
13花鍵驅動。
傳輸模式詳解,
皮帶傳動皮帶傳動皮帶傳動的中間靈活的成員驅動器的機械傳動較為常見,特別是與V型皮帶驅動器驅動器,廣泛的應用。

皮帶傳動皮帶驅動類型是作為一個中間傳遞運動或動力驅動器的柔性構件使用的頻帶。
傳輸原理,在帶驅動器中被分為摩擦型(平帶驅動器,V型帶驅動器)和相互嚙合的類別。
大多在機械設備摩擦皮帶傳動皮帶驅動應用下面的例子來介紹的皮帶傳動V帶傳動的基本知識。
其次,皮帶驅動
傳動帶套在驅動帶輪1和從動帶輪2,施加一定的張力帶正壓帶和帶輪的接觸面之間產生的;絞盤的基本原理轉動時,依靠皮帶和皮帶輪之間的摩擦驅動被驅動的輪子轉動。
皮帶傳動的基本原理是依靠皮帶與皮帶輪之間的摩擦力來傳遞運動和動力。
特點和傳動帶驅動器比
皮帶驅動器的功能
彈性和摩擦傳動,因此,它具有結構簡單,傳動平穩,噪音低,可緩沖減震過載的皮帶打滑皮帶輪和其他部分從過載施加到中心的距離大的傳輸的優點。
皮帶驅動器也具有很多的缺點是:不能保證的精度的傳動比,傳動效率低(約0.90至0.94),與壽命短,不能在高溫下,易燃,油和水的場合。
2,驅動皮帶驅動比
皮帶驅動,驅動輪被稱為速度和從動車輪速度比的傳動比,一個符號表示。
4兩種形式,共同的皮帶驅動器
皮帶驅動,平帶驅動器和V型皮帶傳動。
1,的
平帶傳動平矩形橫截面的,工作是環狀的內表面與滑輪接觸的外表面的。平帶驅動器的結構簡單,平皮帶更薄,彎曲和扭轉,並因此適合於高速傳輸,交叉傳染或交錯軸平行的軸線之間的半交叉傳動
2,V型皮帶傳動
截面是一個等腰梯形,帶輪槽,兩側的表面接觸放置在工作中,產生較大的摩擦力,傳輸能力。
5,皮帶驅動的張緊裝置
皮帶驅動,磁帶以獲得所需的張力,在兩個皮帶輪中心距離應該是能夠調整;皮帶的張力,在驅動器中很長一段時間綁定到塑性變形和鬆弛現象,其傳輸容量降低,因此應是一般性的皮帶驅動張緊裝置。張緊的帶驅動器的方法來調整的中心距離和2種張緊輪,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形式的張力和自動張緊定期使用。
6,安裝和維護
做傳輸安裝,維修和維護工作必須是正確的順序,以提高效率的V形皮帶驅動器「中的V形皮帶的使用壽命延長,並確保皮帶驅動器的正常操作。 /> 1,V形帶必須被正確地安裝在正受皮帶輪槽,一般與輪輞的外邊緣平齊。 /> 2,保持平行的軸線的兩個滑輪的V形皮帶驅動器,和兩個相應的平面對稱的V形槽應重合。
3,拆卸,安裝的V型皮帶應該強調的小的中心距的兩個滑輪,以避免硬撬損壞V型皮帶或設備。設置好帶,中心距調整到正確的位置,松緊帶,中度。
4,V型帶驅動器必須安裝一個保護蓋,以防止影響由於潤滑劑,切割或其他碎片飛濺到V型帶驅動器,以防止發生意外的損傷。
5,一組V帶,損傷一般組替換,與新老混合。
齒輪
齒輪傳動裝置被安裝在驅動軸和從動軸製成的相互嚙合的齒輪的齒輪。該齒輪是最廣泛使用的一種形式的傳輸。
首先,齒輪
1,在齒輪傳動裝置的范圍的功率和速度,幾百幾千千瓦功率的基本特徵,從非常小的圓周速度,從非常小的越百每秒米。齒輪尺寸小於1毫米,大於10m。
2,齒輪嚙合傳動的齒輪的齒廓的一個特定的曲線,瞬時傳動比恆定,傳動平穩和可靠的。
3,傳動效率高,使用壽命長。
4,各種各樣的齒輪,並能滿足各種形式的傳輸的需求。
5,高精度齒輪的製造和安裝。

齒輪在齒輪的分類很多不同的類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
嚙合點,外齒輪傳動,內嚙合傳動齒輪。
不同點,齒輪直齒圓柱齒輪傳動,斜齒圓柱齒輪,人字齒圓柱齒輪,直齒錐齒輪的齒輪齒。
標準的直齒圓柱齒輪
直齒圓柱齒輪傳動齒輪是最基本的形式,它被廣泛地使用在機械傳動。的
稱為直齒圓柱齒輪的直齒圓柱齒輪的圓柱齒輪,被稱為直母線節圓的齒列。的
直齒圓柱齒輪參數
(1)的齒輪齒數z齒的總數稱為齒的數目。
(2)齒角一個
上的平坦的端部,橫向齒廓和節圓的徑向線的交叉處,在該點的切線的齒廓,銳角的多文件夾,名為牙形角。
標准要求的標准線齒輪的漸開線齒形角α= 20°。齒輪(3)的模數m
間距p除以圓周率π從供應商,稱為彈性模量,彈性模量的單位為mm,並且已經被標准化。常用的
齒輪
在除了正齒輪驅動器在其他類型的齒輪,斜齒圓柱齒輪,直齒錐齒輪和蝸桿傳動等。
1,斜齒圓柱齒輪
稱為螺旋圓柱齒輪,斜齒圓柱齒輪的齒輪線。
所述的斜齒圓柱齒輪的螺旋角的方向,分為2種L-齒輪和右旋齒輪,旋轉它的右手規則可用來確定。伸出右手,掌心朝上,四根手指點到齒輪的軸向方向,牙齒,以拇指方向一致相比,用右手,左手,反之亦然。
一對放置的圓柱形表面上的螺旋形的圓筒狀的齒輪齒螺旋,所以這兩個齒輪的齒面嚙合逐漸接觸遷出的對直齒圓柱齒輪2嚙合在牙齒上的齒面在同一接觸的整個長度,和購買而脫離的時間。斜齒圓柱齒輪穩定性,耐沖擊更加明顯,尤其是在高速重載。的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之間的數據傳輸的兩個平行軸平穩要求適用於。
2,被稱為錐齒輪直齒錐齒輪
索引表面的圓錐表面的齒輪,它是一個齒分布在齒輪的錐形表面,當它的牙齒的分界線的圓錐形面直線發電機,稱為直齒錐齒輪。的
用於在空間中的錐齒輪傳動的兩個相交的軸之間的數據傳輸,並且更一般為兩軸垂直相交的角度為90°的場合。齒輪<br故障的
形式/>損壞齒輪的操作期間,由於某些原因,它失去了正常的工作能力的現象稱為失效。齒輪失效形式有很多種,常見的失效形式:
1,牙齒磨損
在傳輸過程中,牙齒之間的接觸面相對滑動的齒輪。的力的情況下,齒輪的齒面的磨損的齒面間的相對滑動發生。磨損會破壞牙齒表面的形狀,導致傳輸不流暢,戴牙齒變薄引起的齒側間隙增加,牙齒強度下降。牙齒磨損的主要失效模式的潤滑條件不好的開式齒輪(齒輪)暴露出來,打開蝸桿傳動的主要失效模式。
2,牙壞了
齒輪齒受力狀況相當於懸臂工作齒根的彎矩,應力集中。在接合過程中,齒根的彎曲力矩的遭受被交替地改變,因此,在該地區最有可能產生的疲勞裂紋,這種故障的齒斷齒形式的齒稱為疲勞斷裂。齒輪壞了,是另一個長期過載或過大的沖擊負荷突然被打破,所謂的過載打破。
3,齒塑性變形
,在牙齒表面暴露於低速重的工作條件下,由於這些力的影響很大的壓力和摩擦,該材料是相對較軟的部分齒輪齒表面可能會產生塑性流動,使齒面的凹部或凸錐,從而破壞的齒輪的齒廓形狀,使齒輪喪失工作能力。該齒輪故障表被稱為塑性變形的齒。

齒輪齒面工作時,點蝕,反復接觸擠壓,而當接觸表面,從而產生的壓力因過量或長期使用,牙齒表面會產生細微的疲勞裂紋。隨著連續的齒輪沿的工作表面,裂紋將繼續擴大,剝離一小塊金屬,形成在牙齒表面的點蝕和斑坑。這種故障的齒面的形式被稱為在牙齒表面的點蝕。牙齒表面嚴重點蝕會損壞,導致傳輸是不光滑的,產生雜訊,甚至喪失工作能力的齒輪的齒輪齒的表面。
牙齒表面點蝕的失效形式多在封閉的齒輪的潤滑條件。
5,齒面膠合
封閉的高速重載齒輪齒面的潤滑是比較困難的,產生局部加熱的配合面結合在重負載下,當齒輪運動撕下部分的金屬材料在一個相對較軟的齒面撕裂在牙齒表面的貼面,如粘附在牙齒表面和撕裂引起的故障稱為槽。齒面膠合現象,這將嚴重損害牙齒表面,並導致齒輪失效。封閉蝸桿傳動可以很容易地發生此故障。
鏈條傳動
鏈傳動由兩個特殊的齒輪和一個封閉的鏈的組合物,在工作時活躍的連接的一個鏈驅動了該書的鏈條相嚙合的齒輪嚙合的從動鏈輪驅動器。鏈驅動??器主要用於為尋求更准確,和兩軸的距離是鏈傳動的傳動比,並且不應該被用來放置齒輪。這是我們共同的自行車鏈輪鏈條傳動的原則。
鏈傳輸特性
1)可以確保更准確的比較)的傳動比(和皮帶驅動
2)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在兩個軸中心的距離更遠的力(與齒輪)

3)只可用於驅動
平行軸4)鏈條磨損,鏈變長,容易起飛鏈現象。
輥子鏈
滾子鏈結構
機械傳動,傳動鏈的滾子鏈(也被稱為套筒滾子鏈)。滾子鏈的鏈板外鏈板,內銷3,套管4和輥5。
滾子鏈的鏈板與套筒內,外鏈板和引腳的使用干擾的固定銷和套筒分別輥套之間的間隙配合;每個鏈路可以自由的彎曲和伸展,相對旋轉的輥和套筒。滾子鏈與鏈輪的嚙合,因為在輥的作用,直接與鏈輪齒的套筒的滑動摩擦接觸轉換成滾動摩擦,從而降低的鏈輪齒的磨損。
滾子鏈長會議。輕松連接鏈接數,應盡量選擇開口銷或彈簧夾鎖定鏈的兩端連接頭。當奇數鏈條頭需要使用的過渡段,過渡段不僅製造的復雜性和低的運輸能力,並因此,應該避免使用。
2,商標
滾子鏈滾子鏈標准件,標記號
標簽的例子:
鏈數 - 行數 - 總人數的鏈鏈接標准 /> 08A-1-88GB/T1243-1997說:鏈號08A(間距12.70毫米),單排滾子鏈,88。
3,使用
(1)的鏈傳動鏈驅動,以確保正常的工作,兩個鏈輪的軸應該是彼此平行的,並應位於兩個鏈輪,在相同的垂直平面上。
(2)為了提高鏈傳動的質量和使用壽命,應注意潤滑。鏈傳動可從時間來預壓
(3),和張緊輪的移動設備可以在必要時使用。
(4)應加裝帶有保護蓋的安全性和灰塵,鏈傳動。
蝸桿傳動
當一個齒輪有一個或多個螺旋齒和交錯軸傳動渦輪機(類似螺旋齒輪蝸輪蝸桿傳動)的參與,該驅動器稱為蝸桿傳動。蝸桿齒輪的兩個軸以90度角相交,但既不是彼此平行的,不交叉的情況下,通常在蝸輪傳動,蝸輪是一個活躍的部件,並且是一個被動部件的蝸輪。
(1)蝸桿傳動
單級傳動的特點是能夠得到很多的傳動,結構緊湊,傳動平穩,無噪音,低傳輸效率。
(2)蝸桿傳動渦輪機操縱判定
蝸桿傳動蝸輪蝸桿,渦輪機轉向取決於兩者之間,蝸輪旋轉,其旋轉方向的相對位置之間的關系。
判斷渦輪右旋(蠕蟲可以分為左,右旋轉和斜齒輪方向的判斷方法與判斷方法相同)的右手定則,蠕蟲左交給他的左手,而轉向與他左手或右手定則,蝸輪蝸桿是相對的統治。拇指的相反方向彎曲四個手指點蝸輪的旋轉方向(直箭頭表示的可視側的蝸桿的周向運動方向),是相對於渦輪機的運動方向的蝸桿。
絲桿傳動
絲桿傳動用螺絲和螺母絲桿副,主要表現為旋轉運動變為直線運動,同時傳遞運動和動力傳輸的要求。
螺桿驅動分類:
1)傳力螺旋的傳輸功率,扭矩較小,產生較大的軸向推力的工作,克服阻力。如提升或螺旋形的加壓裝置。這樣的傳力螺旋主要是承受較大的軸向力,一般簡稱的工作,每個工作很短的時間,運行速度不高。 [電子郵件= 7 _at_&X]×[/電子郵件]
2)傳導螺旋:,發送運動,有時也承受較大的軸向載荷。如機床的進給機構的螺旋。傳導螺旋主要工作持續了很長一段的時間,較高的操作速度,因此,需要更高的傳輸精度。
3)調整螺釘:為了調整的固定部分的相對位置。如機床,儀器儀表和測試設備的微調機構的螺旋。不頻繁的調節螺釘旋轉一般卸載的調整。
螺桿傳動的特點:傳動精度高,工作平穩,無噪音,易於自鎖,並能傳遞更大的功率。

工作機的重要性一般要依靠原動機提供某種形式的能量,但是,原動機和工作直接掛鉤,往往需要添加的運動或變化的電源狀態之間的傳輸齒輪:
(1)機器速度一般是不相符的最佳速度的主要推動者。 。
(2)大量的工作機的速度調整,根據生產要求,但依靠此目的的主要推動者的速度是不經濟的,這是不可能的。
(3)在某些情況下,這是必要的原動機驅動若干不同的工作機的操作速度。
(4)安全和維護方便,由於機器的外形尺寸有限,或因不能直接連接在一起的原始動機和工作機。設計概要

當設計傳輸的發送功率,傳動比和工作條件,如已設定時,不同類型的傳輸有其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1)的功率和效率
可以通過各種發射功率的傳輸原理,承載能力和負荷分配,速度製造精密機械效率,發熱情況及其他因素的影響。
效率是評估傳輸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
2)
速度的傳輸速度的主要運動特性之一。提高傳輸速度的機器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3)的外形尺寸,質量,成本
驅動器以外的功率和速度的大小的尺寸和質量是密切相關的傳動部件的機械性能。
傳動比變速器的運動特性之一。
成本的重要經濟指標的驅動器類型的選擇。

⑥ 手指有時候在拿東西用力麻麻的沒有感覺是怎麼會事

手掌經常會麻,手指關節也很痛,請問這是什麼原因?該如何治療?

上肢神經卡壓:一是拇、食、中指的麻木疼痛,常有夜間麻醒史,醒後活動可好轉。嚴重者可伴有手部肌肉萎縮,影響手的精細動作,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到壓迫,即所謂的「腕管綜合症」;二是環、小指的麻木疼痛,也可有夜間麻醒史,嚴重者伴有肌萎縮,環、小指的屈指力下降,影響精細運用。這是因為神經在肘部受到卡壓,即所謂的「肘管綜合症」。

2、頸椎病:引起手麻最常見的疾病就是頸椎病,它是中老年人好發的疾病之一。當人步入中年以後,一些器官往往會發生退行性變,當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以後,往往會導致頸椎間盤突出或是關節突發生增生或肥大,這些突出的頸椎間盤或增生的關節突一旦壓迫鄰近的頸神經根時,便出現了頸椎病。頸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覺異常以外,還伴隨其它症狀,如:頸肩部骨肉酸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動障礙等。確診頸椎病並不困難,只要照一張X光片就可以了。另外還有一種檢查頸椎病的簡單方法,一個人托患側頭部,一手握患側上肢,將其外展90°,兩手同時向反方向推拉,有放射痛或麻木者可初步確診為頸椎病。

3、中風:引起手麻的另一常見疾病便是中風。《衛生寶鑒·中風門》曾說:「凡人初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之內有中風之疾。」須預防之:宜慎起居,節飲食,遠房幃,闊情志。雖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發生中風,但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年人來說,如果經常出現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肢體麻木、舌頭發脹等症狀,且患者平時又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的發生。

4、更年期綜合症: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有時候也有手麻的現象,但是並不明顯,隨著更年期的結束,手麻現象就會隨之消失。

總之,手麻症狀的確診,還需參考頸椎片、肌電圖等輔助檢查才能明確論斷。一旦確診,如若症狀尚輕,則經正規的非手術治療,均可有不同程度好轉,如若症狀明顯,並出現手內肌明顯萎縮,則應及時採取手術治療,阻止病情發展,以免造成手內在肌不可逆的嚴重萎縮,導致手的功能嚴重障礙。
...............................
手麻的原因是什麼?

1. 血管因素:

當我們坐久或坐的姿勢不好, 會引起下肢麻木, 當手放的姿勢 不對時亦會麻, 一鬆懈, 有如千萬只螞蟻在爬.) 因為當血管受到壓迫時, 血管 供應肢體部分缺血, 引起麻木, 等一下解除了壓迫, 血液流過去, 則感覺象有 許多螞蟻在爬. 如圖, 當上肢尺動脈, 橈動脈管在某一處受壓, 均會引起手麻.

2. 神經因素:

神經內有軸漿流動, 當神經受到壓迫時, 軸漿流動受阻礙, 亦會 引起手麻. 如圖: 到手掌主要有橈神經, 尺神經, 正中神經, 這些神經從頸椎管出發, 穿過關節, 韌帶, 骨纖維管到達手掌末梢, 在任何一個部位, 神經受到壓迫, 均會引起手麻.

3. 大腦因素:

所有神經均來源於大腦, 當腦部出問題. 如中風, 則大腦所支配 區會出現麻木, 無力.

4. 全身因素:

一些全身的疾病如:

A. 血脂過高: 長期血脂過高,易引起血管壁硬化,加上血脂過高,血液粘稠,血流變慢,細胞所得到氧氣養料減少, 導致麻木.

B. 糖尿病人:血糖維持較高水平, 長久以往, 對人體血管, 神經造成極大傷害, 血管硬化, 神經變性.
手腳麻木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的症狀,如懷孕、不正確睡姿、如廁蹲久了均可引發,一般會在短時間內消除,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是,有的人手腳麻木後長時間(超過一天)無法緩解,就得看醫生了。可是該看哪個科呢?專家說,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手腳麻木,應首先求診神經內科。

引起手腳麻木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患有糖尿病的人會出現手腳麻木。只要身體任何部位經常出現麻木、酸痛、腫脹,就要及時檢查血糖,老年人尤其要注意。
二是葯物或化學制劑引起的麻木。如感冒或拉肚子時,服用了黃連素或痢特靈後,會引起手腳麻木;在含有氫、砷、二硫化碳等環境中呆時間長了,也會出現手腳麻木。
三是神經炎引起的麻木。神經炎最常見的病症即手腳麻木、肌肉萎縮、四肢無力。如果拉肚子或感冒達半個月之久,就會引起神經炎。
四是四肢分散性地出現麻木。四肢不是同時出現麻木,而是分散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局部神經受到了刺激,如醉酒後的中風、昏迷引起對頭部神經刺激、老年人拄拐棍對手神經的刺激、頸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腰椎肩神經刺激導致的腿麻木等。

手腳麻木不能對症治療,而是要對病因治療。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手腳麻木,都應該首先到醫院神經內科進行檢查,判斷神經有無損害,受過何種刺激。 若是神經方面的問題,還需要作肌電圖檢查,進一步確認神經受損程度、范圍、性質等。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手腳麻木,則再轉到其他相

.........................

你的手會常常發麻嗎?

手:第二大腦

人類的身體器官中,最精巧的部分是手部的19塊小肌肉,也是手最寶貴的部分。有這19塊肌肉,人才可以干非常精細、靈巧的活兒。您一定看見過猴子吃蘋果的情景,有沒有注意到它一定是用雙手捧著吃的?這是因為猴子的五個手指是相互平行的,沒有對掌和對指的功能,一隻手拿不住東西。而人能拿住、握緊,就是因為有這19塊小肌肉的活動。它使人的拇指可以轉向掌心(稱為對掌),又可以轉向其他手指(稱為對指)。對掌和對指是人手最主要的功能。

人手上的19塊小肌肉,是人能完成那些動物無法完成的靈巧動作的關鍵。其中,有4塊在拇指上,4塊在小指上,4塊在肌腱上,4塊在掌骨間的背面,3塊在掌骨間的掌面。這就是我們手內部肌的結構。

手還是人類神經感覺最為豐富最為敏感的部位,神經纖維也最集中。從比較學研究的角度來看,人類基因組的檢測結果顯示,大鼠和人在基因結構上大體相同,僅有3%的差異。但在手擁有神經纖維的數量上差異卻極大。大鼠前爪上有3萬根神經纖維,而人手上有100萬根,這是任何其他動物都無法比擬的。人也因此具備了最復雜、最特殊的功能---手和腦的聯系與互動。

最近有瑞典專家研究了手指活動和腦血流量的關系,證明手指活動簡單時,腦血流量約比手不動時增加10%。但在手指做復雜、精巧的動作時,腦血流量就會增加35%以上。腦血流量相對增加了,就有利於思維的敏捷。這證明了手和腦之間的密切關系。

再從人的大腦皮層顯示的信息來看,手在大腦皮層上所佔的面積最大,幾乎達到1/4到1/3。因此,手的高度靈活是和腦聯系在一起的,是人類所特有的高度進化的結果。可以說,手是人的第二大腦。

新聞背景

據新華社報道,近日在滬召開的全國手外科學術會議上,王澍寰、顧玉東、鍾世鎮等我國手外科領域的專家展示了「數字人」的研究和應用、肌肉萎縮轉基因治療、產癱的分型及診治的研究等高新成果,用實力證明:曾經創造了「中國手」等榮譽的我國手外科界繼續在基礎研究和臨床技術上保持著世界領跑地位。 我國手外科醫學工作者曾經創造過醫學史上的多項「第一」:上世紀60年代初,陳中偉院士實施了世界首例斷肢再植手術;進入80年代,「中國皮瓣」和「中國手」的發明,十指離斷再植重建等進一步提升和鞏固了我國在手外科領域的地位;90年代以來,我國在異體手移植等方面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手與手之疾病

半夜被麻醒 可能是手過度使用癥候群

一些人曾有過手部酸痛、無力甚至半夜被麻醒的經驗,有人會懷疑這是否是中風的前兆,其實這是受「手部過度使用癥候群」的困擾所致,尤其是現代人使用電腦鍵盤的機會很多,甚至連銀行點鈔員都有可能出現類似症狀。

上肢過度使用癥候群中,發生在肩部就是肩部肌腱炎,發生在手肘就是網球肘,發生在手部就是手部過度使用癥候群,也稱「媽媽手」。發生原因多是反復使力不當,是常見問題,但大多數人因職業或其他因素無法讓受傷肌腱完全休息,使問題更嚴重。

因此,當出現手部及手指疼痛、酸麻、無力感,半夜被麻醒等現象時,一般將手腕甩一甩會好一些,但很快又會麻醒,使不上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腕道癥候群 職業傷害中最為常見

所謂的腕道癥候群是正中神經經過腕道時受到壓迫所導致的,早期症狀以手麻為主,尤其是拇指、食指及中指。也有病人感覺五指全麻或局限在中指,或者中指及食指,也常會伴隨手刺痛感或無力。

但這種痛也會放射到手背及肩膀,甚至有些病人半夜常被麻醒,或者騎車中突然手麻,到了後期神經受到嚴重傷害時,會有肌肉萎縮、手無力、感覺喪失等現象。

腕道癥候群是職業傷害中最為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之一,尤其是需要重復手及腕部動作的職業,如打字員、木工等等。除職業傷害外,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尿毒症、孕婦、脂肪瘤、神經纖維瘤、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痛風關節炎、肥胖、水腫等也容易罹患此一疾病。

患了腕道癥候群,如何自保?工作前或有空時,不妨多做下列動作:五指張開垂直壓桌面四到五秒;用力握拳四秒至五秒,然後將五指張開,這兩種動作也可以重復做。

⑦ 急!~我20歲禿頂了怎麼辦啊

腎氣不足造成的。是不是用腦過渡或者有手淫習慣。

把腎氣補起來調理身體就好了。建議找中醫治療,西醫是沒有辦法的。

另介紹一個偏方。在家裡種麥苗,像種豆芽那樣種。把麥苗榨汁喝。三個月就好了。

⑧ 脫過發又植發或織法的朋友,請問效果怎麼樣盡量詳細,萬分謝

因為年輕,人生才開個頭,所以個人形象非常重要。

而毛發資源又是與生俱來的,數量有限,所以要趁毛發資源多的時候植發,否則當想植發的時候,沒有毛發資源可移植了,吶就是悲劇

當前主要有三種植發技術

FUT,FUE,SHT

fut------即拉皮瓣手術,就是切割後腦皮條的手術,因為是最先發明的,所以缺陷較大且手術危險性極大。其缺陷是:拉皮瓣處會留下一道非常明顯的疤痕,嚴重時,甚至很長的頭發否無法遮蓋疤痕,而且疤痕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大,會更加無法遮掩。其危險性是:切割後腦皮瓣容易損傷後腦神經造成終術後後遺症

fue------採用超微型手術器械提取毛囊單位在顯微鏡下提取和種植,術後不會留下疤痕,手術不開刀,恢復時間短。

SHT-----在顯微鏡下採用超微型手術器械提取毛囊,種植毛囊,手術不開刀,無痛,無疤痕,手術時間短,恢復時間短。其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單根種頭發,充分利用每根頭發,使所植頭發密度達到最佳效果

目前做植發的人越來越多,但是因為無痕植發是在2002在美國被RASSMAN發明的,所以目前這種治療脫發的方法還不為所有脫發者所知,但是由於這項技術無可媲美的優越性,所以未來這種植發技術將會極為普及,每個脫發者都會採用這種治療方法

⑨ 毛發種植的技術發展

主要的毛發種植技術有兩種,主要是FUT、FUE這二種技術。且都是被有植發之父之稱的美國植發專家William.R發明的。
最早在上個世紀的1995年,William Rassman在國際植發協會上發表了其毛發種植研究成果FUT,開創了大量提取毛囊的新技術。FUT(Follicle Unit Transplantation)將毛發種植單位最小化到毛囊單位而不是皮瓣。但是在毛發種植中依然要通過切割後腦皮瓣來提取毛囊。所以術後會在毛囊供體去留下一道極其明顯的疤痕,以及在切割皮瓣的時候會傷害後腦神經從而造成術後後遺症等,所以這種毛發種植漸漸不再受人歡迎。
2002年,William Rassman 革新了最初發明的毛發種植技術,發明了FUE技術,FUE技術確實比FUT技術先進,但是並不適合所有的脫發患者,所以的臨床研究實踐,William.R有發明了新的毛發種植技術無痕毛發種植技術。目前無痕毛發種植技術是全球最先進的毛發種植技術,深受各國高層人士的歡迎。
2008年,美國William Rassman教授發明的無痕毛囊的移植術,不僅在手術後不留疤痕,還大大提高了移植毛發的成活率,而且所移植毛發的生長形態也較為自然。這種綜合了顯微量移植( Microsraft )和微少移植( Minigragt)的新型移植術,得到廣泛推廣,毛發移植術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⑩ 我想學習一些解剖、人的內臟工作內容之類的東西到哪裡找啊

這個啊 經脈什麼的啊 去武術論壇找找 應該可以的 至於解剖一類的 我倒是有點資料 網上找的 也省了你麻煩了 如下
人體解剖學
一、人體解剖學的定義、分野和任務

人體解剖學(Human Anatomy)是一門研究正常人體形態和構造的科學,隸屬於生物科學的形態學范疇。在醫學領域,它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任務是揭示人體各系統器官的形態和結構特徵,各器官、結構間的毗鄰和聯屬,為進一步學習後續的醫學基礎課程和臨床醫學課程奠定基礎。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科學文化的發展,人體解剖學由於所服務的對象不同,在研究方法、著重點和目的性等方面產生了差異,因而逐漸形成了若干獨具特色的分野:如按照組成人體的各系統,逐一研究和敘述各系統器官形態、結構和系統解剖學;按照人體的分部及醫療手術學的需要,研究和論述各體部內諸結構的形態、位置和毗鄰關系的局部解剖學;適應繪畫和雕塑等專業要求的藝術解剖學;研究人體器官和結構在體育運動和訓練中其形態構造和功能關系的運動解剖學;專門闡述臨床各種手術層次結構基礎的應用(手術)解剖學等。此外,由於研究手段不同,又有了以肉眼觀察和解剖操作為主的大體(巨視)解剖學和以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觀察組織——即微視和超微解剖學。還有專門以個體發生和發育過程和規律的人體胚胎學或人體發生學。

鑒於神經科學在近二十年的飛速發展和在下個世紀可能成為生物科學和帶頭學科的趨勢,以及參考發達國家醫學院校的課程設置,本教研室對原擔負的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兩門課程進行了改革,設立了大體解剖學和神經解剖學兩門課程,即將原中樞神經系統單獨設課,以適應世界神經科學的發展潮流,促進教學內容的迅速更新。其餘人體形態結構知識大部分內容,劃歸本門課程即大體解剖學講授。本課程的教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概要介紹人體各系統器官的結構知識,採用以講課為主,輔以必要的印證性實習,但對組成人體支架的骨骼系統,在此階段則要求掌握所需的全部內容。第二階段按組成人體的各個體部,逐一進行解剖觀察。基本方式是在教師提示後,學員根據教材獨立進行解剖操作,獲得人體形態結構的知識,並逐步培養和提高學員的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以及一定的解剖操作技巧。在此階段中穿插必要的理論性講課,主要任務是引導學員將實踐中所獲得的知識系列化、理論化。另外請有關臨床科室教師,講授一些結構內容在臨床診斷和治療中的意義,以開拓學員的眼界和思路,增添學習的興趣。

二、人體解剖學發展簡史

解剖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科學,在我國戰國時代(公元前500年)的第一部醫學著作《內經》中,就已明確提出了「解剖」的認識方法,以及一直沿用至今的臟器的名稱。在西歐古希臘時代(公元前500-300年),著名的哲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都進行過動物實地解剖,並有論著。

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解剖學著作當推蓋倫(Galen,公元130-201年)的《醫經》,對血液運行、神經分布及諸多臟器已有較詳細而具體的記敘,但由於當時西歐正處於宗教統治的黑暗時期,禁止解剖人體,該書主要資料均來自動物解剖觀察所得,故錯誤之處甚多。宗教統治在一千多年中嚴重地阻礙了科學文化的進步,也嚴重束縛了醫學和解剖學的發展。

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一場偉大的革命,資本主義萌芽,教會黑暗統治的桎梏開始被摧毀,「是一個產生學問上、精神上和性格上的巨人時代」(恩格斯語)。在此時期,人民的聰明智慧在科學和藝術的創作中得到較充分的體現,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堪稱這一時代的代表人物,他不僅以不朽的繪畫流傳後世,而且所繪的解剖學圖譜,其精確細致即使今日也令人嘆為觀止。該時,解剖學也涌現出一位巨匠——維扎里(Andress Vesalius, 1514-1564),他從學生時代,就冒著宗教迫害的危險,執著地從事人體解剖實驗,終於完成了《人體構造》的巨著,全書共七冊,不僅較系統完善地記敘了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形態和構造,還勇敢地擺脫了蓋倫權威的束縛,糾正了蓋倫許多錯誤的論點,從而使他成為現代人體解剖學的奠基人。與維扎里同時,一批解剖學者和醫生,發現了一些人體的結構,如歐斯達丘司(Eustachius)、習爾維(Sylvius)、瓦羅留(Varolio)、阿蘭契(Aranti)、保塔羅(Botallo)等,以他們名字命名的結構至今仍保留在解剖學的教科書中。嗣後,英國學者哈維(William Harvey 1578-1657)提出了心血管系統是封閉的管道系統的概念,創建了血流循環學說,從而使生理學從解剖學中分立出去。繼顯微鏡發明之後,義大利人馬爾匹基(Malcell Malpighi,1628-1694)用之觀察了動、植物的微細構造,開拓了組織學分野。18世紀末,研究個體發生的胚胎學開始起步。19世紀義大利學者高爾基(Camello Golgi,1843-1926)首創鍍銀浸染神經元技術,西班牙人卡哈(Rom』on Y cajal,1852-1934)建立了鍍銀浸染神經原纖維法,從而成為神經解剖學公認的兩位創始人。

十九世紀末葉和二十世紀初,由於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思想的影響,人體解剖學走上了繁瑣地孤立靜止地描述人體形態結構的境地,使部分學者感到彷徨和失望,認為解剖學已經成為「化石」,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完全看不到發展的前景。而另一部分學者從辯證的自然觀出發,開始從機能解剖學、進化形態學和實驗形態學等方面,尋求開拓的路徑。

隨著技術革命浪潮的涌動,近二十年來,生物力學、免疫學、組織化學、分子生物學等向解剖學滲透,一些新興技術如示蹤技術、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細胞培養技術和原位分子雜交技術等在形態學研究中被廣泛採用,使這個古老的學科喚發出青春的異彩,尤其是神經解剖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國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執行「百家爭鳴」繁榮科學技術的方針,醫學教育和解剖學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長足的進步,其間雖經「文革」十年的停滯和倒退,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撥亂反正,執行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政策,創建了良好的學術環境,尤其是改革開放政策,為我國解剖學工作者開創了學習和追趕發達國家先進科學技術的條件和可能,設備不斷完善和更新,條件逐步改善和提高,最為可喜的是一大批中青年解剖學工作者茁壯成長,正在為振興中華和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祖國的大業艱苦奮斗,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將以嶄新的面貌立足於世界解剖學界。

三、解剖學姿勢和常用的方位術語

為了正確描述人體結構的形態、位置以及它們間的相互關系,必須制定公認的統一標准,即解剖學姿勢和方位術語,初學者必須准確掌握這項基本知識,以利於學習、交流而避免誤解。

1.解剖學姿勢

為了闡明人體各部和諸結構的形態、位置及相互關系,首先必須確立一個標准姿勢,在描述任何體位時,均以此標准姿勢為准。這一標准姿勢叫做解剖學姿勢。即身體直立,兩眼平視前方;雙足並立,足尖朝前;上肢垂於軀干兩側,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側)。

2.常用的方位術語

上superior和下inferior:按解剖學姿勢,頭居上,足在下。在比較解剖學或胚胎學,由於動物和胚胎體位的關系,常用顱側cranial代替上;用尾側caudal代替下。在四肢則常用近側proximal和遠側distal描述部位間的關系,即靠近軀乾的根部為近側,而相對距離較遠或末端的部位為遠側。

前anterior和後posterior:靠身體腹面者為前,而靠背面者為後。在比較解剖學上通常稱為腹側ventralis和背側dorsalis。在描述手時則常用掌側palmar和背側。

內側medialis和外側lateralis:以身體的中線為准,距中線近者為內側,離中線相對遠者為外側。如手的拇指在外側而小指在內側。在描述上肢的結構時,由於前臂尺、橈骨並列,尺骨在內側,橈骨在外側,故可以用尺側ulnar代替內側,用橈側radial代替外側。下肢小腿部有徑、腓骨並列,脛骨在內側,腓骨居外側,故又可用脛側tibial和排側 fibular稱之。

內interior和外exterior:用以表示某些結構和腔的關系,應注意與內側和外側區分。

淺superficial和深deep:靠近體表的部分叫淺,相對深入潛居於內部的部分叫深。

3.軸和面

(一)軸axis:以解剖學姿勢為准,可將人體設三個典型的互相垂直的軸,即矢狀軸一為前後方向的水平線;冠狀(額狀)軸一為左右方向的水平線;垂直軸一為上下方向與水平線互相垂直的垂線。軸多用於表達關節運動時骨的位移軌跡所沿的軸線。

(二)面plane:按照軸線可將人體或器官切成不同的切面,以便從不同角度觀察某些結構。典型的切面有:矢狀面sagittal plane,是沿矢狀軸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將人體分為左右兩部分的縱切面,如該切面恰通過人體的正中線,則叫做正中矢狀面median sigittal plane;冠狀面或額狀面coronal plane or frontal plane,是沿冠狀軸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將人體分為前後兩部的縱切面,與矢狀面和水平面相垂直;水平面或橫切面horizontal plane or transverse plane, 為沿水平線所做的橫切面,它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與上述兩個縱切面相垂直。須要注意的是,器官的切面一般不以人體的長軸為准而以其本身的長軸為准,即沿其長軸所做的切面叫縱切面longitudinal section而與長軸垂直的切面叫橫切面 transverse section。

四、人體結構概況:

構成人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細胞cell,細胞與細胞之間存在著細胞質 intercellular substance。細胞間質是由細胞產生的不具有細胞形態和結構的物質,它包括纖維、基質和流體物質(組織液、淋巴液、血漿等),對細胞起著支持、保護、聯結和營養作用,參與構成細胞生存的微環境 microenvironment。眾多形態相似功能相近的細胞由細胞間質組合成的細胞群體叫做組織tissue,人體組織有多種類型,一般傳統地將之屬於四種基本組織,即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組織。以一種組織為主體,幾種組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特點的器官organ。一系列執行某種同一功能的器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統system。構成人體的系統有運動系統----包括骨、骨連接和肌,是人進行勞動、位移與維持姿勢等各項活動的結構基礎;內臟諸器官分別組成了消化系統----擔負攝入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殘渣排出;呼吸系統---進行氣體交換;泌尿系統----排出組織細胞代謝產生的終極產物;生殖系統----產生生殖細胞並形成新個體以延續種族;以及將上述執行新陳代謝的各系統聯系起來,為它們提供營養物質並運輸代謝產物的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包括中樞部分的腦和脊髓和遍布全身的周圍神經,以及做為特殊感受裝置的感覺器官,它們感受人體內外環境的各種刺激,並產生適當的應答;此外,還有散在於身體中功能各異的內分泌腺。人體各系統既具有本身獨特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又在神經系統的統一支配下和神經體液的調節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協同配合,共同完成統一的整體活動和高級的意識活動,以實現與瞬息萬變的內外環境的高度統一。

中國醫科大學解剖課程介紹

課程負責人
柏樹令教授

一、文革前,開拓進取,勵精圖治,教學科研學科建設體系不斷規范
中國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成立於延安(1941年),隨軍轉戰東北興山(1948年),1949年進駐沈陽,收編了國立沈陽醫學院(前身為滿洲醫科大學1911-1945)和原私立遼寧醫科大學(前身為私立盛京醫科大學1891-1949)的解剖學專家教授。解放後的第一任主任為原國立沈陽醫學院院長劉耀曦教授。
文革前,本教研室在教學工作上,堅決貫徹國家衛生部對學生管理的「三基、三嚴」要求,衛生部統考獲最佳成績,於頻、王崇信教授到國內各校介紹「貫徹」 「三基、三嚴」的教學經驗,獲得衛生部頒發的「貫徹三基三嚴優秀教學成果獎」一項,成為執行「三基、三嚴」的模範。組織翻譯了蘇聯童可夫的《解剖學》作為教材,補充了當時教材的不足。科學研究以針灸、針刺麻醉和凍傷、燒傷機理的研究為主線,在神經突觸結構和心血管形態學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文革後,博精奉獻,創新求實,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全面發展
文革後,在學校領導的支持和教研室於頻、何維為、李吉、高士濂、郭光文、等著名解剖學家和藝術家的拼搏下,使解剖學教材與輔助教材建設進入了繁榮時期,主編了國家規劃教材《人體解剖學》;作為副組長參編了《人體解剖學》第2版和第3版;主編了《系統解剖學》第4版等教材。郭光文等主編的《解剖學教學掛圖》等(獲國家出版署特等獎)和《人體解剖彩色圖譜》(獲衛生部優秀教材和雙效益獎);於頻、王序主編的《新編人體解剖圖譜》;高士濂、於頻主編的《人體解剖圖譜》等在全國醫學院校大規模推廣應用,促進了全國的解剖學教學工作。高士濂主編的《人體解剖學圖譜》(上、下肢分冊)、何維為等主編的《外科解剖學》等教輔教材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深受臨床外科工作者青睞。解剖實驗室建設取得新突破,獲「國家教委高校實驗室先進集體」稱號和獎勵。
科研工作,成績喜人。神經解剖方面:周圍神經損傷的研究、內臟神經的研究、腦血管的研究、抗衰老的研究,隨著腦研究所的成立和神經解剖研究室的建立而不斷深入,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9項,研究水平不斷提高,各個研究方向均有所突破。
大體解剖學研究則以皮瓣的形態學研究和臨床應用為突破口。李吉教授發現的《前臂皮瓣》,成為世界上器官移植的數量最多的器官之一,被美國著名整形外科專家稱為「中國皮瓣」,獲得國家發明三等獎。新發現了人體全身22處游離皮瓣新供區,在國內外首次揭示了皮瓣循環的三維構築特點從而使中國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的游離皮瓣研究在全國佔有領軍地位。發表學術論文達200餘篇,以第一作者獲獎的有:李吉(1983)國家發明三等獎;李吉(1983)、高士濂(2000)、段坤昌(1997)、柏樹令(2001)分別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李吉(1982、1984、1988)、姜樹學(1985)分別獲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柏樹令(1995)、方秀斌(1989)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其它還有獲省部級三等獎以上的各種科技獎勵20餘項。
組織工程器官再造是現階段國際前沿科技攻關的亮點。中國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不僅完善了組織工程學博士點教學規范化運作機制(教材、實驗指導、CAI課件),在全國首先為本科生及研究生開設了新課外,在組織工程骨與軟骨的器官再造、血管及皮膚的再造,周圍神經等器官再造諸方面均有新的突破,有多項國家自然基金及省基金的支撐,共發表論文40餘篇,形成了較深厚的科研底蘊與知識沉澱,為未來的科技騰飛注入了活力。
學科建設突飛猛進的發展,解剖學學術帶頭人何維為教授在擔任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和校長期間,中國醫科大學成為中國解剖學會常務理事單位和遼寧省解剖學會理事長單位,他成為首位中國醫科大學的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他的後任李吉教授、呂永利教授、方秀斌教授、柏樹令教授等將學會職務繼承下來。同時這期間中國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成為國家首批博士點、碩士點授權單位(1981)和博士後流動站的進站點。
三、世紀之交,以CMB課題為支撐,深化教學改革,創建國家級精品課和解剖學教育平台。
進入九十年代以來,中國醫科大學解剖教研室在教師隊伍建設和教材建設主體化方面跨越式前進。目前有全國優秀教師一人,省優秀教師及省名師兩人,是中國解剖學會常務理事、教育工作委員會主任和遼寧省解剖學會理事長與秘書長單位;是全國醫學院校五年制本科教材《系統解剖學》5、6、7版和7年制與8年制規劃教材《系統解剖學》的主編單位, 還是衛生部十一五規劃《人體解剖學》(英文版)主編單位。中國醫科大學解剖學教研室已經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級精品課程、遼寧省重點學科和遼寧省優秀課程。解剖教研室又成為了博士後流動站站點,其下設置的組織工程研究室又被批准為博士點(2002年),解剖教研室共有6名博士導師,7名碩士導師,已培養博士生42人,碩士研究生86人。一批新的解剖學教材和輔助教材應運而生。呂永利主編《人體形態科學》高教出版社 2002年;姜樹學主編規劃教材《人體斷面解剖學1.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000年。柏樹令主編衛生部規劃教材《案例分析系列解剖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輔助教材有姜樹學主編《CT.MRI影像解剖學圖譜》和《斷面解剖與MRI.CT對照圖譜》均由遼寧科技出版社1998,2000年出版;曹郁琦主編《應用解剖彩色圖譜》遼寧科技出版社1996;高士濂、呂永利主編《實用腦血管圖譜》科學出版社2002;柏樹令、段坤昌主編了《人體解剖學彩色圖譜》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段坤昌、柏樹令主編的《皮瓣手術入路彩色圖譜》 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段坤昌、李慶生、王振宇主編的《眼、耳、鼻、咽、喉應用解剖彩色圖譜》,段坤昌、王振宇、李慶生主編的《顱腦頸部應用解剖彩色圖譜》;段坤昌、李慶生主編的《頜面口腔應用解剖彩色圖譜》均於2006年由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呂永利主編《系統解剖學習題集》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年;呂永利 王振宇主編《人體解剖學習題集》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3;佟曉傑主編《人體解剖學復習應試指南》沈陽出版社1998等。
教學內容與方式、方法改革大手筆,全方位進行,形成自己教學改革特色。解剖學整合教學將《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組織學》、《斷層解剖學》融合起來,刪除互相重迭交叉部分,形成以120人為實驗組(4個班),360人為對照組(12個班)的大面積試點工作。歷時5年,取得了優秀成果,專家鑒定為國內領先水平,獲得國家教育部教學成果一等獎(2006)。
以問題為中心(PBL)的討論式教學方式改革,正在精心運作,有條不紊的進行。以運動系統、內臟學、心血管系統選擇適當問題,學生自己查閱文獻啟迪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為培養醫學精品人才服務。
以病例為中心(CBL)的解剖學教學改革,選擇腦干斷面形態結構部分,以該部分損傷的問題為出發點,啟發學生創新思維,調動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回歸基礎和科研見習的開展;解剖學知識競賽的舉辦,電視錄像教學和教學競賽及它第二課堂活動的運作,CAI課件的研製和多媒體教學方法改進等都極大地促進了解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加強質量建設,促進教學手段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現代化
解剖教研室的教學設備從最初的以標本為主、掛圖和模型為輔的解剖教學工具逐漸發展到現代化的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廣泛應用。
80年代中期各實驗室開始配備閉路電視,將事先由主講教師示範的實驗內容攝製成像,然後由控制中心傳送到各實驗室配合實驗課的學習,學生反映良好。
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現代的教學手段逐漸完善。解剖教研室在各辦公室均配備了供教師學習、備課和課件製作用電腦。在學校領導的關懷和重視下,在5個實驗室全部裝備了以計算機為主體的多媒體教學系統,用於教學的計算機總數達到40餘台。另外2個實驗室配備了以VCD、閉路電視為主體的演示系統。同時將我們自行開發製作的9個不同系列的多媒體課件,分別用在不同層次的教學中,使解剖教研室的教學條件逐漸完善。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條件與氛圍中,提高了學習質量。
解剖教研室現有數碼攝像機、照相機和投影機等設備多台,可隨時應用到教學中。
教學用屍體保持在3位數,教學掛圖儲備和應用一直保持15套,教學用模型保持5套在使用中,教學用深凍冰箱2台、實驗室共配備空調6台。
五、加強國家精品課管理和維護,充分發揮精品課的領軍作用
解剖教研室下大力氣,不斷完善更新中文全程錄像和雙語全程錄像。不斷充實和制備中文和英文新的CAI課件,用以提高質量,帶動全局。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使內涵建設的科技興校、質量興教的理念不斷落實,數字化教學體系,計算機模擬解剖學實驗及師生互動,顯微操作平台在改革過程中不斷建設,在建設過程中不斷發展。
在已取得的成績基礎上,解剖教研室全體教師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完善學科建設,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努力完善補充更新國家精品課程內容,保證其成為解剖學科的一面旗幟。

正常人體解剖學課程介紹

正常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屬於生物科學中形態學范疇,是醫學科學中重要的基礎課程。學習這門課程的目的,在於使學生按功能系統理解和掌握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正常形態結構和各器官系統之間的聯系,為學習其它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奠定必要的形態學基礎。只有在掌握了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基礎上,才能正確理解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否則就不能判斷人體的正常與異常,區別生理與病理狀態,更不能對疾病進行正確診斷和治療。醫學中1/3以上的名詞來源於解剖學,人體解剖學是學習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各學科的先修課。 在人體解剖學的教學中,加強智能和人才的教養,採用啟發式教學,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僅教知識,而且教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通過講課、學習教材、觀察標本,來培養學生的觀察事物、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適當地聯系臨床,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和目的性。 人體解剖學的教學,始終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教師不僅要講好課,更要注意加強實驗課,講課和實驗的比例為5:1左右。實驗課中,要強調觀察實物標本,也應輔以模型、掛圖和電化教育等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並結合活體觀察等其他形式,以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閱讀全文

與皮瓣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