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孔明燈是誰發明的起源於哪裡孔明又是誰
1.孔明燈淵源: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2.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後來東晉政權推崇諸葛亮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等,並改造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的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有武侯祠,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贊揚諸葛亮.
『貳』 求諸葛亮十大發明
1,木牛流馬,2,八陣圖,3諸葛連弩,4,孔明燈,5,饅頭,6,諸葛鼓,7,孔明棋,8,火獸,9,搭橋槍,IO,地雷。
『叄』 諸葛孔明發明的木牛流馬究竟有多神奇
三國時期,著名的文臣武將層出不窮,有像周瑜一樣能文能武之人,有曹氏父子一般兼顧文學與政治之輩,但是說起最全能的人,還是非諸葛亮莫屬,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戰場上算無遺策,是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另外還掌握了科學技術,躋身了發明家之列,他研發的“木牛流馬”在當時解決了運輸糧草的問題,到了後世更是傳得神乎其神。那麼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呢?
至於從古至今,木牛流馬一直被傳的神乎其神,一直沒有人揭開它的真實面目,不過是大多數人習慣把歷史和機械完全分割開來看罷了。
『肆』 孔明鎖是誰發明的
孔明鎖
孔明鎖是中國傳統的智力玩具,相傳由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明。這種三維的拼插玩具內部的凹凸部分(即榫卯結構)嚙合,十分巧妙。孔明鎖類玩具比較多,形狀和內部的構造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難裝。拼裝時需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分析其內部結構。
在沒有釘子繩子的情況下,你能將六根木條交叉固定在一起嗎?
兩千多年前的孔明就發明了一種方法,用一種咬合的方式把三組木條垂直相交固定,這種咬合在建築上被廣泛應用,在民間人們把孔明的這種發明製成了一種玩具——孔明鎖。原創為木質結構,外觀看是嚴絲合縫的十字立方體,動動腦筋可拆解,裝上可不是那麼容易的。解開孔明鎖重現遠古智慧,別讓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丟失。
孔明鎖,相傳是三國時期諸葛孔明根據八卦玄學的原理發明的一種玩具,曾廣泛流傳於民間。近年來又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它對放鬆身心,開發大腦,靈活手指均有好處,是老少皆宜的休閑玩具。孔明鎖看上去簡單,其實內中奧妙無窮,不得要領,很難完成拼合。
這只是傳說之一。另外一種傳說是:
傳說春秋時代魯國工匠魯班為了測試兒子是否聰明,用6根木條製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兒子拆開.兒子忙碌了一夜,終於拆開了.這種玩具後人就稱作魯班鎖.其實這只是一種傳說.它起源於中國古代建築中首創的榫卯結構.
所以,孔明鎖亦稱魯班鎖、別悶棍、六子聯方、莫奈何、難人木等。
麻煩採納,謝謝!
『伍』 孔明發明了哪些東西
沒有 都是後人附會的
中國古代的發明創造都是無數無名的勞動人民創造的絕不是某一個人創造的
這是聖人情結的典型案例
『陸』 農民用來犁土的是魯班發明的嗎
《古史考》記載魯班製做了起土用的農具「鏟」,當然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古人把很多發明都安放在魯班身上。
『柒』 孔明燈是誰發明的起源於哪裡孔明又是誰 詳細些
孔明燈是諸葛亮發明的,起源於三國,孔明是諸葛亮。
據說三國時期,諸葛亮有一次被司馬懿圍困在平陽,無法送出消息搬來救兵,於是諸葛亮發明了孔明燈,將求救的小紙條放在孔明燈下,之後算好了風向,將孔明燈放出去,這樣孔明燈帶著諸葛亮求救的消息升上了天空。
後來諸葛亮依靠孔明燈帶出的消息,成功地得到解救突圍出去。諸葛亮因為別號為孔明,所以後人將諸葛亮發明的這種可以飛升的天燈稱為「孔明燈」。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三國時期蜀國丞相,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
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7)孔明發明犁擴展閱讀
放孔明燈是一種民俗文化,在中國許多地區都有這個節日習俗。
1、海南
海南孔明燈又稱文燈、天燈,它是用白結方紙糊制而成的,是根據熱氣球原理,空氣受熱膨脹產生的熱力升空的,它攜帶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約1小時,開始時像不明飛行體,升到一定高度後就仿若星星。
相傳它是由大陸流傳到海南的,演變至今已成為當地的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風俗。每逢喜慶日子或盛大的節日,人們都點起文燈來表達他們的美好心願。點燃文燈前人們都要在燈上寫出自己的願望,與天燈一起冉冉升向蒼穹,以祈求心願能實現。
在文昌、萬寧、儋州一帶的村莊里,至今民間有扎孔明燈,放天燈的習俗。由於文昌口音「天燈」與「添丁」諧音,男孩家拿著寫有吉祥詞語的公燈、人丁燈、首牌燈、花籃燈、鯉魚燈、珍古燈等各式花燈自發組成「送燈」隊伍,敲鑼打鼓,繞村行進到村中的廟宇前,表示送去「人丁興旺,家景興隆」之意。
放天燈時,給碎布澆上油,桶口朝下,點燃油布後,整個紙桶就會被熱氣充滿,家家的天燈如同熱氣球一樣冉冉上升,帶上你的祝福與心願,飄上夜空。
2、客家
客家風俗中有在元宵節前後飄飛「孔明燈」祈福的習俗,祈求上天保佑來年的日子幸福美滿,生活蒸蒸日上,每一盞孔明燈都代表著一個出生的嬰兒。
3、台灣
農歷新年的元宵燈節將至,為慶祝佳節,台北平溪人夜晚放飛成串的孔明燈,引來眾多觀者駐足。
『捌』 孔明發明的「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東西
木牛是木牛,流馬是流馬,是兩種不同的運輸工具,簡單實用,貌似跑的很快,是三國時期,諸葛先生智慧的結晶。木牛是流馬的原型,流馬是木牛的改造體。當木牛流馬受到攻擊時只要人們啟動機關,木牛流馬就會紋絲不動,裡面的糧草也跑不掉了!!採納吧
『玖』 諸葛孔明發明的木牛流馬為什麼會失傳
諸葛亮幾次北伐或鎩羽而歸,或小勝後難以持久,不得已而退兵。他是否意識到伐魏是不可能完成任務不得而知,但至少應該很清楚,北伐是一場持久戰,絕非一朝一夕之事。諸葛亮採納了楊儀的建議,分兵兩班,限一百日為期,循環相轉。同時,必須解決運糧困難這一棘手問題。
《三國演義》第102回提到,楊儀報告:「即今糧米皆在劍閣,人夫牛馬,搬運不便,如之奈何?」諸葛亮倒是胸有成竹:「吾已運謀多時也。前者所積木料,並西川收買下的大木,教人製造木牛流馬,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水食,可以晝夜轉運不絕也。」演義不但詳細列出了造木牛流馬的尺寸,還講了一個運用木牛流馬搶司馬懿糧食的故事。原來,司馬懿見諸葛亮用木牛流馬運糧,就派人搶了幾匹,照樣打造,去隴西運糧。不料,諸葛亮派王平扮成魏軍,殺敗運糧大軍,驅趕木牛流馬返回。郭淮率軍來救,王平令士兵扭轉木牛流馬舌頭,丟棄道上,魏軍驅趕不動。後來蜀軍救兵魏延、姜維趕到,殺敗郭淮,蜀軍將牛馬舌頭重復扭轉,魏軍只能眼睜睜看著蜀軍驅趕木牛流馬揚長而去。
由此可見,木牛流馬是在棧道上由人操縱的省力運輸機械,是諸葛亮為了解決前線用糧問題而發明的,它有機械的優勢,比普通運輸工具省力。雖然演義把木牛流馬說的很神秘,但實際製作工藝並不特別復雜,操縱更是容易,這樣才能被大多數人使用,完成軍隊運輸糧食的任務。司馬懿搶了幾匹就能仿製,說明並不含有高科技元素。
有人進一步分析,木牛流馬是利用重心的擺動實現車的向前移動:當木牛叉開前後腿時,隨時可以停在坡地上。叉開度由在該四尺長的車轅上的限位釘限制。把車轅的把手一面拉前一面下壓,品字頂孔就移向品字左孔之上,即重心移到前腿上,此時品字右孔被撬高,即後腿不受力並被凌空提起,在重力作用下或流馬上的梢釘推動下向前腿靠攏。當重心移出品字左孔時,木牛已向前移動了半步,再向前就要顛覆了,此時可把手把迅速向上拉起並向前拉,使品字頂孔向後移至品字右孔之上使重心落在後腿上,前拉的結果是使後腿叉開,同時前腿被流馬上的銷釘推向前。
那麼,木牛是如何實現群行的呢?把兩個木牛車前後用繩連接,為了產生最好的作用效果,連接後牛齒的繩經前牛背、前牛領系在前牛的牛齒上,這兩根拉後牛齒的繩便是牛鞅,這樣的牛鞅確實挺細,即「細者牛鞅」。人在前下按牛角,前牛走後足,後牛在繩拉力下抬起木牛前腹走前足,人再拉起牛齒時,前牛走前足,後牛又在繩的拉力下前腹下落走後足,如此往復,木牛交替前行,形成了群行。但他失去了推行的功能,速度很慢,即「群行二十里」,獨行時,在平路、緩坡、下坡都可以推行,只有在上陡坡、上下台階時再以按下牛角、拉起牛齒的方式使牛繼續前進,提高了速度,即「特行數十里」。總之,這頭木牛把單一推行的運動方式改變成推行,與按、拉相結合,解決了坡度大時一個人推不動的難題。並因杠桿平衡、杠桿省力原理的應用,使運行非常省力。它具備了車的功能,又有省力的效果。使上、下台階、群行、靈活轉彎得以實現,彰顯了古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