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大發明的過程及傳播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並造福於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火槍,火箭,火炮等武器全部由中國發明,宋朝由於單兵作戰素質不高,因此大力發展軍事科學技術,以求平衡,影響世界的軍事武器由此誕生。明朝期間對各種火葯武器都進行了相當多的改造,因此明朝的軍事科技達到了世界的巔峰。當西方國家,利用指南針環游世界,積極開發殖民地的時候,中國人卻從明朝開始對外實施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世界的興起一無所知,中國開始落後於西方各國。 早在西漢時,中國勞動人民就已造紙。東漢時,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等材料製成植物纖維紙。蔡倫他曾被封為「龍亭侯」,所以人們把他創造的這紙叫做「蔡侯紙」。從6世紀開始,造紙術逐漸傳往朝鮮、日本,以後又經阿拉伯、埃及、西班牙傳到歐洲的希臘、義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開始造紙,建立了歐洲第一家造紙廠。此後,法國(1189)、義大利(1276)、德國(1391)、英國(1494)、荷蘭(1586)、美國(1690)都先後建廠造紙。到16世紀,紙張已流行歐洲。中世紀的歐洲,據說抄一本《聖經》要用300多張羊皮,文化信息的傳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圍極其狹小,紙的發明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政治、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中國隋唐時期,人們把刻制印章從刻石上拓印文字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精美清晰,是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868年)。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中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阿拉伯,11世紀以後,又由阿拉伯傳的歐洲,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隨著造紙術的傳播,紙張先後取代了埃及的紙草,印度的樹葉以及歐洲的羊皮等,引發了世界書寫材料的巨大變革,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聖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晚於中國約600年。1450年前後,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印刷術傳到歐洲後,改變了原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中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葯,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未,出現了火炮、火箭,宋時火器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從與宋、金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器。歐洲人大約於13世紀後期,又從阿拉伯人的書籍中獲得了火葯知識,到14世紀前期,又從對回教國家戰爭中學到了製造火葯、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君主專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恩格斯指出:「火器一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興君主政體反對封建貴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披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 早在戰國時代,中國就已經根據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製成了「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期,人們發明了用人工磁化鐵針的方法,製成指南針,並開始應用於航海。南宋時,指南針普遍應用於航海,同時傳到阿拉伯。13世紀初指南針傳入歐洲。指南針在航海上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打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
Ⅱ 造紙術發明過程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漢族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漢族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蔡倫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歷史上關於漢代的造紙技術的文獻資料很少,因此難以了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後人雖有推測,也只能作為參考之用。總體來看,造紙技術環節眾多,因此必然有一個發展和演進的過程,絕非一人之功。它是中國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Ⅲ 創造四大發明的人和過程
造紙術是蔡倫利用舊魚網,麥草,木材酸化製成的。
印刷術是畢生發明的,他為了讓排版變得簡單,將每個字都單獨雕刻後用蠟注封使用。
指南針又稱司南是我國古代道家王岳陽利用地球南北極萬有引力發明的。
火葯據說是道家在煉制丹葯的過程中偶然發現的。
Ⅳ 請問如果想搞個發明創造到生產產品要哪些步驟
如果你想將自己的設想賣錢,那你就要先將設想變成專利!因為「設想」是不受法律保護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你的設想(在他們明白或理解了你的設想後),而且一旦設想真的變成產品,那你就很難在申請專利(因為失去新穎性了),而專利是受法律保護的,一旦你的設想獲得了專利,那別人只要使用了你的專利就必須經過你的同意,在這時你就可以出售你的專利了,當然你也可以自己主動與相關廠家聯系出售自己的專利,不過一定要是「專利」,不是「設想」!
你可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索要專利「申請文件」(是免費的),也可以自己去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下載專利「申請文件」(網址:http://www.sipo.gov.cn/sipo2006/zlsq/zlsqbgxz/default.htm)。至於都需要那些申請文件,由於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有所不同,所以你應該先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咨詢自己的發明屬於哪類發明(咨詢方式在下面),然後直接咨詢他自己需要所要哪些申請文件及專利局的通信地址。
建議你先進行專利檢索(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檢索網址:http://www.sipo.gov.cn/sipo2006/zljs/ 使用方法可以點擊右邊的「使用說明」後慢慢學),檢索後如果沒用發現相同的專利,就可以申請!但是你應該先確定自己的發明是有人原意花錢買的(現在很少有人原意花錢買一個點子,除非你的專利是有壟斷性質的專利),應為申請專利是要花錢的,現在申請專利的很多,可是能賣出去的卻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
以下是相關資料:
專利制度的核心在於利用技術成果向社會公開,以換取一定區域和時間內的壟斷權,那麼專利技術是否容易形成壟斷,是否容易得到保護就決定了技術成果是否適合申請專利。
我國專利法規定,說明書中的技術方案必須清楚完整,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順利實現為准,即,專利必須充分公開。在有些專利申請中,由於申請人在技術方案中的關鍵問題上有所保留,致使專利申請失去專利性而被專利局駁回。如果某一點技術秘密確實需要保留的話,應當在有完整的、必要的技術特徵的基礎上,至少有一種方式或實施例可以實現該項發明創造,而將另一種更好的特徵方式作為技術秘密加以保留。但這種方法且不可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別人也發現了這一點並取得專利,反過來會制約你的產品技術。 如果確實是一種獨到獨有的技術秘密,也並不是非申請專利不可,例如美國的可口可樂飲料、中國民間祖傳中葯秘方,在保證不失傳的前提下,都是採取不申請專利而惟我獨知的策略獨占市場。採取這種方式的首要條件是自己能夠獨立實施。
一項能夠取得專利的發明創造,需要具備多方面的條件,其中包括符合專利法規定的專利申請文件的格式要求、內容要求以及履行各種手續。為了避免和減少申請人在時間、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浪費,專利申請人在提出申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
1、熟悉專利法及實施細則。要較詳細了解專利法保護什麼、保護誰、如何進行保護,以及專利權人的權利和義務等規定。
2、對專利申請項目應進行充分的技術調查。若在確定研究開發課題之初,就已進行過各方面的調查研究,確知本課題的研究開發方案和路線進度,以及其成果居同行之冠,這時申請專利是沒有問題的。如缺少這一技術調查過程,或調查不充分,則需補充收集技術資料,在廣泛了解現有技術狀況的前提下才能決定是否需要提出專利申請,以便盡量減少申請專利的盲目性。這里所說的收集技術資料,就是對自己的發明創造所屬技術領域的現有技術進行調查了解,它包括該技術領域的歷史和現狀,因此,應查閱專利文獻和非專利文獻,包括以往本專業的權威性期刊雜志和專著,同時也要調查有關國內市場情況和同行業的技術進展狀態。這是一件相當細致和繁瑣的工作,但最低限度也應查閱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專利文獻。
3、凡是已參加國有國務院主管部委或全國性學術團體組織或舉辦的新技術、新產品的鑒定會和技術會議的,為了不喪失新穎性,應按專利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在其鑒定會或技術會議後六個月內遞交專利申請。
4、需從經濟上認真考慮。申請人應對自己的發明創造進行經濟效益預測,估計其技術開發的可能性、范圍及技術市場、商品市場的條件,以便明確在取得專利權後的實施和技術轉讓條件,及在實施和技術轉讓中自己能獲得的經濟效益等,從而在經濟方面全面衡量申請專利的可行性。
5、了解專利申請文件的書寫格式、各項要求和熟悉說明書、權力要求書的撰寫技巧。當然,如果確定請專利代理的話,則在此方面不需了解得過於詳細。
6、在提出專利申請時,應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的規定處理有關保密方面的問題。國防系統各單位涉及國家安全需要保密的專利申請,由專門機構處理。民用產品及其生產方法的發明專利申請中,如因該申請公開後可能對國民經濟造成重大損失的,可以提出建議進行保密審查。不過,這種建議應該在充分考慮發明創造公開或實施的結果後才能提出,一旦按保密專利辦理,則不向社會公開,專利的轉讓、實施將直接受到影響,申請人就很難取得經濟效益。另外,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不設保密專利。
==================================
實用新型專利(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自己申請總費用約200元以下(申請費用減緩),請專利事務所代理約1000元以上。一般半年到一年就能授權(實用新型專利國家保護10年,較好授權,但保護范圍比發明專利窄)。
發明專利(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自己申請總費用約600以下(申請費用減緩),請專利事務所代理約3000以下。一般3年左右能授權(發明專利國家保護20年,沒有實用新型專利好授權,但保護范圍較寬)。
==================================
如果你是個個人能力很突出的人,你可以自己申請專利(相關內容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查看:http://www.sipo.gov.cn/sipo/default.htm)這樣會少花很多錢,但前提一定是你自己能吃透專利法和專利法實施細則,並且自己能從其它的專利文獻中學習到足夠的知識來自己編寫專利申請材料(重點是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其中權利要求書的權利要求編寫是最重要的,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你授權後專利保護的范圍)。如果你對自己沒用把握,那建議你還是請專利事務所代理申請!
你如果對申請專利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使用以下方式咨詢;
國家知識產權局咨詢電話:010 62083879、010 62083966、010 62083457。
上班時間(工作日):
上午:8:30——11:30 下午:1:30——4:30
國家知識產權局咨詢台:http://211.157.104.94/sipozxt/user_addmeg.asp
上班時間:工作日
另外提供你兩個豐富專利知識的網站:
發明與實施網:http://www.my250.net/
中國專利網:http://www.cnpatents.com/
申請專利相關事項比較復雜,如果想申請個好的專利就更加復雜,所以沒法在這里一一說清除,建議你登陸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仔細學習一下,因為這里對專利相關事項的說明都是最權威的,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多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咨詢,這樣不論你是請專利事務所代理申請專利還是自己申請專利都有好處。
==================================
提醒一下:如果你決定自己申請專利那你一定要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網站對「專利申請」、「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專利審查」、「專利檢索」(1.使用專利檢索查找相關專利文獻,防止與自己的專利申請產生沖突。2.使用專利檢索查找相關的專利文獻進行學習,看看別人是如何編寫專利材料的,以便將自己的專利申請文件編寫好),進行一下仔細的學習,有不懂的地方還要經常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咨詢處咨詢,切不可隨便書寫,因為專利申請文件一旦提交將很難修改!
Ⅳ 四大發明的創造
新版三字經 最簡練:
我先賢 聰且慧 發明多 功至偉 造紙術 創在前 印刷術 世居先 指南針 黑火葯 華夏人 首創造
【造紙術】東漢時的蔡倫,以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為原料,造紙成功。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紙的發明,大大地推動了文化發展的進程。蔡倫之後幾百年,造紙術才經朝鮮、日本傳到世界各地。
【印刷術】刻板印刷在我國唐代已經盛行,先後傳到朝鮮、日本、越南、菲律賓和伊朗等國,並影響到非洲和歐洲。宋代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版印刷,比歐洲發明活字印刷早四百多年。這是我國勞動人民對世界文化發展的又一卓越貢獻。
【指南針】戰國時代,我國已經有了用天然磁鐵礦磨成的指南針。那時叫「司南」,這在韓非子的著作中已提及。北宋時(公元11世紀),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對磁石磨成的指南針,更有詳細記載。12世紀我國已將指南針用於航海,14世紀才傳到歐洲。
【黑火葯】唐朝的煉丹士用木炭、硝石、硫磺煉丹時,無意中發明了有爆炸性的火葯。北宋時火葯已用於戰場,13世紀到14世紀才傳到外國。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黑火葯,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Ⅵ 創造發明的程序是怎麼樣的
任何發明創造都有其相應的程序和步驟,同學們要創作的發明雖小,過程也是很艱難的。哪怕是一件極其簡單的小發明作品,它的創作都不是一想而就,一作而成的。沒有細心觀察,善於聯想,絕不會有閃光的發現;沒有繪圖製作,反復實驗改進,絕不會有成功的作品。「觀察→聯想→設計→繪圖→製作→實驗」,整個創作過程的各個環節,都不可忽視。只有把握住交叉反復的各個環節,才能搞出高水平的小發明。這里簡單給你簡述一下小發明的創作程序。
第一步:觀察
觀察是小發明入門的向導。世界聞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它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要想搞小發明作品,首先要注重觀察,善於觀察周圍的事物,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
例如,獲得全國第一屆青少年科技創造發明比賽一等獎的「方便香皂盒」,發明者就是通過觀察一般香皂的結構和特徵,發現了它的不足:由於盒裡潮濕,常常使香皂和盒子粘住,不易取出來。然後巧妙地運用了杠桿原理進行構思、設計、製作。當人們打開香皂盒時,杠桿使盒裡的香皂立起來,使用起來很方便。可見觀察是創造發明的基礎,任何創造發明都來自對事物的認真觀察。
事實上,每一個人每一天都在觀察,但是有些人能從觀察中發現發明課題,而有些卻不會。為什麼呢?法國細菌學家巴斯德說得好:「在觀察的領域中,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
第二步:聯想
什麼叫聯想?聯想是從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從當前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從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是聯想。聯想能力就是舊觀念同現實結合,進而產生新觀念的能力。聯想能力強的人容易捕捉發明課題,容易形成新的構思。
聯想可以使大家接收到更多信息的啟示,激發靈感,加速小發明的進程。要想做到善於聯想,就要有廣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並勇於突破傳統思想和習慣勢力的束縛。
第三步:設計
同學們針對某一事物的優缺點,提出了大量的問題和產生了眾多的聯想,由於受知識的限制,其中有的是可能達到的想像,有的是創造性的積極幻想,但也有的是毫無把握的空想。要獲得「小發明」的課題,還必須從聯想中進行篩選,淘汰那些不切合實際或暫時達不到的想法。
通過篩選,有了基本上可行的課題,就可以進行初步的設計。在對某一課題的各種設計中,又會出現簡單問題復雜化和復雜問題簡單化的情況,既有具備創造性、先進性的,也有無創造性、過時的;既有具備使用價值的,也有無使用價值的。這時就需要輔導老師幫助你們再次進行篩選,尋找確屬小發明的可行的設計方案。
第四步:繪圖
對於中小學生來說,可行性設計方案往往只是一個想像的粗淺輪廓。無論想像物多麼簡單,都必須繪出加工圖紙(根據不同年齡、年級,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是製作小發明前的必要步驟。同時,這也有利於訓練繪圖能力,培養同學們科學的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
第五步:製作
有了加工圖紙,准備好原材料和各種製作工具,然後按圖紙進行製作。製作中,如果發現圖紙有問題,可以修改圖紙或者重繪。當然,在製作中還可能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這需要請輔導老師和家長協助排除。
第六步:實驗
小發明作品製作後,要進行實驗。在實驗中證實或修訂自己設計的方案。小發明作品是要不斷改進的,需要多次的觀察、聯想,反復的設計、繪圖,進行再製作,再實驗。
第七步:說明
發明作品完成後,公開時,要寫出說明書,以便推廣使用。說明書的內容,一般包含功能、結構、器材、製作、操作、原理等幾個方面。有些發明作品,一看示意圖就明白的,就可寫得簡單一些,不要面面俱到。
Ⅶ 中國四大發明的演變過程
指南針復是春秋戰國時期制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一開始是指南車,後來在戰國時期成了司南,到北宋時期才逐步形成了漂浮在水面上的指南魚以及磨過磁鐵的針——指南針,明朝鄭和又用它做成羅盤在船上指引方向。
紙是西漢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0-公元前88)灞橋地區人民發明的,蔡倫只是在東漢時期改良了紙,使它更易書寫。
火葯的確是在公元8-9世紀煉丹過程中發明的,唐朝末年開始有了火葯武器。
活字印刷術是北宋治平年間(公元1064-公元1067)由街頭老工匠畢升發明的,由著名政治家沈括記入《夢溪筆談》。
Ⅷ 日本「發明大王」中松義郎,總結出發明創造的三大要素和是個步驟是什麼
三大要素是:合理,靈感和實用。 十個步驟是: (1)解放思想,特破陳舊觀念的束縛 (2)詳細調查市場需求,做到心中有數 (3)具備一樣的理論基礎,掌握有關的專業知識,做到融會貫通 (4)看看自己的構思是否違背科學原理,若違背科學原理立即放棄之 (5)善於捕捉靈感 (6)根據自己頭腦中的想像進行實驗 (7)認真分析實驗數據 (8)以實用價值高低來評價發明的意義 (9)若一項發明不具備實用價值,盡量使其更加完善 (10)迅速使發明成果轉化為商品 以上答案是從我的讀書筆記里翻出來的,翻了半個小時也找不到出處。如果要出處你自己查好了。
Ⅸ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製作過程
指南針是春秋戰國復時期勞動人民的制發明創造,一開始是指南車,後來在戰國時期成了司南,到北宋時期才逐步形成了漂浮在水面上的指南魚以及磨過磁鐵的針——指南針,明朝鄭和又用它做成羅盤在船上指引方向。
紙是西漢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0-公元前88)灞橋地區人民發明的,蔡倫只是在東漢時期改良了紙,使它更易書寫。
火葯的確是在公元8-9世紀煉丹過程中發明的,唐朝末年開始有了火葯武器。
活字印刷術是北宋治平年間(公元1064-公元1067)由街頭老工匠畢升發明的,由著名政治家沈括記入《夢溪筆談》。
Ⅹ 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步驟
我不想查找、復制什麼專利申請流程之類的東西來做回答,只說一下感受:
一,如果是回自己申報答,真的是太繁瑣,耗費精力,弄得你最後都想放棄算了……
所以,還是找代理公司吧(我好像是託了,但我又不做廣告)。
二,准備內容,分兩個部分:一是實質的技術部分,要公開到讓同行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的程度--專利就是以公開換保護的!二是項目立項報告的內容,強調你專利的意義!
三,提煉好權利要求項,也分兩點:一是要佔得住腳,能夠通過審核;二是要防堵漏洞,別為別人鑽空子--專利規避提供條件!!!
代理公司會給提供格式模板,要《技術交底書》,其中內容就是從我上面說的內容中轉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