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們因觀察歷史而創造歷史,而非歷史創造我們
出自霍金《大設計》 這句話涉及到唯物史觀問題
觀察歷史既尊重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 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這就是尊重客觀規律)去創造歷史(這是主觀能動性)
這句話想表達的是 我們人類尊重自然的規律 尊重歷史前進的軌跡 但絕不允許歷史成為人類思想的枷鎖 ,去不斷重復歷史的腳步 而是走出自己的道路
這本書里開頭講到 由於存在萬有引力等定律,因此宇宙能夠,而且將是從無到有自己創造了自己。自然發生說(spontaneous generation)是有物而非無物存在的原因,是宇宙和人類存在的原因。沒必要藉助上帝引燃藍色導火線,讓宇宙誕生。(意思很明顯了)
Ⅱ 以黃帝的發明創造為例,說一說古史傳說與史實有什麼區別
古史傳說沒有遺址、文物等加以印證,只是人們口頭相傳,在流傳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錯誤。而史實則可以用遺址與文物,史書等加以證明,更具說服力來說明是事實。
Ⅲ 為什麼說人類是歷史的創造者,而非英雄
首先,社會的發展是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的進步不是某個英雄就能推動起來的,而是人類共同推動生產力的進步。第二,英雄是應時代而產生的,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英雄,英雄的背景是波瀾壯闊的時代畫面。第三,每次社會制度的變革都是長時間的萌芽、發展,到了舊制度不得不被推翻的時候,英雄才會出現,英雄是順應了人類的意願,而不是人類順應了英雄的意願。
Ⅳ 以黃帝的某項發明創造為例,說一說古代傳說與史實有什麼區別和聯系(例子)
神話是原始人經過不自覺原始思維加工而形成,神話的主角是神,這類神具有超人或超自然的力量,他往往是將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種種力量人格化,以人擬神,在古代神話中,黃帝為中央天帝,是神國中一位最偉大的天神,他長著四張臉,可以全面地照看著四面八方。在上古歷史傳說中,「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他是原始社會末期一位英明無比的部落聯盟領袖,是華夏文明的開創著和奠基者。在道教中,黃帝又成為一位煉丹修道的仙界教主。在民間俗信中,黃帝與炎帝並列,是中國人民群眾幾千年來共同崇信的始祖神。可見關於黃帝的傳說是集神話、傳說、仙話、民間俗信為一體的故事群。它們經長期流傳演變,有些已經溶為一體,很難把它區別開來。
民間傳說是民眾自覺藝術思維的產物,所敘述的是人,他是歷史人物的藝術化和傳奇化,在歷史傳說中,黃帝開創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化,他和他的臣子們有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黃帝的史官倉頡創造了文字,黃帝的妻子嫘祖教會了人們養蠶制絲,黃帝的糧官杜康發明了造酒,黃帝的陶正寧封子發明了燒陶,黃帝的醫官雷公、岐伯發明了醫術。此外黃帝本人還發明了造車、修建宮室、算術、音律等。這些傳說多不勝舉,黃帝幾乎成了上古創造發明的萬能博士。在進入知識經濟的今天,發揚黃帝和他的臣子們的這種不斷創新精神,看來是大有必要的。其實這些發明創造絕非一人一時之功,中國向有『功歸聖人「的傳統,黃帝既是華夏之祖神,自然也將一切遠古的發明成果都歸於他和他的臣子了。這些傳說在民間影響甚大,他們許多先賢又成了各行各業的祖師神
據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崩,葬橋山」。這是史學界帶有權威性的結論。因此,華夏兒女一年一度總是集聚黃陵掃墓祭祖。如今橋山黃帝陵不斷得到擴展修整,正以嶄新容貌,接受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祭拜。橋山黃帝陵世稱「天下第一陵」。這里不僅流傳著黃帝馭龍升天——「橋山龍馭」的古老神話,就地理形勢看,人們也把橋山看作龍脈龍崗。圍繞著黃帝陵又形成了頗具特色的與陵墓環境相關的地方風物傳說群。如關於黃帝黃城的傳說,金雞的傳說,鳳凰的傳說,聚寶盆的傳說,屈軼草的傳說,麻花柏的傳說等等。其中既有歷史的影子,又有古代神話的因子,還有民間祖靈俗信以及風水寶地的濃郁成分,成為陝西黃帝傳說故事中最有地方特色的一部分。
黃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孫,姓公孫名叫軒轅。他一生下來,就很有靈性,出生不久就會說話,幼年時聰明機敏,長大後誠實勤奮,成年以後見聞廣博,對事物看得清楚。
軒轅時代,神農氏的後代已經衰敗,各諸侯互相攻戰,殘害百姓,而神農氏沒有力量征討他們。於是軒轅就習兵練武,去征討那些不來朝貢的諸侯,各諸侯這才都來歸從。而蚩尤在各諸侯中最為凶暴,沒有人能去征討他。炎帝想進攻欺壓諸侯,諸侯都來歸從軒轅。於是軒轅修行德業,整頓軍旅,研究四時節氣變化,種植五穀,安撫民眾,丈量四方的土地,訓練熊、羆、貔(pí,皮)、貅(xiū,休)、(chū,初)、虎等猛獸,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戰,先後打了幾仗,才征服炎帝,如願得勝。蚩尤發動叛亂,不聽從黃帝之命。於是黃帝征調諸侯的軍隊,在涿鹿郊野與蚩尤作戰,終於擒獲並殺死了他。這樣,諸侯都尊奉軒轅做天子,取代了神農氏,這就是黃帝。天下有不歸順的,黃帝就前去征討,平定一個地方之後就離去,一路上劈山開道,從來沒有在哪兒安寧地居住過。
黃帝往東到過東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過空桐,登上了雞頭山。往南到過長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驅逐了葷粥(xūn yù,薰玉)部族,來到釜山與諸侯合驗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腳下建起了都邑。黃帝四處遷徙,沒有固定的住處,帶兵走到哪裡,就在哪裡設置軍營以自衛。黃帝所封官職都用雲來命名,軍隊號稱雲師。他設置了左右大監,由他們督察各諸侯國。這時,萬國安定,因此,自古以來,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數黃帝時最多。黃帝獲得上天賜給的寶鼎,於是觀測太陽的運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師)草推算歷法,預知節氣日辰。他任用風後、力牧、常先、大鴻等治理民眾。黃帝順應天地四時的規律,推測陰陽的變化,講解生死的道理,論述存與亡的原因,按照季節播種百穀草木,馴養鳥獸蠶蟲,測定日月星辰以定歷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飽受辛勞,有節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種財物。他做天子有土這種屬性的祥瑞徵兆,土色黃,所以號稱黃帝。
黃帝的傳說故事是主要圍繞黃帝的精神品格和卓著功德所拓展的故事群,有描述黃帝本人蓋世奇功的,有描述生產生活的,有描述風土人情的,有描述地理地貌的,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已成為黃陵當地的一種文化現象,形成了如下特徵:
1、黃帝的傳說故事在黃陵及相鄰縣域廣為流傳,具有一定的受眾面,可謂家喻戶曉,婦儒皆知,所以具有普遍性特徵。
2、黃帝的傳說故事,主要是引導人們戰勝自然,發展生產,傳頌崇高精神品德,具有教育性特徵。
3、黃帝的傳說故事是後世子孫為紀念黃帝,緬懷黃帝功德而產生的,所以具有追思性特徵。
4、黃帝的傳說故事體裁廣泛,內容豐富,故事性強,具有藝術性特徵。
5、黃帝的傳說故事,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一直傳承至今,具有久遠性特徵。
6、黃帝在一代一代的傳頌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注入了其它新的形式和內容,所以具有演繹性特徵。
7、黃帝的傳說故事,聽起來引人入勝,耐人尋味,所以具有趣味性特徵。
8、黃帝的傳說故事主要是靠一代一代口傳心授的方法流傳傳承至今,所以具有傳承性特徵。
9、黃帝的傳說故事在描述黃帝統一各民族部落的戰爭時,故事情節跌宕起伏,險象環生,曲折離奇,所以具有傳奇性特徵。
10、黃帝的傳說故事是黃帝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黃陵當地人民生產生活,風土人情,人文精神的真實寫照,是黃陵人民智慧的結晶,所以具有地域性特徵
歷史價值:黃帝的傳說故事寄寓著民眾對黃帝無比敬仰之情,以及對黃帝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是一代又一代黃陵人追遠敬祖的真實情感的流露,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又一次升華和詮釋,人們在不斷的口頭講述和傳頌中,注入了歷史文化的重要因素,是黃陵人超越時空,追求美好生活,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繼承先祖精神,奮發圖強,自強不息的歷史延續。挖掘、搶救、保護黃帝的傳說故事,不僅對豐富和完善黃陵民俗文化以及挖掘其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對研究中華民族發展必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實用價值:黃帝的傳說故事不僅過去曾激發了民眾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仍能發揮重要作用,尤其對旅遊業的發展,圍繞黃帝的傳說故事更能拉近人們的思想感情,使逝去的偉大人物依然倘徉在人們的思維之中,由現實追尋到遙遠的過去,增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同時,通過黃帝的傳說故事有利於我們深刻理解黃陵當地鄉土文化和中華民族人文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為促進中華民族的全面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將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Ⅳ 創造一個人,讓他出現在隋唐到明清之間的任意一個歷史環境中.描述他的生活.描述時不可違背史實,不少於500字
隋唐五代時期發達的城市,黃河流域有長安、洛陽、太原、開封、定州、滑州、蘭州,長江流域有成都、江陵、荊州、潭州、越州、揚州,沿海一帶有登州、杭州、泉州、廣州、交州,西北有涼州,西南有桂林。長安是隋唐兩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也是發達的商業城市。長安城內東西14條大街,南北11條大街,劃出108個坊,其中東市和西市各占兩坊之地,長、寬各約1000米。市內有兩條南北大街和兩條東西大街,相交成「井」字形,四面立邸,中間則是各類行業的店肆,同類行業的店肆往往集中於同一區域。東市有220行,西市則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是對外貿易中心,發達程度不減東市。
鄉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小農家庭習慣於組成三代小家庭,每戶平均人口基本保持在5—6口之間。同姓宗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仍起重要作用。盡管分戶析產,但同一宗族仍有公認的長輩族長,協調族內事務和調解糾紛。白居易詩:「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親疏居有族,少長游有群」(《全唐詩》卷四三三,白居易《朱陳村》),就形象地描述了當時常見的家族式村落。
唐代婚姻形式與禮俗基本與前代相同。受士族崇尚婚姻的影響,唐代社會上層極重擇婚時的門當戶對。舊的士族以門第自高,互相結為婚姻,門第低的人家,往往要付出很高的「陪門財」。唐朝人的貞節觀念比較淡漠,婦女離異後再嫁也不受輿論指責,公主再嫁者23人,其中三嫁者4人,民間拘束就更少了。
隋唐時期,人們的主要食物在南方為稻米,北方為粟麥。北部畜牧地區則以羊肉、牛肉、馬肉為主食。這一時期,人們通常栽培和食用的蔬菜已達數十種。菠菜等外國蔬菜也陸續傳入中國並進入當時的食譜。中國原有的棗、栗、桃、櫻桃、李、梅、杏、梨、橘和嶺南的荔枝、香蕉等果品,均被大量生產和消費。核桃、石榴、葡萄等從漢代以來傳入的果品被進一步推廣。五代時又有西瓜從西北地區傳入中原。酒類仍是最重要的飲品,唐代在穀物釀制的曲酒之外,又增加了葡萄酒。貞觀十四年(640年),唐軍滅高昌,將葡萄良種和釀制葡萄酒的方法引入內地,葡萄酒很快傳播開來。隋唐以前,飲茶主要流行於南方地區。自中唐開始,飲茶風氣逐漸在北方普及,並流傳到塞外游牧民族地區。研究茶的學問也應運而生。湖北天門人陸羽(約733—804年)研究茶的起源、性狀、品質、產地、種植、採制、烹飲、器具以及飲茶方法,撰寫成《茶經》一書,是我國第一部有關茶的專著。
隋唐時期的服飾有官服和民服、男衣和女裝之分。官服等級森嚴,皇帝之服有大裘冕等14種,太子之服有袞冕等6種,皇後之服3種,皇太子妃之服3種。百官之服一品為袞冕,二品為冕,三品為毳冕,四品為綉冕,五品為玄冕,六品以下至九品為爵弁。服色皇帝用赤、黃,三品以上用紫,四品用緋,五品用淺緋,六品用深綠,七品用淺綠,八品用深青,九品用淺青。平民百姓多為白衣。唐代女裝無論貴賤大都由衫、裙、帔三大件組成。上面衫子的下擺系在裙腰中,裙子多半肥大,裙長掩地。肩上披帛,稱為「帔服」,飄垂在腰間。由於受胡風影響,貴婦人還時興袒露裝,衫裙寬松富麗,袒胸露乳。
唐代室內傢具最有特色的變化是椅子。椅子自漢代從西域傳入,初稱「繩床」,坐位和靠背上有繩子編成的墊子,四腳很低。演化到唐代,取消了繩墊,四腳變高,成了常用坐具,它使人們生活習慣由過去的席地而坐改為垂足而坐。唐代家用瓷器日益豐富,唐三彩瓷器中有很多適宜於民間的家用器皿。金銀器使用也開始增多,尤其是唐後期,中上層人家使用金銀器皿較為普遍。
隋唐五代時期,普通民眾的宗教信仰除祖先崇拜、佛道崇拜之外,還信仰多種自然神靈,宗教活動的內容和方式豐富多彩,表現出若干新的時代特徵。每個家庭都將供養、祭祀祖先置於宗教信仰活動的中心地位。佛事活動有寫經、刻經、造像、建廟、修石窟、齋僧,各種法會也時常舉行。這些活動,有的以個人或家庭為單位進行,有的以集體的方式舉行。主張修身養性、采餌服丹、修煉長生不老之術的道教,在中上層社會人士中比較流行。摩尼教和景教信仰者主要是西域胡商和一些少數民族,漢族人信仰的不多。民間巫覡風俗非常流行,其中占卜、禳災之風尤盛。
Ⅵ 霍金說:「我們用觀測創造歷史,而非歷史創生我們」。「宇宙經歷所有可能的歷史」。求這兩句話的哲學解析
沒看過《大設計》,看過《時間簡史》,本人學哲學,只嘗試提供一種解釋,這是背景,呵。
「我們用自己的觀測來創造歷史,而非歷史創生我們。」 這句話里,歷史的概念是時間性的概念,時間的概念有三個維度:過去,現在,未來。在這三個維度當中,過去與未來的維度的確立,都依賴於當下,這是時間概念的特性。如當下是2011年,那麼2010是過去,而2012是未來。而如果當下是2012,那麼2011是過去,而2013是未來。歷史是當下的人對過去的事情的回溯與整理,這樣歷史是由當下的人確立的,用創造這樣的詞也可以。
宇宙大爆炸是在距離現在100多億光年(注意是空間距離,非是時間單位)的遠地發生的事,物質運動的空間距離展開為時間,於是變成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00多億光年前。例如說,我們現在接收到宇宙大爆炸時產生的射線,是100多億光年前產生,實際上可以理解為其產生於距離我們100多億光年的遠地,經過了100多億光年的傳輸,到現在為我們所接收,於是我們接收的是100多億光年前的射線。當下,我們是用我們的觀測到的過去的信息試圖重建宇宙的歷史,於是就有了「我們用自己的測量創造歷史」這種說法。但霍金的第二句話,本人不太苟同。當下是對過去發生的物質運動的繼承,如果沒有過去的歷史,就沒有當下的物質運動狀態,在這個意義上說「沒有歷史,就沒有我們」,可能霍金為了強調第一句話所表達的意思,而說了「而非歷史創生我們」。霍金的話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理解,就容易認識了。
再說第二句,「宇宙經歷所有可能的歷史。」哲學家萊布尼茨曾說過:我們當下的世界是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這句話可能有助於我們理解霍金的話。先要理解,什麼叫作可能世界,在哲學和邏輯中,可能世界的概念被用來表達模態斷言。認同可能世界概念的人認為「實際」世界只是很多可能世界中的一個。就是說,我們現在的宇宙可能不是唯一的(也可能是,我們現在的宇宙是經歷了眾多的可能性後剩下的唯一)。
由於量子運動的不確定原理,這樣就使得宇宙大爆炸後,我們去形成宇宙時具有無限的可能性,這樣就可能在我們現在所處的宇宙之外,還存在的其它的宇宙,據我現在模糊的記憶,好象科學家一度相信,在我們的空間層次之外,還存在著其它的宇宙。在理論上,肯定還存在著其它的宇宙,但是其它的宇宙在哪呢?有的人相信其它的宇宙肯定在,只是我們無法認識,有的人相信,其它的宇宙曾經在過,但是由於什麼原因(不穩定性?),這些其它的宇宙都不在了(崩塌了)。現在可能科學家更傾向於相信,我們現在的宇宙,是經歷了其它的一切可能性後,剩下的唯一的必然性。所以霍金說:宇宙經歷所有可能的歷史。接著霍金的話說下半句應是「剩下必然的當下」。剩下的當下之所以存在下來,用萊布尼茨的話來說,是因為它是最好的。所以萊布尼茨認為,當下的世界的存在必然有其充足的理由,所以他提出了一邏輯的規律「充足理由律」。
先說這些吧,關於你提出的雙縫干涉實驗,你看一下薛定諤的貓的相關解釋,可能有助於你理解,但這個問題是沒有最終的答案的,哲學也提供不了,因為上升到最後,可能還是要用GOD才能最終解釋。於是我們在很多時候,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不能不最後油然的敬仰這背後安排著所有這一切的「大手」,當然不一定非得用GOD這名稱啦!
Ⅶ 以皇帝的創造發明為例,說一說古代與史實有什麼區別
熱心問友2009-10-08黃帝被看成是華夏族的始祖,後人把許多發明創造都傳作是黃帝的功版績,說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車弓權箭,染五色衣服。他讓妻子嫘祖教民養蠶。他命官倉頡觀鳥獸之跡而造字,令大撓作干支甲子,以為紀年的准繩,讓令倫製作樂器等。這些傳說,其中包含著後人附會的成份,不能全部信以為真。但是其中又含有真實的史實(歷史),至少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到黃帝時代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當時農業文化的進步。檢舉
Ⅷ 為什麼說人類是歷史的創造者,而非英雄
人類歷史的創造是以破壞生態自然為代價的,自私的行為不可能稱為英雄
Ⅸ 歷史的創造者和歷史的參與者(非創造者)分別舉例
馬克思主義關於歷史創造者的理論 馬克思主義經典
作家關於歷史創造者的理論曾有許多論述,但由於
對這些有關論述人們理解不一,觀點也各有不同。一種意
見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認為這是歷史唯物主
義的基本原理。人民群眾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
國家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但勞動群眾始終是人民的主
體。他們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精神財富的
創造者,又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主此說者強調「創造
者」是指歷史的推動者,必須把創造歷史活動同參與歷史
活動區別開。社會實踐的一切領域都是人參與的,但並不
意味著人人都創造了歷史。只有站在歷史潮流前面,推動
歷史發展的人民群眾(包括其領袖,還包括在歷史活動中
起過積極作用的各階級的成員)才是歷史的創造者,阻礙
歷史潮流前進的反動力量,則沒有資格充當歷史創造者。
一種意見認為,對歷史創造者應從廣狹兩個含義來理解。
廣義歷史創造者是指那些在歷史活動中起作用的力量,
因而任何參加歷史活動的人都是歷史創造者;狹義歷史
創造者是指那種在歷史發展中起決定作用的力量,因而
只有人民群眾才是歷史創造者。一種意見認為人類歷史
是人們自己創造的,「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這一提法
在馬恩著作中並無根據,是由原蘇聯哲學家普·尤金
1939年首次提出,後被1959年根據蘇共二十大決定重寫
的《蘇聯共產黨歷史》正式肯定,然後再傳入我國的。其實
這一命題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曲解。持此說者認為物質財
富的生產是創造歷史的前提,也是人們第一個歷史活動,
然而它不能代替在此基礎上相繼發生的一切領域的歷
史。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固然是一切科學文化藝術的源
泉,但它也不能代替一切精神財富的創造。一切歷史都是
具體的,英雄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不能創造一切歷史;
人民群眾也是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不能創造一切歷史。
所有的人都在既定條件的制約下參與了歷史的創造。還
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體系關於人類歷史創造者的完整
認識應具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人類歷史是由在一
定條件下和一定社會關系中活動的人們自己創造的,是
方向不同的各種社會力量相互沖突融合而成的歷史合力
的結果。第二個層次是,在承認人們自己創造歷史的前提
下,指出各種力量所起作用不同。歷史創造者的主體是人
民群眾,剝削階級及其代表人物則從不同角度參與了歷
史的創造。第三個層次是,在人民革命的歷史進程中,歷
史是人民群眾自己創造的,同時充分肯定英雄人物的重
大作用。人民領袖、英雄人物的作用可以包括在人民群眾
創造歷史這一范疇之內,或者說,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實
際即指人民群眾在自己領袖領導之下創造歷史。一種意
見認為凡是給人類社會系統信息量增殖做出貢獻者,都
是歷史的創造者。「創造」即是給出新的綜合的信息(包括
自然信息和社會信息)選擇。人類歷史是人類社會系統信
息總量的增殖。誰為這種信息量的增殖做出了貢獻,誰就
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一種意見認為人類歷史是社會合
力共同創造的。社會的進步正在於藉助、利用各種分力,
形成巨大的社會合力,共同創造人類歷史。從創造歷史力
量的體現者來說,是由各種社會力量和階層力量交互作
用而共同創造的。
Ⅹ 創造為例,說一說古代傳說與史實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古代傳說其實也有一定的史實,因為古人面對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時,總會用神話來解釋這些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