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草鞋的發明

草鞋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8-11 18:27:21

『壹』 草的材質很粗劣,為何古人要把它做成草鞋呢

我國原始社會的時候,社會生產力比較落後。人們為了避免雙腳直接跟地面接觸被地面上的石頭劃傷,或者蟲子叮咬。於是用草編織成鞋子穿,草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我國的原始社會。就有人說草鞋的鞋底那麼粗糙,為什麼還要用草做草鞋呢?其實用草做的草鞋軟硬適中,而且有按摩腳底的作用。夏天穿草鞋比較清涼透氣,雨天穿草鞋又可以防滑防水。自然受到群眾的普遍追崇。

三、草鞋的優點

雖然有人說草的材質比較粗糙,製作成的鞋子會比較硌腳。但是要知道草鞋沒有出現之前,人們都是直接踩在土地上的。所以草鞋要比土地稍微柔軟一點,而且還有按摩腳底的功效。除此之外草鞋比較透氣,既廉價又能保持清爽,所以也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喜歡。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我國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草鞋文化。

『貳』 世界上第一對草鞋是什麼時候發明

草鞋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可算是中國人的一項重要發明。它最早的名字叫「扉」,相傳為黃帝的臣子不則所創造

『叄』 草鞋是什麼年代的

草鞋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可算是中國人的一項重要發明。它最早的名字叫「扉」,相傳為黃帝的臣子不則所創造

『肆』 世界上第一雙鞋是誰發明的

外國歷史上的鞋; 公元前8000年 在密蘇里州,發現了美洲土著人的鞋子遺骸。 公元前3300年 一個死在法國高山上的冰商,留下了一雙原始的用草編織的鞋子。 公元前3000年 在埃及的神殿,可以發現關於鞋或鞋匠的油畫。 公元100年 光著腳丫是希臘奴隸與自由人服裝上最根本的區別。 公元200年羅馬皇帝馬可.奧里利烏斯聲明,除他和他的繼承人外,任何人都禁止穿紅色沙鞋。 15世紀 騎士都穿長鞋頭(24英寸長)的鞋,素來提倡節儉的法律明文規定鞋頭的長度。 16世紀早期 在達芬奇的影響下,發明了高跟鞋。 16世紀中期 30英寸的高跟鞋風靡了整個歐洲南部。 17世紀早期 作為一種最流行的點綴,鞋帶出現了。 17世紀末 由於誤譯,法國童話故事中的灰姑娘的絨布拖鞋,變成了灰姑娘的水晶鞋。 18世紀中期 花費近百年的時間,才終於取代了傳統製鞋方法,第一家鞋廠出現。很快,第一家鞋鋪又在波士頓出現。 19世紀早期 扁平鞋與希臘沙灘鞋很受歡迎。 19世紀中期 出現了第一雙運動鞋(也稱橡皮底帆布鞋)。隨後,伊萊亞斯、豪發明第一部針車。 19世紀末 服裝不可缺少的裝飾品---搭紐扣,也運用到鞋款上,並很快成為時尚標准。 本世紀以前,鞋匠與木匠、鐵匠和裁縫一樣,是一個低賤的行當。鞋的設計不被認為是一種獨立的、具有藝術性的工作,而被看作是整個製鞋工序中的一部分。 著名鞋業設計師主要崛起在歐洲,因為在美國隨著現代鞋業大規模生產得到迅速發展,個體鞋匠顯得多餘。 美國的鞋業起萌於新英格蘭的殖民地,那裡的農夫冬天在廚房裡製作自家用的鞋。整個家庭都參與這項工作。男人割皮革、貼鞋底,女人縫鞋邊。殖民時期鞋匠們所用的工作台現在成了收藏家的物品。 由於掌握了製鞋的技藝,一些有膽識的農夫就開辦了小鞋作坊,三四個工人一起把當地鞋匠縫好的鞋料進行拼裝、上底,然後製成成品鞋。 中國歷史上的鞋; 有底、幫,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的足部穿著物。鞋的製作包括鞋設計、材料選擇、加工成型等過程。 沿革 鞋的歷史悠久。在中國,鞋的形象最早見於氏族社會時期的彩陶。現存最早的鞋是湖南長沙楚墓出土的一雙用皮縫制的鞋。古代的鞋主要有屨、舄、、屐、靸等。①屨:有麻屨、葛屨、皮屨等。麻屨最常用,以麻繩編成,編時邊編邊砸,使之結實。葛屨穿於夏天,皮屨穿於冬天。皮屨即早期皮鞋,另有革履、韋履之稱。少數民族的皮鞋稱鞮。《說文》:「鞮,革履也,胡人履連脛謂之絡鞮。」絡鞮即鞾(靴),因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而傳入中原。約自漢代以後,履取代屨,成了鞋的通稱;自宋代,鞵又取代履成為總稱。②舄:屨的別名。有單底為屨,木製復底的叫舄之別。復舄是帝王大臣祭祀時專用的鞋,故又稱達屨。③:又稱亐。是一種草編的鞋,常稱芒,被勞動者穿用。③屐:即木屐。一種為平底木屐,一種為底下設齒木屐。此外,屐曾引申為鞋的泛稱,如草屐、錦屐、帛屐等。⑤靸:即拖鞋。深頭、平底無跟。初以皮製,屬韋履的一種;秦代始以蒲草製作,並稱靸鞵。 自商周時期起,鞋的穿著均有制度。如漢代,祭服穿舄,朝服穿靴,燕服穿屨,出門則穿屐。至唐代,官民都可穿靴,只是式樣略異,女子流行軟底透空錦靿靴。宋元基本沿用唐代的鞋,但款式品種增多。明代官員著靴或雲頭履(朝鞋),儒生多穿黑色雙梁鞋,庶民百姓則穿布鞋、蒲草鞋或牛皮直縫靴,纏足婦女穿以樟木為高底的弓鞋(木底露在鞋幫外邊的叫「外高底」,木底在鞋幫里邊的叫「里高底」)。清代,皇帝上朝時穿方頭朝靴,官吏公服為黑緞靴,武弁穿快靴(稱「爬山虎」),高級官員多穿牙縫靴。鞋頭逐漸由方變尖。鞋的名稱有雲頭、鑲嵌、雙梁、單梁等。貴族旗人女子穿花盆底鞋。此外還有室內穿的拖鞋、雨天的釘靴、冰上用的冰鞋。 世界各國的鞋中,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牛皮涼鞋,為現存最古老的鞋。在埃及還發現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用紙莎草編結的鞋。中世紀歐洲曾流行軟鞋、涼鞋和簡單的長統靴,貧困的人則多穿木鞋;阿拉伯人用優質皮革製鞋。直至近代,大多數鞋仍由家庭製作。 這是都難以說清楚的啊,萬一考古學家有新的發現,我再和你說.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33056.htm

『伍』 草鞋的起源

草鞋在中國起源很早。從文獻和先後出土的西周遺址中的草鞋實物,以及漢墓陶俑腳上著草鞋的畫像也證實,可確知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代就已出現了草鞋。現代涼鞋的式樣亦是沿襲古代草鞋式樣而來的。草鞋上古時代叫「扉」,相傳為黃帝的臣子不則所創造。
漢代稱為「不借」。《五總志》解釋:「不借,草履也,謂其所用,人人均有,不待假借,故名不借。」

『陸』 請問草鞋的歷史

草鞋從原始人類到現在一直有人穿著。草鞋的編織材料各種各樣,有稻草,有麥秸,玉米秸,東北有烏拉草,鞋有系繩的,也有拖鞋。 草鞋是中國山區居民自古以來的傳統勞動用鞋,穿著普遍,相沿成習。無論男女老幼,凡下地幹活,上山砍柴、伐木、采葯、狩獵等,不分晴雨都穿草鞋。草鞋既利水,又透氣,輕便,柔軟,防滑,而且十分廉價,還有按摩保健作用。特別是夏天走長路,穿上草鞋清爽涼快,軟硬適中,步履敏捷,兩腳生風,給人一種愜意感;雨天穿著它,既透水,又防滑;冬雪天內穿一雙棕襪子,外套滿耳子草鞋,既保暖,又防滑,如遇冰溜子上路,再套上鐵制的腳碼子,就方保無事。草鞋已成為中國山區人裝束的一個顯著民俗特點。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工農紅軍在陝北建立根據地,開展游擊戰,戰士們穿著草鞋,翻山越嶺,後擴軍北上抗日,「打雙草鞋送給郎,南征北戰打勝仗」、「腳穿草鞋跟黨走,刀山火海不回頭。」 草鞋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可算是中國人的一項重要發明。它最早的名字叫「扉」,相傳為黃帝的臣子不則所創造。由於以草作材料,非常經濟,平民百姓都能自備。漢代稱為「不借」,據《五總志》一書的解釋是:「不借,草履也,謂其所用,人人均有,不待假借,故名不借。」 古代穿草鞋相當普遍。據史料記載,貴為天子的漢文帝劉恆也曾「履不藉以視朝」。古代的俠客、隱士似乎以穿草鞋為時髦:「竹杖芝鞋輕勝馬,一蓑風雨任平生。」電視劇中的大俠也大抵是如此裝束,的確顯得十分飄逸、灑脫、超然。《三國演義》中的劉皇叔就是賣草鞋出身。說明草鞋在古代不僅平民百姓普遍穿用,連皇帝、俠客們也穿草鞋。從文獻和先後出土的西周遺址中的草鞋實物,以及漢墓陶俑腳上著草鞋的畫像證實,可確知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就已出現了草鞋。 草鞋在中國社會生活中形成了一種文化,那就是草鞋文化。它體現了勤勞和智慧,表現了勇氣和奮斗,展示了中華民族一環又一環的團結在一起,堅不可摧;而現在它又寄予了新的文化內涵——環保和資源的再利用。 草鞋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久的將來草鞋將會帶著這種文化綁在你的腳上,讓你享受這中華民族賜予的舒適和健康。 想了解草鞋的更多情況,可以去看看 http://www.caoxiepifa.com

採納哦

『柒』 古代稱草鞋為。,。。

草鞋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可算是中國人的一項重要發明。它最早的名字叫「扉」,相傳為黃帝的臣子不則所創造。由於以草作材料,非常經濟,平民百姓都能自備。漢代稱為「不借」,據《五總志》一書的解釋是:「不借,草履也,謂其所用,人人均有,不待假借,故名不借。」

『捌』 春秋戰國時期的草鞋是什麼樣

草鞋從原始人類到現在一直有人穿著。草鞋的編織材料各種各樣,有稻草,有麥秸,玉米秸,東北有烏拉草,鞋有系繩的,也有拖鞋。
草鞋是中國山區居民自古以來的傳統勞動用鞋,穿著普遍,相沿成習。無論男女老幼,凡下地幹活,上山砍柴、伐木、采葯、狩獵等,不分晴雨都穿草鞋。草鞋既利水,又透氣,輕便,柔軟,防滑,而且十分廉價,還有按摩保健作用。特別是夏天走長路,穿上草鞋清爽涼快,軟硬適中,步履敏捷,兩腳生風,給人一種愜意感;雨天穿著它,既透水,又防滑;冬雪天內穿一雙棕襪子,外套滿耳子草鞋,既保暖,又防滑,如遇冰溜子上路,再套上鐵制的腳碼子,就方保無事。草鞋已成為中國山區人裝束的一個顯著民俗特點。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工農紅軍在陝北建立根據地,開展游擊戰,戰士們穿著草鞋,翻山越嶺,後擴軍北上抗日,「打雙草鞋送給郎,南征北戰打勝仗」、「腳穿草鞋跟黨走,刀山火海不回頭。」
草鞋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可算是中國人的一項重要發明。它最早的名字叫「扉」,相傳為黃帝的臣子不則所創造。由於以草作材料,非常經濟,平民百姓都能自備。漢代稱為「不借」,據《五總志》一書的解釋是:「不借,草履也,謂其所用,人人均有,不待假借,故名不借。」
古代穿草鞋相當普遍。據史料記載,貴為天子的漢文帝劉恆也曾「履不藉以視朝」。古代的俠客、隱士似乎以穿草鞋為時髦:「竹杖芝鞋輕勝馬,一蓑風雨任平生。」電視劇中的大俠也大抵是如此裝束,的確顯得十分飄逸、灑脫、超然。《三國演義》中的劉皇叔就是賣草鞋出身。說明草鞋在古代不僅平民百姓普遍穿用,連皇帝、俠客們也穿草鞋。從文獻和先後出土的西周遺址中的草鞋實物,以及漢墓陶俑腳上著草鞋的畫像證實,可確知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就已出現了草鞋。
草鞋在中國社會生活中形成了一種文化,那就是草鞋文化。它體現了勤勞和智慧,表現了勇氣和奮斗,展示了中華民族一環又一環的團結在一起,堅不可摧;而現在它又寄予了新的文化內涵——環保和資源的再利用。

『玖』 草鞋真的是古代中國人的自主知識產權

具體是那個地區發明的已經不可考證

要追溯人類第一雙鞋的起源得回到遙遠的人類故地,10萬年前非洲南部的克拉西斯河口。那裡曾有一個晚期智人的社區,考古學家認為那裡的居民不僅面貌像現代人,還能像現代人一樣思考。

早期的克拉西斯河口氣候溫和食物充足,可謂原始豐饒。當地的人類生存較為容易,溫暖宜人的天氣使居民不需要鞋子。但後來因為氣候突變和海陸逆轉,居民們不得不離開社區尋找新的家園。

原克拉西斯河口的晚期智人居民們花費了數千年的時間進行遷徙,重新定居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他們的雙腳需要經受滾燙沙漠、陡峭山峰、冰封雪地、泥濘沼澤的考驗。為了保護自己並不那麼堅強的雙腳,他們發明了涼鞋。最早的鞋子是用大塊樹皮或平整獸皮,乃至一大束野草通過長草或藤條捆綁在腳上。經過人類多年的改進,變成了涼鞋這一最古老的鞋具形式。

洪荒時代的涼鞋可以按材質分成兩種。第一種以棕櫚葉、紙莎草、野草編織再用植物纖維的繩子做成繩環,套在腳趾穿在腳上。這種古涼鞋遍及五大洲四大洋,至今還可以在美洲的亞利桑那印第安人保留區、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亞群島、亞洲的日本和中國的部分地區看到。

『拾』 歷史上哪位皇帝是賣草鞋的

蜀漢開國皇帝劉備
南宋武帝劉裕
這兩人都是賣過草鞋的。而且都是劉太公的後人?

與草鞋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安私人二手挖機轉讓 瀏覽:698
債務股權轉讓 瀏覽:441
食堂轉讓合同範本 瀏覽:335
廣西華航投資糾紛 瀏覽:902
萌分期投訴 瀏覽:832
金軟pdf期限破解 瀏覽:730
馬鞍山學化妝 瀏覽:41
膠州工商局姜志剛 瀏覽:786
了解到的發明創造的事例 瀏覽:391
201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瀏覽:773
合肥徽之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36
天津企興知識產權待遇 瀏覽:31
二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題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543
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評估辦法 瀏覽:677
上海工商局咨詢熱線 瀏覽:177
馬鞍山二中葉張平 瀏覽:214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被告代理詞 瀏覽:603
醫院固定資產折舊年限 瀏覽:702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