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的酒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更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 這些傳說盡管各不相同,大致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這是 可信的,而這一點已被考古學家所證實。夏朝距今約四干多年,而目前已經出土距 今五干多年的釀酒器具。(<<新民晚報>>1987年8月23日" 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在山東 莒縣發現,"副標題為"同時發現五干年前的釀酒器具")。這一發現表明: 我國釀酒 起碼在五干年前已經開始,而釀酒之起源當然還在此之前。在遠古時代,人們可能 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以上考古得到的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 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 釀酒這一行業。 現代學者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1 酒是天然產物 最近科學家發現,在漫漫宇宙中,存在著一些天體, 就是由酒精所組成的。 所蘊藏著的酒精,如製成啤酒,可供人類飲幾億年。這說明什麼問題?正好可用來 說明酒是自然界的一種天然產物。人類不是發明了酒,僅僅是發現了酒。酒里的最 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學名是乙醇,分子式為C2H5OH),許多物質可以通過多 種方式轉變成酒精。如葡萄糖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轉變成酒精; 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就可以將某些物質轉變成酒精。大自然完全具備產生這些條 件的基礎。 我國晉代的江統在<<酒誥>>中寫道:"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又雲杜 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 在這里, 古人提出剩飯自然發酵成酒的觀點,是符合科學道理及實際情況的。江統是我國歷 史上第一個提出穀物自然發酵釀酒學說的人。總之,人類開始釀造穀物酒,並非發 明創造,而是發現。方心芳先生則對此作了具體的描述:"在農業出現前後,貯藏谷 物的方法粗放。天然穀物受潮後會發霉和發芽,吃剩的熟穀物也會發霉,這些發霉 發芽的穀粒,就是上古時期的天然曲櫱,將之浸入水中,便發酵成酒,即天然酒。 人們不斷接觸天然曲櫱和天然酒,並逐漸接受了天然酒這種飲料,於是就發明了人 工曲櫱和人工酒,久而久之,就發明了人工曲櫱和人工酒"。 現代科學對這一問題 的解釋是:剩飯中的澱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 糖分,酒精,自然轉變成了酒香濃郁的酒。在遠古時代人們的食物中,採集的野果 含糖分高,無須經過液化和糖化,最易發酵成酒。 2 果酒和乳酒--第一代飲料酒 人類有意識地釀酒,是從模仿大自然的傑作開始的.我國古代書籍中就有不少 關於水果自然發酵成酒的記載。如宋代周密在<<癸辛雜識>>中曾記載山梨被人們貯 藏在陶缸中後竟變成了清香撲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問在<<蒲桃酒賦>>的序言中也 記載道某山民因避難山中,堆積在缸中的蒲桃也變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古代史 籍中還有所謂"猿酒"的記載,當然這種猿酒並不是猿猴有意識釀造的酒,而是猿猴 採集的水果自然發酵所生成的果酒。 遠在舊石器時代,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水果自然是主食之一。 水果中含 有較多的糖分(如葡萄糖,果糖)及其它成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 易自然發酵生成香氣撲鼻,美味可口的果酒,另外,動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質,乳糖,極易發酵成酒,以狩獵為生的先民們也有可能意外地從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 在<<黃帝內經>>中,記載有一種"醴酪",即是我國乳酒的最早記載。根據古代的傳 說及釀酒原理的推測,人類有意識釀造的最原始的酒類品種應是果酒和乳酒。因為 果物和動物的乳汁極易發酵成酒,所需的釀造技術較為簡單。 3 穀物釀酒始於農耕時代還是先於農耕時代? 探討穀物釀酒的起源,有兩個問題值得考慮:穀物釀酒起源於何時? 我國最 古老的穀物酒是屬於哪類?對於後一個問題,在第五章啤酒部分介紹。 穀物釀酒始於何時,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傳統的釀酒起源觀認為:釀酒是在農耕之後才發展起來的,這種觀點早在漢代 就有人提出了,漢代劉安在<<淮南子>>中說:"清盎之美,始於耒耜"。 現代的許多 學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人甚至認為是當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餘糧食後, 才開始釀酒的。 另一種觀點認為穀物釀酒先於農耕時代,如在1937年, 我國考古學家吳其昌 先生曾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我們祖先最早種稻種黍的目的,是為釀酒而非做飯 ……。吃飯實在是從飲酒中帶出來。"這種觀點在國外是較為流行的, 但一直沒有 證據。時隔半個世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家索羅門·卡茨博士發表論文, 又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認為人們最初種糧食的目的是為了釀制啤酒,人們先是發現 採集而來的穀物可以釀造成酒,而後開始有意識地種植穀物,以便保證釀酒原料的 供應。該觀點的依據是:遠古時代,人類的主食是肉類不是穀物, 即然人類賴以生 存的主食不是穀物,那麼對人類種植穀物的解釋可能也可另闢溪徑。國外發現在一 萬多年前,遠古時代的人們已經開始釀造穀物酒,而那時,人們仍然過著游牧生活。
B. 這種酒多少錢一瓶
酒名:omuse
產地:法國波爾多
等級:aoc-bordeaux
葡萄採摘年份:2010
沒有chateau標志,是酒商酒,波爾多大產區級,這類酒國內很多,市價透明,在100到150的樣子
C. 誰發明的酒,用意何在
一是用來待客,二是用來消愁(可是愁更愁)三是用來麻痹自己 酒的歷史 在我國,由穀物糧食釀造的酒一直處於優勢地位, 而果酒所佔的份額很小, 因此,釀酒的起源問題主要是探討穀物釀酒的起源。 釀酒起源的傳說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 由於影響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統的觀點。對於這些觀點,宋代<<酒譜>>曾提出過質 疑,認為「皆不足以考據,而多其贅說也」。這雖然不足於考據,但作為一種文化認同現象,不妨羅列於下。 1 儀狄釀酒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 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 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 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 禹乃夏 朝帝王)"。 2 杜康釀酒 另一則傳說認為釀酒始於杜康(亦為夏朝時代的人)。東漢<<說文解字>> 中解 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 3 釀酒始於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 ---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 很多發明創 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後人託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 證。 4 酒與天地同時 更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 這些傳說盡管各不相同,大致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這是 可信的,而這一點已被考古學家所證實。夏朝距今約四干多年,而目前已經出土距 今五干多年的釀酒器具。(<<新民晚報>>1987年8月23日" 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在山東 莒縣發現,"副標題為"同時發現五干年前的釀酒器具")。這一發現表明: 我國釀酒 起碼在五干年前已經開始,而釀酒之起源當然還在此之前。在遠古時代,人們可能 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以上考古得到的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 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 釀酒這一行業。 現代學者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1 酒是天然產物 最近科學家發現,在漫漫宇宙中,存在著一些天體, 就是由酒精所組成的。 所蘊藏著的酒精,如製成啤酒,可供人類飲幾億年。這說明什麼問題?正好可用來 說明酒是自然界的一種天然產物。人類不是發明了酒,僅僅是發現了酒。酒里的最 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學名是乙醇,分子式為C2H5OH),許多物質可以通過多 種方式轉變成酒精。如葡萄糖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轉變成酒精; 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就可以將某些物質轉變成酒精。大自然完全具備產生這些條 件的基礎。 我國晉代的江統在<<酒誥>>中寫道:"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又雲杜 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 在這里, 古人提出剩飯自然發酵成酒的觀點,是符合科學道理及實際情況的。江統是我國歷 史上第一個提出穀物自然發酵釀酒學說的人。總之,人類開始釀造穀物酒,並非發 明創造,而是發現。方心芳先生則對此作了具體的描述:"在農業出現前後,貯藏谷 物的方法粗放。天然穀物受潮後會發霉和發芽,吃剩的熟穀物也會發霉,這些發霉 發芽的穀粒,就是上古時期的天然曲櫱,將之浸入水中,便發酵成酒,即天然酒。 人們不斷接觸天然曲櫱和天然酒,並逐漸接受了天然酒這種飲料,於是就發明了人 工曲櫱和人工酒,久而久之,就發明了人工曲櫱和人工酒"。 現代科學對這一問題 的解釋是:剩飯中的澱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 糖分,酒精,自然轉變成了酒香濃郁的酒。在遠古時代人們的食物中,採集的野果 含糖分高,無須經過液化和糖化,最易發酵成酒。 2 果酒和乳酒--第一代飲料酒 人類有意識地釀酒,是從模仿大自然的傑作開始的.我國古代書籍中就有不少 關於水果自然發酵成酒的記載。如宋代周密在<<癸辛雜識>>中曾記載山梨被人們貯 藏在陶缸中後竟變成了清香撲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問在<<蒲桃酒賦>>的序言中也 記載道某山民因避難山中,堆積在缸中的蒲桃也變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古代史 籍中還有所謂"猿酒"的記載,當然這種猿酒並不是猿猴有意識釀造的酒,而是猿猴 採集的水果自然發酵所生成的果酒。 遠在舊石器時代,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水果自然是主食之一。 水果中含 有較多的糖分(如葡萄糖,果糖)及其它成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 易自然發酵生成香氣撲鼻,美味可口的果酒,另外,動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質,乳糖,極易發酵成酒,以狩獵為生的先民們也有可能意外地從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 在<<黃帝內經>>中,記載有一種"醴酪",即是我國乳酒的最早記載。根據古代的傳 說及釀酒原理的推測,人類有意識釀造的最原始的酒類品種應是果酒和乳酒。因為 果物和動物的乳汁極易發酵成酒,所需的釀造技術較為簡單。 3 穀物釀酒始於農耕時代還是先於農耕時代? 探討穀物釀酒的起源,有兩個問題值得考慮:穀物釀酒起源於何時? 我國最 古老的穀物酒是屬於哪類?對於後一個問題,在第五章啤酒部分介紹。 穀物釀酒始於何時,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傳統的釀酒起源觀認為:釀酒是在農耕之後才發展起來的,這種觀點早在漢代 就有人提出了,漢代劉安在<<淮南子>>中說:"清盎之美,始於耒耜"。 現代的許多 學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人甚至認為是當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餘糧食後, 才開始釀酒的。 另一種觀點認為穀物釀酒先於農耕時代,如在1937年, 我國考古學家吳其昌 先生曾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我們祖先最早種稻種黍的目的,是為釀酒而非做飯 ……。吃飯實在是從飲酒中帶出來。"這種觀點在國外是較為流行的, 但一直沒有 證據。時隔半個世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家索羅門·卡茨博士發表論文, 又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認為人們最初種糧食的目的是為了釀制啤酒,人們先是發現 採集而來的穀物可以釀造成酒,而後開始有意識地種植穀物,以便保證釀酒原料的 供應。該觀點的依據是:遠古時代,人類的主食是肉類不是穀物, 即然人類賴以生 存的主食不是穀物,那麼對人類種植穀物的解釋可能也可另闢溪徑。國外發現在一 萬多年前,遠古時代的人們已經開始釀造穀物酒,而那時,人們仍然過著
記得採納啊
D. 李淑珍釀的靈芝杜仲酒喝完後是倒掉還是再加酒
葯酒的話一般是喝完酒再往裡添酒的繼續泡,一般泡過三次的葯材就倒掉吧
E. 是哪個發明了的食用酒精
一、釀酒起源的傳說:
上天造酒說 猿猴造酒說 儀狄造酒說 杜康造酒說
二、考古資料對釀酒起源的佐證
三、現代學者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酒的起源——釀酒起源的傳說
一、上天造酒說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由於影響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統的觀點。對於這些觀點,宋代<<酒譜>>曾提出過質疑,認為「皆不足以考據,而多其贅說也」。這雖然不足於考據,但作為一種文化認同現象,不妨羅列於下。主要有以下幾種傳說:
上天造酒說:
素有"詩仙"之稱的李白,在《月下獨酌·其二》一詩中有"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的詩句;東漢末年以"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自詡的孔融,在《與曹操論酒禁書》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說;經常喝得大醉,被譽為"鬼才"的詩人李賀,在《秦王飲酒》一詩中也有"龍頭瀉酒邀酒星"的詩句。此外如"吾愛李太白,身是酒星魂","酒泉不照九泉下","仰酒旗之景矅","擬酒旗於元象","囚酒星於天岳"等等,都經常有"酒星"或"酒旗"這樣的詞句。竇蘋所撰《酒譜》中,也有酒"酒星之作也"的話,意思是自古以來,我國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說法。不過這連《酒譜》的作者本身也不相信這樣的傳說。
《晉書》中也有關於酒旗星座的記載:"軒轅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饗飲食。"軒轅,我國古星名,共十七顆星,其中十二顆屬獅子星座。酒旗三星,即獅子座的ψ、ε和∽三星。這三顆星,呈"1"形排列,南邊緊傍二十八宿的柳宿蜍顆星。柳宿八顆星,即長蛇座δ、σ、η、Ρ、ε、З、W、⊙八星。明朗的夜晚,對照星圖仔細在天空中搜尋,獅子座中的軒轅十四和長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因亮度太小或太遙遠,則肉眼很難辨認。
酒旗星的發現,最早見《周禮》一書中,據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二十八宿的說法,始於殷代而確立於周代,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的偉大創造之一。在當時科學儀器極其簡陋的情況下,我們的祖先能在浩淼的星漢中觀察到這幾顆並不怎樣明亮的"酒旗星",並留下關於酒旗星的種種記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至於因何而命名為"酒旗星",度認為它"主宴饗飲食,那不僅說明我們的祖先有豐富的想像力,而且也證明酒在當時的社會活動與日常生活中,確實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然而,酒自"上天造"之說,既無立論之理,又無科學論據,此乃附會之說,文學渲染誇張而已。姑且錄之,僅供鑒賞。
酒的起源——猿猴造酒說
唐人李肇所撰《國史補》一書,對人類如何捕捉聰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極精采之記載。猿猴是十分機敏的動物,它們居於深山野林中,在巉岩林木間跳躍攀緣,出沒無常,很難活捉到它們。經過細致的觀察,人們發現並掌握了猿猴的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嗜酒"。於是,人們在猿猴出沒的地方,擺幾缸香甜濃郁的美酒。猿猴聞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躊躇不前,接著便小心翼翼地用指蘸酒吮嘗,時間一久,沒有發現什麼可疑之處,終於經受不住香甜美酒的誘惑,開懷暢飲起來,直到酩酊大醉,乖乖地被人捉住。這種捕捉猿猴的方法並非我國獨有,東南亞一帶的群眾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採用類似的方法。這說明猿猴是經常和酒聯系在一起的。
猿猴不僅嗜酒,而且還會"造酒",這在我國的許多典籍中都有記載。清代文人李調元在他的著作中記敘道:"瓊州(今海南島)多猿……。嘗於石岩深處得猿酒,蓋猿以稻米雜百花所造,一石六輒有五六升許,味最辣,然極難得。"清代的另一種筆記小說中也說:"粵西平樂(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部,西江支流桂江中游)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婁石。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看來人們在廣東和廣西都曾發現過猿猴"造"的酒。無獨有偶,早在明朝時期,這類的猿猴"造"酒的傳說就有過記載。明代文人李日華在他的著述中,也有過類似的記載:"黃山多猿猱,春夏采雜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婁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飲之,不可多,多即減酒痕,覺之,眾猱伺得人,必嬲死之。"可見,這種猿酒是偷飲不得的。
這些不同時代、不同人的記載,起碼可以證明這樣的事實,即在猿猴的聚居處,多有類似"酒"的東西發現。至於這種類似"酒"的東西,是怎樣產生的,是純屬生物學適應的本能性活動,還是猿猴有意識、有計劃的生產活動,那倒是值得研究的。要解釋這種現象,還得從酒的生成原理說起。
酒是一種發酵食品,它是由一種叫酵母菌的微生物分解糖類產生的。酵母菌是一種分布極其廣泛的菌類,在廣袤的大自然原野中,尤其在一些含糖分較高的水果中,這種酵母菌更容易繁衍滋長。含糖的水果,是猿猴的重要食品。當成熟的野果墜落下來後,由於受到果皮上或空氣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生成酒,是一種自然現象。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腐爛的水果攤床附近,在垃圾堆幸福,都能常常嗅到由於水果腐爛而散發出來的陣陣酒味兒。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節,收貯大量水果於"石窪中",堆積的水果受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發酵,在石窪中將"酒"的液體析出,這樣的結果,一是並未影響水果的食用,而且析出的液體――"酒",還有一種特別的香味供享用,習以為常,猿猴居然能在不自覺中"造"出酒為,這是即合乎邏輯又合乎情理的事情。當然,猿猴從最初嘗到發酵的野果到"醞釀成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究竟漫長到多少年代,那就是誰也無法說清楚的事情了。
酒的起源——儀狄造酒說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史籍中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記載,似乎儀狄乃制酒之始祖。這是否事實,有待於進一步考證。一種說法叫"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這里並無時代先後之分,似乎是講他們作的是不同的酒。"醪",是一種糯米經過發酵工而成的"醪糟兒"。性溫軟,其味甜,多產於江浙一帶。現在的不少家庭中,仍自製醪糟兒。醪糟兒潔白細膩,稠狀的糟糊可當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頗近於酒。"秫",高梁的別稱。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將儀狄或杜康確定為酒的創始人的話,只能說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則是高梁酒創始人
一種說法叫"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成於儀狄"。意思是說,自上古三皇五帝的時候,就有各種各樣的造酒的方法流行於民間,是儀狄將這些造酒的方法歸納總結出來,始之流傳於後世的。能進行這種總結推廣工作的,當然不是一般平民,所以有的書中認定儀狄是司掌造酒的官員,這恐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有書載儀狄作酒之後,禹曾經"絕旨酒而疏儀狄",也證明儀狄是很接近禹的"官員"。
儀狄是什麼時代的人呢?比起杜康來,古籍中的記載要一致些,例如《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中都認為他是夏禹時代的人。他到底是從事什麼職務人呢?是司酒造業的"工匠",還是夏禹手下的臣屬?他生於何地、葬於何處?都沒有確鑿的史料可考。那麼,他是怎樣發明釀酒的呢?《戰國策》中說:"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欽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這一段記載,較之其他古籍中關於杜康造酒的記載業,就算詳細的了。根據這段記載,情況大體是這樣的:夏禹的女人,令儀狄去監造釀酒,儀狄經過一番努力,做出來的酒味道很好,於是奉獻給夏禹品嘗。夏禹喝了之後,覺得的確很美好。可是這位被後世人奉為"聖明之君"的夏禹,不僅沒有獎勵造酒有功的儀狄,反而從此疏遠了他,對他不僅不再信任和重用了,反而自己從此和美酒絕了緣。還說什麼:後世一定會有因為飲酒無度而誤國的君王。這段記載流傳於世的後果是,一些人對夏禹倍加尊崇,推他為廉潔開明的君主;因為"禹惡旨酒",竟使儀狄的形象成了專事謅媚進奉的小人。這實在是修史者始料未及的。
那麼,儀狄是不是酒的"始作"者呢?有的古籍中還有與《世本》相矛盾的說法。例如孔子八世孫孔鮒,說帝堯、帝舜都是飲酒量很大的君王。黃帝、堯、舜,都早於夏禹,早於夏禹的堯舜都善飲酒,他們飲的是誰人製造的酒呢?可見說夏禹的臣屬儀狄"始作酒醪"是不大確切的。事實上用糧食釀酒是件程序、工藝都很復雜的事,單憑個人力量是難以完成的。儀狄再有能耐,首先發明造酒,似不大可能。如果說他是位善釀美酒的匠人、大師,或是監督釀酒的官員,他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完善了釀造0方法,終於釀出了質地優良的酒醪,這還是可能的。所以,郭沫若說,"相傳禹臣儀狄開始造酒,這是指比原始社會時代的酒更甘美濃烈的旨酒。"這種說法似乎更可信。
酒的起源——杜康造酒說
還有一種說法是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郁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代,不由奇方。"是說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放置在桑園的樹洞里,剩飯在洞中發酵後,有芳香的氣味傳出。這就是酒的作法,並無什麼奇異的辦法。由一點生活中的偶爾的機會作契機,啟發創造發明之靈感,這是很合乎一些發明創造的規律的,這段記載在後世流傳,杜康便成了很能夠留心周圍的小事,並能及時啟動創作靈感之發明家了。
魏武帝樂府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自此之後,認為酒就是杜康所創的說法似乎更多了。竇蘋考據了"杜"姓的起源及沿革,認為"杜氏本出於劉,累在商為豕韋氏,武王封之於杜,傳至杜伯,為宣王所誅,子孫奔晉,遂有杜氏者,士會和言其後也。"杜姓到杜康的時候,已經是禹之後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上古時期,就已經有"堯酒千鍾"之說了。如果說酒是杜康所創,那麼堯喝的是什麼人創造的酒呢?
歷史上杜康確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說文解字》等書,對杜康都有過記載自不必說。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縣志》中,對杜康也有過較詳的記載。白水縣,位於陝北高原南緣與關中平原交接處。因流經縣治的一條河水底多白色頭而得名。白水縣,系"古雍州之城,周末為彭戲,春秋為彭衙","漢景帝建粟邑衙縣","唐建白水縣於今治",可謂歷史悠久了。白水因有所謂"四大賢人"遺址而名蜚中外:一是相傳為黃帝的史官、創造文字的倉頡,,出生於本縣陽武村;一是死後被封為彭衙土神的雷祥,生前善制瓷器;一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發明者東漢人蔡倫,不知緣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墳墓;此外就是相傳為釀酒的鼻祖杜康的遺址了。一個黃土高原上的小小縣城,一下子擁有倉頡、雷祥、蔡倫、杜康這四大賢人的遺址,那顯赫程度可就不言而喻了。
"杜康,字仲寧,相傳為縣康家衛人,善造酒。"康家衛是一個至今還有的小村莊,西距縣城七八公里。村邊有一道大溝,長約十公里,最寬處一百多米,最深處也近百米,人們叫它"杜康溝"。溝的起源處有一眼泉,四周綠樹環繞,草木叢生,名"杜康泉"。縣志上說"俗傳杜康取此水造酒","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確,但此泉水質清冽甘爽卻是事實。清流從泉眼中汩汩湧出,沿著溝底流淌,最後匯入白水河,人們稱它為"杜康河"。杜康泉旁邊的土坡上,有個直徑五六米的大土包,以磚牆圍護著,傳說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廟就在墳墓左側,鑿壁為室,供奉杜康造像。可惜廟與像均毀於"十年浩劫"了。據縣志記載,往日,鄉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帶上供品,到這里來祭祀,組織"賽享"活動。這一天熱鬧非常,搭台演戲,商販雲集,熙熙攘攘,直至日落西山人們方盡興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廟均在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涼亭。亭呈六角形,紅柱綠瓦,五彩飛檐,楣上繪著"杜康醉劉伶"、"青梅煮酒論英雄"故事圖畫。盡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傳",但據古工作者在此一帶發現的殘磚斷瓦考定,商、之時,此地確有建築物。這里產酒的歷史也頗為悠久。唐代大詩人杜甫於安史之亂時,曾挈家來此依其舅區崔少府,寫下了《白水舅宅喜雨》等詩多首,詩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開桑落酒"等飲酒的記載。釀酒專家們對杜康泉水也作過化驗,認為水質適於造酒。1976年,白水縣人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現代化酒廠,定名為"杜康酒廠",用該泉之水釀酒,產品名"杜康酒",曾獲得國家輕工作部全國酒類大賽的銅杯獎。
無獨有偶,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陽縣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過關於杜康遺址的記載。《伊陽縣志》中《水》條里,有"杜水河"一語,釋曰"俗傳杜康造酒於此"。《汝州全志》中說:"杜康叭","在城北五十里"處的地方。今天,這里倒是有一個叫"杜康仙庄"的小村,人們說這里就是杜康叭。"叭",本義是指石頭的破裂聲,而杜康仙庄一帶的土壤又正是山石風化而成的。從地隙中湧出許多股清冽的泉水,匯入旁村流過的一小河中,人們說這段河就是杜水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傍村這段河道中,生長著一種長約一厘米的小蝦,全身澄黃,蜷腰橫行,為別處所罕見。此外,生長在這段河套上的鴨子生的蛋,蛋黃泛紅,遠較他處的顏色深。此地村民由於飲用這段河水,竟沒有患胃病的人。在距杜康仙庄北約十多公里的伊川縣境內,有一眼名叫"上皇古泉"的泉眼,相傳也是杜康取過水的泉子。如今在伊川縣和汝陽縣,已分別建立了頗具規模的杜康酒廠,產品都叫杜康酒。伊川的產品、汝陽的產品連同白水的產品合在一起,年產量達一萬多噸,這恐怕是杜康當年所無法想像的。
史籍中還有少康造酒的記載。少康即杜康,不過是年代不同的稱謂罷了。那麼,酒之源究竟在哪裡呢?竇蘋認為"予謂智者作之,天下後世循之而莫能廢"這是很有道理的。勞動人民在經年累月的勞動實踐中,積累下了製造酒的方法,經過有知識、有遠見的"智者"歸納總結,後代人按照先祖傳下來的辦法一代一代地相襲相循,流傳至今。這個說法是比較接近實際,也是合乎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的。
酒的起源——考古資料對釀酒起源的佐證
穀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是釀酒原料和釀酒容器。以下幾個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時期的情況對釀酒的起源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1)裴李崗文化時期(公元前5000-6000年)
(2)河姆渡文化時期(公元前4000-500年)
上述兩個文化時期,均有陶器和農作物遺存,均具備釀酒的物質條件。
(3)磁山文化時期
磁山文化時期距今7355-7235年,有發達的農業經濟。據有關專家統計:在遺址中發現的"糧食堆積為100m3,摺合重量5萬公斤"還發現了一些形制類似於後世酒器的陶器。有人認為磁山文化時期,穀物釀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4)三星堆遺址
該遺址地處四川省廣漢,埋藏物為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間的遺物。該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銅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壺等。其形狀之大也為史前文物所少見。
(5)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發掘到大量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組合酒器,包括釀造發酵所用的大陶尊,濾酒所用的漏缸,貯酒所用的陶瓮,用於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還有各種類型的飲酒器具100多件。據考古人員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職業釀酒者(王樹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釀酒",《中國烹飪》,1987.9)。在發掘到的陶缸壁上還發現刻有一幅圖,據分析是濾酒圖。
在龍山文化時期,酒器就更多了。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
以上考古得到的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釀酒這一行業。
酒的起源——現代學者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1、酒是天然產物
最近科學家發現,在漫漫宇宙中,存在著一些天體,就是由酒精所組成的。所蘊藏著的酒精,如製成啤酒,可供人類飲幾億年。這說明什麼問題?正好可用來說明酒是自然界的一種天然產物。人類不是發明了酒,僅僅是發現了酒。酒里的最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學名是乙醇,分子式為C2H5OH),許多物質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轉變成酒精。如葡萄糖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轉變成酒精;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就可以將某些物質轉變成酒精。大自然完全具備產生這些條件的基礎。
我國晉代的江統在《酒誥》中寫道:"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又雲杜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在這里,古人提出剩飯自然發酵成酒的觀點,是符合科學道理及實際情況的。江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穀物自然發酵釀酒學說的人。總之,人類開始釀造穀物酒,並非發明創造,而是發現。方心芳先生則對此作了具體的描述:"在農業出現前後,貯藏穀物的方法粗放。天然穀物受潮後會發霉和發芽,吃剩的熟穀物也會發霉,這些發霉發芽的穀粒,就是上古時期的天然曲櫱,將之浸入水中,便發酵成酒,即天然酒。人們不斷接觸天然曲櫱和天然酒,並逐漸接受了天然酒這種飲料,於是就發明了人工曲櫱和人工酒,久而久之,就發明了人工曲櫱和人工酒"。現代科學對這一問題的解釋是:剩飯中的澱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分,酒精,自然轉變成了酒香濃郁的酒。在遠古時代人們的食物中,採集的野果含糖分高,無須經過液化和糖化,最易發酵成酒。
2、果酒和乳酒--第一代飲料酒
人類有意識地釀酒,是從模仿大自然的傑作開始的.我國古代書籍中就有不少關於水果自然發酵成酒的記載。如宋代周密在《癸辛雜識》中曾記載山梨被人們貯藏在陶缸中後竟變成了清香撲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問在《蒲桃酒賦》的序言中也記載道某山民因避難山中,堆積在缸中的蒲桃也變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古代史籍中還有所謂"猿酒"的記載,當然這種猿酒並不是猿猴有意識釀造的酒,而是猿猴採集的水果自然發酵所生成的果酒。
遠在舊石器時代,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水果自然是主食之一。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糖分(如葡萄糖,果糖)及其它成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自然發酵生成香氣撲鼻,美味可口的果酒,另外,動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質,乳糖,極易發酵成酒,以狩獵為生的先民們也有可能意外地從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在《黃帝內經》中,記載有一種"醴酪",即是我國乳酒的最早記載。根據古代的傳說及釀酒原理的推測,人類有意識釀造的最原始的酒類品種應是果酒和乳酒。因為果物和動物的乳汁極易發酵成酒,所需的釀造技術較為簡單。
3、穀物釀酒始於農耕時代還是先於農耕時代?
探討穀物釀酒的起源,有兩個問題值得考慮:穀物釀酒起源於何時?我國最古老的穀物酒是屬於哪類?對於後一個問題,在第五章啤酒部分介紹。
穀物釀酒始於何時,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傳統的釀酒起源觀認為:釀酒是在農耕之後才發展起來的,這種觀點早在漢代就有人提出了,漢代劉安在《淮南子》中說:"清盎之美,始於耒耜"。現代的許多學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人甚至認為是當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餘糧食後,才開始釀酒的。
另一種觀點認為穀物釀酒先於農耕時代,如在1937年,我國考古學家吳其昌先生曾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我們祖先最早種稻種黍的目的,是為釀酒而非做飯……。吃飯實在是從飲酒中帶出來。"這種觀點在國外是較為流行的,但一直沒有證據。時隔半個世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家索羅門·卡茨博士發表論文,又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認為人們最初種糧食的目的是為了釀制啤酒,人們先是發現採集而來的穀物可以釀造成酒,而後開始有意識地種植穀物,以便保證釀酒原料的供應。該觀點的依據是:遠古時代,人類的主食是肉類不是穀物,即然人類賴以生存的主食不是穀物,那麼對人類種植穀物的解釋可能也可另闢溪徑。國外發現在一萬多年前,遠古時代的人們已經開始釀造穀物酒,而那時,人們仍然過著游牧生活。
綜上所述,關於穀物釀酒的起源有二種主要觀點,即:先於農耕時代、後於農耕時代。新的觀點的提出,對傳統觀點進行再探討,對酒的起源和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是極有意義的。
F. 酒是誰發明的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漢《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道家名人。」
也有不同的說法,根據《戰國策》《世本》《呂氏春秋》等資料記載,在公元前二世紀時由夏禹的儀狄發明了酒。而在漢代編寫的《戰國策》則進一步強調了酒是由儀狄發明的。
其實關於酒的起源的多種說法中,真正與酒的釀造有關系的,是杜康。他的歷史貢獻在於創造了秫酒的釀造方法。秫酒就是用黏性高粱為原料製成的清酒,即糧食造的酒。杜康奠定了中國酒品製造業的基礎,被後人尊崇為釀酒鼻祖和酒聖,又被稱作酒祖。
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後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6)杜糖發明酒擴展閱讀:
有個有趣的傳說,相傳,酒是杜康發明製造的,那他怎麼會造出酒,又為什麼會給這種飲品起名叫酒呢?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杜康想研製一種可以喝的東西,可是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製作方法,晚上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一個鶴發童顏的老翁來到他面前,對他說:「你以水為源,以糧為料,再在糧食泡在水裡第九天的酉時找三個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說完老翁就不見了。
杜康醒來就按照老翁說的製作。他在第九天的酉時(5點~7點)到路邊尋找三人。不一會來了一個書生,文質彬彬,謙虛有禮,杜康急忙上前說明來意,豈料書生欣然允諾,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書生走後,又來了一隊人馬,帶頭的是一位威武英氣的將軍。
杜康上前說明來意,將軍也捋臂挽袖,支持杜康,也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這時酉時已經快過了(就是馬上到七點了)可杜康還沒找到第三個人,他有些著急,轉念一想,只要是人不都可以嗎,於是他找到了村子裡的一個無親無故並且傻乎乎的乞丐,按住他,扎破他的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
疼的乞丐一會大喊大叫,一會暈頭暈腦。有了這三滴血,杜康終於製作成了,可是他又犯愁了,起什麼名字呢?他一想,這飲品里有三個人的血,又是酉時滴的,就寫作「酒」吧,怎麼念呢?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念酒(九)吧。這就是關於酒來歷的傳說。
G. 哪年有的酒,杜康是「酒祖」嗎到底誰發明的酒
女人與酒的淵源
www.sh.xinhuanet.com 2006-07-17 10:30:27 星辰美食網
[推薦給朋友] [列印本稿] [關閉本頁]
新華網長三角頻道7月17日消息:女人是酒的發明者
甘甜噴香的酒是誰發明的?在甲骨文和金文里已經有了「酒」字,不過「酒」字不從水,而是寫成「酉」字。據考古學家考察,這就是最早的「酒」字了。釀酒的歷史要追溯到的文字產生之前的遙遠年代。《戰國策.魏二》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酒是帝女令儀狄製作的。帝女也罷,儀狄也罷,都是女性。
帝女何許人也?一說是舜之女,一說是天帝之女。近代郭璞在《山海經圖贊》里說,天帝之女的面相是「蓬發虎顏」。蓬發猶可,而虎顏是否帶一點古老的圖騰痕跡呢?這說明釀酒業在我國肇興得很早。酒的發明者就是帝女。後來有杜康之說,晚矣。此為男權社會的修正罷了。
古希臘社會中的酒神家喻戶曉。中國有酒神嗎?《楚辭》中的《山鬼》是女性,也有人認為她是中國的酒神。
H. 酒是杜康發明的嗎,中國的白酒距今幾千年了
酒的傳說
有個有趣的傳說,相傳,酒是杜康發明製造的,那他怎麼會造出酒,又為什麼會給這種飲品起名叫酒呢?
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杜康想研製一種可以喝的東西,可是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製作方法,晚上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一個鶴發童顏的老翁來到他面前,對他說:「你以水為源,以糧為料,再在糧食泡在水裡第九天的酉時找三個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說完老翁就不見了。
杜康醒來就按照老翁說的製作。他在第九天的酉時(5點--7點)到路邊尋找三人。不一會來了一個書生,文質彬彬,謙虛有禮,杜康急忙上前說明來意,豈料書生欣然允諾,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書生走後,又來了一隊人馬,帶頭的是一位威武英氣的將軍,杜康上前說明來意,將軍也捋臂挽袖,支持杜康,也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這時酉時已經快過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馬上到七點了)可杜康還沒找到第三個人,他有些著急,轉念一想,只要是人不都可以嗎,於是他找到了村子裡的一個無親無故並且傻乎乎的乞丐,按住他,扎破他的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疼的乞丐一會大喊大叫,一會暈頭暈腦。有了這三滴血,杜康終於製作成了,可是他又犯愁了,起什麼名字呢?他一想,這飲品里有三個人的血,又是酉時滴的,就寫作「酒」吧,怎麼念呢?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念酒(九)吧。這就是關於酒來歷的傳說。
I. 酒是哪個年代是誰發明的
民間傳說酒是杜康發明的,曹操的詩歌里有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說到中國古代的酒具和酒文化,首先第一個話題就涉及到酒的發明。很可能大家都非常關心的,就是說中國古代的酒到底什麼時候發明的?那你有了酒才能有酒具,沒有酒那就談不到酒具,也就談不到酒文化的問題。所以,跟朋友們探討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追根求源。我們來研究一下,或者說討論一下,中國古代酒的發明這么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到這么三個小的問題,一個是關於酒的發明,一個是酒的種類。還有呢,經過我們考古的發現,對於酒的發明這么一種實證性的東西。那麼現在關於酒的發明,首先大家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年代問題,什麼時候開始發明的酒?誰發明的酒?現在有這么幾種說法,一個說呢是古猿造酒法,說酒不是人造的,是猿猴造出來的。這種說法聽起來是有點幼稚,似乎應該排除在我們的話題之外,因為它不屬於人類的一種行為了;第二種說法呢,是儀狄造酒。儀狄這個人物是夏代的一個人,傳說是大禹時期的;還有一種說法,是杜康造酒。杜康造酒也是從漢代就開始傳說了,叫做「少康造秫酒」。少康就是杜康。我們都很熟悉的曹操有一句詩言,說:「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說一喝了杜康什麼憂愁都沒有了,這個說明古代以杜康為酒名的很早就有了。
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古王國時代,已經有作為飲料的麥酒(啤酒)及葡萄酒了。法老、貴族、祭司等人飲葡萄酒,一般平民消費價格低廉的麥酒。考古挖掘證明,在古王國時代的墓葬中,不論是法老、貴族、平民都將酒作為隨葬品。可見此時酒已經是古埃及人生活的重要飲料了。從古王國第四王朝開始,貴族墓葬中常出現以採摘葡萄與釀造葡萄酒為題材的壁畫。
大約在同一時期,美索不答米亞流域的蘇美爾人也開創了燦爛的葡萄酒文明,他們開辟葡萄圓,釀造紅葡萄酒,技術已很高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兩快楔形文字泥班記載著埃什嫩國王法典,其中說到釀造者令人尊敬的職業,而婦女是當時主要的釀酒師。
雖然人類所能查實的史料僅能證明酒類釀造只有幾千年的歷史,但真正的酒的形成的歷史可能要早得多,甚至早於人類本身的歷史,酒是一種有機化合物,糖在酶的作用下便可分解成酒精,自然界存在著許多含糖的物質,植物果實成熟後如果不即使採摘,自然脫落,聚集在一起,在一定的溫度和水分作用下,果實外皮上的酶即能將糖分轉化為酒精。
J. 酒是誰發明的為什麼要發明這酒啊
一、中國酒文化---白酒
公元前4000-2000年,即由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這個段落,經歷了漫長的200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啟蒙期。用發酵的穀物來泡製水酒是當時釀酒的主要形式。
酒聖杜康
從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歷時1800年,這一段落為我國傳統酒的成長期。在這個時期,由於有了火,出現了五穀六畜,加之酒麴的發明,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用曲釀酒的國家。醴、酒等品種的產出,儀狄、杜康等釀酒大師的涌現,為中國傳統酒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在這個時期,釀酒業得到很大發展,並且受到重視,官府設置了專門釀酒的機構,酒由官府控制。酒成為帝王及諸候的享樂品,「肉林酒池」成為奴隸主生活的寫照。這個階段,酒雖有所興,但並未大興。飲用范圍主要還局限於社會的上層,但即使是在上層,對酒也往往存有戒心。因為商、周時期,皆有以酒色亂政、亡國、滅室者;秦漢之交又有設「鴻門宴」搞陰謀者。酒被引入政治斗爭,遂被正直的政治家視為「邪惡」。因此使酒業的發展受到一定影響。
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歷時120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成熟期。在這一段落中,《齊民要術》、《酒法》等科技著作問世;新豐酒、蘭陵美酒等名優酒開始涌現;黃酒、果酒、葯酒及葡萄酒等酒品也有了發展;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酒文化名人輩出。各方面的因素促使中國傳統酒的發展進入了燦爛的黃金時代。酒之大興,是始自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主要是由於當時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戰亂紛爭,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不少失意者,文人墨客,崇尚空談,不問政事,借酒澆愁,狂飲無度,使酒業大興。到了魏晉,酒業更大興起來了,飲酒不但盛行於上層,而且普及到民間的普通人家。這一段落的漢唐盛世及歐、亞、非陸上貿易的興起,使中西酒文化得以互相滲透,為中國白酒的發明及發展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公元1000年的北宋到公元1840年的晚清時期,歷時84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提高期。其間由於西域的蒸餾器傳入我國,從而導致了舉世聞名的中國白酒的發明。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起始創其法。」又有資料提出「燒酒始於金世宗大定年間(1161年)」。時已迅速普及了酒度較高的蒸餾白酒。從此,這800多年來,白、黃、果、葡、葯五類酒競相發展,絢麗多彩,而中國白酒則欣欣深入生活,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飲料佳品。
自公元1840年到現在,歷時15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變革期。在此期間,西方先進的釀酒技術與我國傳統的釀造技藝爭放異彩,使我國酒苑百花爭艷,春色滿園;啤酒、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及日本清酒等外國酒在我國立足生根;竹葉青、五加皮、玉冰燒等新酒種產量迅速增長;傳統的黃酒、白酒也琳琅滿目,各顯特色。特別是在這一時期的後期,即新中國建立的40多年來,中國釀酒事業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
二、啤酒的發明歷史
瓶裝啤酒1568年在倫敦發明。
慕尼黑啤酒
德國不僅啤酒消費量最大,生產的種類也繁多。有超濃黑啤酒,低糖啤酒,紅啤酒、白啤酒,香煙啤酒,雪糕啤酒等等。日常所喝的啤酒,只不過是各類啤酒中的一種,也就是口味清淡的熟啤酒Lager。這種啤酒是在19世紀左右由慕尼黑、布拉格、維也納地區的人們發明的,目前銷量佔到世界啤酒總銷售量的90%。
巴伐利亞有750多家釀酒廠,其中1040年成立的威恩斯特凡國家啤酒釀造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釀造廠,釀造的啤酒有黑白艾克斯潑特啤酒、三月啤酒、烈性黑啤酒、比爾森啤酒、勞爾啤酒以及清涼麥芽啤酒。盡管德國的啤酒廠很多,但生產規模都不是特別大,其原因是為了給就近的居民提供新鮮的啤酒。為了保持知己自己啤酒的風格和口味,每個啤酒釀造師都把自己的釀造秘方視如珍寶,從不外傳,但是他們又共同遵守著一個約定,就是按照1516年威廉赫姆公爵四世時期規定的純度釀造啤酒。根據這一規定,在生產啤酒時,只允許使用大麥、啤酒花、酵母和水,除此之外不能摻加其他任何物質。
這是一部分,具體可去這里看看:http://www.gh.pku.e.cn/ngsh/flzk/whdoc10.htm
三、紅酒的歷史
杜拉斯在《情人》里說,「酒讓孤獨發出聲音。」酒沉澱了世代相傳的太多的陽剛氣息,似乎只有紅酒例外。
女人天生就懂紅酒,或者說,紅酒與女人有緣。女人不但比男人善於種植和釀制,也比男人精於品嘗和銷售。說到紅酒,我們經常想到的都是一個女性的形象。相傳古羅馬最具有文化含義的酒神巴克斯發明了葡萄酒,使成千上萬的女性崇拜得幾近瘋狂。每當酒神出遊,身邊總是伴隨著一群仙女。這些仙女一邊痛飲著葡萄酒,一邊載歌載舞,由此可見紅酒的起源跟女人息息相關。而現代女子將紅酒視為神奇之物而珍愛之,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在歷史上,想當年女人為了能偷偷地喝上一口葡萄酒,甚至要搭上身家性命。
在羅馬帝國,女人就已經酷愛葡萄酒,但卻遭到嚴令禁止。塞內卡(Lucius Seneca)曾這樣描述羅馬帝國的女人對葡萄酒的熱衷:「我們女人像男人一樣,手拿斟得滿滿的酒杯,在黑夜裡狂喝豪飲」。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為了葡萄酒,這位英豪卻掉了腦袋。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各種陳風陋俗也一掃而光,女人則越來越離不開葡萄酒。飲酒對於她們,已不再是偷偷摸摸的事情,她們經常和男人一樣觥籌交錯。在作家Claudius Aelinus的筆下,男人甚至只能鑽到桌子下面去喝酒。關於女人和葡萄酒,他說過這樣一番話:「女人喝的太多可不好。她們容易神志不清,此外,葡萄酒也會讓女人失去男人都喜愛的活潑勁。」
基督教里記載,聖西爾德伽德(Die Heilige Hildegard,1098—1179)開始把葡萄酒用於治療,在她開出的葯方里,有30多種是要用葡萄酒配製的。紅酒開始對女人解禁。聖西爾德伽德讓修女們每天都定量飲用比較名貴的葡萄酒,她的後繼者——本篤會的修女們在萊茵谷紮下根來。今天她們的修道院還在經營葡萄酒。但修女本身只有在禮拜天午餐時才允許享用一杯質地優美的葡萄酒。
世事滄桑,今天的女人已經和紅酒密不可分。特別是對於法國人來說,葡萄酒就像麵包一樣必不可少。在法國人看來,葡萄酒不是用來充飢解渴的,而是拿來享受的。據統計,每個法國人一年要消耗66升葡萄酒。波德萊爾說:「地球上要是沒有了葡萄酒,人的健康和精神都是一片空白。這種空白比任何一種傷害都要嚴重,因為人生來就是享用葡萄酒的,誰如果從來沒有品嘗過葡萄酒,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他不是笨蛋就是傻瓜。」
去這個網址里看更多關於葡萄酒的歷史:http://djke.anyp.cn/blog/archive/237490/051127095631796.aspx因為內容太多所以無法復制過來,請您自己看一看!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