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稅收是國家創造的,這句話是對還是錯
稅收取之於民,這句話,當然是錯誤的。
㈡ 年創稅收是什麼意思
企業每年所繳稅賦
㈢ 稅收指的是什麼
稅收是制度,是法律,是政策,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它反映出作為征稅方的國家(政府)和納稅方的納稅人合作和互動的關系。
對稅收的內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①國家征稅的目的是滿足社會成員獲得公共產品的需要。
②國家征稅憑借的是公共權力(政治權力)。稅收徵收的主體只能是代表社會全體成員行使公共權力的政府,其他任何社會組織和個人是無權征稅的。與公共權力相對應的必然是政府管理社會和為民眾提供公共產品的義務。
③稅收是國家籌集財政收入的主要方式。
④稅收必須藉助法律形式進行。
(3)創造的稅收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稅收是伴隨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物質前提是社會有剩餘產品,社會前提是有經常化的公共需要,經濟前提是有獨立的經濟利益主體,上層條件是有強制性的公共權力。中國的稅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時代魯宣公實行「初稅畝」從而確立土地私有制時才出現的。
初稅畝是中國古代春秋時期魯國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實行的按畝征稅的田賦制度,它是承認土地私有合法化的開始。從字面上解釋,初,即開始的意思;稅畝,指按土地畝數對土地征稅。
㈣ 稅收是怎麼產生的,什麼是稅收,稅收又有哪些特徵,它的本質和作用是什麼
1、稅收的本質含義:
首先,稅收的徵收主體是國家,徵收客體是單位和個人。
其次,稅收的徵收目的是為了滿足國家實現其職能的需要(西方學者更強調「公共需要」)。
第三,稅收徵收的依據是法律,憑藉的是政治權力,而不是財產權力,因此,征稅體現了強制性特徵。
第四,征稅的過程是物質財富從私人部門單向地、無償地轉給國家。
第五,從稅收徵收的直接結果看,國家以稅收方式取得了財政收入。
因此,我們可以給出稅收的完整定義如下: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其政治權力,依法參與單位和個人的財富分配,強制、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
2、稅收的特徵:稅收的三個基本特徵是:稅收的強制性、稅收的無償性、稅收的固定性。
稅收三個基本特徵之間的相互關系,即它們的之間的聯系:
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必須具有強制性。稅收的無償性,必然要求征稅方式的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和固定性得以實現的保證。強制性徵稅是對所有者財產的無償佔有,如果國家可以隨意征稅,沒有一個標准,就會造成經濟秩序的混亂,最終將危及國家的利益。所以,征稅必須具有固定性。總之,稅收的「三性」(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是一個相互聯系、缺一不可的統一體。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必須無償徵收。而無償徵收必須借法律的強制手段。而強制、無償地徵收,又必須具有固定性,否則會遭到納稅的反抗。
㈤ 什麼叫稅收
稅收是指國家為了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滿足社會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規定,參與社會產品的分配、強制、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規范形式。稅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稅收是國家(政府)公共財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來源。稅收的本質是國家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憑借公共權力,按照法律所規定的標准和程序,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強製取得財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種特殊分配關系。它體現了一定社會制度下國家與納稅人在徵收、納稅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種特定分配關系。
(5)創造的稅收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國稅系統負責徵收管理的稅種
1、增值稅;2、消費稅;3、鐵道、各銀行總行、保險總公司集中繳納的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4、中央企業所得稅;5地方銀行和外資銀行及非銀行金融企業企業所得稅;6、海洋石油企業企業所得稅、資源稅;7、印花稅(證券交易部分);8、境內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企業所得稅(已廢除);9、中央稅的滯補罰收入;10、車輛購置稅。
㈥ 企業創造的稅收如何計算
企業創造的稅收主要通過社會貢獻率來計算。
稅收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版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權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凈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社會積累率=上交國家財政總額÷企業社會貢獻總額
上交國家財政總額:包括應交增值稅、應交產品銷售稅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其他稅收等。